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
竞争力的决定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陕发[2006]16号
【发布部门】陕西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6.10.09
【实施日期】2006.10.0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决定
(陕发〔2006〕16号)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中发〔2006〕4号)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增强我省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竞争力,建设创新型陕西,实现科技大省向西部经济强省和全国科技强省的跨越,特作如下决定。
一、提高经济竞争力,必须走创新型发展道路
1、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新科技革命更加迅猛,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学技术的发展推进着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经济社会的重大变革,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竞
争,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科技竞争的核心。
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陕西,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2、建设创新型陕西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陕”和“人才强省”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整合集成科教资源,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科技园区带动辐射,科技成果规模转化,把科技优势转变为现实生产力,走出一条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人才为根本、以支柱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的有陕西特色的创新型发展道路,努力建设创新型陕西。
3、建设创新型陕西的目标任务:到2010年,初步建立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区域创新体系,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高新技术产业显著增长。
全社会科技投入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左右,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发明专利申请量进入全国前10位,累计培育400个以上陕西名牌产品、30个以上国家级名牌产品,培育出销售额超百亿元的世界级名牌产品生产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使我省从全国科技大省迈向科技强省。
到2020年,掌握一批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农业科技整体实力显著增强,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取得突破,在重点行业和城市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显著提高,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中青年高级人才,建成若干个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科研院所和大学以及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建成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将我省建成全国科技强省。
4、“十一五”期间,全面启动实施“13115”科技创新工程。
在10个重点领域,组织30个重大科技专项,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开发一批名牌产品;在重点行业和企业支持建
设100个产学研相结合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升重点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重点扶持100个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亮点;重点支持建好50个科技产业园区,充分发挥科技产业园区产业集聚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
到“十一五”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000亿元。
二、围绕提高支柱产业竞争力,集中力量突破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
5、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
积极鼓励原始创新,力争在化学与化工科学、材料科学、机械制造与工程科学、信息科学、农业科学、生物及医学科学等重点基础研究领域取得更多的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产业技术跨越式发展。
大力加强集成创新,在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能源化工产业等领域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
建立引进重大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对技术引进工作的咨询和评估,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发替代进口的产品和技术,促进技术内源化,加速实现再创新。
运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食品、医药、建材、纺织、家电等传统产业,重点支持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努力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6、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突破重点领域核心技术。
在装备制造业、能源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现代医药、水资源和环境保护、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等10个重点领域,组织实施精密数控机床、汽车与工程机械、特高压输变电设备、专用设备、提高石油和煤炭采收率、煤油气转化及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复合材料、节能材料与技术、软件开发、集成电路、通信设备、民用飞机关键技术、航空航天关键部件及装备、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高效畜牧业养殖、优果工程、主要农副产品深加工、特色生物资源开发、主要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治、新型生物农药和肥料、重大疾病防治、重大新药及生物医药材料创制、中药材规范化栽培及中药新药研发、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水技术、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清洁生
产、安全生产、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等30个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在培育名牌产品和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以科技创新的突破带动产业的跨越发展。
三、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7、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完善政策措施,推动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企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立创新战略、品牌战略、技术标准战略,努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
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估制度,依法保证企业技术创新的合法权益。
积极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
建立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目标责任制,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和业绩作为企业负责人绩效考核指标之一。
制定政府采购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政策,对企业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高新技术装备和产品实施政府首购。
8、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大力支持企业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