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的性情与性情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教师的性情与性情教育
作者:王贵林
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年第01期
一、性情的属性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一种解释,性情就是性格。

结合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的理论,本文认为,性情的同义语包括心性,相对于知性而言,与理性有显著的区别。

“性”指本性,是真的意思;“情”指情感,是感情、感受力的意思。

性情就是指一个人本真的情感、感受力及相对应的对人、对己、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综合。

性情是个体对世事人情的一种态度和方式,.“性情”一词也可以说明观念、动机、反应、倾向等是如何描述和解释人的举止行为的。

1性情的自然性与社会性
性情可以划分为“自然本性”和“文化德性”两个半球。

首先,自然本性是人的动物性,它是先天的。

人生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获取理应得到的内心情感的快乐、追求心灵的安宁。

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生活在自己的情怀里。

情为个人的生命,也是宇宙的根本原理。

人之所以为人,也是以“情”为根本,是“情”的流动。

“情”犹如一般生命之流贯通于人。

“真”的人生就是“情”的人生。

至真至纯的性情,即是真情之流,直觉之流。

其次,文化德性是人的社会性,它是后天的。

《性自命出》中说:“凡人虽有性,心无定志,待物而后作,待悦而后行,待习而后定。

”其原因在于“四海之内,其性一也,其用心各异,教使然也”。

何晏用《论语》的观点如是说:“性者,人之所受以生者也”(《论语集解·公冶长注》),“凡人任情,喜怒违理。

颜回任道,怒不过分。

迁者,移也,怒当其理,不移易也”(《论语集解·雍也注》),强调性是先天之全,情是后天之欲,人们不能任道、违道、违理。

2性情的历史性与阶级性
孟子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尽心”、“知性”以达到“知天”,孟子即情显性的心性论和性—心—情—才—气内在一体的身心关系论,从各个侧面触及儒家身体思想。

对“即情显性”、“情以显性”、“即身显性”、“即行事显天道”的强调最具见识力,心、性、情、身相“即”的基本观点,完全合乎中国文化特性。

另外,基尔凯郭尔、尼采、海德格尔等现代哲学家反对关于自我的形而上学,主张把自我还原为现实的、具体的、活生生的自我,这是对人性或自我的又一次大解放。

美国学者A·英格尔也提出了“人格现代化”理论,认为人是一个基本因素,国家、社会的现代化,是人民的现代化,与之相适应的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都要转变为现代化人格,这其
中显现了性情的历史性。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没有多愁善感的“有情人”,只是没有表达的机会而已。

这里,一些性情被文化、制度、体制、环境所遮盖。

所以,西方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文化的最终结果是人格,这是性情的阶级性。

3性情的独特性与差异性
孔子的弟子子贡评述孔子说:“夫子温、良、恭、俭、让”。

孟子认为人的“性”与“情”都是善的,“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孟子·告子上》),要求人要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

基督说过:“向我学习,因为我内心谦恭,性情温和”。

凡此种种表明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心里,凭个体性情的自然,切实发挥,即性情的独特性。

不同的人有外向、内向、感觉、直觉、思考、情感、判断、感知的微观区别;宏观上人又有内在的性情与外在的性情之不同,显现了人的性情的差异性。

原因在于性情和行为活力的变化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加之人的主观体验、人的生理等影响元素,以及当代脑科学研究显示性情又与认知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

正所谓“世界对于善于思考的人是一个喜剧,对善于感受的人是一个悲剧。

”m
4性情的一致性与可变性
性情就是指人性的本然的存在,所以性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致性,如善良和井然有序的心灵,决定了人的统一的人生哲学。

但性情也是变化的、发展的、可培养的。

性情不是一个笼统的东西,有多种多样的具体性情,是人类进化的产物、是人的自然属性向自觉人性不断进化、提升的过程,具有不同的适应功能,随着人的社会化而有所改变。

就像“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等都表明了人的性情的可变性。

心理学家高尔顿·奥尔波特说“性情绝不是一成不变,否则会多么的乏味——但如果只有变化而没有一定之规的话,又会多么的混乱。


二、教师的性情与性情教育
针对性情教育的缺失,早在十多年前,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霍韬晦倡导“性情学”,霍韬晦提出让教育回到性情,并办起了“性情学校”。

应该看到,教师的性情是影响工作的一种重要素质,不要做摧残儿童天性的“去性情”的教师,缺少性情的教师可能成为“半个教师”,从事的是“半个教育”工作,培养的是“半个学生”。

作为“师源性”影响,教师的性情是对学生进行性情教
育的重要因素。

教师是助人的职业。

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性情需要性情的传递。

1性情教师坚定了学生的健康思想
性情教师应是一个有理想的理想主义者。

性情的教师是凭本事吃饭,凭良心做人。

不喜欢投机钻营,也不喜欢玩弄权术。

喜欢谋事,不喜欢谋人。

性情教师能够抵制各种各样的诱惑,抵制本性的迷失。

性情教师“既来之,则安之”,对待教育事业必定是严肃的、冷静的、坚定的。

在现实社会中,教育人生必然遭遇各种诱惑。

因此,保持本色的性情教师必然有坚定的职业信念、严肃的人生态度和执著的理想追求,能够坚定地守望着教育。

所谓坚定的职业信念,就是对教育本质的忠诚和对教育真谛的追求。

不管教育的风从哪边吹来,理想中的教育不动摇。

不管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心中永远恪守育人的教育。

他们会旗帜鲜明地反对,也会全心全意地支持,会无情地鞭答,也会热情地讴歌,态度明朗,毫不含糊。

性情教师的坚定职业信念、严肃的人生态度,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严格纳入到整个人生画卷中,产生了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

教师与学生的精神相遇,是师生间经验的分享与表达,是师生间心灵的敞亮与对话。

教育过程因而呈现出双向的交流、动态的建构、生长的愉悦、发展的快乐,教育成为师生共同拥有的精神家园。

精神相遇体现在与文本的相遇中,使教师的性情融入文本、阐释文本、用心交流、用心感悟、自由地展现自身与文本的情感与理性、直觉与思维、意义与知识,探寻精神领域的共识与共在。

2性情教师提升了学生的责任感
政治家甘地说:“一个怯懦的教师绝不能教出一个英勇的学生来”。

相反,性情教师的侠肠义胆、爱憎分明可以加速教育教学社会化进程,培养敢为天下先的豪气学生。

性情教育是我们针对当前社会中社会道德的衰退、规范功能的丧失、人们价值取向的混乱、冷漠心态的渗透、责任义务意识的淡薄,尤其是当前青少年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问题、人格障碍、品性不良日趋严重等现象而提出的一项教育科研课题。

“人心是块田,种什么,长什么”。

性情教师如孟子所言“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并要“扩而充之,足以保四海”,这是性情教育的过程及人格成果。

人生如果对于社会没有一种关怀,没有一种希望,没有一种愿力,我们就会萎缩,就会放弃责任。

从孩童时代起,就要让他感受到关际、感受到爱、感受到希望。

因为只有在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儿童才感受到性情,而有性情的人才有动力,才有希望,才有对理想的追求和承担责任的魄力,对前人的努力懂得继承、欣赏、赞叹和传扬,对后人懂得爱护、关注、鼓励。

这样,人就能完成其在社会中之个人、民族中之个人、历史文化中之个人和宇宙中之个人的责任。

要了解这么多责任就要靠教育来启发孩子的性情,所以,性情教育是社会的根本,也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生存的根本。

3性情教师培养了学生宽容的品质
完美的人,让人感到可爱;有缺点的人,让人感到可信;稍有缺点的人,就会让人感到既可爱又可信。

性情教师会真实地向学生说“我不知道”、“我不理解”、“我没弄清楚”、“对不起”,性情教师是一个不拘小节、偶尔犯小错的人。

因而性情教师并不是完美的人,这也就使得性情教师可能成为一个“恢宏的人”。

亚里士多德“人格论”的人格形象是一种“恢宏的人”,应具有如下性情:他永远坦荡从容地行进在人生道路上,充满自信和勇敢,善良而智慧,平和而不怯懦,不晨艰险,敢于牺牲;他爱憎分明,说真话,说话算数,最讲诚信;尊上而不骄下,鄙视一切下流无耻,也有适度的骄傲;他帮助别人却不图回报,不指责别人也不想受别人的赞扬;他的言谈举止也是庄重的,沉稳的;他永远按着自然生命的节律和人文道德的理想,从容不迫,一往无前……宽容就是允许别人有判断和行动的自由,耐心、不带偏见地容忍那些有别于自己或被接受的观点、行为的人。

性情的教师,应以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化冻”每一个自我封闭、情感内向、遭遇挫折的学生。

如果教师日复一日与学生们争来斗去,会培养与自己“过不去”的“敌人”。

本性决定行事风格,心胸和能力是密切相关的,人情练达亦文章,如果你能控制自己的心态,你就能控制自己的世界,宽容的教师将赢得学生的心,无往而不胜。

4性情教师发展了学生的善良品行
教育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和尊重。

培养有人性的学生,永远不要用教师辛勤的劳动,去栽培孕育出学识渊博的怪兽、身怀绝技的疯子,或者是受过教育的纳粹。

就像2008年10月连续发生的三起弑师案。

在纷纷扰扰的现实生活中,不为名利所动,不为财色所诱,坦坦荡荡,保持本色;用欣赏的目光看待人生,像孩童一样充满好奇和惊喜,如饥似渴、如醉如痴地捕获世间的一切美好,兴致勃勃,笑对人生。

在教师职业生涯中,性情的表达和体验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性情的强度(稳定性的程度)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尽管性情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特别的情境下,可以扩大或缩小性情的体验,这就会产生许多有关性情的脚本,因而也就有程度不同的性情的表现。

舍弃功名利禄纷纷扰扰,得到人生的无限风光。

这就是性情教师。

性情教师往往是一个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厚道教师。

性情的教师的同情品质,体现了对所有学生的爱的倾注,不会因某种原因而歧视个别学生。

坎迪斯·克拉克认为,同情就是为他人感到悲伤和怜悯,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关键情感,是社会的基础。

同情的给予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教师要避免对学生表达消极的同情情感,而使学生感受到卑下。

要以“鼓吹”学生的方式给予积极的同情情感,并由此获得他们想要的优越。

5性情教师传递着快乐
爱尔维修认为,激情“使我们的思想保持在经常的激动之中,使这些在冷漠的心灵里像是撒在石头上的种子不结果的思想能够开花结果”。

激情表现出一种意志状态,在这种意志状态
下,劳动者把他的精神、才能、情趣投入到劳动中。

正如爱尔兰诗人叶芝所说:“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对待学生感情先行,教师的感情投资,使学生心动。

可见,教师性情是对教师行为进行塑造的观念和态度,是进行性情教育的基础。

性情教师不带功利色彩的、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与学生“同甘共苦”,让学生感到快乐和自在。

性情教师培养了学生有情有意有趣的品质,性情的教师,不仅自己活得神采飞扬,更在培养神采飞扬的学生。

孔子的教育理念重在“我该怎么活”,“孔颜乐处”讲的就是孔子和他最喜欢的学生颜回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都能保持乐而忘忧的情怀,始终拥有精神的快乐与心灵的安适,追求的本体意味的审美快乐是在日常生活中以一种平常的心态自然而然地获得的、具有生活的“无欲”、情感的“中和”和心灵的“宁静”的特质。

孔子曾称道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孔、颜可谓是一对性情的师生。

做一个快乐的教师,泰然无愧、泰然无惧、泰然无争,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成为心灵的旅程,与学生享受沿途的风景。

6性情教师教会学生“求真”的品质
霍韬晦对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有一个很简单的讲法,就是“内外隔绝”、“上下不通”。

每个人都很现实、很功利、很计较,因为没有人保护你,你只有自己保护自己。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长期处于失“性”、失“情”、失“真”的状态,那么“真”的教育就难以落到实处,真我是真情的主体。

东山魁夷在《听泉》中说道:“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清泉,日常的烦乱生活,遮蔽了它的声音”,个体的“真情”常常被遮蔽、被阻碍。

所以,去伪存真、去蔽显情是追求性情本真的必然选择。

“性情”,是一个正常人所具有的人性情感和言行举止,其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喜、怒、哀、乐,高兴的时候可以放声高歌或纵情大笑,发怒的时候可以横眉冷对或高声斥责,伤心的时候可以失声痛哭或听任泪水横流。

把自己的’本性和情感自然而然地表露出来,没有伪装和矫情,没有雕饰和做作,这就是“真”。

性情的本质乃为“真”,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底线,是一个人最基本、最起码的品质。

由此,“真”理所应当地成为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成为教育的门槛和目标。

性情教师敢于大胆坦露自己的真感情,勇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评价中也多些真情话。

性情教师很实在,也很透明。

自己不虚伪,也看不得虚伪的人。

做一个平凡的教师,平静地过平常人的生活,也许收获会是不平常的,这正是做教师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曲中林,许占权.教师专业发展:性情的维度.教育发展研究,2009(6)
[2]周与沉.身体:思想与修行——以中国经典为中心的跨文化观照.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新西兰]K.T.Strongman.情绪心理学——从日常生活到理论.王力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4]张弛.命运论.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
[5][美]乔纳森·特纳,简·斯戴兹,情感社会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