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历史思想解放主要历程是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5.21《新文化运动》素材 岳麓版08版必修3

高中历史 5.21《新文化运动》素材 岳麓版08版必修3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1课新文化运动素材一、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①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进行了一场激烈论战。

这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②1901~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某某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问题,展开一场论战,使某某革命思想得到传播,形成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③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以、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思想,以某某、科学为主要内容。

前期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新潮流。

二、分析辛亥革命以后至五四运动以前,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几种并存的现象、原因及影响。

政治上:①专制独裁与某某某某两种政治势力并存。

袁世凯建立了北洋军阀统治后,厉行独裁卖国政策。

为了维护某某某某制度,资产阶级革命派先是采取政治斗争手段,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企图将中国政治纳入政党政治的轨道;后是采取军事斗争手段,发动了反对袁世凯专制的“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开始了复辟帝制活动,孙某某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斗争,取得了反袁斗争的胜利。

北洋政府的继任者继续实行军阀独裁统治,为维护某某某某制度,孙某某在某某倡导护法运动,成立护法军政府,与政权对峙。

由于西南军阀无意北伐和护法,并与政权中的直系军阀勾结,护法运动失败。

辛亥革命后出现的两种政治势力的斗争,实际上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矛盾的表现。

②北洋军阀与地方军阀的并存。

北洋军阀继续控制中央政权,地方军阀与之分庭抗礼。

这种局面的出现,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决定的,是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经济和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的必然产物。

军阀割据与混战,给人民带来空前的灾难,人民强烈要求“打倒列强除军阀〞,于1924年掀起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

历史进程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历史进程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历史进程分为如下三个阶段(一)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主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

“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声。

虽然他创新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只停留在“坚船利炮”这一西方文明的表层——物质外壳上,而且学习的目的既是为了“制夷”,更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在当时要迈出这一步,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超人的胆识。

它使国人冲破了闭关锁国的牢笼,启迪探索外界的新风,成为一代代先进中国人的强国御侮而寻求外夷、平内患的双重目的,怀着“中学为体,西方为用”的矛盾心理,发起求富求强的洋务运动。

(二)甲午战后——辛亥革命: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早在19世纪六七年代,早期维新派就提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成为19世纪末康、梁倡导维新变法运动的先导。

康、梁把向西方学习的目标从经济领域深入到政治制度,把谋求政治体制的变革放在首位,提出了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主张,但在封建顽固派的镇压下,变法运动夭折。

随后的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运用西方国家学说,实行王权分立体制和责任内阁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北洋军阀的专制使民国成为一块招牌。

(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主要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并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陈独秀、李大钊等把斗争锋芒直指封建正统思想,宣传西方民主科学。

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宣传社会主义,以俄为师,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国知识分子掌握了拯救中国、改造社会的科学思想武器特点:①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递进嬗变过程;②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相互统一;③充满进步与保守的斗争(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势力、革命派与保皇派斗争。

)经济上:洋务运动政治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思想上:新文化运动★主题提示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是一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华史,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不断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探索史。

专题3近代经济 社会生活 科技思想

专题3近代经济 社会生活 科技思想

专题三近代经济社会生活科技思想一、考点整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1、张謇:清末状元,实业家,提出了“实业救国”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诸多实业。

2、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①从洋务运动到清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和萌芽阶段;②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进入短暂的“黄金时代”,原因是: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提倡国货,抵制洋货运动的开展;③一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前,民族工业凋谢、萎缩。

3、中国民族工业的特征:①发展短暂且曲折;②整体水平落后;③发展不平衡启示: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民族工业的结局注定是悲惨的。

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民族工业难以发展,实业救国的道路走不通,实现民族独立和社会民主成为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社会生活的变迁1、19世纪70年代初,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

1876年修建的淞沪铁路是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

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轮船火车出现的影响:使人们出行的速度加快,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及经济的发展,但也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2、19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驾设有线电报,20世纪初,无线电报开通。

1882年,上海外滩开办了中国近代第一家电话局。

这都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点,使信息传达更加便捷,人们的联系更加密切。

3、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中国近代创办的最早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

1897年,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报纸成为近代中国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

原因:a、公众舆论的开放;b、印刷出版业的进步;c、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d、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需要等。

4、社会习俗变化原因:a、民国政府颁布改变社会习俗的法令;b、西方先进生活方式传入中国的影响;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等。

表现为装束、剪辫、易服、禁止缠足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思想发展历程及特征汇总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思想发展历程及特征汇总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线索特征
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历程及特征
时空坐标
[知识线索]
全面认识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基本历程
【精要点拨】 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器
物”、制度到思想文化层次的历程。 1/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 物”的层面; 2/甲午中日战后,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大力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是中国近代第一 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3/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4/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儒家思想 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新文化运 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 5/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 流。
[知识线索] 全面认识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基本历程
(二) 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特点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 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2)学习西方与抵抗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出强 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3)学习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 化,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复杂历程。 (4)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真正 适合中国国情的是社会主义道路。
【宏观预览】
一个主题
中国向何处去?
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期这一历史阶段中,先 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 与繁荣,向西方学习,寻求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 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结合 一个方向 “西学东渐”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变法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三个阶段 器物
[知识线索] 全面认识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基本历程

课题近代前期(1840—1919年)的思想解放潮流(一)

课题近代前期(1840—1919年)的思想解放潮流(一)

课题近代前期(1840—1919年)的思想解放潮流(一)教学目的基础知识“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理解“开眼看世界”新思想产生的原因;洋务派及其思想主张,综合评价“中体西用”思想;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的基本主张,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学生认识1、了解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通过学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2、三民主义是当时最进步的思想;孙中山具有适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近代以来思想解放潮流的基本主张。

教学难点中国思想文化近代化经历了器物时代、制度时代和观念时代。

教学时间第周星期第节教学过程一.“开眼看世界”(板书、讲解法、讲述法)1、背景①鸦片战争前,清王朝危机四伏,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鸦片战争中,中国被英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

②有识之士(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外患日深的历史条件推动下,面向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2、概况①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四洲志》和《各国律例》;仿制船炮,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林则徐提倡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

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②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3)意义(影响)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过渡:正如当代历史学家戴逸所说的“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很可惜,在当时,大多数人只把《海国图志》视为“识夷情”的入门书,很少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付诸实践,真正发展并实践这一思想的是在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的洋务运动。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板书、讲解法、讲述法)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经济侵略加剧,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清朝政局内忧外患。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概括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概括

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
特点是: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
《四洲志》、《华事夷言》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 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序》
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 洋务运动的失败
“打倒列强,除军阀” 成为全国人民的共 资产 同愿望;孙中山前 阶级 期革命屡次失败; 革命 共产国际和中共的 派 帮助

新三 民主 义
打倒列 强除军 阀
毛泽东 思想
马克思主义 与中国国情 相结合
无产 工农武装割 阶级 据、新民主

主义理论等
毛泽东思想
萌芽(国民革命时期)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推动了中国 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中国政体发生变化,君主制被 推翻,实现了共和制;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 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入短暂的春 天;辛亥革命促使人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人们社 会生活近代化程度加深,人的形象从头到脚进行了 革命。
(3)外部因素: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具有渐进性; (4)思想观念: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不断加深;
内容 军 事 近 代 化
代表
创办人
性质
封带 建资 性本 企主 业义 色 彩 的 的带 企资 业本 主 义 性 质
作用
1、培养了一批产业人; 2、一定程度增强了军 事力量;3、中国军事 近代化的开端;
1、诱导民族资本 主义的产生;2、 一定程度上抵制西 方的经济侵略;3、 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金版新学案】2021高考历史总温习讲义 专题十四第27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人民版(1)

【金版新学案】2021高考历史总温习讲义 专题十四第27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人民版(1)

2021《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人民版)总温习讲义:专题十四第27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概览时期从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后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以来主要表现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睁眼看世界”,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19世纪60年代洋务思潮兴起,提出“中体西用”思想,学习西方物质文明甲午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资产阶级改良和共和国道路的探索,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激进派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宣传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兴起。

之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与中国国情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主旨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富强历经不断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第27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一、“睁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国势渐趋衰落,统治者沉醉在“天朝上国”迷梦中不能自拔。

2.概况(1)林那么徐: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主持编写《四洲志》《华事夷言》,为那时的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

(2)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二、维新变法1.背景: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初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应运而生。

2.资产阶级维新思想(1)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

(2)梁启超:维新思想的要紧宣传者。

发表《变法通议》,指出变法是历史进展的必然。

(3)谭嗣同:维新派中的激进派。

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斗胆批判。

(4)严复:翻译《天演论》,以为人类社会一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那么的支配。

三、走向共和1.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初步实现(1)方案的提出:1894年,在兴中会的秘密誓辞中,孙中山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建合众政府”的主张。

(2)正式确立:1905年,同盟会成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建民国,平均地权”定为其纲领。

2022-2023学年浙江省精诚联盟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22-2023学年浙江省精诚联盟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22-2023学年浙江省精诚联盟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学科试题一、选择题1. 2021年,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

百年考古的发轫点,就是距今7000—5000年且延续时间长达2300年之久的某一文化遗存的重大发现。

此文化处于原始锄耕农业阶段,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

也正是在这里,考古学家揭示了史前华夏的人文之光,开启了中华文化的寻根之门。

据此推断,此文化遗存是()A. 仰韶文化B. 大汶口文化C. 龙山文化D. 河姆渡文化【答案】A【解析】题干情境的关键信息是“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结合所学可知,此文化遗存是仰韶文化的特征,A项正确;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应中国政府之邀,与中国地质人员袁复礼一道,对仰韶遗址进行了发掘。

这次发掘在中国考古史上意义重大,它标志着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

B、C、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选A项。

2. 史学家通过对两周墓葬用鼎制度的研究,发现西周前期存在相对应的两套用鼎制度:周王室自有一套天子九鼎,卿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的制度;另一套是对应的五等爵的制度,即公、侯七鼎,伯五鼎,子、男三鼎或一鼎。

这体现了周初()A. 祭祀占卜的执政思想B. 华夏认同的民族理念C. 维系宗法的礼制观念D. 封邦建国的治理体系【答案】C【解析】周代是靠宗法制度来维护政治统治的,为了强调宗法关系,特别重视墓葬用鼎制度。

两套严格对应的用鼎制度,无疑意味着当时的贵族等级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用鼎礼乐制度,处于非常严格的状态。

据此可知,C项正确;A、B项在题干情境中没有体现,排除AB项;“封邦建国”指的是分封度,题干情境记述的不是分封制,排除D项。

故选C项。

3. 汉初刘邦以“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名曰榆荚钱,重三铢”;“孝文时,荚钱益多、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此币不仅由国家铸造,还准许地方官府和民间的富人仿铸。

中国近现代思想演变

中国近现代思想演变

中国近现代思想的演变知识梳理1、地主阶级改革派:师夷长技以制夷,向西方学习。

2、地主阶级的“洋务”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与科学技术,维护封建统治。

3、农民阶级的“平均”思想:“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绝对平均的小农社会。

具有空想性与落后性。

4、资产阶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思想①内容: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②代表: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

③特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④影响:维新思想成为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具有进步性和爱国性。

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三民主义思想①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②代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③影响: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6、资产阶级立宪派“实业救国”的思想: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同拯救国家结合起来。

局限:不摆脱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压迫,民资经济无法争取独立发展道路,因而难以实现。

7、资产阶级“民主科学”的思想:主张用资产阶级新文化改造封建旧文化,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矛头直指孔子代表德儒家思想。

彻底动摇封建正统思想,但对待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错误倾向8、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三民主义思想①内容: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民主义。

②影响: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9、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发展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A、条件⑴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知识分子队伍的形成;⑵外部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⑶直接原因:先进知识分子的宣传;⑷重要原因:以前各种救国救民方案的失败是中国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因。

B、传播过程(略)②毛泽东思想A、背景⑴辛亥革命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社会新生的生产力迅速增长,工人阶级的队伍进一步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这就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阶级基础;⑵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特别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⑷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通过苏维埃俄国传到了中国,这就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国际条件。

高考历史: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高考历史: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高考历史: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主旨解读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学器物到学制度再到提倡思想文化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探索中国的富强之路则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

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则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结合中相继创立了重要思想理论成果。

线索一:开明地主阶级的救亡图存思想。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里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线索二: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变革。

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维新派提出“维新变法”思想,并进行了戊戌变法。

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线索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与实践。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

在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使无产阶级有了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

线索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即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他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线索1西学东渐——在继承中发展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发展线索时期发展历程19世纪四五十年代“开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前后英国的侵略;中国闭关落后;程朱理学的束缚(2)代表:林则徐、魏源(3)阶级:地主阶级抵抗派(4)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5)影响:引导中国人关注世界形势19世纪60~90年代中体西用(1)背景:清朝面临内忧外患(2)代表:奕 、曾国藩、李鸿章(3)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4)主张:自强、求富(5)作为: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6)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9世纪60~90年代维新思潮(1)背景:洋务运动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发展(2)代表:王韬、康有为、梁启超(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4)主张:倡导君主立宪(5)影响:是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初民主、科学(1)背景:袁世凯尊孔复古(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激进派(4)主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5)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1)背景: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胜利(2)代表:李大钊(3)阶级: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4)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5)影响: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深化历史理解1.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特点(1)学习目的:为了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高中历史复习 专题通关攻略 中国近代史 专题六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

高中历史复习 专题通关攻略 中国近代史 专题六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

【考向规律】重在考查洋务运动指导思想的积极意义 和局限性。既有选择题也有材料题,往往通过原始史料 创设情境,从具体情境中理解“中体西用”的内涵、外 延及其评价。
【史识拓展】
一、多元史观视角下的“中体西用”思想
打出“自强”和“求富”的旗号,引进西 近代化 方近代生产方式,对中国的工业近代化、
史观 国防和军队近代化、教育近代化和外交近 代化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世纪金榜导学号
A.强调建立近代外交制度 B.运用西方法律维护国家利益 C.主张采用西方政治体制 D.系统实践“师夷长技以自强”
【解析】选B。材料中林则徐组织编译了《滑达尔各国 律例》,并运用其法律条款证明禁烟的合法性,要求外 商出具保证书,这不是两国政府之间的行为,与外交制 度无关,A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林则徐运用西方法律 维护了国家利益,B正确;从材料中不能得出主张采用西 方政治制度的信息,而且林则徐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军
(3)第三次高潮:19世纪70年代以后,洋务运动的局 限性逐渐暴露,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更积极全面地向西方 学习,出现了冯桂芬、王韬、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 等一批思想家。他们向西方学习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 会科学的知识,政治上也要求改革。
3.特点:以来华西人、出洋华人、书籍、以及新式 教育等为媒介;以香港、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为重要 窗口;西方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 入中国,对中国各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解析】第(1)题,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 学为用。根据这一思想,可以找出所要答案。第(2)题, 本题是观点型论述题,首先是明确观点,王韬课士的方 法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其次,可以从政治、经济、军 事、思想等方面,结合材料进行论述。
答案:(1)表述:(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 途,宜集思以广益。(1分) 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分) 体现:坚持纲常政教。(1分) (2)略。(10分)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
(1)(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 (2)(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 (3)(70年代中期开始)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 (4)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5、影响:
冲击了传统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创 造了良好条件;将“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迈出了 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
(三)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三民主义)
1、提出的背景:
(1)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各种救国方案相继失败
(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 断壮大 (3)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1894年 兴中会成立; 1895年 广们在思想上得到启蒙
赋予一切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 个人及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
相同:主张平均地权 民生 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 “耕者有其田”,制定劳工法
四、从“兴民权”到“民主、科学、启蒙”— —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辛亥革命使西方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的人文主义精 神得到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一战期间,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 实行民主制度,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 (3)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试图复辟帝制, 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4)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中国一大批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 子群体日益壮大,他们向往西方民主制度,反对封建传统思想, 对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进行猛烈抨击
◆如何从文明史观、现(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近代中国的 思想解放潮流?
①从文明史观看:它是中西文明碰撞的必然趋势与选择 林则徐、魏源等人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在中国近代史 上第一次提出了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思想和口号,具有划时代的启蒙意义。

专题二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专题二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专题二十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鸦片战争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

据此回答1~4题。

1.某著作序言中说:“是书……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对该著作的认识错误的是( )A.由于全社会对外国势力认识不深刻,故“师夷长技以制夷”主X未付诸实践B.主X与外国礼尚往来C.主X学习西方政治制度D.主X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抵御外国侵略2.下列各项联系紧密的一组是( )A.《四洲志》《各国律例》B.《各国律例》《海国图志》C.《四洲志》《海国图志D.《海国图志》《各国律例》3.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是( )A.林则徐B.康有为C.谭嗣同D.严复4.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来源不包括( )A.传统的儒家思想B.西方某某思想C.洋务运动的实践D.早期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的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据此回答5~10题。

5.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新青年》在某某的创刊B.《新青年》编辑部迁到C.蔡元培任大学校长D.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一文6.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A.某某与科学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宣传马克思主义7.新文化运动把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作为斗争所向,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儒家思想是维护专制统治的理论依据B.当时袁世凯推崇儒家思想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文化落后D.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8.“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它们自由发展。

”蔡元培的这一方针,在当时的积极作用是( )A.缓和了各种思想文化的矛盾B.鼓励了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C.吸收消化尊孔复古思想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9.图20-1.所示的书籍或人物,将新文学和批判封建礼教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是( )10.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

浅谈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浅谈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浅谈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自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中国便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进入近代史阶段。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探索史。

面对社会现实,先进的中国人思考着怎样才能救中国?每次战争之后的反思就是向西方学习。

由此开始了近代中国主要阶级力量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是基本线索: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接受马克思主义。

一、地主阶级学习西方物质文明(一)魏源、林则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书馆,还仿制西方战舰,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他提倡的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

魏源的《海国图志》一书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这些思想的传播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

(二)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经济侵略加剧,国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政局岌岌可危。

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改变现状。

“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19世纪60~9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创办了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海军、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

甲午战争的失败意味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就是说,他们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即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强行嫁接到落后的社会制度上来,这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做法注定要失败。

中国近代史论述题整理

中国近代史论述题整理

中国近代史论述题:1.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及清政府失败原因论述。

答:主要影响:1)经济上的变化: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2)政治上的变化:政治上,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

战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大量主权丧失,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

4)社会阶级结构变化:战前,中国社会阶级主要为地主和农民两大对抗阶级,战后,五口通商区又出现列强培植的买办商人,充当列强的经济人,是近代买办资产阶级的前身,同时也出现近代中国最早产业工人。

5)革命性质的变化中国人民开始反对外国侵略者,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的斗争;中国历史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清政府失败的原因:具体原因是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综合国力衰弱;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

根本原因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分析。

答:相同点:1)《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都具有反封建的内容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太平天国运动中,都未得到真正实践不同点:1)《天朝田亩制度》在土地分配和产品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废除私有;而《资政新篇》的核心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维护私有。

2)《天朝田亩制度》在内容上带有空想性和落后性;而《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义,反映了历史潮流。

3)《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反映了农民的迫切愿望;而《资政新篇》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3.近代中国关税主权沦丧过程评述。

答:1)通过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等,列强或等了片面的协定关税权。

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单元综合检测

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单元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阅读以下当时人们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

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天演论》D.《变法通议》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个评论的含义大概是:这一性质的著述人们以前很少看到,它介绍了大量外国的情况,对抵制外国的侵略非常有用。

而《海国图志》是魏源所写的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专著,其目的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故答案为A。

2.“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区别在于()①根本目的完全不同②思想向实践转化程度不同③阶级立场不同④所起的作用不同A.①②③B.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C。

本题从抵抗派和洋务派的关系设题,考查对二者的理解。

障碍在题肢①,认为前者是爱国的,后者是维护清朝统治。

实际上无论是抵抗派还是洋务派,他们都属于地主阶级,其活动的根本出发点都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所以题肢①不正确,应排除,同样排除③。

解答本类题目一定要用阶级分析的观点来认识人物的主张和活动。

3.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为了应对强敌,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采取出卖国家方式求得和平B.开展洋务运动求强求富C.通过改革政治制度以图自强D.通过外交努力来“以夷制夷”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进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李鸿章提出西方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先进,因此提出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来维持清王朝统治的主张,展开了一场洋务运动。

4.“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与这一观点相符合的是()A.西学东渐B.中学西传C.中体西用D.西体中用解析:选C。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ppt10 人民版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ppt10 人民版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
1.背景
政治上:袁氏独裁、准备复辟帝制 经济上:民族工业发展, 民资要求民主政治 思想上: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尊孔逆流泛滥
复古逆流泛滥直接原因是什么呢?
请看:1912年,孔教会在上海成立 1913年,《宪法草案》规定“国民教育以
孔子之道为大本” 1914年,袁世凯大规模祭孔 1914年,北京政府《教育纲要》规定,各
一、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 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二、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 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三、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 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蝴蝶》 •胡适•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北大为何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中心?
《新青年》编辑部迁至北京 蔡元培校长的办学思想先进 一批新文化健将和学术精英的存在
“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象
之最高元

请问:
(1)引文反映蔡元培怎样办学思想?
(2)这种办学思想的目的是什么?
五四文学革命时期,北大的 “三只兔子” (1919年) :
A.民主共和的主张
B.深入学习西方文化
C.挽救民族危亡
D.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
( C )新文化运动中,通过白话小说抨击封建礼教 的思想家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吴虞
近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
第一次:19C末, 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 /戊戌变法 (变法\立宪\废八股)
→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正面交锋; 促进中华民族觉醒
(2)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 内容: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革旧封建体制 代表: 康/梁(君主立宪);孙中山(民主共和)

中国近代以来有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近代以来有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近代以来有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近代以来有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接受马克思主义——“走自己的路”——文革结束后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演变历程:(一)19世纪40~6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1)内容:①魏源、林则徐主张“向西方学习”;②洪秀全、洪仁#92;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③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

(2)特点:①先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农民革命领袖探索救国道路;②向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③显示出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起步;④“师夷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⑤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1)内容:①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②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保皇派之间展开论战,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

结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

(2)特点:①中国先进分子在认识西方问题上进入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②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④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已从书本和口头上变为了资产阶级的实际行动,相继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④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

(三)新文化运动前期:发展到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

(1)内容:1915年开始的民主科学与尊孔复古的论战,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以西方民权、平等和进化论思想为指导,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极大地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形成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国革命新时期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历史思想解放主要历程是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接受马克思主义——“走自己的路”——文革结束后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分为六个阶段:
(一)19世纪40〜6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1)内容:①魏源、林则徐主张向西方学习”;②洪秀全、洪仁玕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③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

(2 )特点:①先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农民革命领袖探索救国道路;②向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③显示出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起步;④师夷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⑤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二)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1 )内容:①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②1905 —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保皇派之间展开论战,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

结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

(2)特点:①中国先进分子在认识西方问题上进入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② 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④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已从书本和口头上变为了资产阶级的实际行动,相继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④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

(三)新文化运动前期:发展到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

(1 )内容:1915 年开始的民主科学与尊孔复古的论战,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以西方民权、平等和进化论思想为指导,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极大地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形成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潮
流,为中国革命新时期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2 )特点:①矛头直指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从而使新文化运动在批判封建主义问题上比维新派和革命派更为彻底;②既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③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存在着绝对倾向。

(四)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日益传播。

(1 )内容:①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②李大钊开始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③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④ 问题' 与主义”之争,是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⑤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⑤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体现了当时的时代潮流。

(2)特点:①由学习西方转向以俄为师”②由学习资本主义文明转向接受社会主义思想;③运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④新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广泛流行。

(五)中共成立以来:由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渐摆脱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走井冈山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取得民主革命胜利。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渐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六)改革开放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迄今为止,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己经有过四次思想解放:
①第一次发生在 1 978年,围绕真理标准问题,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路线;
②第二次发生在1992年,围绕资源配置问题,冲破了“姓社姓资”的思想禁区, 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
③第三次发生在1997年,围绕所有制结构问题,突破了“姓公姓私”的理论误区,对我国传统的公有制理论做出了重大修正;
④第四次发生在2001年,围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问题,突破了“无产有产” 的理论界限,科学地回答了党内外同志十分关注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