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论势,创见未来——2012诺亚财富投资策略高峰论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2012-4-21
地点:上海新天哈瓦那大酒店
主题:群英论势,创见未来--2012诺亚财富投资策略高峰论坛
【主持人】: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欢迎来到群英论势,创见未来——2012诺亚财富创新投资策略高峰论坛的现场,我是主持人来自诺亚财富,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诺亚财富对大家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天的主题我们围绕着一个词“创新”,展望未来10年我们需要用创新的投资理念和投资策略,去东西和捕捉创新的投资机会。

从而为投资人累计更多的财富,在我们论坛的开头,我想要请大家沟通欣赏一段诺亚出品的财富大片,请看大屏幕。

(视频)
感谢大家的欣赏,正如大片中所展示的,2012年纵然不确定,但并非不可预知,任何周期中都有赢家。

您将如何选择呢?我们先来听一下专家的高见,下面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出席本次高峰论坛的嘉宾,摩根大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先生,鼎晖投资董事长吴尚志先生,达晨创投执行合伙人总裁肖冰先生,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董事总经理姚宇先生,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章硕麟先生,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傅德修先生。

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窦玉明先生,诺亚正行上海基金销售投资顾问总经理章嘉玉女士,诺亚中国控股有限公司首席营销官、风险控制委员会核心成员陈恳先生,诺亚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诺亚上海财富管理公司总经理韦燕女士,欢迎以上嘉宾的莅临。

接下来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诺亚中国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诺亚上海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韦燕女士致开幕辞。

【韦燕】:尊敬的各位来临大家早上好,首先对于在座的各位新老朋友能够在周末莅临本次峰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2010年对于诺亚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因为10年的11月10日,诺亚在纽交所上市,成为全亚洲唯一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财富管理公司,之后诺亚进入了快速的发展,截止到目前诺亚在全国有61家分支机构,1100名员工,服务2.9万名高净值的客户。

2011年诺亚为投资人配置资产的规模达到230亿人民币,时间进入了2012年,的确是不寻常的一年,在这个龙年的春天,诺亚相继迎来了几件喜事。

第一件事2月21日诺亚财富登陆香港,获得了香港证监会颁发的149类执照,成为第一家在香港开设分支机构的中资财富管理公司,2月22日,诺亚正行获批中国证监会颁发的公募基金销售牌照。

成为首批四家获批的机构里面唯一一家有14家分支机构的基金销售的公司。

也是同一天我们四位创始合伙人之一的殷哲喜得贵子,是在团队里面第一个实现了他儿女双全的梦想,也是成为我们团队的榜样。

当然2012年也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一年,全球多个国家政府换届,经济衰退、欧债危机、美债危机,国内房市、股票市场阴霾重重,我们不仅要问未来财富投资的方向在哪里,为此我们特别组织了本次峰会,邀请到顶尖的经济学家、投资家、企业家济济一堂,为大家献上一道精美的财经智慧大餐,共同探讨下一次财富成长新的机遇。

此刻我的脑海里仍然是葡萄牙诗人卡蒙斯的那句诗,这里是陆地的结束,这里是海洋的开始,16世纪的葡萄牙人依然放弃竞争白热化的大陆,拨开迷雾、走向海洋,发现了一片蓝海,实现了自己欧洲第一强国的梦想,我们非常期待通过今天这样的峰会,群英论势,能够帮助大家拨开迷雾,创见未来,果敢前行,共同开启未来10年财富投资新机遇,非常感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韦总,正如韦总在致辞里面提到的,陆地在这里结束,海洋从这里开始,我们如何立足于当前的金融环境,着眼于未来十年的崭新机遇,寻求新的财富浪潮值得我们一起来思考。

所以我们今天也邀请到了我们一位诺亚的老朋友,也是一位我们非常喜欢的经济学家,他将带我们一起领略在一个经济学家眼中,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如何呈现,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请听主题演讲——展望中国未来之路,借助各位的掌声,欢迎龚方雄博士。

【龚方雄】: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诺亚资本论坛给我出的题目是中国未来之路,这个题目是相当相当大,可以从很多很多方面讲。

那么我是来自金融界的,我又是一个经济学家,所以我讲肯定是要从资本市场、金融的角度去看中国经济的未来,这样的话就把这个题目缩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也是对于在座的各位最相关的。

那么从资本市场、金融去探索中国未来之路应该怎么看呢?很简单,我觉得用一个词就是“创新”。

应该来讲未来中国经济的主轴是“创新”。

创新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讲就是说未来我们中国要通过金融创新、资本市场的创新,通过金融和资本市场创新,进一步带动我们的制度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等等才会让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比较可持续发展的阶段。

那么这个其实和全球的趋势也是非常非常吻合的,刚刚主持人在致辞的时候已经讲到了,我们现在人类所面临的危机是起伏不断的,所谓的欧债危机,大家也议论过美债危机,但是大家知道在去年很多人预测着今年可能会成为世界末日,大家在去年年底对今年的判断非常悲观的时候,资本市场却迎来了10几年以来最好的开局之年。

大家知道在第一季度美国的纳斯达克已经上涨了20%,美国的标准普尔第一季度就涨了10%几,道琼斯第一季度也是涨了10%,甚至连危机四伏的德国,它的资本市场也涨了20%,日本的资本市场涨了20%。

那么在这个里面表现最差的仍然是中国,中国的第一季度股市我们看到收官的时候只涨了2.8%。

2.8%的上浮和全球比当然差了很多,但是不用和全球比,就和香港比,香港的恒生指数在第一季度也是涨了10%几,国企涨幅将近20%。

这是相同中国公司的股票,只是在不同的市场进行交易,它的定价居然会出现如此大的区别。

还有一点我讲市场的表现,市场一方面可以预测未来,另外一方面市场也会展现它所谓的无效性,我想要讲中国A股市场的无效性,和全球资本市场的有效性这种差异,到底来自于哪里。

大家知道像中国在第一季度A股市场严重滞后,是在去年已经下跌了20%,尤其在前年2010全球资本市场是普涨的情况下,中国的A股是下跌了15%,所以连续两年下跌的时候,第一季度我们仅仅反弹2.8%。

那美国的表现,到第一季度末美国的道琼斯已经回到了金融危机之前的水
平,也就是08年三月的水平,美国的标准普尔,第一季度末已经回到了07年的水平。

那么美国第一季度的亮丽表现,是在去年美国资本市场虽然引发了全球的动荡,所谓的美债危机,为什么我一直讲所谓的美债危机?因为这是一个人为的词汇,美国根本没有什么债务危机。

这个是被炒作放大的一个题目。

但是你看去年全球资本市场剧烈动荡以后,美国的资本市场是平收的,纳斯达克是微涨的,前年他是大涨的,09年也是大涨的。

所以到目前为止标准普尔已经回到了07年危机之前的水平,道琼斯已经回到了08年三月份的水平。

但是这个里面最亮丽的是纳斯达克,纳斯达克回到了三千点以上,就是回到了上一次所谓的高科技泡沫破裂以来,纳斯达克创出了11年的新高。

那么很明显,美国的资本市场是由高科技带对的,也就是所谓的创新带动的。

这里面主要的动力来自哪里呢?很明显大家看到苹果公司,三个月从400美元涨到600美元以上,三个月涨了50%多,就在所谓过去几年,危机四伏、不断的情况下,苹果公司的股票在5、6年间从几十美金涨到了六百多美金,它的市值接近了6千亿。

在短短的几个月他的市值涨了接近两千亿。

那这个里面很明显的,孕育着另一轮的创新,这一轮的创新是由高科技,高科技是哪些领域带动的呢?很明显是以苹果、谷歌物联网,云计算这一类公司所带动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带动着网络公司,内部网络系统的提升。

大家在去年年底对于资本市场,对于经济,对于今年全球非常悲观的时候,美国是平收。

那么这个事情非常非常让人,我一直讲的具有讽刺意味,美国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发源地,他是把全球引入动荡的一个始祖,但是就在欧洲还在因此在欧债危机,水深火热挣扎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引发动荡,中国人还在过度的反思,还在思考着是不是资本市场失效了,是不是要加强监管,是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体制。

在我们还在过度总结经验的时候,美国人已经又一次昂首挺胸在引领着全球经济的复苏,这个事情你说有没有讽刺意味?有!但是让人觉得不觉得意外,我觉得一点都不觉得意外。

过去几年我一直在讲,我说中国人千万不要因为美国的另外一次危机,又再过度的总结经验,又要加强监管,质疑市场的能力等等。

美国所谓的泡沫破裂是经常的事,你去看一看美国两百年经济发展的历史,他都是由创新开始然后带领经济成长,后来搞得过度,过度以后出现泡沫,泡沫破裂以后又会来新的一轮在其他领域的创新。

新的一轮其他领域的创新,又会带动新的一轮经济成长,最终仍然会搞成泡沫,然后又泡沫破裂,又进入一个新的循环。

美国经济两百年的历史大家去看,我们就举上一次的例子,比如说纳斯达克现在已经是11年的新高了,但是在2000年纳斯达克泡沫破裂,很多人就说美国完蛋了,你看这次高科技泡沫破裂是伤到了美国的实体,然后美国可能会趴在地上10、20年起不来。

那一次泡沫破裂以后,大家一定知道泡沫之前发生了什么,是因为90年代初,美国进入所谓的互联网的时代,那么互联网启动了新的一轮信息技术的革命,在90年代美国经济信息技术革命,引发了全球经济的一轮强势的上涨,最后美国人又搞出来一个泡沫,泡沫在2000年破裂。

但是那次泡沫破裂的同时,大家也知道美国遭受了911的袭击,但是美国没有像很多人预测的会变成另外一个日本,趴在地上20年没有起来。

因为他借着中国加入世贸的东风,借着经济全球
化的趋势,借着全球制造业在世界上进行全新布局这么一个格局。

他迅速的服务业全球化,在这个过程当中,是由金融创新、金融革命所引发的。

大家知道从2000到2008年之间,全球的年轻人最喜欢进入一行就是金融创新,那个又带领着全球经济和美国经济的强势复苏,但是这个金融创新和以前历次创新包括90年代互联网创新、信息革命一样,又引发了一个泡沫,在08年这个泡沫破裂。

最后在大家都在不断的为金融危机思索、辩论、思考、总结经验的时候,美国人又搞出来了物联网和云计算,什么叫物联网和云计算,互联是创造一个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平台,物联网是怎么搞出来的?当然这个技术和互联网的起始地也是差不多,它们一开始都是来自美国的军方。

大家知道互联网最开始使用的是美国的军方,美国的军工产业是他一个很强很强的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是怎么起来的呢?就是美国军方里面的电子邮件早就运用了,后来把它转入民间使用,后来在民间使用引发了信息技术的革命,物联网是美国军队里面有一种所谓弹头进行交流的技术,就是多弹头同时发出去以后,这几个弹头之间还要进行协调和对话,对移动的目标进行更精准的打击。

那么后来谷歌把这种技术应用到了经济适用领域,这个大家可能非常的清楚,因为谷歌当时发展的时候,他遇到一个非常非常大的成本和技术瓶颈,他给所有使用他账户的,在他那儿登陆成为成员的人,他都承诺给你一个巨大的库存空间3G,3G对于一个人来讲当然足够了,你可以不管发照片也好,发大规模信息量的邮件都可以在谷歌里面用,所以他有非常强的技术。

但是问题就是他登陆的使用者太多以后,储存要求迅速的扩大,逼着他不得不买很多的储存器。

这样从成本上对他来讲是一个巨大的压力,但是他发现很多人登录成为他的会员以后,实际上他给这些成员存储空间并没有充分的使用,大家最多用10%、20%,大部分存储空间是不用的,但是你不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新的客户上来,你就得给他又拨出来3G的存储空间,那你要不断的买新的存储器,同时也有很大的闲置。

所以他想出来一种服务器之间进行对话和交换的技术,所以一个新的客户上来他可以不用拿新的存储器、服务器,他可以在现有的空间当中进行使用,这个就是物联网技术的最原始使用。

这个技术后来也带动了,后来苹果公司小的iPhone、iPad,大家有没有想象为什么每个人都要有一台PC,PC是一个五脏俱全的计算中心,里面有CPU,有自己的存储空间,你可以在里面完成各种各样的计算和工作。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到现在在这里开会,你们没有使用你们的PC,但是你们在家里每个人都有一台PC,办公室每个人都有一台PC。

但是大部分你们的PC是闲置在那儿不用的,但是这些PC又有很强的计算功能和存储功能。

所有这些大部分时间是闲置的,所以苹果想出来iPad,就是所谓个人网络的连接器。

这些存储空间、计算能力可以通过物联网的技术来进行共享,所以大家买一个iPad可以完成大部分工作,点击一下通过网络、云端技术来完成这些工作,而不需要把这些所有的功能都集中在一台PC里面,你看这种创新多好,它是提高效率节省成本的创新,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和空间、能力。

这又是美国人搞出来的,大家发现没有这是另一次信息技术的革命。

比如说
光源,爱迪生在100多年前发明了电灯,后来到处找钱,找不到,后来找到我们老摩根,我们老摩根给他一笔钱,后来美国的GE就是这么诞生的。

所以白炽灯一直延用至今,但是现在发现LED光源能够省电70%,所以我们国家五年计划里面说最终要淘汰白炽灯用LED技术,那你们去追溯一下LED技术最新是谁发明的?美国人,美国人搞出来的创新,所以过去200多年美国的历史就是这样的,他不断的创新,他的监管永远是走在创新后面的,当我们还在探讨要加强监管的时候,美国人创新仍然在继续,他的监管仍然走在创新后面,他们是在行业出问题的时候才去管一管的,现在在加强和改善对金融业的监管,这个是在他出事以后,他没有这个事还没有出来,创新还没有出来,监管就跑到前面去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创新永远出不来。

从这个角度,一开始的主轴,现在大家知道我们国家马上要开证券金融业创新大会,今年从2季度从4月1日开始,美国全球的资本市场进行调整,但是从2季度开始,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始远远的跑赢全球。

这个其中一个领军者就是证券业,今年证券业从年初到现在已经涨了30%、40%多,大家有没有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我还想要讲另外一个例子,昨天在香港创造今年一个全球IPO发行量最大的记录,这个IPO的记录来自于中国的金融行业,来自中国的证券行业,他创造了今年全球最大IPO的记录。

那么这个又预示着什么呢?
从美国的创新开始讲好讲,你要回答中国有没有创新,要先从美国的创新开始来谈中国的创新,谈到这一点就要结合经济成长的历史讲,所以我刚刚一直讲了美国经济成长的历史,就是不断的创新、成长、泡沫、泡沫破裂,然后又创新、成长。

所以大家对于08、09年美国的金融泡沫,千万不要过度的总结经验,这个只是历史长河当中的一个插曲而已,没有要过度反应的,中国是创新不足,美国可能在金融产业创新过度,所以中国的监管,中国整个制度的发展一定要考虑到历史的现实。

才会为经济带来一个比较可持续的经济成长的动力。

讲到这一点,我就讲一下经济成长的动力问题,因为很多人担心中国经济成长正在失去动力,中国过去30年经济平均成长,从实际成长的角度来讲是9.8,民意成长的话大概有15%,很多人就讲中国辉煌经济成长的历史,会不会从此就过去了,是不是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很低的成长阶段。

讲这种话还为之过早,我们要深刻的理解一下经济成长的动力。

讲经济成长动力之前,我还要回到美国来讲,把美国和日本做比较。

美国屡次泡沫破裂,很多人都说他会成为另外一个日本,其实没有,美国人又回来了,日本就有一次泡沫破裂,80年代末、90年代初,他就在地上趴了20年起不来,这个里面到底有什么和美国有本质的区别呢?
这个本质的区别非常非常明显,这个时候就要回到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经济成长的动力在哪里,我想在座各位做投资的人,大家都理解企业是怎么成长的,看企业成长的要素很简单看两点,一个是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一个就是他用工量的成长。

其实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用工量一乘就是企业的销售成长。

那么劳动生产力的成长就要靠创新,这一点美国人一直比日本人有优势,世界上过去两百年原创技术都是来自美国,70%、80%甚至80%、90%的诺贝将得主全部来自美国。

日本我经常讲他是最好的老二,因为很多原创技术不来自日本,但是日本能够把其他的国家,最近最现实的就是把美国的原创技术拿到日本去,然后他的制造业,
他造出来的东西,他后来的发挥和引申甚至比原创国还好。

汽车产业是一个最典型的产业,汽车是美国人发明的,美国当时汽车工业革命也引发过泡沫,但是你看到现在金融危机的时候,美国三大汽车厂面临倒闭的风险,美国人造车远远没有日本人造得好。

虽然三大车厂要倒闭,当时美国政府救助没有让它倒,其实它倒了对美国也无伤大雅,因为那个产业在美国已经非常小了,美国人就是这样,他不断的搞新的,新的搞出来用了一段就变成旧的了,然后放弃了,又搞新的。

这些东西拿到日本去用,日本的历史也是这样的,这个可能也是和经济发展、商业模式、文化都有关系,日本人永远跟着一个最强的人,当最好的老二。

在唐朝、宋朝,中国是鼎盛时期,日本人学中国,文字、文化都是从中国学习过去,到现在日语里面大部分的还是汉字,都是那个时候的历史。

但是后来中国固步自封没有什么创新,后来欧洲搞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日本人马上转学欧洲,他马上搞了一个文治维新,然后把欧洲的工业革命引入日本。

所以日本又是亚洲最强的,但是那个时候学欧洲当然是超过中国了,因为那个时候欧洲最强。

二战以后欧洲开始衰落、美国崛起,虽然日本是美国的战败国,但是日本仍然死心塌地的跟着美国走,他永远跟在一个最强人的后面,这是一种模式,这个模式当然有好处,但是差的地方就是他永远没有原创。

在日本你们看他长期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一直不如美国,这个是日本致命的特点,其实这个还不是日本最致命的,最致命的就是日本的人口在下降,日本的人口在老化。

以前日本是1.2亿人,现在日本是1亿人口,将来可能日本变成8千万人口,日本的人口总数在下降,而且劳动力老化非常厉害,劳动供应量下降的非常厉害。

他劳动生产力没有美国人高,尤其劳动供应量在下降,他怎么可能有经济成长呢,所以他一直在那儿低迷着。

美国为什么和他不同,原创是美国经济成长的,劳动生产力提高的主要源泉,另外一点美国是一个开放的国度,他欢迎全球各地的人移民美国。

日本现在还是封闭的,要移民日本非常难,你要嫁给日本人都不一定成为日本人。

世界上80%的诺贝尔奖得住都是来自美国,但实际上那都不是原创的美国人,他都是像杨振宁、李政道这样的人,在中国出生后来去美国了,他吸收的是全球各地的人才,他的劳动供应量不但仍然在成长,美国的人口仍然在成长,他吸收全球最优秀的人才。

你想他这个模式多赚,我经常做一个比喻,我们中国现在实行一胎化政策,父母对小孩投入就非常大,从小到大传统教育、素质教育,奥数、钢琴什么都培养,让他智商也高、情商也高,什么方面都要好,投入了不知道多少钱。

等这个小孩长到高中、大学的时候,把他送到美国去了,美国人坐享其成,他小时候根本没有投入,然后该做贡献的时候上他那儿去了,你看诺贝尔奖得主都是来自美国,但都不是原创的美国人。

我就想连奥巴马这样的人在美国能够当上美国总统,你们想象一下他国家的文化有多开放,奥巴马不过是一个非洲移民的后代,一点根基都没有,无根无叶,他就是这个体制和文化的开放和包容,他能够孕育创新,同时带来人口高素质成
长,美国不会成为另外一个日本,他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体制和文化。

创新是美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其实我们中国人千万不要看美国,因为金融泡沫破裂对于我们冲击很大,金融是市场力量最典型的一个代表,所以大家就质疑市场的能力和市场的力量。

但是市场从中长期来讲永远是最效率的地方,市场有两种讲法,首先资本市场永远是错的,因为资本市场永远是错的所以你老能够赚到钱。

但是另外一种讲法是资本市场永远是最效率的,一个人一个计划体制,不管你再聪明,你不能永远的超越市场。

从中长期来讲,市场是分配资源最有效的地方,没有任何人能够永远的打败市场,包括巴非特也是这样的,所以市场又是最聪明的地方。

人们要利用市场的错来赚钱,所谓能够赚到钱多的人,你和市场比,你的概率可能跟市场比较接近而已。

市场化的创新还是不能停滞的,这一点和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讲到这里以后讲中国经济的发展就好讲,因为我刚刚讲了半天美国经济的发展,可能很多人会灰心丧气,你看咱们中国确实没有美国那么创新,什么东西都是美国人搞出来的,我们只是跟着模仿一下而已,我们中国也没有原创,也没有创新,有的是坑蒙拐骗、弄虚作假。

什么东西都有假的,前两天来药用胶囊都是用有毒的东西做的。

你说中国还怎么发展?很多商业模式也是学美国人的,然后拿到中国来用,结合中国的国情,咱们没有原创,是不是和日本一样没有发展动力了?但是其实又不难,我刚刚讲了美国的创新和发展,实际上美国过去30年也好、20年也好、10年也好,美国平均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每年只有2%左右,美国长期趋势性的成长动力也就3%,他另外的1%是人口劳动力供应增加带来的,所以美国长期经济成长就只有3%。

但是中国过去30年,平均经济增长是9.8%,其中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带来了7%左右的经济成长,另外2%左右是城市化进程带来劳动供应量的提高。

中国人口的成长不到1%,但是在中国由于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城市化率很低,劳动供应量的成长并不是人口成长的速率。

在西方发达国家,因为他是成熟国家,城市化已经完成,劳动供应量的成长就是人口的成长,所以美国的人口成长每年大概就是千分之几,接近1%,这个和劳动供应量的增加也是差不多的,日本的劳动供应量是下降的,所以就要通过更高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来实现,但是日本又没有原创,所以他不可能有比美国更高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所以日本的经济从长期来讲一直不如美国。

但是中国好像没有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我们有的只是坑蒙拐骗、弄虚作假而已,最多是模仿而已。

那中国7%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来自于哪里?中国有创新,中国过去30年经济成长那么高,靠的是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这是中国经济成长的原创。

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带来的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是不可计量的,是非常大的。

因为中国原来是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抹杀了所有人的积极性,扼杀了所有的生产力,那就更不要讲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了。

所以中国只要在制度方面稍微有一点创新的话,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会非常快,这就是中国经济的原创力。

为什么现在18大还没有开,我们天天在讲改革,要把改革提高到,像温总理很多的领导人出来天天把改革挂在口上,天天讲,因为这个是中国经济成长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