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
科学探究中如何加强对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
2009年第6期《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和假设”。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而在科学探究的诸多步骤中,猜想步骤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培养学生猜想和假设的能力时,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指导。
一、丰富感知,积累猜想的素材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的过程应是对头脑中已存信息分析处理和加工的过程,因此在猜想之前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
必要的知识和经验是学生进行猜想的重要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猜想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处处留心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对于书本上的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一定要充分的理解和掌握。
一是教学中要求学生写物理日记,将自己观察到的一些现象用一句或几句话写下来;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编制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观察到的现象,让学生平时就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同时要求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和提出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思考,积累一定的经验和知识,为进行科学合理的猜想打下基础。
二、搭建桥梁,把握猜想的方向猜想是探究式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对于猜想,很多人认为只要是学生猜想到的都值得研究,哪怕学生猜想是错的,也要沿着这个方向探究下去,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生肯定会有收获。
这种观点确实有道理,但由于课堂教学受时间、空间、实验器材、学生经验和认知水平的限制,真正按上述观点来实施教学是很困难的。
如在“电磁铁”一节的教学中,教师若不加任何引导,让学生猜想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猜想出的因素可能有电压、电流、线圈的电阻、制作线圈导线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线圈的匝数、直径以及铁芯的粗细、形状、长度等。
若任由学生针对猜想出的所有因素逐一研究,不仅时间和器材不允许,而且也没有必要这样做。
高中数学猜想能力的培养原则与措施
由此获证 .
111222的结论 .
︸
︸
个
个
n
n
初看本题,觉 得 有 点 儿 难 度 .
从最简单的实例出
发,发现的确存在着题设结论中存在的规律 .
根据这 个
规律进行大胆猜想,可获得式 ① 这个结论 .
式 ① 的结 论
是通过几个 实 例 观 察 而 来 的,并 没 有 经 过 论 证,因 此
例 2 求 证 数 列 12,
1122,
111222, 中 的 各
项,均是两个相邻整数的乘积 .
解析:先用几个实例进行 尝 试:
12=3×4(符 合);
从
1122=33×34(符 合);
111222=333×334(符 合).
这三个式子 来 看,的 确 存 在 明 显 的 规 律 性,此 时 我 们
证、总结与提炼而成 的 .
同 样,解 题 中 也 存 在 大 量 的 规
律性 .
这就需要我们细心观察并分析大量的实例,从 实
例的解题中寻找出共性部分,并进行总结与归纳 .
但自
解析:(
1)极值点一般用求导来解决(过程略).
(
2)看到此问,首先 考 虑 从 m <2 和 m =2 两 个 方
论 m =2 一 种 情 况 .
x+m )≤l
n(
x +2),所 以 仅 需 讨
但通过常规方法难以实现解题 .
因此,我们可将这个 特
题一般化的猜想能力 .
其实,除了借助问题的一般性 来
解决特殊问题,我们还可借 助 问 题 的 特 殊 性 来 解 决 一
般性问题 .
3.
2 注重归纳推理过程,形成归纳性猜想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一、培养学生良好的猜想心理初中学生刚开始往往不敢猜,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他们唯教师是从,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另一方面他们深怕自己猜错了受到教师的指责同学的嘲笑,面对学生这样的心理,我们教师如果不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导,那么我们将失去培养创新人才的最佳时机,也将失去一大批人才为国家建设,怎样进行正确指导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做好两方面的指导:一方面,不管学生的猜想准确与否,教师都要持肯定的态度,肯定他们猜想的胆量,肯定他们猜想的态度,肯定他们为猜想作出的努力,学生得到教师的支持,心里就肯定自己的猜想行为,充满信心,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更大胆的猜想,排除心里阴影不再惧怕;另一方面,从最容易的猜想入手,循序渐进,例如,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这种猜想很容易,只有需要与不需要两种可能,又比如,在温度计一节中,演示自制温度计时,将装有一些带颜色的水的小瓶放入热水中时,不妨先让学生猜测,细玻璃管中的水柱会怎样变化?学生根据在小学科学中学到的热胀冷缩知识很容易地会猜想到水柱会上升。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因为容易就忽视猜想这一环节,因为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出合理的猜想是科学探究中最具创造性的一环,同时,在容易的猜想中得到成功,利于学生对自己猜想能力建立信心。
二、猜想与假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在物理学史上很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是源于猜想。
在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之后,“电能生磁,磁应该也能生电吧?”法拉第就是在这样的猜想下,经过整整十年的实验,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物理天才霍金的时空观让人感觉玄妙无比,令人不能不惊叹他的想象能力。
物理学发展至今日,还有许多的猜想有待人们去证实,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会有更多的猜想不断的衍生,发展。
多年来,物理课程偏深、偏难,考试偏重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利用公式解题上。
其直接结果,就是导致平时的物理教学教学中“重灌输、轻启发;重教授、轻活动;重机械训练、轻实质体验。
浅谈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
枯 燥 、 象 的数 学 内 容 设 计 成 有 趣 、 人 且 学 生 易 于 接 受 的 抽 诱
数学 问题 , 以启 发 学 生 质 疑 、 发 学生 思 维 . 引
察 、 分 析 、 猜 想 、 探 索 , 而 养 成 惯 于 猜想 、 于 猜 想 的 去 去 去 从 善 思 维 习惯 . 例如 .要 引导 学 生 探 索 多 边 形 的 内角 和 与 边 数 之
指 出 了答 案 是 平 行 四边 形 , 有 个 别 学 生 认 为是 矩 形 、 形 、 但 菱 正 方 形 , 是 梯 形 吗 ?使 学 生 从 中获 得 了对 四边 形 的 进一 步 会
认 识 . 数 学 教 学 中为 练 就 与 提 高 学 生 的质 疑 能 力 .一 方 面 在
的 内角 和 . 生 将 一 个 四 边形 分 割 成 两 个 三 角形 ,从 而 知 四 学
之 间的 共性 与差 异 .
于按 某 种 套 路 求 解 而 要 首 先 仔 细 地 观 察 , 伪 存 真 , 不 但 去 这
为 最 终 解决 问题 奠定 了基 础 . 而且 能寻 找 出解 决 问 题 的 契 机. 例 如 ,请 按 规 律 填 空 : , , , , 一 12 35 8 — — . 从 已 要 知 数 列 前 面 的数 字 结 构 中观 察 规 律 , 初 观察 的 结 果 可 能 是 起 后 一数 与 前 一数 的差 分 别 为 1 l 2 3 … 当然 ,这 样 揭 示 的 , , ,… 所 谓 “ 律 ” 是 一 种 迷 人 的假 象 , 不 能 帮 助 解 题 , 破 这 规 只 并 突
边 形 内 角 和为 3 0 , 6 。 同理 , 个 五 边 形 分 为 个 角 形 , 一 得
教学中提升学生猜想能力
教学中提升学生猜想能力猜想能力是指在缺少充分信息的情况下,能运用已知信息、经验、逻辑推理等手段进行推断和判断的能力。
猜想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是创新和发展的前提。
而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猜想能力也是教师必须注意的重要领域之一。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呢?以下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和建议:1.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和事物,思考其中的规律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有趣的实验和现象,让学生观察、记录、分析,探究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比如,在物理课上,可以让学生观察弹性碰撞的现象,通过实验推测碰撞前后物体的状态和运动情况;在语文课上,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现代文和古文的差异和演变,推测文化和社会的变迁等等。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猜想推理的能力。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并通过实验和调查来验证。
比如,在化学实验中,可以让学生提出不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假设,通过实验来验证哪一个是正确的;在历史研究中,可以让学生提出不同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假设,通过查阅资料和证据来验证。
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会通过自己的思维和推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猜想推理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是提高猜想能力的关键。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逻辑推理和推断,解决问题和分析情况。
比如,在数学课上,可以让学生通过寻找模式和规律,猜测下一个数是多少;在语文写作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和内容,猜测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锻炼他们的猜想推理能力。
4.多种方法结合综合以上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
比如,进行团队探究和合作、设立猜想课堂、应用多媒体、游戏等等。
不同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下应用和提高自己的猜想能力。
总之,要提升学生的猜想能力,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推理,让学生的猜想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教学中提升学生猜想能力
教学中提升学生猜想能力猜想能力是指学生在面对未知问题时,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逻辑思维和想象力,提出合理的猜测并加以验证的能力。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习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提升猜想能力。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和猜想进行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被动接受者,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养成惯性思维,缺乏猜想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考,并鼓励他们提出各种猜想,思考问题的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提猜并验证等过程,找出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他们进行自主探究。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起自己的猜想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猜想,并给予耐心的回答和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产生问题意识和求知欲,不断提升自己的猜想能力。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进行一些游戏和趣味活动,以提升学生的猜想能力。
游戏和趣味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放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培养他们的猜想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谜语和趣味性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产生猜想和思考,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验证,从而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
教学中提升学生猜想能力
教学中提升学生猜想能力猜想能力,是指通过对众多可能性进行推测和分析,从中找出合理可信的结论的能力。
在学习中,拥有较强的猜想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提升学生的猜想能力。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推理,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能性。
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猜想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让学生探究真实或虚构的案例来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列举或讲解一些生活中或工作中出现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授语文知识时,教师可以列举一些著名作品的情节和人物,让学生进行分析和猜想。
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角色的性格、环境的背景等因素,推测角色的未来走向,从而提高猜想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三、思维导图教学法思维导图教学法是以框架思维为基础,通过画图的方式呈现知识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点,起草一个思维导图模板,让学生以此模板为基础,完成自己的思维导图,从而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授地理知识时,教师可以提供一张世界地理的思维导图模板,并引导学生根据地图上的国家和地理位置,进行分析和推论。
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还可以训练学生的猜想和推理能力。
总之,猜想能力是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具备的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思维导图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动手探索的兴趣,以此提升学生的猜想能力。
教学中提升学生猜想能力
教学中提升学生猜想能力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猜想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猜想能力是指学生在没有足够证据或信息的情况下,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直觉来进行推断,提出一个可能的结论或假设的能力。
这种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主题或概念,并促使学生思考更多的可能性,并鼓励学生发掘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以下是一些教学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猜想能力。
1.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技能问题解决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猜想能力的关键技能,学生需要有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处理复杂的问题,从而能够做出推断和结论。
在教学中,可以使用许多活动来加强这种技能,例如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背景信息,并要求他们根据给定的情境做出推断;给学生提供问题,并建议他们列出所需要的信息或步骤。
2.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猜想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使用有趣和引人入胜的实验、演示和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此外,在评估学生时,老师应提供充足的机会让学生提出问题、提出意见和进行方案讨论,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自然地培养他们的好奇心。
3. 引导学生使用推理能力引导学生使用推理能力也是提高他们猜想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教学策略,如演示和评估案例分析、提供引导提问的技巧,并与学生一起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推理它是如何应用于现实问题中的,并且可以鼓励学生使用推理过程来解决各种问题和学术任务。
4. 教授经验丰富的方法和技巧学生需要了解并学习一些实用性的方法和技巧,以提高他们的猜想能力。
例如,当学生接收新知识时,教师可以提供提出问题的技巧,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此外,学生还应该学会使用对比、组合、分类和推理技巧来分析已知信息并推出猜想和结论。
总之,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课程主题并获得较高的学习成果。
教师应该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和应用这种能力,例如引导学生使用推理过程,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好奇心,教授经验丰富的方法和技巧等等。
教学中提升学生猜想能力
教学中提升学生猜想能力提升学生猜想能力是教学中一个非常关键的任务。
猜想是指根据已有的信息和经验,推测出未知的情况或结果。
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一些教学中提升学生猜想能力的方法和策略:1. 创设情境: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从情境中推测出可能的结果。
可以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他们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 提问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产生猜想。
教师可以提问“你认为这个实验的结果会是什么?”,或者“如果我们改变了这个条件,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被激发思考和猜测。
3. 观察实验:在教学中进行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观察到的信息猜测实验的结果。
在物理实验中,学生可以观察物体的运动轨迹,然后猜测物体将如何运动,然后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
4. 理论整合: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理论进行猜想。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的情景进行联系,然后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猜想。
在学习数学时,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数学规律进行推测和猜想。
5. 团体合作:学生可以在小组或者整个班级中合作进行探究和猜想。
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启发,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猜想能力。
6. 激发兴趣:学生对某个话题感兴趣时,他们通常会更加主动地猜想。
教师可以通过选择有趣的话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升他们的猜想能力。
7. 接受错误: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猜想,并接受他们的错误。
错误是学习的一个过程,学生通过犯错误可以从中得到反思和改进。
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和支持的环境,让他们敢于猜想和尝试。
提升学生猜想能力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通过创设情境、提问引导、观察实验、理论整合、团体合作、激发兴趣和接受错误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猜想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提升学生猜想能力
教学中提升学生猜想能力提升学生猜想能力对于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学习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猜想能力是指在缺乏必要证据的情况下,通过观察、思考和推理来发现规律、提出假设和预测结果的能力。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教学中提升学生猜想能力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来培养他们的猜想能力。
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提出一道需要学生进行推理和猜想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假设和推测。
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猜想进行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和实验来激发学生的猜想能力。
通过实践和观察,学生可以发现规律和现象,进而提出自己的猜想。
在科学实验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操作和观察来发现一些规律,并鼓励他们提出相关的猜想。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和观察,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猜想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来提升他们的猜想能力。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对问题的敏感度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他们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可以激发他们猜想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适当的提示和反馈来引导学生的猜想能力。
当学生提出猜想后,教师可以给予他们一些相关的提示和反馈,帮助他们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猜想。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经验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猜想能力的准确性和深度。
提升学生的猜想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也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思考。
通过合理设计的教学活动和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猜想能力,进一步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数学猜想能力的几点探索
培养学生数学猜想能力的几点探索
1、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数学中的规律,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猜想能力。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数学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尝试解决,在解决过程中去发现规律。
2、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探究:老师可以通过讲解、练习、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探究。
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猜想,再帮助他们用逻辑、归纳、形式化的方法去证明。
3、设置挑战性的数学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可以设置一些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探究。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增强他们的猜想能力。
4、将数学应用到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将数学应用到生活中。
比如可以让学生在做饭的过程中学习分组、比例等概念,或者在做手工时学习几何形状。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意义,并且培养他们的数学猜想能力。
5、开展数学竞赛:可以组织数学竞赛,让学生在竞争中去挑战自我,培养他们的数学猜想能力。
在竞赛中,学生可以接触到许多新的数学问题,并且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思考和解决。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增强他们的猜想能力。
6、设置数学小组活动:可以设置数学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探讨。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可以互相帮助,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数学猜想能力的培养。
7、将数学结合到其他学科中:可以将数学结合到其他学科中,让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应用。
比如在学习物理学时,可以让学生用数学原理来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意义,并且培养他们的数学猜想能力。
教学中提升学生猜想能力
教学中提升学生猜想能力猜想能力是指学生在遇到问题、情境或者信息不全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理解、经验和逻辑推理,对未知事物进行推测和预测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和思维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于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提升学生猜想能力成为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提升学生猜想能力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猜想能力的形成需要学生具有多元思维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在授课中,教师可以故意留下一些细节信息,引导学生对这些信息进行推测和猜想。
又或者,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问题,让学生在不同的角度下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推测。
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对于未知事物的猜想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观察和分析能力是猜想能力的基础,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在生物课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校园或者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和研究,让他们通过观察和分析来预测这些环境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和变化。
又或者,在化学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和观察现象来推测和预测化学反应中可能出现的结果。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他们的猜想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
逻辑思维是猜想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学生进行猜想和预测的重要工具。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逻辑推理来进行猜想。
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逻辑思维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原理来进行推测和预测。
又或者,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阅读一些文学作品或者故事,让学生通过逻辑思维来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结局。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他们猜想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勇于提出猜想并进行验证。
猜想能力的培养是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实验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进一步进行验证。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牛顿讲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
”猜想是根据已知的原理和事实,凭借直觉所做出的似真推测,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纵观数学发展史,我们发现很多的数学结论都是从猜想开始,然后再设法证明的。
如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费尔马猜想、欧拉猜想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猜想的提出,才使得后来的学者努力探索,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因此对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猜想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教学中把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让学生学会探索。
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活跃,勇于猜想。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经常有意识的应用启迪教学,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将学生内在的这种强烈需求激发出来,让学生亲身感受猜想的威力,享受猜想的喜悦。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猜想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数学课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提出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就可以诱发学生的猜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启发学生进行猜想,作为教师,首先要点燃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我们绝不能急于把自己全部的秘密都吐露出来,而要“引在前”:“引”学生观察分析;“引”学生大胆设问;“引”学生各抒己见;“引”学生充分活动。
让学生去猜,去想,猜想问题的结论,猜想解题的方向,猜想由特殊到一般的可能,猜想知识间的有机联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推动其思维的主动性。
为了启发学生进行猜想,我们还可以创设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发猜想的意境,可以提出“怎么发现这一定理的?”“解这题的方法是如何想到的?”诸如此类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猜想、探索。
三、展现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归纳猜想能力归纳是以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它包括不完全归纳和完全归纳两种。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归纳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事物特殊例子的观察与综合,将事物的共同特征加以概括,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并且依据本质特征提出关于某事物的一般性猜想。
教学中提升学生猜想能力
教学中提升学生猜想能力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猜想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猜想能力是指学生在没有充分信息的情况下,根据已知的现象和规律进行推断和假设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猜想能力,可以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
那么,在教学中要如何提升学生的猜想能力呢?下面将从课堂教学、学习环境和学生自主学习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堂教学1. 提问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猜想能力。
当教师讲解一个物理实验时,可以先让学生猜想实验的结果会是什么样子,然后再进行实验验证。
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推测和猜想,从而提升其猜想能力。
二、学习环境1. 提供资源学校和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图书、实验器材、网络资源等,帮助学生进行猜想和实验。
通过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尝试和猜想,从而提升其猜想能力。
2. 鼓励讨论在学习环境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彼此的猜想和推断。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路进行思考和猜想,提升其猜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学生自主学习1. 激发兴趣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是提升猜想能力的前提。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案例或实验,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从而主动进行猜想和思考。
2. 引导思考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方式,提升其猜想能力。
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已知的信息进行思考和推测,然后再帮助学生进行验证和讨论。
通过引导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供自主实践机会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应该有机会进行自主实践和探索。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或者实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进行尝试和猜想,从而提升其猜想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中提升学生猜想能力
教学中提升学生猜想能力【摘要】教学中提升学生猜想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导入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利用实例引发学生思考、提供实践机会以及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等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猜想能力。
加强猜想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在于促进学生的创造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未来发展方向则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引入新科技手段。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总结,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猜想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教学,学生,猜想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引导,实例,思考,实践,总结,必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猜想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猜想能力指的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推理和假设,提出对问题的推测和猜想。
在当今社会,知识爆炸式增长,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和未知挑战,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猜想能力,才能让他们在未知中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力。
研究表明,学生的猜想能力与其学习成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密切相关。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的猜想能力,已成为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教学中提升学生猜想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提出猜想,可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2 研究意义提升学生猜想能力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想能力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提升学生的猜想能力,可以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索和发现的兴趣,培养他们面对问题时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提升学生猜想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当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猜想和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时,他们会感到成就和满足,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增强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和直觉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和直觉能力【摘要】学生的猜想和直觉能力对于其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探究式学习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提倡多元化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进而培养其猜想和直觉能力。
鼓励学生跨学科思考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帮助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可以让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意见的重要途径。
通过以上方法和策略,我们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猜想和直觉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加成功。
【关键词】学生,猜想能力,直觉能力,探究式学习,多元化教学方法,跨学科思考,实践性学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1. 引言1.1 引言猜想和直觉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在现代社会,虽然学校教育普及,但依然存在着教育资源不平衡、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导致学生的猜想和直觉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和直觉能力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在培养学生的猜想和直觉能力过程中,建立一个探究式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环境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并通过实践验证自己的想法。
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猜想和直觉能力的关键。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呈现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思考,可以帮助他们在不同领域之间建立联系,拓展思维的边界。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也是培养学生猜想和直觉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和同学们的讨论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建立探究式学习环境、提倡多元化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跨学科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以及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猜想和直觉能力。
浅议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
浅议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也能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首先,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让学生猜测,这有助于培养学
生的猜想能力,在数学课堂中反复地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有助于增强学生
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知识的理解深度。
其次,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研究,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猜
想能力,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可以让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
审视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发散性思维,形成新的观点,
从而提高学生猜想能力。
最后,老师可以多设计一些模拟练习,让学生在实际的模拟环境中,
发挥自己的猜想,发现解决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将
带来极大的帮助,是一项重要的数学教学任务,老师应当充分重视,给学
生创造有利的环境,发挥学生的猜想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提升学生猜想能力
教学中提升学生猜想能力导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猜想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知识,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教师应该重视如何提升学生的猜想能力,为此,本文将探讨在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猜想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猜想能力的源泉,只有有了好奇心,学生才会产生猜想,进而积极地去探索和求解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知识充满兴趣,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猜想,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趣味性的故事、实例或图表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产生、提出猜想。
二、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对学生进行思维上启发和引导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从而提升他们的猜想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设计一些探究性的活动和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培养他们的猜想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来提出自己的猜想,并引导他们进行验证和总结。
三、提倡多元化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猜想能力,需要培养他们的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比如逻辑思维、直觉思维、联想思维等,从而激发他们的猜想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案例或故事,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激发他们产生猜想的欲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思维拓展的活动,比如分组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来激发学生的多元化思维方式,提升他们的猜想能力。
四、重视猜想的引导和批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猜想,给予他们充分的引导和批判,从而提升他们的猜想能力。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猜想的引导和指导,帮助他们理清猜想的思路和逻辑,并引导他们进行猜想的深度和广度拓展。
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猜想进行批判和评价,指出其合理性和不足之处,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的修正和完善,从而提升他们的猜想能力。
教学中提升学生猜想能力
教学中提升学生猜想能力猜想能力是指学生在面对未知事物或问题时,能够主动尝试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预测的能力。
对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生来说,具备一定的猜想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发现规律,加深记忆,并且在解决问题时更具备创造性。
以下是一些提升学生猜想能力的方法:一、创设问题引导学生猜想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其猜想能力,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比如,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猜想某个结果或规律,同时,也可以通过讲述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且进行猜想,例如:老师举了一个关于投掷硬币的例子,学生需要根据已知的条件(硬币是均匀的、抛掷的次数是不限的等),猜想某个结果(出现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机会是相等的)。
二、授课方式应多元化授课方式应该多元化,老师可以采用讲解、讨论、实验、展示等方式进行授课,从而激发学生的猜想能力。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或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其对数学规律的理解和把握,从中产生一些猜想。
三、鼓励学生陈述自己的猜想在教学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直接表述自己的猜想和猜测,帮助他们建立一种猜想的文化氛围。
告诉学生,想要创造性地学习,发现问题,就必须有勇气提出自己的猜想;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知道,即使猜测错了也不要担心,大胆发表猜测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过程。
四、让学生参与“猜测比赛”有些学校、教师,可以参考以及学习一些相关优秀例子,组织学生进行“猜测比赛”,比如在课堂中让学生猜测某个数学公式或者方法的确定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上述一些方法,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其猜想能力。
最后,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需要学生与教师共同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科内容以及学生不断变化的认知水平等方面出发,运用以上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猜想能力,让学生在发现新事物、解决新问题时能够更高效、更有创造性的思考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新课标要求学生尝试根据经验或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或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初中物理教学,除了要把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终极目标是造就人的创造才能,猜测和想象是科学探究的起点,进行猜想能力的培养应成为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笔者结合自己的探究式教学实际谈点体会。
一、创设融洽的课堂气氛
罗杰斯认为,“心理自由”或“心理安全”是有利于创造性活动的基本构件。
一个学生如果感到课堂心理气氛是自由和安全的,他就会心情舒畅,而不必花时间来保护自己,也不怕别人来非难,始终能按自己选定的目标不断进取,敢于发表意见、敢于猜想。
假如我们教师给学生的是一种“无法亲近、高高在上”的感觉,那么,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些猜想与假设,他也不敢告诉我们,当然无法对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
因此,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提出的猜想,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激励表扬学生,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猜想哪怕是较为荒唐的猜想也要积极对待,而不能讽刺挖苦。
例如,教学“研究怎样利用磁场获得电流”时,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提出:感应电流的有无与磁场强弱有关,与磁场方向有关,与电路是否闭合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的面积大小有关,与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等等。
在判断猜想正确与否的途径上,学生提出了做实验、读课本、查资料、问老师等多种方法。
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开放性。
二、适时启迪,培养学生的猜想信心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猜想的重要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机地渗透科学史中科学家由大胆猜想而导致重大科学发现与科研成果的事例,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感”和意向,比如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关系时,教师普遍认为学生会非常容易地提出合理的猜想,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一部分同学猜想串联电路中越靠近电源正极的位置电流越大,越靠近电源负极的位置电流越小,对这些同学老师没有简单批评或直接否定他们的猜想,而是首先肯定他们能积极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猜想,并将这些猜想与其他猜想排列在一起,通过后面的探究实验、分析与论证,验证该猜想是否正确,使学生真正理解电路中电流的形成。
在这一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当学生进行猜想的,教师要善于抓住其创意加以表扬,培养其猜想的积极性自信心。
有了猜想后,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不管正确与否都要亲自动手与证明的良好习惯,一旦猜想被证实,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猜想的积极性会更高,而一旦学生的猜想不正确时,教师要注意适时启迪与引导,有意识地保护学生的猜想积极性,并且教师也可以把自己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去积极参与学生的猜想与反驳,有时甚至可以有意提出错误的猜想与假设,被学生所反驳。
这样,既能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巨大力量,同时也能使学生深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的能力,也才能使学生走出学习只是为了用正确结论去解题的应试教育的误区。
三、培养学生学会正确的猜想方法
(一)利用已有物理知识进行迁移猜想
运用已有的物理知识及经验,做出合理的猜想,这是科学探究中最具有创造性的一环。
例如: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引导学生讨论:假设通过电磁铁的电流由1A增加到2A,电磁铁的磁性会怎样?学生可能会推测:导线中的2A电流是两股1A 电流汇合而成的,每股电流都产生一个磁场,两个相同磁场叠加在一起,电磁铁的磁性增强了。
如果电磁铁的电流不变,线圈由50匝增加到100匝,它的磁性又会怎样?学生可能会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这样推测:100匝线圈是由两组50匝线圈组合而成的,每组线圈都产生一个磁场,两个相同磁场叠加在一起,电磁铁的磁性增强了。
通过以上知识的迁移和猜想,学生提出猜想:电磁铁的线圈匝数越多,通过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将越强。
(二)抓住物理规律进行有效猜想
物理概念是人类在大量探索物理世界的过程中,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本质属性加以抽象、概括而形成的。
物理概念是物理理论体系的基本单元和基本思维方式,是物理教学过程中科学猜想的主要依据之一。
而物理规律是联系物理概念的桥梁,更是物理知识结构的骨架。
因此抓住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本质特征进行猜想,可以提高猜想的有效性。
例如:探究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
我们从复习电流的概念引入教学过程:“什么是电流?”“怎样才能产生电流?”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导体两端有电压,导体中才会有电流。
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通过它的电流会不会改变?怎样改变?由此可以猜想:所加电压越高,电流可能越大。
另一方面,任何导体都有电阻,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电阻越大,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通过它的电流会不会改变?怎样改变?由此可以猜想:电阻越大,电流会越小。
(三)运用直觉进行快速猜想
直觉猜测、直觉假设都是直觉思维的形式,要鼓励学生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的思维不要局限于一个定式中,对新知识、新事物要保持一定的新鲜感、好奇心,敢于提出大胆的猜想与假设,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例如: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和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凭直觉立即回答,这时学生的猜想可能有:与电流的大小有关、与通电时间有关等等。
至于与电阻的关系,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或体验一些相关的生活情景。
当然猜想毕竟是猜想,在进行论证前不能作为真命题,教师可举出一些不正确事例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育,为防止学生胡乱猜测或模式化,可以让学生充分地猜,并要求说明这样猜的理由,与此同时,我们教师要积极加以引导。
一位哲人说得好:“知识是创造的基础,想象是创造的翅膀”,而想象的主要形式是猜想,让我们放飞猜想的翅膀。
(作者单位:重庆大足县邮亭中学)
加强中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
◇ 杨永书
教育论坛
2011.NO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