2018—2019年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包装》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包装》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包装》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包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包装》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数学(二)”的一节内容。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包装问题的研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内容安排从实际生活中的包装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他们在三年级时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和面积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包装问题涉及到立体图形的拼接和组合,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包装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包装的方法,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包装的方法,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包装过程。

2.难点:让学生理解如何将多个相同形状的物体拼接成一个新的形状,以及如何计算拼接后的表面积。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实际生活中的包装为例,引发学生兴趣。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分享,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利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包装方法的理解。

5.运用讲解法,教师讲解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形状的实物,如正方体、长方体等。

2.准备硬纸板,让学生动手制作包装盒。

3.准备投影仪,展示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作品。

4.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各种实际的包装场景,如商品包装、礼品包装等,引导学生关注包装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包装方式?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个简单的包装问题:将两个正方体拼接成一个长方体。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方程(认识方程)》教学设计集体备课、学案、教案、网课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方程(认识方程)》教学设计集体备课、学案、教案、网课
2课时
教学准备
天平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修改
第一课时
一、质疑定标。
出示数学书66页的图,教师先让学生同桌说一说他们发现的等量关系,并独立写一写,再在全班内进行交流。教师把交流正确的等量关系式写在黑板上,提问:所写的这三个等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导入新课
二、探究梳理。
1.如果用x表示樱桃的质量,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中的等量关系吗?
(2)食:小明的早餐是一杯牛奶X克,一袋面包200克,牛奶和面包一共500克。
(3)住:同学们参加夏令营活动,一个房间住5个人,Y个位房间能住45人。
(4)行:一辆公共汽车从外国语学校开往大车站,车上原有X人,在我们解放路小学站有10人下车,8人上车,车上还剩20人。
4.挑战题。
哥哥有60张卡片,弟弟有20张卡片,哥哥借给弟弟X张后,两个人的卡片一样多了,你能写出方程吗?
2.让学生写出等量关系式。
3.教师明晰:x表示未知数,10表示天平左边的质量,x+2就是天平右边的质量,等号表示两边的质量相等。这样的式子就是等式,从而突出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意义。
4.你能用含有字母的等式表示另外两组等量关系吗?让学生独立完成。
注意:字母的使用,不要只局限于x
5.带领学生观察刚才的几个等式,引导学生分析出上面等式的共同热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6.教师进一步明晰:像上面这些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7.世道学生用多学的知识求出未知数的值。感受方程的价值。
三、梯度练习。
1.下面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是的在( )里画“√”,不是的在( )里画“×”。
5+2x=14 ( )703+x ( ) 230÷2=115 ( )
6+x﹥1 ( ) 51÷a=17 ( ) x+y=120 ( )

北师大版2018-最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完整解读)

北师大版2018-最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完整解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包装》的说课稿-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包装》的说课稿-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包装》的说课稿-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呈现一节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课程,主题是《包装》。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初步体验不同的包装方式对物品体积的影响,并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初步体验不同的包装方式对物品体积的影响。

具体而言,我们将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实现教学目标:1. 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包装的含义。

2. 通过操作活动,体验不同包装方式对物品体积的影响。

3. 通过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 实物展示:通过展示真实的包装物品,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包装的含义和作用。

2. 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体验不同包装方式对物品体积的影响,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空间概念转化为形象的图像和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包装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包装。

然后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包装的含义,从而导入新课。

2. 探究新知: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包装方式对物品体积的影响。

首先,让学生观察不同包装方式的物品体积变化情况,并描述自己的发现。

接着,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体验不同包装方式对物品体积的影响。

最后,让学生比较分析不同包装方式的优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巩固练习:通过一些具体的练习题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可以让学生计算不同包装方式的包装成本、比较不同包装方式的优劣等等。

4. 课堂小结:通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建议,以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

2018—2019年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解方程(二)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2018—2019年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解方程(二)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解方程(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类比等式变形的过程抽象出等式的性质,即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进一步了解等式性质是解方程的依据。

2、会用等式性质解形如2x=12的简单方程。

3、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昨天我们学习的等式性质是什么?那么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还成立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这个知识。

板书课题(解方程)(二)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1、学习等式性质(二)师操作:在天平右侧放一个5克砝码,左侧放一个x克砝码。

提问:如果在天平两侧各放他们的3倍,天平会怎样?提问:你还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吗?学生操作,并写出等式。

师出示2x=20的天平图。

如果两边都除以2,如何操作?全班交流,概括出等式性质(二)。

2、学习解方程师板书4y=2000问:用天平如何表示?画出草图。

问:如何用刚才的知识解方程?(两边都除以4)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并画出天平图。

(师在解题示范时要注重“解”和“等于号”的书写要求。

)交代检验方法。

4、学生试着解方程。

X÷3=97y=28解:x÷3×3=9○□解:x=组内交流收获和疑问。

小组汇报。

5、与同伴交流是否正确?X-19=193x=36解:x-19+19=19-19=36÷3X=0x=12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1、教材71页第二题。

2、教材71页第三题。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不明白的地方? <<解方程二>>教学设计郝店小学唐峰。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利用最少材料,使包装体积最小”的包装方法。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包装礼物为情境,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但是,对于一些空间几何图形的重叠、组合,以及如何用最少的材料进行包装,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包装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包装的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利用最少材料,使包装体积最小”的包装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包装的方法和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包装材料,如纸盒、彩纸等。

2.准备一些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包装礼物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包装方法,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哪种包装方法用的材料最少?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尝试不同的包装方法,并计算所用材料的大小。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包装的方法和规律,让学生明白如何用最少的材料进行包装。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包装》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包装》教学设计

《包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四课时。

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意义,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规律,以及初步讨论了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这为本节课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让学生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

使学生体会到: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小数乘法的算法,理解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区别、联系。

2、能选择适当的方法估计小数乘法的运算结果。

3、能解决与小数乘法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法的算法;积中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趣味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是笑笑的生日,看看她收到的生日礼物,漂亮吗?包装很精美,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包装里的学问,板书:包装。

二、出示学习目标:1、会估算小数乘法的结果。

2、学会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三、探究新知:1、出示情境图,读、说数学信息,提出问题;2、买包装纸需要多少钱?怎么列式?2.6×0.8= 估一估,算一算。

①估一估:(口述)2.6→3 0.8→1 3×1=3元 (估得有道理吗?)2.6→3 3×0.8=2.4元0.8→1 2.6×1=2.6元②那么,哪个结果更接近准确值呢?具体算一算。

a .本子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不会的可以参照书上方法)b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c .展示做法:(两名学生)①③教师小结(填空):计算小数乘法,先把它转换成什么乘法来计算的?先把小数转换成整数,再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最后在积里点上小数点。

3、算完了包装纸的钱,我们再来看看买彩带花多少钱?2.6 ×0.8 2.0 8 2 6 (师板) × 8 (生) 2 0 8 ② 2.6 ~一位小数 ×0.8 ~一位小数 2.0 8 →二位小数 扩大10倍扩大10倍 缩小①列式:2.4×0.85= ②估算:2.4→3 0.85→1 3×1=3元0.85→1 2.4×1=2.4元③精确计算:④小组内交流算法:⑤展示做法:⑥小结:⑴两道计算题在计算上有什么共同点?⑵积的小数点是怎样确定的?四、巩固练习:1、竖式计算:0.82×0.03 (提示注意什么?)0.05×0.22、P41.2给下面各题的乘积点上小数点:3、口算:0.1×0.9 0.6×0.7 0.8×5①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小数点后面的零可以去掉。

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与实践,使学生加深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促进相关技能的形成,发展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进一步学习分数,应用分数的兴趣。

2、通过评价与反思,使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运用知识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分数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一、探索与实践1、引入谈话。

师:今天我们继续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整理与练习(2)。

2、完成“探索与实践”第5题。

(1)理解第(1)小题题意。

师追问: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画线段图)(2)学生演示画法。

指名在实物投影上画出线段图。

(3)集体评价,列式计算。

(4)学生根据计算结果,画出长方形。

师追问:你准备怎样画?(5)理解第(2)小题题意。

(6)怎样求现在长方形的面积?学生独立计算,并求出现在长方形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3、完成“探索与实践”第6题。

(1)理解题意。

师追问:你准备画长宽是多少的长方形,小组讨论确定长方形。

(2)尝试练习画出现在长方形的长和宽及面积。

(3)算出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4)小组汇报交流。

比较上面两题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互相说,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加深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

]二、评价与反思1、理解每一条评价指标的意思。

2、学生逐条自我评价。

3、交流汇报。

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有哪些成功的经验,还有哪些不足?[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评价与反思中能自我检讨,逐步提高能力。

]三、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想?[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总结中收获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板书设计(1)探索与实践(2)评价与反思教学反思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后进行教学的,相对来说无形之中降低了新知难度。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邮票的张数精品教案 (1)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邮票的张数精品教案 (1)

邮票的张数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6页—第97页的“解方程(二)”。

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策略:根据情境图让学生得到信息,在前面画线段图的铺垫下让学生根据题意画线段图有助于理解ax+bx或(ax-bx)可合为一项(a+b)x或(a-b)x之后能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主导活动主体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趣明标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进入新课学习状态。

比较直接的引入新知。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下面请同学们看图上的信息:教师:谁能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找出等量关系?看图上的信息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教师强调方程的格式可以这样写:引导学生一起板书x+3x=180想: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4x=180是4个xx=453x=45×3=135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二、拓展延伸: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样列方程呢?谁能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的方程。

教师引导小结:在列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在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1.先画线段图。

2.根据“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这个等量关系,列方程。

边听边板书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则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4x=180x=453x=45×3=135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一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全班交流。

举例: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比如:需要用到“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是4个x”。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包装》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包装》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包装》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第40-41页。

教学目标:能力目标: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能力。

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方法:通过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包装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利用知识的迁移掌握算理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教学难点: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竖式计算方法及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四课时。

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意义,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规律,以及初步讨论了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这为本节课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让学生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

使学生体会到: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板演:2 6×8= 0.85+2.4=2、口算:0.2×3= 5×0.01= 3.2+2.3= 10-5.5= 2.5×10= 32.6÷10= 3.25×0= 4.8+1=(提问:0.2×3= 2.5×10= 怎么算的?5×0.01= 算式意义。

)3、检查板演并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小数乘小数。

4、出示课题:《小数乘法》。

二、新授过程:1、课件出示主题图:包装。

(1)、从主题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编一道完整的数学问题吗?2、课件出示题1:包装一个礼品盒用纸0.8米,每米2.6元,需要多少元?(1)谁会列式?(2.6×0.8=)(2)这个算是表示什么意思?(2.6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优秀教学设计2套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优秀教学设计2套

北师⼤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优秀教学设计2套包装的学问教学内容: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下)第82~83页“包装的学问”。

教学⽬标:1、借助⽣活中长⽅体表⾯积的计算,培养学⽣的观察能⼒及⽤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2、在摆、讨论、想象、猜想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有序思考、合理分类、化繁为简的思维⽅式,发展学⽣的空间观念。

3、学会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策划选择包装样式,体会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4、培养学⽣的合作探究精神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通过动⼿操作,⾃⼰感悟,加上适当的课件演⽰,能找出各种包装中的最优⽅案,理解多个相同长⽅体物体叠放时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通过尝试摆放,找出多种摆放中最优的⽅案;能理解多个相同长⽅体叠放时最优策略。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酒瓶、苹果。

学具:每位学⽣准备⼀个英语磁带盒;准备⼀把直尺和计算器。

⼀、开门见⼭,导⼊新课师:今天我们来上⼀节综合实践课:包装的学问。

师板书:包装的学问。

设计意图:采⽤开门见⼭式导⼊,直⼊主题,由于本节课的内容较多,节省了导⼊时间,为更好地探究包装提供了教学时间。

⼆、动⼿操作,猜想验证1、包⼀盒(1)量长、宽和⾼师出⽰⼀盒英语磁带说:我想给这盒英语磁带包进⾏包装,⾄少要多少平⽅厘⽶包装纸?应该知道哪些条件?⽣:磁带盒的长、宽、⾼。

组织学⽣动⼿测量:长11厘⽶,宽15厘⽶,⾼1厘⽶(如图1)。

有的学⽣测量出的是整厘⽶数,教师要求学⽣取整厘⽶。

师在⿊板上画出图1。

(2)计算⼀盒的表⾯积,学⽣利⽤计算器进⾏计算。

找学⽣汇报:(11×15+11×1+15×1)×2=382(平⽅厘⽶)设计意图:学⽣在动⼿测量和计算的过程中,培养了学⽣动⼿测量能⼒,⼜复习了求长⽅体表⾯积的⽅法,为下⼀步教学作好铺垫。

2、包两盒(1)学⽣动⼿包⼆盒。

师:⽼师想把两盒磁带包成⼀包,你能设计出⼏种包装?学⽣⼩组合作进⾏操作。

2018—2019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铅笔有多长 (1)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2018—2019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铅笔有多长 (1)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电子备课教案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课题铅笔有多长课时一备课人学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分米、毫米两个测量单位,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因此要通过设计,测量等活动使学生在交流中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体验不同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在上学期,学生已经接触了有关测量的知识,并掌握了有关测量的知识,并掌握了关于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表示的意义。

但对于本节“分米”和“毫米”这两个测量单位还很陌生,学生还不能很好的掌握和体会。

教学目标1、通过估计与测量等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发展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初步明确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会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亲身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难点通过体验活动,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米尺。

10厘米长的红色纸条6.3厘米的彩带。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通过估计、测量与联想,产生1分米的长度单位,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活动二:通过测量、观察与联想。

(一)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估一估10厘米红色纸条的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它的长度。

2、教师因疑自答“象这样10厘米长还可以用什么单位表示呢?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1分米的长度。

教师介绍“1分米”也可以写作“1dm”、学生读三遍,手掌长大约1分米,半支铅笔长大约1分米、尺子的一半长大约是1分米。

纸条长“6厘米多一点”“6厘米多一一些”“6厘米多三格这样记。

1厘米中有10个小格、1厘米等于10毫米纸皮。

硬币。

小圆片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掌握本节知识。

使学生初步明确米、分米、lm/he毫米之间的关系。

产生探究的的欲望,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书写3遍。

3、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1分米是几厘米?教师板书:1分米=10厘米1dm=10cm4、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1米是多少厘米(教师板书:1m=100cm1m=10dm)5、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你见过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二)1.让每个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长6.3厘米的黄色纸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优化》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优化》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优化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优化问题。

(2)掌握优化问题的解题步骤,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优化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优化的概念,优化问题的解题步骤。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优化问题,如路线选择、时间安排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优化。

2. 探究新知(15分钟)(1)引导学生理解优化的概念,通过实例讲解优化问题的解题步骤。

(2)让学生尝试解决简单的优化问题,如最短路线、最少时间等。

3. 实践应用(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优化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如家庭用电、购物优惠等。

4. 总结提升(5分钟)邀请各小组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优化问题的解题方法。

5. 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与优化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 终结性评价: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优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优化的概念,学会解决优化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应用”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分组讨论和解决生活中的优化问题。

审定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包装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审定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包装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审定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包装》教案板书教学设计审定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包装》教案板书教学设计北师大新世纪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包装》教学设计知识课题: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包装)设计者:高泽武学校:成都市建设路小学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会利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要让学生学会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

学情简析与常见问题: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法中小数的位数和乘积的关系,为本节课的算理和算法的掌握做好了铺垫。

学习中常见的问题还是小数点位置写错的状况。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目标课件页码一、课前复习课件出示0.96×7和0.02×0.9,不计算你能快速说出他们的积的小数位数吗,为什么?学生回顾反思。

复习使学生对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间的关系更加清楚明了。

1二、创设情境课件出示第40页情境图。

笑笑要过生日了,同学们都在为她准备生日礼物。

可是在准备生日礼物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问题,你能替他们解决吗?提问: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观察思考,独立提出数学问题,买包装纸需要多少元?列式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动探索新知识集聚动力。

2三、自主探索你能估一估,算一算上面的算式吗?同学们想得都非常对,但做起来比较麻烦,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种简便的算法。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2 . 6×0 . 82. 08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呢?能独立解决自己提的数学问题吗讲解其中的一个数学问题的计算解决方法学生独立估算,然后同桌互相纠正。

学生倾听质疑。

买彩带需要多少元?通过估一估,算一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完成后,展示自己的计算方法。

《包装》教学设计和反思

《包装》教学设计和反思

《包装》教学设计和反思《包装》教学设计和反思1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石林乡魏楼小学李媛媛教学内容:包装 (教材第40、41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会利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要让学生学会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难点:能够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该如何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给积加小数点。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使学生对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间的关系更清楚明了】二、创设情境借助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引入买礼物,从而引入包装这个课题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情景图。

教师:从这个图上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教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动探究新知识集聚动力】三、自主探究(1)包装纸需要多少元? 2.6×0.8 ①估一估2.6×0.8,0.8米不到1米,不会超过2.6元。

2.6×0.8,2.6元不到3元,不会超过3元……②算一算26是2.6扩大到原来的10倍得到的,8是0.8扩大到原来的10倍得到的,用竖式计算26×8=208,又因为2.6和0.8一共有2位小数,所以积的末尾也有2位小数,即2.6×0.8=2.08。

学生板演,集体订正,学生讲解。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2)买彩带需要多少元? 2.4×0.85。

①估一估0.85元也就是每米不到1元,所以2.4×0.85,不会超过2.4元。

2.4米看做3米,0.85元看做1元,不会超过3元……②算一算指名让学生到黑板板演计算过程总结:(1)先按整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再数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3)在积的后面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2 等量关系(找等量关系)|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2 等量关系(找等量关系)|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2 等量关系(找等量关系)|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2.能够在生活实际中找到等量关系;3.能够用图片或图表的形式表示等量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量关系的概念;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找到等量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出两个物品之间的等量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找到这些等量关系。

2. 自主探究(20分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以下图片或场景,找出等量关系,并用文字或图表的方式表示出来。

1.小华买了一打鸡蛋,每盒6个,他将鸡蛋平均分成4份,每份多少个?2.小明从超市购买了一盒饮料,它一盒有6罐,小明一共购买了4盒。

3.校园花园里的一条小径,上午有10人路过,下午有15人路过,这两个时间段,这条小径上共有多少人走过?4.三轮车可以拉五个人,如果需要拉30人,需要多少辆三轮车?3. 总结归纳(10分钟)•让学生展示他们观察到的等量关系,并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自己概括出等量关系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4. 输出(15分钟)•让学生将他们找到的等量关系以图片或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并在课堂上分享和展示给全班同学。

四、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再次在生活实际中找到等量关系,并用图片或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

五、教学反思等量关系是小学奥数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启发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找到等量关系,并用图表的方式表示出来,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引导学生总结概括,让学生发现等量关系的规律和特点。

最后,教师还需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和复习所学的知识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包装》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第40-41页。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能力。

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方法:通过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包装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利用知识的迁移掌握算理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教学难点: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竖式计算方法及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四课时。

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意义,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规律,以及初步讨论了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这为本节课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让学生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

使学生体会到: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板演:
26×8=0.85+2.4=
2、口算:0.2×3=5×0.01=3.2+2.3=10-5.5=2.5×10=32.6÷10=3.25×0=4.8+1=
(提问:0.2×3=2.5×10=怎么算的?5×0.01=算式意义。


3、检查板演并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小数乘小数。

4、出示课题:《小数乘法》。

二、新授过程:
1、课件出示主题图:包装。

(1)、从主题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编一道完整的数学问题吗?
2、课件出示题1:包装一个礼品盒用纸0.8米,每米2.6元,需要多少元?
(1)、谁会列式?(2.6×0.8=)
(2)、这个算是表示什么意思?(2.6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3)、谁知道列小数乘法竖式要注意什么?(两个乘数末位数字对齐。


(4)、根据它你能推想出2.6×0.8的多少吗?
2.6扩大到原来的10倍262.6一位小数
2.08缩小到原来的1/1002082.08两位小数
(注:让学生根据自主探索。


(5)、小结:做小数乘法时,先把它看成什么乘法来计算呢?
3、课件出示题2:包装一个礼品盒用彩带2.4米,每米0.85元,需要多少元?
(1)、谁来列式?(0.85×2.4=)
(2)、你能估算出买彩带需要多少钱吗?说说理由。

(3)、看老师列竖式:
0.85
×2.4
(注:给学生一个错误信息,让学生主动发现错误,并与板演的小数加法竖式题进行比较,为此加深怎样列小数乘法竖式的印象。

)(4)、计算0.85×2.4的竖式时,计算谁乘谁就可以了?(看成85×24。


(5)、再想一想0.85×2.4的积是多少?为什么?
(6)、小数末位有零怎么办?
(7)、通过这道题的计算,你知道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
4、观察:
(1)、看黑板的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小数乘法。

)(2)、计算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按照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3)、再看看,这两道题的积的小数点是怎样确定的?(课件出示:
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5、质疑问难:
(1)、这节课我们所学习的内容是书中第44页,请打开书看一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2)、共同做一道题:1.12×1.4=(找学生板书。


(3)、小结:怎样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1、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

1.360.78
×0.8×0.04
(强调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位。


2、直接得数。

0.6×0.7=0.9×0.1=0.8×5=
3、判断题:
①一个两位小数乘一个两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

()
②因为8×2=16,所以0.8×0.2=1.6。

()
③一个数除以0.8等于0.7,这个数是0.56。

()
④在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按照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只要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就行了。

()
4、用竖式计算:
4.8×0.25=0.32×1.2=9.8×0.5=
5、解决实际问题:
草原牛的身高是蒙古牛的1.2倍,体重是蒙古牛的1.4倍。

草原牛的身高、体重各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小数乘法
0.85+2.4=
2.6×0.8=2.08(元)0.85×2.4=2.04(元)
2.6扩大到10倍260.85
×0.8扩大到10倍×8×2.4
2.08缩小到1/1002080.240
答:需要2.08元。

答:需要2.04元。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意义,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规律,以及初步讨论了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

使学生体会到: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1)、课前铺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授前,在板演中出现的26×8,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探索到与2.6×0.8的关系。

使教师毫不费力让学生明白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理解了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

再者,板
演中出现的0.85+2.4,与0.85×2.4进行对比,列竖式的不同之处,加深了小数乘法怎样列竖式的印象。

在学习中,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很容易地解决问题,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们很容易掌握。

(2)、由浅入深,逐步递进,掌握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每一步课堂教学要完成什么教学任务。

出示题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出示题2,解决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及积的末尾有零要去掉;最后,通过两道题的对比,完成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

逐层深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使学生很快地掌握。

(3)、练习巩固,围绕知识点,增强挑战。

本节课是学生刚进入竖式小数乘法计算的知识。

在新授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富有变化的练习题,使学生在充满激情地挑战性中,进一步地巩固知识点。

本节课,在我的精心设计下,课堂教学的“脚步”一步跟一步,师生间合作紧密。

学生作为课堂的小主人真正地“动”起来了,思维真正地“活”起来了。

让学生在对比中学知识;在观察中明方法;再发现中学会探究。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在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时,急于让学生说好而浪费了时间。

其实,第一课时学生刚接触小数点的确定,应该多给些提示,多给些时间。

我想,这样的教学,从旧知导新知,从旧知比新知,从旧知探新知,使学生很容易学会,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
自信。

学生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的增加,还有思维的训练及个性的张扬。

我也受益匪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