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_女娲神话与中国古代蛇崇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卷第4期

2002年10月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Yanta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Vol.15 No.4

Oct., 2002

伏羲、女娲神话与中国古代蛇崇拜

范立舟

(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广州510632)

[摘要]在中国文化史上居有极其显赫地位的伏羲与女娲的本始形象是人首蛇身。伏羲、女娲形象的出现和

流行是中国古代供奉的蛇图腾的变形。蛇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殖力,被许多部族视作图腾。文明的出

现,国家的萌生,蛇意象又逐步演化为龙意象,成为非凡力量的象征。中国神话中的蛇龙意象,折射出中国上古时

代曾经有过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性的变迁,而伏羲、女娲神话及其形象就是这一巨大变迁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伏羲;女娲;神话;蛇崇拜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194(2002)04-0455-04 众多的古典文献和出土文物都证明,在中国文

化史上占有极其显赫地位的伏羲与女娲的本始形象

是人首蛇身。从某种意义上说,伏羲、女娲形象的出

现和流行就是中国上古时代蛇崇拜的变形。事实

上,蛇是生活于海岱区域的东夷部族的图腾,在他们

眼里,蛇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殖力,是永恒

生命的象征。伏羲、女娲神话在很大程度上即是这

种崇拜意识的浓缩。

《艺文类聚》卷十一引《帝王世纪》:“太昊帝庖牺

氏,风姓也,蛇身人首。”晋王嘉《拾遗记》:“蛇身之

神,即羲皇也。”《楚辞·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

之?”王逸注:“女娲人头蛇身。”《山海经·大荒西经》

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

十变。”《艺文类聚》卷十一引《帝王世纪》:“女娲氏,

亦风姓也,作笙簧,亦蛇身人首。”《艺文类聚》卷十一

引曹植《女娲赞》:“或云二皇,人首蛇形,神化七十,

何德之灵。”

典籍中伏羲的形象还有间接的说明,《太平御

览》卷七十八引《诗纬·含神雾》:“大迹出雷泽,华胥

履之,生伏羲。”雷泽“大迹”乃雷神为之,《山海经·

海内东经》:“雷泽中有雷神,龙身人头。”而伏羲与雷

神确有血统渊源。[1]又,伏羲、女娲作为苗族始祖

神,其形象亦为“人首蛇身”。《山海经·海内经》:“有

人曰苗民,有神焉,人面蛇身,长如猿,左右有首,衣

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维。人主得而飨食之,伯天

下。”据闻一多《伏羲考》所释,此名曰“延维”的“人面

蛇身”、“左右有首”的苗民所祀奉的神明,实即交尾

的伏羲、女娲。晋人郭璞注引《庄子·达生》,此即齐

桓公所见之“委蛇”:“其大如毂,其长如辕,紫衣而朱

冠。其为物也恶,闻雷车之声则捧其首而立。见之

者殆乎霸”。

河南南阳出土的汉代砖墓画像中的伏羲、女娲

形象,腰身以上是人形,穿袍戴冠,腰身以下则是蛇

躯,尾端亲密地卷曲在一起。[2]又如山东嘉祥出土

[收稿日期]2002-05-30

[作者简介]范立舟(1962-),男,浙江衢州人,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副教授,历史学博士后。

不过,闻一多又认为,伏羲当作匏夸虚,女娲实即匏瓜,皆“葫芦”之意。袁珂指出,此“盖缘古代传说伏羲兄妹曾入葫芦避水,故取此

名。而伏羲、女娲本身,却不一定就是葫芦。……若伏羲、女娲本身就是葫芦,则又将何以释此‘人面蛇身,龙身人首’来形容呢?”(见《中国古代

神话》,中华书局,1960年,第46页,注15)其说甚是。何新以为,“伏羲”之“伏”与“庖牺”之“庖”,均应是“溥”字的同音通假字,“溥”就是伟大。

(见《诸神的起源》,三联书店,1986年,第20页。)的画像石,伏羲、女娲的形象亦同于南阳汉墓画像,

两人背向,伏羲在左,手执曲尺,女娲在右,手执圆

规,空中有几位长着翅膀的人首蛇身的小人。据说,

英人斯坦因晚清时在隋代高昌故址阿斯塔那发掘出

土的绢画也是如此。[3](P83)事实上,很可能西汉初期

所画的壁画上的伏羲、女娲形象便是如此的了,因为

《文选》载东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云“伏羲鳞身,女

娲蛇躯”。

应当说,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蛇意象是十分浓重

的(进入文明社会又转变为龙意象),仅《山海经》一

书就可以看到许多和蛇有关的资料,如《西山经》称

“诸次之山”,“是山也,多木无草,鸟兽莫居,是多众

蛇。”《北山经》中提到的“大咸之山”与“钅享于毋逢之

山”:“有蛇名曰长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大

荒南经》则云:“黑水之南,有玄蛇,食麈。有巫山者,

西有黄鸟。帝药,八斋。黄鸟于巫山,司此玄蛇。”

《海内南经》上所载之蛇更为恐怖:“巴蛇食象,三岁

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

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山海经》中还有多处有把蛇形象与人联系在一

起的地方,如《大荒南经》:“南海渚中,有神,人面,珥

两青蛇,践两赤蛇,曰不廷胡余。”《大荒西经》:“西海

阝者者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

廾合兹。”《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 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青蛇,名曰夸父。”由此可见,《山

海经》中将女娲形象描绘成人面蛇身之状便无足为

怪了,蛇与人发生某种关系,其背后潜藏着怎样一种

意蕴?有学者认为,“这正是自然力已被人在一定程

度上加以控制了的神话式反映,所谓“神”,除了自然

神以外,许多乃是其时浮现在历史之流上的父家长

豪酋之神话式表现,于是被征服了的蛇也就开始了

从王者豪酋之装饰(珥蛇即是以蛇饰示神力)到帝王

权力之标志的意义发展”。[4]这种解释,诠释了此种

神话意象随社会由野蛮向文明演进过程中所发生的

许多微妙的变化,但却没有能说明此种神话意象产

生的原由,要破译伏羲、女娲形象之谜,还要从中国

上古的蛇崇拜谈起。

世界上的许多民族流传的神话中都有有关蛇的

传说和崇拜。澳大利亚北部阿纳姆地爪哇人的神话

说,世界是蛇形母神艾因加纳创造的,[5](P91-92)北

美回乔尔人(Huichol)崇拜的大女神Nakawe,也被

视为周身围绕着许多的蛇,她被称作“我们的大祖

母”,给这个世界带来了生命。[6](P78)中美洲阿兹特

克人的女神Chiuacoatl,同样是蛇形而又为地母与生

育之神的。[6](P78)由此可见,在世界范围内,象征着

繁殖和生育的神灵形象往往被想象为蛇形的女神。

就连《圣经》中,都把蛇指责为引诱人类祖先亚当和

夏娃偷吃伊甸园禁果的教唆犯,唆使两人偷禁果的

蛇就寄寓着性的涵义,与生殖、繁衍有关。

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蛇,同样被人们赋予生

殖力和繁荣昌盛、吉祥如意的象征意义。事实上,蛇

就是几乎与华夏族同时主宰黄河流域的东夷部族的

图腾。作为原始宗教,图腾崇拜的对象是自然力和

自然神,包括对动植物的崇拜,蕴涵极其深厚。图腾

崇拜展现了初民的一种希冀和精神寄托,希望图腾

能给本部族带来强有力的保护。东夷部族,视蛇为

图腾,在他们眼里,蛇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

殖力,死而不僵,僵而不死,是永恒生命的象征,这种

判断的文献依据先要从《淮南子·天文训》谈起:“东

方木也,其帝太白皋,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淮南子·时则训》云:“东方之极,自碣石山,过朝鲜,贯大

人之国,东至日出之次,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野,太

白皋、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太白皋的身份是主管东方的天帝,这与东夷部族当时的活动区域是相一致

的,作为东方天帝的太白皋和他的属神(助手)句芒所

管理的地方就是这片朝日鲜明的地方。太白皋,即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