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备课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精品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本原理;2. 掌握利用镜子的反射原理进行观察和实验的方法;3. 学会正确使用镜子的方法,如照镜子、修眉毛等;4. 培养学生对光的观察和实验的兴趣。
教学准备1. 一面平面镜;2. 一些光源,如手电筒或激光笔;3. 果汁或汤匙等小物品;4. 一些科学实验工具,如直尺、图钉等;5. 相关课件或PPT。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光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光的认知,并让学生自由发言,讲述他们对光的理解和经验;2. 引入: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和反射,通过简单而有趣的实验,观察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利用平面镜进行光的反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让学生探索使用不同角度的镜子观察自己的身体部位的方法;4. 总结归纳: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并引导他们总结光的传播和反射的规律;5. 拓展延伸:通过展示镜子的应用场景,并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6. 课堂练:布置一些练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7. 课堂反馈:收集学生的研究反馈和问题,并进行解答和指导;8.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学评价与改进1. 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课堂练的结果,评价学生对光的传播和反射的理解程度;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学知识;3. 综合评估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研究水平,进行相应的改进。
教学参考资源1.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2. 互联网资源,如相关科学实验视频等。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课堂互动与演示指南
很多人都觉得科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但实际上,科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规律,提高我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备课工作在教师们的协作下制定了一份集体备课教案和课堂互动与演示指南。
一、集体备课教案1.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物体运动规律和磁力作用规律两个方面,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物体的几何方位、简单机械、磁力及磁场等等。
2.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认识物体的几何方位及简单机械。
(2)掌握物体运动的规律及运动的描述方法。
(3)认识磁力及其作用规律,理解磁铁的特性和电磁现象的基本原理。
(4)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3.教学方法本单元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当中。
同时,本单元的教学还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探究。
4.教学步骤本单元的教学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导入在开头适当使用图片、物体实物等教具,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以前所学的知识经验,从而更好地触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知识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清晰明了的知识背景和系统化分析,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出灵活的调整,特别是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应该适度强化知识讲解,注重细节。
(3)示范操作在知识讲解完成后,教师要对相关示范操作进行详细的演示,并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理解。
(4)课堂互动在课堂互动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听说练、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5)作业布置在课堂结束时,要对本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应的作业,提供适当的练习和巩固。
二、课堂互动与演示指南1.多媒体演示在教学中多媒体演示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的展示,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科学6年级下册第1单元大单元整体学习备课设计(1)
生:(说出自己的猜测)闭眼睛、捂耳朵、挠、感觉开心等。
生:(说出自己的猜测)是由于我们自己的反应形成的动作。
生:(说出自己的猜测)是保护自己的动作。
活动二:建立模型,探究感觉器官形成感觉的原因
学生根据猜想和结合271BAY中资料,建立模型,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探究感觉器官形成的原因。
单元学时划分
学习阶段
核心任务
学时
整体感知
认识人体感应器官并进行应激反应模拟
1学时
探究建构
寻找应激反应背后的规律和原因
2学时
应用拓展
制定保护感觉器官的倡议书
1学时
单元四大结构
课题
人体感知环境——认识人体感应器官并进行应激反应模拟
学习
阶段
整体感知
学习
目标
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271BAY资源,说一说我们的感觉器官有哪些以及它们的特点。
2.根据感觉器官的基本特点进行模拟应激反应形成实验。
3.结合对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的了解,思考感觉器官损伤后如何感知环境。
重点
难点
重点:感觉器官的特点。
难点:应激反应信号传递过程。
学习过程设计
教材分析及学习任务设计:
本课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内容。由于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先从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继而才介绍应激反应以及应激反应信号传递。旨在强调了人体通过自身调节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课前培训】
1.对全体学生进行培训,做好课前准备,提前准好271BAY、学程、笔、课本。
2.小组展示时做好分工,组长做好协调,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一篇: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1、我在成长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材2-3页内容1、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2、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3、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4、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5、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6、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7、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8、能通过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9、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10、学生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教学难点: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量身高的纸、秤、卷尺、长尺、记录表、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准备:直尺、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
预习设计:收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比如:图片,录像。
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出示课件:猜猜我是谁。
2.谈话:同学们,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3.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想要告诉大家? 4.交流预习收获。
1课时二、合作探究(一)交流自己成长的证据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片),你能将它们排排序吗?4.学生进行排序。
5.汇报:你是怎样排的?为什么这样排?6.小结:同学们刚才通过观察相片,感觉自己的身高、体重变化了;比较了衣服、鞋子的大小,知道自己在长大。
(二)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等1.讲述:刚才有同学说,自己今年比去年长高了,长高了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测量后就知道自己的变化了吗?2.小结:对,同学们真聪明,要从数据上知道自己身体的变化,一定要进行“测量——记录——比较”。
科学教育科学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课设计第一单元渺小世界1、放大镜【教课目的】科学观点1放大镜是凸面镜,凸面镜拥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察看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宽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很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色是透明和中间较厚(突出)。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察看物体。
2比较用肉眼察看和用放大镜察看的不一样。
感情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察看的意义。
2加强用放大镜察看身旁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察看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课要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察看物体的细微部分【教课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课准备】分组实验器械: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假如只好供应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一般玻璃片、平面片、水。
教演示:不一样放大倍数的放大、片或件(如放大片的构等)。
【教课程】一、什么要用放大察1、入:出示放大:“看,是什么?”(生:放大)放大大家很熟习,可否替放大来介一下自己——《我是放大》。
能够从放大的结构、作用、用途三个方面睁开。
2、小沟通放大的结构、作用、用途。
3、展现沟通放大的结构——架、片(假如学生能出凸透也可以)放大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把物体放大”,提示学生物体并未大)放大的用途——我用放大察校园里的生物、中在老指下察花、昆虫等。
它是力不好者的助器,合用于子品、路板、集者欣定票、珠宝商定珠宝、公安人用它察指毛等、技人用它察花蕊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品的工匠工作使用⋯⋯4、学生尽量充足地例使用域,沟通后填写第 2 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依据学生的演示师解说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认真察看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体备课及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体备课及教案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体备课及教案科学六年级下册整体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的一生"、"无处不在的能量"、"地球的面纱"、"信息与生活"、"探索宇宙"、"研究与实践"等研究主题。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进行构建,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整合,引领学生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及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二、教学目标"人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微观认识生命体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切入,让学生明确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知道人类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的后代,我们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体会与父母的亲情,感受父母养育的艰辛,通过搜集、整理自己生长发育过程的照片资料,分析、归纳、推理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的特点,知道遗传和变异石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无处不在的能量"单元以人体内部的能量为切入点,探究机械能、热能、电能、电磁能等之间的相互变化,密切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整个单元呈现出了由部分到综合的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地球的面纱"单元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通过大气层的研究、风的模拟实验、降落伞的秘密、风与帆的关系等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生物的意义、风的成因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与生活"单元主要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认识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复杂的信息传递方式,知道动植物的一些行为特征以及人类社会的主要交流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系统研究能力、表达交流能力,丰富学生对生物界的认识,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相互联系的观点及辩证法,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生物的.生理和行为特性。
苏教版(2017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神奇的能量》教案
第一单元神奇的能量1.什么是能量教学目标能观察、分析生活中有关能量的具体事例,知道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能够探究、分析、描述具体情境中动能、势能的具体表现,知道动能和势能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初步感受能量的大小。
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能量的本领,描述生活中的动能和势能。
难点:理解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材料:棋子2枚;小球、米尺、橡皮筋、弹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本第1页的小诗。
学生认真的读一读这首小诗,想一想:小草靠什么生长?风筝靠什么飞上蓝天?水车靠什么转动?火车靠什么行驶?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小草生长、风筝飞上蓝天、水车转动、火车行驶,这些事物的活动都需要能量。
能量是什么?它存在于什么地方?他有哪些神奇的力量?从今天开始,我们来探究神奇的能量。
板书课题:第一单元神奇的能量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探究什么是能量。
板书课题:1.什么是能量二、教学新课活动一:他们靠什么工作或运动?出示课本第2页的5幅图片,学生观察这5幅图片,想一想5幅图片上分别展现的是什么事物?这些事物是靠什么工作或运动的?全班交流,预设:图片1:风筝飞上蓝天。
风筝是依靠风力飞上蓝天的。
图片2:火车向前行驶。
现在的高铁等电力机车是直接通过电网输入的高压电带动发动机工作,从而驱动机车行驶。
图片3:热气球飞上天空。
热气球是靠加热空气作为动力飞上天空的。
图片4:歌手边弹吉他边唱歌,歌声传遍整个音乐厅。
吉他弹唱利用了人体的化学能。
化学能的一部分在人体活动时转换成机械能,其余转换成热能。
电容麦克风是用一张极薄的金属振膜作为电容的一级,另一个距离很近的金属背板零点几毫米左右作为另一极。
这样振动膜的振动就会造成电容容量的变化,形成电信号。
图片5:运动员踢足球。
足球运动员是靠食物产生的能量来运动踢球的。
踢足球也利用了人体的化学能。
化学能的一部分在人体活动时转换成机械能,其余转换成热能。
教师小结:风筝飞上蓝天、火车行驶、热气球飞上天空、歌手利用麦克风唱歌、足球运动员踢球,这些物体的工作或者运动都需要能量。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及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小工程师》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机械原理,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杠杆原理、滑轮组、简单机械的制作等。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简单的机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原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原理有一定的理解。
但部分学生在实践操作方面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
此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杠杆原理和滑轮组的基本原理。
2.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制作简单的机械。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4.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杠杆原理和滑轮组的基本原理。
2.简单机械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3.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杠杆原理和滑轮组的作用。
2.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讲解法:教师讲解相关科学原理和制作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教学资源。
2.实验器材:杠杆、滑轮组、工具、材料等。
3.制作模板:引导学生进行简单机械的制作。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机械设备,如杠杆、滑轮组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
同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讲解杠杆原理和滑轮组的基本原理。
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这些科学原理,为实践活动打下理论基础。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感受杠杆原理和滑轮组的作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技巧。
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们在实验中的发现和感受。
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致读者】
读者朋友,您好!非常荣幸,我的作品对您有所帮助。
为您提供优质作品是我最大的心愿。
为了提高作品质量,今后能创作出更高质量的作品,供您参考使用。
希望您能点赞或留言告诉我该文档的不足之处,改进方向、方法,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优化完善。
您的支持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愿您我携手共建,共同提高。
在此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万分感谢!。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放大镜》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工具,我们会在什么时候用到它?我们曾用它观察过什么?有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就让我们进行观察,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探究过程1.放大镜下的发现(1)教师出示桂花树叶和新闻纸,要求学生用眼睛观察并记录。
(2)出示放大镜,要求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桂花树叶和新闻纸。
(3)讨论:用眼睛看到的树叶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4)有哪些细节是用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的?科学文件夹桂花树叶新闻纸用眼睛观察用放大镜观察用眼睛看到的桂花树叶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用眼睛看到的新闻纸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哪些细节是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的?(5)教师用幻灯片出示原始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
讨论:在放大镜下的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是什么样的?2.它们是什么(1)教师出示书写纸(1号)、铅画纸(2号)、吸水纸(3号),让学生根据眼睛观察到的特点判断哪张是书写纸,哪张是铅画纸,哪张是吸水纸?(2)学生用放大镜观察书写纸、铅画纸、吸水纸的特征,并验证自己的猜测。
科学文件夹编号预测纸的种类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特征验证后确定的种类1)2)3)3.自制放大镜(1)教师出示烧瓶、烧杯、盐水瓶、塑料薄膜。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微小世界》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微小世界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内容包括显微镜的使用、细胞的结构、微生物的世界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显微镜的原理,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
他们善于观察,喜欢动手操作,乐于探究。
但同时,他们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微小世界的理解不够直观,对显微镜的使用不够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显微镜的原理,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微小世界的奥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科学充满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细胞的结构3.微生物的种类和特点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微小世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显微镜及显微镜片2.实验材料:如洋葱表皮、酵母菌等3.课件和教学素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显微镜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微小世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显微镜的原理和结构,示范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进行显微镜的使用练习。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显微镜操作,观察不同的显微镜片。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观察到的微小世界。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人的一生划分为几个时期进行探究并且有依据地自行划分人的一生;2、能够用不同的方法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3、能够探究婴幼儿和老年人的生活写出调查报告知识与技能1、知道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时期;2、知道怎样划分人的一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2、意识到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狮身人面像图片;人一生中各个时期的图片;有提示语的记录单学生准备:课前问一问自己爸爸妈妈的身高;收集婴幼儿和老年人生活的资料教学预设教学生成(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你能说说蚕宝宝的一生是怎样的前两节课我们一起从出生看到了将要经历的青春期这节课我们再看远一点看看人的一生又是怎样的(板书:人生之旅)2.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斯芬克斯是常见于埃及和希腊的艺术作品和神话的狮身人面怪物据说它用缪斯所传授的谜语难人谁猜不中就要被吃掉“一种动物开始用四条腿走路后来用两条腿走路最后用三条腿走路”奥狄浦斯终于猜中这个谜语这是人因为人在婴儿时期匍匐爬行长大时两脚步行年迈时拄杖行走(二)学习新课1.划分人的一生导入:同学们这里老师带来了一个人不同时期的照片我们来欣赏一下请看大屏幕认识这些照片中的人提问:(1)看看这几张照片谁给它们排个顺序(2)这些照片组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一生你能给这些照片取个名字人的每个阶段又有些特点呢(观看相关的录像同时教师板书)婴儿:爬行、说话不清楚、很需要大人照顾……幼儿:需要大人照顾、需要学习很多东西……少年:需要大人照顾、有一定的自觉性、能照顾自己……青年:能做自己的事、独立自主……中年:独立自主、不需要大人照顾……老年:行动不便、苍老、需要人照顾……)(3)小结:人的一生可以大致分成六个阶段:婴儿、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2.预测未来的身高导入:大部分学生都是13岁想知道未来你能长多高(1)讲解每种算法的要点:明确预测方法查表方法;进行预测活动任选一种进行预测;预测并非绝对身高受到后天生活的影响如:环境、锻炼、营养等鼓励预测不理想的孩子不气馁先天不足后天弥补(2)统计班级最矮的男生、女生的身高和未来以及最高的男生、女生的身高和未来身高3、周围的婴儿和老人导入:同学们你们的周围有婴儿他们的父母是怎样照顾他们的你周围有老年人在你眼里他们样的我们要注意尊老爱幼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三)拓展导入:同学们下面请你们拿出你们从出生到现在的照片还有你们家人的照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1.来随意谈谈你的父母是怎样照顾你们的你的父母是怎样照顾你的爷爷、奶奶的2.请你们想象一下60年后自己的生活会是怎样3.同学们我们的家人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该如何来报答他们呢?4.每一年同一时期和父母合个影留给未来一份美好的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学会正确对待身边的老年(四)小结结束语:同学们通过今天这一课谈谈你的收获与感想吧最后老师送给你们一句话关爱他人就是关爱你自己教学评价及反思执笔教师授课教师总课时数1备课时间2.17授课时间2.28本课时数1教学内容14踏上健康之路年级六学科科学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用做统计图的方法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能够根据统计图对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作出解释;●能够对自己的生长发育做出评价知识与技能●知道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知道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知道可以用做统计图的方法了解事物的状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健康在人体生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珍爱生命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各种影响健康生活的资料统计好全班同学的身高教学预设教学生成一、研究数据制作身高统计图(一)研究身高规律1.出示教材第11页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讲述:上面这一张是一组12岁儿童的身高统计表下面是根据这组数据所做的统计图2.谈话: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这些数据和相关的统计图看看大家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4.汇报:谁愿意把从这张统计图上了解到的信息告诉大家5.小结:是呀在同一年龄组中中等身高占多数矮个和高个差不多一样多相对较少分布在两头(二)制作班级身高统计图表1.提问:我们班同学的身高情况是怎样的呢你们想不想也来制作这样一张统计图(1)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统计了我们班同学的身高情况把统计表拿出来谁来汇报一下统计结果(2)学生汇报统计结果2.(教师出示一张空白统计图)谈话:下面就请大家根据课前统计的结果在这张空白统计图上分别制作我们班的男、女生身高统计图3.学生制作统计图并展示自己制作的班级身高统计图4.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看自己处于个位置上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二、了解等级价表进行自我评价1.谈话: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生长发育在班级中的状况了下面我们再来根据书上为我们提供的身高等级评价表来评价一下自己的生长发育2.教师指导学生看表3.学生活动:找一找自己的身高在等级表中所处的位置同时评价一下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4.学生汇报、评价自己的生长发育在班级中的状况5.教师小结: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突出表现为生长幅度猛增促进青春期发育和性发育年龄不断提前三、讨论、交流了解健康生活方式1.谈话:那么要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都应该怎样做2.学生交流讨论3.汇报讨论结果4.思考:自己有些好的生活方式还有些需要改变的生活方式 5.小结:我们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对提高自身的健康水有着极大的作用【说明】虽然教材从个人卫生、营养及膳食卫生、学习卫生、体育锻炼、睡眠情况、电脑使用和科学用脑几方面介绍了“要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的正确做法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讨论活动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四、应用拓展养成良好的习惯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提问:你能根据今天学到的知识为自己制作一张健康作息表 3.布置作业:课后继续收集有关影响身体生长发育的其他资料与同学交流。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课题:宇宙与地球课时:3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系的基本构成,认识太阳、地球和其他行星的特点。
2.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一课时:太阳系概述教学过程:一、导入1.聊一聊:同学们,你们知道太阳系吗?太阳系中有哪些成员呢?二、探究太阳系a.太阳在太阳系中的地位是什么?b.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如何?c.其他行星有什么特点?三、认识太阳1.简介太阳: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大的恒星,是地球上生命的源泉。
2.太阳的结构:太阳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三层。
3.太阳的活动:太阳的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等。
四、认识地球1.地球的特点: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2.地球的结构:地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变化。
五、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查阅资料,了解太阳系其他行星的特点。
第二课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太阳系、太阳、地球的基本认识。
2.提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什么意义?二、探究地球的自转1.小组讨论:请同学们讨论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三、探究地球的公转1.小组讨论:请同学们讨论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四、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1.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保持地球表面的温度平衡。
2.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五、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查阅资料,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第三课时:宇宙探索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认识。
2.提问:人类为什么要探索宇宙?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1.我国古代对宇宙的认识:天圆地方、盖天说等。
2.近现代宇宙探索:火箭、卫星、航天飞机等。
三、宇宙探索的意义1.拓展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寻找地球以外的生命。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知识点讲解与拓展
本文将围绕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知识点讲解与拓展,为广大读者深入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提供帮助。
本文先介绍了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重点介绍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知识点,并提供了相关拓展内容。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科学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关于硬度的概念和区分方法3.了解简单的物理现象及其规律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1.培养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常见的科学工具,并能在实验中注意安全2.让学生掌握硬度的概念和区分方法,学会通过实验测定物体的硬度3.让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及其规律,并且能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推断和归纳二、关于硬度的概念和区分方法硬度作为个物理量,指的是物体的组成材料抵制外力变形的能力。
硬度高的物质需要更大的力才能被切割或压碎。
如何区分物质的硬度呢?1.手感触摸物体表面,用手指轻轻按压,如果被压凹部位重新回复原样,那就是较为柔软的材质。
如果被压坏了、碎了,那就是较为脆的材质。
如果比较难按压,没有明显变形,就可能是较硬材料。
2.刮痕法利用物体之间刮擦产生的刻痕来区分物体的硬度。
一般材料硬度低的很容易刮痕,而硬度高的物质难以刮痕。
3.指甲试验先随意从几种材料中选一种,再用手指对它进行刮划测试,看看它是否有划痕。
如果有,可以用指甲试验排除铝或其他更软的材质。
三、简单物理现象及其规律1.相对位置的改变会引起物体的移动当两个物体由于相对位置的改变而产生摩擦力时,就会引起物体的运动。
我们常用于行走的鞋底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就可以帮助我们移动。
2.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质量大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就大,而质量小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就小。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重力的单位是牛顿。
这里提醒一下,质量不等同于体重。
体重指的是一个物体受到地球重力作用的力大小,单位是牛顿。
3.水上汽车的原理水上汽车是一种能在水面上行驶的汽车,它利用了水的浮力原理。
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单元备课
(2)将自己的照片按照不同的成长阶段,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3)把小时候的小衣服、小鞋子与现在穿的衣服和鞋子做比较,如量一量衣服袖子的长度或鞋子的长度
(4)食物的对比,小时候只能吃奶,现在吃的食物种类繁多
一、游戏导入
1.出示课件:猜猜我是谁。谈话: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
2.组织
三、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1.分发健康卡,并讲解身高、体重曲线图的画法
2.谈话:有的同学发现自己在9~10岁(或10~11岁)这一年长得特别快,这是你已经进入了青春期的标志。除了这段时间,人还有一个生长高峰期,就是从出生到1岁这一年间。想想,如果我们按照出生后第一年的速度长下去会怎么样?
四、总结拓展
3.展示交流:
三、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10分钟)
1.学生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2.研讨:说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四、评价、小结.(1分钟)
1.对这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自评、互评
2.课后继续寻找成长的痕迹
(二)测量自己现在的身高和体重
1.谈话:从出生到现在,我们一直在成长。我们的身高和体重比去年长了多少?怎么知道?
导学准备
各个时期的照片、出生时的小脚印等、身高体重仪(或地秤、卷尺)、记录表
导学过程
学生活动(含时间)
教师导学
二次备课
课前才艺展示:《我的成长》(1.5分钟)
一、游戏(2.5分钟)
1.学生看课件猜。2.学生谈观后的想法。
二、学习新课合作探究(25分钟)
(1)收集成长的证据
1.学生小组内对收集来的证据进行整理、记录,展示成长中发生的变化。
科学教育科学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 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 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 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 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 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2.悄悄发生的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2.悄悄发生的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物体在自然界中发生的悄悄变化,了解不同的变化方式,明确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2.技能目标:了解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能认真观察和记述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能够用自己的话把实验原理及结果表述清楚;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在实验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提高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教具:辣椒、酒精、明矾、耐热玻璃杯、水杯、铁钉、碘酒、火柴、烧杯、试管、瓷盘、试管架、滴管等实验器材。
素材:寻味一号化学线珠、小量化学线珠、蓝色食盐、红茶叶等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新课呈现)5分钟(1)教师出示工作照片,和学生分享一下实验室的基本规则及实验室的危险性。
(2)出示品尝时加大辣椒的效果,一个女孩子眼泪水汪汪的图片等,引出悄悄发生的变化,并问学生怎样佐证这些辣味的刺激作用的存在。
2.学习阶段:(听、讲、看、练相结合)60分钟(1)学习一:化学反应的悄悄变化a.化学反应的悄悄变化是指在化学反应中,产生的物质的形态、性质等都与反应物发生变化的现象。
b.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实验图,让学生逐一观察和表述实验现象及现象背后的原理。
c.教师示范小量化学线珠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变化的过程。
d.教师布置相关练习,例如:“小量线珠在酒精的乱舞中,不仅仅是融化了,还发生了什么变化?”(2)学习二:物理变化的悄悄变化a.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形态、组成、性质等在保持原来特点下的变化。
b.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如铁钉在高温下变色等,并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实验原理及结果表述清楚。
c.教师给学生准备小瓷盘和蓝色食盐,让学生在瓷盘上放一点晾干的食盐,点一根火柴,向食盐上快速刮过,让学生喊出看到的变化。
d.教师布置相关练习,例如:“铁钉变色的原因是什么?”(3)学习三:物质变化相互联系a.物质变化是一种相互联系的过程,包括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将沙袋放置腹前,体验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引导学生课前了解交流母亲怀孕时的心情感受和身体感受,如吃饭呕吐等向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关爱母亲的亲情教育。指导设计制作一份生命手册,内容涉及从新的生命的诞生开始,到现如今自身的体征变化。启发学生对自己的生命手册要进行多方面的设计,如颜色、花边、图案等,
3. 通过引导学生体验活动,了解母亲的辛苦感悟亲情,向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和亲情教育。
4.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的生育方式,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学习重点:学生了解人的生育方式,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的学习活动。
学习难点:学生体验活动的学习指导,了解母亲的辛苦,感悟亲情、珍爱生命的学习活动。
教学
准备
课前多方面搜集关于人类生长、繁殖的资料,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与学生谈话,创设学习情景,展示《西游记》孙悟空出世片段,或引导学生互相看看从小到大的照片,猜测“他是谁”的游戏,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产生想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的想法,激发学生求知欲、学习兴趣,引入本次学习活动内容。
二、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进行交流课前搜集获得的信息学习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课前搜集关于人类生命怎么来的资料,教师巡视学生小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互相鼓励、加强交流,积极肯定其他同学的发现,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观点发现。
教师展示图片,下发资料卡片,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生命的起源,使学生科学直观的认识生命从哪里来:“因为我们的父母相爱,因此他们结婚了。父亲的精子和母亲的卵子充分结合后,在母亲的子宫里形成了一个受精卵,经过将近十个月的时间,受精卵在这段时间不断发育,最终形成了小宝宝,在医生帮助下,子宫收缩,小宝宝送出体外,我们来到人间。”教师语言结合图片,语言力求通俗易懂,易与儿童接受。
教师在学生充分观察和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汇报观察发现,展示自己小组的观察成果,使学生认识“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示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病毒除外)。”同时交流汇报小组合作学习中搜集整理的信息资料,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搜集的信息资料加以整理分析。教师出示相关课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细胞的认识理解。
3. 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认识细胞的学习活动。
教学
准备
相关细胞知识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与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师出示生物相关图片,提出问题:“绝大多数生物是有什么构成的”,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本课学习活动。
三、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完善自己设计制作的一份生命手册,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课后进一步调查研究,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1、
板
书
设
2.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橡皮泥进行小组制作细胞模型的学习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小组制作学习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多种方法和手段制作模型,对学生大胆创新的想法和做法予以肯定,并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和同学的学习行为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三、拓展延伸
学生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对本次学习活动进行学习行为方面的评价,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观察学习教师出示的相关资料,激发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柘沟中心学校集体备课(单元备课)
年级:六年级学科:科学时间:
单元主题
本单元由《细胞》、《我从哪里来》、《人的一生》、《我像谁》四课组成。主要是研究人作为生命世界的一部分如何繁殖下一代、人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的构成和遗传变异现象,以及认识生命个体,提高学生对生命延续意义的认识。
本
单
元
内
容
分
析
《细胞》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在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不断地生长、繁殖、衰老、死亡。这是支配所有生命的本质的、普遍的、内在的规律。在此基础上,自然接上学生们自小就爱问的问题:《我从哪里来》?胎儿的发育也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繁殖时生命的一个共同特征。水到渠成,《人的一生》告诉大家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当然是生命的另一个共同特征。在生命的代代相传中,所有后代都完全是祖先的翻版吗?不是的,《我像谁》一课讲明了遗传和变异的关系。
二、学习新课: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认识细胞。
教师出示显微镜,向学生介绍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史、对于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意义,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和科学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时注意事项。
教师下发细胞玻片标本、相关资料和科学记录表,指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教师参与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学习活动,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并利用画图方式做好观察记录。在指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进行描述时,使学生了解正确的方法。
年级:六年级学科:科学时间:
主备人
王长强
课型
新授
使用人
课题
第一课 细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
内容
细胞
教
学
目
标
1. 能利用显微镜对细胞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示的方式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胞;能制作简单的细胞模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取有关细胞的信息。
2. 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教
学
目
标
1、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通过对自身和人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学
重
点
难
点
1、了解人的生命周期;
2、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3、了解人的繁殖、生长、衰老、死亡是生命的必然规律;
4、了解生命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教
学
准
备
课
时
安
排
每课一课时,
柘沟中心学校集体备课(课时备课)
四、学习小结: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柘沟中心学校集体备课(课时备课)
年级:六年级学科:科学时间:
主备人
王长强
课型
新授
使用人
课题
第二课 我从哪里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
内容
教
学
目
标
1. 通过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能从“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学会主动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 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