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作物生产技术之玉米篇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被广泛用作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以及工业原料。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玉米生产也在不断提高,其中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应用对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播种阶段在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中,播种是玉米种植的第一步。
传统的播种方法是人工播种,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
而采用机械化播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播种效率和准确性。
机械化播种技术主要包括玉米播种机和玉米种子处理技术。
玉米播种机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可以一次性完成播种和施肥,大大提高了播种的效率和准确性。
而玉米种子处理技术则可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从而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二、田间管理阶段在田间管理阶段,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主要包括植保机械和施肥机械。
传统的农作物管理方式是通过人工除草和施肥,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对农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
采用机械化植保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除草和喷药的效率,而且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环境。
而施肥机械则可以根据土壤的条件和作物的需求,精确施肥,避免了浪费,并且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损害。
三、收获阶段在收获阶段,传统的玉米收割方式是人工收割,效率低下,而且容易损坏玉米。
而采用机械化收割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收割效率,减少损耗,并且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和土壤的条件,选择适当的收割时间,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玉米收割机,包括玉米联合收割机、玉米剥皮机等,这些机械化收割设备可以根据农田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收割方式,提高了收割的效率和质量。
四、后期处理阶段在后期处理阶段,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主要包括玉米干燥机、玉米脱粒机和玉米贮存设备。
传统的后期处理方式是通过人工晾晒和脱粒,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影响后期处理的效果。
而采用机械化后期处理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玉米的干燥和脱粒的效率,并且可以避免天气对后期处理的影响。
机械化贮存设备可以保持玉米的质量和新鲜度,防止玉米发霉和虫害。
《玉米的播种技术作业设计方案-农作物生产》
《玉米的播种技术》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设计背景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产量丰富。
而玉米的播种技术对于产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通过进修和掌握玉米的播种技术,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农业生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农业生产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二、作业设计目标1. 了解玉米的发展发育过程及播种技术;2. 掌握玉米的播种方法和注意事项;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4. 提高学生对农业生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作业设计内容1. 理论进修:通过教室讲解、教材阅读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玉米的发展发育过程,播种技术的重要性,播种方法和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实践,包括玉米的种子处理、播种方法、密度控制、施肥浇水等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玉米的播种过程。
3. 观察记录:要求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认真观察玉米的发展情况,记录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包括发芽发展、叶片展开、茎秆发展等情况。
4. 分析总结: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记录,让学生分析玉米的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总结播种技术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形成结论并进行分享。
四、作业设计步骤1. 理论进修阶段:让学生通过教室讲解和教材阅读,了解玉米的发展发育过程及播种技术相关知识。
2. 实践操作阶段: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实践,进行玉米的种子处理、播种操作等。
3. 观察记录阶段:要求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认真观察玉米的发展情况,记录发展过程中的变化。
4. 分析总结阶段: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记录,让学生分析总结玉米的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并形成结论并进行分享。
五、作业设计评判1. 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观察记录,评判学生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2. 学生的表现:通过学生的分析总结和分享,评判学生对于玉米播种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水平;3. 教师的评判: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观察记录,评判教师对于学生指导和引导的效果。
我国玉米大豆种植现状及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我国玉米大豆种植现状及间作高产栽培技术我国玉米和大豆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广泛,产量巨大。
玉米和大豆的种植现状和栽培技术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当前,国家农业政策的变化、气候因素的影响以及农民种植技术的水平都对玉米和大豆的种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就我国玉米大豆种植现状及间作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玉米大豆种植现状1. 玉米种植现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之一,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目前,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由于我国地广人多,玉米的种植分布区域较广,不同地区的玉米种植方式和管理技术也存在一定差异。
2. 大豆种植现状:大豆是我国的重要农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我国大豆的种植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豆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稳步增加。
二、间作高产栽培技术1. 间作优势:玉米和大豆的间作种植是一种有效的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增加作物的产量。
在玉米大豆间作中,大豆可以起到提高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氮素含量的作用,对玉米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
2. 间作栽培技术:要实现玉米大豆的高产栽培,关键是科学合理地选用品种、确定种植密度和间作模式。
在选择玉米大豆间作品种时,应根据两种作物的生长期和生理特性进行合理搭配,选择适应性强、抗性好的品种。
确定种植密度和间作模式时,应综合考虑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农作物生长特点和农民的实际情况,科学确定最佳的种植密度和间作方式,以提高作物的利用效率。
3. 土壤管理:土壤肥力是玉米大豆高产栽培的基础,因此要重视土壤管理。
在土壤肥力保护和提高方面,可以采取合理施肥、合理耕作、合理轮作的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水平,为玉米大豆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要注意保护土壤,避免水土流失,确保土壤的生产力持续稳定。
(完整word)农作物生产技术第四章玉米生产技术测试题
农作物生产技术第四章玉米生产技术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14分)1.我国种植面积及总产量最大的秋粮作物是A 小麦B 水稻C 高粱D 玉米2.我国的春玉米主要分布在A 东北B 西北C 华北D 黄淮海地区3.我国种植春玉米的地区最常采用的熟制一般是A 一年一熟B 二年三熟C 一年两熟D 一年三熟4.玉米从播种到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生长发育程称为A 玉米的一生B 玉米的生育期C 玉米的生育时期D 玉米的生育阶段5.玉米从播种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A 玉米的一生B 玉米的生育期C 玉米的生育时期D 玉米的生育阶段6.玉米的一生被划分成多少个生育阶段A 3个B 10个C 12个D 8个7.玉米的抽穗期是指全田50%植株雄穗尖端从顶叶抽出多长的日期A 3—5CM B 1-3CMC 5—8CMD 全部抽出8.玉米出苗期幼苗出土高A 1-2CMB 2-3CMC 3—4CMD 4-5CM9.玉米吐丝期全田50%植株雌穗抽出花丝A 1CMB 2CMC 3CMD 4CM10.玉米成熟期的标志不包括A 乳线消失B 出现黑层C 子粒变硬D 叶片枯干11.玉米苗期的生长中心是A 根系B 茎秆C 叶D 穗12.玉米的产量构成因素中没有A 单位面积穗数B 单位面积株数C 穗粒数D 粒重13.玉米的生育阶段不包括A 苗期B 穗期C 花粒期D 成熟期14.玉米从拔节到抽穗一般经历A 20-25天B 30-35天C 40-45天D 50-55天15.晚熟型玉米夏播时生育期一般为A 150天以上B 120天以上C 105天以上D 96天以上16.子粒胚乳全部由角质淀粉组成,不透明,坚硬平滑且暗淡无光泽的玉米类型是A 甜质型B 糯质型C 爆裂型D 硬粒型17.角质淀粉含量最高的类型是A 甜质型B 糯质型C 爆裂型D 硬粒型18.玉米蜡质型就是A 甜质型B 糯质型C 爆裂型D 硬粒型19.粉质淀粉含量最高的玉米类型是A 甜质型B 糯质型C 马齿型D 硬粒型20.成熟时水分散失而种皮皱缩最硬,呈半透明状的玉米类型是A 甜质型 B 糯质型C 爆裂型D 硬粒型21.下列玉米类型中是按营养成分分类的是A 甜玉米B 糯质型C 爆裂型D 硬粒型22.玉米亩产量在700—800公斤时,应选择的玉米类型及密度是A 平展型 3500-4000株 B 紧凑型 5000—6000株C 平展型 4500-5000株 D 紧凑型 4000—5000株23.玉米等行距时,一般行距为A 40CMB 50CMC 60CMD 70CM24.玉米采用宽窄行种植时,窄行距一般为A 40CMB 50CMC 60CMD 70CM25.玉米采用宽窄行种植时,宽行距一般为A 40CMB 80CMC 60CMD 100CM26.春玉米适时早播时,地温应稳定在A 10—12℃B 12—14℃C 13—15℃D 16-18℃27.亩产量300公斤以上的田块,套种玉米应在麦收前A7天 B 10天C 15天D 20天28.育苗移栽玉米时适宜的叶龄是A 1-2叶B 3—4叶C 5—7叶D 8—10叶29.不适合玉米的播种方法是A 点播B 条播C 撒播D 精播30.点播时玉米用种量一般为每亩A 1—1.5公斤B 2-3公斤C 3—4公斤D 4-6公斤31.玉米播量应增加的是A 种子粒重低时B 发芽率高时C 精播时D 地下害虫严重时32.玉米在墒情差的沙土地播种时,适宜深度是A 3—4CMB 4-6CMC 6-8CMD 10CM33.玉米间苗定苗的适宜时间是A 三叶间苗四叶定苗B 二叶间苗四叶定苗C 三叶间苗五叶定苗D 二叶间苗五叶定苗34.玉米花丝的什么部位能接受花粉A 上部B 中部C 下部D 任何部位35.玉米的地下节根也叫A 次生根B 支持根C 气生根D 次生胚根36.玉米的根系有吧收养分、水分、固定植株,合成氨基酸等作用,绝大部分分布在地表下A 0-30CM B 0-20CMC 0-50CMD 0-100CM37.如果采用移苗补栽的方法进行补苗,适宜的移栽苗龄是A 1—2叶B 2—4叶C 5—7叶D 8-10叶38.玉米苗期中耕一般进行三次,第一次在出苗后,适宜深度是A 3—5CMB 5—7CMC 8-10CMD 10-13CM39.玉米扒土晒根的时间一般为A 定苗前B 定苗后C 拔节前D 拔节后40.玉米蹲苗的结束时间为A 定苗前B 定苗后C 拔节前D 拔节后41.玉米的天然杂交率是A 95%以上B 90—95%C 80—90%D 70—80%42.生产上高秆型玉米的最低株高是A 270CMB 240CMC 300CMD 360CM 43.玉米的雌穗是A 肉穗花序B 圆锥花序C 总状花序D 头状花序44.玉米穗期的主攻目标是A 苗匀苗壮B 壮秆大穗C 保根护叶D 防止早衰45.玉米的需水临界期是A 大喇叭口期B 小喇叭口期C 抽穗期D 开花期46.玉米螟防治的方法中一般没有A 处理秸秆B 生物防治C 药剂防治D 人工捕杀47.玉米的适宜收获期是A 蜡熟期B 蜡熟末期C 完熟期D 乳熟期48.玉米穗期中耕次数及深度一般为A 1 次 3-5CMB 2 次 3-5CMC 1 次 6-8CMD 2 次 6—8CM 49.玉米攻秆肥有用量一般不超过总追肥量的A 10%B 20%C 30%D 40%50.玉米攻穗肥的施用时间是A 小喇叭口期B 大喇叭口期C 抽雄期D 开花期51.玉米攻粒肥的施用时间是A 吐丝期B 大喇叭口期C 抽雄期D 开花期52.春玉米攻穗肥应占总追肥量的A 60—70%B 50-60%C 40—50%D 30—40%53.玉米雌穗花丝受精能力最强的时间是抽出A 2-3天内B 7天后C 10天后D 3-5天内54.玉米去雄时,全田去雄应不超过A 四分之一B 三分之一C 二分之一D 三分之二55.玉米穗分化时的适宜温度是A 20-23℃B 13—18℃C 26—27℃D 18—20℃56.玉米开花期适宜的日平均温度是A 20-23℃B 13—18℃C 26—27℃D 18—20℃57.玉米穗期,适宜的土壤含水量是A 70—80%B 60-70%C 50-60%D 40-50%二、简答题(共46分)1.说明玉米合理密植的原则。
玉米栽培技术要点与农业技术推广作用
本文从玉米栽培过程入手,从地块选择到种子选择,再到播种时间、间苗、施肥浇灌、收获以及对于三种常见病害的处理,从整体上对于玉米栽培技术有了十分详细了解,为了使得玉米产量得到有效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特别重要,现代农业技术推广能够使得种植者栽培意识得以提升,这种意识提升会使得农业技术应用更为广泛,在过程中少不了推广人员的付出,种植技术的提升能够使得整个农产品生产质量得到提升,更能够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一、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在玉米栽培技术中主要有九项重点即地块选择、对种子选择与处理、播种时间掌握、间苗与定苗处理、施肥管理、浇灌、收获、病虫防护。
这些传统玉米栽培技术的阶段,是实践农业技术的基石。
1、对地块选择现代化农业技术发展的现在,在进行农作物种植之前需要对种植地进行挑选,以此保障农作物能够及时生长出来,种植的选择甚至于对农作物产量、品质有所影响。
对于玉米栽培技术来说土壤也是十分重要,故应当对土壤进行分析对比,对于影响玉米无法良好生产的地势因素进行着重分析,进而能够选择在土壤方面对于玉米生长有着帮助的地块。
玉米根系发达程度以及抗病能力是玉米栽培过程中重点关注项目,对于土壤要求来自其疏松度和熵值高低,故要根据这些选择对玉米生长有利的地块,比如华北平原,这是因为其平坦的地势和良好微量元素决定。
在对地域选择中,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信息化农业技术,使得其对于地域选择更为合理、科学。
充分利用大数据进行选择,针对其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光线、南纬北纬这些因素进行充分分析,并对于种植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并对其种植期间出现营养元素、水分含量进行检测,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够使得玉米更好生长,使得土地资源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
在种植之前,需要对播种土地进行翻耕,这对于土地平整度有着高要求,翻耕使得土块体积减少,使得种子能够被完整播种,不出现由于土地原因而导致的玉米种子浪费以及生长问题。
2、对种子选择与处理在农业中,种子作为植物生长根源,只有高质量种子才能种出来高质量农产品,故对于种子选择尤为重要。
玉米种植技术
(2) 足墒匀墒播种:为确保苗齐、苗匀,必须足墒匀墒播种。 土壤墒情不足或不匀是造成缺苗断垄、出苗早晚不齐的重要 原因。 (3)播种深浅和覆土厚薄均匀一致:一5厘米为宜;沙土地、墒 情差时,播深6—8厘米。播种时若带种肥,要注意种、肥不 能接触,以免烧种。
(二)、良种选择的原则
选用优良杂交种是提高玉米产量较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在选用良种时应注 意掌握以下原则:
1、要根据栽培制度选用生育期适当的良种 在我国北方,玉米有春播、套播和 夏播3种生育类型,在生产中要选用适当地栽培制度的良种,既要保证其正常成 熟,又不影响下季农作物的播种。春播一般应选用生育期在120天以上的晚熟品 种;套种应选用生育期在95~115天的中熟品种;而夏播则适宜选用生育期在 80~95天的早熟品种。
播前准备
(一)、整地
玉米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玉米是高杆农作物, 有强大的须根系,需水需肥量大,一般要求土层深厚、结构良好、 输松通气、保肥保水能力强、耕层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高、土 壤pH5~8的土壤。 1、春玉米整地技术 春玉米整地应在前茬农作物收获后,及时 灭茬并深耕,一般深耕20~30cm,以熟化土壤。若前茬腾地晚, 来不及秋耕,应尽早春耕,随耕随耙,防止跑墒,耕深以 10~13cm为宜。
恰 当 播 种
1
播种时期
2 3 4
播种方式 播 种 量 播种要求
1、播种时期
春玉米的适时早播时期:春玉米要求适时早 播,使玉米避开低温的影响,充分利用光、热资 源,增强抗逆能力,减轻病虫危害,适时成熟, 取得高产。华北地区5~10cm地温稳定在10~12度 时为春玉米的适宜播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东 北地区5~10cm地温稳定在8~10度时为春玉米的 适宜播期,一般黑龙江、吉林等省的适宜播期在5 月上、中旬,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及新疆北部 多在4月中旬到5月上旬。
苜蓿套种青贮玉米高效生产技术
苜蓿套种青贮玉米高效生产技术一、引言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一直是农民们关注的焦点。
苜蓿套种青贮玉米高效生产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种植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作物产量,并且对于土壤的改良和保护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苜蓿套种青贮玉米的定义与优势苜蓿套种青贮玉米是指在玉米种植基地上同时种植苜蓿和青贮玉米的一种农作物种植方式。
这种种植方式有以下几个优势:1. 提高土地利用率:苜蓿套种青贮玉米利用了土地的垂直空间,既可以种植玉米,又可以种植苜蓿,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2. 增加农作物产量:苜蓿与青贮玉米的套种可以提供更多的养分和水分供给作物生长,从而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
3. 土壤改良和保护:苜蓿具有良好的固氮能力,可以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可供作物吸收的形态,从而充实土壤养分。
同时,苜蓿的根系还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改善土壤质地,保护土壤免受侵蚀。
三、苜蓿套种青贮玉米的种植技术1. 地块选择: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2. 苜蓿的选择: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苜蓿品种进行种植。
3. 青贮玉米的选择:选择高产、抗病虫害能力强的青贮玉米品种进行种植。
4. 套种方式:在春季先种植苜蓿,待苜蓿长到一定高度后,再种植青贮玉米。
在苜蓿茂盛生长的同时,青贮玉米也能够顺利生长。
5. 施肥管理:根据土壤养分和作物需求,合理施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6.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视田间,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
7. 收割与储存:根据苜蓿和青贮玉米的生长周期,合理安排收割时间,采取适当的储存措施,保证作物的质量和保存期。
四、苜蓿套种青贮玉米的经济效益与推广前景苜蓿套种青贮玉米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还能够降低养殖业的饲料成本。
同时,由于苜蓿的固氮能力和土壤改良作用,还能够减少对化肥的依赖,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
栽培技术Zaipeijishu2017年卢龙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6万亩,玉米种植面积29万亩,玉米占总播种面积的43.9%,卢龙县农业机械总动力97.1万千瓦,全县综合农机化水平已达到54.8%,其中机耕面积56万亩,机械化作业水平84.8%,机播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26.7%,机械收获机收机械化水平26.7%,近年来农业生产“高成本”特征日益显现,特别是人工成本上涨迅速,农忙季节一天100多元都请不到人。
据调查统计,玉米的劳动成本占比均在40%以上,玉米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机械化水平不高造成的劳动成本高、生产成本上涨、比较效益下降,迫切需要提高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来节本增效。
全程机械化是玉米生产发展的总趋势,通过开展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全面提高玉米的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将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广义的全程机械化概念涵盖制种、耕地、播种、植保、灌溉、收获、运输、烘干、秸秆处理等环节。
为了把全程推进行动实施到位,我们把全程机械化聚焦在用工量大、农时最紧迫,并能够量化考核的主要环节,即“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
”等主要生产环节。
一、机械化耕整地土壤是玉米生长的基础,是决定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
合理耕作可疏松土壤、改善营养条件、提高土壤肥力、消灭杂草及减轻病虫害的作用,为种子发芽提供一个良好的苗床,为玉米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耕层。
提倡前茬秋收后、土壤冻结前做好播前准备,包括深松、灭茬、旋耕、耙地、施基肥等作业,有条件的地区应采用多功能联合作业机具进行作业,大力提倡和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深松作业的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原则,一般为30~40cm;深松作业时间应根据当地降雨时空分布特点选择,以便更多地纳蓄自然降水;建议每隔2~4年进行一次。
当地表紧实或明草较旺时,可利用圆盘耙、旋耕机等机具实施浅耙或浅旋,表土处理不超过8cm。
玉米保护性耕作及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探讨
保护性耕作是指通过机械的免耕和少耕来降低耕地面积。
同时,通过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等措施,达到降低土壤风蚀、水蚀,增加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目的。
顺应农业机械化大时代,将农业机械与保护性耕作有机融合,是未来实现该地区农业机械水平迅速提升的重要环节。
本文以河南省西峡县为例,探讨了河南省西峡县玉米保护性耕作及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应用概况,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意义与技术,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的意义与技术应用。
旨在提升区域内玉米耕种机械化水平提供技术指导。
将保护性耕作与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相结合,能够较好地适应当前部分乡村对农业机械化作业的总体要求。
同时,在农田整地、覆膜、播种、田间管理、收获以及秸秆回收等方面,也可以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以河南省西峡县为例,采用二者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玉米田的耕作和播种作业的机械化管理,有效地提升了玉米田的耕作质量和产量。
一、河南省西峡县玉米保护性耕作及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应用现状据了解,农业部组织了第7批全过程机械化示范县的申报和评定,经过各地择优推荐、省级初选和专家评审,最终,西峡县获得了第7批“首个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示范县”的荣誉。
西峡县近几年来,在山地的基础上,紧扣创建农业综合机械化示范县的工作目标,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努力实现“三个结合”。
既要注重领导,又要注重政策支持,县政府组建了一个高规格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组织和部署创建工作,按照创建的要求,对标对表,实行任务清单化、责任细化、时间节点化,跟踪问效,强力推动。
针对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科学运用农机购置补助,并从县级财政中拨出专项经费支持,促进农机设备的进一步优化,着重发展深松深耕、粮食烘干、精量播种、秸秆粉碎还田、高效植保等具有较高科技水平的新机具,并指导农户购买用于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的机具,加速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和使用。
从2019年到现在,西峡县已经获得了636万元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累计补贴农机具5822台,受益农户5145户。
农作物品种试验技术操作规程玉米
农作物品种试验技术操作规程玉米1.引言1.1 概述农作物品种试验技术操作规程玉米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科研工作,旨在通过对玉米品种进行试验和评估,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食品需求。
在农作物品种试验中,玉米是一种关键作物,因其广泛种植和应用于食品、饲料和工业生产中的多样化需求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农作物品种试验的操作规程,主要针对玉米进行详细讲解。
通过对玉米品种的选取、试验设计、实施操作和数据分析,本文旨在提供一套科学、规范的操作指南,帮助农业从业者和科研人员进行玉米品种试验,提高作物品种的选育效率和质量。
文章的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对农作物品种试验的重要性进行述说,旨在向读者介绍该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接着,我们将详细介绍农作物品种试验的操作步骤,包括玉米品种的选取、试验设计和实施操作的技术要点。
最后,在结论中对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同时对未来农作物品种试验的发展做出展望。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农作物品种试验技术操作规程玉米的重要性及其操作步骤。
希望本文能够为农作物品种试验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作物品种的选育能力和质量水平,为农民和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农产品。
文章结构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框架进行介绍。
下面是文章1.2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农作物品种试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展开,共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讲解和探讨。
具体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概述和背景。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从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对农作物品种试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简要介绍。
通过阅读引言,读者能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以更好地理解后续内容。
第二部分为正文,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我们将首先阐述农作物品种试验的重要性,包括推动农作物品种进步、提高农作物产量、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等方面的意义。
接着,我们将详细介绍农作物品种试验的操作步骤,包括试验设计、田间管理、数据采集和分析等环节。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摘要: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良与优化,有效提高了生产质量与效率,降低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其中保护性耕作技术,就是一种高效、生态的种植生产技术,可以降低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保护士壤结构,创造适宜的田间小环境,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因此在玉米的种植中,就可以将其广泛推广与应用,从而发挥其价值与作用。
本文针对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以及应用效果,展开了详细深入的分析,希望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引言玉米是我国的主要作物之一,其市场需求非常高,具有重要的价值。
针对部分地区自然条件不佳、种植水平不高、质量与产量不满足目标等问题,需加快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防止土壤被破坏,降低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
实施保护性耕作有利于提升土壤肥力,充分发挥土壤的生产能力,增加农作物产量,这对于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但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实践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1、保护耕作技术的概述保护耕作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构建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一种高校高产的耕作技术,能够为农作物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而该技术,是指在尽量不翻转土壤的前提下,采用少耕、免耕、覆盖等方式,减少对土体的扰动与破坏。
还可以有效利用前一轮农作物的秸秆,进行地表的覆盖,提高资源利用率。
并且使用专业的保护性耕作机械,减少田间作业工序,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生产质量与效率。
现阶段,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保护性耕作技术与传统耕作技术相比,保护性耕作技术减少了耕地次数,非常适用于以往多次耕作的土壤,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而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加快了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步伐,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玉米种植现状玉米主产区多分布在淮河以北地区,该地的气候、土壤、地理等条件十分适宜玉米种植,但玉米种植的整体生产效益却不高,主要原因包括以下4个方面:(1)种植模式粗放,种植户积极性不高。
农作物生产技术
玉米600公斤标准化生产技术1、耕翻整地1.1 整地标准:我县春季多干旱少雨,种植玉米地块最宜秋整地。
来不及秋整地的,要早春顶凌耙茬,顶浆起垅。
无论秋整地还是春整地,都要做到上虚下实,平整细碎,以利蓄水保墒。
1.2 秋季整地:三年深松一次,深度以25—27cm为宜,要做到旋耕、灭茬、深松、起垅一次完成。
1.3 春季顶浆打垄:早春化冻14cm时进行灭茬起垅。
1.4 原垄深松:一般适用于大豆茬,先灭茬,垄台深松,然后扶原垄,镇压。
2、品种选择2.1 第一积温区≥10℃活动积温2600℃以上的乡镇,玉米主栽品种四单19,搭配品种吉单27;2.2 第二积温区≥10℃活动积温2500—2600℃的乡镇,玉米主栽品种吉单27,搭配品种四单19、东农250;2.3 第三积温区≥10℃活动积温2300—2500℃的乡镇,玉米主栽品种龙单13,搭配东农250、绥玉10、绥玉11。
3、种子处理3.1 种子包衣:可选用35%的多克福种衣剂或20%的呋福种衣剂,按药种比1:70进行种子包衣。
对丝黑穗病严重的地块可用立克秀拌种,每公斤种子用立克秀4克(按种子量0.4%拌种)。
3.2 浸种催芽:将种了放在40℃水中浸种8—12小时左右或更长一点,然后捞出,置于20—25℃条件下催芽,每隔2—3小时将种子翻动一次,每日用温水滤一次,85%以上“拧嘴”后低温炼芽。
4、平衡施肥4.1 农肥:结合整地亩施含有机质8%以上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立方米做底肥。
4.2 化肥:底肥或种肥,亩施磷酸二铵15公斤,尿素10公斤,硫酸钾5公斤,亩施硫酸锌1—2公斤。
施用复合肥用量每亩25—30公斤。
4.3 追肥:在玉米拔节期,亩追尿素12.5—15公斤,追肥部位离植株8—12cm,深度10—12cm 为宜。
5、适时播种5.1播期:地温稳定通过7—8℃时抢墒播种,我县播种时间为4月25日—5月5日左右。
5.2 机械播种:土壤墒情好的地块(土壤含水量高于20%),可机械直种,随播随镇压,镇压做到不漏压,不拖堆。
玉米种植现状及高产栽培新技术应用研究
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强国,玉米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要想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人们就必须重视对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控策略的研发与运用,推动玉米产量与品质的提高。
本文对玉米种植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相关高产栽培新技术,从而有效提升产量及质量,促进我国农业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一、玉米种植技术应用现状1、土壤的翻耕不合理玉米的植株由于体型大,根部的分布对玉米发育情况也有直接的作用。
而有些农民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没有实施正确、有效的土壤翻耕,使得玉米根部顶层汲取不了充足的养分,产生倒伏的情况,使得玉米不能良好的发育。
所以在土壤翻耕方面要予以重视,保证玉米根部能充分汲取营养,这也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
2、玉米种植密度不准确在玉米栽培的过程中,很多农民并不知道或未意识到玉米种植密度的重要性,所以在玉米种植时,未对玉米种子的种植密度进行测量,这样就会使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如株行超过正常株高时,结穗部位提高,形成大头,容易出现易折易倒现象,同时也会由于密度过大,出现玉米叶片相互遮蔽现象,如果农民不能很好地对玉米的密度加以管理,就会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与发育,从而导致玉米的产量也会降低。
3、缺少科学种植的意识由于大部分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在玉米种植中缺少科学种植的观念,也受到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所以一直以传统方式进行种植。
近些年我国受到极端气候的影响,使生长高频的玉米容易发生病、虫、高温、低温、旱灾、倒伏、洪涝等自然灾害。
多数农户对玉米的栽培理念仍然单一的栽培方法,对病虫害的防控并未制定有效的方法,导致玉米在萌芽阶段即发生根系枯萎甚至坏死的现象。
在气候干燥时期,未能给玉米实施有效的浇水,出现旱苗的情况,不但给农户带来了损失,更让我国玉米行业的发展停滞。
二、我国目前农作物生产现状1、日益强调种植国家对玉米的发展非常重视,随着玉米新品种的问世,它的营养价值越来越高,政府也开始关注玉米的生产,无论是在财政上,还是在政策上,都会给予一定的帮助,让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无公害玉米生产技术
够 充分 成 熟 , 自然 灾害 及病 虫害 较 少发 生 。 种植 区 土壤 应 有 良好 的结 构 , 地 以壤 土或 沙 壤 土 为主 , 层深 厚 , 重及 质 耕 容
盐分 含量 较 低 , 有机 质 含量 高 , 灌溉 和 排 涝 , 易 以利 于 形成
污 染 的生产体 系。
1 无 公 害 玉 米 生 产 基 地 环 境 选 择 11 适 宜 的 地 理 位 置 条 件 .
适 当稀 植 , 免 造 成 后 期 田间 荫 蔽 、 虫 害 滋 生 , 响 避 病 影 玉米 的产 量和 品质 。 一般 45 0 60 0 g h 中产 田 : 展叶 0  ̄ 0 k /m2 平 型杂交种 4 052 . -. 5 5万株/m2 1 , 1 紧凑型杂交种 6 0万株/m2 0 . 0 l 。5 1 70 k / m 高产 田 : 展叶 型 杂 交种 52 - .0万株 / m2紧 gh 的 平 .5 60 h , 凑 型 杂 交 种 67 ~ . .5 75 0万 株/ mZ9 0 gh 以 上 的 高 产 h o0 0k / mz
关 键 词 玉 米 : 公 害 : 产 技 术 无 生 中 图分类 号 ¥ 1 53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0 — 7 9 2 0 )6 0 7 —0 0 7 5 3 (0 9 0 — 1 0 1
无公 害 玉 米是 指 产 地 符合 一 定 条件 、 产 符 合特 定规 生
24 合 理 密 植 .
肥量 。
保 护 农 作 物 的 大 气 污 染 物 浓 度 限 值 ; 田灌 溉 水 质 农
符 合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 5 8 — 2 —— 农 田灌 GB 0 4 9 )
玉米种子生产技术_
玉米种子生产技术玉米原产中、南美洲,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我国的玉米栽培历史大约为400多年,现为三大粮食作物之一。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特用玉米的开发和综合利用,玉米已发展成为全世界重要的粮食、饲料和经济兼用性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不断提高。
发展和优化玉米生产已成为各地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之一。
20世纪30年代初,随着第一批商品杂交种在美国问世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杂交种子已基本上替代了原有的常规品种,并实现了商品化生产,为主要农作物种子产业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玉米生产概况(一)世界玉米种植面积及产量近年来,随着高产杂交种的推广应用,化肥用量增加,各项先进的耕作栽培技术的应用,世界玉米生产发展迅速。
1969~1999年,世界玉米种植面积从10525.9万hm2增加到13926.2万hm2,增长32.3%。
20世纪90年代统计表明,世界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的前5个国家依次是:美国(种植面积2821万hm2)、中国(2280.5万hm2)、巴西(1254万hm2)、墨西哥(761万hm2)、印度(605万hm2)。
30年来玉米总产量由26760万t增加到59741万t,增长了123.3%。
玉米总产量较多的前5个国家依次是:美国(21930万t)、中国(11046万t)、巴西(3017万t)、墨西哥(1684万t)和法国(1368万t)。
世界玉米单产水平由2542kg/hm2(1969年)提高到4289kg/ hm2 (1999年),提高了68.7%。
1990~1999年平均(种植面积在150万hm2以上者)单产水平较高的前5个国家是:法国(单产为7915kg/ hm2)、美国(7740kg/ hm2)、中国(4753kg/ hm2)、阿根廷(4471kg/ hm2)和前南斯拉夫(3699kg/ hm2)。
玉米生产发展突出的国家是法国和泰国。
1965年时法国的玉米面积只有87万hm2,1999年发展到174万hm2;总产量由364万t猛增至1516万t;单产由3180kg/hm2提高到8672kg/hm2。
农业信息化背景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摘要:信息化背景下,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农作物种植更加科学化和智能化。
玉米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关乎国计民生发展。
该文从种植角度入手,对农业信息化背景下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应用进行了介绍,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分析方法,重点分析了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要点,表明在信息技术利用下,玉米产量和品质都有明显改善,加大信息化利用程度,可以显著改善玉米种植效果,达到预期产能,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玉米种植;高产栽培;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力助推了社会各行各领域发展。
实现农业信息化发展,可以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优势,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科学调控,保证种植的高产高质。
当前玉米的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经济价值不断提升,提高玉米种植面积,实现产量稳步增长,发挥农业信息技术的带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全面把握技术应用要点,将信息技术和种植管理充分融合,提高玉米种植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1青州市玉米种植情况青州市地处山东省中部地区,总面积有1569 km2。
青州市益都街道办事处面积有14.5 km2,耕地面积有80 hm2。
全市地形以丘陵、河谷、平原为主,农业种植土壤类型为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四种类型;气候以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为主,四季特征鲜明,雨热同季,年降雨量为660 mm,年均气温在12.5℃左右,无霜期190 d左右;全市玉米种植面积超过16000 hm2,产量可达每市亩700 kg左右,单株产能也稳步提升。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玉米种植效率提高,种植经济效益也不断增加,逐渐成为人们增收的途径之一,同时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也得到了创新发展,在信息技术应用下,对于不同品种的玉米高产栽培都有技术性指导,实现了种植全过程的动态化、科学化管理,通过实践种植大大提升玉米种植产量。
2信息化背景下智慧农业技术的运用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可以为农业生产注入新的发展推动力,新的生产技术在农业种植中被广泛实施。
江汉平原玉米-晚稻种植模式技术示范总结
江汉平原玉米-晚稻种植模式技术示范总结江汉平原位于中国的湖北省,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在这片广阔的平原上,玉米和晚稻是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其种植模式技术一直是农业科技工作者们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针对江汉平原玉米-晚稻种植模式技术示范进行总结,从种植技术、管理模式、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种植技术1. 种植时间:根据江汉平原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玉米和晚稻的种植时间在这里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玉米的种植时间在3月份至4月份,晚稻的种植时间在6月份至7月份。
合理的种植时间能够充分利用气候条件,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 土壤管理:江汉平原的土壤以黄壤和粘壤为主,通常土质肥沃、适合作物生长。
在玉米-晚稻种植模式中,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壤改良和施肥,提高土壤肥力,优化作物生长环境。
3. 种子选择:选用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种子,包括耐旱抗逆、抗病虫害的抗逆性强的品种,避免因为品种选择不合适而造成产量损失。
4. 防治病虫害:病虫害是影响玉米和晚稻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防治病虫害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作物生长周期,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提高防治效果。
5. 种植密度:在玉米-晚稻种植模式中,合理的种植密度是关键。
根据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和作物品种的特点,确定合适的种植密度,保证每株作物都能够获得充分的养分和生长空间。
二、管理模式1. 种植结构调整: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玉米和晚稻的轮作比例,合理安排不同作物的种植面积和时序,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减轻病虫害压力,保持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提高土壤养分循环的效率。
2. 生产管理:科学合理地进行田间管理,包括及时灌溉、适时施肥、病虫害防治、积极进行中耕松土等措施,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种植技术推广:加强对农民种植技术的培训和推广,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示范,帮助农民了解最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他们的种植技术水平,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玉米大豆套种技术
玉米大豆套种技术
1 套种技术的重要性
套种技术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技术之一,它包括在不同的季节采用不同的农作物种植,以拓宽种植植物的范围,提高收成,增加土地利用率,提高农士的收入,同时减少污染和土壤退化的程度,进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玉米大豆便是一种常见的套种技术。
该技术是指种植玉米作为早熟作物,一次种植完成以后,余下的土壤水分上,就在玉米种后的次年种植大豆。
大豆作为套种作物植入玉米残渣中,有利于发挥玉米留下的有机质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土壤水分管理效果,有利于玉米大豆的种植效果。
2 玉米大豆套种技术优势
利用玉米大豆套种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种子结实率,而且能够提高地壤的肥力,维持土壤的稳定性,能够改善土壤水分状况,克服缺水时期土壤肥力的不足问题。
此外,玉米大豆套种技术还可以利用玉米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对病虫害有很好的预防作用,能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
此外,玉米大豆套种技术还可以提高农户的收入,由于大豆收入比玉米高,大豆作为下期作物,可以减少农户的种植成本,同时能够提高大豆的种植效果,提高农户的收入。
3 玉米大豆套种的要求
玉米大豆套种的要求按照作物之间的交叉性,根据各种田间条件来确定,如水肥、土质、作物特性、不同化肥施用量等有关这两种作物种植的条件。
在玉米大豆套种技术应用中,不同作物优化管理能够更好地综合考虑土壤、水肥、作物特性、生长期限和施肥等因素的集成分配,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玉米大豆的收益。
总之,采用玉米大豆套种技术能够很好地节约水肥,促进生物地山轮回,改善土壤的养分条件、水分条件,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作物良好生长发育,提高作物的产量,是当今种植技术中一项很重要的技术。
玉米育苗技术
玉米育苗技术今天,由于人口增长和食物日益增多,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收获量也在不断增加,以玉米为例,其增加的率领先于其他农作物。
玉米作物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支柱,也是饲料和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但是,由于过度耕作等原因,玉米作物的产量正在减少,严重影响了粮食安全。
此外,由于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以及病虫害等等原因,农作物产量增长效率显著下降。
为了提高玉米作物的产量,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为此,《玉米育苗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玉米育苗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玉米的播种密度,通过增加播种密度来提高地上部分的产量,并减少地下部分的损失。
此外,玉米育苗技术还可以改善玉米的土壤、气候条件,抗减少病虫害的侵袭,及时修复水源,减少流失的水量,改善土壤质量,发挥肥料的作用,促使玉米获得更高的产量。
玉米育苗技术是一门科学,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育苗、施肥和收获。
首先,我们需要进行育苗,以保证在播种之前有良好的育苗环境;其次,在播种之后,应及时施肥,以增加营养物质的含量,有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最后,当植物发芽时,我们还需及时进行收获,以避免病害的发生。
通过玉米育苗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改善玉米作物的生长环境,抗减少病虫害的侵害,促使作物获得较高的产量。
推广应用玉米育苗技术,不仅有利于提高玉米作物的产量,而且可以节约农民的经济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粮食安全。
未来,我们将继续研究玉米育苗技术,不断扩大技术的应用范围,以实现更高的产量。
同时,也将继续改善农田的环境条件,推进新的玉米品种的开发,为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玉米育苗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它有助于提升我国粮食安全,增加玉米作物产量,改善农田环境,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推出更多有效的技术,以实现玉米作物更高的产量和更高的品质,为粮食安全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