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因数与倍数第一课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PPT课件全套
仔细观察5的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小1结00以内的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那100以外的数呢?请举一些100以上的数,看 看上面的特征是否适用。
个位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刚才我们是怎样探究5的倍数的特征的?
先在百数表中找出5的倍数, 然后观察,猜想5的倍数特征,接 着验证猜想,最后得出结论。
分成两类
第一类: 12÷2=6 20÷10=2 30÷6=5 21÷21=1 63÷9=7 商是整数
第二类:8÷3=2……2 9÷5=1.8 19÷7=2……5 26÷8=3.25 商是小数或有余数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的方 法也不同,今天我们就在第二种 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研究。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 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 数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我 们就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
我们在探究2的倍数和5 的倍数的特征时在百数表上 做了记号,观察一下你的百 数图,发现了什么?
11小1 结222 333 444 555 666 777 888 999 111000
111111 111222 111333 111444 111555 111666 111777 111888 111999 222000 222111 222222 222333 222444 222555 222666 222777 222888 222999 333000 333111 333222 333333 333444 333555 333666 333777 333888 333999 444000 444111 444222 444333 4444 4455 4466 4477 444888 444999 555000 555111 555222 555333 5544 5555 5566 5577 555888 555999 666000 666111 666222 666333 6644 6655 6666 6677 666888 666999 777000 777111 777222 777333 7744 7755 7766 7777 777888 777999 888000 8811 8822 8833 8844 8855 8866 8877 8888 8899 9900 9911 9922 9933 9944 9955 9966 9977 9988 9999 110000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重难点题型训练第三章《因数与倍数》第一课时:因数与倍数—找一个因数的方法(原卷)
2020年苏教新版五年级下册重难点题型训练第三章《因数与倍数》第一课时:因数与倍数—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一.选择题1.(2018秋•凌海市期末)既是6的倍数,又是24的因数的数有()个.A.1 B.2 C.3 D.42.(2019秋•大名县期中)A是合数,A有()个因数.A.2 B.3 C.至少3 D.无数3.(2019秋•德惠市期中)下面的数,因数个数最多的是()A.91 B.56 C.644.(2019春•卢龙县期末)有45颗糖,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不得少于5颗,也不能多于20颗.一共有( )种分法.A.5种B.4种C.3种D.2种5.(2019春•东兴市期中)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A.无限的B.有限的C.无法确定的6.(2018秋•河西区期末)24的全部因数中最大的是()A.1 B.12 C.24 D.487.(2019春•成武县期中)如果a是19的因数,那么a是()A.1或19 B.1 C.198.(2018秋•北票市期末)30的因数共有()个.A.4个B.8个C.2个二.填空题9.(2019秋•昌乐县期末)写出16所有的因数,共能写出个.10.(2019春•江城区期末)20有个因数,19有个因数.11.(2019春•大田县期末)48的因数共有10个.明明写出了9个:1、48、2、24、3、4、12、6、8.按照明明的排列方法,他漏写了后面的.芳芳也写出了9个:1、2、3、4、6、8、12、24、48.按照芳芳的排列方法,她漏写了后面的.12.(2019春•郸城县期末)因为19的因数只有个,所以,19是一个数.13.(2019春•卢龙县期末)从小到大写出18的所有因数.14.(2019春•东兴市期中)6的因数包括:.15.(2018秋•成华区期末)把24的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第五个是.三.判断题16.(2019秋•任丘市期末)32的全部因数是2、4、8、16和32,共有5个.(判断对错)17.(2019•益阳模拟)3和7是21的质因数.(判断对错)18.(2019春•合肥月考)已知自然数a只有两个因数,那么5a最多有3个因数..(判断对错)19.(2019春•镇康县校级月考)一个数的因数一定小于它本身.(判断对错)20.(2019•湘潭模拟)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它本身..(判断对错)四.应用题21.(2019秋•大名县期中)四年级2班有60人,体育课上需要分组游戏,要求每组人数相等,并且每组不多于15人,不少于8人,问有几种分法?22.(2018秋•甘州区校级期中)五年级同学48人排队做操,要求每行的人数相同(至少排成2行),有几种不同的排法?请你将他写出来.23.张叔叔准备把42棵小树苗栽种到地里,要求每行的棵数相同,可以栽成几行?有几种栽法?24.一个数既有因数8,又有因数10,这个数最小是多少?五.解答题25.(2019春•台州期中)五(3)班共有40名学生,现在要把这些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小组(不能分成40组),有几种分法?每组最多有多少人?26.(2019秋•定西期中)小明家有三种塑料桶,分别是5千克装,10千克装,2千克装.小明妈妈买回75千克豆油,选哪种塑料桶装能正好把豆油装完?需这样的桶多少个?27.(2016秋•南开区校级期中)一篮鸡蛋48个,要求每次拿的个数相同,最后没有剩余(不能一次全部拿走),一共有几种拿法?28.(2016春•麻城市期中)五(1)班有40个同学参加广播操比赛,要使每行人数都相等,可以排几行?共有几种排法?(每行或每列不少于2人)。
五年级奥数第一讲:因数与倍数
五年级奥数第一讲:因数与倍数知识点拨1、因数和倍数:如果a×b=c(a,b,c都是不为零的整数),那么a,b就是c的因数,c就是a,b的倍数。
例如6×2=12,所以6和2是12的因数,12是6和2的倍数。
如果整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例如10能被5整除,那么10就是5的倍数,5就是10的因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1)列乘法算式找(2)列除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方法是成对地按顺序找。
例如:15的因数有哪些?方法一:1×15=15,3×5=15(一般从自然数1开始,一对一对的找)方法二:15÷1=15,15÷3=5(计算时从除数1开始找,直到重复为止)所以15的因数就是1,3, 5, 15。
最大的因数就是15,也就是它本身!最小的是1。
3、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方法是依次乘以自然数。
例如:3的倍数 3 6 9 12 15 。
...。
.。
3是3最小的倍数,也就是它本身倍数特征:最小的倍数是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如果两个数都是一个数的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差、积也是这个数的倍数.4、2、5、3的倍数的特征:①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②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③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常见数字的整除判定方法:(1)2:个位是偶数的自然数(2)5:个位是0或5的自然数注:若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则此数的个位一定为0(3)4、25:末两位能被4、25整除(4)8、125:末三位能被8、125整除(5)3、9: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能被3、9整除(6)7、11、13通用性质:①一个数如果是1001的倍数,即能被7、11、13整除。
如201201=201×1001,则其必能被7、11、13整除②从末三位开始三位一段,奇数段之和与偶数段之和的差如果是7、11、13的倍数,则其为7、11、13的倍数③末三位一段,前后均为一段,用较大的减去较小的,如果差为7、11、13的倍数,则其为7、11、13的倍数(7)11:奇数位数字之和与偶数位数字之和的差能被11整除(8)99:两位一段(从右往左),各段的和能被99整除(9)999:三位一段(从右往左),各段的和能被999整除6、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 倍数、因数 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倍数、因数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掌握倍数、约数、因数等的基本概念。
2.学习用除法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因数。
3.学习用数表和数线的方法表示数及其倍数。
教学重难点
1.倍数、因数的定义和区别。
2.通过数表、数线等形式体现倍数、因数的概念。
3.初步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等关键概念。
教学过程
导入
老师通过给学生两个数,引导学生思考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例如,“6是3的倍数,3是6的因数,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新学
1.通过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倍数和约数的含义。
2.通过乘法表等形式,让学生感性理解倍数的定义。
3.通过数表、数线等形式体现倍数、因数的概念,并让学生进行判断练习。
4.给学生一个数,让学生找出它的因数,并通过除法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因数。
巩固
1.情境练习,让学生用倍数、因数解决问题。
2.让学生自己编写练习题并交流解答方法。
3.辅导学生课后习题做法,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
1.完成课本上的练习,熟记倍数、约数、因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设计一道含倍数或因数的运算题,解题过程说明清楚。
总结
本课时通过对倍数、因数的定义和区别的学习,让学生对于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和更准确的认识,在生活中,学生可通过习得的方法,更好地解决一些问题或运算。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是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以及理解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生可能初次接触,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同,需要在教学中给予不同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激励评价法:在教学中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实例和练习,以便于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规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以便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一些练习题,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一些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初步接触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详细讲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规律。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因数和倍数(1)》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以及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因数和倍数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生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练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2.难点: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的掌握,以及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景和例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课件、练习题。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计算器、练习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情景,如小明的生日聚会,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明邀请了一些朋友,而这些朋友的人数是2的倍数,那么小明至少要邀请几个朋友呢?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例子,如数字12。
人教版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集体备课研讨发言记录
一、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包含的内容有: 1、因数和倍数2、 2、5、3的倍数的特征3、质数和合数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探索并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三、教学重点:掌握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四、教学难点:掌握倍数的特征。
五、新旧教材的对比1.精简概念,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1)不再出现“整除”“约数”概念,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不再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只作为阅读性材料进行介绍。
(3)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移至“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作为约分和通分的知识基础,更突出其应用性。
2.注意体现数学的抽象性。
数论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
学生到了高年级也应注意培养其抽象思维。
六、编排形式、内容及知识点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及关系因数和倍数例1 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偶数2的倍数的特征2、3、5的倍数的特征奇数5的倍数的特征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质数和合数例1 找100以内的质数七、教材建议本单元建议6课时左右因数和倍数因数和倍数,传统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除法整除约数和倍数)来安排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亲身经历的过程,也无须学生借助原有经验的自主建构,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冰冷的。
现在的具体做法:(1)出示情境图:(两排飞机,每排6架)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2)以2x6=12为例,从数学的角度看,可以说2是12的因数,6是12的因数。
反过来,还可以说,12是2倍数,12也是6倍数。
根据“4×4=16这两个算式,你能分别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此题的设计帮助学生明确了3个概念:①当两个因数相同时,通常只需要说出或写出一个。
②能够根据算式灵活的说出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③因数和倍数它们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2、“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生非常容易与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及除法算式中的倍发生混淆,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估计学生出错的现象,用大量的判断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倍数和因数》教案(正式稿)
第1课时:倍数和因数总第课时月日【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32例1、2、3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习五1-4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2.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前思】:例题教学时着重处理好几个环节,一是在用12个小正方形拼正方形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拼出的图形和列出的乘法算式有较为充分的感知;二是在介绍因数和倍数时,要结合具体的乘法算式清晰的说明每两个数之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三在学生交流时,要让他们结合另两道算式中的数进行表达。
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前置性作业:找一找有相等关系的词语一、导入出示一组相对关系的词语,让学生说说,谁是谁的什么。
再出示两个数,5和20,你们也用两句话来表达它们的关系吗?明确:要有关系必须有两个量,不能单独说。
二、教学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出示本课学习目标:1.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2.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1.教学例一。
谈话:那么什么是倍数和因数呢?我们还要从最熟悉的事物研究起。
请学生拿出12个同样大的小正方形,把它们拼成长方形,看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每种拼法都在下面用每排的个数相乘的算式表示出来。
2.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拼法及算式。
教师板书乘法算式。
3.谈话:以4乘3等于12为例,4、3与12有什么关系?4乘3等于12,我们就说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反过来说4和3都是12的因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课时 倍数与因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课时倍数与因数一、教学目标1.理解倍数的意义和性质。
2.掌握找出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3.理解因数的意义和性质。
4.掌握找出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区别及应用。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引入新知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5个苹果,那么10个苹果是几个5个苹果”的问题,让学生理解倍数的含义,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认识倍数1.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表,演示什么是倍数,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倍数的性质。
2.教师通过举例子(如:3的倍数有3、6、9、12、15……)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3.教师布置课堂练习(如:找出30以下的6的倍数),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加深学生对倍数概念的理解。
3. 认识因数1.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表,演示什么是因数,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因数的性质。
2.教师通过举例子(如:6的因数有1、2、3、6)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3.教师布置课堂练习(如:找出30的因数),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加深学生对因数概念的理解。
4. 总结归纳教师通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总结出倍数和因数的区别,并让学生进行思考练习,以应用所学知识。
5. 拓展练习教师布置拓展练习(如:找出30以下的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作业布置根据教师的指示,完成课堂练习和拓展练习。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及其应用,但有些学生还没有充分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区别。
在后续教学中,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巩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及其应用。
同时,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以满足各自的需求。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课时 倍数与因数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怀辰学校陈海峰组长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第1课时倍数与因数[教学内容]倍数与因数(第31-32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教学重点]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教学难点]倍数与因数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情境图,引导学生列出两个乘法算式: 9×4=36(人) 5×7=35(人)师:9×4=36,我们可以说36是9和4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
(板书:倍数与因数)根据5×7=35,你能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吗?学生口述练习。
导入新课:了解了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接下来我们就继续来探究倍数与因数的知识吧!二、探索新知1、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意义。
(1)根据算式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25×3=75 25×4=100以这两个乘法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即75是25的倍数,100也是25的倍数,25是75的因数,25也是100的因数。
引导学生认识倍数与因数,体会倍数与因数的含义。
(2)强调: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3)在利用乘法算式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的基础上,出示一个除法算式,如:75÷25=3 启发学生思考:根据整数除法算式能不能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说明:在研究倍数和因数,范围限制为不是零的自然数。
2、你写我说让学生同桌间互相写算式,再说一说。
算式可以是乘法算式,也可以是除法算式。
三、找一找1、判断题目中给的数是不是7的倍数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判断,再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逐步体会可以通过想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的方法来判断。
2、找7的倍数:引导学生体会一般可以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来找一个数的倍数,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并逐步让学生领会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课件+因数与倍数+第1课时++因数与倍数(1)(共24张PPT).ppt
第四部分
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 (P5做一做)
下面的4组数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 数?
4和24
26和13
24÷4=6, 4是24的因数, 24是4的倍数。
26÷13=2, 13是26的因数, 26是13的倍数。
学以致用 (P5做一做)
下面的4组数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 数?
75和25
81和9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及它们 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三部分
探究与发现
探索与发现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见过下面的算式 。
12÷2 = 6
8÷3 = 2……2 30÷6 = 5
19÷7 = 2……5 9÷5 = 18
26÷8 = 325
20÷10 = 2 21÷21 = 1 63÷9 = 7
五年级数学下册(RJ)教学课件
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
第1课时 因数与倍数(1)
目录 CONT ENTS
第一部分
情景导学
情景导学
你能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快速计算出得数。
15÷53= 45÷05= 90
04÷01= 0÷54=
0
18÷6= 10÷320=
05
100÷100= 24÷1 12=
2
第二部分
想一想,今天学的“倍数”与以 前的“倍”又有什么不同呢?
一个数的“倍数”也是相对于“ 因数”而言的,是数与数的关系 ;而“倍”是数量之间关系。
五部分
课堂小结
知识小结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 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 是被除数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 包括0。 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倍数与因数》说课稿(逐字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倍数与因数》说课稿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1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倍数与因数》,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本节课我将从眼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脑中有目标,教中有方法,胸中有过程等方面来展开说课。
熟悉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首先我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倍数与因数》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本节课主要是学习倍数与因数的含义以及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乘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2、3、5的倍数的特征以及质数合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
上好一堂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要熟悉学生。
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但推理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我会紧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生、合作交流的情境。
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和乐学三个维度,因此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倍数与因数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学习过程,培养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与交流的情感品质基于对目标的上述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并掌握倍数与因数的含义,我所预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会找7的倍数。
再说教法学法,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在教法上我主要采取讲授法、情境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而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法上我主要采取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法。
接下来是教学过程,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本节课我制定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首先是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伊始,我会通过多媒体播放国庆70周年阅兵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感受祖国的日益强大,接着屏幕放大两个阅兵的方阵,请学生来算一算各有多少人,学生不难给出算式9×4=36人,5×7=35人。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因数与倍数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课本第5页。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在问题探究过程中,通过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够主动积极地发表个人观点,形成“优化”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因数和倍数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观看课件,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算式并分类。
(出示课件)2、师:这些算式可以分成几类呢?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汇报结果。
(分成两类)4.师:引导学生理解,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例如12÷2=6,我们就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那么,因数和倍数又有那些关系呢?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呢?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引入,直接进入主题,给学生留下悬念,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明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理解因数倍数的关系。
1、引导学生理解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从意义中可以知道,因数和倍数是两个不同但又相互依存的概念,二者不能单独存在,既不能说谁是倍数,也不能说谁是因数,应该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1)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和一个数的因数的异同:在同一道乘法算式中,二者都是指乘号两边的数;但前者是相对于“积”而言,它可以是小数、分数;而后者是相对于“倍数”而言,它只能是整数,不能是小数、分数。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课时 倍数与因数教案与反思
第1课时因数与倍数第2课时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第3课时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第4课时【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1—3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联系乘法认识倍数与因数。
2.引导学生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过程,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是所有倍数。
3.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活动,初步养成乐于思考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55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播放视频,引入新课。
1.师出示《西游记》视频,学生说孙悟空、猪八戒、唐僧之间的关系。
师指出:不仅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这种互相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其实在数学中,数和数之间也存在这样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因数和倍数1.课件出示:运动会上两个班同学分别排出了下面两种队形,算一算两班各有多少人。
(1)指名学生说出算式,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在这道乘法算式中,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出示课题。
(2)用同样的方法说说5×7=35这道算式三个数之间的关系。
(3)因数和倍数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我们在表达它们的关系时一定要说清楚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4)我们只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2.我写你说。
请同学写乘法算式,再指名同学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二)探索找倍数的方法。
1.小组合作: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1)在上面的数中找出7的倍数。
并说找的方法。
(2)你还能找出7的其他倍数吗?写下来,并说找的方法。
(3)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4)小组汇报、展示。
2.学生思考:100以外还有7的倍数吗?写得完吗?从而得出7的倍数有无数个。
3.温馨提示:(1)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7的倍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7,是否能整除。
如果能整除,这个数就是7的倍数。
【教培专用】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二讲 因数与倍数(一) 基础版(含答案、学生版+教师版)人教版
第2讲因数与倍数(一)知识点一:因数与倍数1、如果a×b=c(a、b、c都是非0的自然数)那么a和b就是c的因数,c 就是a和b的倍数。
因数和倍数两个不同的概念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例如4×3=12,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和3都是12的因数。
2、因数的特点: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例:10的因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10。
(1是所有非0自然数的因数)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3、倍数的特点: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例: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知识点二:2、5、3的倍数的特征1、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2、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考点1:因数与倍数【典例1】下面每组数中,有因数和倍数关系的是()A.7和4B.3.6和0.9C.4和32D.0.5和1【分析】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如果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b≠0),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零的自然数);由此进行选择即可。
【解答】解: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可知:A、7÷4=1…3,不能整除,所以7和4不是倍数关系;B、3.6和0.9是小数,所以3.6和0.9不是倍数关系;C、32÷4=8,所以属于因数和倍数关系的是4和32;D、0.5和1中,0.5是小数,所以0.5和1不是倍数关系。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要熟练掌握。
【典例2】有数字卡片8、12、6、18、2、24,既是24的因数,又是6的倍数的是()A.12、6、2B.6、18、24C.12、6、24D.8、12、2【分析】先找出24的因数,然后找出24以内(包括24)的6的倍数,进而结合题意,得出结论.【解答】解:24的因数有:1,2,3,4,6,8,12,24;24以内的6的倍数有:6,12,18,24;所以数字卡片8、12、6、18、2、24,既是24的因数,又是6的倍数的是:6,12,24.故选:C.【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和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典例3】30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A.15B.30C.60【分析】根据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它本身,最小倍数是它本身;进行解答即可。
五年级数学“因数与倍数“”第一课时.docx
因数与倍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教材第5页的内容及练习二第5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自然数之间存在着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3.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重点难点: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因数和倍数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他是谁?(孙悟空)他是谁?(唐僧)他们是什么关系?(师徒关系)老师和同学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师生关系)师:不仅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关系,在数学中,数和数之间也存在着关系。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个自然数之间的关系。
板书:因数和倍数。
【设计意图:通过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关系,为理解因数与倍数存在着关系打下基础】二、先学:(一)出示教学目标:指名学生读一读,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自然数之间存在着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二)自学提示:1・什么叫因数和倍数?举例说明。
2.因数和倍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三)先学:学生结合自学提示自己看书,教师巡视知道发现问题。
三、后教:投影出示例1。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9个算式,把它们分一分类,并说一说你分类的理由o 分小组进行观察,并展开讨论。
教师巡冋指导。
生:老师,我们组根据商的特点,把这些算式分成了三类。
第一类为结果是整数的,第二类为结果是小数且能够除尽的,第三类为结果是带有余数的。
师:你们组的同学观察得很仔细,分类也很明确,很好。
还有没有不同的分类方法?生:老师,我们组分成了两类。
师:你具体说一下。
生:我们组也是按照商的特点,把这些算式分成了两类。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1 因数和倍数 第一课时
精品文档用心整理
1.在导入的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上的除法算式,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把所给的算式按照特点进行分类,激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为下面研究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打下了良好基础,有效地实现了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链接。
2.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直观感知,让学生自主体验发现知识的过程,进而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这样,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引出了新知识,减缓难度,效果较好。
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奇数
与偶数的特征。
这些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整数的
性质,属于初等数学的基本内容。
教材中首先用除法算式直接给出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因数与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再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
验探索;然后在进一步探讨因数和倍数的规律中认识质数和合数,最后进一步了解奇
数与偶数的特征。
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概念也比较多,教材中恰当地运用了
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的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
2.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抽象能力,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基础,能够在活动中探索发现和总结归纳出新的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能够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它们的倍数。
3.学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4.掌握奇数和偶数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在数学活动中,经历概念和结论的认知探究过程,体验推理、分析和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培养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的联系与区别。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与奇数的区别.
教法与学法:
1.加强对概念之间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有联系的观点,从本质上理解和掌握知识,避免死记硬背。
2.教师要恰当利用生活或具体情境,充分运用直观手段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和分析。
3.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知识,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课时:7课时
第一课时倍数与因数(1)
教学内容: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第5页内容,以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情境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非零自然数之间存在着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2.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过程与方法:
是学生初步感受非零自然数之间存在着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的逻辑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因数和倍数之间的联系。
学法: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法:讲解引导,操作演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出示口算题。
10÷5=16÷2=12÷3=100÷25=220÷4=
18×4=25×4=24×3=150×4=20×86=
(二)学生口算
(三)导入: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
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
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乘法和除法中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容。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1)
二、新课讲授
(一)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
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一类。
教师以商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板书:12÷2=6。
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谁来说一说其他的式子?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2.说一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学生回答,如:在20÷10=2中,20是10和2的倍数,10和2是20的因数。
或:20是10的倍数,20是2的倍数,10是20的因数,2是20的因数。
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二)举例概括
1.教师:请同学们注意,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
在自然数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每个同学都在心中想一个,想好了说给大家听。
学生举例,并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例子举也举不完,那能不能用比较简洁的方式来叙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呢?
2.引导学生根据“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表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如:M÷N=P,M、N、P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N和P是M的因数,M是N和P 的倍数。
A×B=C,A、B、C、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你能从这些数中挑出两个数,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1题。
3.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16和24和2472和820和5 4.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48是6的倍数。
(2)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数。
(3)因为3×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
四、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五、作业布置
教科书第7页第3至5题。
六、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1)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
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