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2.2.3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练习

合集下载

最新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2部分 专题2 古代诗歌鉴赏

最新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2部分  专题2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 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 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 为常见。 D.本诗前半部分描写场景,后半部分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 联,脉络清晰。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步
第二步
3.(2017·全国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11分)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 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②有风情,十首秦吟③近正声④。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⑤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参考答案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 言雅丽平整;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 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步
第二步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酬乐天 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律。作者表达了 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怀旧空 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典精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 万木春”对仗工稳;整首诗歌用语雅丽。而本诗明白如话,并未用新 奇的语句,而是套用田园诗的一贯意象与写法,令人有一种熟悉感。 用清新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 在工整的构图上穿插进活泼的动态:冈头花草崭齐,燕子穿梭飞舞, 田埂笔直如线,清水粼粼闪光。农妇穿着白麻布做的衣裙,农夫披 着绿草编的蓑衣,白裙绿衣与绿苗白水的鲜明色彩分外和谐。这几 句笔墨虽淡,却渲染出南方水乡浓郁的春天气息。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学案三专题讲练考点四鉴赏诗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学案三专题讲练考点四鉴赏诗

在一定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性和同音等条件,有意使语 句具有双重含意,言在此而意在彼
作用 ① ②

④ ⑤
考题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 精妙之处。
令我白头。 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这首诗是怎样表现“愁”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①·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②,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③香满路,凤箫④声动,玉壶⑤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⑥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⑦处。
【整合答案】 诗歌以明快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四句全是写景,也全 是写情,寓情于景。全诗洋溢着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和神往。
【思路导引】 1.直接抒情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 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乐府诗集•鼓吹曲辞》)运用 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表达效果?
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句运用了什么 表达技巧?
答案:以动衬静。
(4)根据层级判断(词、句、联优先考虑修辞手法,片、篇则优先考虑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如是两句则要合体而看)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 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 檀板共金樽。”(林逋《山园小梅》)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2-2-3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2-2-3

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考向三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可以理解为艺术手法、写作手法等,诗歌
的表现手法很多,常考的有衬托、联想、想象、对比、起
兴、象征、渲染、抑扬等。
一、了解常见的表现手法
手法 衬托 效果 以乙衬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
或烘托
对比
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或烘托是为了凸显一方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对比或对照是为了凸显两方。这是衬托和对比 的区别,也是考生最易出错的地方
②联系内容,分析运用。 “ 故园松桂发 ” 是想象,属于 虚写;“万里共清辉”是说自己在万里之外,看到的是同一 轮圆月,是实写。 ③赏析效果。诗歌的结尾,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
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规范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 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 虚。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
【注】 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 766 )秋天杜甫流 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
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 析。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明题干: 这是要求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诗歌最后两句。
第二步,思考角度:
①指明手法是“虚实结合”。
染力。
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借代 生动活泼,使事物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反问 设问 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引用
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增强 说服力。

2019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2-2-4语文课件PPT

2019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2-2-4语文课件PPT
高考总复习·语文(RJ)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3.抓结构——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高考总复习·语文(RJ)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如“江风引雨入舟凉”一句中,“江风引雨”是个短语,
若联系所在的句子,情感则很明显:“入舟凉”,一个“凉” 字,点出了“江风引雨”带给人的心情。
高考总复习·语文(RJ)
情感的成因。
高考总复习·语文(RJ)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步,思考角度: ①整体把握诗歌的大意:我的头发快全白了,回到故土 已经三个年头。喝醉了凭高阁远眺,看到国土越来越少,人 到中年疾病缠身,时光飞逝。身经百战空有报国之志,五更 传来的战争号角,让我心生哀愁。明天在烟雨微茫的桐江岸 边,且在枫树上系上小船垂钓吧。 ②根据中间两联的 “醉”“病入中年”“空许国”“五 更画角”等关键词,结合作者的生平遭际分析。 ③整合答案。
25.我们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可能是我们自己!在超越别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 48.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费。 75.别紧张,深呼吸,坚持住,扛过去。 91.努力向上的开拓,才使弯曲的竹鞭化作了笔直的毛竹。 93.抛掉过去,不一定有好的开始,但一定不会比过去坏。
高考总复习·语文(RJ)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高考总复习·语文(RJ)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一、鉴赏诗歌的情感四角度 1.抓诗眼——找诗眼,析关键 (1)诗眼。这里的“诗眼”是就某一联某一句而言, 即精练生动的一个字,或活用的字,或运用了修辞手法的 一个字,尤其是有点石成金之效的动词,如“总为浮云能 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的“蔽”“愁”均为诗眼。抓 住了诗眼,情感内涵就掌握了一大半。
点的地方阐述理由。 第三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高考一轮复习第二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习题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第二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习题试题

智才艺州攀枝花市创界学校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两船并行〞与“八音齐奏〞明朝永乐年间的兵部尚书陈洽,自幼聪明过人。

据说他八岁那年,一次随父亲到河边漫步,看见两船驶来,有帆的一只比摇橹的一只行驶得快,父亲即景出联: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陈洽正思索下联时,突然传来了悠扬动听的牧笛声,于是高声念道:八音齐奏,笛清莫假设箫和。

上下联各涉及哪几个历史人物?各有什么含意?答案:此联构思奇巧,巧妙地用了谐音手法,使历史名人在联语中出现。

上联:“橹速〞谐“鲁肃〞,“帆快〞谐“樊哙〞,下联:“笛清〞谐“狄青〞,“箫和〞谐“萧何〞。

1.从近年的高考来看,对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考察重点是什么?考察重点是诗歌的修辞手法技巧、表达方式技巧和表现手法技巧,构造手法技巧涉及得较少。

从近三年的高考来看,全国卷Ⅰ在2021年、2021年考察了表达方式技巧,2021年考察了表现手法技巧,其他份的高考对诗歌的修辞手法技巧、表达方式技巧和表现手法技巧涉及了很多。

2.高考对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考察主要有哪几个角度?其中常考角度有:鉴赏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技巧、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技巧、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技巧、鉴赏古代诗歌的构造手法技巧。

3.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可从哪些方面入手?(1)仔细审题,看清题干要求。

看清题目设置的鉴赏角度,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造手法中的哪一个角度。

(2)熟记常见的表达技巧术语。

将鉴赏表达技巧的常用术语熟记于心,做到表达标准。

(3)掌握常见表达技巧的特点及效果。

(4)标准根本的答题步骤。

注意结合诗句分析。

1.(2021·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答复以下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注】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2-2-1 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2-2-1 含解析

2-2-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一、对点练1.(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答:【解析】诗中描写“陈居士”动作、神态的诗句:“楚酒困人三日醉”“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醒来推户寻诗去”。

由此可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

诗歌后面的注释,“居士:指文人雅士”的解释,可初步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

【答案】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

“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菊花李商隐【注】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解析】诗的前四句依次对应色美、味香、品高。

一方面从菊花本身的特征入手,另一方面联系人物的德行揭示菊花的高贵品质。

【答案】①色美:花心淡紫、花瓣嫩黄,色彩鲜明而和谐。

②味香:它有罗含宅中菊的香味。

③品高:将菊花的色、香与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人联系起来,赋予其高贵的品格。

3.(2016·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金陵望汉江李白【注】①派:河的支流。

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②六帝:代指六朝。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解析】一、二句中“回万里”“九龙盘”写汉江水势浩渺,一泻万里,支流众多,流域广大;第三、四句中,“豁中国”“飞迅湍”写其气势磅礴,景象阔大。

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2-2-3 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2-2-3 含解析

2-2-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一、对点练1.(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

②插:通“锸”。

铁锹。

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答:【解析】(1)叙述手法。

首先从叙述角度来看,本诗是从采地黄者的角度,以采地黄者的口吻讲述了采地黄和卖地黄的事。

诗人在客观的叙述中寄予了对以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那些豪门贵族的痛恨之情。

(2)对比手法。

诗人将采地黄以求度过饥荒的贫苦农民与朱门家的白面郎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

一是把农家与朱门的不同身份进行对比,二是将采地黄者与白面郎的形象进行对比,三是把采地黄者饥饿无食与白面郎的马吃地黄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在反复的对比中揭露了两个阶级的贫富差距。

尤其是结尾贫苦农民采集地黄以换取马饲料这一细节,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人不如马这一现象,使人在深深同情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时,激起了对那些豪门贵族的切齿痛恨。

【答案】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

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2.(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章古代诗文阅读练案24古代诗歌鉴赏(2)

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章古代诗文阅读练案24古代诗歌鉴赏(2)

练案[24]古代诗歌鉴赏(2)本练案共4页,设计试题24个,赋132分,训练时间132分钟一练本科上线一、(黑龙江齐齐哈尔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导学号 61342770遣兴杜甫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BD )A.首句的“忧”字总领全诗,其余各句或叙事或议论,都在抒发诗人内心的忧伤。

B.“何况道路长”是说诗人因为路途迢遥而归乡不得,思乡之情、难归之悲溢于言表。

C.“岂无”两句表明诗人虽有家可归,但因“虎狼”当道而回家无望的无奈心情。

D.末尾两句写诗人仰观天空中飞翔的大雁,透露出让大雁为分散的兄弟捎信的愿望。

E.本诗通过抒写诗人自己在乱世中对亲情的特殊感受,侧面反映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

[解析]B错在“归乡不得,思乡之情、难归之悲”。

兄弟分散,不知都流落在何方,所谓“道路长”是说兄弟间相距的道路长,并不是说诗人与家乡的距离远。

D错在对末尾两句的理解,这两句其实是借空中的大雁能够相伴飞翔,和人的弟兄分散进行对比,表达弟兄离散的悲伤。

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2.诗的第一句就说:“我今日夜忧。

”诗人日夜忧的有哪些呢?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6分)答:①兄弟分散,无法相见,不知死生。

②饥寒交迫,度日艰难。

③天下大乱,盗寇横行,无法安定地生活。

[解析]本题6分,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

意思对即可。

二、(四川宜宾三次诊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11分)导学号 61342771临江仙陈克①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②。

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③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

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①陈克:南宋词人。

②江城:指建康,今江苏南京。

③齑盐:细碎的腌菜,这里代指养老之处。

3.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BE )A.“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交代了危急的时局,点明感慨的原因,具有统领全词的作用。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同友人游青溪 王永彬 溪声引我入村烟,纡曲山盘古洞天。 苍石堆云撑峭壁,碧涛溅雪拥飞泉。 煎茶小憩清凉界,问柏能知魏晋年。 嘱咐同人归去早,此间住久恐成仙。 有人评价这首诗“于平凡之处翻出新语,于平凡之景中翻出新意”, 请结合颈联和尾联简要赏析。 答案:这两联将平凡的景象写出了新意。颈联充满神奇的想象, 不说柏树栽种于魏晋时期,而说它能讲述魏晋间的故事(此处化用 《桃花源记》“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原本枯燥的时间交代,笔 锋一转就写出了新意。尾联则借嘱咐同伴之趣话,侧面烘托这人间 仙境之优美迷人,写法也很新颖。
-12整体攻略 学案一 重难特训 学案二 重难特训 学案三 重难特训 学案四 重难特训
2.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诗也被称作“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 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羁旅行役诗,一般 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 如对月思亲、对月怀远,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 家庭的憧憬。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崔颢的《黄鹤楼》、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13整体攻略 学案一 重难特训 学案二 重难特训 学案三 重难特训 学案四 重难特训
[基本特征] 意象——大雁、望月、客居、佳节、羌笛、关山、鹧鸪、长亭、 古道、夜雨、孤灯、落月、黄叶、霜天、阳关等。 情感——思念、离愁、哀怨,厌恶战争,渴望团聚;歌颂友情,追怀 往昔,拳拳眷恋,殷殷劝勉。 技巧——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 风格——婉约忧伤。 [鉴赏要点] ①分析思想情感。 ②分析思乡缘由。 ③体会抒情手法。
-24整体攻略 学案一 重难特训 学案二 重难特训 学案三 重难特训 学案四 重难特训
答案: “疏影横斜”写出了梅之形,体现了梅树枝干疏朗自然、放 逸不羁、自在与洒脱的特点;“暗香浮动”写出了清淡的梅香随着 晚风四处飘溢,表现了梅之香的清幽淡雅。表达了诗人对梅的喜爱, 蕴含了诗人恬淡闲适、清高雅致的隐逸精神。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5学案解析版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5学案解析版

古代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裴迪书斋玩月之作钱起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注]。

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

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

【注】谢公楼:谢公,指曾作《月赋》的南朝诗人谢庄;谢公楼,在此借指裴迪书斋。

(1)与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相比,两首诗词都描写了________,不同点是李词写的是________,钱诗写的是________。

答案:秋月钩月满月或近于满月(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在写景上主要有哪些特色?传达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以动衬静,颔联写静景,颈联写动景,描绘了夜中月影的静谧与清寂等;侧面衬托,两联从“重门静”“鹊惊”“叶散”“萤”等来侧面烘托夜月。

传达出作者心底泛起的淡淡情愁。

2.(2019·台州市高三质量评估)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

渔歌子(其五)张志和[注]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

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注】张志和(约730-约810):字子同,唐代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

少年有才学,擅长音乐和书画,后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

鹊桥仙①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②,我自是无名渔父。

【注】①该词是作者晚年在王炎幕府经略中原事业夭折以后,回到故乡山阴时所作。

②严光:东汉著名隐士,以高风亮节闻名于天下。

(1)这两首词都借________(形象)来咏怀。

解析:首先勾画两首词的意象,然后比对分析。

答案:渔父(2)简要分析这两首词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的差异。

答:解析:诗歌感情的分析,要全面分析题目、意象、意境、手法,结合作者和注释,知人论世。

“表现手法”考生要通过题干分析,明确是从抒情手法方面选择术语。

答案:张词通过圆月、棹歌、钓车子、橛头船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自由自在、其乐无穷的隐居画面,“乐”字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的隐士心情。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二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清单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二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清单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一、古诗词中常见意象——植物[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芜,抒发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芳草](1)即香草。

后比方有美德的人。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际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春景》)(2)表示怀人。

山密夕阳多,人稀芳草远。

(杜牧《长安送友人游湖南》)(3)由芳草年年复生,引发时间匆忙、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

惋惜春光闲了。

阴多晴少。

江南江北水连云,问何处、寻芳草。

(朱敦儒《一落索》) [梅](1)借梅花耐寒的特点,表达孤高、不同流合污的品德。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花》)(2)抓住梅花开放早的特点,表现不怕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陈亮《梅花》)[菊花]习性傲霜,多用来比方高洁的品德。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离骚》)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兰花]兰花清雅芳香、姿态漂亮,蕴含着追求淡泊的精神,象征君子隐士。

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

[陶渊明《饮酒(十七)》][竹]竹的虚心有节正好与古代君子之风相吻合,所以古诗中的竹往往被塑造成君子的形象。

竹有不随流俗、不畏风霜、孤高刚劲的君子风范。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锤百炼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柳](1)因与“留”谐音,常用来代指送别、思念、惜别怀人。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2)象征时事兴衰。

无情最是台城柳,照旧烟笼十里堤。

(韦庄《台城》)(3)因柳絮飘忽不定,常用来表达愁绪。

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莲](1)谐音“怜”,借以表现爱情。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南朝乐府《西洲曲》)(2)常用莲的素净纯美、亭亭玉立的姿态来表现和谐宁静的意境。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微课4古代诗歌八大题型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微课4古代诗歌八大题型课件

3.常见情感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②缅怀先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4.常用技法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②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④衬托,作者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上句描绘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 写我依依不舍送春归去。 B.颔联第二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子规啼声与三更月色,一声一色,构成一 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C.颈联“故园书动”写自己长久在外,因而家中的书一直没有被翻动过,充满寥 落之意。 D.尾联运用反问的手法,言外之意是:我要归去自然就归去了,故乡五湖美好的 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如此为何还留滞他乡呢?
2.常见意象 客船、车铎、孤帆、驿道、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飞蓬、 浮萍、西楼、危楼、危栏、砧声、油灯等。 3.常见情感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行经华阴”,必有所往。所往之地,便是求名求利的集中地“咸京”; 太华、三峰、武帝祠等即为京都附近名胜。 B.诗的前六句全为写景。由总而分,由此及彼,有条不紊。起句气势不凡,以神 仙岩穴的华山压倒王侯富贵的京师。 C.首联写远景,颔联摄近景。远近相间,景色沁脾,自然美妙,令人移情,为尾 联“何如此处学长生”的发问作了铺垫。 D.颈联浮想联翩,写意雄浑。诗人在华山下,看到黄河与秦关,驰骋想象,虚实 相生,描绘出一幅雄伟壮阔的画面。 解析:选 D “诗人在华山下,看到黄河与秦关”错误,在华山下,同时看到黄河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2 鉴赏诗歌的语言通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2 鉴赏诗歌的语言通

鉴赏诗歌的语言一、对点练1.(201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重点考查炼字。

解答本题,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句意,把握“望”“空”的基本义和语境义,联系语境分析比较其表达效果,明确用哪个更好。

作答时,要先明确用哪个更好,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2015·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过大通驿①查慎行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1)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答:(2)诗题的“过”字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解析】(1)鉴赏诗歌中的关键词,首先要明确词义,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本题中的“软”既可以看作形容词,形容风很软,也可以看作动词,微风吹拂,使江水变得绵软,这是一语双关的用法。

答题时,理解“软”字的意思,并指出手法,再指出其表达效果,然后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回答本题首先明确“过”的词义,“过”有经过,路过的意思。

诗题中的“过”字在文中主要体现在时间、地点与景物的变化上。

答题时抓住“遥辨市”“忽移湾”“一江水”“九子山”等表示移步换景的词语来回答。

【答案】(1)“软”可形容风,即微风吹拂,给人以软绵绵的感受;又可形容江水,即微风吹拂,江面微波荡漾,江水像绸缎一样波动铺展开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古代诗歌鉴赏(二)【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古代诗歌鉴赏(二)【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二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观雨陈与义①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②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①陈与义:北宋南宋之交的爱国诗人。

此诗写于汴京失陷后诗人流寓湖、湘时。

②海:暴雨。

(1)第二、三联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描述。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用了多种方法抒发感情,请任选两种进行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描写了雨前和雨中的景物变化。

屋前的江流和屋后的山岭云气无阻,连绵起伏的山脉与层层翠染的幽林送来隆隆雨声。

暴雨打得竹枝低伏了又顽强地挺起来,大风吹得乌云翻涌的山脊明明灭灭。

(2)( 示例 )①双关。

“晦”“明”“阴晴”等既是天气变化,也隐喻当时抗金的时局。

“雨”既指自然之雨,又指有助于抗金的政策、措施等。

②用典。

尾联上句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诗句,下句用《洗兵马》中“净洗甲兵不常用”的诗句(或武王与姜子牙的典故 ),表达了诗人不顾个人利害,渴望取得抗金胜利的愿望。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舍弟宗一①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 )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

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1)赏析本诗第二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一身”与“万死” 比,概括了人孤苦零落的凄惨和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六千里”与“十二年”从空、上高度概括了人屡遭的距离遥和之;来令人震撼,极富感染力。

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2-2-5 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2-2-5 含解析

2-2-5[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一、对点练1.(2018·福建福州八市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念奴娇·秋日怀乡,用东坡韵陆深大江①东去,是吾家、一段画奁中物。

襟带五湖吞百渎,说甚黄州赤壁。

两岸芦汀,一湾柳浪,海涌桥头雪。

沧浪声里。

渔翁也是豪杰。

明年拟赋归来,轻舟短棹,两腋清风发。

春水稳如天上坐,闲看浮沤兴灭。

黄歇穿沙,袁崧筑垒,到处堪唏发②。

鲈鱼莼菜,一任江天岁月。

【注】①大江:有两层含义,一实指长江,二暗指流经松江的黄浦江。

②黄歇穿沙,袁崧筑垒:黄歇、袁崧曾疏浚黄浦江,“穿沙”“筑垒”是疏浚、治理黄浦江的手法。

唏发:晒干头发。

这三句写了此地既无水患之来,又无敌寇之侵。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解的两项是()A.此词题目就点出了“秋日怀乡”的主旨。

上半阕写其家乡上海壮美之景。

“大江东去”,用东坡语,亦切上海特点。

语意俱新,亦极亲切。

怀思之情,此可概见。

B.本词中的景象与苏轼的《赤壁怀古》中的景象一样都显得壮阔雄浑。

如“襟带”一句写黄浦江吞噬百水,以五湖为襟带的壮阔;“两岸”三句,动静结合写芦花、垂碧之美。

C.东坡说到“一时多少豪杰”,只及周瑜、诸葛亮等叱咤风云的人物;而此词认为江海的“渔父”也是豪杰,如此说来,人物与景物俱胜的故乡,怎不令人思念呢?D.古人写人之清贫,官之清廉,都说是“两袖清风”。

“两腋”句,暗含此意。

“浮沤”,水上浮泡,古人以喻生灭之易,世事之无常。

“闲看浮沤”写出了词人的超旷。

E. 辛弃疾《水龙吟》:“休说鲈鱼堪脍”,借张翰之典,表达自己尽管思乡,但不会弃官归隐;而本词的“鲈鱼莼菜”是上海的地方美食,表达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

【解析】 B.陆词的景象既有壮美的一面,也有秀美的一面。

“襟带”一句写壮阔之景,“两岸”三句,写秀美之景;E.陆词的“鲈鱼莼菜”也是化用了张翰的典故。

【答案】BE2.(2018·四川资阳市模拟)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2019高考语文专题2.2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案)-2019年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Word版含解析【 】

2019高考语文专题2.2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案)-2019年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Word版含解析【 】

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是诗歌鉴赏试题的命题热点。

诗歌的四大命题热点中,尤其要关注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命题;要注意名家的非名作和非名家的名作,尤其是宋词作品;比较鉴赏的题型将会受到追捧。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形象是主观情志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前者是诗人自己,后者是诗人所刻画和要表现的人物。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②简要分析(或概括)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③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2、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意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②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3、事物形象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含蓄,富于形象感和感染力。

鉴赏诗歌的语言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进一步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

命题角度有赏字词、赏语句、赏语言风格。

1、赏字词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这类题往往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常见的提问方式是: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③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个字好不好?为什么?2、赏语句对诗歌语句的鉴赏,一般有如下角度:对句意的把握,对表达技巧和在结构上的地位的分析。

更多的时候是综合考查。

3、赏风格不同诗人的作品,或者同一诗人的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

鉴赏诗歌语言风格,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预习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梅花落刘方平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

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

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修辞手法)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书边事①张乔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②。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河西、陇右一带长期为吐蕃所占。

此后,因民众起义及吐蕃将领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

本诗大约写于此时。

②梁州:当指“凉州”。

地处今甘肃省内,曾一度被吐蕃所占。

王昭君的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与凉州一东一西遥遥相对。

(修辞手法)这首诗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愿?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①辛弃疾悠悠万世功,矻矻②当年苦。

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

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

不是望金山③,我自思量禹。

,作者出任镇江知府,为北伐做准备,词作于这期间。

京口即今江苏省镇江市,为当时府郡的行政中心。

②矻(kū)矻:勤劳不懈的样子。

③金山:在镇江西北的长江中。

(表现手法)词的上片是如何运用侧面描写手法的?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寄宇文判官岑参西行殊未已,东望何时还。

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

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

相忆不可见,别来头已斑。

(表现手法)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列举两例并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鹤林寺僧舍李涉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春晚游鹤林寺寄使府诸公李端野寺寻花春已迟,背岩唯有两三枝。

明朝携酒犹堪赏,为报春风且莫吹。

(表现手法)请指出两首诗运用的手法有什么不同,并简要分析。

巩固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9分)送樊侍御使丹阳便觐岑参卧病穷巷晚,忽惊骢马来。

知君京口去,借问几时回。

驿舫江风引,乡书海雁催。

慈亲应倍喜,爱子在霜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本诗属于觐省诗,觐省诗是古代官员被朝廷批准回家探望家人时写的诗歌,本诗中“便觐”是指樊侍御史奉朝廷的命令前往丹阳期间回家乡省亲。

B.“知君京口去,借问几时回”表现了亲人们对樊侍御史的思念,一知道他的去处,就在打听什么时候回来。

C.“霜台”即“御史台”,正与诗题暗相呼应。

不称“御史台”而称“霜台”则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含蓄性与多样化的特点。

D.“慈亲应倍喜,爱子在霜台”写出樊侍御史的家人对儿子在仕途上大有作为的无比高兴之情。

(2)(表现手法)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颈联的妙处。

(6分)2.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第(1)~(2)题。

(9分)苍洱①临眺李京水绕青山山绕城,万家烟树一川明。

鸟从云母屏②中过,鱼在鲛人③镜里行。

翡翠罘崽④笼海气,旃檀⑤楼阁殷秋声。

虎头⑥妙墨龙眠⑦手,百帧生绡⑧画不成。

:大理苍山、洱海。

②云母屏:云母镶嵌的画屏。

③鲛人:鱼尾人身,美人鱼。

④罘崽(fú sī):屏风。

⑤旃(zhān)檀:檀香木。

⑥虎头: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小名虎头。

⑦龙眠: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号龙眠。

⑧生绡:素色丝织物,古人以之作画。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此诗写出了大理的独特景观:水环绕着青山,山环绕着古城;大理人烟繁盛,山川明丽。

B.此诗描写苍山洱海,“云母屏”“鲛人镜”“翡翠罘崽”,比喻贴切,形象生动,想象丰富。

C.诗人看到大理的风光,情满于山,意溢于海,遂以客观写实笔法描绘了大理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

D.颈联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作者置身苍山洱海秋天美景中的感受,洱海如玉,秋声悠远。

(2)(表达技巧)这首诗在写法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

(6分)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9分)晚次湖口有怀(节选)刘长卿帝乡劳想望,万里心来去。

白发生扁舟,沧波满归路。

秋风今已至,日夜雁南度。

木叶辞洞庭,纷纷落无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诗人夜晚在湖口这个地方住宿,看到秋天的湖光水色,心中有感而写下这首诗。

B.首句是即景抒情,诗人从帝乡向远方眺望,想象自己将踏上长达万里的路程。

C.诗句中的“扁舟”跟“今夜谁家扁舟子”“明朝散发弄扁舟”中的“扁舟”均指小船。

D.大雁在秋天不分昼夜向南迁徙,发出阵阵叫声,让诗人难以入眠,增添了许多愁情。

(2)(表达方式)诗歌的尾联耐人寻味,请赏析其艺术效果。

(6分)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

(11分)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薛昭蕴①红蓼②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

整鬟③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颦④深浦⑤里,几回愁煞棹船郎。

燕归帆尽水茫茫。

:唐宋词人,生卒年不详。

②蓼(liǎo):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中,味苦,可作药用。

红蓼:开红花的水蓼。

③整鬟:梳理发鬟。

④含颦:愁眉不展。

⑤浦:水滨。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词的上片写沙滩上秋雨中的渡头,水边长着紫红色的蓼花,鸥迹成行,描绘出渡头的寂静、幽远。

B.“整鬟飘袖野风香”给读者留下了佳人站在渡头要干什么的悬念;“整鬟”,在这里不仅有“盛装”的意思,还包含着“女为悦己者容”的意思。

C.词的上片给读者的听觉是风雨声,视觉是热色的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嗅觉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

D.“几回愁煞棹船郎”写佳人心事重重地皱着眉,默默地立在渡头,又不要摆渡、放舟,所以“愁煞”自己。

E.词的末句,从表面上看来,燕归、帆尽、水茫茫,都是写景,而深含着的至真至切的怀人之情,却紧扣读者的心扉,一切都在“不语”中。

(2)(结构技巧)下片的首句“不语含颦深浦里”在整首词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导学号37740254〛答案:预习练1.参考答案这首诗以花喻人,借繁花凋落的景象写征妇幽怨。

开头四句,写香浓花腴的灿烂美景,一夜之间便凋零、败落。

颈联以花喻人,写少妇欣赏院里的梅花,因花开花落而想到时光易逝、盛年不再,包含着不能与出征戍边的丈夫一起共度大好年华的幽怨。

尾联重新归到落花。

此时花都已谢了,飘飘扬扬落满了庭院,仿佛覆盖了一层白雪。

观花人由满地的落梅联想到辽海的雪野,却硬要反过来说:请别用辽海的白雪来比喻满院的落梅吧,这样会勾起我心头的无限愁绪的。

解析从“少妇今如此”句可知,前面所写的芳梅是以花喻人,尾联是联想与想象。

2.参考答案尾联运用生动的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愿,使诗的意境更深化一步。

诗人望着这滔滔奔流的河水,思绪联翩: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这表达了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

解析从“蕃情似此水”可以看出是比喻手法,将“蕃情”比喻为流水。

“长愿向南流”,表达了渴望民族团结、和平永驻的愿望。

3.参考答案上片写鱼儿乖乖地游进深渊,人们安稳地定居平原。

人世万物均能各得其所,追本溯源,这都是大禹治水的结果,从侧面表现出大禹治水的功劳。

解析这首词的上片,侧重怀古,先写大禹治水的劳苦功高,然后用“鱼”“人”各得其所来表现大禹的功劳。

所以“侧面描写”的语句只能是“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

结合描写的内容分析即可。

4.参考答案本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寓情于景。

首联以鲜明的对比,说明离家西行越发遥远,返回之期更是渺茫,只能在极度思乡之时偶尔回首。

颔联寓情于景,作者每天面对的都是狂风和暴雪,放眼望去直达天际的是连绵重叠的沙漠和山丘,直接写自然环境的恶劣和景物的重复单调,暗指旅途的无聊,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从整体看,诗歌采用了对比手法,表现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还通过写景抒情,表现自己处身的环境艰苦。

5.参考答案①李涉诗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写自己终日醉生梦死、带着勉强情绪登山赏春是抑,写自己偶过鹤林寺与僧谈话、偷来平生难得的闲暇是扬。

②李端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写春末意兴盎然地寻得山寺旁两三枝难得的野花、央求春风切莫吹落这野花是实写,想象明天携酒重赏这野花是虚写。

解析从诗歌的内容看,第一首先说“终日昏昏”,再说“又得浮生半日闲”,可见是欲扬先抑;第二首先写今日见花只有“两三枝”,再说“明朝携酒”赏花,可见是虚实结合。

巩固练1.(1)B B项,诗中并非“亲人”询问,而是作者。

(2)参考答案①本联采用拟人的手法,说“江风”牵引着“驿舫”前行,“海雁”催促着诗人早寄家书,使“风”“海雁”人格化,颇有情味;②又使用了借物抒怀(或借景抒情)的手法,借高大华美的“驿舫”、浩荡怡人的“江风”以及殷勤传书的“海雁”抒情达意,含蓄委婉而又形象生动;③表现了诗人希望友人一帆风顺、早日抵达的美好祝愿,也隐约传达出对友人奉命出使、衣锦还乡、显亲扬名的羡慕之情。

解析“驿舫江风引,乡书海雁催”中“引”“催”是拟人手法。

“驿舫江风引”是“江风引驿舫”的倒装,“驿舫”是借代手法。

2.(1)C C项,“客观写实”不准确,没有描绘“风土人情”。

(2)参考答案虚实结合。

前三联均为写实,最后一联为虚写——哪怕顾恺之、李公麟再世,就算他们的生花妙笔,用尽百幅生绡,也画不出大理的美景,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实写中又有虚写:鸟飞、鱼游乃实写,云母屏、鲛人镜又是虚写。

解析本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虚实结合。

前三联均为写实,是远眺的景色;最后一联为虚写——哪怕顾恺之、李公麟再世,就算他们的生花妙笔,用尽百幅生绡,也画不出大理的美景。

3.(1)B B项,“诗人从帝乡向远方眺望”错误,应为“站在湖口向帝乡眺望”。

(2)参考答案①使用了以景结情的艺术手法;②写出了诗人在深夜中看到落叶而产生的失意之情;③表达了诗人身在异乡而难归的孤寂。

解析尾联“木叶辞洞庭,纷纷落无数”,使用了以景结情的艺术手法;结合文本内容可以看出,写出了诗人在深夜中看到落叶而产生的失意之情,以及诗人身在异乡而难归的孤寂之感。

4.(1)AD A项,“寂静、幽远”有误,应为“苍凉、寂寞”;D项,“自己”与原词不符,应为“船夫”。

(2)参考答案承上启下的作用。

“不语含颦”的人就是上片“整鬟飘袖”的佳人,这是承上。

为什么“不语含颦”,这是启下,也是词人安排的又一个悬念。

紧接着“几回愁煞棹船郎”写佳人心事重重地皱着眉,默默地立在渡头,又不要摆渡、放舟,所以“愁煞”船夫。

解析从“不语含颦深浦里”一句在整首词的位置上来分析结构方面的作用,分析要注意指出是如何“承上”和“启下”的。

最新精选试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