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最给力一、第三子课题《网络学习社区和生活社区互补的德育资源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一、第三子课题《网络学习社区和生活社区互补的德育资源的应用研究》...

一、第三子课题《网络学习社区和生活社区互补的德育资源的应用研究》...
信息时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重点
C.德育课程
罗坚红
中山市杨仙逸小学体育路学校
H.中山市
30
0708310511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德育资源框架与精品课程开发
重点
C.德育课程
周锦连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小学
H.中山市
31
0608300371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德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现状研究
专项
C.德育课程
李剑夫
中山市东区中学
H.中山市
32
0609300208
信息时代的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专项
C.德育课程
邓世繁
韶关市浈江区铁路第一小学
I.韶关市
33
0610300141
信息时代的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专项
C.德育课程
朱静丽
英德市职业技术学校
J.清远市
一、第三子课题《网络学习社区和生活社区互补的德育资源的应用研究》课题实验单位
序号
立项编号
课题名称(第三子课题)
类别
所属子课题
负责人
单位
地区
1
0601310318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品德培养对策研究
重点
C.德育课程
林海英
广州市越秀区小北路小学
A.广州市
2
0701310695
基于博客技术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专项
C.德育课程
周颖学
广州市天荣中学
A.广州市
11
0701300510
网络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的实践研究
专项

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导语: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旨在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资源,帮助他们发展道德品质,提高社会价值观。

一、德育资源的概念德育资源是指能够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资源,包括但不限于文化遗产、道德经典、优秀人物事迹、道德规范等。

这些资源不仅可以传递道德价值,还能促进学生的道德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德育资源的开发1. 挖掘优秀人物事迹:优秀人物是道德榜样,他们的事迹可以激励学生的道德追求。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演示、视频等方式,将优秀人物的事迹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习榜样,学习他们的品德和道德行为。

2. 利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中蕴含着深厚的道德内涵,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参观、研讨、实地调研等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并感受文化遗产所传达的道德信息。

例如,参观博物馆、书法展、戏剧演出等,让学生在欣赏文化艺术的同时,领悟到其中的道德情感。

3. 运用道德经典:教师可以选取适合学生的道德经典,例如《论语》、《大学》等,进行深入解读和讨论。

通过学习经典文献,学生可以汲取先贤智慧,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4. 发掘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教师可以从社会生活中挖掘出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例如学生之间的友谊、家庭和谐、慈善捐赠、环境保护等。

通过把这些案例引入课堂,进行讨论,让学生分析问题、进行道德判断,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德育资源的应用1.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道德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是德育资源的一种有益应用。

例如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如社会志愿服务、义务劳动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实践道德理论,提高道德素养。

2. 教育故事的运用:故事是德育资源中的重要一环,可以通过故事传递道德教育。

教师可以编写或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的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或听故事的方式,感受其中的道德情感,并从故事中汲取智慧。

《网络环境下如何引导学生德育的发展》课题研究方案_0

《网络环境下如何引导学生德育的发展》课题研究方案_0

《网络环境下如何引导学生德育的发展》课题研究方案《网络环境下如何引导学生德育的发展》课题研究方案《网络环境下如何引导学生德育的发展》课题研究方案一、研究的现实背景及目的意义网络环境下的内容使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流连忘返,影响学业,进而影响身心发展,有的甚至误入歧途;现实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减弱,随之而来的是责任感和责任能力减弱。

对于网络教育的接受者来说,网络教育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特性,决定了网络学生要具备更强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持之以恒的精神。

然而,未必每位学生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具备上述素质,特别是针对中国学生的特点来说,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如何帮助学生在长期自主学习的状态和过程中排除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等问题都需要完善的服务体系加以解决。

而对于教学的实施者来说,工作上要符合网络教育的特点,特别是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这一思想要贯彻到教学策划、课件制作等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以保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央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当前,我国中小学的教学系统正进一步朝着网络化、多媒体化、虚拟化、远程化的方向发展。

互联网技术超乎预想地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使我们每个人的学习与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网络业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合理的存在”(存在即合理——黑格尔语)。

与此同时,人们已经意识到,互联时代的到来带给我们的并不仅仅是福音。

有统计表明,学生利用网络聊天、玩游戏、观看不健康内容的时间,要远远多于网上学习的时间。

由于网络数字化、虚拟化的特点,学生在网络交际中所表现出的是虚拟世界中的虚拟人格,容易使其忘记现实社会的责任与道德要求,造成规范内容的冲突和脱节,并引发了大量的道德失范、行为失规现象;网上各种良莠混杂的信息,也增加了中小学生辨别是非真伪的难度,影响到青少年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网络环境下开发和利用德育资源的研究与实践

网络环境下开发和利用德育资源的研究与实践

网络环境下开发和利用德育资源的研究与实践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正改变着人类原有的社会空间。

但是,网络犹如一柄“双刃剑”,作为涉世未深、明辨是非能力较弱的广大青少年学生,不少人在汹涌而来的不良网络信息面前迷失了方向,甚至严重地道德失范和走上了犯罪道路。

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道德教育,是网络时代的新生事物。

探索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学生道德教育,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的德育功能,拓宽学校德育的渠道,加强对中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的教育,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概念的内涵和理论依据“网络环境下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指运用互联网手段和空间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的一系列的德育工作或活动,是德育现代化的一种形式。

网络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生活即教育”理论的发展。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生活日渐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根据生活即教育的理论,网络时代的生活必然有网络时代的教育。

网上德育信息的传播、浏览与被吸收的速度之快,远高于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也强于班会课、主题活动、家访、外出参观等传统德育手段,其教育覆盖面更比“一对一”式的个别交谈要大得多。

同时,在网上,德育信息可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视于一体,并能应用虚拟现实手段,使中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在自觉浏览的同时受到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

因此网上德育更具有生动性和吸引性,有利于德育工作者抓住思想教育契机,增加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研究实践过程及相关思考1.调查、分析和发现问题为了研究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我们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以无记名方式对200份学生问卷和50份家长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我们了解到一些情况,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1)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家里是中学生上网最主要的场所,网吧的主要客源是中学生;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网上交友已成为中学生乐于交往的形式,网友主要是同龄人;多数中学生承认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那么什么是德育资源?德育资源是指可以用来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和品德的各种资源,包括教育场所、教材、教学手段、师资力量等。

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下,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已经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因为德育的重要性,各地都在不断探索、开发和应用各类德育资源。

一方面,学校会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育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包括文艺、体育、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另一方面,各地政府也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逐步完善德育资源的体系,以期提升教育品质。

但在这一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导致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研究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首先,德育资源的开发应该注重多元化的需求,不能单纯地以培养优秀人才为目的。

当前的教育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压力,很多学校为了获得好的名次而刻意追求分数的高低,德育教育成了一个弱化的环节。

因此,在德育资源的开发中要强化德育实践,在不断完善经典文化和科技创新的基础上,更好地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其次,德育资源的开发要注重选择,并与实际需求相匹配。

德育资源的开发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这些资源也应该相应地选择,不能一味地只关注功利性。

因此要合理选择,挑选适合教学的资源,以能够更好地实现德育教育的教育目标。

再次,对于德育资源的应用研究,要加强方法的创新。

虽然德育资源的开发数不胜数,但这些资源的应用效果并不总是完全有效。

因此,需要加强对德育资源应用的研究,探寻新的方法来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如何充分发挥德育资源的作用?如何利用各种资源切实增强学生德育水平?这些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最后,在进行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研究时,需要注重提高师资力量。

在德育资源的开发中,教师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因此,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对德育资源的认识和运用能力,充分发挥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探索的过程。

《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德育互动机制研究》总课题方案

《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德育互动机制研究》总课题方案

《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德育互动机制研究》总课题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时代的发展、现实的要求面对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千变万化的发展态势,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面临着两大趋势:一个是教育的社会化趋势,另一个是社会的教育化趋势。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关心和支持。

”所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互动的大教育系统,为全民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活环境,发展终身教育,从而全面提升全民素质,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教育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方向。

我校是一所普通农村中学,所在地区的经济欠发达,生源普遍较差,初中部生源流失现象也比较严重。

本校位于镇区,社会环境较为芜杂,经济发展又将大量的外来人员吸引了过来,这给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

上述多种原因,对教育大环境造成了家庭教育“教不得法”,社区教育“鱼龙混杂”,学校教育“独木难支“,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单一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需要,只有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互相配合和协调,才能相得益彰,取得良好的效果。

否则,就会出现教育效果互相抵消,产生“学校千日功,不抵社会一阵风”和“五加二等于零”等现象。

尤其是德育在当前社会现实中仍处在弱势地位,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重视学校道德教育的同时,建立高水平的社区文化十分必要。

面对这种严峻的现实,我们根据教育与发展的要求,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根据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需要,把学校德育延伸到家庭与社区,从而确立“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德育互动机制研究”这个课题。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及创新之处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根据我们收集到的资料看,有关学校德育与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德育互动机制研究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有的研究具有以下的特点和走势:(1)普遍认为社区德育资源对学生德育品质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作用。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德育课程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德育课程研究》
❖ 我们的基本思路是: ❖ (A)让德育载体与时俱进; ❖ (B)让德育内容与时俱进; 具体介绍 ❖ (C)让德育方法与时俱进。
课题提出的背景
(A)德育载体与时俱进: 德育是基于现实的。现实世界是“网络”
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方方面 面,并且为广大青少年所接受。而且“网络” 是把锋利的双刃剑,它在传播知识的同时, 也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如果我们不去主 动的占领,它就极易藏垢纳污。我们应该积 极主动的占领这个阵地,并积极充分发挥它 的各种优势。
主要内容:
(1)《安阳市第63中学德育体系》。
(2)《安阳市第63中学德育大纲》。
详见
(一)显现目标: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德育课程
1
课 程 体 系
(一)显现目标: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德育课程
2
德 育 大 纲
把德育 融入具 体活动 之中!
三、研究目标
(二)隐形目标:
(A)形成经验 (1)让学生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和谐发展。 (2)构筑和疏通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渠道。 (3)形成德育正能量传播的有效途径究理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指出: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
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
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加强以爱国
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
课题提出的背景
(C)德育方法与时俱进: 德育方法上的与时俱进,主要是指德育
的智慧性。我们现在所处的年代,毕竟不是 “父叫子死子不得不死,君叫臣亡臣不得不 亡”的“三纲五常”年代了,我们在进行德 育工作时,必须注意德育工作的人法化和人 文化,即讲究德育工作的智慧性,这样才能 更好地被学生所接受。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德育工作的研究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德育工作的研究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德育工作的研究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网络既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业水平,也能诱发学生犯罪,促使学生荒废学业,使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重大挑战。

因此,深入研究网络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德育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分析网络资源对德育工作所带来的影响,分析网络资源开展德育工作的优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强化德育工作,从网络环境、教师能力、网络道德教育和德育模式等方面阐述如何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强化德育工作。

关键词:网络资源;学校;德育工作;基本方法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学生而言,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

但是由于网络是开放性的,加上学生的自控能力差,心理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网络的诱惑,促使学生走上不健康道路,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发展[1]。

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德育工作要基于当下环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开展德育工作,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一、网络资源对德育工作的影响(一)积极影响对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而言,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德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网络属于开放的状态,能够充分展现出学生的个性,促使学生在网络中体验到不同的人生,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并为德育教育奠定了有效的基石。

网络是一种开放的交流平台,能够有效打破学生交往的界限,包括一些主观条件、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现实交往中一些障碍,促使学生的交流更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和丰富性,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并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2]。

网络资源具有有趣性和丰富性,对德育工作而言,德育教育更加生动,且多样化的网络信息,更有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网络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网络条件下家校互动对构筑和谐德育环境的应用研究》研究方案

《网络条件下家校互动对构筑和谐德育环境的应用研究》研究方案

《网络条件下家校互动对构筑和谐德育环境的应用研究》研究方案课题的提出1、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国内现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已经认识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教育教学的巨大影响,特别在德育教育方面,形成了严峻的考验,同时更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中央电教馆把“网络条件下家校互动对构筑和谐德育环境的应用研究”作为十一五重点课题,江苏、深圳等地开展了“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新途径”的探索和实践,许多学校还开发建立了网络环境下家校交流互动平台,正在开展一些实验研究,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自己拥有的条件研究网络条件下家校互动对构筑和谐德育环境的应用研究,切实提高学校的德育工作成效,这既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又是很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研究。

国外现状: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界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

家校教育互动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在国外,教育管理部门对家校互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学校成立专门的负责机构,如家长委员会、家庭和学校协助委员会等,普及教育学知识,指导家长改进教育方法,吸引家长自觉主动地参加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

心理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尤其是发达国家,特别关注学生在现代信息社会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育,如日本的挫折教育等。

但这些做法并不一定适合于中国的教育。

特别是网络环境对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研究国内与国外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可借鉴的经验也不多。

2、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环境和教育是两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物质环境为教育提供保证,精神环境则影响教育的程度,教育不是去改变孩子自我发展的自然程序,是要从孩子出生之日起,为他们不断地创造适应每个阶段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环境刺激,与孩子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产生相互作用,促进孩子的发展。

孩子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如果光靠学校是完成不了教育目标的。

因此,只有发挥学校、家庭、社区的合力作用,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让青少年学生聪明、健康地成长。

《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课题的研究内容:(1)研究探讨利用网络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途径和内容。

(2)探索提高网络及其资源支持、服务和管理水平的途径、方法和策略,强化德育网络技术保障和组织管理,拓展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效途径的研究;(3)各类课程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

课程是落实德育、落实素质教育的载体。

要在认识性德育课程、活动性课程、学科德育课程、隐性德育课程、校本德育课程教学中,积极进行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德育的研究。

(4)利用网络及其资源开展德育活动的研究。

一方面研究学校的德育活动如何引入先进的技术,开展网上跨地域、跨时间主题的教育活动,为学生创设自我教育空间。

另一方面探寻如何发挥网络资源作用,优化德育过程,提高活动实效。

(5)利用网络及其资源开展家校联系的研究。

利用校园网开辟家校联系的新途径,构建家校交流的新空间,探索基于网络平台之上的家校活动方式和内容等。

(6)传统德育手段和网络技术有效整合的研究。

开展网络技术与传统的教育方式有效整合研究,以期发挥各自优势,互相取长补短,提高德育活动的有效性。

2.创新之处:信息社会的到来引发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迫切需要面临和研究的新课题;因特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工具和平台,如何管理和发挥网络的强大功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都应共同研究的问题。

我们将依托现有区域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摸索出一套既具普遍性又独具自身特色的信息化思想教育方式。

二、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1.本课题的研究思路:(1)培养网络德育工作者。

此课题融信息技术与教育艺术于一体,这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们要引导教师与时俱进,在不断提高自身德育水平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的网络技术,学会熟练地使用网络,驾御网络,具备及时地解决网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的能力,同时树立对网络、对网络德育的科学认识,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研究”课题实验开题报告

“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研究”课题实验开题报告

“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研究”课题实验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概述本课题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

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从目前的教育形势看来,应该是一种机遇和挑战。

网络是德育教育的新阵地,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掌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主动权,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成就更多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

本课题的选题打破了以往的常规思维,从我们的工作实际出发,以计算机网络这一强有力的、快捷的、超前的信息工具为实验平台,在学校、家庭、社会联合体中,利用网络平台多方位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行为规范、道德品质、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教育与自我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信息浪潮的冲击,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时代的挑战,社会的挑战,同时也愈发显现出学校德育工作的紧迫感和重要性。

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阵地,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求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者既要具有德育教育的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又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网络操作技术。

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学生道德教育的脉络,以最佳的途径和最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而使德育工作朝着健康的、有序的、科学的方向发展,使学校德育工作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从目前的教育形势看来,应该是一种机遇和挑战。

网络是德育教育的新阵地,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掌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主动权,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成就更多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

鉴于此,我们主张在学校、家庭、社会联合体中,利用网络平台多方位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行为规范、道德品质、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教育与自我教育。

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家长的要求,同时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国内研究的现状目前,国内关于网络教育的研究从内容的指向上看,主要集中于网络道德方面的教育,包括网络的伦理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等。

高定价一、第三子课题《网络学习社区和生活社区互补的德育资源的应用研究》

高定价一、第三子课题《网络学习社区和生活社区互补的德育资源的应用研究》
重点
C.德育课程
区捷英
佛山市三水区三水中学附属初中
E.佛山市
19
0605300222
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及教育干预研究
专项
C.德育课程
பைடு நூலகம்吴剑平
佛山市顺德区容山中学
E.佛山市
20
0605300111
网络与中学德育的整合研究与实践
专项
C.德育课程
陈岚
佛山市南海区大沥大镇初级中学
E.佛山市
21
0605300150
一、第三子课题《网络学习社区和生活社区互补的德育资源的应用研究》课题实验单位
序号
立项编号
课题名称(第三子课题)
类别
所属子课题
负责人
单位
地区
1
0601310318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品德培养对策研究
重点
C.德育课程
林海英
广州市越秀区小北路小学
A.广州市
2
0701310695
基于博客技术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专项
C.德育课程
李剑夫
中山市东区中学
H.中山市
32
0609300208
信息时代的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专项
C.德育课程
邓世繁
韶关市浈江区铁路第一小学
I.韶关市
33
0610300141
信息时代的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专项
C.德育课程
朱静丽
英德市职业技术学校
J.清远市
专项
C.德育课程
戴文坚
广东省五华县水寨中学
K.梅州市
37

整合社区德育资源 提升德育教育实效

整合社区德育资源 提升德育教育实效

整合社区德育资源提升德育教育实效一、开发和利用社区德育资源的概念1. 德育资源指可以运用于德育过程、能够给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产生积极影响的一切现实和潜在的因素。

2. 社区德育资源指以一定社区(本文指海珠区)为主题,有利于开展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各种资源,包括现实和潜在的各种物质、文化要素和条件。

3. 开发和利用社区德育资源本文是指挖掘广州市海珠区潜在的德育资源并进行有效的选择、分类、整理;通过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真实的道德实践、道德体验、道德情景和道德冲突,把抽象的道德原理和规范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对道德情景的自主判断能力,使学生的道德知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

二、开发和利用社区德育资源的策略1. 组建“港湾之家”我校组建社区资源同盟――“港湾之家”。

下设“家长委员会”和“社区教育同盟”两大主体。

家委会分设班、校两级,由各班老师推荐家长志愿参与;教育同盟分为街道、社区、行业三块,主要由街道、社区的管理人员及各行业的代表组成。

我们定期召开会议,通过学校工作计划、讨论商议教育事项、协调家校社工作开展、搭建家校社的沟通桥梁。

2. 开设“流动课堂”我校自2012年始,就采用“邀请函”的方式,邀请各行各业的家长到校举办“德育流动课堂”,结合各中队特色开展的专项特色活动。

3. 创办“真人图书馆”我们创办了“真人图书馆”――每一个嘉宾就是一本“真人图书”,透过不同职业的“真人图书”,学生们了解到的不仅仅是这位“家长”,更是他身后所代表的职业团体。

4. 搭建“成长平台”我校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同盟提供的便利,在社区内建立了一批学生们的实践基地。

如“一小时社区行”系列,通过大队部的倡议、学生自主选择项目,利用课余时间由老师带队分别到这些实践基地进行“一小时”的体验活动。

5. 倡导“假日实践”每个学期,我校少先队大队部都会提倡学生走出校门、家门,主动接触社会。

三、开发和利用社区德育资源的成效1. 家校携手,和谐育人――拓宽教育活动的广度通过开发和利用社区德育资源,为学校教育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社区德育资源的整合与运用课题研究总结

社区德育资源的整合与运用课题研究总结

社区德育资源的整合与运用课题研究总结“十一五”期间,我们都亭初中申报了恩施州教科所规划办规划研究课题“社区德育资源整合与运用研究”,此课题已被列为省民宗委立项课题——“恩施州开掘运用本地德育资源,提高中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一级子课题。

学校课题组在历时两年的研究工作中自始自终得到各级专家的指导,现已按课题实施方案完成各项内容,拟准备结题,现作如下总结:1研究的目的从初中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实际着手,认真开掘本地区的优良民族传统、革命传统、自然环境、历史人文、社会信息(包括法制、纪律、社会公德)、学科教材等方面的德育因素,加以整合,用以开展对中学生的经常性、针对性的思想道德、良好行为习惯教育。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感悟道德理念,提高思想道德认知水平,培养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从而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校德育的整体水平。

通过研究,要调查、搜集、整合社区德育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本校德育管理制度,形成合理利用社区德育资源的论文、经验文集,形成研究实验报告。

2研究的重点整合城区文化场所德育资源的开掘与运用;整合教场村委德育资源的开掘与运用;整合城区旅游德育资源的开掘与运用;整合市直部门德育资源的开掘与运用;整合处直部门德育资源的开掘与运用。

3研究的基础“八五”、“九五”、“十五”期间,我校先后承担了湖北省教育科研课题——“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学校德育工作研究”、“中小学德育管理研究”、“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等德育研究课题任务,是全州德育研究实验基地学校。

通过研究,提高了我校德育工作水平,培育锻炼了一批德育师资队伍,营造了良好的德育研究氛围,形成了《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例谈》一批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运用本地德育资源相关问题已进行了一些探讨,将为社区德育的整合与运用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同时,课题组主要负责人王家庄长期从事德育研究工作,是全州学科带头人,对德育方针、政策熟悉,对本地德育资源也多有了解,且担任学校党支部书记,是州德育研究会会员,有很强的组织能力。

“社区德育资源整合与运用研究”课题阶段成果总结

“社区德育资源整合与运用研究”课题阶段成果总结

“社区德育资源整合与运用研究”课题阶段成果总结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社区德育资源整合与运用研究”课题阶段成果总结“十一五”期间,我们桂花园小学申报了恩施州教科规划办规划研究课题“社区德育资源整合与运用研究”,此课题已被列为省民宗委立项课题──“恩施州开掘运用本地德育资源,提高中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和实践性研究”一级子课题。

学校课题组在历时两年的研究工作中自始至终得到省、州、市教科研专家的指导,在研究过程中自始至终严谨务实,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下面向与会领导、专家、同仁讲讲我校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的情况,以求指导。

一、研究的目标与重点1、研究目标“社区德育资源整合与运用研究目标是确立“社区德育大目标观”。

我们积极开掘与有机整合社区德育资源,有效的运用这些德育资源,使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单一渠道,固定时空,向多途径、全方位、主体化转化,从而强化学校德育工作针对性与实效性,整体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行为习惯。

2、研究重点“社区德育资源与整合研究”重点是净化与优化社区育人环境;建设齐抓共管、合力育人的长效机制和最佳运作方式;探研社区德育理论,指导社区德育实践;创新社区德育方法,推动社区德育开展;探索社区德育途径,总结社区德育模式。

二、研究的基础与条件在“九五”与“十五”期间,我校先后对“社区育人环境”、“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沟通与协调”进行了有益的探研,并取得经验成果,这为我们“十一五”开展“社区德育资源的整合与运用研究”奠定了研究基础,提供了研究条件:一是通过前两项课题的研究为此项课题的研究打通了渠道,开辟了途径;二是形成了当地党政部门重视社区德育,社会各界支持社区德育,社区企事业参与社区德育的新格局;三是与省、州、市教科研专家保持联系,得到了他们的具体指导;四是与邻近大学教科研组织经常来往,得到他们的无私帮助;五是学校所处社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德育资源优势。

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而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本文将介绍德育资源的概念、分类以及开发与应用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开发和应用德育资源。

一、德育资源的概念和分类1.德育资源的概念德育资源是指在德育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教育手段和教育资源,包括教材、教具、教法、教程等。

它们可以提供情感激发、价值触动和道德引领等方面的帮助,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2.德育资源的分类德育资源可以分为硬资源和软资源两大类。

硬资源主要指实物资源,包括图书、实验设备、多媒体设备等,它们可以提供具体的学习工具和实践环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

软资源主要指非实物资源,包括教师的教育经验、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

它们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二、德育资源的开发1.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责任教育部门和学校是德育资源的主要提供者和开发者。

他们应通过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改进等方式,加大对德育资源的投入和开发。

例如,完善德育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设计,制定相关的教育政策和规范,提供充足的教育经费和师资力量等。

2.教师的角色教师是德育资源的关键运用者和开发者。

他们应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德育教育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德育资源,如案例分析、活动课堂、互动讨论等,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思考能力。

三、德育资源的应用1.教师的角色教师是德育资源的主要应用者和指导者。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情感教育、以点带面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道德发展和他人的道德需求,运用德育资源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责任感。

2.学生的参与学生是德育资源的主体,他们应发挥主动性,积极参与德育活动,并主动利用和应用德育资源。

例如,学生可以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课外辅导班和道德讲座等,以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认知。

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互动德育网络初探

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互动德育网络初探

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互动德育网络初探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德育工作已经成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面对新的教育环境和学生成长需求,如何构建有效的德育网络,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三维互动,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互动德育网络的重要性、实施策略及其可能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对德育网络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学校、家庭、社会在德育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和责任分工。

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指出构建三维互动德育网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梳理国内外在德育网络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提炼出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文章的核心部分将详细阐述构建三维互动德育网络的具体策略和实施步骤。

包括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促进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的衔接与互补;推动学校与社会的联动与融合,实现德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构建德育网络平台,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

文章还将对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进行预测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

文章将总结三维互动德育网络建设的成效与影响,评估其对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的作用,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分析,期望能够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参与德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学校德育的现状与挑战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学校德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我们也必须正视学校德育面临的诸多现状与挑战。

从现状来看,学校德育普遍存在着形式化、单一化的问题。

很多学校过于注重德育课程的开展,而忽视了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

德育内容往往停留在理论传授层面,缺乏实践性和体验性,导致学生难以真正内化德育理念。

德育评价体系尚不完善,过于注重量化评价,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综合评估。

面对的挑战则更为严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01300561
网络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及教育干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专项
C.德育课程
冯洁卿
广州市南沙中学
A.广州市
9
0701300552
网络对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及教育干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专项
C.德育课程
蒲凤荷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星海中学
A.广州市
10
0701300515
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
专项
C.德育课程
高小玲
广州市越秀区东川路小学
A.广州市
6
0701300669
基于专题网站的小学品德环境教育效果评价探究
专项
C.德育课程
胡芳梅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南阳里小学
A.广州市
7
0701300655
信息时代的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专项
C.德育课程
梁匡伟
增城市增城中学
A.广州市
8
黄滨/杨毅宇
湛江第一中学
F.湛江市
24
0707310682
信息时代的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重点
C.德育课程
张凤平
新兴县惠能中学
G.云浮市
25
0707310427
《专题博客德育模式的构建》
重点
C.德育课程
陈勇强
罗定市廷锴纪念中学
G.云浮市
26
0607300248
信息时代的中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信息时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重点
C.德育课程
罗坚红
中山市杨仙逸小学体育路学校
H.中山市
30
0708310511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德育资源框架与精品课程开发
重点
C.德育课程
周锦连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小学
H.中山市
31
0608300371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德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现状研究
网络条件下家校互动对构建和谐德育环境的应用研究
梁樱
茂名市第十四小学
青年课题
063631277
1541
网络条件下家校互动对构筑和谐德育环境的应用研究
徐润基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小塘中心小学
专项课题
063621295
917
网络条件下家校互动构筑和谐的德育环境的实践与研究
黄友华
饶平县华侨中学
专项课题
063621552
61
0718300441
信息时代的初中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专项
C.德育课程
黄贤发
陆丰市东海龙潭中学
R.汕尾市
62
0620110402
网络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及教育干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重点
C.德育课程
关德群
阳江市教育局
T.阳江市
63
0720300523
网络对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及教育干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专项
C.德育课程
李剑夫
中山市东区中学
H.中山市
32
0609300208
信息时代的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专项
C.德育课程
邓世繁
韶关市浈江区铁路第一小学
I.韶关市
33
0610300141
信息时代的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专项
C.德育课程
朱静丽
英德市职业技术学校
J.清远市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影响的研究
专项
C.德育课程
黄志光
电白县杨梅小学
L.茂名市
40
0613310254
信息时代的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重点
C.德育课程
李炽源
江门市新会冈州中学
M.江门市
41
0713310635
小学生不良网络心理的教育干预实践研究
重点
C.德育课程
陈桂霞
江门市新会圭峰小学
专项
C.德育课程
刘求添
东莞市樟木头中学
P.东莞市
56
0716300565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德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现状研究
专项
C.德育课程
段文宏
东莞实验中学
P.东莞市
57
0716300495
利用网络优势,开展小学德育活动的研究
专项
C.德育课程
陈彬
东莞市长安镇乌沙小学
P.东莞市
58
0617310296
信息时代的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专项
C.德育课程
戴文坚
广东省五华县水寨中学
K.梅州市
37
0712300555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中学德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现状研究
专项
C.德育课程
黄庆辉
广东高州中学高中部
L.茂名市
38
0712300457
网络环境下山区小学德育资源建设与应用
专项
C.德育课程
彭明宗
信宜市教育城小学
L.茂名市
39
0712300428
汤炳潮
江门市实验中学
重点课题
063611234
1600
初中思想品德政治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
苏炳光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杏联中学
青年课题
063631590
3810
基于网络的低年级儿童学习叙事与情绪、情感发展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
张鹏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
重点课题
063611658
1050
古志红
东莞市大朗镇第一中学
P.东莞市
50
0716310560
运用网络对新疆内高班学生进行心理健教育的实践研究
重点
C.德育课程
陈德繁
东莞高级中学
P.东莞市
51
0716310479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德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重点
C.德育课程
黄锦雄
东莞市桥头镇中心小学
P.东莞市
52
0716310471
网络环境下心理辅导模式的有效性研究
利用网络及其资源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
李华利
汕头市龙湖区丹霞小学
专项课题
063621232
1460
利用网络及其资源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
尤康远
佛山市顺德区伦教翁祐初级中学
重点课题
063611280
1538
利用网络及其资源与学科渗透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
梁云裕
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新城小学
专项
C.德育课程
刘赤锋
广东省德庆县香山中学
U.肇庆市
67
0621300227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与生活社区优势互补的德育模式研究
专项
C.德育课程
何杰才
肇庆市百花园小学
U.肇庆市
二、我省在中央电教馆立项的“十一五”德育、心理研究课题实验单位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负责人
单位名称
评审结果
立项号
1005
初中生上网成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专项
C.德育课程
谭荣新
江门市第九中学
M.江门市
45
0713300672
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师生沟通、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验及研究
专项
C.德育课程
钟伟林
鹤山市沙坪镇第一小学
M.江门市
46
0714310416
德育在网络环境下的创新开发研究
重点
C.德育课程
吴永丹
惠州市第八中学
N.惠州市
47
0614300263
重点
C.德育课程
黄瑞萍
广州市天河区华景小学
A.广州市
3
0701310676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德育资源框架与精品课程开发
重点
C.德育课程
关玉华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南阳里小学
A.广州市
4
0601300297
网络环境下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专项
C.德育课程
冯金洪
广东番禺中学
A.广州市
5
0601300321
学校网站在培养小学生正确网络使用行为的作用
重点
C.德育课程
刘维花
源城区下城小学
Q.河源市
59
0717300344
信息时代的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专项
C.德育课程
曾水娇
河源市第一小学
Q.河源市
60
0618310292
网络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及教育干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重点
C.德育课程
卓汉杰
汕尾市城区凤山街道中心小学
R.汕尾市
信息时代的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重点
C.德育课程
纪彦芳
汕头市金珠小学
D.汕头市
17
0605310124
信息时代的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
重点
C.德育课程
莫雪凤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盐步中心小学
E.佛山市
18
0705310586
网络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及教育干预定理论与实践研究
信息时代传媒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专项
C.德育课程
周秀丽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实验中学
E.佛山市
22
07பைடு நூலகம்53005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