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导学】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第七单元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五十八课时含解析

合集下载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7.4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课件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7.4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课件
第四节 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典例剖析】 【例】(2016· 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6分)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点拨】D项中“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错误,选项对应的文 字在文中是说“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赍”是拿东西给人。“帑币” 是国库里的钱,因此不是“筹措钱款”。 答案:D。
内 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区
具体阐释
中 心
故意将原文某些论证材料所阐 观点 述的道理说错,致使对事理的 错误 阐述出现错误
凭空捏造原文未提及的人物、 无中 事件或观点等信息,致使选项 生有 的分析概括于文无据
误区
具体阐释
中 心
将原文对某一方面的判断扩大 以偏 到对整体的判断,故意扩大判 概全 断对象的范围
故意抬高某些人物、作品或成 任意 就等的层次地位,夸大其词地 拔高 做出不够客观的评价
对了棘手事态、不辱使命而已;说许将“前往代州”误解文意,许将前往的是契丹, 文中的“北境”,指的是契丹,而不是宋的北部边疆代州;说“契丹想要宋朝割让 代州”不确切,契丹是想通过大兵压境,逼迫宋与契丹划定界渠,从而侵占大宋代 州的全部或部分领土;说契丹使者“返回”也错误,文中“归报”的主语是许将。 经过一一比对可确定答案为A。
比对目的 以防地点错误
关键 词语
以防曲解原意
角度 添加 内容 因果 关系
题文比对的具体内容 检查是否有故意添加的 原材料中本无的内容 比对原因、结果及其内 在逻辑关系
比对目的 以防无中生有或于文 无据 以防因果倒置或强加 因果
2.识破机关——命题者设计的陷阱 在史传类文言文阅读的命题中,命题者常在人 物、事件、内容、中心等方面设置误区。2017年高考 全国卷Ⅰ第12题,B项说弘微“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 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原文说“混风格高 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3.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一、(2018·课标全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谢希德的诚与真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谢希德从亲人的来信中得到这一消息。

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祖国母亲,像磁石般吸引着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赤子。

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到当时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的中国去,她却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决心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立刻回国参加建设。

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的谢希德回国,在复旦大学任教,并于1956年与北京大学的黄昆教授共同主持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

谢希德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努力探索真知。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她开始思索一个奥妙而又实际的问题——怎样使钢材不生锈?是什么起到抗腐蚀的保护层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钢材达上千万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怎样才能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涉足表面物理。

专长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研究的谢希德,如果继续从事她的研究,可以说既省力又稳妥,还可以尽快出成果;如果另辟蹊径转入新领域,即使付出艰辛的劳动,五年十载能否取得显著成绩仍是个未知数。

然而,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表面物理亟待研究,哪怕付出10倍、20倍的努力,也要勇闯难关,有所创造。

2019高考语文复习7~9题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

2019高考语文复习7~9题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

参考答案:第一问:①《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 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②《自然》 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强调个 人能力和经费投入;③《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 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 压力。第二问: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事 件报道的侧重点不同。
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 3 月, 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开幕。政协委员潘建伟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潘建 伟是利用 2016 年发射的“墨子号”人造卫星进行量子通信研 究的研究团队负责人, 其团队 2017 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 界首创的实验成果。潘建伟今年当选美国《时代》杂志 “全 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 犹豫不决。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 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 年 5 月 7 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量子通信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 利用量子调控 技术,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可以有效解 决经典密码被破译的问题。 B.潘建伟研究团队在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太空量子实验, 并计划发射“墨子号”后的第二颗卫星,他对未来五年会 取得更多成果充满信心。 C.中国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成为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 设施的国家,有些日本科学家有了危机感,认为亚洲的中 心正逐渐向中国转移。 D.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 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因而尚 未涉足这些领域。
二、(2018· 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ppt导学课件含答案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ppt导学课件含答案

题型一 概括传主人生轨迹中的典型事件 审清设问,知道考什么 (1)(2016· 全国卷Ⅰ)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 什么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 (2)(2015· 全国卷Ⅰ)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 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2014· 全国卷Ⅱ)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 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2013· 全国卷Ⅰ)陈纳德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材 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 (5)(2013· 全国卷Ⅱ)胸怀强国愿望的卢作孚,是如何 一步步成为“中国船王”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为大后方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其中森林的材积估 算、轮伐期、更新方法、造林方针等,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后来,邓叔群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而在甘肃省建 设厅厅长张心一的支持下,举家奔赴甘肃,开始黄河上游 水土保持的研究。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成功创办了洮河林 场及三个分场,建立了一整套保证森林更新、
营造量大于采伐量的制度, 创建了以科学的方法经营 和管理森林的新模式。邓叔群认为,水利和林、牧之间具 有密切关系,要根治黄河水患,就必须三者并重。为保持 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游灾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 论。
特地到上海动员他去东北筹建农学院, 他欣然接受邀 请,并在半年时间内,带病编写出一整套林科大学的教材 纲要。作为沈阳农学院创建总指挥,他辛勤工作,调度有 方,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建校任务。
邓叔群生活简朴,不图物质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后,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 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
抗日战争开始不久, 为了使自己的研究与国计民生关 系更为直接,邓叔群转向了林业研究。他带领助手深入云 南、西康、四川一带,勘察森林资源状况。他们冒风雨, 顶烈日,忍饥寒,摸清了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组成、分布、 蓄积量及病虫害等情况,绘制了中国的早期林型图,并提 出了合理经营、开发和管理原始森林的研究报告,

2019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章节导航课件:第七章 阅读评价实用类文本(共52张PPT)

2019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章节导航课件:第七章 阅读评价实用类文本(共52张PPT)

考纲解读
考情分析
真题体验
高考总复习 语文
其具体内容如下;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考纲解读
考情分析
真题体验
高考总复习 语文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爱情,1947年和中国记者陈香梅喜结良缘。陈纳德的命运和
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他所说的,“我虽然是美国人, 但我和中国发生了如此密切的关系,大家共患难,同生死, 所以我也算是半个中国人”。
考纲解读
考情分析
真题体验
高考总复习 语文
陈纳德去世后,安葬在美国阿林顿公墓。墓碑正面镌刻 着他生前获得的各种奖章和勋章,背面写着“陈纳德将军之 墓”七个中文大字。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考纲解读
考情分析
真题体验
高考总复习 语文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 代精神;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考纲解读
考情分析
真题体验
高考总复习 语文
考情

分析
分析近年来高考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我们可以发 现如下命题特点和趋势。 (1)题型:以简答题为主要类型,还包括选择题和探究题。 (2)考查重点: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筛选、整合信 息;分析文本表现手法,评价文本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摘编自赵家业《陈纳德》)
考纲解读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题:第七单元+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点集训第五十六课时+Word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题:第七单元+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点集训第五十六课时+Word

“第五十六课时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是我国第一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年规划,是统筹谋划和科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纲领。

规划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系统解决乡村振兴“人、地、钱”难题。

经济研究员马晓河说,解决“人”的问题,关键要推动两类人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

一类是农业转移人口。

让有意愿、有能力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

另一类是乡村人才。

既在“育”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也在“引”上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规划的重中之重是壮大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农业部长韩长赋强调,要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继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真正让农业就地增值、农民就近增收。

(摘自新华社《乡村振兴战略首个五年规划出台:系统解决“人、地、钱”难题》2018年9月27日)材料二农业部长韩长赋6月21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韩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就“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我国目前已有很多节日,为什么还要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韩长赋:“中国农民丰收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有利于进一步彰显“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有利于提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

通过举办特色活动,丰富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展示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

三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和文化传统,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

记者:这个节日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哪些重要意义?韩长赋:“中国农民丰收节”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设立,首先,可以激发农民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第二,可以营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氛围,有助于把各方面的力量、资源动员和聚集起来,有助于促进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名师导学】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第七单元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五十六课时含解析

【名师导学】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第七单元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五十六课时含解析

课外新闻、访谈、报告、科普文阅读高考仿真课时训练(7篇)第五十六课时模块一:新闻通讯、访谈(3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第1-4题。

思维像风儿一样自由——记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刘先林不讲究吃,也不讲究喝,单单讲究空气流通。

即使在北京冬天凛冽的寒风中,他家的窗户也处于洞开状态;办公室来了客人,刘先林让座,然后便“开窗,通风!”将已经打开的窗子开到最大,门也敞开,然后满意地坐下:“这样好。

”办公室调整,刘先林拒绝套间办公室,唯独看中空气对流的办公室。

有人找他时,他就在靠门的办公桌上,从高高两摞书间昂起头来。

在“文革”中,中国测绘局的科研人员被打发到工厂去。

很多人打牌聊天闲度光阴,而刘先林在车间学会了工人师傅的本事:车、刨、铣、钳各工种。

比如当年大家都觉得没用处的计算机,刘先林竟然在全北京没有几台计算机时,凌晨在别的单位上机,为此,他前半夜就要去排队等候。

刘先林喜欢流通的空气,流通的空气里有充足的氧气,是刘先林创造的源泉,而创造是刘先林的生命。

在这样的富氧环境中,刘先林研究出来JX系列解析测图仪,这个专攻图像处理的系列设备,成了国外产品独占中国市场的终结者。

目前可以直接快速获取影像并记录于硬盘的领先世界的数字航空摄影仪也已是刘先林研究成果中的“待嫁新娘”。

测绘界使用的都是高级精密的设备,从纯进口国到出口国,刘先林在其中起了革命性的作用。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对科研工作者业务水平的最高褒奖,几十万人的中国测绘界一共只获得过两次,但这两次得主都是刘先林。

刘先林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直奔主题”。

刘先林认为,无论是自己还是产品,都不应华而不实。

实验时,他戏称自己是“胶布工程师”,用胶布粘贴就解决了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研制JX-3解析测图仪时,刘先林特意邀请生产单位的作业员来参与,生产作业需要什么功能,他就在仪器上设置什么功能,因为刘先林认为:“需要是发明之母。

”刘先林产品的用户们评价他的产品:看上去不那么漂亮,但是实惠、好用、细致、功能强大。

(新课标)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七单元 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五十八课时考点集训不分版本

(新课标)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七单元 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五十八课时考点集训不分版本

(新课标)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七单元实用类文本阅读第五十八课时考点集训不分版本第五十八课时模块三:科普文章(2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第1-3题。

揭开智力进化之谜阿碧①几百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南方古猿患上了一种“大头病〞。

古猿们经常因为这种病而头疼,然而这种奇怪的病却让这些古猿们越来越聪明。

这些“大头病患者〞在痛苦中不断进化,最终和其他小伙伴们分道扬镳,成为了演化史上第一支人类。

②以上描述并非“穿越〞小说中的无稽之谈,而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古人类学家兰蒂·巴克尼尔等科学家的推测。

巴克尼尔表示,古猿因为基因突变而导致大脑开始变大,在此过程中古猿们需忍受慢性头疼。

当然,脑容量的变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花了几百万年的时间才进化到现代智人的水平。

③我们都知道,人类之所以比其他灵长类动物聪明,是因为我们有一个脑容量超常的大脑。

在所有的动物中,人是脑容量和身体体积比值最大的一种动物。

从颅腔的容积上看,人的颅腔容积可达1500毫升左右,而100万年前的爪哇人的脑容量也才900毫升。

研究还说明,人类的大脑容量是猕猴脑容量的20.6倍,是长臂猿的14.4倍,是黑猩猩的4.3倍。

④如今,对于根本完成了物种进化的人类来说,脑容量不再与智力挂钩。

大头者可能愚笨,小头者也可能聪明。

但是,在人类长久进化的历程中,确实是脑容量与智力密切相关。

然而,脑容量和智力开展究竟是一个什么关系?是脑容量增长促进了智力,还是智力的增长促进了脑容量?⑤科学家往往倾向于脑容量的增长促进了智力。

但是,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多年来一直是一个谜。

按照通常的观点,脑容量增加会让神经细胞增多,人类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

这就好比是要让电脑的运行速度更快,就得拥有一个更强的中央处理器一样。

⑥然而,现代的统计研究说明,各个地区的人们脑容量差异很大,人们的脑容量随着纬度的变化有20%的浮动范围,一般是寒冷的高纬度地区的人们脑容量更大。

但这与智力无关,因为高纬度地区光照较少,当地的人们为了更精确地处理视觉信息,就进化出更多的脑容量来完成这个任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集训提升练 七 实用类文本阅读:形象的概括、分析和探究 新人教新人教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集训提升练 七 实用类文本阅读:形象的概括、分析和探究 新人教新人教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七实用类文本阅读:形象的概括、分析和探究新人教新人教专题集训提升练七实用类文本阅读:形象的概括、分析和探究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开隧道的矿蜂——斑纹蜂[法]法布尔矿蜂是细长形的蜜蜂,腹部的底端有一条明显的沟,沟里藏着一根刺,遇到敌人来侵犯时,这根刺可以沿着沟来回地移动,以保护自己。

红色的斑纹蜂是矿蜂的一种,雌蜂的斑纹是很美丽夺目的,细长的腹部被黑色和褐色的条纹环绕着。

它的巢往往建在结实的泥土里面,因为那里没有崩塌的危险。

每到春天,它们就成群结队地来到一个地方安营扎寨。

每个蜂群数量不一,最大的差不多有上百只。

每只蜜蜂都有自己单独的一个巢。

这个巢除了它自己以外,谁也不可以进去。

如果有哪只不识趣的蜜蜂想闯进别人的巢里,那么主人就会毫不客气地给它一剑。

因此,大家都各自守着自己的家,谁也不冒犯谁,这个小小的社会充满了和谐的气氛。

一到四月,它们的工作就不知不觉地开始了。

唯一可以显而易见地证明它们在工作的,是那一堆堆新鲜的小土山。

至于那些劳动者,我们外人是很少有时机看到的。

它们通常是在坑的底下忙碌着,有时在这边,有时在那边。

我们在外面可以看到,那小土堆渐渐地有了动静,先是顶部开始动,接着有东西从顶上沿着斜坡滚下来,一个个劳动者捧着满怀的废物,把它们从土堆顶端的开口处抛到外面来,而它们自己却用不着出来。

五月到了,太阳和鲜花带来了欢乐。

四月的矿工们,这时已经演变成勤劳的采蜜者了。

我们常常看到它们满身披着黄色的尘土停在土堆上,而那些土堆现在已变得像一只倒扣着的碗了,那碗底上的洞就是它们的入口了。

它们的地下建筑离地面最近的局部是一根几乎垂直的轴,大约有一支铅笔那么粗,在地面下约有六寸到十二寸深,这个局部就算是走廊了。

在走廊的下面,就是一个小小的巢,大概有四分之三寸长,呈椭圆形。

小巢内部都修葺得很光滑,很精致。

可以看到一个个淡淡的六角形的印子,这就是它们做最后一次工程时留下的痕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十八课时模块三:科普文章(2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第1-3题。

揭开智力进化之谜阿碧①几百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南方古猿患上了一种“大头病”。

古猿们经常因为这种病而头疼,然而这种奇怪的病却让这些古猿们越来越聪明。

这些“大头病患者”在痛苦中不断进化,最终和其他小伙伴们分道扬镳,成为了演化史上第一支人类。

②以上描述并非“穿越”小说中的无稽之谈,而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古人类学家兰蒂·巴克尼尔等科学家的推测。

巴克尼尔表示,古猿因为基因突变而导致大脑开始变大,在此过程中古猿们需忍受慢性头疼。

当然,脑容量的变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花了几百万年的时间才进化到现代智人的水平。

③我们都知道,人类之所以比其他灵长类动物聪明,是因为我们有一个脑容量超常的大脑。

在所有的动物中,人是脑容量和身体体积比值最大的一种动物。

从颅腔的容积上看,人的颅腔容积可达1500毫升左右,而100万年前的爪哇人的脑容量也才900毫升。

研究还表明,人类的大脑容量是猕猴脑容量的20.6倍,是长臂猿的14.4倍,是黑猩猩的4.3倍。

④如今,对于基本完成了物种进化的人类来说,脑容量不再与智力挂钩。

大头者可能愚笨,小头者也可能聪明。

但是,在人类长久进化的历程中,的确是脑容量与智力密切相关。

然而,脑容量和智力发展究竟是一个什么关系?是脑容量增长促进了智力,还是智力的增长促进了脑容量?⑤科学家往往倾向于脑容量的增长促进了智力。

但是,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多年来一直是一个谜。

按照通常的观点,脑容量增加会让神经细胞增多,人类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

这就好比是要让电脑的运行速度更快,就得拥有一个更强的中央处理器一样。

⑥然而,现代的统计研究表明,各个地区的人们脑容量差异很大,人们的脑容量随着纬度的变化有20%的浮动范围,一般是寒冷的高纬度地区的人们脑容量更大。

但这与智力无关,因为高纬度地区光照较少,当地的人们为了更精确地处理视觉信息,就进化出更多的脑容量来完成这个任务。

⑦那么,在进化的历程中,人类的智力究竟是怎么发展出来的呢?巴克尼尔等人表示,人类的智力的确是在脑容量逐步增加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

在几百万年前,南方古猿因自然环境的改变而下地行走,在自然环境和行为的双重压力下,古猿的脑容量基因发生突变,头部逐渐变大,脑容量开始增加。

⑧脑容量增加的确意味着脑细胞的增多,但这不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因素。

关键在于脑细胞之间的连接发生了改变。

无论是现今的其他动物还是远古猿猴,它们的脑细胞连接模式相对简单,就像是鞋带的栓系模式。

因此,研究人员称这种简单的神经连接方式为“栓系”,并将这种理论称为“栓系假说”。

⑨在南方古猿脑容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原有的“栓系”被粗暴地撕裂。

古猿不得不忍受这种撕裂般的慢性头疼,在剧烈时甚至会疼得满地打滚。

而且,这样的头疼延续了几百万年。

这是人类祖先在进化过程中所付出的必不可少的代价。

直到1万年前的晚期智人阶段,人类的脑容量才完全定型,人类才告别了那个总是慢性头疼的漫长进化期。

⑩在脑神经连接被撕裂之后,一些南方古猿的脑神经连接未能恢复,它们因此变成白痴,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然而,还有一部分南方古猿的脑神经慢慢恢复,并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神经回路,它们因此变得比同类更加聪明,逐渐在与恶劣自然环境的搏斗过程中形成了高级的智力,最早的一支人类由此诞生。

(摘编自《新民晚报》)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南方古猿由于基因突变而导致大脑变大,由此引起了脑容量的突变,最终成为演化史上的第一支人类。

B.人类基本完成物种进化之后,生活在不同纬度的人们虽然脑容量有大小之分,但智力并不与之正相关。

C.巴克尼尔等科学家对人类智力进化的推测与前人相反且尚无定论,但其“大胆假设”的精神值得肯定。

D.第⑧段以“鞋带的栓系模式”打比方,形象说明现今其他动物和远古猿猴脑细胞的连接模式相对简单。

E.本文围绕“智力进化之谜”,侧重介绍了脑容量和脑神经连接方式与人类进化和智力发展的若干关系。

2.第③段通过列举数据来比较人类与猕猴、长臂猿和黑猩猩的脑容量,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3.请根据全文,探析“这是人类祖先在进化过程中所付出的必不可少的代价”这句话的含意。

答: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第1-3题。

宇宙是唯一的吗?吴炎上世纪70年代,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假设,即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许多宇宙之一,它们都有着各自的物理定律和错综复杂的结构,生命就在其中一切条件都恰好适宜的宇宙中出现。

到了80年代,现代宇宙中的某些理论则证明,这样的“平行宇宙”的确可能存在。

近年来,英国科学家发现了另一个“宇宙”在我们的宇宙中遗留的痕迹,他们认为有可能证明了多元宇宙的存在。

“宇宙膨胀”产生更多宇宙?科学家通过宇宙大爆炸遗留下来的辐射证实,宇宙曾经历过一个转瞬即逝的超高速扩张阶段,科学家将这个阶段称为“暴涨宇宙”模型。

简单地说,就是宇宙在极其短的时刻(远小于1秒),将其体积瞬间扩大,就像吹气球一样。

而如果膨胀的速率稍微改变一点儿,那我们的宇宙就不会是现在这样了。

因此,许多科学家开始怀疑“暴涨宇宙”模型。

他们提出,我们现在观测到的宇宙空间,更贴切的说法是类似一个泡沫,在宇宙之外还存在无数个泡沫,也就是说,存在无数个宇宙。

所有的宇宙有着同样的或者说类似的机制进行各种限制,每个宇宙都经历了一次大爆炸,他们都是在大爆炸中诞生,并且存在着相同的物理定律。

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宇宙都能“存活”下来,只要将大爆炸的“参数”进行细微的调整,各种宇宙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了。

多元宇宙论的观点支持“宇宙永恒膨胀论”的科学家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只是一个更大宇宙中的其中之一,不管是我们的宇宙还是其他的宇宙都处于不停地膨胀当中,同时之间也有更多宇宙产生,此论点也被称为“多元宇宙论”。

其他宇宙的特性与我们存在差异,但与我们所处的宇宙共存。

虽然宇宙膨胀说仍然没有切实的理论模型,但理论表明,的确可以有若干宇宙以不同的速率同时膨胀。

在这个更为广大的“多元宇宙”中,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极渺小的一个单元罢了。

其他的宇宙中可能无法产生银河系、恒星、行星和生命,甚至根本无法产生物质。

然而我们所认为的必备条件也许并不唯一,同时修改若干常量或定律,组合得出的物理定律体系与我们的条件大相径庭,但却可能营造同样宜于生存的和谐世界,甚至可以有生命在其中诞生。

另一个“宇宙”被发现的证据不久前,英国科学家罗杰·彭罗斯称已经发现了宇宙大爆炸之前还存在另一个宇宙的证据。

他在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研究中,发现了神秘的同心圆现象,可以认为宇宙诞生之前还有宇宙,并且提供了在前一个宇宙中所发生事件的痕迹。

根据他的研究报告称,一共发现了12个同心圆辐射“印迹”,其中有5个圆具有特别的意义,分别对应着宇宙演化历史上5次大规模的事件。

出现星系团附近的神秘“圆环”的变化幅度在背景辐射上看却显得非常低。

因此研究人员似乎开始抛弃“暴涨”宇宙模型,“暴涨”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中,并在将来会继续膨胀直到一个临界点,这种宇宙模型不仅有开端,也有结束。

这一发现并非是对大爆炸理论的否定,相反,它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大爆炸可能发生过很多次。

科学家们解释说我们生活于一个“循环”的宇宙中——当我们的宇宙终结,标志着一个“世代”的结束。

但是它会立即引发一次大爆炸,从而产生一个新的“世代”,也就是一个新的宇宙,这样永恒循环。

两位著名宇宙家——普林斯顿大学的保罗·斯泰恩哈特和牛津大学的尼尔·图洛克曾出版图书表示:“无论是时间还是宇宙都没有开始或者结束。

宇宙进化过程是循环往复的,‘大爆炸’每一万亿年发生一次,每一次都伴随着新物质和新辐射的产生,并形成新的星系、恒星、行星以及生命。

我们不过是最近一次循环的组成部分。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除我们的宇宙之外的宇宙如果修改若干常量或定律,组合得出的物理定律体系可能营造同样宜于生存的和谐世界,生命有可能在其中出现。

B.科学家通过宇宙大爆炸遗留下来的辐射推测,宇宙可能曾经历过一个在极其短的时间(远小于1秒)内其体积瞬间扩大的阶段。

C.“多元宇宙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只是一个更大宇宙中的其中之一,所有的宇宙都处于不停膨胀当中,同时之间也有更多宇宙产生。

D.罗杰·彭罗斯在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研究中,发现了宇宙大爆炸之前还存在着另一个宇宙的证据,这一发现是对大爆炸理论的否定。

E.有科学家认为宇宙进化过程是循环往复的,一个“世代”结束后,就会立即引发一次大爆炸,从而产生一个新的“世代”,也就是一个新的宇宙。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多元宇宙论”的观点。

答:第五十八课时一、1.AC2.①科学准确地说明人类脑容量超常,人类比猕猴等灵长类动物聪明。

②引出下文对人类脑容量与智力的关系的说明。

3.①慢性头疼是人类祖先在进化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②人类祖先只有经受慢性头疼,才有可能形成复杂的神经回路,进而完成进化。

③揭示要进化,必须付出代价,承受痛苦这一客观规律。

二、1.BD2.我们所在的宇宙只是一个更大宇宙中的一个,其他宇宙在物理学方面的特性与我们存在差异,但也可能有物质甚至生命的存在,它们与我们所处的宇宙同时存在。

3.是唯一的。

因为:①文中的这些成果只是科学家的一种推理,有一定的事实根据,但是没有经过全面的检验,也没有形成被所有人认可的理论。

②多种研究成果虽然都承认“多元宇宙”的存在,但是科学家们所认为的“多元宇宙”存在形式是不一样的。

这些研究成果之间的抵触对立表明了他们成果的不可靠性。

(若答“不是唯一的”,言之有理亦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