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刚.doc

合集下载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一.1放大镜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透镜的中央厚度有关,镜片中央凸得越厉害,放大倍数越高。

与放大镜的直径大小无关。

2、老光镜镜片是凸透镜,近视镜镜片是凹透镜。

3、凡是透明的、圆形的物体都有放大功能。

如水滴、圆柱形的玻璃棒、装水的杯子、哈哈镜等。

4、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

5、放大镜的特征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光线通过放大镜会发生折射。

6、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水晶琢磨而成的。

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的是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能增进视力的眼镜是由培根设计制造的。

7、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还能帮助我们看到物体(更多的细节)。

8、放大镜的使用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⑴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⑵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9、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镜是凸透镜,它的特征是透明、中间厚边沿薄。

一.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用放大镜观察昆虫,会发现昆虫头部具单眼和复眼。

复眼由许多结构相同的小眼组成。

复眼对光和闪烁特别敏感,复眼的功能是能成像,2、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由许多彩色的(鳞片)组成,这些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蝇的眼睛是(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

4、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不同的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它们嗅觉(灵敏)。

5、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

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6苍蝇在光滑的玻璃上不掉落和它脚的构造有关,苍蝇的脚由脚毛、钩爪、爪垫爪、粘液组成。

7、认识几种昆虫的触角一.3放大镜下的晶体1、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一样,都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1-4)单元知识要点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1-4)单元知识要点

知识要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1、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透明。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凸透镜镜片的(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越大;凸透镜镜片的(凸度)越小,放大的倍数越小。

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体放大的倍数(最大)。

2、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3、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4、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方法:一是(人眼)、(观察对象)不动,只是(放大镜)在人眼和物体之间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晰;二是(人眼)、(放大镜)不动,只是(观察对象)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5、凡是和放大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6、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物体图像变(大)了,但是看到的视野却变(小)了;反之,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物体图像变(小)了,但是看到的视野却变(大)了。

7、(培根)设计并制造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8、计算机和电视屏幕的图像在放大镜下看,它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的(小圆点)组成。

9、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10、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大?中间越厚,周围越薄;透明球体的放大倍数最大。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都由许多彩色的(小鳞片)组成,这些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2、蝇的眼睛是(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

3、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不同的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它们嗅觉很(灵敏)。

4、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

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5、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

3、放大镜下的晶体1、(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一课放大镜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哪些工作需要经常使用放大镜?答:需要用到放大镜的行业或人员有:公安侦查人员(寻找现场证据);仪器修理工(观察小型的零件);农业科技人员(观察花、种子、植物的结构);考古工作者(寻找古迹中的遗存);医生(观察病菌细菌);测绘人员(看地图)等…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P2)答:方法有两种:①观察对象不动,人眼与观察对象之间距离不变,放大镜在物体与人之间来回移动;②把放大镜放在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放大镜的作用:(P 3 )答: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信息。

三、放大镜的特点1、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2、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答: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它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的,放大倍数就越大。

3、为什么一些器具也有放大图像的功能?答:因为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的镜片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4、人们为什么把放大镜又叫凸透镜?答:因为它的镜片中央凸起,且又是透明的四、13世纪,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培根设计并制造了增进视力的眼镜。

第二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一、奇特的身体构造1、苍蝇的复眼:有几千个小眼组成,观察范围广,易于发现周围的敌害;2、昆虫的触角:是他们的“鼻子”,可以分辨各种气味,是嗅觉器官;3、蟋蟀的“耳朵”在头上吗? 不是,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可以迅速感知来自周围的动静。

4、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5、苍蝇落在竖直的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爬行,主要和他的脚的构造有关。

二、蚜虫的天敌——草蛉(草蛉是怎样消灭蚜虫的?)草蛉的幼虫用“镰刀”勾住蚜虫,把尖尖的嘴刺入蚜虫的体内,只用大约20多秒就可以把蚜虫的体内的汁液吸食一空;草蛉还会把蚜虫的空壳背在自己的背上伪装自己。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1课、我在成长1、成长的证据有:小时候的衣服、鞋子、乳牙、照片、身高、体重等。

2、测量身高和体重要脱掉鞋子、身体直立、眼平视、压板轻压头顶最高处。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2课、悄悄发生的变化1、青春期是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女孩大约从10岁开始,男孩要稍晚一些。

这一时期身体形态和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变化。

2、青春期的心理特点:①性意识骤然增长,易对异性产生好感;②智力水平迅猛提高;③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并能做出自己的判断,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或过低;④情感世界充满风暴,情绪不稳定,易与老师、家长对立;⑤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烈;⑥人际交往欲望强烈,有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依赖感。

3、青春期是人生的一道亮丽风景。

除了身高突增之外,另一特点就是性发育的开始。

4、我们应该这样对待青春期的变化:①正确对待与异性的交往;②女孩注意经期卫生、不穿高跟鞋等;③男孩不要拔胡须、不抽烟喝酒等。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3课、人生之旅1、人得一生大致可以分为幼年、成年、老年三个阶段。

2、预测身高的三种方法①根据父母的身高预测;②根据现在的身高预测;③根据自己的脚长预测。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4课、踏上健康之路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有了更大提高,体格发育增长显著。

2、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做起:①个人卫生;②营养与饮食卫生;③学习习惯;④体育锻炼;⑤充足睡眠;⑥不迷恋电脑。

3、科学用脑五要素:动静结合;课程交替;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1课、生物的遗传现象1、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2、我们可以从豌豆的种子形状、种子颜色、种皮颜色、豆荚形状、豆荚颜色、花的位置、茎的高度等研究豌豆。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2课、生物的变异现象1、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六下第一单元科学复习

六下第一单元科学复习
• 2.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排泄、生长、发 育、繁殖、遗传)等功能。
• 3叶.叶表细皮胞上中的的(气(孔叶绿)体是)呼是吸光蒸合腾作作用用的的场场所。 所。每平方毫米叶绿体多达( 几十万个)。
• 4.细胞还能和病毒细菌作战,保护我们的健 康。
• 1.实验证明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 成的,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 是由(细胞)组成的。
• 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要先用低倍物镜 观察,找到观察目标后,再用高倍物 镜观察。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 各个部分时,会发现玻片标本移动方 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你会计算吗?
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怎样正确使用显微镜??
1.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 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境筒下;(安放) 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
亮的光圈;(对光) 4.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
约2~3厘米。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 ,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 央;(上片) 5.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 的上面; 6.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 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整光线使你能尽可能地看 清标本;(调焦) 7.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 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观察)
• C.将盖玻片从上面直接盖到标本上
• D.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液,并把玻片微微倾 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 3、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正确的观察方
法是( A )
• A、左眼观察,右眼看画图 B、右眼观察,左眼看画 图 C、闭上左眼右眼观察 D、闭上右眼左眼观察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1 放大镜一、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五分之一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二、什么叫放大镜?特点是什么?由哪些组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放大镜.也叫凸透镜.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透明.放大镜由镜片、镜框、镜柄(镜框和镜柄合称镜架)组成.三、放大镜的作用是放大、聚光、成像四、放大镜的原理是光的折射原理.所以能放大、聚光、成像.五、放大镜用在那些地方?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常用在公安、科技、教学、医院、农业、考古、精密仪器维修等方面.六、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两种方法:①移动放大镜: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的距离不变.移动手持的放大镜至图像大而清楚.②移动物体:把放大镜移至眼前不动.移动物体至图像大而清楚.七、用放大镜看物体有什么不同?用放大镜看物体.物体的图像放大了.而且发现物体的图像是由色彩点组成的.如用放大镜看书报的字、图是由小点组成的;电视和计算机屏幕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的小点组成的.看不到图像.只能看到平行和垂直的亮条纹.八、放大镜给我们带来的方便: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放大镜在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中被广泛使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九、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系.与放大镜的面积无关系.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则越小;反之.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则越大;球形的透明体放大倍数最大.十、哪些物体具有放大功能?只要是中间厚、边缘薄、透明的物体都有放大的作用.水滴、老花镜片、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放大的功能.十一、最早提出应用放大装置的是谁?最早制造出眼镜的是谁?最早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制成的.最早提出应用放大装置的是13世纪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最早设计并制造出能增进视力的眼镜的是英国的培根.十二、什么叫视野?视力所及的范围就叫视野.1.2 放大镜的昆虫世界一、昆虫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们有着和其它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二、昆虫有什么特点?像蚂蚁、蝗虫、蚕蛾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胸部有三对足是昆虫的特点.胸部不是三对足就不是昆虫.昆虫是自然界中人类肉眼看得见的最小动物之一.三、举例说明昆虫的身体有哪些奇特构造?1.苍蝇能在光滑直立的玻璃上停留和爬行.这是和它的脚的构造有关.(苍蝇脚的末端爪垫多毛.并能分泌黏液.就像一个个吸盘吸在玻璃上.所以能在玻璃上停留和爬行而不滑落.)2.苍蝇、蜻蜓是复眼.3.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4. 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不同的昆虫有不同形状的触角.蝴蝶的触角是棒状、蚕蛾的触角是羽毛状、蝗虫的触角是丝状、天牛的触角是鞭状.5.蝴蝶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四、蚜虫的样子:蚜虫是黄色的.只有针眼般大小.像小米.在10倍放大镜下可以看清他们的肢体.五、蚜虫是怎样刺吸植物的汁液的?蚜虫进食时.全身蠕动、嘴顶着叶子.蚜虫是害虫.六、草蛉幼虫的嘴是什么样的?草蛉幼虫的嘴跟蚕的嘴很相似.是一种“刺吸式口器”.外形像一对“镰刀”.左右两部分合成尖细的管子.可以刺入蚜虫体内.七、草蛉幼虫怎样吃蚜虫?草蛉和它的幼虫都是蚜虫的天敌.草蛉幼虫用嘴前那对“镰刀”抓住一只蚜虫.然后刺入蚜虫体内吸它的体液.直到剩下一只空壳.草蛉幼虫还会把蚜虫的空壳背在身上伪装自己.1.3 放大镜下的晶体一、什么叫晶体?颗粒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晶体.如:白糖、食盐、碱面、味精、雪花、矿石、水晶、金属、维生素C等;玻璃、珍珠、松香、琥珀、黄土等不是晶体.二、各种晶体的形状:黄铜、食盐、白糖的晶体是立方体.味精的晶体是柱状.维生素C的晶体像一簇簇针.水晶的晶体像金字塔.雪花的晶体像小花和六角形.碱的晶体像小树枝.三、晶体的特征: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有的晶体较大.有的晶体较小.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同一种物质的晶体都是同一样的有规则的几何图形.四、晶体有什么用途?晶体不仅漂亮.而且用途广泛.应用于通信、摄影、医学、气象学、建筑学、军事技术等领域.如:红宝石晶体激发后能发出激光.叫激光晶体.激光电视、激光彩色立体电影、激光手术刀都是激光晶体的成功运用;晶体也是鉴别矿物的依据.地质学家还用晶体判断矿物成分.鉴别岩石.五、岩石是由什么组成的?火山喷发后的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晶体.许多岩石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晶体组成.六、制作晶体的方法是降低温度法和减少水分法(蒸发).七、怎样制作食盐、味精、食用碱的晶体?制作一些浓的食盐或味精、食用碱溶液.用滴管滴几滴在玻片上.待水分自然蒸发后.用放大镜能观察到在玻片上留下的晶体.八、海水通过风吹日晒后.水分会慢慢的蒸发最后从海水中析出海盐晶体.九、我们身边不仅有精彩纷呈的昆虫世界.还有一个种类繁多的物质世界.十、在浓食盐溶液中的食盐晶体会长大吗?为什么?答:在浓食盐溶液中的食盐是会慢慢长大的.这是因为浓食盐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的水分慢慢蒸发.随着水分减少.食盐晶体就会被析出.其中一部分会附着在原来的食盐晶体上.所以原来的晶体就长大了.1.4 怎样放得更大一、最早的显微镜是什么样的?发明于什么时间?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就是最早的显微镜.二、生物学家列文虎克于1632年出生在荷兰.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他用显微镜第一次看到了血液在毛细血管里流动.在雨水、河水、井水中找到了微生物.三、怎样做简易显微镜?找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用纸筒和胶带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就做成了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四、显微镜为什么能把物体放得更大?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五、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比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增加了.肉眼看青苔好像绿茸茸的地毯.在显微镜下看.就像是一片丛林.显微镜下看到的花粉形态各异.千姿百态.还能看到花粉管的生长.六、1932年德国科学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电子显微镜.七、说说显微镜的发展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17世纪发明了光学显微镜.现在又研制出了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放大200万倍.八、显微镜的用途: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九、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走进了微小世界.去发现生命世界更多的奥秘.1.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一、显微镜的构造:﹝从上往下数﹞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镜筒、镜臂、镜座.)二、怎样正确使用显微镜?1、一只手握镜臂.另一只手托镜座.向着光把显微镜放在平整的桌面上.(安放)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3、调节反光镜.从目镜能看到光圈.(对光)4、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距载物台约2--3厘米.把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中央.(上片)5、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上面.6、从目镜看.调整准焦螺旋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调整光线到尽可能看清标本.(调焦)7、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标本移动方向与从目镜看到的方向相反;看到的图像也刚好相反).(观察)简单归结为五步: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三、用显微镜观察物体应有哪些准备?有什么要求?应准备材料和工具、采集标本.培养微生物.制片.要求是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四、用显微镜观察准备的材料和工具有哪些?一般要用烧(口)杯、清水、滴管、镊子、小刀、载玻片、盖玻片、碘酒、培养皿、吸水纸等.五、怎样制作洋葱切片?1、用小刀切开洋葱.2、取出其中的一片.3、用小刀切出很薄很透明的一小块.4、用镊子将切出的小块放在有水滴的载玻片上.5、盖上盖玻片.6、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六、什么叫细胞?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谁?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显微镜发现软木薄片的结构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他是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七、用肉眼、放大镜和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片.看到什么不同?眼看:皮光滑、白色、有纹路.放大镜看:纹路更粗.更清楚.显微镜:看到了很多长方形的象格子一样的细胞.八、洋葱的细胞是什么样的?近似于长方形.洋葱表皮完整的细胞由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大液泡组成.九.除了病毒外.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十.使用显微镜时在目镜里什么也看不到是什么原因?怎样调整?答: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安放显微镜时没有将显微镜放在光线较好的地方.或者显微镜没有向着光的方向安放.也有可能是反光镜没有调节好.正确的操作是:将显微镜安放在光线好的地方.并向着光安放.然后调节反光镜.直到从目镜中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1.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一、用显微镜观察蓖麻叶是什么样的?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叶细胞中的叶绿体.叶表皮上的气孔.推测每平方毫米的蓖麻叶中叶绿体的数目多达几十万个.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气孔进行呼吸和光合作用.叶表皮中的气孔和叶细胞中的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呼吸和光合作用的重要部分.二、血中的红细胞也叫红血球.起运输作用.被誉为运输兵.形状象圆球.三、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什么?一是建立了细胞学说.生物和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细胞本身也是有生命的.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每种生物的细胞不同.同一种生物的不同部位的细胞也不同.二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三是生物进化论.四、细胞的作用有哪些?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的作用多种多样.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运输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细胞之间互相依靠.共同协作.完成了生命体的各种功能.五、举例说说细胞的作用?(网状图)答:红细胞起着运输的作用.白细胞起着免疫的作用.生殖细胞起遗传作用.脂肪细胞起着存储作用.骨细胞起着结构支持作用,垂体细胞起着分泌作用,叶表皮细胞起着呼吸作用.叶绿体起合成作用等等.1.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一、怎样观察水中的微生物?采集池塘或鱼缸里的水.用滴管吸取一滴水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二、可用干草培养微生物.三、便于观察微生物的方法: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察.可先在载玻片上放小量脱脂棉.再滴一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也可用吸水纸把盖玻片边缘的多余水分吸掉.控制微生物运动.四、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水里微生物繁殖的结果.五、列文虎克在雨水、河水、井水里都找到微生物.水中的微生物主要有变形虫、鼓藻、草履虫、船形硅藻、喇叭虫、眼虫、团藻等.六、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吗?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微生物和其它生物一样.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生物的基本特征是:1、新陈代谢 2、应激性 3、生长发育和繁殖 4、遗传和变异5、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七、微生物包括哪些?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1.8 微小世界和我们一、在显微镜和放大镜没有发明之前.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手来探知世界.那时候.人能观察到的最小动物就是蚂蚁等小昆虫.二、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细胞.三、用流程图表示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的拓展:注解:(纳米是长度单位.1纳米为十亿分之一米.一纳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粗细的六万分之一)四、举例说明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1、没发明显微镜前人们对伤寒等传染病毫无办法.发明显微镜后.科学家发现了细菌和病毒.并开始了和他们的斗争.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是第一个把微生物和疾病联系起来的人.他发现传染病是由微生物造成和传播的.并发明了巴氏消毒法.2、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是克隆羊(第一只克隆羊叫多利).还可以把人胰岛素基因插到细菌细胞中.生产大量的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3、微生物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生产食物.如:制作面包、酱油、醋、酿酒等.4、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也要靠微生物.没有微生物.地球将成垃圾的世界.5、土壤的净化和改良也离不开微生物.总之.微生物既有好处.也有害处.五、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六、举例说明微生物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答:微生物对人类有害也有利.有些细菌和病毒能让人感染疾病.如伤寒霍乱鼠疫等;有些微生物却能为我们提供食物和帮助我们生产食物,如做馒头、面包用的酵母菌;垃圾和污水处理也要靠微生物,微生物还可以净化和改良土壤.七、利用酵母菌发面的原理是:酵母菌分解面粉里的糖类.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加热时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使馒头、面包内部疏松多孔.八、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和人类健康关系的是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弗莱明是青霉素的发明者之一;人们称袁隆平为杂交水稻之父.九、哪些可口的食物制造中使用了微生物?答:酿酒、制作酱油、醋、霉豆腐、泡菜、酸奶、面包、馒头、腊肉等都要依靠微生物.食品加工中常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有:酵母菌、乳酸菌、双歧杆菌等.资料库细胞:1、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我们的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含有的细胞数量超过10万个.2、什么叫多细胞生物?自然界大多数生物都是由多细胞组成.叫多细胞生物.3、什么叫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叫做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团藻、喇叭虫、眼虫、变形虫、钟虫、太阳虫、细菌、动物的卵﹙包括鸡蛋、鸭蛋等﹚都是单细胞生物.4、人体的白细胞是跟病毒、细菌作战.保护人身体健康的卫士.血液中的红细胞好像运输兵.负责运输吸入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5、植物的一些细胞.如叶绿体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植物和其他动物、人类需要的养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日光、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释放出氧气.6、脂肪细胞能储存能量.7、我们长得像自己的父母是细胞的遗传作用.8、地球上至少存在250万种生物.每种生物的大小.外形和其他性状都是由各自的细胞决定的.水中常见的微生物:1、水中的微生物常见的有草履虫、变形虫、喇叭虫、眼虫、团藻等.它们的共同特征就是身体都非常小.结构简单.都是由一个细胞组成的.它们的繁殖都是用分裂的方法.2、草履虫生活在不流动的淡水中.外形像一只草鞋.3、变形虫生活在淡水或土壤中.变形虫能变形.4、眼虫的构造有:红色的眼点、鞭毛、细胞核、表膜、叶绿体、伸缩泡.眼虫同时具有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它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养分.5.团藻以1000-3000个相似的细胞组成球形群体的方式生存.每个团藻细胞的直径只有1到2毫米.。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本文档旨在总结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的知识点。

第一章:天气和气候
- 天气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特征
- 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
- 了解气温、气压、风力和降水量的测量单位和仪器
第二章:水的循环和水的重要性
- 水的循环过程
- 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和重要性
- 回收水的重要性和方法
第三章:光的反射、折射和传播
- 光的传播方式
-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 了解光的颜色和光的折射和反射与数学之间的关系第四章:电的传导和电路
- 了解电的传导过程
- 探究电的产生方式
- 掌握简单的并列电路和串联电路
- 了解安全用电的知识
第五章:物质的三态和物质变化
- 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特征
- 探究物质的变化过程和条件
- 了解物质的凝固、熔化和汽化现象
第六章:地球运动与地图
- 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
-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上的经纬度
- 掌握利用地图进行定位和测距的方法
第七章:人体内的营养成分和运动
- 掌握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及其来源
- 了解消化、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 了解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和不同类型的运动方式第八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 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 掌握声音的音量和音调的变化规律
第九章: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 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
- 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特征及其适应环境的方式
- 探究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和食物链
以上为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本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刚1、放大镜是指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

2、用放大镜观察计算机、电视机屏幕,会发现屏幕上的图像是由红、绿、蓝三色小点组成。

1、放大镜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大小没有关系,与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越大,视野会越小。

4、球形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最大5、小水滴及盛了水的烧杯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12、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的水晶琢磨而成的。

6、培根设计并制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能增进人的视力的眼镜1、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滑落还能在上面爬行,与它脚的构造有关。

2、放大镜下 2、苍蝇、蝴蝶、蜻蜓等昆虫的眼是复眼,由许多六角形的小眼组成。

的昆虫 3、蟋蟀的耳朵在它前足的内侧,还叫鼓膜听器。

4、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这些鳞片在放大镜下看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5、昆虫头上的触角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

6、蝴蝶的触角是棒状的;蚕蛾的触角是羽毛状的;蝗虫、蟋蟀的触角是丝状的;天牛的触角是鞭状的;蚂蚁的触角是膝状的1、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晶体。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3、放大镜下6、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花岗岩就是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晶体构成。

7、制作小的食盐晶体的方法:①制作一杯浓的食盐溶液②用滴管滴几滴在干净的玻璃片上③放到太阳底下④水分蒸发后,玻璃片上留下的白色物质就是食盐的晶体。

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2、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的视野拓宽了许多,它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3、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4、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5、列文虎克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微生物的人。

4、怎样放得更大 6、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研制出了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遂道显微镜。

7、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8、SARS病毒和大肠杆菌病毒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光学显微镜下是看不到的。

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1-10课)

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1-10课)

(封面)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1-10课)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第一课化石一、填空:1、化石可分(实体化石)、(特殊化石)、(遗迹化石)、(模铸化石)、(化学化石)等几种。

其中琥珀昆虫化石是(特殊化石),恐龙蛋化石是(遗迹化石),苔藓化石好、三叶虫化石是(模铸化石)。

2、课本第4页的恐龙头骨化石分别是(暴龙)和(圆顶龙)头骨化石。

牙齿尖锐的动物一般是(肉食性)动物,牙齿扁平的动物一般是(草食性)动物。

从牙齿的特点可以看出(暴龙)是肉食性恐龙,(圆顶龙)草食性恐龙。

3、(中华龙鸟)是由爬行动物恐龙向鸟类进化的代表性动物。

4、人们通过(化石)来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

5、科学家根据(化石的标本)借助现代科技复原古代生物的外形。

二、问题:1、什么是化石?在漫长的年代中,经过自然界的作用,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了跟石头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化石。

2、化石有什么作用?答: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3、化石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答:①、生物必须被沉积泥沙覆盖,②、被覆盖的生物必须与空气隔绝,③、必须在高温和高压下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化石。

4、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列举植物化石或鱼化石的形成过程。

)答:植物化石的形成:原始森林毁灭,植物倒入湖中堆积;植物被沉积的泥沙层层覆盖;被覆盖的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化石。

鱼化石的形成:古代的鱼死后,沉入水底,被沉积的泥沙覆盖。

由于与空气隔绝,鱼的尸体不会腐烂。

经过亿万年的变化,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便形成像石头一样坚硬的东西,这就是鱼化石。

第二课时探索动物的发展史一、填空:1、生物的进化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2、最早的马叫(始祖马),出现在(5000万年)前,体型像(狐狸),牙齿适于取食(树叶),前肢有(四趾),中趾长,后肢有(三趾)。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1.住房的基本结构:框架、承重、户型、采光等。

2.住房所具有的系统:供水、供电、排水、电路、煤气、供暖、网络等。

3.住房的各个系统之间存在整体相互作用。

如供水系统与排水系统相互关系,电路系统与网络系统相互关系。

4.住房建造的主要过程:选址、设计、建造、验收。

5.“中国天眼”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

6.“鸟巢”国家体育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主体为钢结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耐火等级一级,抗震设防烈度8度,地下工程防水等级1级。

7.港珠澳大桥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给文化交流带来方便。

8.工程建设过程的基本步骤9.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坏能力等。

10.每一项宏大的工程都采用了大量技术,证明了工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11.工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各项困难和技术难关也推动着技术不断发展前进。

12.埃菲尔铁塔具有钢架镂空结构。

13.塔台竞标标书要考虑到建塔位置、使用材料、塔台的设计、成本预算、人员分工和时间分配等多种因素。

14.建立模型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工程师常通过建立模型来测试他们的设计。

15.建造塔台模型的过程:设计一→制作一→测试一→评估一→改进。

16.受到相同的外力作用时三角形框架较稳定,不易变形;四边形框架不稳定,易变形。

17.在四边形框架中添加斜杆,把一个四边形框架变成两个三角形框架,增强承重、抗震能力。

18.抗震方式(1)耐震:加大底部面积或加重底座重量。

(2)制震:塔台底部加入弹簧。

(3)免震:塔台底部加滚珠。

19.塔台设计上小下大,保证了整体的稳定性。

侧面采用镂空结构,可以提高抗风能力。

整体框架多采用三角形结构,能够提高承重、抗震能力。

底部增加4个钧码能够满足抗风、抗震的要求。

20.测试塔台模型:①用米尺测量塔台模型高度。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每课重点知识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每课重点知识

第一单元神奇的能量1 什么是能量知识清单必背1. 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虽然你看不见它,却能感觉到它。

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发光或发声等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能量是所有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源泉。

2.一些物体利用的能量。

3.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动能。

4.一些事物具有的动能表现。

5.位于高处的物体具有能量,发生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这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只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这种能量叫作势能。

6.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7.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作重力势能。

8.一些物体的势能表现。

9.动能、势能都是机械能,它们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

10. 机械能是指机械运动具有的能量。

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之间或物体中各点之间相对位置改变的运动,是物体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如机械运转、车辆行驶等。

探究活动必会1.做撞棋游戏,体验动能:把A棋子弹向B棋子,看谁能使B棋子移动的距离更远。

现象:(1)被手指弹走的棋子会从静止状态开始运动。

(2)静止的棋子被运动的棋子撞击后会开始运动,经过一段距离后停下。

(3)A棋子撞击B棋子时的速度越大,B棋子就被弹得越远。

结论:能量有大小,动能与物体的速度有关。

2.做小球反弹实验,体验势能:让小球从不同的高度落下,比较小球的反弹高度。

现象:从不同的高度释放同一个小球,小球的反弹高度不同,从越高的位置释放,反弹得越高。

结论:重力势能与物体的高度有关。

活动手册参考一、描述事物具有的能量表现。

二、运用学过的知识填空。

1.李白曾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描述庐山瀑布的壮观。

飞流直下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机械/动)能。

2.诗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诗人苏轼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在拉弓的过程中蕴藏着(势)能。

2 各种各样的能量知识清单必背1.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机械能,还有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电磁能、化学能和核能等。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我们在长大1.我们出生时没有牙齿,最先长出来的牙齿是(乳牙),乳牙脱落后长出来的是(恒牙)。

2.青春期男女(身高)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体重并非每年匀速增长。

出生后,我们经历了了生长发育的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出生后的一年内),第二个高峰期是进入(青春期)后。

3.(青春期)是我们(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女孩大约(10岁)开始,而男孩要稍晚一些。

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4.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7至17岁儿童青少年身高平均增长量,男、女生分别达到了(6.9)厘米和(5.5)厘米,体重增长更为迅速,男、女生分别达到了(6.6)千克和(4.5)千克。

伴随着身体素质的提高,青少年(青春期发育)和(性发育)的年龄不断提前。

5.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是什么?(1)性意识骤然增长,容易对异性产生好感;(2)智力水平迅猛提高;(3)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并能作出自己的判断,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或过低。

(4)情感世界充满风暴,情绪不稳定,容易与老师家长对立;(5)兴趣爱好广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6)人际交往欲望强烈,有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依赖性。

6.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变化?答:(1)正确与异性交往;加强锻炼;(2)不吸烟、酗酒。

(3)男生不拔胡须;拔胡须会损伤毛囊,会使细菌侵入人体。

(4)女生要注意月经期卫生,要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卫生巾,避免着凉,适当运动。

(5)不穿高跟鞋(6)不束胸勒腰等。

7.为了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应该怎样做?(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洗手、不挖鼻孔)。

(2)讲究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合理安排每天进餐的次数和时间)。

(3)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正确的阅读姿势、正确的书写姿势、注意采光与照明)。

(4)加强体育锻炼(游泳、跑步、踢球)。

(5)保证充足的睡眠(小学六年级学生每天要保证10小时的睡眠时间)。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1、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发现的。

3、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是单细胞原生动物。

4、洋葱表皮细胞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会画出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了解显微镜结构)5、细胞的种类有:血细胞、肌肉细胞、叶子的薄壁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水蕴草细胞鸭跖草的下表皮细胞。

6、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7、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

8、人大约在7岁时就开始换牙。

9、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

10、青春期:青少年在10—20岁时,身高、体重增长较快,这个阶段称为青春期。

11、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因人而异,一般女孩比男孩早两年。

12、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13、如何健康地渡过青春期?(1)、加强锻炼(2)、合理饮食(3)、保证睡眠(4)、心理咨询14、人的一生可以分为那几个阶段?发育期(0—20岁)、成熟期(20—40岁)、渐衰期(40—60岁)、衰老期(60岁以上)15、遗传: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16、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变异。

17、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

18、“龙生龙,凤生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讲的都是生物界中的遗传现象。

19、“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讲的是生物界中的变异现象。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知识点20、生命离不开能量,能量是维系生命的核心因素。

我们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

21、人体消耗能量的途径是:维持基础代谢,劳动消耗,生长需要。

22、人体消耗能量的主要去向就是变成热能散发。

23、让身体热起来最常用的方法是:运动、烤火、吃火锅、多穿衣服等。

其中运动是使身体快速热起来的有效方法。

24、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1)北极熊有厚厚的皮毛,具有保温作用,可以抵御严寒。

最全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最全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最全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一种凸透镜,它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

放大镜之所以能够放大,是因为光线从空气进入放大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2.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可以看到更多的细节。

放大镜下的物体不仅放大了,而且可以看到一些细节,例如报纸上的图片、计算机和电视机的屏幕是由许多红、绿、蓝三色小点组成的。

3.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

4.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是:首先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到图像变得大而清晰;其次,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5.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且中间较厚(边缘较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例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而与镜片凸起的程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7.球形的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

随着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增加,观察对象的图像会变大,所获得的物体信息也会更多,但视野会变小。

8.使用工具可以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例如通过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例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9.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够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10.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11.常见的晶体有白糖、食盐、碱面、雪花等,它们的形状大多很规则。

12.制造晶体的方法包括减少水分法和降低温度法。

13.晶体包括白糖、食盐、碱面、味精、雪花、水晶等。

非晶体包括松香、玻璃、珍珠、琥珀、沥青等,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

14.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15.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它把人类带入了微观世界,并成为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6.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新)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科学复习资料

(新)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微小的世界第1课放大镜1.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

2.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1/10)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3.(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走进微小世界,去发现生命世界更多的奥秘。

4.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5.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6.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

7.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的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8.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9.人们把放大镜叫做(凸透镜)。

10.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

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昆虫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

2.大多数昆虫身体较小,(肉眼)不容易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需用(放大镜)去观察。

3.昆虫头上有一对灵活的(触角)、两只奇特的(复眼)和一个口器。

4.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5.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的(脚)的构造有关。

6.昆虫的“嗅觉”很灵敏,这是因为它们的(触角)就是“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8.草蛉和它的幼虫都是蚜虫的(天敌)。

第3课放大镜下的晶体1.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1课、放大镜1、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它具有(放大)、(汇聚光)、(成像)、并且(透明)中间(厚)等特点。

2、人的眼睛可以收集到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3、放大镜不仅能将物体图像(放大),而且能让我们观察到(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4、凡是具有放大镜片特点的器物也有(放大)的功能;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5、放大镜片中央凸得(越厉害),放大倍数(越大)6、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而人以为从物体反射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通过凸透镜看物体会感觉(放大)。

7、请简要回答放大镜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途?答:放大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比如:用于老年人看一些书上的小字;用于一些考古学者研究文物时的观察;放映机的应用;望远镜;老花眼镜等地方。

8、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答:第一种方法: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第二种方法: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对象大而清楚。

9、为什么印刷物上的照片是由点组成的?答:因为印刷上采用的是网点技术。

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

2、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这些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蚜虫的天敌是(草蛉);我们可以利用(10)倍放大镜看到蚜虫的肢体。

4、使用(放大镜)观察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

5、蜻蜓的腿的作用是(捕食),它能在空中捕食的昆虫有(蚊子)、(蝇)、(蜜蜂)和(蝴蝶)。

6、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为什么说苍蝇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很大?答:苍蝇身上常带有很多病菌和寄生虫卵,在进食、排便和吐唾液时都会污染食物。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完整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完整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填空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通过放大镜看到的视野(变小).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3、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4、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5、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6、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7、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9、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10、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11、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12、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光学显微镜的两个镜片都是(凸透镜)13、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14、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15、实验证明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16、(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17、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功能.18、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19、我们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喇叭虫)(鼓藻)(船形硅藻)等.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20、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21、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蛉).22、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23、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二、选择题1、蚜虫的天敌是( A ).A 草蛉B 苍蝇 C蝗虫2( B )的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每只小眼都是六角形的.A 蝴蝶B 苍蝇 C蝉3、下列不属于晶体的是( A )A 玻璃B 白糖 C雪花4、在放大镜下( C)是柱状的颗粒.A 食盐B 白糖C 味精5、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是( A )制成的.可以放大近300倍.A 列文虎克B 巴斯德C 罗伯特.胡克6、下列仪器中.( A )适合观察细菌.A 显微镜B 放大镜C 望远镜7、我们用( B )的方法.了解洋葱表皮细胞的形状.A 眼睛看B 显微镜观察C 手摸8、我们利用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 B )A 放大的正像B 放大的倒像C 缩小的倒像9、有关细胞的说法()是错误的.A 不同生物细胞是不同的B 细胞的结构千差万别C 同一生物细胞是相同的10、在水中常见的微生物有( AB )A变形虫 B 草履虫 C蝴蝶11、用显微镜观察水中采集到的微生物时不需要用到的工具是()A 载玻片B 滴管C 碘酒12、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下面食物中不是微生物帮助下生产的是( A )A 米饭B 臭豆腐 C白酒13、昆虫头上的(A )就是它的鼻子.A触角 B复眼 C鼻子14、自然界中的很多( C )物质都是晶体.A 液体 B气体 C固体15、( A )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A 细胞学说B 动力学 C仿生学16、用圆形的鱼缸养鱼.从侧面观赏鱼缸内的鱼.看到的那条鱼应该比( B )3、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因为发生折射而出弯曲(对)4、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对)5、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外侧(错)6、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对)7、自然界中所有固体物质都是晶体(错)8、许多岩石是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对)9、晶体的形状是有规则的.都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错)10、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对)11、把物体直接放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物体的精细结构(错)12、洋葱细胞中间的小黑点就是细胞核.细胞中还有大液泡(对)13、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 对 )14、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对)15、微生物非常小.因此很难繁殖(对)16、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对)17、微生物也需要吃食物或者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对)18、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错)19、伤寒、鼠疫、霍乱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对)20、放大镜的镜面越大.放大的倍数就越大(错)21、冰也能制成放大镜 ( 对 )五、简答题1、细胞对生命体来说意义重大.你知道它有哪些意义?答:生长、呼吸、繁殖、运动、排泄、发育、遗传、消化.2、制作微生物的标本过程是怎样的?答:1、采集标本 2、放在载玻片 3、盖上盖玻片 4、观察3、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你能举一些例子吗?答:医学领域: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使人们免于受细菌的侵染而死.食品领域:利用酵母菌分解面粉里的糖类产生二氧化碳.农业领域:利用固氮生物进行生物固氮.既能减少生产投入.又能避免环境污染.且能提高作物产量.4、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有哪些工作需要经常用到放大镜?答: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到图像大而清楚.方法二:把放大镜移到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考古学家用到放大镜;珠宝商用到放大镜;农业工作人员等.5、制作洋葱表皮切片标本的四个基本过程是怎样的?答:1、把洋葱切开两半.2、取一块洋葱表皮3、划井字 4、滴水洗载玻6、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答:(1)安放;(2)对光(3);上片(4)调焦 (5)观察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一、填空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2、我们要使铁丝发生变化.可以采用(折)、(拉)(锤打)等方法.3、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4、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会(熔化)、(炭化),(既有化学变化也有物理变化).5、我们可以用(筛网)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沙和豆子的混合是物理变化.6、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7、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8、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产生新的物质).9、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10、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了温度计.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又如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11、通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我发现铁锈是(红褐色)、(有空隙)、(没有光泽)、(不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粗糙)等.12、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在日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13、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铁钉.可以发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新物质附着).同时蓝色的硫酸铜液体颜色会(变浅).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1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具有的特征是(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无色透明).15、含有淀粉的食物:玉米、土豆、番薯、苹果、面包、馒头、南瓜.不含淀粉的食物:花菜、胡萝卜、白萝卜、菠菜、番茄、桔子、白糖、洋葱16、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防止、减缓铁制品生锈的速度?答:(1)制成合金;(2)铁制品表面涂防护层;(3)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17、米饭遇到(碘酒).颜色发生了变化.这(蓝紫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18、咀嚼馒头会感觉到有(甜味).这是因为馒头里面主要的成分是(淀粉)19、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的(泡泡).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燃烧着的火焰( 熄灭 )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20、把铁与(水)和(空气)隔绝开是防止生锈的好办法.21、铁上涂上油漆.便切断了铁和( 水)接触.防止铁生锈.22、化学变化不同于物理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3、硫酸铜溶液是一种(蓝色)透明的溶液.能与(铁钉)发生反应.二、选择题:1、在下列四种变化.产生新物质的有( AC ).没有产生新物质的有( BD ).A 汽油燃烧 B水结成了冰 C米变成了饭 D钢丝被折断2、下列变化中.物质的形态、大小发生变化的是(AC )产生新物质的是( BD ).A 纸被撕碎 B火柴燃烧 C玻璃杯掉到地上碎了 D铁钉生锈3、下列现象是物理变化是( C )A澄清石灰水吹气后变浑浊 B馒头发霉 C 树木做成家具4、固态的白糖在加热的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是( C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5、烧开水时有白色雾气产生.这是( B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都不是6、咀嚼米饭会感觉到甜味.这是因为米饭中含有( B )A糖 B淀粉 C甜蜜素7、下列几组食物中.( C )都含有淀粉.A花菜萝卜菠菜 B胡萝卜番茄米饭 C玉米小麦土豆8、马铃薯遇到碘酒会变色.这种变色物质是( C)A 是马铃薯 B是碘酒 C 是马铃薯中的淀粉9、把小苏打和白醋在玻璃中进行混合.触摸玻璃杯外壁( A )A有点凉 B有点烫 C没有什么感觉10、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C )A氧气 B水蒸气 C 二氧化碳11、影响铁生锈的原因( C )A空气 B水分 C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12、下列变化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的是(B )A 铁钉生锈 B水结成冰 C蜡烛燃烧13、把铁锈连接在电路中.接通电流.小灯泡( A )A 不会亮B会亮C有时亮.有时不会亮14、把铁钉的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我们看到铁钉变( A )A 红色B蓝色C没有变色15、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后颜色( B )A没有变化B变浅C变深16、铁钉在( C )的情况下容易生锈.A刷油漆B抹油C放入盐水中17、( C )的房屋铁门容易生锈.A缺水的沙漠 B干燥的高原 C潮湿的海边三、判断:1、光和火焰都是物质(对)2、水在三态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物质(错)3 、面粉可以蒸馒头.馒头也可以变回面粉(错)4、因为我们摸不到声音.所以它不是物质(错)5、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动物和人不是由物质构成(错)6、“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说明钻石这种物质是不会发生变化的(错)7、水变成冰是化学变化(错)8、物质变化只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对)9、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性.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些事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对)10、小苏打是立方体(错)11、蜡烛燃烧也有二氧化碳(对)1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磁铁把生锈的铁钉吸起来 ( 错 )答: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物质:例如:我们每天要吃饭.不吃饭就饿死.要喝水.没有水.生活无法过.3、蜡烛燃烧和电灯亮了.它们都在发光发热.它们都是化学变化吗?答: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电灯亮了是物理变化.4、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答:米饭.面包、麦片、包子、香蕉六、实验题:1、探究铁生锈与空气和水有无关系?(1)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我的假设: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实验材料:食用油适量、铁钉2支、试管1支.这个(对比)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是否接触空气.不改变的条件:干燥环境、温度.实验方法:将一根铁钉放在空气中.另一根铁钉放在装有食用油的试管中.食用油要完全浸没铁钉.阻隔空气.每天进行观察.实验现象:几天后.空气中放置的铁钉生锈了.而浸没在食用油中的铁钉没有生锈.实验结论:铁生锈与空气有关.(2)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水分有关吗?我的假设:铁生锈与水分有关.实验材料:铁钉2支、盘子2个、餐巾纸2张、水.这个(对比)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水分.不改变的条件:空气、温度.实验方法:将一根铁钉放在自然状态下的盘子中.并保持干燥.另一根铁钉放在用水浸湿的餐巾纸上.也放入另一个盘子.每天进行观察.实验现象:几天后.干燥状态下放置的铁钉几乎没有生锈.而放在用水浸湿的餐巾纸上的铁钉生了许多锈.实验结论:铁生锈与水分有关.第三单元宇宙一、填空题: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的半径大约为地球半径的(四分之一).它的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体积是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38万千米).昼夜温差(310℃).2、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3、月球环形山的形状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4、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5、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运行.6、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7、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8、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9、古代人们对月相有特别的称呼.“初一”称为(新月).“十五”称(望月).10、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11、日食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三种.月食只有(月全食)(月偏食)两种;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而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12、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太阳的直径约是(140万)千米.13、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就会发生日食.当月球运动到地球的背面.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就会发生月食.14、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这些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由近及远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15、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并以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命名.人们把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其中有一个星座的流星雨特别有名.这个星座就是(狮子星座).16、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17、“夏季大三角”是指:天津四(天鹅座)、织女星(天琴座)和牛郎星(天鹰座).18、天空中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上是由(1000亿—2000亿)个(恒星)组成的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它的直径大约有(10万光年).银河系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这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成为(河外星系).19、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20、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的古籍上就出现了(火箭)21、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重要位置.(神州)飞船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二、选择题1、月球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B)A 1/3 B1/4C1/52、地球质量是月球的(A)A80倍B70倍C1/803小明在地球上最多能举起30千克的物体.那么他在月球上能举起(A)的物体.A180千克B240千克C200千克4、月相变化是由于(B)而发生A地球公转B月球公转C月球自转5、目前公认的(C)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月球遗留下来的痕迹A火山说B流行说C撞击说6、在月食形成的模拟试验中.手电筒代表( C )A 地球B 月球 C太阳7、月食要经过(C )的过程A偏食---偏食---全食---复圆B偏食---全食---复圆---偏食C偏食---全食--- 偏食---复圆8、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就有可能产生(A)A日食B月食C地震9、形成日食从(B)开始.月食从(A)开始.A 东边B 西边 C不确定10、下列不可发生的天文现象是()A 月全食B 月偏食C 月环食11、关于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叙述错误的是(C)A水星距日最近.体积最小B海王星永远距日最远C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最长12、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C)A 木星B 火星 C海王星13、借助(B)星座.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北极星A 大熊座B 小熊座C 大犬14、角宿一位于(A)星座A 室女B 狮子 C大熊15、(C)位于猎户座A 北极星B 轩辕十四 C参宿四16、(B)的时候是观察星座的最好时节A 春天B夏天 C秋天17、牛郎星位于(C)A 天鹅座B 天琴座 C天鹰座18、心宿二位于(C)A 天鹰座B天鹅座C天蝎座19、首次使人类踏上月球的飞船是()A “阿波罗”11号B“神州”二号C神州五号20、关于光年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光年是时间单位B光年是速度单位C光年是长度单位21、农历下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B )1、月球绕着太阳顺时针方向运行 ( 错 )2、月球的直径大约地球的五分之一(错)3、月球围绕地球转动叫自转(错)4、月球不停的围绕着地球运动(对)5、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大.没有动植物(对)6、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只能用耳机 ( 对 )7、月相变化有时有规律.有时没有规律(错)8、月相变化的周期是一年(错)9、月相最圆的时间大约是农历十五或者十六(对)10、月球的明亮部分总是向着太阳(对)11、在白天.我们早上上学时.有时会发现天空中有月亮.这是农历上半(错)12、环形山数量众多.但是他们深浅都是一样的(错)13、环形山分布上没有规律(对)14、月球地表不仅分布着环形山.同时还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火山(错)15、日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十五.月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初一左右(错)16、相对来说.月食发生的机会比日食多(错)17、日食和月食都有全食、偏食、环食三种形式(错)18、太阳系里海王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错)19、八大行星中金星是体积最大的行星(错)20、太阳系里金星是自转周期最长(对)21、地球处在太阳系的正中心(错)22、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对)23、北极星非常亮.我们可以借助北极星找到北斗七星(错)24、天空中的大多数发光的星星都是行星(错)25、星座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错)26、织女星是天鹅座上的一颗亮星(错)27、把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成不同区域.天空中这些区域就称为星座(对)28、银河系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我国民间又称它为“天河”.它看起来像一条白茫茫的亮带(对)30、所有的恒星都在不停的高速运动(对)31、所有的恒星都在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错)32、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的发源地(对)33、现在宇航员还不能在太空站上过太空生活(错)34、月球上可以长植物(错)35、月球也有引力.但比地球小很多(对)五、简答题:1、观察月相.我们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答: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2、请你说一说形成日食的条件?答:条件一: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自西向东)公转同时自转.条件二:月球运动在太阳和地球中间.每月的初一.条件三;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条件四:在地球上处于月球影子里的人.只能看到太阳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3、发生日食的夜晚.能否观察到月亮?为什么?答:不能.因为日食是在初一才可能发生.而初一的月正是新月.也就是说看不到.而且遮住了太阳.即不能发生日食.初一的月亮也看不到.4、太阳系的天体(行星、彗星等)为什么不停地围绕太阳转动?答:是太阳队这些天体的吸引力使得它们围绕不停地转动.六、实验题请你设计环形山的形成的模拟实验(1)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下大小相同的石子假设:从不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大小相同的石子.深度不一样.实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往沙盘丢下大小相同的石子实验现象:深度不一样实验结论:从不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大小相同的石子.深度不一样.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一、填空1、人们在生活中产生大量(垃圾).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2、填埋场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不能(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3、(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4、(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且产生大量垃圾.滥用塑料袋也会造成的(环境污染).5、(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6、垃圾可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生活垃圾一般可以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8、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分装).它便于对有毒垃圾的处理.废电池和医疗垃圾是一种需要谨慎处理的垃圾.9、(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11、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污水)、(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由此可见.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12、大多数地区的自来水水源取自(水库)、(湖泊)和(河流).自来水是主要的(饮用水).(饮用水源)不能洗澡.13、污水的处理比较复杂.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即(沉淀)、(过滤)、(加入药物进行灭菌)获得净化.14、我们面临的污染有(垃圾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此外.还有“白色污染”(塑料制品)和(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环境问题.15、(人类滥捕乱猎)和(过度开发利用).更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

六年级《科学》下册整理复习资料

六年级《科学》下册整理复习资料

六年级《科学》下册整理复习资料六年级<科学>下册整理复习资料第⼀单元《微⼩世界》⼀、填空。

1、放⼤镜也叫(凸透镜),是我们在科学课的学习中常⽤的(观察⼯具)之⼀;它具有(放⼤)、(汇聚光线)、(成像)的作⽤;放⼤镜是由(镜⽚)、(镜框)、(镜柄)三部分组成,它具有(透明)、(中央厚边缘薄)的特点。

2、在放⼤镜下,我们可以看到电视机及计算机屏幕的图像是由许多的⼩点组成,并且是由(红)、(黄)、(蓝)三种颜⾊组成;通过透镜看到的⾯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透镜的放⼤倍数(越⼤),它的视野就(越⼩);透过放⼤镜我们可以看到叶⽚上常见的叶脉有:(树状形)、(⽹状形)和(不规则形)。

3、当光线从空⽓进⼊凸透镜是会产⽣(折射)现象;放⼤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显现⼈的⾁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放⼤镜具有(放⼤)的作⽤,放⼤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凸透镜的放⼤倍数与它的(厚度)有关,凸度越⼤,放⼤倍数(越⼤),凸度越⼩,放⼤倍数(越⼩);(球形)透镜的放⼤倍数最⼤。

4、⼈类最早使⽤的透镜是⽤(透明⽔晶)琢磨⽽成的;在放⼤镜下,我们可以看到蝴蝶的翅膀上有许多的(⼩鳞⽚),其实上这些⼩鳞⽚是许多(扁平的细⽑);在放⼤镜下,能看见蝇的复眼是由许多个(六⾓形)的⼩眼睛组成的,每个⼩眼睛只能看到物体的(⼀部分);(昆⾍)在⾃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很⼴,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体构造)和(本领);昆⾍的眼睛有(单眼)和(复眼)之分;我们常见的⼀类蝇是(家蝇),它的眼睛属于是(复眼);(草蛉和它的幼⾍)是蚜⾍的天敌;昆⾍头上的(触⾓)就是它的⿐⼦。

5、⾷盐、⽩糖、碱⾯、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何外形)的固体,⼈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晶体的形状有的(像⽴⽅体)、有的(像⾦字塔)、有的像(⼀簇簇的针);晶体是物质存在的⼀种形式,它的形状是(有规则的⼏何外形);制作晶体的⽅法有结晶法和蒸发法;将海⽔蒸发后可以得到(海盐)的晶体;在⾃然界中,许多的岩⽯都是由(矿物晶体)组成的;将海⽔蒸发后我们可以得到(海盐)的晶体。

部编本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部编本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部编本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本文档旨在归纳和总结部编本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

以下是该单元的重要知识点:1. 生命中的变化- 植物的种子:了解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如种皮、种胚等。

植物的种子:了解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如种皮、种胚等。

- 植物的成长:探索植物的成长过程,包括萌芽、生长、开花和结果。

植物的成长:探索植物的成长过程,包括萌芽、生长、开花和结果。

- 动物的变化:了解动物的生长变化,如昆虫的变态和鸟类的蜕羽。

动物的变化:了解动物的生长变化,如昆虫的变态和鸟类的蜕羽。

2. 原材料和制品- 化学制品: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制品,如肥料、肥皂等,并研究它们的用途和生产过程。

化学制品: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制品,如肥料、肥皂等,并学习它们的用途和生产过程。

- 工业制品:了解不同工业制品的种类和用途,如纸张、布料等。

工业制品:了解不同工业制品的种类和用途,如纸张、布料等。

- 能源的利用:探索常见能源的利用方式,如化石燃料、水能和太阳能等。

能源的利用:探索常见能源的利用方式,如化石燃料、水能和太阳能等。

3. 环境和生态- 环境的影响:认识不同环境对生物生存的影响,如气候、水质和土壤等。

环境的影响:认识不同环境对生物生存的影响,如气候、水质和土壤等。

- 生态系统: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如食物链、生物多样性等。

生态系统: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如食物链、生物多样性等。

- 环境保护: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研究如何节约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环境保护: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学习如何节约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以上是部编本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归纳。

希望本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刚」、放大镜
1、放大镜是指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2、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的图像、聚光、成像的特点。

3、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4、用放大镜观察照片,会发现照片是由许多的彩色小点组成。

5、用放大镜观察计算机、电视机屏幕,会发现屏幕上的图像是由红、绿、蓝三色小点组成。

6、放大镜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能说出放大镜应用的三个方面。


7、放大镜镜片中间的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越大,视野会越小。

8、球形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最大。

9、小水滴及盛了水的烧杯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10、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面积大小没有关系,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11、学会两种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12、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的水晶琢磨
而成的。

13、培根设计并制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能增进
人的视力的眼镜。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
1、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滑落还能在上面爬彳丁,与它脚的构造有关。

2、苍蝇、蝴蝶、蜻蜓等昆虫的眼是复眼,由许多六角形的小眼组成。

3、蟋蟀的耳朵在它前足的内侧,还叫鼓膜听器。

4、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这些鳞片在放大镜下看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5、昆虫头上的触角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

6、蝴蝶的触角是棒状的;蚕蛾的触角是羽毛状的;蝗虫、蟋蟀的触角是丝状的;天牛的触角是鞭状的;蚂蚁的触角是膝状的。

7、草蛉和它的幼虫是酚虫的天敌。

8、每个呀虫只有针眼般大小,喜欢吸食植物嫩枝上的汁液,用10倍的放大镜才能看清它们的肢体。

(会画4? 虫)9、虫牙虫进食时,全身蠕动,嘴顶着叶子。

(会画妍虫进食图)
二、放大镜下的晶体
1、像食盐、白糖的颗粒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晶体。

2、口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市晶体组成。

3、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

4、有的晶休较人,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5、晶体可以从溶液屮得到,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甘蔗水蒸发得到白糖。

还可以在一眾压力和温度下开成,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形成水晶晶体。

6、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花岗岩就是由长石、云母、右英等矿物晶体构成。

7、制作小的食盐晶体的方法:①制作一杯浓的食盐溶液②用滴管滴儿滴在干净的玻璃片上③放到太阳底下④水分蒸发后,玻璃片上留下的白色物质就是食盐的晶体。

8、会画食盐、白糖、味精、碱面的晶体。

四、怎样放得更大
1、…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2、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的视野拓宽了许多,它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3、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4、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5、列文虎克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微生物的人。

6、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研制出了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遂道显微镜。

7、电了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8、SARS病毒和大肠杆菌病毒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光学显微镜下是看不到的。

9、制作简易显微镜的方法:
①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②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
③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

10、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1、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2、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在橡树树皮上发现了细胞。

3、物体必须制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4、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安放——对光——上片一—调焦——观察。

5、使用显微镜时,要先看着物镜,向下调节旋钮,把物镜调节到载玻片上方1—2厘米处,再看着目镜,向上调节旋钮,直到看到清标本。

6、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要两眼都要睁开,一只眼观察, 一只眼记录。

7、用显微镜观察时,注意移动玻片标本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8、调节反光镜,可以从目镜里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9、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二目镜的倍数X物镜的倍数。

10、制作洋葱内表皮玻片标本的步骤:
①用小刀把洋葱剖两半;
②撕下其中的一片洋葱;
③用小刀在内表皮上画“井”字;
④用银子撕下“井”字中央的内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央,展开;
⑤倾斜着盖上盖玻片;
⑥用滴管吸一滴稀释的碘酒从盖玻片的边缘滴入;
⑦用吸水纸吸干多余的水分。

六、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1、每平方毫米的麓麻叶中叶绿体的数目多达几十万个。

2、细胞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牛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牛物的细胞是不同的,同一种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形态也是不同的。

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5、牛物体的长牛就是老细胞不断死去,新细胞不断牛长的过程。

6、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之一。

7、像草履虫、眼虫、喇叭虫、变形虫子、钟虫、太阳虫、细菌等,都属于单细胞生物。

8、动物的卵,比如鸡蛋,也是一个细胞。

9、细胞吸收生命所需的物质,排除身体产生的废物。

10、我们之所以长得像自己的父母,就是细胞的遗传作用。

11、血液中的红细胞好像运输兵,负责运输吸入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

12、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供
给植物自身的生长。

13、我们身体里的白细胞能和病毒、细菌作战,保护我们的健康。

14、冬眠的动物细胞能在冬眠之前把能量储存在脂肪里, 供它们冬眠时维牛。

七、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1、鱼缸里的水变绿了,是因为微生物繁殖的结果。

2、列文虎克在雨水、河水、井水中都找到了微生物。

3、我们可以用鱼缸里的水或池塘水里放入干草培养微小生物。

4、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5、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6、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喇叭虫、变形虫子、钟虫、太阳虫等。

(至少要会画两种水中微生物。


7、控制微生物运动速度的方法:①可以在载玻片上放少量的脂棉纤维;②可以用吸水纸把盖玻片边缘多余的水分
吸干。

8>制作水中微牛物玻片标本的方法:
①用滴管吸一滴鱼缸里的水或池塘水,滴在干净的载玻片上;
②用蹑子夹着盖玻片倾斜着盖在水滴上;
③用吸水纸把盖玻片边缘多余的水分吸干。

八、微小世界和我们
1、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细胞。

2、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五官探知世界。

3、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

4、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也要先靠微生物。

5、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就将成为垃圾的世界。

6、弗莱明从青毒菌中发现了青毒素,使千千万万的人免于受肺炎等疾病的侵染致死。

7、巴斯德是第一个把微生物和疾病联系起来的人。

8、巴斯德发现传染病是由于微生物造成和传播的,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广泛用于奶制品和酿酒业,以及杀死液体中的细菌。

9、人们利用酵母菌发酵的原理,制成了馒头、面包等美味
食品。

10、人们科用微生物对土壤进行改良和净化。

11、袁隆平培育出了杂交水稻,解决了21世纪全球的粮食问题。

12、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一一克隆羊。

13、酵母菌发酵的原理:酵母菌分解面粉里的糖类,排出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在加热时体积急剧膨胀,从面使馒头、面包内部疏松多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