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卫(2012)40号规范突发事件及群体性疾病处置流程卢卫字2012
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一、背景卫生突发事件指的是一些突发的健康危害事件,如疫情、食品安全事故、自然灾害等。
这些突发事件常常会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威胁,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和控制,保障人民健康安全。
二、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级别根据卫生应急管理部门的规定,卫生突发事件分为四个应急响应级别:一级(特别重大)、二级(重大)、三级(较大)、四级(一般)。
不同级别的突发事件对于应急处理的措施和要求有所不同。
三、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措施1. 预防和监测预防和监测是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基本措施。
当发现有可能对公众健康产生危害的因素时,应及时启动对该事件的监测和预警体系。
2. 应急响应机制的启动在确定事件的性质、规模和影响范围后,应急响应机制应该立即启动。
同时,建立卫生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应急工作,指挥卫生应急工作的开展。
3. 人员调动和治疗应急响应过程中,应按照事件的等级和类型,按照任务配置必要的救治人员、设备、药品和物资。
对事件受伤人员开展救治和治疗,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
4. 针对性防控对于疫情突发事件,应根据传染病的特点,关注病毒在社区场所和家庭的传播途径,加强对密切接触者的防控和健康观察,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消毒工作。
5. 舆情管理加强舆情分析和舆情引导工作,及时发布权威消息,防止谣言和虚假信息的传播,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信任。
四、总结卫生突发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应急处置措施的价值和重要性在于能够尽可能地减轻事件带来的损失和影响,保护公众的生命健康。
各级卫生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预防和监测工作,提高应急响应能力,为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坚实支撑。
2012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防止重大传染疫情通过车辆、乘运人员、货物传播流行,保障旅客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及时运输,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交通应急规定》(2004年3月4日卫生部、交通部令第2号公布)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本规定所称重大传染疫情,是指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有关规定确定的传染病疫情。
本规定所称交通卫生检疫,是指根据《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对车辆、站区、乘运人员和货物等实施的卫生检验、紧急卫生处理、紧急控制、临时隔离、医学检查和留验以及其他应急卫生防范、控制、处置措施。
本规定所称检疫传染病病人、疑似检疫传播病病人,是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确定并公布的检疫传染病的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
本规定所称车辆,是指从事道路运输活动的客车、货车。
本规定所称站区,是指提供车辆、游客、装卸货物的场所,包括管辖片区、收费站、服务区、治超点等。
本规定所称乘运人员,是指车辆上的所有人员,包括车辆驾驶人员、乘务人员、旅客、游客等。
第三条突发事件交通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长抓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在确保控制重大传染病病源传播和蔓延的前提下,做到交通不中断、客流不中断、货流不中断。
第四条:成立了公共卫生事件交通应急领导小组:第五条在本职责范围内,依法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事件交通应急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定稿
卢卫字〔2011〕73号卢氏县卫生局关于印发《卢氏县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现将《卢氏县处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0一一年九月八日卢氏县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第一部分总则一、目的为加强我县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保障广大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制定本预案二、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省、市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文件精神,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因地制宜,依法处臵,建立预防为主,常备不懈,防治结合的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通过卫生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逐步形成"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联动体系,有效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发生,扩散和流行。
三、基本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发挥疫情监测报告网络作用,强化常规监测和依法规范报告疫情,落实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及时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病例,迅速采取措施救治病人,隔离传染病病人及密切接触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迅速控制疫情在本县的传播和蔓延。
(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控制和所致病人救护负领导责任,对辖区内的医疗卫生资源统一指挥调度,实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
(三)分级控制,注重实效;根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及变化情况,分级实施临时紧急控制措施,以达到最有效的防控效果,实行三级预警制度,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黄色预警,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橙色预警,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红色预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与记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与记录1. 引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可能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的事件。
为了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公众健康,本文档提供了应急处理与记录的指导。
2. 应急处理流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事件识别一旦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迹象,应立即进行识别和确认。
这包括对事件的性质、规模、影响范围等进行初步评估。
2.2 事件报告一旦确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立即向上级卫生部门和相关单位报告。
报告应包括事件的基本信息、初步评估和已采取的措施等内容。
2.3 应急响应上级卫生部门和相关单位接报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队伍进行应急处置。
应急响应措施包括:-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确定病例定义和搜索范围;- 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控制传染源;- 采取必要的公共卫生措施,如隔离、消毒、健康教育等;- 与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协作,共同应对事件。
2.4 信息发布应急响应过程中,应根据事件的发展和调查结果,及时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
信息发布应准确、全面、及时,以引导公众正确应对和防范风险。
2.5 总结与评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控制后,应进行总结与评估。
总结应包括事件的发生原因、应对过程、效果和经验教训等内容,评估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和改进空间。
3. 记录与归档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记录应详细、准确、完整。
记录包括:- 事件的基本信息,如日期、时间、地点、病例数等;- 事件的发展过程和调查结果,包括病例定义、搜索范围、防控措施等;- 应急响应的措施和效果,如隔离治疗人数、消毒面积、健康教育覆盖范围等;- 信息发布的具体内容、时间和对象;- 总结与评估的结果,包括经验教训和改进措施。
记录应使用统一的表格和格式,以便于整理和归档。
归档后的记录应妥善保存,以备日后查阅和借鉴。
4. 培训与演练为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应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
培训内容应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识别、报告、应急响应和记录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卢氏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培训试题
卢氏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培训试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
A.甲类、乙类 B.甲类、乙类、丙类 C.A类、B类2.艾滋病属于()类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的一个变种引起的。
A.流感病毒 B.冠状病毒 C.乙型脑炎病毒4.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以()传播为主的传染病。
A.消化道 B.呼吸道 C.皮肤接触5.“非典”主要通过()途径传播。
A.近距离空气飞沫 B.食用不洁食品 C.蚊虫叮咬6.预防“非典”要勤洗手,洗手时间不应少于()A.8秒 B.15秒 C.30秒7.从疫区回来人员按规定应该至少隔离()A.7天 B.10天 C.14天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年颁布实施。
A. 2002年5月9日 B、2002年9月5日 C、2003年5月9日 D、2003年9月5日9.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应该遵循什么方针()A.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B、预防为主,长备不懈C、反应及时,措施果断D、依靠科学,加强合作10.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在()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A. 1 B、2 C、6 D、24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80分)1、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对报告的时限是怎样规定的?3、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举报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医疗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染病处置的职责是什么?5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何时颁布实施的?法定传染病分几类多少种?6、发现法定传染病你要如何报告?报告方式、报告期限是什么?7、谁是法定传染病的责任疫情报告人?8.卢氏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简易步骤是?。
突发公共事件群体伤紧急医疗救援流程
11
7、转移伤员安全地带 环境安全评估 避开衍生、次生、连锁灾害发生 只抢救,不搜救
12
8、按国际统一标准检伤分类
伤员分四类 标识四色 处置四区 危 重 —— 红 色 ——紧急复苏区 重 度 —— 黄 色 ——次优先处置区 较 轻 —— 蓝 色 ——缓后处置区 死 亡 —— 黑 色 ——死亡区 (4色标识:5×3㎝塑料制成腕带系腕踝处) 分类区别轻重缓急 确保危重病人得到优先抢救和后送
突发公共事件群体伤 紧急医疗救援流程
深圳市急救中心 贾清旺
突 发 公 共 事 件 群 体 伤 紧 急 医 疗 救 援 流 程
到达现场 报告
突发公共事件群体伤
目击者报警
120指挥调度中心接警 指挥调度中心接警
启动预案
报告灾情伤情
紧急医疗救援调度
市突发事件医疗 处置领导小组
指挥 报告 报告 启动相关预案
13
9、 现场急救原则
先救命后对症 先重伤后轻伤 先急救再后送 以抢救更多生命为原则 轻伤和即使抢救也会死亡的伤员次优先处置
14
10、伤员后送
伤员病情得到控制 按指挥部要求后送 途中监护 填写转送单
15
11、医院启动急救预案
做好接收伤员准备 对危重病人组织专家会诊 按上级要求转诊分流病人
16
12、信息的报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1.3 依人员伤亡程度分四级 四级: 四级
分级 特别重大 (Ⅰ级) 重大事件 (Ⅱ级) 较大事件 (Ⅲ级) 一般事件 (Ⅳ) 伤亡人数 >100人 > 50人 > 30人 > 10人 死亡人数 > 10人 > 5人 > 3人 > 1人 事件范围 跨市 跨区 跨辖区 辖区内 上级认定 省、国务 院 市政府 区政府 街道办
群体性不明原因应急处置技术流程图
附录1卢氏县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技术流程图附录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个案调查表附录3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入户调查表(供参考)附录4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发病点调查表(供参考)附录5从临床症状入手寻找病因线索的步骤附录6临床救治原则(一)疑似传染病的救治在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处置中,鉴于传染病对人群和社会危害较大,因此,在感染性疾病尚未明确是否具有传染性之前,应按传染病进行救治。
1.发热伴呼吸道症状(1)呼吸道隔离呼吸道症状突出的疾病,应该进行呼吸道隔离(按传染病手册及有关规定执行)。
疑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或其它经呼吸道传播的严重传染病病人实行指定医院隔离制度。
(2)病原治疗1)抗菌治疗:根据临床表现及常规实验室检查,初步分析为细菌感染或在严重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时,应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进行痰涂片、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等。
如考虑为革兰阳性细菌感染、肺炭疽等,可用普通青霉菌素或半合成青霉素治疗;如临床提示为耐青霉素细菌感染,选用苯唑西林或氯唑西林,或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治疗;若高度疑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宜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治疗。
如考虑为革兰阴性细菌感染,可用氨基甙类、喹诺酮类、头孢三嗪等;如为耐药革兰阴性细菌感染,宜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等酶抑制剂,或亚胺培南等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治疗。
如疑为肺鼠疫,应选用链霉素或四环素、庆大霉素治疗。
如考虑为真菌感染,选用抗真菌药治疗。
2)抗病毒药物:根据临床表现及常规实验室检查提示为病毒感染时,早期可考虑抗病毒药物的使用。
如疑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可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或钙离子通道抑制剂。
(3)一般治疗与病情观察卧床休息,避免用力剧烈咳嗽。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密切观察体温、呼吸、肺部体征等变化,如有呼吸困难应给予持续鼻导管吸氧,必要时面罩吸氧(一般吸氧浓度为1-3L/min)。
监测血氧饱和度(Spo2),定期复查胸片等。
应对各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操作规程
各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操作规程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含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万州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标准划分:特别重大事件(I级)、重大事件(II级)、较大事件(III级)和一般(IV级)四级。
三、组织体系及职责领导小组职责:服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救援指令,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级别启动本医疗救援预案,总体指挥医院抢救、后勤保障,协调落实医疗物质、器械、药品、用血的供应,及时向区卫生局上报有关医疗救治情况。
医疗救治组职责: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诊治工作、技术指导、参与疑难病人会诊,突发事件的确诊,根据伤情、病情对伤病员进行分级、分类,组织专家对伤病员的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传染病预防控制组职责:负责落实传染病疫情的预测预警措施和专报制度,加强信息传递和沟通。
后勤保障组职责:保证医疗救援所需的医疗物质、器械、药品的供应和储备。
信息组职责:负责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做好及时的信息上报工作,事件结束后的总结汇报。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应急响应及终止遵循常备不懈的原则,要求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做到迅速、准确、安全有效、措施到位,以科学的态度,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援工作。
1、根据万州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中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分级响应级别规定,在接到区卫生局通知后,组织和协调医院内的医疗卫生救援的工作,并根据需要及时派出专家和专业队伍及启动后备救援队伍,及时做好情况上报工作。
2、院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首诊的各级医务人员须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立即向医务科报告,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立即着手进行调查核实,并即时汇报分管领导,分管领导汇报院主要领导,及时向区卫生局上报信息。
灾害救援传染病处置规范及流程图
灾害救援传染病处置规范及流程图一、前言灾害救援工作在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救援过程中,传染病的防控同样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本文将详细介绍灾害救援传染病处置规范及流程图。
二、灾害救援传染病处置规范1.救援人员培训在灾害救援行动中,救援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传染病防控知识。
救援机构应定期对救援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控培训,提高其应对突发传染病疫情的能力。
2.救援物资准备救援机构应储备一定数量的传染病防控物资,如口罩、消毒液、防护服等。
在救援行动中,救援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佩戴防护用品,确保自身安全。
3.受灾群众安置在受灾群众安置过程中,应遵循传染病防控原则,避免人群密集,确保安置场所通风良好。
同时,应对安置场所进行定期消毒,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4.疫情监测与报告救援机构应建立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及时发现、报告传染病疫情。
一旦发现疫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5.传染病患者救治救援机构应设立专门的传染病救治场所,对疑似和确诊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在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遵循传染病救治规范,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6.宣传教育救援机构应加强对受灾群众的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
同时,应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传播传染病防控知识,形成全民参与的防控格局。
三、灾害救援传染病处置流程图1.启动应急预案在灾害救援行动中,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疫情处置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
2.疫情调查与监测救援机构应组织专业人员对疫情进行调查,了解疫情来源、传播途径和波及范围。
同时,加强疫情监测,密切关注疫情动态。
3.隔离治疗对疑似和确诊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遵循传染病救治规范,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4.密切接触者管理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追踪和管理,采取居家隔离或集中隔离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涉医涉患者群体性事件处置预案
涉医涉患者群体性事件处置预案1. 背景涉医涉患者群体性事件是指多名医生、患者或相关人员之间发生的涉医事件,影响较大,并可能引发群体性恶劣影响的事件。
为了有效应对此类事件,制定涉医涉患者群体性事件处置预案至关重要。
2. 目的本预案的目的是规定在涉医涉患者群体性事件发生时,相关部门和人员应采取的措施,以确保事件能够迅速、有效地得到处置和解决,避免事件进一步升级和扩大。
3. 处置流程3.1 事件发现与报告任何相关部门或人员一旦发现涉医涉患者群体性事件,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或专门的应急处理机构进行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影响范围和可能的风险等信息。
3.2 事件调查与核实上级主管部门或专门应急处理机构收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专业团队进行调查和核实。
调查应包括对涉事人员的询问、相关证据的收集和分析等工作。
核实结果应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并向相关当事人公布。
3.3 事件评估与处理主管部门根据调查与核实结果,评估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并决定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处理措施可能包括:- 对违法行为的当事人进行法律追责;- 对医疗机构进行执业资格和经营许可的审核;- 对患者权益的保护和赔偿安排;- 加强医疗纠纷调解和仲裁机制;- 加强涉医事件信息公开和舆论引导。
3.4 事件复查与总结在事件处理结束后,主管部门应进行事件的复查和总结。
复查目的是评估处理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总结结果应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作为改进措施的参考。
4. 应急准备为了提高对涉医涉患者群体性事件的应对能力,相关部门和人员应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包括:- 建立健全应急处理机构和专业团队;- 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进行定期培训和演练,提高人员应对能力;- 完善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掌握实时事件动态。
5. 督促与宣传相关部门应定期督促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履行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涉医事件的防范和管理。
同时,还应加强涉医事件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医疗纠纷的理性认识和处理能力。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二级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重大传染病疫情;2.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3. 食物和职业中毒;4. 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三、工作目标1. 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 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危害;3. 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
四、应急响应1. 启动应急响应当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立即启动本预案,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应急响应:(1)启动应急指挥部。
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调度应急工作。
(2)发布应急响应命令。
应急指挥部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范围和危害程度,发布应急响应命令。
2. 采取应急措施(1)隔离病患。
对确诊和疑似病例实施隔离治疗,防止病毒传播。
(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查明疫情源头,追踪密切接触者,采取针对性措施。
(3)加强医疗救治。
组织医疗资源,提高救治能力,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4)加强物资保障。
确保防疫物资、药品、医疗器械等供应充足。
(5)加强信息发布。
及时、准确发布疫情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五、应急处置1. 应急处置原则(1)以人为本,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2)科学防治,遵循医学规律和防控原则。
(3)依法依规,确保应急处置工作合法、合规。
2. 应急处置流程(1)疫情报告。
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
(2)应急响应。
应急指挥部根据疫情情况,启动应急响应。
(3)应急处置。
采取隔离、救治、调查、物资保障等应急措施。
(4)疫情控制。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5)恢复正常。
疫情得到控制后,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六、后期处置1. 调查评估。
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处理作业规程范本(2篇)
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处理作业规程范本一、引言本文是针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作业规程范本。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指的是突然发生的、具有较大规模或较高传染性的疾病或其他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
为了保护公众健康,降低灾害损失,本规程旨在规范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提供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指导。
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框架1. 事件评估和情报收集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应立即启动事件评估和情报收集工作。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迅速了解事件的性质、规模、传播途径和可能的影响范围,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情报,为后续决策提供依据。
2. 应急响应组织和指挥建立应急响应组织和指挥机构,并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权限。
应急响应组织和指挥机构应具备快速响应、协调指挥和信息传递的能力,确保应急工作的高效进行。
3. 人员防护和隔离措施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人员防护和隔离是保护公众健康和防止疾病传播的关键措施。
根据事件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人员防护和隔离政策,并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4. 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是了解疫情发展态势和病源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
组织专业人员开展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5. 医疗救治和医疗资源调配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医疗救治和医疗资源调配是保障患者得到及时和有效治疗的关键环节。
建立医疗救治和医疗资源调配机制,合理安排医疗资源,确保患者的救治和病情控制。
6. 疫苗研发和应急物资供应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疫苗研发和应急物资供应是保障人群免疫和提供必要医疗物资的重要保障。
加快疫苗研发进程,做好应急物资采购和供应工作,确保防疫工作的顺利进行。
7. 信息公告和宣传教育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公告和宣传教育是加强公众防控意识和提高应对能力的重要手段。
及时发布信息公告,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水平,引导公众科学应对。
群体医疗事件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了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群体医疗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医疗秩序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有序地处理群体医疗事件,确保伤者得到及时救治。
2. 最大限度地减少群体医疗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
3. 保障医疗秩序和社会稳定,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以下群体医疗事件:1. 医疗机构内发生的群体伤病事件;2. 医疗机构周边发生的群体伤病事件;3. 社会上发生的群体伤病事件。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群体医疗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群体医疗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小组:(1)现场救治小组:负责伤者的现场救治和转运工作。
(2)医疗救护小组:负责伤者的医疗救治工作,包括救治方案制定、药品供应、设备保障等。
(3)信息报送小组:负责事件信息的收集、汇总、上报工作。
(4)后勤保障小组:负责物资供应、现场消毒、卫生防疫等工作。
五、应急处置流程1. 现场救治小组接到事件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对伤者进行初步救治和伤情评估。
2. 医疗救护小组根据伤情评估结果,制定救治方案,组织救治力量,对伤者进行救治。
3. 信息报送小组将事件信息及时上报应急指挥部,并按照要求向上级部门报告。
4. 后勤保障小组根据现场情况,提供必要的物资、设备支持,保障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5. 应急指挥部根据事件进展,适时调整处置措施,确保事件得到有效控制。
六、后期处置1. 事件结束后,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对事件进行总结评估,查找问题,完善应急预案。
2. 对事件中的伤者进行后续治疗和关怀,确保其康复。
3. 对事件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严肃处理。
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安全意识,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七、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3. 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按照本预案的要求,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群体伤、群体中毒等重大突发事件的抢救组织工作预案
群体伤、群体中毒等重大突发事件的抢救组织工作预案群体伤、群体中毒等重大突发事件的抢救组织工作预案定义:指同时有10人以上并有重症患者的群体伤、群体中毒事件。
一、准备阶段1.接到电话后,通知急诊科主任,护士长,值班医生接诊准备。
2.通知分管院长、医务科长、护理部主任。
3.根据病人的数量及病情的轻重,由医务科通知相关科室医师,护理部通知相关护理人员到现场集中。
4.估计有手术可能的,通知手术室、血库等做好准备。
5.成立抢救领导小组:确定现场总指挥(由院领导或医务科科长担任),确定医疗、护理、后勤等负责人,分头工作。
5.1医疗组:成员由大外科正副主任或大内科正副主任、急诊科主任、其它相应专科主任及高年制医生等组成。
负责诊断、治疗等抢救工作。
5.2 护理组:成员由护理部主任、急诊科护士长及相应专科护士长和护士组成。
负责预检分诊、根据病情轻重安置、信息登记、参与抢救。
5.3后勤保障组:成员由总务科科长、设备科长、药剂科主任等组成。
负责运送工人、运送车的调集;药品、设备、器材、病房设施等工作。
6.信息组:摄影、摄像、报导;病人信息的收集、汇总。
二、预检分诊1.指定专人负责病人登记及统计,开通绿色通道。
2.根据群体伤员病情进行预检及轻重分诊,用红、黄、绿三种腕带来标色重、中、轻病情。
对需紧急抢救的病人做到紧急处理。
3.根据病人的主要伤情,确定首诊负责专科和医生。
三、住院床位安排1.突发事件大批收治病员时,床位总调度为医务科科长,护理部主任配合,病区必须服从调度。
2.护理部、大内、外科接到命令后,立即根据事件性质、病员人数联系相应病区。
各病区接到任务后要全力以赴,大力支持,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床位调整。
3.大批食物中毒病员原则上收治消化内科,对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病员,可以考虑放在肾内科;如为感染性腹泻或菌痢等感染性疾病则先将病员妥善安置,可暂收急诊观察病房,同时向让级主管部门汇报,联系转院治疗。
重症病员收治ICU病区。
卫生部关于印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方案》(试行)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印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方案》(试行)的通知【法规类别】卫生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卫应急发[2007]21号【发布部门】卫生部(已撤销)【发布日期】2007.01.16【实施日期】2007.01.1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卫生部关于印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方案》(试行)的通知(卫应急发〔2007〕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为进一步做好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应急处置工作,提升我国应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应急反应能力,做到及时发现、有效控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规范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监测报告、诊治、调查和控制等应急处置技术,指导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我部组织制定了《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方案(试行)二○○七年一月十六日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方案(试行)1.1 编制目的为及时发现、有效控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规范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发生后的报告、诊治、调查和控制等应急处置技术,指导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预案,制定本方案。
1.3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1.4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定义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分级1.4.1 定义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2周内),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同一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
突发事件医疗救援流程
应急救援志愿者培训--突发事件医疗救援流程学习重点:1、了解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反应程序。
2、熟悉突发公共事件的等级和响应标准。
3、掌握救援报告程序、指挥流程。
随着与国内、国际间交流的增加,首都北京以其国际化大都市的特殊地位,承载着日益加快的城市建设、难以预测的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频繁举办的大型活动和体育赛事,都迫切需要一支训练有素、救援规范、随时调动并与政府各级应急指挥机构相互呼应协调的紧急医疗救援队伍,这对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应急响应能力和应急救援水平十分重要。
一、公共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群体伤亡事件,指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及社会安全事件的突发公共事件造成3人以上(含3人)重伤或1人以上(含1人)死亡的事件。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特别重大事件(Ⅰ级):一次事件伤病亡100人以上,且危重伤病员多。
重大事件(Ⅱ级):一次事件伤病亡50~99人,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较大事件(Ⅲ级):一次事件伤病亡30~49人,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一般事件(Ⅳ级):一次事件伤病亡10~29人,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北京急救中心为了处置方便将受伤3~5人或死亡1人定为轻度事故,6人以上归为一般事故)二、突发公共事件种类1、自然灾害旱涝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害、生物灾害。
2、事故灾害危险化学品、核与辐射污染、矿山事故、建筑工程事故、特种设备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城市轨道交通、通路桥梁、火灾、燃气事故、人防工程事故。
3、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动植物疫情、食品安全与职业危害。
4、社会安全事件(1)重大群体性事件:高校群体性事件、重大群体性上访事件、公共场所滋事事件、民族宗教群体性事件。
群体疾病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群体疾病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 事故特征1.1 危险性分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群体疾病主要表现为大规模流行,突发的群体疾病,可能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或社会秩序、经济发展等,严重时会造成社会动荡,需要紧急采取措施。
1.2 事故分类及目的重大疫情:发生肺鼠疫病例、霍乱大规模暴发、乙类或丙类传染病流行以及鼠疫、霍乱、炭疽、天花、肉毒杆菌毒素等生物因子污染事件。
较大疫情:发生腺鼠疫病例;发生霍乱小规模暴发疫情(5例及以上);发生新出现的传染病有集中发病趋势的疫情(3例及以上);发生乙类传染病较大规模暴发疫情,即在局部范围内,在疾病的最长潜伏期内发生出血热5例、伤寒1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20例、痢疾30例、其他乙类传染病30例以上;发生丙类传染病局部流行倾向。
一般事件:发生霍乱散发病例、带菌者;生新出现的传染病确诊病人;发生乙类、丙类传染病小规模暴发疫情,即在局部范围内,在该疾病的最长潜伏期内发生急性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5例及以上、痢疾或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10例及以上。
目的:高效有序地做好本企业群体疾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3 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危害程度及特征1.3.1可能发生的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都有可能发生。
1.3.2 造成的危害程度和特征突发的群体疾病,可能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或社会秩序、经济发展等,严重时会造成社会动荡,需要紧急采取措施。
2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2.1 应急组织机构成立事故应急现场处置指挥小组,组织人员如下:组长:车间主任副组长:车间副主任、车间安全员成员:车间干部、当班人员(事故发生时,如组长不在,由副组长任组长)2.2应急组织职责:2.2.1组长负责事故发生时的生产指挥工作,采取紧急措施限制事故的扩大,负责组织指挥全班人员进行触电人身伤亡事故应急救援和现场处置,并对触电人身伤亡事故发生后所可能造成的事故预想,以及触电人身伤亡事故发生后的汇报和触电人身伤亡事故升级扩大的报警。
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流程图
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流程一、急性群体性外伤患者的医疗救援流程1、医院在接受突发公共事件所致急性群体性外伤的患者后,立即启动急性群体性外伤事件应急抢救预案,成立应急指挥小组,统一指挥有关人员、物资的调配,做好群体外伤患者的医疗救援和创伤救援应急队救援。
2、创伤救援应急队负责对急性群体外伤伤员进行评估分类,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对患者进行及时医疗救治。
3、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病员伤亡情况和医疗救治进展。
4、协调落实医疗物资、器械、药品和临床用血的供应和储备,及时调配手术间、麻醉师和专业外科医师对急需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处理。
在全院范围调配床位,保证外伤病人的安置与救治。
5、当超出本院应急处理能力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需要请求外地有关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本地其他医疗机构的援助。
6、救援流程图:二、急性群体性中毒患者的救援流程1、医院在接受突发公共事件所致急性群体性中毒患者后,立即启动急性群体中毒事件应急抢救预案,成立应急指挥小组和中毒救援应急队,统一指挥有关人员、物资的调配。
做好群体性中毒患者的医疗救治。
2、中毒救援应急队对急性群体中毒的毒物性质及毒理学特征进行综合评估,制定有效医疗防护措施,组织对患者进行医疗救治。
3、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有关医疗救治情况。
对不明原因中毒事件要立即通报同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4、协调落实医疗物资、器械、解毒药品的供应和储备,在全院范围调配床位,保证中毒病人的安置与救治。
5、当超出本院救治能力时,应报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并根据需要请求外地有关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本地其他医疗机构的援助。
6、救援流程三、急性传染病患者的救援流程1、医院在接收突发公共事件中有关急性传染病的患者后,立即启动传染病的救治预案,做好传染病的救治和隔离工作以及医务人员的防护与医疗垃圾的处理工作。
各类卫生工作应急处置预案
一、目的和依据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卫生工作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以下各类卫生工作突发事件:1. 传染病疫情;2.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3. 食品中毒;4. 职业中毒;5. 突发环境事件;6. 其他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发事件。
三、组织体系1. 成立卫生工作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2. 建立应急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应急工作的组织实施。
3. 明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
四、应急响应1. 预警与监测(1)建立健全卫生工作突发事件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各类卫生工作突发事件信息。
(2)加强传染病疫情、食品安全、职业中毒等领域的监测工作。
(3)对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进行评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 应急处置(1)发生卫生工作突发事件时,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减轻损失。
(3)对疫情、中毒等突发事件,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找病因,制定防控措施。
(4)对食品中毒等突发事件,立即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5)对职业中毒等突发事件,立即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加强职业健康监管。
3. 应急保障(1)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
(2)人员保障:组建应急队伍,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人力需求。
(3)信息保障:建立健全应急信息报送和发布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4)资金保障:设立应急专项资金,保障应急处置工作的资金需求。
五、应急恢复1. 恢复与重建(1)对受灾地区进行卫生风险评估,制定恢复重建方案。
(2)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卫生服务水平。
(3)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
2. 总结评估(1)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评估,查找不足,改进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卫[2012]40号
卢氏县卫生局
关于印发《卢氏县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报告处置流程》的通知
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局相关股室:
为了进一步规范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报告处置工作,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方案(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要求,现将《卢氏县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报告处置流程》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以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并按照相关规定做好本辖区(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报告
处置工作,确保此类事件报告规范,应对科学,措施有力,处置有效。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五日
附件:
1.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2. 卢氏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流程图
3. 卢氏县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技术流程图
附件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一、报告范围:
(一)传染病
1、鼠疫:发现1 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2、霍乱:发现1 例及以上霍乱病例。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1 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1 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5、炭疽:发生1 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 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1 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
6、甲肝/戊肝: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 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7、伤寒(副伤寒):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 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2 例及以上死亡。
8、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 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 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 例及以上死亡。
9、麻疹、风疹、流腮、水痘: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 例及以上。
1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 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 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 例及以上死亡。
11、登革热:1 周内,一个县(市、区)发生5 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或首次发现病例。
12、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1 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 例(高发地区10 例)及以上,或者死亡1 例及以上。
13、疟疾:以行政村为单位,1 个月内,发现5 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或在近3 年内无当地感染病例报告的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1 个月内发现5 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在恶性疟流行地区,以乡(镇)为单位,1 个
月内发现2 例及以上恶性疟死亡病例;在非恶性疟流行地区,出现输入性恶性疟继发感染病例。
14、血吸虫病:在未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 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0 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 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5 例及以上;在传播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5 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 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3 例及以上;在传播阻断地区或非流行区,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病牛或感染性钉螺。
15、流感:1 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5 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或发生1 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
16、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中发生20 例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病例,或死亡1 例及以上。
17、猩红热: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
18、输血性乙肝、丙肝、HIV: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发生3 例及以上输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HIV 感染。
19、新发或再发传染病:发现本县(区)从未发生过的传染病或发生本县近5 年从未报告的或国家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
20、不明原因肺炎: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二)食物中毒
1、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
2、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 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
3、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
(三)职业中毒
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 人及以上或者死亡1 人及以上的。
(四)其他中毒
出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外的急性中毒病例3 例及以上的事件。
(五)环境因素事件
发生环境因素改变所致的急性病例3 例及以上。
(六)意外辐射照射事件
出现意外辐射照射人员1 例及以上。
(七)传染病菌、毒种丢失
发生鼠疫、炭疽、非典、艾滋病、霍乱、脊灰等菌毒种丢失事件。
(八)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
1、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一个预防接种单位一次预防接种活动中出现群体性疑似异常反应;或发生死亡。
2、群体预防性服药反应:一个预防服药点一次预防服药活动中出现不良反应(或心因性反应)10 例及以上;或死亡1 例及以上。
(九)医源性感染事件:医源性、实验室和医院感染暴发。
(十)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2 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
3 例及以上。
二、报告时限:
凡涉及以上的重大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公共公共卫生事件,有责任报告人或联系人务必在2小时内报告到卫生行政部门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附件2
卢氏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工作流程图
8
附件
3. 卢氏县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技术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