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纪行习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给加粗字注音。

(1)风靡()(2)莽莽()(3)山岚()

(4)谛听()(5)幢顶()(6)禅的世界()

3.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6分)

(1)于是,晏席上便轻轻回汤着两支歌的旋律,我和这批台湾学者的心似乎融会起来了。()(2)不过,它经过改装,变成了纯悴的旅游性小火车,还顽有古式小火车的模样和情调。()(3)这是浓荫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荫,绝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

4.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一批台湾学者为我接风洗尘:________________

(2)引发了我们的思古幽情:________________

(3)它堪称山间一明镜:________________

(4)盛夏亭午时分:________________

(5)无可匹敌:________________

5.在下列横线上填进恰当的叠词。

(1)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________的、________的、________的。

(2)它真像一________绿地毯,________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

(3)树干都是湿________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

6.给下面一段文字的方格里点上恰当的标点。

席上一位美学家的夫人对我说□“台湾人最喜欢唱的大陆歌曲是□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有些重要的活动还作为合唱的歌曲。”

7.改写画线的句子,使全句连贯、简洁。

脚下是深绿的草地,蔚蓝的天空在高高的头顶,身旁是清澈的小溪,溪边有五彩的花朵,茂密的丛林,翩翩起舞的蝴蝶,这是多么美的意境啊!

8.仿句。

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

9.佳句赏析。

(1)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

这一句运用________手法,写出了山下与山间的巨大温差,从作者________的角度,突出凉气穿肌透骨的力度。

(2)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

作者连用三个________,写________、________,突出树木的“________”和“________”。

(3)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

作者以拟人化的________描写树木________。如诗如画的比喻,感受深切的________,使森林、古树成了富有________的情境。

10.阅读语段,完成题目。

(一)

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眼前骤然一亮,出现一泓水潭。它堪称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仿佛山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

(1)这一段运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比喻来写潭水的________和林区的________。

(2)这段文字的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的手法。

(二)

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

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

(1)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

作者连用三个________,写若有若无的声音,以________反衬________。

(2)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

作者采用________手法,

运用流畅而节奏鲜明的文字,强调林区的________。

(3)这一段文字以有声反衬________,营造一个“静谧的世界”,收到了“________________”(填一诗句)的艺术境界。

(三)

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1)“不知谁哼起《高山青》”句与文章开头唱《高山青》相呼应,以歌________,以歌________,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2)“整个游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佛能揉出浓汁”中的“仿佛”是________意思,这一句是不是比喻句?

(4)作者在整个游程并没有看到“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为什么还要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综合题

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描写阿里山美丽的风光。试问什么叫移步换景?请结合课文具体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答案

基础题

1.(1)情调调虎离山南腔北调;调解风调雨顺调嘴学舌

(2)系在树上;关系系数

(3)参天参数参加;参差参错;人参参商;

(4)行别银行行情;树行子;道行(僧道修行的功夫,比喻技能本领。);穿行行若无事

2.(1)mí(2)m3ng m3ng(3)l2n(4)dì(5)chu4ng(6)ch2n

3.(1)宴荡(2)粹颇(3)阴阴(以前“树阴”写作“树荫”,现在规定一律写作“树阴”)决4.(1)请刚从远道来的人吃饭(2)深远的感情(3)可以称为(4)正午;中午(5)对等;相称

5.(1)茸茸毛毛濛濛(2)条条紧紧(3)漉漉

6.:‘’

7.头顶上是高高的蔚蓝的天空

8.示例:不到泰山,何以能说到了泰安?不到玉皇顶,又何以能说到了泰山?

9.(1)对比感觉(2)比喻树躯树身大高(3)比喻排列之整肃联想审美价值

10.(一)(1)明镜水墨画清澈透亮迷人风光(2)由衷的赞美之情融情于景

(二)(1)比喻声(有声)静(无声)(2)反复宁静(3)无声此地无声胜有声

(三)(1)起结(2)旅游阿里山(3)好像不是比喻句,“仿佛”在这里表示想像。

(4)①作者旅游阿里山不尽然为看那“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言外之意,也是为了欣赏阿里山的美丽风光;②作者在整个旅游中,确实看到了阿里山的风光如画,并为之陶醉,他的赞美出于肺腑之言;

③“一方山水育一方人”,看到了山水之美,也等于看到了阿里山的姑娘之美。

综合题

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这种描写方法叫移步换景。《阿里山纪行》正是采用这种方法来描写阿里山的风光的。作者以行踪为线索,“从台北松山机场搭机”到“台湾的中部城市”,改乘小火车进山;“经过三个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站”;“从火车站到神木,尚有一段路程”;“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曲径通幽”;“几乎在树身之间穿行”“终于看到了神木”;最后“下山”。从进山到下山,作者边行,边看,边描写所见风光。这种写法不仅可把线索交代得很清楚,而且表现了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风貌,给人一种移动感,使读者从中感受一种动态美、整体美。(完整答出得“优”;分析不够具体得“良”;只答出什么叫移步换景和线索得“中”;只答出什么叫移步换景得“下”。)(由于不看课文,作者行踪只要大致说对即可。)

3.精读课文3-9段。思考:作者怎样描写到阿里山神木的经过及所见到的风光?

课文第3段是________。这一段先用设问句承接上段,然后交代进入神木的经过;第4段,写谭水清澈;第5段,________;第6段,写山间的青苔路;第7段,________________;第8段,描写看到的神木;第9段,________。

(要把握文段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一、阅读《阿里山纪行》的节选部分,回答问题。

几乎在树身之间穿行,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它是台湾著名的红桧,木有香气,高达58米,胸径6.5米,可以说是罕见的庞然大物。大就成了“精”,成了“神”。其树龄约有三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