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2018年春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5、[秋天的怀念]
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秋天的怀念》是部编教材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以亲情为主题,以不同的生活为背景,抒发了同样感人至深的亲情。
学习本单元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作品集》,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瘫痪时不懂得“好好儿活”,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照顾他,最终母亲因病离开人世后,自己才懂得要“好好儿活”,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及对生命深刻的感悟。
作者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钦佩的作家之一。
他曾自嘲“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用残缺的身体,写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的勇气和执着,勉励过一代又一代人。
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作者的生命历程及对母爱的感受过程中有所感悟。
作为叙事性散文作品,《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7—9年级(第四学段)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本文的细节描写有很多处,且每一处都是那么感人,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领悟内涵的极佳文本,教学时,应注意品析方法的指导,才能更充分的理解母亲的“艰难”和“我”对母亲的情感。
“单元导读”对朗读这一学习方式做出更为细化的要求,即“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对言语表达间蕴含的情感做了精准体味的要求,即“有的则深沉含蓄,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
”,本文就属于深沉含蓄类,教学时,应以情感与内容的需要,合理设计朗读形式,有效进行朗读指导,以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人物含蓄的感情。
七年级学生在逐步适应初中语文学习,在完成第一单元教学的基础上,学生接触到了构思精巧、语言精致的写景抒情散文,增加了语言积累,充分感受景物描写,初步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具备了一定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在第一单元中,学生初步学习了朗读的要领,通过朗读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
2018年暑期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自学案(含答案)
2018 年暑期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 5 课《秋季的》自教案【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脉络构造,抓住四件事情中包含的浓浓母爱之情。
2、品尝人物语言,从母亲的只言片语中感觉母亲浓郁而深邃的爱子之情。
学习过程:一、作者简介史铁生, 1951 年生于北京。
1967 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 年去延安地域插队落户。
1972 年( 21 岁)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
1979 年发布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此后陆续发布了《午饭半小时》、《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季的夜晚》、《山顶上的传说》等多篇小说。
此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取 1983 年和 1984 年全国优异短篇小说奖, 2002 年,《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
代表作《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他的有名散文《我与地坛》鼓舞了无数的人,深圳中学生杨林在他的文章的鼓舞下,走出了车祸带来的暗影,以《生命的硬度》夺得了一个全国作文大奖。
本文写于1993 年。
【内容理解】一、朗诵课文,思虑:环绕母亲对我的体贴入微的照顾写了几件事。
二、请用简要的语言归纳这篇文章的中心。
三、文章频频写“看花”的原由有哪些?四、朗诵课文,掌握全篇的感情基调。
谈谈课文几次写到秋季?为何文章的题目叫“秋季的”?五、假如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季”两字去掉好吗?为何?六、课文最后一段为何详写各样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绚丽” ?结尾重复母亲“好好活儿”这句话,有什么深意?【写法研究】七、简要剖析文中两处光景描绘的作用①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②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情而深邃,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八、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而后谈谈它在文中的详细作用。
【分段式阅读理解】一、朗诵第一自然段1、哪些地方表现了我的“烦躁无常”?为何我会“烦躁无常”?2、母亲在我“烦躁无常”时,态度如何?表现了什么?3、“我”的双腿瘫痪以后,母亲侍弄的花为何都死了?4、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1)这句中“扑”一字用得好,请谈谈你的理解。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五课《秋天的怀念》教案最新8篇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五课《秋天的怀念》教案最新8篇《秋天的怀念》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章细节,揣摩人物内心世界。
3.品读文章质朴深沉的语言。
4.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过程与方法:从情境创设和情感铺垫导入,解读“我”和母亲。
引导学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体悟亲情和生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作者和母亲的经历和感受,真正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并用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品味揣摩语句,深入理解课文。
2.走进“我”和母亲的内心世界;感受母亲形象。
教学难点:切实体会母爱的博大无私,指导学生学习如何面对磨难。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情境引导法、朗读法、赏读评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通过情境创设和情感铺垫导入,反复品读课文,逐步深入理解课文。
2.学生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激发学生阅读体验。
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导入:教师出示PPT并朗读:我一直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听,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
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这段文字节选自史铁生的散文《有关庙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一个人强烈的想念之情,这个人便是他的母亲。
学习了史铁生回忆母亲的散文《秋天的怀念》,我们会对这种情感有更深的体会。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走进作者播放视频课件《秋天的怀念》作者介绍。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单元 第5课《秋天的怀念》 教案
三、课文内容梳理
读完课文,完成下面练习,课时展示:
1、说说你对标题“秋天的怀念”的理解。
2、根据课文内容,划分课文段落,并概括各部分的意思。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导入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文人墨客们笔下永远歌颂的主题。
有这样一位作家,他叫史铁生,他的散文作品中有好多都是描写母爱,歌颂母爱的。遗憾的是,他从21起,就坐在了轮椅上,更让他痛心的是,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的母亲,却身患重病,他却全然不知。当他知道时,母亲已经永远地离他而去。他曾在《我与地坛》中说:“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今天,我们一起去学史铁生在散文集《史铁生散文选》中收录的另一篇散文《秋天的怀念》,去感受这份深深的怀念吧!
听老师讲
用作者的经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
预习检测(分小组展示预习效果,其他同学可以作补充,老师视学生的预习情况也可以作补充)
作者
展示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男,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市。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
教案大全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文原文及9篇
教案大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文原文及9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文原文及 1《秋天的怀念》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听配乐朗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2.怀念的对象有很多,这篇课文是怀念谁呢?(母亲),为什么怀念母亲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秋天的怀念》一课,来体会一下伟大的母爱。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分小组自学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想想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这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
3.联系实际(可以是亲身体会到的,也可以是收听、收看到的)说说自己的收获。
三、汇报自学情况重点交流讨论:1.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怎样?(母亲带着重病的身体,最终没能满足我而死去。
)2.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母亲耐心地安慰我;为了让“我”散心,母亲又想方设法帮我去北海;在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
3.作者是怎样透过这些小事,来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母亲的深切关怀今生已无法报答,只有无尽的思念缠绕心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子深情。
四、课文内容的拓展1.平时生活中父母是如何关怀我们的?我们又是如何回报父母的?2.教师归纳小结,教育学生父母抚养我们不容易,应报答父母的恩情。
五、总结全文让学生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的感受,说说作者想对母亲说的话。
附:板书设计10 秋天的怀念我母亲暴怒→安慰思念←去逝教案点评: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文原文及 2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感动——小语九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西山小学张霞人教版修订教材小语第九册第三组课文从不同角度赞颂了人间高尚,美好的情感.《秋天的怀念》是其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教学本课,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秋天的怀念》一课语言通俗,但蕴涵于字里行间的感情深沉而挚烈.根据本单元教材特点及本课特点,针对学生的阅读水平,设计"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自己的有情感朗读中,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教学步骤】激情导入,情感铺垫检查预习,初步解题.⑴课文讲谁怀念谁?⑵预习了课文你知道作者是怎样的人?简介作者,激情导入.本文作者15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他不得不终身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这是一分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当他发现母亲病情的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愧疚这样描述了自己的心情:(教师配乐诵读课文的4-6自然段)在《思乡曲》低回哀婉,如泣如诉乐曲声中,教师饱含深情的诵读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弦,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阅读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为后文的学习做了铺垫.速读梳理,整体感知1,整体式默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2,寻读式速读.想一想:课文写了母亲关心我的哪几件事?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以上问题学生在独立阅读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以此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品读感悟,沟通感情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抓住母亲关心我的四件事,找出重点词句品读,说说自己最感动的地方,并说说感动的原因.讨论后学生汇报所得.教师相机指导朗读.1,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⑴感悟:哪些语句最让你感动?说说为什么.抓住作者对母亲神态,动作的描写,"悄悄躲出去,偷偷地注意我,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体会母亲抚慰我的细致和体贴;抓住作者对母亲语言的描写"咱娘儿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体会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⑵朗读:指导读我"暴怒无常"的句子时要读出"暴怒","绝望"的语气,读描写母亲的句子时应读出母亲对儿子的心疼和无奈.2,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着重引导学生重读"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等词,体会母亲的坚强与无私.3,母亲央求"我"看花.学习时引导学生抓住几个关键词:"央求,喜出望外,高兴,絮絮叨叨,敏感"来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从而体会母亲深沉而无私的爱.朗读时随母亲心情的变化语速时而缓慢,读出央求的语气,时而欢快读出如释重负,充满希望的语气,结尾时欢快的语调要戛然而止,在朗读中幻化出母亲因失言而重陷痛苦的现实与无奈中的画面.4,母亲的临终嘱托.引导学生在品读中想象母亲生命垂危时对两个孩子的无尽的牵挂.朗读时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勾画出一个形容憔悴,为儿子付出全部自己却病得大口大口吐血,临终前却依然挂牵着自己的孩子的普通却伟大的母亲形象.此时,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品读,作者对母亲的热爱,思念,愧疚之情学生已有深刻的体会.配乐朗诵,情感升华."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文章结尾段作者寓浓浓的思母之情于泼泼洒洒,烂漫开放的菊花之中,菊花依旧,慈母却不在,睹物思亲,怎不伤怀?想起母亲的鼓励与期望,仿佛看见作者手捧鲜花与母亲的亡灵对话,怎不令人泪下?学生自读自悟,汇报自己独特的感受,有感激,有愧疚,有慰籍,有思念,在学生情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之时,马思聪的《思乡曲》旋律响起,学生和着乐曲朗读4-7自然段,那字字真情,句句思念在情真意切,魂牵梦绕的乐曲的烘托下,学生在自己的朗读中感受到作者汩汩涌出的热流,从而在自己的朗读中热泪盈眶,潸然泪下,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熏陶情感的教学目的.此时,让学生抒发情感: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呢?学生在音乐与文字的感染下思潮起伏,感情已升华到一个新阶段.此时学生的发言定会发自肺腑,感人泪下.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文原文及 3谈谈我的设计思路(一)人教版语文《秋天的怀念》学习引领者:温州市广场路小学吴煦1、从价值引领的角度去把握文本的灵魂史铁生在他的访谈录中,说“其实人生的一切事,都是与困境的周旋。
人教版(2018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人教版(2018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秋天的怀念1.读懂课文,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深刻领会母爱无私、博大、宽容、深厚的特点。
2.初步领会借助小事来表达人物情感的写法。
学习本文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
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以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透过生活小事感受母亲对“我”的爱,透过生活中的小事表达“我”对母亲的深情。
学生研读为主,尝试探究学习。
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听写生字2.整体感知课文教师读生字,要求带拼音鼓励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猜测课文内容,如: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学生在纸上写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自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
1.细读课文2.小组内交流成果。
3.汇报第一个问题的怀念?他(她)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出示细读提示1.为了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作者选取了母亲生前的几件小事?找出相应的段落。
2.细读每件小事,画出课文中让你最受感动的句子,说说感动的理由。
布置任务细读课文,在书上勾画圈点。
结合提示中的问题,先在小组内自读理解,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读读这一段内容,想想是不是母亲生前的一件小事。
第二个问题1.第一自然段2.第二自然段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可能找到二件、三件、四件小事,这时教师引导小结:为了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作者选取了母亲生前的四件小事来写。
在叙述每件小事中,哪些句子让你最受感动。
教师点拨:当时我是怎样的心情?(板书——绝望)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最后再仔细读一读,看还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自由谈指名读第二自然段3.第三自然段一句话)联系第二自然段,大家知道:母亲现在什么情况?母亲已经病入膏肓,疼痛难忍,面对我的暴怒和绝望,她忍住了哭声,更忍住了——(自己身体的病痛),还鼓励我,从这个“忍”字看出母亲怎样?(板书——坚强)“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这是一句再朴分角色朗读此段话学生自由说。
4.第六自然段5.最后一段实不过的话,母亲把“好好儿活”这句话重复了两次,她究竟要告诉儿子什么呢?教师点拨:母亲说要带我去看菊花时是什么神色?(央求)理解词意。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导学案 5.秋天的怀念
2 秋天的怀念:【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艺术形象,感悟作者意图。
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学习重难点、】品味赏析细节描写【教师寄语】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关于母爱,古今中外多少人在真情地为她演绎着赞美的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史铁生一起,走进《秋天的怀念》,再一次感受那催人泪下的母爱。
【知识链接】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
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初读读文一读:快速浏览,对文章有大致了解。
二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排除生字词语障碍。
整体感受文章基本内容。
三读: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想,做到三动“眼动、手动、心动”。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对文章有自己初步的见解,做好旁注。
2、检查独学情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瘫痪()憔悴()捶打()仿膳()(2)解释词语翻来覆去:絮絮叨叨:喜出望外:憔悴:烂漫:3.通读课文,思考探究:话题一:秋天()(填干什么)(以此找出文章线索)话题二:()的母亲。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 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5.秋天的怀念【教学目标】1、在语言的品读中,概括母亲的品质。
2、在对人物行为的解读中,理解儿子的内心世界以及母亲的深爱之情。
3、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好好儿活”的思考。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在对人物行为的解读中,理解儿子的内心世界以及母亲的深爱之情。
教学难点: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好好儿活”的思考。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有人说,读史铁生的作品,不同读者可以有不同的感受:机智者读到了从容,富贵者读到了博爱,贫贱者读到了高贵,浮躁者读到了安宁,平庸者读到了智慧。
那么,《秋天的怀念》一文又给你怎样的感受呢,大家又分别能从中读到什么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大家能收获各自独特的体会。
难点: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好好儿活”的思考。
教学过程:二、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2010),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务虚记》等。
1972年,21岁的他因病瘫痪,从此永远坐上了轮椅。
他写的《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最优秀的散文之一。
2002年,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是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三、正音:瘫痪憔悴捶打侍弄仿膳诀别整宿四、自学一:朗读课文,感知内容自学提示: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段落(3分钟)。
2、用一个词或几个字在书上写出你读完文章后的感受。
3、完成后亮绿牌进入知者加速知者加速:深入思考,针对本文提出一个你认为最值得探究的问题。
五、课文标题是“秋天的怀念”,请问:文中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文中几次写到北海看花?第二课时一、自学二:品读课文,领悟主旨找出文中描写母亲的句子,体会伟大的母爱。
自学提示:1、寻找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圈画并批注理由。
【可以从人物描写的句子(如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重点字词的理解等入手。
】答题格式:从课文第段的描写中我体会到了母亲的爱。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5《秋天的怀念》学案
《秋天的怀念》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学习重难点: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激发感恩情怀。
学习过程:【课前自主学习案】1.通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在自查字典标注“读一读,写一写”读音和词义。
2.圈划、朗读我和母亲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作好简单批注。
3.朗读作家史铁生的三段话,思考:能说出这样话的人,你觉得应该是怎样的人?A“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B“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C“人生如梦。
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
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
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我觉得他是:。
【课堂合作探究案】4.课文围绕我与母亲主要写了哪四件事?5.思考讨论文题“秋天的怀念”的含义是什么?(提示:可从“作者怀念谁?为什么会怀念?为什么在秋天怀念?”几个方面来理解文题。
)6.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是本文写作上的又一特色,思考文章哪些地方使你体会到母亲那深沉而无私的爱?(提示:细细体会文中直接描写母亲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词句,分析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还可以通过对“我”暴躁任性的描写和母亲的慈爱宽厚的描写相对照中体会母爱的深沉与无私。
)7.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如何理解“我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和“要好好儿活”?(提示:可以从母亲活着的时候曾经多次要带“我”去看花,几乎都遭拒绝,而在母亲去世后“我”却与妹妹一同去看花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段菊花的天真烂漫的描写中蕴涵着生命的一些精神和意义,以及作者所寄之情)【当堂拓展检测案】8.你认为本文能感动人的原因是什么?9.试着把第五段结尾的“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补充完整。
2018年新人教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2018年新人教版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抓住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①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②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及“我”对母亲的一片真情。
4、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味人物内心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烧学生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有一位曾经就读那里的校友叫史铁生。
现在已经54岁了。
母亲离开他已经几十年了。
这么多年,他一直思念着自己的母亲。
这是他写的一段话,请读一读,看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默读)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
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
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
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课件)2、谈体会: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2)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3)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4)作者自己的成长,完全理解母亲了……小结:正如作者说“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上(板书:“苦”),其实,还有许多复杂的情感构成一股苦涩的滋味,我们可以归结为一个词:怀念。
(板书:怀念)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作者写了什么季节的故事?(板书:秋天)3、注意看,老师加上一个“的”。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学案设计新人教版
5 秋天的怀念学习目标1.掌握并落实重点字词的字音和字形。
2.梳理课文的脉络,明确母亲的艺术形象。
3.品析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4.感受母子间的深情,感悟生命的意义。
学习过程一、基础积累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瘫痪.()憔悴..()憎.()恨侍.()弄仿膳.() 絮.絮叨.叨()2.在方格中正确填写字形。
翻来fù去jué别焦zào烂màn二、整体感知3.默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复述作者看菊花的故事。
4.在看菊花的过程中,作者对生活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三、局部探究5.在二十岁这个“狂妄的年龄”瘫痪后,史铁生就再也没有站起来,只能坐在轮椅上靠两只手摇着轮椅行走。
面对这样的境地,他有着怎样的表现呢?请勾画相关的文字,写下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6.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母亲还想“抓住”什么呢?母亲“忍住”的还有什么?7.“母亲就悄悄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从句中加点的三个词中,你体会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8.为了自己陷入绝境的儿子,母亲拼尽了全部心力,哪怕她已经病入膏肓。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1)能否把“睡不了觉”改成“睡不着觉”?(2)你怎样理解“整宿整宿”这个词的深意?9.“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母亲再也不能回来了有什么遗憾呢?10.“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母亲的遗言再不能说完,她未说完是什么话呢?11.课文最后1段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有什么深意?12.文章末尾说“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我”终于能够理解苦难的母亲,终于能够实现母亲的愿望了。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_5 秋天的怀念
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的艺术形象,感悟作者的意图。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思念、忏悔和自责之情。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坚强成长的品质。
重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
难点读课文,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感情。
诵读法、品析法、精段阅读法、资料助读法。
多媒体课件。
2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秋天的美实实在在,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怀念的情绪。
著名作家史铁生就在秋天里产生了怀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
二、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2010),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三、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首先让学生放声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然后默读,让学生带着任务有目的地去浏览,捕捉课文中有用的信息。
2.借助表格,理清文路。
(2)师生共同完成如下表格:四、课文精读1.朗读完课文,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脾气的人?“我”性情暴躁、脾气暴怒。
2.如何理解“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句话表面上写的是劝慰“我”,不使我失去生活的勇气,但实际上母亲说的是“俩”,母亲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病,但为了让儿子好好活着,先自己好好活着。
【人教新部编版】2018年秋七上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优秀导学案(含答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秋天的怀念》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揣摩语气,把握感情变化。
2.思考本文主旨,感悟情感。
3.品读文章细节,理解“好好儿活”。
自主学习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积累。
(1)作家作品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
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
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
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代表作:散文《我与地坛》。
(2)词语积累A.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瘫痪..( ) ( ) 砸碎..( )( ) 憔悴..( )( )捶.( )打絮.()叨仿膳.()整宿.()B.根据文章内容,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喜出( )外翻来( )去 jué()别 làn()漫2.根据你的知识积累填空。
(1)《秋天的怀念》是_________编著的一篇怀念___________的散文。
文章主要讲了“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母亲为了鼓起“我”生活的勇气,在她重病缠身,肝病疼得她整夜整夜睡不着觉的情况下,坚持要________________。
在她生命的最后一息,即将离别人世时,心里还挂念着“我”和未成年的妹妹的故事。
(2)文章通过生活中的几件小事,通过在“我”发脾气时,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注意”、“又悄悄的进来”,在“我”同意去北海公园看菊花时,母亲又“喜出望外”、“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等词语和情节的描写,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_____、_____、______ ,说明了母爱的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人世间的母子亲情,令人感动!3.反复朗读课文,揣摩语气。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的积极性较高,但部分小组在成果展示时表达不够清晰。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让他们在展示成果时更加自信和流畅。
-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珍惜亲情,培养感恩意识。
举例解释:
-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应着重分析作者对母亲的感情表达,如“母亲是那棵永远守护着我的大树”等句子,让学生深入理解母爱的伟大。
-对于修辞手法的讲解,教师可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如“秋天来了,树叶黄了,像金币一样洒落下来”,指导学生学会欣赏并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师可通过举例、练习等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并运用这些技巧,如让学生尝试仿写类似的句子。
-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尊重他人观点,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秋天的怀念》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感受到过对亲人的怀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怀念亲人的情感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秋天的怀念》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课文情感的把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存在一定难度。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对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5 秋天的怀念》优质精品公开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5 秋天的怀念》优质精品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5 秋天的怀念》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一个秋天里的故事,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人物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和温馨。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情节感人,适合学生朗读和感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文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较强。
但是,对于一些深刻的情感和哲理的理解还需要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秋天的景色和氛围有一定的感知,但对于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可能还不够熟练。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和温馨。
3.能够通过课文学习,理解并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变化和人物的心理活动。
2.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表达,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和教学参考书。
2.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秋天的景色,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
然后,提问学生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情感变化,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和人物心理。
每组选择一个情节,用课文中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角色扮演。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角色扮演,进行展示和点评。
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描述课文中的人物和情节。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发挥想象,以“秋天的故事”为题,进行写作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和建议。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秋天的美丽和温馨,以及课文中的情感变化和人物心理。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新人教版
5 秋天的怀念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方法指导:
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展示人物性格;
4.推动情节的发展;
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素材积累:
史铁生的励志人生
“我真的活过来。
太阳重又真实。
昼夜更迭,重又确凿。
我把梦里的情景告诉妻子,她反倒脆弱起来,待我把那支歌唱给她听,她已是泪眼涟涟。
”史铁生曾对记者说。
“职业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史铁生给自己的大半生这样一个定义。
1951年史铁生生于北京,经历过插队等一系列动荡,在风华正茂的21岁却忽然因病致瘫,从此在轮椅上一坐就是30多年。
1998年疾病再次袭来,他几乎失去肾脏。
从此,史铁生不得不依靠透析维持生命,那时的他一周要做三次透析。
而这样的透析折磨一直持续到2010年他生命结束的那一刻。
在身体遭受如此磨难的同时,史铁生的作品却依然放射出真正的人性光辉。
从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开始,无论病痛如何肆虐,史铁生从来没有停下他在文学上的脚步。
其散文代表作《我与地坛》被公认为是中国近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之一,并入选新版中学语文课本。
那些在轮椅上完成的文字能给人激励,引人思考,但毫不晦涩,说的都是我们每个人必将面对的问题;那些在病痛中写下的文字,看不出怨怼和愤懑,却带着对命运的冷静思索,传递着宽广深厚的情怀,给我们以真实的慰藉和激励。
【推荐精选】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 秋天的怀念教案 新人教版
2.在训练朗读时要把自读、示范读与点评结合起来。
3.在讨论感悟时要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
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思念、忏悔和自责之情。
学习 重点
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
学习 难点
对母爱和生命的感悟。
推荐精选 K12 资料
推荐精选 K12 资料
烂漫:文中指颜色鲜明而美丽。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来回地说。
三、整体感知
1.母亲几次想带“我”去看菊花?“我”和母亲各有怎样的表现?母亲 想带“我”去看菊花的愿望实现了吗?
两次。第一次是“我”暴怒的时候,母亲要带“我”去看花,但“我” 不去,“我”狠命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 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劝“我”要好好儿活;第二次是“我”在 窗前看落叶的时候,“我”答应了母亲第二天去看花,但也没看成,因为就 在那天,母亲去世了。
③终于领悟了母亲所说“要好好儿活”的道理。最后浓墨重彩地描写热 烈的秋花,含蓄而又鲜明地表明作者终于走出困境,已振奋精神,昂扬面对
推荐精选 K12 资料
推荐精选 K12 资料
苦难的命运。
教师随笔
描写:就是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描写方法: 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 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种。人物描 写的方法主要有五种,即肖像(外貌)描写、语言(对话)描写、行动(动 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则包括自然环境(景物)描写和 社会环境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秋天的怀念》
一、文学常识
体裁:散文,选自《史铁生作品集》。
作者: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
代表作: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1. 文章几次写到秋天?
答:文章两次写秋天,一次是在母亲将去世前,一次在母亲去世后多年。
“秋天是背景的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2. 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3. 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
答:题目为“秋天的怀念“其主要寓意为秋天怀念同样是在秋天去世的母亲,也表明经过人生的秋天,母亲牵挂的儿女都已经长大,懂得了怎样面对生活的困境。
“我”也走出了人生低谷,乐观生活。
”
4. 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答:面对“我”的“暴怒无常”母亲逆来顺受,表现出极大的忍耐.理解和宽容,“悄悄地“偷偷地”等词语,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慈爱。
5.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从这里你可以看出什么?
答;可以看出,母亲喜欢花,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可为了“我”,她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养花。
6. 在痛苦的弥留之际,母亲心里只惦记着儿女。
7.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答:“扑”和“抓”等词语表现了母亲反应很强烈,面对厌世自弃的“我”,母亲极尽所能地劝抚.安慰“我”。
“忍住哭声”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和内心的沉重。
8.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为什么要挡在窗前?
“挡在窗前”是怕“我”触景生情。
“挡”挡住的不是落叶,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情绪。
9.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分析这句话。
答:“憔悴的脸”表明母亲积劳成疾。
“央求”写出了母亲的耐心.慈祥,即使“暴怒无常”的“我”也不由得为之感动。
10. 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祥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答: “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象征了母亲的品格:淡雅.高洁.深沉。
同时也表明了“我”已经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11.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从这里,你可以看出什么?
答:可以看出母亲觉得自己很粗心,对自己说的话很敏感,怕儿子伤心,周到保护儿子,照顾儿子情绪。
12. “我”和妹妹到北海看花的心情:
愧疚怀念:怀念亲爱的母亲;
热爱:对生活充满
希望:为自己的任性和无理感到懊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