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二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一:(一)鼓励兴起宋辽之间的政治思想1、德宗《新五代史续补遗书》:明确提出执政的“六项原则”,即以民为本、尊敬父母、严谨士大夫、德允异己、慎戒爵位、勤治业务;2、宋史的《易类》:继承儒家思想,提出“太学之义”,以“叩问”、“相问”、“竖立”三条为主,探讨宋史时期学术思想;3、诗经:《离骚》中提出“大圣当时宁可失民信”,批判封建社会的不平等状况,反映出上层统治者不识民心,提述了中央和地方之间微妙关系;(二)辽、金之间的防御政策1、辽宋战略联盟:在辽宋领土之间建立战略联目,在战略上增加共同防御。
并建立一个监督制度,以增强士兵的政治意识;2、建立金国军队:建立军队,加强实力,增强防御能力;3、实施海洋防御:在海上保持通讯畅通,发展船舶防御,加强海上守卫,与蒙古、金等国家建立海洋联盟。
高中历史必修二:(一)西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活动1、西夏政治的完善:西夏采取一系列政治措施,实行一体化统治,建立中央机构及各行政机构,强化官员的义务制度;2、实行西夏财政的改革:主要实行土地税制,对土地享受清穆费、屯田费等,财政制度使西夏财政收入显著增加;3、制定西夏政策:主要实行统一平稳政策,建立宗教、文化、司法机构,整顿社会秩序;(二)西夏文化艺术的发展活动1、法律文书:西夏一系列法律文书和史料记载,对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及历史等层面的历史事实作了详尽的记载;2、布施建筑:大量的宗教建筑和文人梦境的建筑群出现,彰显了西夏文化的影响;3、新兴文学:许多新出现的文学作品,如《宋元文学大系》《云门禅府》《西夏记》,反映了西夏文学的发展;(一)明清社会问题分析1、社会经济分化:改革和民族扩张使明清时期社会中出现经济差距,社会精英巨富集团形成;2、学术思潮变革:从明末开始,新思潮日新月异,社会风气改变,开放的思想正在慢慢流行;3、文化艺术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学作品如《水浒传》《西游记》《孟子》《史记》,形象巧妙,意象艺术相得益彰,明清宫廷乐曲和民族灯谜也得到发展,宫廷作品如紫禁城、太平洋画创造了中国历史文化新的高峰。
高一历史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一)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二)分封制1、分封制的目的:为了进行有效地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①分封: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③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对士实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一)秦朝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体现了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
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①秦王嬴政,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自称“始皇帝”。
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②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
③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
④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2)秦始皇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
①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是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3)全面推行郡县制。
1.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郡守、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作用: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2.影响: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二)发展科举制:(1)科举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①隋文帝时,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总结高一历史必修一(一)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两大准则: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局限性: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妇女权利受限性质: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影响: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反封建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影响深远的原因:1.统治范围广,传播远2.比较完善,系统性,逻辑性强,法理精深3.有一些人类共同准则4.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之不断修正5.其发达是罗马统治者尊重法学,尊重法学家的结果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4一、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逐渐打破时空限制,虽受政府严格限制,但仍相当繁荣(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3)六朝时代,出现了“草市”(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夜市”比较繁荣(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1)“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影响:“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进步的可能性,不仅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史前时期- 人类起源与进化-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 农业革命的意义2. 古代文明的曙光- 古埃及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美索不达米亚)- 印度河流域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3. 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交流- 古代文明的传播途径- 早期贸易路线(丝绸之路等)- 文化交流的影响二、古典文明的兴衰1. 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 希腊哲学与科学- 希腊艺术与文学2. 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 罗马法律与社会结构- 基督教的兴起与影响3. 其他古典文明- 汉朝的中国- 印度的孔雀王朝- 古典非洲文明(如努比亚、阿克苏姆)三、中世纪的欧洲1. 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领主与农奴的关系- 城市与商业的兴起2. 教会的权威- 教皇与教会的权力- 十字军东征- 宗教改革的前奏3. 中世纪的文化与艺术- 哥特式建筑- 中世纪文学-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四、近现代历史的开端1.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的兴起- 艺术与科学的革新- 地理大发现的影响2.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与新教的诞生- 宗教战争与和平- 宗教改革对社会的影响3.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的贡献- 科学与理性的推崇- 启蒙运动对现代政治的影响五、工业革命与现代世界的形成1.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发展- 技术创新与工业化- 社会结构的变化- 资本主义的兴起2. 民族国家的形成- 民族主义的兴起- 国家统一运动(如德国、意大利的统一)- 殖民扩张与世界秩序3. 现代政治与社会- 民主制度的发展-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兴起- 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需要进行格式设置,例如添加页眉、页脚、目录、标题样式等,以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每个部分进行扩展或缩减,以满足3000字的要求。
高一必修历史知识点
高一必修历史知识点高一必修历史知识点概述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人类起源与发展:了解人类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掌握早期人类活动的基本特征。
- 史前文化:熟悉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特点,如北京人、山顶洞人等。
2. 古代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认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 古代科技与艺术:掌握古代天文学、数学、建筑、雕塑等科技艺术成就。
3. 封建社会- 中国封建社会: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等朝代,掌握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
- 欧洲封建社会:熟悉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包括领主与农奴的关系、骑士文化等。
二、近现代历史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理解文艺复兴的背景、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 宗教改革:掌握马丁·路德等人的宗教改革运动,以及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了解英国工业革命的起因、过程及其带来的社会变革。
- 工业革命的影响:认识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社会结构的深远影响。
3. 近现代中国-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学习鸦片战争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认识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及其后果。
- 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掌握民国时期的政治变迁。
4.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掌握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后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 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的爆发、重要战役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三、世界历史1. 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 欧洲的殖民扩张:了解15世纪至20世纪欧洲列强的殖民活动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 反殖民斗争:学习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反殖民独立运动。
2. 冷战与国际关系- 冷战的起源与过程:掌握美苏两极对峙的背景、事件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 冷战后的国际格局:认识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3. 全球化与现代社会- 全球化的趋势:了解经济、文化、科技全球化的特点和影响。
- 当代国际关系:掌握21世纪初的主要国际事件,如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一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知识点:古代史知识点、近代史知识点以及现代史知识点。
下面将对每个部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古代史知识点1. 原始社会的经济形态:原始社会是以以狩猎、采集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社会形态。
2. 奴隶社会的兴起:奴隶社会是以奴隶制为基础的社会形态,尤以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
3. 希腊城邦的兴起:希腊城邦是指以城市为基础的自治政治单位,具有独立政府和军队。
4. 古罗马帝国的兴衰:古罗马帝国是罗马共和国的继承者,达到了疆域最大、统治最集中的地位,但最终由于内部分裂、外部入侵而走向衰落。
5. 中国古代社会的演进:中国古代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等阶段的演进。
二、近代史知识点1. 16世纪欧洲的大航海时代:16世纪欧洲国家进行殖民探险,开启了大航海时代。
2. 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工业革命使制造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而引发了工业化进程,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3.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法国大革命实施了平等、自由、人权等基本价值观,对欧洲乃至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4. 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近代中国被列强侵略,沦为半殖民地状态,受到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5.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近代中国出现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重要的民主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三、现代史知识点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对世界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2. 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和影响: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战争之一,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4. 冷战的起源和演变:冷战是指苏联和美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对抗,导致世界分为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美苏成为两个超级大国,世界进入了两极格局。
高一历史1到12课主要知识点
高一历史1到12课主要知识点高一历史课程作为学生们接触学科的开端,涉及到了中国历史的广阔范围。
下面是高一历史1到12课主要的知识点。
第一课:考古与历史- 考古学的定义和作用- 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和重要考古发现第二课: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开化- 早期文明的特征和起源- 文明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 两河流域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第三课:奴隶社会的成长和发展- 奴隶社会的特点和基本矛盾- 早期奴隶社会的发展- 早期奴隶社会的代表性国家: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第四课:古代帝国的崛起和发展- 亚洲古代帝国的兴起- 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早期古代帝国的代表性国家: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第五课:民族大融合与文明的交流互鉴- 民族大融合的背景和原因- 文明交流的途径和影响- 郑和下西洋和丝绸之路的特点和影响第六课:经济变革和城市的出现- 城市的兴起和特点- 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变革-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及其作用第七课:古代农业与农民- 古代农业的主要特点- 农民的生活和地位- 中国古代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第八课: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曹操和王导的文化交流- 佛教传入中国的背景和影响- 文化交流对中华文明的影响第九课:中外货币交流和贸易- 中外货币交流的历史- 古代贸易的特点和影响- 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第十课:中世纪欧洲的历史与文化- 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基督教的影响和中世纪文化的特点第十一课:中世纪欧洲的经济和农民起义- 封建经济的特点和发展- 农民起义的原因和影响- 英国的农民起义和法国农民起义第十二课: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和资本主义萌芽-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意义- 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 哥伦布的航海和欧洲的世界观扭转以上是高一历史1到12课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同学们能够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有初步的了解,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高一必修一和二的历史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和二的历史知识点历史是一门学科,它研究人类社会的过去,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和演变规律。
高中历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使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一必修一和二的历史课程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1. 远古时期的人类文明远古时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起点,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人类开始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
学生需要了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以及人类农业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2. 古代东方文明古代东方文明包括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等。
学生需要学习这些文明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知识。
3.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对西方文明有着深远的影响。
学生需要了解古希腊的城邦制度、民主政治、哲学思想等,以及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帝国的建立和衰落等。
4. 中国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悠久的文明之一。
学生要学习中国古代的朝代更替、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技成就、文化风貌等方面的知识。
5. 欧洲中世纪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欧洲中世纪是封建社会的时代,学生需要了解封建制度的特点、教会的权势、十字军东征、城市的兴起等重要内容。
6. 近代欧洲的资本主义社会近代欧洲的资本主义社会是工业革命的结果。
学生需要学习资本主义的起源、发展,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7. 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近代中国是中国历史上变革最为剧烈的时期之一,学生需要学习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以及中国近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
8. 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生需要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两次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上述是高一必修一和二的历史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善于运用历史知识来分析问题,同时也要培养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二、知识总结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历史高一必修一1-6单元知识点
历史高一必修一1-6单元知识点高中历史课程的必修一学习内容涉及了1-6单元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简要概述。
第一单元:古代人类与古代文明1. 人类起源与迁徙:人类的起源及其在地球上的迁徙过程。
2. 古代文明的形成: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等地古代文明的兴起。
3. 古代文明的特点:贵族统治、宗教信仰、社会分工、文字和制度等方面的特点。
第二单元:典范的中国古代文明1.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黄河流域文明的兴起及其发展。
2. 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神权统治、天人合一观念、礼制和家族文化等特点。
第三单元:希腊、罗马古典文明1. 希腊古典文化: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哲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2. 罗马帝国的兴衰:罗马共和制和帝国制度、法律制度、建筑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第四单元:南亚古代文明1. 印度古代文明:种性制度、宗教信仰(佛教和印度教)、数学发展等方面的特点。
2. 印度教和佛教的传播:佛教的兴起及其在世界上的传播。
第五单元:阿拉伯世界的兴起1. 伊斯兰教的兴起:穆罕默德及其伊斯兰教的创立。
2. 伊斯兰教对世界的影响:科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贡献。
第六单元:中古欧洲文明的发展1. 封建制度的兴起:封建社会的形成及其主要特点。
2. 教会的影响力:天主教会和修道院的兴起及其在中古欧洲社会中的地位。
3. 中古欧洲城市的兴起:城市经济、行会制度及城市自治等方面的发展。
以上对历史高一必修一1-6单元的知识点进行了简要概述,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对于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各个古代文明的特点,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影响,拓宽视野,培养综合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1. 人类起源和文明的形成- 人类起源于非洲大陆,随后通过迁徙和适应环境的方式,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
- 文明的形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最早的文明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和古埃及地区。
2. 中国古代社会- 历史文化的兴起:伟大的中华文明,在一篇篇充满智慧的文章中体现。
- 出现的主要朝代:夏商周时期,以及春秋战国时期。
- 社会结构的演变:农民和奴隶是农业社会主要的生产劳动力,地主阶级和奴隶主阶级居于社会的统治地位。
3. 中外古代文化交流- 中外古代文化交流的产生原因及过程:源于对外开放,多种文化的交融。
- 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中国文化的开放,中西文化的融合。
二、近代史1. 世界大航海时代- 世界大航海时代的背景:1453年,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攻占了君士坦丁堡,东方贸易受阻,意大利商人开始寻求南下,新航线的开辟。
- 特征和影响:亚非大陆被欧洲列强侵占,奴隶贸易、殖民统治等。
2. 近代世界的资本主义- 近代世界资本主义的兴起: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在英国兴起,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渐成形。
- 资本主义的特征:自由竞争、私人所有权、市场经济、利润最大化等。
3.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原因及历史进程:自19世纪以来,中国社会遭受外国列强侵略,社会各阶层不断觉醒,发生了一系列社会变革。
- 社会转型的影响: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了社会变革的时代。
三、现代史1.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近代世界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战争,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的社会矛盾的表现。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加速了列强政治经济的变革,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2.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中国社会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的主要阶段:党的成立、大革命、抗日战争、全国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高二历史知识点必修1
高二历史知识点必修1在高二历史学习中,必修1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主要讲述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早期文明的形成,深入探讨了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以及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介绍高二历史知识点必修1的重点内容。
一、早期人类与社会群体1. 早期人类的进化:高二历史必修1中,我们学习了早期人类的进化过程,从直立人到早期智人的演化历程。
我们了解到人类起源于非洲,通过逐渐从事狩猎采集活动进而成为社群的一部分。
2. 古代社会群体:在早期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社会群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需要掌握古代社会群体的特点和分类,如部落、氏族和城邦等,了解不同群体间的关系和互动。
二、古代文明的诞生1. 农业革命:在必修1中,我们学习到农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通过学习农业革命,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是如何由狩猎采集的方式转向农耕生产,从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2. 文明的兴起:随着农业的发展,各地出现了一系列的古代文明。
在必修1中,我们需要研究和了解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以及印度河流域文明等,深入了解这些文明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等方面的特点。
三、早期政治制度与法律观念1. 古代政治制度:在高二必修1中,我们需要学习不同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如埃及的法老制、美索不达米亚的城邦制以及印度河流域的君主制等。
对于不同政治制度的了解,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到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 法律观念的形成:法律观念的形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必修1中,我们需要学习古代法律制度的演变过程,了解早期社会对于法律的认识和逐渐形成的法律观念,如吉娃大法和汉谟拉比法典等。
四、宗教与思想观念的转变1. 宗教信仰:在必修1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
掌握埃及的太阳神崇拜、美索不达米亚的多神教、印度河流域的原始宗教和近东的犹太教等。
了解这些宗教信仰对古代社会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会考历史复习要点(必修1)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同时存在分裂的隐患。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①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
②郡县制建立: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并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汉初,在地方上,郡国二制并行。
元朝: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采用行省(行中书省)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汉的州和唐的道,起先都是监察机构,后都演变成地方行政实体。
明朝:通过废除丞相制度和创设内阁,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清朝:雍正帝时,军机处的创设,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二、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鸦片战争(1840~1842):战争中,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自发起来反抗英国侵略者。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内容规定: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④协定关税。
影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洗劫焚烧了圆明园。
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俄国在此期间趁机先后共侵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甲午中日战争(1894):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作战,壮烈殉国。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第二课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第二课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的王朝更替与政治制度- 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实行世袭制,建立了初步的国家机构。
- 商朝:继续沿用世袭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宗法制度,强化了王权。
- 周朝:推行分封制,建立了以周天子为中心的封建体系,确立了礼乐制度。
2.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 推行法家思想,制定严格的法律制度,确立了皇帝的绝对权威。
3. 汉朝的政治制度- 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建立察举制,选拔官员,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官僚体系。
- 王莽篡汉后,尝试恢复古代的井田制,但最终失败。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 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更加注重家世背景。
- 南北朝时期,北方多民族融合,南方则出现了世家大族的兴起。
5.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隋朝统一中国后,推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更加注重个人才能。
- 唐朝继续完善科举制度,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官僚体系。
- 唐朝还实行了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调整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
6. 宋元明清的政治制度-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东厂等特务机构,加强对势力的打压。
- 元朝:作为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实行严格的民族等级制度。
- 明朝:废除丞相制,设立内阁,加强皇权。
- 清朝:实行旗人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同时吸收汉族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政治制度。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1. 农业经济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经济基础主要是农业,随着铁器的广泛使用,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 出现了灌溉工具如翻车、筒车等,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 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手工业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生产部门。
- 商业活动日益频繁,出现了专门的市场和商业街区。
- 货币经济逐渐发展,从贝币到铜钱,再到纸币的演变。
3. 社会结构与阶层- 古代中国社会结构以宗法制为基础,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一、古代文明与历史起源1. 人类的起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类起源的地点和时间- 人类社会的特点和发展阶段2. 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农业文明的兴起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文字的发明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城市文明的形成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3. 两河流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以及其主要城市国家的特点和贡献- 古埃及文明以及其主要城市国家的特点和贡献4.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和特点- 印度古代社会的分工和阶级5.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及其演变- 古代中国的文字、科技、文化及其贡献二、古代帝国时代的兴起与发展1. 秦帝国的统一-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和建设成就- 秦始皇统一后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及其政策2. 汉帝国的建立与发展- 西汉王朝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及其政策- 东汉王朝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及其政策3. 罗马帝国的兴起与发展- 共和制度下罗马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及其特点- 帝国制度下罗马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及其特点4. 印度的古代帝国- 孔雀王朝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及其特点- 印度古代帝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及其特点5. 古代帝国的相互交流与融合- 古代帝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交流与融合三、商贸与交流的发展1. 陆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起点、途经地和终点- 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其对东西方文明的影响2. 海上丝绸之路- 蓬莱航线的开通及其对海上贸易的影响- 槟榔之路的开通及其对海上贸易的影响3. 罗马帝国与中国的交往- 罗马帝国与汉朝的外交往来及其影响- 罗马帝国对中国丝绸的渴求和贸易4. 东亚文化交流- 东亚各国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佛教的传入与东亚文化的传播四、古代思想与文化的变革1. 古代思想的起源和发展- 古代思想的起源地点和时间- 古代思想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2. 儒家思想的兴起与发展- 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儒家思想对古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影响3. 道家思想的兴起与发展- 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道家思想对古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影响4. 墨家思想的兴起与发展- 墨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墨家思想对古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影响5. 文化的多元性与交融-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文化的多元性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五、奴隶社会的灭亡与封建社会的兴起1. 奴隶制度的灭亡- 奴隶社会的经济、政治、社会矛盾及其造成的灭亡- 奴隶制度灭亡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 封建社会的兴起- 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社会特点及其形成和演变- 封建制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3. 一夫多妻制的形成与封建家族的兴盛- 一夫多妻制的起源和发展- 封建家族的经济、政治、社会状况及其特点4. 封建等级制度与社会分工- 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封建社会分工的特点和影响六、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发展1. 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 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及其影响- 古代农业技术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2. 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 古代冶金技术的出现和发展- 冶铜、冶铁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3. 中国古代科技的创新与贡献- 中国古代科技的创新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中国古代科技在农业、冶金、纺织等方面的贡献4. 古代中国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古代中国文化的起源和特点- 古代中国文化的兴盛和交流综上所述,以上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内容包括古代文明与历史起源、古代帝国时代的兴起与发展、商贸与交流的发展、古代思想与文化的变革、奴隶社会的灭亡与封建社会的兴起、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发展等主要部分。
高一必修一下册历史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下册历史知识点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旨在通过研究、整理和探索过去的事件、人物和社会现象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高中历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文化自信。
下面将为大家梳理高一必修一下册的历史知识点。
第一章:我国古代的历史起源1. 中国的三皇五帝时期三皇五帝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主要包括三皇时期和五帝时期。
三皇分别是伏羲、神农和黄帝,他们是远古时代的传说人物;而五帝则是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他们是早期统治者或领袖。
这一时期为我国古代历史的起源奠定了基础。
2. 夏、商、西周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献记载的王朝,商朝是夏朝的后继者,西周是商朝的后继者。
这三个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和事件对于理解我国古代社会和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1.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标志着中国步入了近代化的道路。
中华民国的成立是辛亥革命的结果,孙中山被誉为辛亥革命的伟大领袖和中华民国的缔造者。
2. 抗日战争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反对日本侵略而进行的一场艰苦卓越的民族解放战争。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领导了人民的抵抗和斗争,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三章:经济全球化与中国1. 世界历史发展的新时期经济全球化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一个重要趋势,它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
世界历史发展的新时期主要指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全球化时代的特点。
2.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改革开放是中国近40年来的一项伟大的政策和实践,它深刻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迅速崛起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第四章:世界文明的交流与中华文明的发展1. 世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世界各地的文明都在交流、融合中不断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二章知识点总结ppt 人教版
【例题3】概述李鸿章的主要活动并对其进行评价
【解析】(1)主要活动: ①镇压太平天国起家。②洋务派主要代表。 比较成功地开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开平煤矿等 近代企业,建成北洋海军和旅顺、威海卫两个 海军基地。③在思想上有开明的一面,但政治 立场是顽固坚持封建制度。④在中法战争中, 他的指导方针导致了福建水师的失利,又在中 方取胜的局面下求和,签订了《中法新约》。 ⑤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李鸿章奉行避战求和方 针,致使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并代表清政府签 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
本单元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宗教问题?
马克思说:西方殖民者在亚洲要完成“双 重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 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 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赫德按照英国海关管理模式管理中国海关,使 中国海关管理较早地走向近代化:
1.改变征税制度 抛弃将国家税收和个人收入 混淆的封建旧习 ,所征关税除经总理衙门审定 的经费,海关不能随便挪用,海关职员主管实行 薪金制。 2.推行会计、审计和统计制度 如审计制度强 化海关财务监督,从而有效地防止海关的贪 污舞弊行为。这对中国来说是一创新。
影
响
近 代 中 国 开 放 的 通 商 口 岸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开放的通 商口岸
中日甲午 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
三国干涉还辽的原因
不是为维护中国主权,而是俄国与 日本争夺东北的矛盾
目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实质: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主要是俄日
矛盾。
八、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1、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的背景: 2、目的:为了分享侵略权益 3、内容: 4、实质: 5、影响:
一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
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建立、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
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
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六.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七.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统一中国: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了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
(归纳灭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喊叫未出咽气”)
②开拓疆土:公元前215年蒙恬率秦军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次年渡河攻占阴山地区等边境军事要地;公元前220年屠睢统兵征讨岭南,于公元前214年平定岭南,置郡实施军事、行政管理;在“西南夷”开辟“五尺道”交通路线,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5)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c d)
◆中央政治制度演变
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直至被消灭。(中央日益集权于皇帝)
史实:
①汉武帝时期的中外朝制度。
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③宋朝曾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分割相权。
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权分六部。
◆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③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皇帝制度的建立
①皇帝制度的建立:秦始皇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②皇帝的地位及权力: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3)《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a b)
▲不平等条约的比较:
割地 赔款 开放通商口岸 其他
《南京条约》 香港岛 2100万银元 广、厦、福、宁、上(位于福建有两处:厦门、福州) 协定关税(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可看出此时列强的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特点: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地方日益集权于中央)
史实:
①西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时期的州刺史制。
②元朝的行省制度。
▲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 (a b)
◆ 设立: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明永乐帝为解决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带来丛杂政务缠身的弊端而设立内阁制。
①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的名称,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各行省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央诏旨,行政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不得调动军队。
②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③为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 行省制度的意义:①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②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第二次
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英、法
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不是八国联军干的!!!);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日本 《马关条约》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年 英法德意奥俄美日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归纳: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征岭南凿灵渠、管辖西南五尺道:)
◆统一的影响:
①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了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
②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 (a b)
◆郡县制的建立
①郡县制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②在列强的枪炮下,中国国门洞开,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三元里抗英 (a b)
◆ 概况:鸦片战争中的1941年5月,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抵抗英国侵略。(《申谕英夷告示》:“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 意义: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2)南京大屠杀、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 (a a)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日军进行了长达六周的大屠杀,30万人遇害。
日军侵华过程中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并在20个省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 c)
◆建立的原因: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①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国力减衰,内部危机严重,处在发生巨变的前夜。
(2)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 (a a)
战争名称 时 间 发动国家 结果 备注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 英国 签订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首先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特点:①军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臣均由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之手。
②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较高。
③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
◆作用:军机处的设立,明显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b c)
A、前期以积极影响为主: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②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③有利于民族的融合。④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时间:西汉汉武帝时期。
◆设置: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
◆职责: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扩展:东汉时期:州由监察区域变为行政区域)
(2)唐朝三省六部制 (a b)
◆ 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唐初,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门下省设政事堂会议。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商代的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史实:商代的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西周的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但也是政治实体,诸侯以嫡长子继承享有世袭统治权)。
▲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秦的统一 (a b)
B、前期以消极影响为主:①决策具有独断性、随意性,易出现失误;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因循守旧之风;官僚机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②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西方。③思想上的控制使科学和文化的发展严重的滞后。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1)鸦片战争的背景 (a b)
《马关条约》 台湾 2亿两白银 沙、重、苏、杭 设厂(反映出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辛丑条约》 赔、划、禁、拆、驻(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b c)
①列强侵华战争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③皇帝制度建立的影响:皇帝制度的建立使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
▲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汉朝州刺史的设置 (a a)
(4)元朝的行省制度 (a b)
◆ 行省的设置:元朝以行中书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的制度,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行省),即陕西、甘肃、辽阳、河南江北、四川、云南、湖广、江浙、江西、岭北行省。[次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即中书省(直辖“腹里”)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 行省与中央的关系:
(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b c)
◆ 背景:1895年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台湾人民“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
◆ 力量:邱逢甲、徐骧领导组成的义军和刘永福的黑旗军。
(链接:丘逢甲《春愁》: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写作的时间是1896年)
◆建立的过程:
①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帝出中国。
②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2月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③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宗法制
①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②实质: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③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先比较是嫡出还是庶出,后比较是长子还是次子。)
④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b c)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史实: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代的占卜制)。
◆ 意义:台湾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以劣势装备与日军血战5个月,充分表现了台湾军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此后50年里,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从未停息过。
▲3、伟大的抗日战争
(1)卢沟桥事变 (a a)
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中国守军拒绝后炮击宛平县城和卢沟桥,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是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全国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必修第一册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