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视图的应用
实验五 队列的应用(参考答案)
实验五、队列的应用一、实验原理:一种“先进先出”(FIFO---First In First Out)的数据结构:即插入在队尾一端进行,而删除在队头进行。
键盘缓冲区问题:设计算法实现模拟键盘缓冲区问题。
假设有两个进程同时存在于一个应用程序之中,第一个进程连续在屏幕上显示字符“X”,第二个进程不断检查键盘上是否有输入,若有则读入用户键入的字符,将其保存到键盘缓冲区之中。
程序约定当用户键入一个逗号“,”,则表示第一进程结束,系统开始显示那些在键盘缓冲区中的字符;接着继续执行第一个进程,即,在屏幕上显示字符“X”;当用户输入“;”的时候,刚结束整个程序。
算法提示:为了充分利用缓冲区的空间往往将缓冲区设计成循环队列的结构,并为循环队列结构的缓冲区设置一个队首指针和一个队尾指针。
每输入法一个字符到缓冲区中,就将尾指针后移,链入缓冲区的循环队列之中;每输出一个字符号,就将队头指针前移,将它从缓冲队列中删除。
参考代码:/*键盘缓冲区问题*/#define MAXSIZE 20#define TRUE 1#define FALSE 0#include "stdio.h"#include "conio.h"#include "dos.h"typedef char elemtype;typedef struct{elemtype elem[MAXSIZE];int front, rear;}queuetype;int enque(queuetype *s, elemtype x) /*数据入队列*/{if (( s->rear+1)%MAXSIZE==s->front ) /*队列已满*/return (FALSE);else{s->rear=(s->rear+1) % MAXSIZE;s->elem[s->rear]=x;return(true);}}elemtype delqueue (queuetype *s ) /*数据出队列*/{if (s-front==s->rear) /*队列为空*/return(NULL);else /*队列非空*/{s->front=(s->front+1)%MAXSIZE;return(s->elem[s->front]);}}main(){char ch1,ch2;queuetype *p;int t,f;p=(queuetype *)malloc(sizeof(queuetype));p->front=0;p->rear=0;while(1) /*开始交替执行*/{while(1) /*第一个进程的执行*/{if(kbhit()) /*检测是否有键盘输入*/{ch1=bdos(7,0,0); /*中断调用,键入字符存入ch1*/f=enqueue( p, ch1 ); /*字符入循环队列*/if ( f== FALSE ){printf(" The queue is already full !\n");break;}}if ( ch1==';' || ch1==',' )break; /*第一个进程正常结束情况*/printf("X"); /*执行第一个进程*/}ch2=delqueue(p);while( ch2 != NULL ){putchar(ch2); /*在屏幕上显示输入缓冲区中的内容*/ch2=delqueue(p); /*字符出队列*/}getchar(); /*为看清屏幕内容, 在此暂停, 按回车继续if (ch1==';'||f==FALSE) /*程序结束*/break;else /*继续执行*/ch1=''; /*先置空ch1*/}}。
实验5实验报告
学号:20164477 姓名:陈家凤实验五SQL语言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SQL语言的查询功能;2.掌握SQL语言的数据操作功能;3.掌握对象资源管理器建立查询、索引和视图的方法;二、实验准备1.了解SQL语言的查改增删四大操作的语法;2.了解查询、索引和视图的概念;3.了解各类常用函数的含义。
三、实验内容(一)SQL查询功能使用提供的studentdb数据库文件,先附加到目录树中,再完成下列题目,SQL命令请保存到脚本文件中。
1.基本查询(1)查询所有姓王的学生的姓名、学号和性别Select St_Name,St_Sex,St_IDFrom st_infoWhere St_Name like'王%'图5-1(2)查询全体学生的情况,查询结构按班级降序排列,同一班级再按学号升序,并将结果存入新表new中select*into newfrom st_infoorder by Cl_Name desc,st_ID asc图5-2(3)对S_C_info表中选修了“体育”课的学生的平均成绩生成汇总行和明细行。
(提示:用compute汇总计算)因2014版本已不支持compute关键字,所以选择用其他方式。
Select c_no,scoreFrom s_c_infoWhere c_no=29000011group by c_no,score图5-32.嵌套查询(1)查询其他班级中比“材料科学0601班”的学生年龄都大的学生姓名和年龄select st_name,born_datefrom st_infowhere cl_name!='材料科学0601班'and born_date<(select min(born_date) from st_info where cl_name='材料科学0601班')图5-4(2)用exists查询选修了“9710041”课程的学生姓名select st_namefrom st_infowhere exists(select*from s_c_info where c_no=9710041 andst_id=st_info.st_id)图5-5(3)用in查询找出没有选修“9710041”课程的学生的姓名和所在班级。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Database Principles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英文名称:Database Principles课程编号:250013开课学期:第4或5学期学时/学分:64学时/ 4学分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开课专业:计算机学院所有专业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已经成为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
数据库技术作为数据管理的最有效的手段,极大的促进了计算机应用的发展。
本课程系统讲述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提供软件和应用开发人员必备的数据库知识。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
要求在掌握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能熟练使用SQL语言在某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如SQL Server、Oracle)上进行数据库操作;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具有设计数据库模式以及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通过具体案例了解数据库技术在电力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和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具有初步分析实际数据库应用的能力。
本课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工程实践型人才,为其今后在相关领域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包括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部分。
课堂教学主要内容: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数据模型及概念模型、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关系数据库理论、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安全、数据库保护以及数据库新技术介绍。
实践教学主要内容:通过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创建及管理数据库、通过SQL 语句创建与管理数据表、单表查询、复杂查询、视图的创建与使用、存储过程、触发器、实现数据完整性、数据库安全、数据库索引、电网设备抢修物资管理数据库设计。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C++或JAVA)、数据结构、离散数学,后续课程是《高级数据库技术》、大数据系列课程等。
实验五 视图的创建和使用
实验五视图的创建和使用5.1概述5.1.1任务一理解视图的概念视图是一个虚拟表,其内容由查询定义。
同真实的表一样,视图包含一系列带有名称的列和行数据。
但是,视图并不在数据库中以存储的数据集合形式存在。
行和列数据来自由定义视图的查询所引用的表,并且在引用视图时动态生成。
对其中所引用的基表来说,视图的作用类似于筛选。
定义视图的筛选可以来自当前或其他数据库的一个或多个表,或者其他视图。
视图被定义后便存放在数据库中,对视图中的数据的操作与对表的操作一样,可以对其进行查询、修改和删除,但对数据的操作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当对视图所看到的数据进行修改时,相应的基表的数据也会发生变化,同时,若基表的数据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也会自动地反映到视图中。
5.1.2任务二理解视图的优点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创建视图,使用视图有很多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简单性视图可以屏蔽数据的复杂性,简化用户对数据库的操作。
使用视图,用户可以不必了解数据库的结构,就可以方便地使用和管理数据。
那些被经常使用的查询可以被定义为视图,从而使得用户不必为以后的操作每次指定全部的条件。
2、逻辑数据独立性视图可以使应用程序和数据库表在一定程度上独立。
如果没有视图,应用一定是建立在表上的。
有了视图之后,程序可以建立在视图之上,从而程序与数据库表被视图分割开来。
3、安全性通过视图用户只能查询和修改他们所能见到的数据。
数据库中的其他数据则既看不见也取不到。
5.2创建视图创建视图的方法有三种:在创建视图前请考虑如下原则:只能在当前数据库中创建视图.视图名称必须遵循标识符的规则,且对每个用户必须为唯一.此外,该名称不得与该用户拥有的任何表的名称相同.可在其他视图和引用视图的过程之上建立视图.SQLServer 2000允许嵌套多达32级视图若要创建视图,数据库所有者必须授予用户创建视图的权限,并且用户对视图定义中所引用的表或视图要有适当的权限5.2.1任务一使用企业管理器创建视图使用企业管理器创建视图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打开企业管理器窗口,打开“新建视图”对话框。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Descriptive Geometry and Mechanical Drawing课程编号:008A1401 学时:92+16(实验)学分: 6.0一、课程教学对象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五邑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本科学生。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该课程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以正投影法为理论基础,介绍用平面图形正确表达空间形体的基本方法;以机械工程图样为对象,介绍相关国家标准及工程图样画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机械工程师素质的启蒙训练,培养贯彻、执行工程制图国家标准的意识,培养徒手绘图、仪器绘画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技能并初步掌握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制二维机械工程图的技能,为后续的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好读图、绘图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结合理论教学的进度,对学生进行反复的读图、绘图训练。
三、对先修课的要求在学习机械制图课程之前最好先安排学生进行金工实习或参观,使学生对机械加工工艺和机械图的内容有初步感性认识。
四、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建议本课程包括画法几何、制图基础、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计算机绘图融入每一个部分,作为绘图工具介绍和使用)。
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第一篇画法几何部分 34学时1 制图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学时(1) 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B)(2)《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A)(3) 几何图形画法(B)(4)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尺寸注法和画图步骤(B)(5)画徒手草图的方法(A)2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A) 1学时3 点的投影 (A) 1学时4 直线的投影 4学时(1) 直线在空间的各种位置,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A)(2) 一般位置直线段实长及及其与投影面的倾角(A)(3) 属于直线的点及其投影规律(A)(4) 两直线相对位置(A)5 平面的投影 4学时(1) 平面的各种位置,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A)(2) 属于平面的点和直线的投影(A)(3) 属于平面的投影面平行线(B)(4) 平面对投影面的最大斜度线(B) 6 直线与平面及两平面的相对位置 4学时(1) 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B)(2) 直线与平面相交、平面与平面相交(B)(3) 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B) 7 投影变换 2学时换面法的基本概念及应用(B) 8 立体的投影14学时(1) 平面立体与曲面立体(A)(2) 立体表面上的线和点(A)(3) 平面与立体相交(A)(4) 立体与立体相交(A) 9 轴测投影 2学时(1) 轴测投影概述(C)(2) 正等轴测图的画法(B) 第二篇制图基础部分 20学时1 组合体10学时(1) 组合体的构成及形体分析法(A)(2) 组合体的画图、读图及尺寸标注法(A)2 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 10学时(1) 视图(A)(2) 剖视图(A)(3) 断面图(A)(4) 局部放大图及其他规定简化画法(B)(5) 表达方法的综合应用(B)第三篇机械图部分 30学时1 零件图 14学时(1) 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C)(2) 零件图表达方案的选择(A)(3)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B)(4) 零件的常见工艺结构(B)(5) 表面粗糙度代号及标注(B)(6) 尺寸公差与配合基本概念、代号及标注(B)(7) 表面形状与位置公差(B)(8) 零件的测绘方法(A)(9) 零件图的读法(A)2 标准件和常用件 6学时(1) 标准件概述(C)(2) 螺纹的基本知识(B)(3) 螺纹及其连接的规定画法和标注(A)(4) 螺纹紧固件及其连接的画法和规定标记(A)(5) 销连接、键连接的画法和规定标记(B)(6) 圆柱齿轮及其啮合画法(B)(7) 弹簧、滚动轴承的画法(B)3 装配图 10学时(1) 装配图的作用与内容(C)(2) 装配图的表达方法(A)(3) 装配图尺寸标注(B)(4) 零件编号及明细表(B)(5) 常见装配结构(B)(6) 部件测绘(A)(7) 由零件图拼画装配图(A)(8) 读装配图及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A)第四篇计算机绘图 24学时(一)掌握和熟悉AuotCAD软件的操作技巧和使用方法,在计算机上完成二维图的绘制。
实验5-视图
实验五视图1实验目的(1)掌握SQL视图语句的基本使用方法,如CREATE VIEW、DROP VIEW。
(2)掌握视图更新、WITH CHECK OPTION等高级功能的使用。
2实验内容2.1 掌握SQL视图语句的基本使用方法(1)创建视图(省略视图列名)。
(2)创建视图(不能省略列名的情况)。
(3)删除视图(RESTRICT / CASCADE)。
2.2 掌握视图更新和WITH CHECK OPTION的高级使用方法(1)创建视图(WITH CHECK OPTION),并利用INSERT、DELETE和UPDATE语句加以验证。
(2)创建一个行列子集可更新视图,并利用INSERT、DELETE和UPDATE语句加以验证。
(3)创建一个不可能更新的视图,并利用更新语句验证该视图不可更新。
3实验要求(1)深入复习教材第三章SQL有关视图语句。
(2)根据书上的例子,针对TPCH数据库模式设计各种视图语句,每种类型视图语句至少要设计一个,描述清楚视图要求,运行你所设计的视图语句,并截图相应的实验结果,每幅截图并要有较为详细的描述。
也可以按照附1所列示例做实验。
(3)实验步骤和实验总结中要详细描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法。
(4)思考题:KingbaseES把视图的定义存储在那个系统表中?如何查看某个视图的定义?4实验步骤4.1 掌握SQL视图语句的基本使用方法(1)创建视图(省略视图列名)。
(2)创建视图(不能省略列名的情况)。
(3)删除视图(RESTRICT / CASCADE)。
4.2 掌握视图更新和WITH CHECK OPTION的高级使用方法(4)创建一个行列子集可更新视图,并利用INSERT、DELETE和UPDATE语句加以验证。
(5)创建视图(WITH CHECK OPTION),并利用INSERT、DELETE和UPDATE语句加以验证。
(6)创建一个不可能更新的视图,并利用更新语句验证该视图不可更新。
实验五 显微镜望远镜放大倍数的测定
实验五显微镜与望远镜放大本领的测定望远镜和显微镜都是用途极为广泛的助视光学仪器,显微镜通过放大物所成的像,来帮助人们观察近处的微小物体,而望远镜则是通过放大远处物的视角,帮助人们观察远处的目标,它们常被组合在其他光学仪器中使用.为适应不同用途和性能的要求,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种类很多,构造也各有差异,但是它们的基本光学系统都由物镜和目镜组成.望远镜和显微镜在天文学、电子学、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光学望远镜从诞生至今将近400年,出现了折射望远镜、反射望远镜、折反射式望远镜和空间望远镜,不断推动着天文学和物理学的发展.长久以来,人们仰望天空,看见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有过天圆地方、地心说、日心说等宇宙模型.但过去人们只能用肉眼对星空进行观察,观测范围非常局限,所得的数据资料也就非常有限.凭借着物理学的不断发展,多种望远镜被制造出来,越来越精密,推动着天文学和物理学不断向前发展,人类的视野也变得更深更广.·实验目的1.熟悉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2.进一步熟悉透镜成像规律及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方法;3.学会一种测定显微镜和望远镜放大本领的方法;4.掌握显微镜、望远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实验仪器显微镜,望远镜,标尺,标准石英尺,测微目镜,照明灯.图5-1 显微镜的结构显微镜是一种复杂的光学仪器.它是医学实验常用工具之一,其作用是将观察的标本放大,以便观察和分析.一般光学显微镜包括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如图5-1所示.一、机械装置1. 镜座:位于最底部的构造,为整个显微镜的基座,用以支持着整个镜体,起稳固作用.2. 镜柱:为垂直于镜座上的短柱,用以支持镜臂.3. 镜臂:为支持镜筒和镜台的呈弓形结构的部分,是取用显微镜时握拿的部分.镜筒直立式光镜在镜臂与其下方的镜柱之间有一倾斜关节,可使镜筒向后倾斜一定角度以方便观察,但使用时倾斜角度不应超过45°,否则显微镜由于重心偏移容易翻倒.4. 调节器:也称调焦螺旋,为调节焦距的装置,位于镜臂的上端(镜筒直立式光镜)或下端(镜筒倾斜式光镜),分粗调节器(大螺旋)和细调节器(小螺旋)两种.粗调节器可使镜筒或镜台作大幅度的升降,适于低倍镜观察时调焦.细调节器可使镜筒或镜台缓慢或较小幅度地升降,在低倍镜下用粗调节器找到物体后,在高倍镜和油镜下进行焦距的精细调节,藉以对物体不同层次、深度的结构做细致地观察.5. 镜筒:位于镜臂的前方,它是一个齿状脊板与调节器相接的圆筒状结构,上端装载目镜,下端连接物镜转换器.根据镜筒的数目,光镜可分为单筒式和双筒式.单筒光镜又分为直立式和倾斜式两种,镜筒直立式光镜的目镜与物镜的光轴在同一直线上,而镜筒倾斜式光镜的目镜与物镜的中心线互成45°角,在镜筒中装有使光线转折45°的棱镜;双筒式光镜的镜筒均为倾斜式的.6. 物镜转换器:又称旋转盘,位于镜筒下端的一个可旋转的凹形圆盘上,一般装有2~4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接物镜.旋转它就可以转换接物镜.旋转盘边缘有一定卡,当旋至物镜和镜筒成直线时,就发出“咔”的响声,这时方可观察玻片标本.7. 载物台:位于镜臂下面的平台,用以承放玻片标本.载物台中央有一圆形的通光孔,光线可以通过它由下向上反射.(二)光学系统1. 反光镜:是装在镜台下面、镜柱前方的一面可转动的圆镜,它有平凹两面.平面镜聚光力弱,适合光线较强时使用.凹面镜聚光力强,适于光线较弱时使用.转动反光镜,可将光源反射到聚光镜上,再经镜台中央圆孔照明标本.2. 聚光镜:在镜台下方,是一组透镜,用以聚集光线增强视野的亮度.镜台上方有一调节旋钮,转动它可升降聚光镜.往上升时增强反射光,下降时减弱反射光.3. 可变光栏:是在聚光镜底部的一个圆环状结构.它装有多片半月形的薄金属片,叠合在中央成圆孔形.在圆环外缘有一突起的小柄,拨动它可使金属片分开或合拢,用以控制光线的强弱,使物像变得更清晰.4. 目镜:装在镜筒上端,其上一般刻有放大倍数(如5×,10×).目镜内常装有一指示针,用以指示要观察的某一部分.5. 物镜:装在物镜转换器上,一般分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三种.低倍镜镜体较短,放大倍数小;高倍镜镜体较长,放大倍数较大;油镜镜体最长,放大倍数最大(在镜体上刻有数字,低倍镜一般有4×、10×,高倍镜一般有40×、45×,油镜一般是90×、100×,×表示放大倍数).测微目镜由目镜、分划板、读数鼓轮与连接装置等组成.目镜把叉丝和被观测的像同时放大,其放大倍数不影响测量数据大小,但可以提高测量准确程度.测微目镜的基本结构剖视图如图5-2所示.目镜镜头通过调焦螺纹固定在目镜外壳中部.外壳内有一块刻有十字丝的透明叉丝板,外壳右侧装有测距螺旋(即千分尺)系统,转动测距手轮,其螺杆将带动叉丝板移动.叉丝板的移动量可通过手轮上的千分尺测出.透明十字叉丝板后面是一个固定的玻璃标尺,标尺上刻有毫米尺,每格1mm,量程为8mm . 旋转读数鼓轮,刻有十字叉丝的可动分划板就可以左右移动.读数鼓轮每旋转一周,叉丝移动1mm ,鼓轮上有100个分格,故每一格对应的读数为0.01mm ,再估读一位.其读数方法和螺旋测微器差不多.在测量过程中,要始终沿着一个方向移动叉丝,不得回旋.测微目镜通常用来测金属丝、干涉条纹等的宽度.测量时,使双线与待测物质边缘平行,叉丝交点与待测物的边缘重合,开始计数.在测量过程中,要始终沿着一个方向移动叉丝,不得回旋.图2 测微目镜的基本结构剖视图 ·实验原理最简单的望远镜与显微镜都是由目镜和物镜两个透镜共轴所组成.物镜的像方焦点到目镜的物方焦点之间的距离(即光学间隔)为Δ.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显微镜则是用来观察近处的微小物体,他们的放大作用都可以用放大本领M 来描述,可表示为:OE M ααt a n t a n = (5-1) 式中E α为像所张的视角;O α为物体直接对眼睛所张的视角.一、望远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用反射镜的称反射式望远镜,物镜用透镜的称折射式望远镜.目镜是会聚透镜的称为开普勒望远镜,目镜是发散透镜的称为伽利略望远镜.对于望远镜,两透镜的光学间隔Δ≈0,即物镜的像方焦点与目镜的物方焦点近乎重合.图5-3所示为开普勒望远镜的光路示意图.图中L 0为物镜(焦距较长),Le 为目镜(焦距较短),远处物体PQ 经物镜L O 后在物镜的像方焦点F'上成一倒立实像P'Q',像的大小决定于物镜焦距及物体与物镜间的距离.像P'Q'一般是缩小的.近乎位于目镜的物方焦面上,经目镜L E 放大后成虚像P"Q"于观察者眼睛的明视距离与无穷远之间.用望远镜观察不同位置的物体时,只需调节物镜和目镜的相对位置,使物镜成的实像落在目镜物方焦平面上,这就是望远镜的“调焦”.图5-3 开普勒望远镜的光路示意图由理论计算可得望远镜的放大本领为: ''t a n t a n E O OE O E O E f f f Q P f Q P M =''''=≈=αααα (5-2) 式中f o ′为物镜的焦距,f E ′为目镜的焦距,上式表明,物镜的焦距越长、目镜的焦距越短,望远镜的放大本领则越大.开普勒望远镜(f o ′>0,(f E ′>0),放大本领M 为负值,系统成倒立的像;而对伽利略望远镜(f o ′>0,(f E ′<0),放大本领M 为正值,系统成正立的像.因实际观察时,物体并不真正处于无穷远,像亦不成在无穷远,但式(5-2)仍近似适用.二、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光学系统十分相似,都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显微镜的结构一般认为是由两个会聚透镜共轴组成,如图5-4所示,实物PQ 经物镜L 0成倒立实像P'Q'于目镜Le 的物方焦点Fe 的内侧,再经目镜Le 成放大的虚像P"Q"于人眼的明视距离处或无穷远处.理论计算可得显微镜的放大本领为: ''E O O E O f s f M M M ⋅∆-== (5-3)式中O M 为物镜的放大本领,M E 是目镜的放大本领,f o ′,f E ′ 为物镜和目镜的像方焦距,Δ是显微镜的光学间隔,S O =-25cm 为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由上式可知,显微镜的镜筒越长,物镜和目镜的焦距越短,放大本领就越大,通常物镜和目镜的放大本领,是标在镜头上的.图5-4 显微镜光路图用望远镜或显微镜观察物体时,一般视角均甚小,因此视角之比可用其正切之比代替,于是光学仪器的放大本领M 可近似地写成 OE O l l M ==ααtan tan 式中l 0是被测物的大小PQ ,l 是在物体所处平面上被测物的虚像的大小P"Q". ·实验内容与步骤一、显微镜放大倍数的测定1.将标准石英尺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夹住.2.选择适当倍率的目镜,调节聚光镜、反光镜及光阑,使目镜中观察到强弱适当而均匀的视场.3.熟悉显微镜的机械结构,学会调节使用,先用低倍物镜对石英尺进行调焦,先粗调、后微调,直至目镜视场中观察到最清晰的像,如果观察物的像不在视场中间,则可调节载物台移动手轮,将其移至视场中心进行观察.4.将目镜卸下,换上测微目镜,首先对测微目镜的目镜进行调焦,看清分划板,在调节显微镜的物镜调焦手轮,至标尺的像最清晰且无视差.5.转动测微目镜使分划板上“双线”与标准石英尺的刻度(石英尺刻度部分全长lmm ,共分100小格,每格宽O .01mm)平行,然后将叉丝移至和显微镜视场中标准石英尺某一刻度重合,记下测微目镜的读数1x .转动测微目镜鼓轮,使叉丝在标准石英尺上移动5格,这时叉丝与标准石英尺上另一刻度线重合,记下测微目镜的读数2x .依此每隔5格记录一组数据,共记录10组数据.6.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求出标尺5格对应像的大小,求其平均值,计算出物镜的放大本领.二、望远镜放大本领的测定1.将望远镜夹好,在垂直望远镜光轴方向距离目镜25cm 处放置一毫米分度的米尺A ,调节望远镜调焦手轮,把望远镜调焦到无穷远处,即望远镜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2.在A 尺上套上两白纸条,其间距可调,如图5-5所示.一只眼睛通过望远镜观察米尺的像B ,另一只眼睛直接看米尺A ,经过多次观察,调节眼睛使得米尺A 与望远镜中的米尺像B 重合.以B 尺为标尺,选定A 尺的上两纸带的间距为10格,记录其相当于B 尺上的格数0l ,重复3-5次,算出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取其平均值,并计算平均绝对偏差.3.取两纸带的间隔分别为8格和13格,重复上述步骤进行测量.图5-5 望远镜放大倍数测定原理·实验数据测量1.用测微目镜测经显微镜放大的石英标尺像刻度间隔数据表测量间隔:每隔5小格标尺像刻度读一次数序号i1 2 3 4 5 6 7 8 9 10 x i (mm)2.望远镜视角放大率测量数据表标记实际长度l 0 (mm)80 100 130 重复测量序号1 2 3 1 2 3 1 2 3 上缘对应镜内刻度Y u (mm)下缘对应镜内刻度Y l (mm)镜内对应长度 l =Y l -Y u (mm)望远镜放大率M = l 0/ l5 4 8 3 7 26 548372 6l 0l 标尺A 标尺B·实验注意事项1.注意不要用手摸透镜、反射镜等光学元件的光学表面,,以免在光学面上留下痕迹,使成像模糊或无法成像.2.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光学仪器要轻拿轻放,勿使仪器受到震动和磨损.3.用测微目镜测量时要注意回程误差.4.测望远镜放大本领时,两只眼睛要同时观察,同时看清A、B两尺的像,并将A、B两尺的像重合在一起时,方可读数.·历史渊源与应用前景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明是17世纪光学的伟大成就.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第一次发现了微生物和细胞生存的世界.第一架显微镜由荷铸眼镜匠詹森父子发明,后由伽利略改良而成.最初的显微镜只能放大50-200倍,到1932年德国的诺尔和鲁斯卡发明了世界第一台电子显微镜,它是利用德布罗依物质波原理制造而成的,它能放大1万倍,到20世纪90年代发展到放大率可达200万倍,由此人们发现了原子世界.1983年人们又发明了基于量子力学原理造而成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开创了纳米科技的观测手段.后来人们又发明了原子力显微镜,它是根据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原理设计的高速拍摄三维图像的显微镜.可观察大分子在体内的活动变化.1608年荷兰的眼睛匠利佩希偶然地制造出了第一架望远镜,它的目镜为一凹透镜,被称为荷兰望远镜.发明望远镜的消息迅速在欧洲传开,1609年伽利略得悉这一消息后,立即动手制作,并把自制的望远镜第一个指向天空,首先发现了月亮上的山脉和火山口.伽利略设计了由两个凸透镜构成的开普勒望远镜,第一架开普勒望远镜由天文学家沙伊纳制成.1668年,牛顿(Newton,I.1642~1727)用2.5 厘米直径的金属,磨制成一块凹面反射镜,并在主镜的焦点前面放置了一个与主镜成45°角的反射镜,使经主镜反射后的会聚光经反射镜以90°角反射出镜筒后到达目镜,制成了反射望远镜.1672年牛顿有制造了第二架反射望远镜,全长1.2m,口径为2m,并把它献给了英国皇家学会.往后的几百年间,人们提出了反射镜的多种设计方案.1918年末,口径为254厘米的胡克望远镜(Hooker telescope)投入使用,它第一次揭示了银河系的真实大小和我们在其中所处的位置,更为重要的是,哈勃(Hubble,E.P.1889~1953)的宇宙膨胀理论就是用胡克望远镜观测的结果.相对于折射镜,反射镜没有色差,容易制作;但它也存在固有的不足:如口径越大,视场越小,物镜需要定期镀膜等.随后又出现了能兼顾折射和反射两种望远镜优点的折反射式望远镜,非常适合业余的天文观测和天文摄影,并且得到了广大天文爱好者的喜爱.它的特点是相对口径很大(甚至可大于1),光力强,视场广阔,像质优良.适于巡天摄影和观测星云、彗星、流星等天体.自1970年代以来,在望远镜的制造方面有了许多新技术,涉及光学、力学、计算机、自动控制和精密机械等领域,使望远镜的制造突破了镜面口径的局限.然而,由于地球大气对电磁波的吸收作用,地面观测具有严重的局限性.物理学在不断地发展,直到人造卫星上天,航天技术逐渐成熟,空间天文学才兴起.1990年4月24日,由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NASA)和欧洲空间局(ESRO)联合研制的哈勃空间望远镜(HST)的发射成功,是天文学走向空间时代的一个里程碑.空间观测与地面观测相比,有极大的优势:没有了大气层的干扰,恒星不再闪烁.分辨率比起地面的大型望远镜提高了几十倍.灵敏度的提高,使可观测的天体迅速增加.空间没有重力,仪器就不会因自重而变形.频率覆盖范围也大大地变宽,全波段天文观测成为可能,对于光学望远镜,可以接收到宽得多的波段.就哈勃空间望远镜(现已退役)而言,主望远镜是口径为2.4米的反射望远镜,还携带了广角行星照相机,暗弱天体照相机,暗弱天体光谱仪,高分辨率光谱仪,高速光度计,成象光谱仪,近红外照相机,多目标摄谱仪,高级普查摄像仪,高新巡天照相机等精密仪器,观测范围早已突破了可见光波段,向红外和紫外两端延伸.其功能之强大,在天文学的许多领域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银河系中心、双星系统、近邻星系、宇宙早期星系、黑洞研究等等.在望远镜的庞大家族里,除了以上介绍的光学望远镜以外,还有射电望远镜(radio telescope)、红外望远镜(infrared telescope)、紫外望远镜(ultraviolet telescope)、X 射线望远镜(X-ray telescope)和γ射线望远镜(gamma ray telescope).随着新型显微镜、望远镜的发展和应用,使人类的视野变得更深更广.·与中学物理的衔接中学物理课标对望远镜、显微镜及相关内容的要求是:1.知道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2.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3.了解开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的结构.4.通过望远镜原理的及调节要求的学习,可进一步掌握凸透镜呈像的特点及规律·自主学习1.显微镜和望远镜有何异同?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调焦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3.测量标准石英尺时所获得的放大本领为什么不等于物镜的标称放大本领?4、用同一个望远镜观察不同距离的目标时,其视觉放大本领是否不同?5、在光具座上自组装的望远镜(或显微镜),如何调节焦距以获得清晰的像?6.已知什么量?哪个是待测量?如何控制变量?按要求处理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探究与设计尝试在光具座上设计并组装望远镜或显微镜,写出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
(完整版)实验五显微镜望远镜放大倍数的测定
实验五显微镜与望远镜放大本领的测定望远镜和显微镜都是用途极为广泛的助视光学仪器,显微镜通过放大物所成的像,来帮助人们观察近处的微小物体,而望远镜则是通过放大远处物的视角,帮助人们观察远处的目标,它们常被组合在其他光学仪器中使用.为适应不同用途和性能的要求,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种类很多,构造也各有差异,但是它们的基本光学系统都由物镜和目镜组成.望远镜和显微镜在天文学、电子学、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光学望远镜从诞生至今将近400年,出现了折射望远镜、反射望远镜、折反射式望远镜和空间望远镜,不断推动着天文学和物理学的发展.长久以来,人们仰望天空,看见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有过天圆地方、地心说、日心说等宇宙模型.但过去人们只能用肉眼对星空进行观察,观测范围非常局限,所得的数据资料也就非常有限.凭借着物理学的不断发展,多种望远镜被制造出来,越来越精密,推动着天文学和物理学不断向前发展,人类的视野也变得更深更广.1.熟悉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2.进一步熟悉透镜成像规律及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方法;3.学会一种测定显微镜和望远镜放大本领的方法;4.掌握显微镜、望远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显微镜,望远镜,标尺,标准石英尺,测微目镜,照明灯.图5-1 显微镜的结构显微镜是一种复杂的光学仪器.它是医学实验常用工具之一,其作用是将观察的标本放大,以便观察和分析.一般光学显微镜包括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如图5-1所示.一、机械装置1. 镜座:位于最底部的构造,为整个显微镜的基座,用以支持着整个镜体,起稳固作用.2. 镜柱:为垂直于镜座上的短柱,用以支持镜臂.3. 镜臂:为支持镜筒和镜台的呈弓形结构的部分,是取用显微镜时握拿的部分.镜筒直立式光镜在镜臂与其下方的镜柱之间有一倾斜关节,可使镜筒向后倾斜一定角度以方便观察,但使用时倾斜角度不应超过45°,否则显微镜由于重心偏移容易翻倒.4. 调节器:也称调焦螺旋,为调节焦距的装置,位于镜臂的上端(镜筒直立式光镜)或下端(镜筒倾斜式光镜),分粗调节器(大螺旋)和细调节器(小螺旋)两种.粗调节器可使镜筒或镜台作大幅度的升降,适于低倍镜观察时调焦.细调节器可使镜筒或镜台缓慢或较小幅度地升降,在低倍镜下用粗调节器找到物体后,在高倍镜和油镜下进行焦距的精细调节,藉以对物体不同层次、深度的结构做细致地观察.5. 镜筒:位于镜臂的前方,它是一个齿状脊板与调节器相接的圆筒状结构,上端装载目镜,下端连接物镜转换器.根据镜筒的数目,光镜可分为单筒式和双筒式.单筒光镜又分为直立式和倾斜式两种,镜筒直立式光镜的目镜与物镜的光轴在同一直线上,而镜筒倾斜式光镜的目镜与物镜的中心线互成45°角,在镜筒中装有使光线转折45°的棱镜;双筒式光镜的镜筒均为倾斜式的.6. 物镜转换器:又称旋转盘,位于镜筒下端的一个可旋转的凹形圆盘上,一般装有2~4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接物镜.旋转它就可以转换接物镜.旋转盘边缘有一定卡,当旋至物镜和镜筒成直线时,就发出“咔”的响声,这时方可观察玻片标本.7. 载物台:位于镜臂下面的平台,用以承放玻片标本.载物台中央有一圆形的通光孔,光线可以通过它由下向上反射.(二)光学系统1. 反光镜:是装在镜台下面、镜柱前方的一面可转动的圆镜,它有平凹两面.平面镜聚光力弱,适合光线较强时使用.凹面镜聚光力强,适于光线较弱时使用.转动反光镜,可将光源反射到聚光镜上,再经镜台中央圆孔照明标本.2. 聚光镜:在镜台下方,是一组透镜,用以聚集光线增强视野的亮度.镜台上方有一调节旋钮,转动它可升降聚光镜.往上升时增强反射光,下降时减弱反射光.3. 可变光栏:是在聚光镜底部的一个圆环状结构.它装有多片半月形的薄金属片,叠合在中央成圆孔形.在圆环外缘有一突起的小柄,拨动它可使金属片分开或合拢,用以控制光线的强弱,使物像变得更清晰.4. 目镜:装在镜筒上端,其上一般刻有放大倍数(如5×,10×).目镜内常装有一指示针,用以指示要观察的某一部分.5. 物镜:装在物镜转换器上,一般分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三种.低倍镜镜体较短,放大倍数小;高倍镜镜体较长,放大倍数较大;油镜镜体最长,放大倍数最大(在镜体上刻有数字,低倍镜一般有4×、10×,高倍镜一般有40×、45×,油镜一般是90×、100×,×表示放大倍数).测微目镜由目镜、分划板、读数鼓轮与连接装置等组成.目镜把叉丝和被观测的像同时放大,其放大倍数不影响测量数据大小,但可以提高测量准确程度.测微目镜的基本结构剖视图如图5-2所示.目镜镜头通过调焦螺纹固定在目镜外壳中部.外壳内有一块刻有十字丝的透明叉丝板,外壳右侧装有测距螺旋(即千分尺)系统,转动测距手轮,其螺杆将带动叉丝板移动.叉丝板的移动量可通过手轮上的千分尺测出.透明十字叉丝板后面是一个固定的玻璃标尺,标尺上刻有毫米尺,每格1mm,量程为8mm . 旋转读数鼓轮,刻有十字叉丝的可动分划板就可以左右移动.读数鼓轮每旋转一周,叉丝移动1mm ,鼓轮上有100个分格,故每一格对应的读数为0.01mm ,再估读一位.其读数方法和螺旋测微器差不多.在测量过程中,要始终沿着一个方向移动叉丝,不得回旋.测微目镜通常用来测金属丝、干涉条纹等的宽度.测量时,使双线与待测物质边缘平行,叉丝交点与待测物的边缘重合,开始计数.在测量过程中,要始终沿着一个方向移动叉丝,不得回旋.图2 测微目镜的基本结构剖视图 ·实验原理最简单的望远镜与显微镜都是由目镜和物镜两个透镜共轴所组成.物镜的像方焦点到目镜的物方焦点之间的距离(即光学间隔)为Δ.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显微镜则是用来观察近处的微小物体,他们的放大作用都可以用放大本领M 来描述,可表示为:OE M ααtan tan = (5-1) 式中E α为像所张的视角;O α为物体直接对眼睛所张的视角.一、望远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用反射镜的称反射式望远镜,物镜用透镜的称折射式望远镜.目镜是会聚透镜的称为开普勒望远镜,目镜是发散透镜的称为伽利略望远镜.对于望远镜,两透镜的光学间隔Δ≈0,即物镜的像方焦点与目镜的物方焦点近乎重合.图5-3所示为开普勒望远镜的光路示意图.图中L 0为物镜(焦距较长),Le 为目镜(焦距较短),远处物体PQ 经物镜L O 后在物镜的像方焦点F'上成一倒立实像P'Q',像的大小决定于物镜焦距及物体与物镜间的距离.像P'Q'一般是缩小的.近乎位于目镜的物方焦面上,经目镜L E 放大后成虚像P"Q"于观察者眼睛的明视距离与无穷远之间.用望远镜观察不同位置的物体时,只需调节物镜和目镜的相对位置,使物镜成的实像落在目镜物方焦平面上,这就是望远镜的“调焦”.图5-3 开普勒望远镜的光路示意图由理论计算可得望远镜的放大本领为: ''tan tan E O OE O E O E f f f Q P f Q P M =''''=≈=αααα (5-2) 式中f o ′为物镜的焦距,f E ′为目镜的焦距,上式表明,物镜的焦距越长、目镜的焦距越短,望远镜的放大本领则越大.开普勒望远镜(f o ′>0,(f E ′>0),放大本领M 为负值,系统成倒立的像;而对伽利略望远镜(f o ′>0,(f E ′<0),放大本领M 为正值,系统成正立的像.因实际观察时,物体并不真正处于无穷远,像亦不成在无穷远,但式(5-2)仍近似适用.二、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光学系统十分相似,都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显微镜的结构一般认为是由两个会聚透镜共轴组成,如图5-4所示,实物PQ 经物镜L 0成倒立实像P'Q'于目镜Le 的物方焦点Fe 的内侧,再经目镜Le 成放大的虚像P"Q"于人眼的明视距离处或无穷远处.理论计算可得显微镜的放大本领为: ''E O O E O f s f M M M ⋅∆-== (5-3)式中O M 为物镜的放大本领,M E 是目镜的放大本领,f o ′,f E ′ 为物镜和目镜的像方焦距,Δ是显微镜的光学间隔,S O =-25cm 为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由上式可知,显微镜的镜筒越长,物镜和目镜的焦距越短,放大本领就越大,通常物镜和目镜的放大本领,是标在镜头上的.图5-4 显微镜光路图用望远镜或显微镜观察物体时,一般视角均甚小,因此视角之比可用其正切之比代替,于是光学仪器的放大本领M 可近似地写成 OE O l l M ==ααtan tan 式中l 0是被测物的大小PQ ,l 是在物体所处平面上被测物的虚像的大小P"Q". ·实验内容与步骤一、显微镜放大倍数的测定1.将标准石英尺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夹住.2.选择适当倍率的目镜,调节聚光镜、反光镜及光阑,使目镜中观察到强弱适当而均匀的视场.3.熟悉显微镜的机械结构,学会调节使用,先用低倍物镜对石英尺进行调焦,先粗调、后微调,直至目镜视场中观察到最清晰的像,如果观察物的像不在视场中间,则可调节载物台移动手轮,将其移至视场中心进行观察.4.将目镜卸下,换上测微目镜,首先对测微目镜的目镜进行调焦,看清分划板,在调节显微镜的物镜调焦手轮,至标尺的像最清晰且无视差.5.转动测微目镜使分划板上“双线”与标准石英尺的刻度(石英尺刻度部分全长lmm ,共分100小格,每格宽O .01mm)平行,然后将叉丝移至和显微镜视场中标准石英尺某一刻度重合,记下测微目镜的读数1x .转动测微目镜鼓轮,使叉丝在标准石英尺上移动5格,这时叉丝与标准石英尺上另一刻度线重合,记下测微目镜的读数2x .依此每隔5格记录一组数据,共记录10组数据.6.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求出标尺5格对应像的大小,求其平均值,计算出物镜的放大本领.二、望远镜放大本领的测定1.将望远镜夹好,在垂直望远镜光轴方向距离目镜25cm 处放置一毫米分度的米尺A ,调节望远镜调焦手轮,把望远镜调焦到无穷远处,即望远镜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2.在A 尺上套上两白纸条,其间距可调,如图5-5所示.一只眼睛通过望远镜观察米尺的像B ,另一只眼睛直接看米尺A ,经过多次观察,调节眼睛使得米尺A 与望远镜中的米尺像B 重合.以B 尺为标尺,选定A 尺的上两纸带的间距为10格,记录其相当于B 尺上的格数0l ,重复3-5次,算出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取其平均值,并计算平均绝对偏差.3.取两纸带的间隔分别为8格和13格,重复上述步骤进行测量.1.用测微目镜测经显微镜放大的石英标尺像刻度间隔数据表测量间隔:每隔5小格标尺像刻度读一次数2.望远镜视角放大率测量数据表1.注意不要用手摸透镜、反射镜等光学元件的光学表面,,以免在光学面上留下痕迹,使成像模糊或无法成像.2.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光学仪器要轻拿轻放,勿使仪器受到震动和磨损.3.用测微目镜测量时要注意回程误差.4.测望远镜放大本领时,两只眼睛要同时观察,同时看清A、B两尺的像,并将A、B两尺的像重合在一起时,方可读数.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明是17世纪光学的伟大成就.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第一次发现了微生物和细胞生存的世界.第一架显微镜由荷铸眼镜匠詹森父子发明,后由伽利略改良而成.最初的显微镜只能放大50-200倍,到1932年德国的诺尔和鲁斯卡发明了世界第一台电子显微镜,它是利用德布罗依物质波原理制造而成的,它能放大1万倍,到20世纪90年代发展到放大率可达200万倍,由此人们发现了原子世界.1983年人们又发明了基于量子力学原理造而成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开创了纳米科技的观测手段.后来人们又发明了原子力显微镜,它是根据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原理设计的高速拍摄三维图像的显微镜.可观察大分子在体内的活动变化.1608年荷兰的眼睛匠利佩希偶然地制造出了第一架望远镜,它的目镜为一凹透镜,被称为荷兰望远镜.发明望远镜的消息迅速在欧洲传开,1609年伽利略得悉这一消息后,立即动手制作,并把自制的望远镜第一个指向天空,首先发现了月亮上的山脉和火山口.伽利略设计了由两个凸透镜构成的开普勒望远镜,第一架开普勒望远镜由天文学家沙伊纳制成.1668年,牛顿(Newton,I.1642~1727)用2.5 厘米直径的金属,磨制成一块凹面反射镜,并在主镜的焦点前面放置了一个与主镜成45°角的反射镜,使经主镜反射后的会聚光经反射镜以90°角反射出镜筒后到达目镜,制成了反射望远镜.1672年牛顿有制造了第二架反射望远镜,全长1.2m,口径为2m,并把它献给了英国皇家学会.往后的几百年间,人们提出了反射镜的多种设计方案.1918年末,口径为254厘米的胡克望远镜(Hooker telescope)投入使用,它第一次揭示了银河系的真实大小和我们在其中所处的位置,更为重要的是,哈勃(Hubble,E.P.1889~1953)的宇宙膨胀理论就是用胡克望远镜观测的结果.相对于折射镜,反射镜没有色差,容易制作;但它也存在固有的不足:如口径越大,视场越小,物镜需要定期镀膜等.随后又出现了能兼顾折射和反射两种望远镜优点的折反射式望远镜,非常适合业余的天文观测和天文摄影,并且得到了广大天文爱好者的喜爱.它的特点是相对口径很大(甚至可大于1),光力强,视场广阔,像质优良.适于巡天摄影和观测星云、彗星、流星等天体.自1970年代以来,在望远镜的制造方面有了许多新技术,涉及光学、力学、计算机、自动控制和精密机械等领域,使望远镜的制造突破了镜面口径的局限.然而,由于地球大气对电磁波的吸收作用,地面观测具有严重的局限性.物理学在不断地发展,直到人造卫星上天,航天技术逐渐成熟,空间天文学才兴起.1990年4月24日,由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NASA)和欧洲空间局(ESRO)联合研制的哈勃空间望远镜(HST)的发射成功,是天文学走向空间时代的一个里程碑.空间观测与地面观测相比,有极大的优势:没有了大气层的干扰,恒星不再闪烁.分辨率比起地面的大型望远镜提高了几十倍.灵敏度的提高,使可观测的天体迅速增加.空间没有重力,仪器就不会因自重而变形.频率覆盖范围也大大地变宽,全波段天文观测成为可能,对于光学望远镜,可以接收到宽得多的波段.就哈勃空间望远镜(现已退役)而言,主望远镜是口径为2.4米的反射望远镜,还携带了广角行星照相机,暗弱天体照相机,暗弱天体光谱仪,高分辨率光谱仪,高速光度计,成象光谱仪,近红外照相机,多目标摄谱仪,高级普查摄像仪,高新巡天照相机等精密仪器,观测范围早已突破了可见光波段,向红外和紫外两端延伸.其功能之强大,在天文学的许多领域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银河系中心、双星系统、近邻星系、宇宙早期星系、黑洞研究等等.在望远镜的庞大家族里,除了以上介绍的光学望远镜以外,还有射电望远镜(radio telescope)、红外望远镜(infrared telescope)、紫外望远镜(ultraviolet telescope)、X 射线望远镜(X-ray telescope)和γ射线望远镜(gamma ray telescope).随着新型显微镜、望远镜的发展和应用,使人类的视野变得更深更广.中学物理课标对望远镜、显微镜及相关内容的要求是:1.知道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2.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3.了解开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的结构.4.通过望远镜原理的及调节要求的学习,可进一步掌握凸透镜呈像的特点及规律1.显微镜和望远镜有何异同?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调焦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3.测量标准石英尺时所获得的放大本领为什么不等于物镜的标称放大本领?4、用同一个望远镜观察不同距离的目标时,其视觉放大本领是否不同?5、在光具座上自组装的望远镜(或显微镜),如何调节焦距以获得清晰的像?6.已知什么量?哪个是待测量?如何控制变量?按要求处理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尝试在光具座上设计并组装望远镜或显微镜,写出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
实验五__视图的创建与使用
视图的创建与使用一、实验目的(1)理解视图的概念。
(2)掌握创建视图、测试、加密视图的方法。
(3)掌握更改视图的方法。
(4)掌握用视图管理数据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创建视图(1)创建一个名为stuview2的水平视图,从数据库Student_info的Student表中查询出性别为“男”的所有学生的资料。
并在创建视图时使用with check option。
(注:该子句用于强制视图上执行的所有修改语句必须符合由Select语句where中的条件。
)create view stuview2asselect*from Studentwhere Sex='男'with check option查看视图:select*from stuview2(2)创建一个名为stuview3的投影视图,从数据库Student_info的Course表中查询学分大于3的所有课程的课程号、课程名、总学时。
并在创建时对该视图加密。
(提示:用with ENCRYPTION关键子句)create view stuview3with ENCRYPTIONasselect Cno,Cname,Total_perior from Coursewhere Credit>3查看视图:select*from stuview3(3)创建一个名为stuview4的视图,能检索出“051”班所有女生的学号、课程号及相应的成绩。
create view stuview4asselect*from SCwhere Sno=(select Sno from Studentwhere Classno='051'and Sex='女')查看视图:select*from stuview4(4)创建一个名为stuview5的视图,能检索出每位选课学生的学号、姓名、总成绩。
create view stuview5asselect Student.Sno学号,Sname姓名,Grade成绩from Student,SCwhere Student.Sno=SC.Sno查看视图:select*from stuview5若出现如上图所示情况,单击“查询”→IntelliSense→刷新本地缓存然后就解决了。
数据库实验五:视图的应用
数据库实验五:视图的应用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实验目的(1)理解视图的概念;(2)掌握视图的使用方法。
(3)理解视图和基本表的异同之处。
2.实验要求(1)参照实验五中完成的查询,按如下要求设计和建立视图:1)基于单个表按投影操作定义视图。
2)基于单个表按选择操作定义视图。
3)基于单个表按选择和投影操作定义视图。
4)基于多个表根据连接操作定义视图。
5)基于多个表根据嵌套操作定义视图。
6)定义含有虚字段的视图。
(2)分别在定义的视图设计一些查询(包括基于视图和基本表的连接或嵌套查询)。
(3)在定义的视图上进行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分情况讨论哪些操作可以成功完成,哪些操作不能完成,并分析原因。
(4)在实验报告中要给出具体的视图定义要求和操作要求,并针对各种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和讨论。
二、实验内容1、实验原理(1)视图是用SQL SELECT查询定义的,创建视图命令格式如下:CREATE VIEW <视图名> AS <SELECT-查询块>(2)删除视图的命令格式如下:DROP VIEW <视图名>2、实验步骤与结果(1)调出SQL Server2005软件的用户界面,进入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2)输入自己编好的程序。
(3)检查已输入的程序正确与否。
(4)运行程序,并分析运行结果是否合理和正确。
在运行时要注意当输入不同的数据时所得到的结果是否正确。
(5)输出程序清单和运行结果。
(1)参照实验五中完成的查询,按如下要求设计和建立视图:1)基于单个表按投影操作定义视图。
create view v asselect教师编号,姓名from教师create view v_order asselect*from教师where职称='教授'3)基于单个表按选择和投影操作定义视图。
create view v_cuss asselect教师编号,姓名,职称from教师where职称='教授'4)基于多个表根据连接操作定义视图。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一vc6.0集成开发环境1、在VC++中,工程与各种源文件之间是什么关系?答:在VC++中,工程与各种源文件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即若要对一个或多个源文件进行编译和运行,必须将其插入到相应的工程中去。
2、一个VC++工程下会有3个文件夹,这3个文件夹分别是什么?以.cpp为后缀的文件会添加到哪个文件夹中?以.h为后缀文件会添加到哪个文件夹中?答:这3个文件夹分别是Source Files、Header Files和Resource Files,以.cpp 为后缀的文件添加到Source Files 中,为后缀文件会添加到以.h Files Header中。
3、以win32 console application工程为例,简述工程的建立,文件的添加,工程的编译和链接及工程的执行过程。
答:(1)创建VC6工程①点击“文件”菜单,选择“新建”菜单项,弹出“新建…”窗口;②切换“新建”窗口选项卡为“工程”选择,“Win32 Console Application”;③在“位置:”下的文本框内填入工程保存的文件夹位置,也可以点其右侧的“…”按钮来定位文件夹;④在“工程名称:”下的文本框内填入工程的名称,例如Prj1。
其它设置不用更改;⑤点“确定”后,出现“Win32 Console Application”设置向导窗口,选“一个空工程”,点“完成”,再点“确定”后,工程创建结束。
这时,一个空的Win32 Console Application工程就创建好了。
2)新建C 或C++源文件并插入工程的方法①点击“文件”菜单,选择菜单项“新建…”,弹出“新建”窗口;②选择“新建”窗口“文件”选项卡,选择“C++ Source File”;③在“文件”下的文本框内填入带后缀的源文件名,后缀为.c 或是.cpp,分别代表C源文件和C++源文件,例如填入main.c;④保证“添加到工程”前的复选框被选中,且其下的下拉列表框所选的工程为刚刚创建的空工程的名字;⑤点“确定”后,一个空的源文件main.cpp 就被插入工程Prj1 了。
实验五SIMULINK的应用
实验五 SIMULINK 的应用
1、利用Simulink 仿真下列曲线,取ω=2π
t w wt wt wt wt wt x 9sin 9
17sin 715sin 513sin 31sin )(++++=
图1.1系统模型 图1.2输出波形
2、 有传递函数如下的控制系统,用Simulink 建立系统模型,并对系统的阶跃响应进行仿真。
841
)(2++=s s s G
图2.1系统模型 图2.2输出波形
3、建立一个简单模型,用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个幅度为2V 、频率为0.5Hz 的正弦波,并叠加一个0.1V 的噪声信号,将叠加后的信号显示在示波器上。
图3.1系统模型 图3.2输出波形
1. 已知控制系统框图如图所示:
图中,被控对象s e s s G 1501
30010)(-+=,Gc (s)为PID 控制器,试建立控制系统Simulink 仿真模型,并整定PID 控制器参数。
再对PID 控制器进行子系统的建立与封装,使得Kp 、Ki 、Kd 三个参数可调。
当Kp=100、Ki=1、Kd=0.1时系统阶跃响应曲线如下图:。
实验五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功能测试与应用
实验五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功能测试与应用1.实验目的(1)掌握TTL集成与非门的逻辑功能和主要参数的测试方法;(2)掌握TTL器件的使用规则;(3)熟悉数字电路实验箱的结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2.实验设备与器件1)5V直流电源,2)逻辑电平开关,3)0-1指示器,4)直流数字电压表,5)直流毫安表,6)直流微安表,7)74LS20×2,8)WS30—1k、10k电位器各一,9)200Ω电阻器(0.5 )一个。
3.实验原理门电路是组成数字电路的最基本的单元,包括与非门、与门、或门、或非门、与或非门、异或门、集成电极开路与非门和三态门等。
最常用的集成门电路有TTL和CMOS两大类。
TTL为晶体管—晶体管逻辑的简称,广泛的应用于中小规模电路,功耗较大。
本实验采用4输入双与非门74LS20,即在一块芯片内含有两个互相独立的与非门,每个与非门有四个输入端。
其逻辑表达式为Y=ABCD,逻辑符号及引脚排列如图5-1(a)、(b)所示。
[注意]:TTL电路对电源电压要求较严,电源电压V CC只允许在+5V土10%的范围内工作,超过5.5V将损坏器件;低于4.5V器件的逻辑功能将不正常。
(a)逻辑符号(b)引脚排列图5-1 74LS20逻辑符号及引脚排列(1)与非门的逻辑功能与非门的逻辑功能是:当输入端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是低电平时,输出端为高电平;只有当输入端全部为高电平时,输出端才是低电平(即有“0”得“1”,全“1”得“0”。
)(2)TTL与非门的主要参数描述与非门的输入电压Ui、输出电压Uo关系可以用电压传输特性Uo=f(Ui)表示,如图5-2(a)。
从电压传输特性曲线上可以读出门电路的一些重要参数,如输出高电平U OH,输出低电平U OL,开门电平U ON,关门电平U OFF等参数。
实际的门电路U OH和U OL并不是恒定值,由于产品的分散性,每个门之间都有差异。
在TTL电路中,常常规定高电平的标准值为3V,低电平的标准值为0.2V。
实验五 队列的实现和应用
程序源码:#include<stdio.h>#include<stdlib.h>#define MAXSIZE 25int a[MAXSIZE];typedef struct Queue{int *data;int front;int rear;}Queue;void Init_Queue(Queue *q) //初始化{q->data=(int *)malloc((MAXSIZE)*sizeof(int)) ;q->front=q->rear=0;}void getIn(Queue * q,int elem) //入队{if((q->rear+1)%MAXSIZE==q->front){printf("队列已满!\n");exit(0);}q->data[q->rear]=elem;q->rear=(q->rear+1)%MAXSIZE;printf("入队元素:%d\n",elem);//测试入队}int getOut(Queue *q) //出队{int elem;if(q->rear==q->front){printf("队列为空!\n");exit(0);}elem=q->data[q->front];q->front=(q->front+1)%MAXSIZE;printf("\n出队元素:%d\n",elem);//测试出队return elem;}void Visit(Queue *q) //-遍历-{int visit=q->front;printf("遍历:");while(visit!=q->rear){printf("%d ",q->data[visit]);visit=(visit+1)%MAXSIZE;}}int getHead(Queue *q) //获取头元素{return q->data[q->front];}int getLength(Queue *q) //获取长度{int length;length=(q->rear-q->front+MAXSIZE)%MAXSIZE;return length;}void main(){Queue q,*p;int i;p=&q;Init_Queue(p); //初始化printf("请输入要录入队列的元素,以-1表示结束:\n");for(i=0;i<MAXSIZE;i++){scanf("%d",&a[i]);if(a[i]==-1) break;elsegetIn(p,a[i]);}Visit(p); //遍历printf("\n队列长度为:%d\n",getLength(p)); //求队列长度printf("头元素:%d\n",getHead(p));while(getLength(p)!=0){getOut(p); //出队Visit(p); //遍历}printf("队列为空!\n");}程序运行截图:1、小规模测试:2、大规模数据测试:。
实验五 ArcMap综合制图教材
实验五ArcMap制图-地图版面设计一、实验目的(1)掌握ArcMap下各种渲染方式的使用方法,通过渲染方式的应用将地图属性信息以直观的方式表现为专题地图。
(2)使用ArcMap Layout(布局)界面制作专题地图的基本操作。
(3)了解如何将各种地图元素添加到地图版面中生成美观的地图设计。
提示:在以下练习过程中,请时常注意保存地图文档二、实验准备实验数据:图层:[省会城市、地级市驻地、主要公路、国界线、省级行政区、Hillshade_10k]软件准备:ArcGIS Desktop ---ArcMap三、实验内容及步骤第1步渲染图层要素-唯一值符号在ArcMap中新建地图文档,加载[空间分析] 扩展模块及[空间分析工具栏]加载图层:[省会城市、地级市驻地、主要公路、国界线、省级行政区、Hillshade_10k],将地图文档保存到Ex12下,名称为:ChinaMap在[图层列表面板](TOC)中右键点击图层:[省级行政区],执行[属性]命令,在出现的[图层属性]对话框中,点击[符号-Symbology]选项页,如下图所示,渲染参数设置为:[类别->唯一值,字段值设置为:DZM ] 。
点击[添加全部值]按钮,将<所有其它值>前检查框的勾去掉。
点击[符号]列,然后选择[全部符号属性]命令。
在[符号选择器]中,将[轮廓线颜色] 设置为[无颜色]:点击[显示-Display]选项页,将图层透明度设置为:[50%]:现在图层:省级行政区根据字段[DZM]进行唯一值渲染,且有伪三维效果(关闭[省级行政区]和[Hillshade_10k]之外的其它所有图层)关闭并移除图层:[Hillshade_10k]显示图层:[国界线],在[TOC]中右键点击图层:[国界线],执行[属性]命令,在出现的[图层属性]对话框中将渲染方式设置为[单一符号],点击[符号设置]按钮(如下图1)在[ 符号选择器]对话框中选择一种线状符号(如下图所示)显示图层:[省会城市],并参考以上操作及下图所示,设置图层渲染方式::第2步标注图层要素在TOC中,右键点击图层:[省级行政区],执行[属性]命令,在出现的[图层属性]对话框中,点击[标注]选项页,确认标注字段为:[Name],点击[符号]按钮在[符号选择器]对话框中,将标注字体大小设置为: [12], 点击[属性]按钮(如下图所示):在[编辑器]对话框中, 点击[掩模]选项页, 并将大小设置为: [2]:连续三次[确定]后退出以上对话框,返回ArcMap 视图界面.显示图层: [地级城市驻地],并参考以上方法及下图效果进行标注:第3步渲染图层要素—分类渲染在TOC中,右键点击图层[省级行政区], 执行[属性]命令,然后在[图层属性]对话框中点击[符号]选项页,将渲染方式设置为: [渐变颜色渲染, 字段: Area,分类:5, 自然间隔分类法]在上图中,点击[分类]按钮可选择不同的分类方法:参照以上操作过程,对图层[省级行政区]基于字段[Area]运用不同的分类方法(等间隔、分位数、自然间隔、标准差),比较不同的分类法进行分类的意义。
实验五:视图的创建与使用
1、 建立索引 1. 选择要创建索引的数据库文件夹, 如“S_C”文件夹,并在右边的对象窗口中选 择并打开其中的“表”对象。 2. 选择所要创建索引的表,如“Student”表, 并从“操作”菜单中选择“所有任务”子菜单 下的“管理索引”命令,打开SQL Server 的 索引管理器窗口。 3. 单击其中的“新建”按钮,创建新的索引,并 为其设置相应的属性。 4. 为Student 表创建一个基于“Sname”列 和“Sdept”列的索引IX_Student,其中 Sname列按升序排列,Sdept列按降序排列。
后单击“确定”按钮,关闭视图设计窗口,完成视图
的创建。
7) 创建一个简单视图,统计每门课程的选课人数和最高
分。
实验结
果(结 论及
成功建立了试验所要求的视图
分析)
教师
评语
2、 建立视图并利用视图查询数据 1) 启动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打开“SQL Server
Enterprise Manager”窗口。 2) 选择要创建视图的数据库文件夹,如“S_C”文件
夹,并在右边的对象窗口中选择其中的“视令,打开SQL Server的视图设计窗口。 4) 在“数据源关系图窗口”中单击鼠标右键,打开“添 加表”窗口,添加XSQK表和Student表。 5) 选择Student表的学号和姓名列,选择Student表的 sno,sname和ssex列,作为视图的显示列。
指导教师 黄川林
实验室 G108
实验日期
分组 情况
何威、李苗苗、杨德龙、孟炜 东、杨琦
成
绩
1、 建立索引 1. 选择要创建索引的数据库文件夹, 如“S_C”文件夹,并在右边的对象窗口中选 择并打开其中的“表”对象。 2. 选择所要创建索引的表,如“Student”表, 并从“操作”菜单中选择“所有任务”子菜单 下的“管理索引”命令,打开SQL Server 的 索引管理器窗口。 3. 单击其中的“新建”按钮,创建新的索引,并 为其设置相应的属性。 4. 为Student 表创建一个基于“Sname”列 和“Sdept”列的索引IX_Student,其中 Sname列按升序排列,Sdept列按降序排列。
矿产勘查学实验五-统计分析在矿体变化性研究中的应用.doc
实验五 统计分析在矿体变化性研究中的应用㈠计算变化性系数V 和V 2定量评估矿体变化程度:1)矿体品位 ,均值 ,一次平差值 ,二次平差值如附表 一;其中 ,均值=nCnii∑=4.5,2)均方差反映样品品位分散程度 ,σ=1)(21--∑n C Cni=2.533)品位变化系数V ,V=Cσ*100% ,计算得V=56.2%, 4)二次平差后品位均方差 ,σ2=1)(212--∑n C Cni=1.92,备注:地质变量一般不是纯粹的随机变量 ,每一处的矿产品位都受到区域背景值的影响 ,将品位与二次平差品位取均方差 ,消除了区域背景值趋势 ,将随机变量分离出来。
如下图所示 ,实线为随机变量 ,虚线为区域背景值。
5)二次平差品位变化系数V 2 ,V 2=C2σ*100%=42.65%查表对比品位变化性系数和二次平差品位变化系数 ,变化属于不均匀的。
C㈡绘制品位自然分布曲线和二次平差分布曲线如附图 一 ,可以看出:局部变化没有规律 ,整体品位先增加后减小。
㈢计算矿体变化性系数和相依系数 ,定量评估矿体的变化性质:1) 矿体变化性指数t=2-n M t =1414=1 查表可知 ,属于不规则变化。
2)局部相依系数C j =2-n m j=14=0 ,总体相依系数C z =14112=-n m z =78.57% , 查表可知:局部完全不相依 ,总体基本相依 ,属于Ⅲ类明显方向性变化。
㈣归纳上述数学表征方法定性与定量统计分析的结果 ,综合评估二号金矿体的变化类别:综上所述 ,可以看出该矿体品位在局部上变化复杂 ,在整体上是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品位这个矿化标志局部完全不相依 ,总体基本相依 ,属于Ⅲ类明显方向性变化。
㈤讨论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矿体变化性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的方法:数学统计的方法研究矿体变化性时 ,地质影响因素太多 ,每一种方法或者参数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而且有时候已知的有利的参数太过少 ,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视图的应用
5-1在实验二建立的基础表的基础上,设计和建立视图1、投影
create view投影as
select教师编号,姓名
from教师;
2、选择
create view选择as
select*
from教师
where职称='教授';
3、投影和选择
select*from投影和选择;
select*
from投影join选择
on投影.教师编号=选择.教师编号;
select*
from投影
where投影.教师编号in(select教师编号
from虚字段where工资>=200)
4、连接
create view连接as
select教师编号,职称,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from教师join课程
on教师.教师编号=课程编号;
5、嵌套
create view嵌套as
select*
from教师where教师编号in(select责任教师
from课程where性别='男')
6、虚字段
create view虚字段(教师编号,姓名,工资)as
select i.教师编号,i.姓名,i.工资
from教师i,课程j
where i.教师编号=j.责任教师;
5-2分别在定义的视图上设计一些查询
一般简单查询:
select*from投影和选择;
连接查询:
select*
from投影join选择
on投影.教师编号=选择.教师编号;
嵌套查询:
select*
from投影
where投影.教师编号in(select教师编号
from虚字段where工资>=200)
^_^^_^^_^^_^^_^^_^^_^^_^^_^_^^_^宁十一^_^^_^^_^^_^^_^^_^^_^^_^^_^^_^_^^_^^_^
5-3在不同的视图上分别设计一些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分情况讨论哪些操作可以完成,那些操作不能完成,并分析原因
1、投影
insert into投影values('56','吴宁');
select*from投影;
update投影set姓名='王宁'where教师编号='56';
select*from投影;
delete投影where教师编号='56';
select*from投影;
2、选择
insert into选择values('25','9','钱小2','女','教授','软件','10');
select*from选择;
select*from教师;
update选择set姓名='钱小二'where教师编号='25';
select*from选择;
select*from教师;
delete选择where教师编号='25';
select*from选择;
select*from教师;
3、投影和选择
insert into投影和选择values('13','清河');
select*from投影和选择;
select*from教师;
update投影和选择set姓名='qh'where教师编号='19'; update投影和选择set姓名='zc';
delete投影和选择where教师编号='19';
delete投影和选择where教师编号='2';
select*from投影和选择;
4、连接
insert into连接values('15','副教授','12','java'); update连接set职称='教授'where教师编号='2'; select*from连接;
delete连接where教师编号='2';
5、嵌套
insert into嵌套values('24','2','cd','男','教授','软件','100'); select*from嵌套;
select*from教师;
update嵌套set姓名='dc'where教师编号='24'; select*from教师;
update嵌套set姓名='dc'where教师编号='8'; select*from嵌套;
select*from教师;
delete嵌套where姓名='dc';
select*from嵌套;
select*from教师;
6、虚字段
insert into虚字段values('32','xx','200');
select*from虚字段;
select*from教师;
update虚字段set姓名='b b q'where教师编号='2'; select*from虚字段;
select*from教师;
delete虚字段where教师编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