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中学 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Ⅲ2.1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教学设计(共2课时)第一课时荒漠的危害与成因
一、课标的要求
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二、教材分析
1.土地荒漠化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教材开始以阅读加活动的形式给我们呈现了“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2.关于荒漠化的原因,教材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的,其中重点在于分析人为原因在加速荒漠化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分析描述了包括干旱(基本条件)、地表松散物质(物质基础)、大风吹扬(动力因素)等原因。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恰恰具有这些发生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包括过度农恳、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三、设计思想
1.充分运用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层层深入,从而使学生形象理解荒漠化的基本内涵及成因:
2.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爱好,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引导学生自行建构知识体系;
3.学习过程充满趣味性和实用性,真正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荒漠化的含义;
⑵理解荒漠化的成因,
(3)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
⑴结合本地区荒漠化的一些现象,理解荒漠化的含义;
⑵结合西北荒漠化的因素分析,了解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整个地理环境的影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环境观;
⑵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⑶通过欣赏有关荒漠化的景观图片,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紧迫感。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荒漠化的成因。
教学难点:理解荒漠化的成因。
六、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问题探究法、
七、学情分析
我校虽然是一所市直属学校,但学生生源是最差的一间普通高中。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缺乏空间想象力。通过调查,大多数学生对地理的学习仅仅是应付式的,但更多的学生希望能从地理课堂上学到一些实用的东西。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状况,教师应该从学生身边的地理现象讲起,层层深入,尽量多讲一些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课前准备】
1.教学设计与多媒体课件制作;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几张有代表性的西北荒漠化景观图:一段荒漠化扩展过程的视频.
问题导入:尽管我们很多人没去过大西北,看完图片和视频同学们肯定有些感慨,有那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知识呢?一起来看一组问题:
【讲授新课】
展示问题,1.荒漠危害大,有哪些方面的危害呢?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荒漠的危害,并指导怎么回答”危害类型”的题
展示问题2.日常说的沙漠,荒漠和课本上说的荒漠化是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图片,强调概念的本质差异
展示问题3.我们家乡有荒漠没有? 荒漠有那些类型?分布在哪里?形成机制(原理)各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整理展示图片,并解释成因,介绍分布.
展示问题4.西北荒漠化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回答
教师指导怎么去思考,怎样找到答题的关键,:自然因素从沙漠特
点入手,即干旱,找原因.而人为原因要从人的活动来找,即人不能改变自然气候,但影响地表的水和植被,从而找到人为因素.
教师归纳荒漠化原因,并强调不同地区原因是不同的.一般人为原因为主,但有些却是自然为主,,而荒漠化的扩大一定是人为的.
【课堂总结】展示本节知识
主干知识
一、荒漠化的危害
二、荒漠化的含义
三、荒漠化的成因
四、荒漠化的防治
和学生一起回顾总节本堂课内容,以及需要重点注意的知识
【课堂补充练习】例:读图回答问题
。
1.不同地区人为荒漠化后,荒漠形态是否相同?(易)
2.写出图中沙漠或沙地的名称(易)
3.我国东部沙地和西部沙漠,成因有什么异同?哪些容易治理?(易)
4.我国西部沙漠和沙哈拉沙漠成因都与干旱有关,但干旱的原因不相
相同,试说明不同之处。(难)
5.有人提议通个渤海海水西调,蒸发降水,来改善西部环境,利用的是水循环的那个环节?是否可行?试说明理由(难)
6.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堂教学效果基本达到了设计意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也顺利地掌握了课标所要求的知识。同时引起学生对身边生活的关注,让学生学会了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共同分享学习的乐趣。
2.由于教学过程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依托,知识归纳能力要求较高,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生活经验缺乏等,有些影响上课进度,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