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方法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高中语文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高中语文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教案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对选定的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深入分析,让学生掌握文学欣赏的基本
方法,提高语言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
能力,鼓励他们发表个人见解,同时引导他们学会尊重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案的内容安排如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或播放与诗歌、散文主题相关的音乐、图片等多媒体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为
新课的学习创造情境。

二、诗歌欣赏
1. 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如杜甫的《春望》,首先由教师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
节奏和韵律。

2. 分析诗歌的形式特点,如押韵、对仗、意象等,并讲解这些技巧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3. 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生平背景和历史时期,理解诗歌深层的含义。

4. 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简短的诗句,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培养创新思维。

三、散文欣赏
1. 选择一篇经典散文,如朱自清的《背影》,教师先进行范读,然后让学生跟读,体会散
文的语言美。

2. 分析散文的结构布局,如开头、发展、转折、结尾等,让学生了解散文的组织结构。

3. 讨论散文中的人物描写、景物描绘和心理描写,指导学生如何捕捉文中的细节,体会作
者的情感。

4.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散文的理解和感悟,增进交流与合作。

四、课堂小结
总结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强调文学欣赏的方法和意义,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和
散文,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如写一篇对所学诗歌或散文的感想,或者模仿文中的风格创
作一篇短文,以此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专题三鉴赏诗歌语言(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专题三鉴赏诗歌语言(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专题三鉴赏诗歌语言(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专题三鉴赏诗歌语言(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1在高中语文教育中,诗歌鉴赏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中学诗歌鉴赏是学生建立自己艺术鉴赏能力、练习批评能力、塑造自己审美情趣的主要途径之一。

其中,诗歌语言是一道难题,在鉴赏诗歌时,很难理解诗歌中独特而生动的语言特色。

而人教版高三的第三专题“鉴赏诗歌语言”会给你一个新的视角,让你发现诗歌中的美。

一、教学设计思路1.知识目标:(1)理解诗歌语言的独特性与表现形式;(2)领悟诗歌中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2.教学方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解、分组探讨、阅读分析、写作练习等,营造轻松自由、主动参与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我组织、交流与合作中,逐步领悟诗歌语言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3.教学内容:本专题包括了八个部分:词、句、结构、韵、声、景、深度和特殊语言。

每一部分由一首供学生品读、鉴赏并进行文字表述或写作的名诗歌来启发学生对其中语言的感知和体验,互相交流和启发。

二、教材内容探析1.韵和音:这一部分的名诗为《春泥》。

《春泥》以春天的水鸟和乡村生活为主题,它不仅表现了自然界兴旺发展的景象,还表达了一种融入自然、欣赏自然、与自然相互交融的生命态度。

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辞藻来生动地描绘整个春天、整个自然的呼吸和跳动。

尤其是“光影浮动,影沉光浮,明暗交替”的表达,使人体会到了自然界在春天的一种声息律动。

同时,这首诗还使用了丰富的字音变化和韵语运用,适当地强化了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2.景:这一部分的名诗是《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给远行的好友王之涣的一首送别诗。

全诗描绘了广阔无垠的古原草地上各种春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古原大草原、对生命的洒脱追求和缅怀之情。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大草原的描绘,表现了大自然的宏伟与气势,揭示了自然美的真谛。

同时,诗人巧妙地利用景物描写与背景交汇的技巧,加深了读者对情感交融的理解。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6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6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6篇第1篇示例: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语文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鉴赏古诗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工作。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想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针对学生的特点选取合适的古诗词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如诗词朗诵比赛、古诗词曲艺表演等,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同时感受到快乐。

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示古诗词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二、融入情境教学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情境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古人的生活场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和情感。

可以通过讲故事、实地考察等方式,使学生亲身体验古人的情感,增强对古诗词的感悟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古诗词的影子,使古诗词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产生联系,加深学生的感情投入。

三、拓展课外阅读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教师在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展更深入的学习和探索。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古诗词选本或专著,让学生在课外进行系统学习,增强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了解更多的古诗词知识,开阔视野,提升修养。

四、注重实践体验古诗词是要用心去领悟和理解的,纯粹的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

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引导学生在课外自由创作古诗词,表达自己对生活、情感、人生等方面的理解。

通过实际的创作体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审美情趣。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四步教学法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四步教学法

064丨教材教法丨高中语文现代诗歌四步教学法◎刘淼现代诗歌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因其特 性,要让学生能真正读懂现代诗,不仅要让学生了解 诗歌的创作背景,还得多引导学生读,在讨论中感 悟,尝试创作。

如此,诗歌学习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一、读前了解背景,走进作者每一部作品都有一定的创作背景,创作背景是 理解诗歌的基础。

结合现代诗歌的教学来看,大多教 师习惯在课中用简单的介绍来告诉学生背景,学生 了解不多,在读中也就难以理解作品的内涵。

如 大海,中,作 要把要 世俗生活的最点,始I马,,如不对淘的 了解,难中会的。

现代诗语,在简的语中,在读诗 ,要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的了解,不能单 教师 诉 学生,在课 的 ,让学生,了解,在了解背景的 中作 ,作品。

如 歌的是诗人的理,,作 会 的一 诗 学 生了解了 其 的,也就作要的有了把握。

在了解背景 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诗人的简,也要作品的创作背景 了解。

创作背景 的内容,理解作品是有的 作用的。

二、课中多读多思,自主解读读诗其就是品诗,要获得对作品的理解,不能 单 教师诉学生,而要引导学生 读,在读中,读更作要的。

如 中,“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寒潮、风雷、霹雳”象征的 是什?“雾霭、流岚、虹霓”有代 什作要 说 些问题的探究,理解作 要的夫妻要同甘共苦的 。

高中学生在读现代 诗中常会遇问题,教学中要鼓励学生遇的困惑提出来,寻同伴或教师的帮助,才能更地在追寻答案中理解诗歌的内涵。

在读中,一是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二是教师要 注重选问题来引导学生读。

同是在中,要引导学生找到诗 ,选择了哪些象?学生在读的 中能找如“凌霄”“痴的鸟儿”“泉源”等意象,要一步引导学生些象的特点 ,揣摩作 要 的 。

在读的 中,也要引导学生结合身际,的勾画,有 的词汇、句子,可作批注。

三、注重讨论交流,生成理解结合以现代诗歌教学来看,课堂中还是以教师 讲 ,学生在诗歌鉴赏中参与的机会不太多。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8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8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8篇第1篇示例: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更可以培养情感、审美和语感。

古诗词的鉴赏并不容易,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和积累。

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成为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兴趣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之前,首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鼓励学生多读古诗词作品,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培养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向往。

通过课堂讲解、范例赏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瑰宝,其语言精炼、意蕴深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准确理解和鉴赏。

在教学中,可以设置词语解释、语言运用、句式仿写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词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注重情感认知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精髓,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和人生哲理。

在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感悟情感、体验情感、表达情感的方式,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进而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觉悟。

四、多维度解读古诗词鉴赏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学生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和理解。

除了注重语言表达和情感认知外,还要关注古诗词背后的历史文化、哲学思想和审美意义。

教师可以结合课堂讲解、多媒体展示、现场体验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多维度上理解古诗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重情感认知和多维度解读。

只有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中生。

高中语文诗歌教案

高中语文诗歌教案

高中语文诗歌教案
教案的设计要围绕诗歌的教学目标展开。

这些目标包括:理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掌
握诗歌的意象与修辞手法、培养对诗歌情感的感悟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为了达
成这些目标,教案需要细致规划教学过程,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教案设计示例。

假设本次课程选取的是杜甫的《春望》这首诗。

一、导入新课
开篇可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春天景象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引入诗歌主题做好
铺垫。

教师简要介绍杜甫及其诗歌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对诗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二、诗歌朗读
教师首先朗读全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随后,邀请学生尝试朗读,注意指导
正确的语音语调。

三、内容解析
深入分析诗歌的内容,讲解诗中的意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它们是如何表达诗
人情感的。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他们谈谈自己对这些意象的理解。

四、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情感色彩,如何从诗句中感受到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鼓励学生分
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审美情感。

五、创作实践
布置一个小作业,要求学生尝试创作一首表达自己对春天或对某个主题情感的短诗。

这不
仅能锻炼学生的创造力,也能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诗歌的魅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在讨论
中相互启发。

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及时给予正面的反馈和鼓励。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如何开展诗歌鉴赏教学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如何开展诗歌鉴赏教学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如何开展诗歌鉴赏教学诗歌集中华优秀文化于一身,它是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具有语言精炼、节奏鲜明、韵调和谐等特点,它包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想,寄予了作者的远大抱负。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浓厚兴趣,有助于丰富他们的感情世界,有助于使学生在体会作品的过程中,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使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在体会作者所要阐述的情感抱负的过程中,客观地看待当时社会的状况等等。

诗歌作为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阶段的重要内容,其简约的表达方式却包含了丰富的意蕴,正确、恰当的理解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基本的文学知识水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重要的是阅读诗歌还可以借助作者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本文就对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开展诗歌鉴赏活动进行了简单介绍,以求抛砖引玉。

一、借助诗歌内涵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诗歌鉴赏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理解诗歌中所涵盖的内容,其中包括作者的政治抱负、作者的爱国情怀、作者的生活态度、作者的人文理想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高中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能力,而且他们已经接触诗歌好几年了,所以,在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欣赏和鉴赏能力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自行阅读,发表自己的看法,总结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理想等等。

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观点,进行补充,完善每首诗歌所真正表达的意思。

真正让学生明白诗歌中所要阐述的观点、所要阐明的道理,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还可以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鉴赏李白的“蜀道难”一文时,教师要让学生在作者描述的情境中,体会到作者惊人的艺术夸张、丰富的想象力和雄伟磅礴的气势,描绘出蜀地山川奇险壮丽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对当时军阀割据局面的深刻忧虑等等。

教师要让学生在体会作者所描绘的情境和所表达的感情中,学会热爱自然,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理解当时作者所处的环境,从而使学生的素质水平得到提高。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有效方法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有效方法

浅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有效方法摘要:诗歌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是我国优秀的文化的载体,通过诗歌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知识,所以诗歌教学不仅对语文教学有重要意义,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教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呢?本文主要介绍了高中语文教师讲授诗歌的一些有效方法,以期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促进高中语文教学。

关键词:诗歌是永恒的,它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陶冶人的情操。

然而诗歌也是深奥的,学生有时理解不了也体会不到作者的情感,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诗歌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去学习,在学生间就内化诗歌的深刻含义和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感受到诗歌的唯美和意境,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和工作实践,来谈一下我的具体做法:1.鼓励学生收集资料,了解相关背景知识诗歌的写作都是有一定的写作背景的,不论是文化背景,还是社会背景;不论是思想,还是作者都是学生需要了解的。

只有学生掌握了这些才会更好地理解诗歌,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学生必须要学习,而且对于它们的学习学生必须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就需要学生多多收集资料,从多方面去学习,而且学生间可以相互交换资料,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为更好地理解诗歌打下牢固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杜甫的《登岳阳楼》时,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

比如:有关作者杜甫的知识,岳阳楼的位置,作者写作诗歌时的一种生活状态等等知识。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会更好地掌握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也学习到了岳阳楼的相关知识。

2.学生独立探究,内化诗歌含义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诗歌的共同特点就是语言简练,但却表意丰富,可以说是言约意丰,含蓄跌宕,只有学生张开想象力的翅膀,才会感受到诗歌语言的言简意赅,表意无穷,深刻的内涵和唯美的意境。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三步法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三步法
考 试 周刊21 - 3 0 -g5 0i  ̄ #
高 中 语 诗 歌 教 学 三 步 法
王 艳
( 州 市 实 验 中 学 , 徽 宿州 2 4 0 ) 宿 安 3 0 0
古 典 诗 歌 是 中华 民族 的文 化 瑰 宝 , 是 其 语 言 、 容 与 现 但 内 代 人 的语 言 习惯 、 活 内 容 有 较 大 的 距 离 , 之 现 代 中 学 生 课 生 加 业 负担 重 , 难 静下 心来 品读 古 典 诗 歌 。 是 古 典 诗 歌 是 祖 先 很 可 留 给我 们 的宝 贵 的精 神 财 富 , 能 让 它 淹 没 在 浮 躁 的尘 世 、 怎 横 流 的物 欲 中 呢? 新 课 标 大 力 倡 导 提 高学 生 的 人 文 素 养 和 审 美 能 力 . 诗 歌 鉴 赏视 为 达 成 这 一 目标 的 重 要 载 体 , 求 培 养 学 把 要 生 热爱 中华 传 统 文 化 的感 情 , 为终 身 发 展 奠 定 坚 实 的 人 文 基 础 。 高 中教 师 要 起 到 良好 的引 导 作 用 , 以高 中三 年 为 期 , 计 有 划 . 术 、 理 地 引 导 学 生 走 好 高 中诗 歌鉴 赏之 路 。 艺 合 高一阶段 , 高兴趣 。 提 了解 诗 歌 特 点 。 对 不 喜 欢 诗 歌 读 不 懂 诗 歌 的高 一 新 生 来 说 ,提 高 学 习 诗 歌 的兴 趣 是 关 键 的第 一 步 。我 从 以下 几 个 方 面作 了 一 些 尝 试 来 提高 学 生 学 习 诗 歌 的 兴 趣 。
二 、 二 阶段 。 累 知 识 。 握 鉴 赏诗 歌 的 流 程 、 法 。 高 积 掌 方 经 过 高 一 阶 段 的学 习 , 生 克 服 畏 难 情 绪 , 悉 、 解 甚 学 熟 了 至 喜 爱 古 典 诗 歌 。在 此 基 础 上 ,以教 材 中 的 古 典 诗 词 教 学 为 例. 引导 学 生 积 累 掌握 有 关 诗 歌 鉴 赏 的 系 统 知 识 , 发 学 生 体 启 会 思 考 如 何 鉴 赏 诗 歌 。 比如 , 进 行 诗 歌 教 学 时 , 般 要 先 介 在 一 绍 作 者 的 生 平 经 历 、 作 背 景 , 就 叫 “ 人 论 世 ” 反 复 诵 读 创 这 知 。 诗 歌 . 开 联 想 和 想 象 , 现 诗 歌 描 述 的 画 面 内容 , 叫 审 视 展 再 这 意 象 . 握 言 内意 。体 会 作 者 在 诗 词 中抒 发 的情 感 , 掘 诗 歌 掌 挖 内涵 , 叫把 握 意 境 , 握 言 外 意 。 师 反 复 示 范 , 生 自然 就 这 掌 教 学 能 熟 知 并 运 用 鉴 赏 诗 歌 的流 程 和方 法 了 。 还 要 鼓 励 学 生 收 集 掌 握 诗 歌 中常 见 的 意 象 , 养 学 生 鉴 赏 诗 歌 的敏 感 性 , 至 形 培 甚 成 “ 板 反 应 ” 如 “ 亮 ” 表 着 乡 愁 、 情 ; 萍 、 云 代 表 漂 套 。 月 代 别 浮 浮 泊无依 , 等等 。 师 还要 引 导 学 生 掌握 归纳 古 代 诗 歌 常 见 的流 教 派 . 品 中抒 发 的情 感 , 作 以及 常 见 的表 达 技 巧 。比如 高适 、 昌 王 龄 、岑 参 等 边 塞 诗 人 在 作 品 中常 常抒 发 征 人 思 乡 或 渴 望 建 功 立 业 或 对 战 争 的厌 弃 等 情感 。 以 王 维 、 浩 然 为代 表 的 山水 而 孟 田园 诗 派 常 在 作 品 中歌 咏 自然 景 物 ,流露 不 愿 同 流 合 污 的 情 绪 或 表 现 隐 逸 避 世 的 思 想 。 见 的 表 达 技 巧 包 括 修 辞 手法 、 常 表 现 手 法 和 抒 情 方 式 。 握 这 些 鉴 赏 古 代 诗 词 的 基 本 术语 , 生 掌 学 就 能 准 确 规 范 的 组 织 语 言 ,对 于 提 高 阅读 鉴 赏 古 典 诗 词 的 能 力很有意义。 三 、 三 阶 段 。 题 复 习 , 合提 高 , 握诗 歌 的解 题 技 巧 。 高 专 整 掌 新 课 程 高 考 考 纲 对 诗 歌 鉴 赏 有 两 个 要 求 :一 是 鉴 赏 文 学 作 品 的形 象 、 言 、 达 技 巧 ; 是评 价 文 章 的 思 想 内 容 和 语 表 二 作 者 的观 点 态 度 。 绕 考 纲 , 查 题 型 主 要 分 为 六 种 : 1 分 围 考 () 析 意 象 类 ; 2 分 析 意 境 类 ; 3 分 析 主 旨 类 ; 4 表 达 技 巧 () () () 类 ; 5 语 言 炼 字 类 ;6 分 析 诗 眼 类 。 教 师 要 引 导 学 生 思 考 () () 总 结 回 答 这 些 题 型 的 步 骤 、 式 。 如 炼 字 类 题 型 , 题 模 式 模 答

浅析如何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鉴赏

浅析如何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鉴赏
诗 歌 鉴 赏不 但 能 提 高 人们 的 文 学 审美 情 趣 ,而 且 能培 养 人 们 的 良好 了解 ,诸如 句法 、 用韵 、对 仗 、词牌 、 曲牌 等知 识 。再 次 ,还 要 充 分把 握 文化 涵 养 ,所 以 自 1 9 9 3 年 诗 歌 鉴赏 在 高 考 试题 中 出现 以来 ,就 深 受广 诗 词特 点 :高 度的概 括 性 、生 动 的形象 性 、强 烈 的抒情 性 、鲜 明 的音乐 性 。 大 中 学语 文 教师 好 评 。但 由于 考 生 文化 底 蕴 薄 弱 ,诗 歌 鉴 赏题 的 得 分率 2 、诗歌 内容
部分 学 生因 受语 言表 达 能力 的 限制 ,在 答 题 时 ,没有 办法 将 白己所 想 风 的 明朗疏 淡 ;苏 轼 的旷达 豪 迈 ;柳永 词风 的 缠绵悱 恻 ;黄 庭坚 词风 的 自 的 内容用 恰 当 的语言 加 以描述 ,也许 想得 很完 整 ,而 答题 却很 糟糕 ,犯 了 然 流畅 ;秦 观 词风 的情 真意 切 ;李 清照 词风 的 婉约 凄切 ;杨 万里 词 风 的新 言 不 由衷 、似是而 非 的错 误 。 鲜 活 泼 ;陆游 诗风 的 雄浑 奔放 、 明朗流 畅 ;辛 弃疾 词风 的气 势 雄壮 ;姜 夔 词 风 的精 心刻 意 、清 妙秀 远等 等 。我们 应 通过 自己的 鉴赏 活动 ,加 强对 作 ( 二 )当作 读后 感
浅析如何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鉴赏
屈Hale Waihona Puke 志 ( 重庆市合川区龙市 中学
重庆
4 0 1 5 4 4)
【 摘 要】 近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察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 赏的难度 。通过反 复诵读、激发想象,积 累、运用鉴赏知识 ,灵活运用答题技巧,来应对鉴赏诗歌解题中存在的问题。 【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诗歌鉴赏

高中语文教学备课教案现代诗歌的写作技巧与欣赏方法总结

高中语文教学备课教案现代诗歌的写作技巧与欣赏方法总结

高中语文教学备课教案现代诗歌的写作技巧与欣赏方法总结高中语文教学备课教案现代诗歌的写作技巧与欣赏方法总结一、引言现代诗歌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表达方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选取现代诗歌作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现代诗歌的写作技巧和欣赏方法。

本文将总结现代诗歌写作的技巧,以及教学中的相关策略和方法。

二、现代诗歌写作技巧1. 突出主题现代诗歌的写作追求简洁、精炼,因此突出主题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应该明确自己要表达的主题,通过精准的语言和意象来传递情感和思想。

同时,避免篇幅冗长,保持简洁明了的表达。

2. 创新语言表达现代诗歌追求语言的创新性,不拘泥于传统的表达方式。

写作时可以运用非常规的词汇、词语组合或句法结构,以独特的语言风格展示个人思想和情感。

这种表达方式可以给读者带来新鲜感和冲击力。

3. 运用意象和比喻现代诗歌的写作善于使用意象和比喻来传达抽象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生动而贴切的意象,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同时,比喻的使用也可以增加诗歌的表现力,使之更富有感染力。

4. 运用音韵和节奏现代诗歌注重音韵和节奏的运用,通过声音的变化和韵律的起伏,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作家可以运用押韵、平仄、句读等手法,使诗歌的语言更富有韵律感。

三、现代诗歌的欣赏方法1. 理解诗歌主题在欣赏现代诗歌时,首先要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可以通过关注诗歌的标题、关键词、意象等来推测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进而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2. 分析诗歌的语言表达语言是现代诗歌的重要表达方式,因此在欣赏时要注重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手法。

可以关注诗歌中的意象、比喻、音韵等,体会作者的独特语言风格,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思想。

3. 品味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现代诗歌注重音韵和节奏的运用,因此在欣赏时要注意体会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变化。

可以通过朗读或默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起伏和声音的变化,增强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浅论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有效教学

浅论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有效教学


要 想 更 深 层 次 地 理 解 古 诗 词 意境 ,就 必须 清 晰 而深 刻地 认 识 古 诗 词 的意 象 。 分 析 意 象 是分 析 古 诗 词 的基 础 和前 提 . 教 师可 以依 据 古 诗 词 结 构 脉 络 或感 情思 路 设 计 一 系列 问题 .让 学 生 在 对 相 关 问 题 进 行 深 入 思考 的过 程 中更 好 地 领 略古 诗 词 的意 境。 如在鉴 赏苏 轼的 《 念 奴娇 . 赤 壁怀 古》 时, 应 该 先 让 学 生 熟读该古诗 词 , 然后设计 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 思考 . 如“ 古 诗 词 中描 写 的 意象 都 有 哪 些 ? ” 、 “ 为 什 么 写 的这 么 悲 凉 ” 等. 让 学 生 在 这 些 问题 的 指 引 下 逐 步深 入 理 解 诗 人 面对 赤 壁 时 内心 的苍 凉 和 感 慨 ,在 此 基 础上 讲解 古 诗 词 的背 景 材 料— — 赤 壁 之战等 ,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词 。 并 对 诗 人 有 更 深 层 次 的 认识。 2 . 注 重课 外 积 累 , 提 高 学生 诵读 效 率 。 “ 熟 读 唐诗 三 百 首 , 不会作诗也 会吟” 是 自古 以来 人 们 的 普遍认识 , 由此 可 以看 出 , 在古诗词 鉴赏教学 中 . 诵 读 具 有 极 重 要 的作 用 。语 文 教 师 应 该 积 极 督 促 学 生 背 诵 教 材 上 要 求 的 篇 目, 除 此 之外 , 还 应 该 利 用 早 读 时 间 背 诵 一 些 课 外 篇 目。如 在 学 完李 清照 的《 醉 花 阴》 后, 可 以展 示 李 清 照 的其 他 古 诗 词 , 《 如梦令 ・ 常记 溪 亭 日暮 》 、 《 点绛唇 ・ 蹴罢秋千》 等, 让 学生 通 过 对 这 些课 外 古 诗 词 的诵 读 深 入 感 受 其 悲 戚 伤 感 的感 情 。 背诵 完毕后, 让 学生 之 间 展开 积 极 的讨 论 和 交 流 。 共 同探 讨 对 这 些 古 诗 词 的感 受 。又 如 , 在对李 白、 杜 甫 等 名 家 的 古诗 词进 行鉴 赏 教 学 的过 程 中 , 我 们 可 以引 入 这 些 名 家 的 其 他 主 要 古 诗 词 . 让 学 生加 深 对 该 诗 文或 该 诗 人 的 理 解 。 此外 。 我 们 还 应该 有 效 激 发学 生 的背 诵 兴 趣 , 采 取 有 效 措 施 有 效 巩 固背诵 成 果 . 促 使 学 生 显著 提 高 古 诗 词诵 读 效 率 。 3 . 积 极 组 织 活动 , 激发 学 生 学 习兴 趣 。 要 想 提 高 学 生 学 习 古 诗 词 的 兴趣 .就应 该 利 用 一 切 可 以 利用 的机 会 , 适 当组 织 一 些 教 学 活 动 , 如 可 以举 办古 诗词 朗诵 会, 让 学 生在 诵 读 之 后 相 互 点 评 : 也 可 以对 学 生 进行 积极 有效 的 引导 , 使其尝试写古诗词。 如 让 学 生熟 读 并 分 析 理 解 《 诗经》

高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方法8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方法8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方法8篇第1篇示例:高中语文课程对于古诗词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现如今许多高中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如何有效地教授高中古诗词成为了语文教师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讲解背景、讲述作者生平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背后的故事,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诗词朗诵比赛、诗词欣赏会等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要注重古诗词的实践活动。

古诗词并不是死板的文字,而是活泼的语言。

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作、诗词创作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动手尝试写诗作词,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古诗词的朗诵比赛、诗词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注重古诗词的跨学科教学。

古诗词与历史、哲学、文学等学科密切相关,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教学的方式,将古诗词与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哲学思想等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注重古诗词的情感体验。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赏析古诗词中的意境、情感,引导学生体验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述古诗词背后的故事、语言描写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有效教学方法是多方面的,需要教师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实践活动、跨学科教学和情感体验等方式,全面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效果。

希望语文教师们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古诗词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古诗词的海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浅析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

浅析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

的方法,使学生感受到不同的音调。

此外,老师通过演奏口琴,还可以让学生了解音调的特征,要求学生说话时触摸喉咙,感受发音时声源的振动。

(二)通过提出实验性问题来创造一种情况实验问题情况的识别不仅在于实验问题本身,还在于知识库和准备技能的发展。

只有问题状况和学生的初始知识结构紧密相关并且相互作用时,实验现象和研究规律才能转化为知识和技能。

只有这样,情境训练才能有更高的升华水平。

例如:在教授“浮力”这一知识时,生活经历常常成为学生思考的障碍,学生常常错误地认为浮力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以及物体的运动状态(空心和固态)有关,认为物体的形状与液体的密度等有关,为了让学生提出正确的概念,教师首先使用多媒体来呈现水下世界的奇妙片段,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浮力如此之高以至于它可以容纳一万吨重的巨轮,而有时却又如此之小?它不能容纳稀薄的水,一艘从海到河的船,浮力有什么变化?哪些因素与浮力大小有关?在演示实验期间,请使用弹簧秤将相同体积的铁和铝块悬挂并浸入水中。

每个人都在看着弹簧秤的数量,并为之解释,设计什么实验以使物体的体积与浮力无关,设计哪些实验来说明以上提出的其他观点是实验的重点,正是由于这种循序渐进的发展,学生才能通过创建实验问题来获得答案,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创建实验而提高了探索能力,从而升华了实验物理教学。

(三)与学生一起教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成为课堂的关键要素,而教师应发挥关键作用。

只有让学生成为老师,他们才能真正学习物理知识。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例如,在研究凸透镜部分时,教师可以首先解释他们对凸透镜的知识,然后准备实验设备,例如蜡烛,火柴,凸透镜和聚光镜座,供学生自己操作。

老师在场上,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在学习欧姆定律时,教师不必着急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而可以准备实验设备,例如电阻,电压表,电流表,电源等,以便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物理实验。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

浅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是文学艺术群山之峰。

我国一向被称为“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扬名中外,流传至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明确强调:学生“要努力提高对古今诗歌语言的感受力,体味诗中的积极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和境界”。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当今语文课程改革对诗歌教学的高度重视。

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中学语文教师都认为诗歌比较难教,他们在上诗歌课时往往都是走复述大意、归纳主题、概括表达方法的诗歌教学老路子,年年如此,课课如是。

诗歌教学严重脱离诗歌本身,不进行美的赏析,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只会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想学的局面。

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知道,诗歌是语言艺术和情感魅力的融合,是最精纯美妙的文体。

黑格尔曾言:“诗是作者灵魂的一次痛苦的经历。

”在课堂上,我们作为灵魂的引导者,又能否用语言带领学生去体验诗人那样一次灵魂的痛苦经历呢?诗歌教学的重点是品味语言、体验情感、适当传授知识,学习诗歌最基本的策略是诵读,古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轼也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

诗歌与韵律、节奏密不可分,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诗的节奏韵律,感受音乐美,体味诗人的情感。

在通读之后教师有必要将学生引入诗人的世界中,即知人论世。

《孟子·万章下》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了解了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以《再别康桥》为例:作者徐志摩是为了艺术、为了自由、为了美而活着的。

作为一个诗人,他注定像蚕一样用生命结成雪白的茧,在茧成的那天羽化飞升而去;作为一个诗人,他也注定像荆棘鸟一样,衔着锐利的荆棘,在只有一弯新月的夜晚,不断为理想而鸣唱,直到满嘴鲜血淋漓,直到生命的终了。

1928年,徐志摩重游英国。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讲解教案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讲解教案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常见题型。

2.学习鉴赏古诗词的答题技巧,掌握常用的判断方法。

3.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语文水平。

二、教学内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古诗词基础知识。

2.古诗词常见题型。

3.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三、教学过程1.古诗词基础知识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

学习古诗词需要了解其基本知识,包括:(1)古诗词的类型古诗词可以分为诗和词两种类型。

诗是以韵律、节奏和形式为基础,在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同时,兼具音乐性和美感。

词是以唱歌为主要形式,以表现人物情感和境遇、描绘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

(2)古诗词的韵律古诗词的韵律分为平水韵和仄水韵两种,平水韵就是平声或轻声,仄水韵就是仄声或重声。

(3)古诗词的基本结构古诗词的基本结构包括词牌、韵部、格式、体裁等。

2.古诗词常见题型在考试中,常见的古诗词题型主要有:(1)默写古诗词。

这种题型要求在考生熟知的古诗词库中,默写一首或数首古诗词。

在默写过程中,除了基本的词牌、韵部、格式等应该把握之外,关键是注意字音、词义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填写古诗词。

填写古诗词题型是在给出古诗词的基本框架之上,让考生根据上下文和题干中的提示补写出正确的字句。

填词难度较大,需要考生对古诗词有一定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阅读理解古诗词。

阅读理解是最常见的古诗词题型之一。

考生需要在阅读古诗词的基础上,对古诗词的表达情感和意境进行理解和分析。

考试中,往往会在古诗词后附上相关问题,考生需要根据问题,深入透彻地理解古诗词的意义。

3.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鉴赏古诗词是中国语文的重要要素之一,鉴赏古诗词的技巧也是考试中的重要命题方向之一。

(1)认真阅读古诗词。

在阅读古诗词时,首先要认真分析、理解全文,意会通达,了解其主题和写作目的,把握情感和意境。

(2)解读古诗词的字义。

在阅读古诗词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古诗词中的字句,其中的字句不仅有普通的字义,也有象征含义,这是诗歌的独特之处。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实施自然学习法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实施自然学习法

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实施自然学习法摘要诵读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意境。

通过诵读时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语气变化还可以更为亲切、真实地体会到作者彼时彼地的真情实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美的熏陶、艺术的感染和哲理的启迪,并由此达到“入境”的状态。

关键词视听手段气氛活跃蕴涵一、诗歌教学导入,强调新奇,激发学生诗趣(一)保持诗歌的陌生化,有意识的忽略传统的课前预习长期以来,我们已形成这样的教学模式: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

而语文学科更被约定俗成为:课前学生扫除文字障碍(查字典,掌握生字词),熟悉内容,课上老师检查字词,讲解内容和主旨;课后记背及练习有关内容。

这就使诗歌学习这种娱情审美的乐事变成了枯燥机械学习的模式。

(二)抓住契机,创新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对诗歌的陌生这一契机,通过创设情境,或介绍背景,或把诗歌泛化为感人的故事,并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视听手段,来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使他们能够通过不同的路径进入诗歌鉴赏的状态。

应该说每篇诗歌,如果仔细研究,都能找到调动学生兴趣的突破口。

如有些诗歌可以利用背景知识及诗人的魅力来调动学生的学诗兴趣。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童叟皆知的,而且由不同的传说在不同的地方还演绎出不同的风俗习惯。

学生们对这样的传说是很感兴趣的。

二、诗歌教学过程,强调少齐读,多涵咏诵读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意境。

通过诵读时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语气变化还可以更为亲切、真实地体会到作者彼时彼地的真情实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美的熏陶、艺术的感染和哲理的启迪,并由此达到“入境”的状态。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习惯以齐声朗读组织学生学习。

因为其昂扬的气势,整齐的节奏,能让人感到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氛围很浓。

但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的诗歌都合适齐读呢?齐整的朗读声中又有多少学生在细细的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音乐美呢?首先,齐读导致学生难以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基调。

诗词中对意境的把握是欣赏诗词的关键,意象把握得好了才有可能把握感情基调,这两者都抓住了,才能与诗人一起同哭同泣同笑同乐。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整理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整理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整理以读促悟指的是以读图为主读诗为辅,读生活贯穿于读图和读诗之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一、以读促悟以读促悟指的是以读图为主读诗为辅,读生活贯穿于读图和读诗之中。

经过实践,本人发现诗歌从读图入手,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把握全诗的内容,更好的领会诗歌的精髓;再以读诗为辅,在读图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体会用自己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在读诗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用普通话,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运用家乡话,只要他们能够很好的把握诗歌中的韵味即可。

而这些都是要建立在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上,所以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先好好地备一下学生,在必要的时刻还要好好的体验一下农村生活,这样能够在授课的时候才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

二、以演入境传统教学中的“演”就是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表演再现诗歌里所写的全部内容,这样的表演注重的是学生的模仿表演能力,学生表演得像就行了,但我们知道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是带着自己的个人体验的,因而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演”应是指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领会进行表演,从而表现出自己所理解的诗歌所要表达的情境,表演的时候学生可以就其中的某一方面进行表演,不一定要全部表演,这样能够让学生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

比如学生觉得诗歌中最主要的是主人公的心情,那么学生可以加入现代的元素进行表演,不一定要回归古代,回归诗人当时的生活情境,这对于小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高难度的挑战。

既然生活在现代,我们为什么不让学生用现代的元素把诗歌的精华给表现出来呢?这样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2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一、在进行诗文的阅读时,应从整体出发把握诗歌,结合诗人所处时代、社会环境以及其自身的生活状况等,这样才能够在一个大的语境中,从浅到深地认识和理解诗词所蕴含的意义以及作者创作这篇作品的宗旨。

比如进行山水诗这一专题的教学时,在对盛唐时期“王维和孟浩然”所创作的山水诗和中唐“韦应物和柳宗元”所创作的山水诗之间异同进行比较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对当时唐朝时代背景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明白盛唐与中唐之间二者在本质的异同,使学生就能够认识到盛唐时期,“王维和孟浩然”所创作的山水诗更多是表达作者对于生活和自然的喜爱;而在中唐时期,“韦应物和柳宗元”所创作的山水诗则更多的反映出了作者低落和无奈的心情,表达了作者自身清淡高远以及孤寂的意趣。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方法技巧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方法技巧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方法技巧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首先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调动学习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方法(一)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赵,就要与生活相互联系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首先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调动学习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先要使学生认识到诗歌本身,再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诗歌的认识,逐渐地培养起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学习兴趣。

可以先选择一些难度比较小,并且有趣的诗词,可以选择课外的古诗词,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比如,向学生提问最贵的书信是哪一封?答案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类似于这样的活动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要追多地玫史教学方式教师要适当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要多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学习环节,能够让原本难懂的诗歌鉴赏变得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互联系。

比如,学习蜀道难这一课时,由于蜀道难的篇幅较长,要求背诵的部分较多。

教师在讲解蜀道难之前,先要对作者进行介绍,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你是李白,面对这样的景色你的反应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噫吁巇!”这样的感慨?弓丨导学生发挥创造力,逐渐地培养学生对诗歌鉴赏的能力。

(三)对学生进行4'泌的训练教师在课堂中要对学生进行鉴赏能力的专业训练。

在古诗词的课堂上,先要对古诗词的诗句进行鉴赏,再分析其中的意向,通过对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等多个方面的分析,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鉴赏能力的认识。

教师可以使用示范的方式对学生的鉴食能力进行训练,再让学生勇于尝试,教师在学生叙述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引导,能够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逐渐地完善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教师要不軔地免善负身的专业紊质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对鉴赏能力的认识,要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分地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方法
[摘要]纵观往年的高考大纲,对于学生诗歌的考察一直以来都占据较大的考察比例。

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诗歌的练习,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对于提升学生的素质素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歌信息
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是建立在对语言理解的基础上的。

在教学过程中,反馈信息表明学生对诗歌理解的障碍较大,综合分析之后得出三点原因:①对诗歌特点认识不足,因而把握不准;②思路不清晰;③综合分析能力不够。

就学期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如下几方面的措施: 1掌握诗歌特点,挖掘潜在信息
丰富的思想内涵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对于诗歌而言,在这样短短的几句话中要想呈现出大量的形象和情感要素是需要一定的创作功底的,这就要求诗歌创作者能够巧妙地将外显的信息化作潜在的内涵信息,换句话说,一篇好的诗歌从其潜在信息的含量就可以分辨出来。

一般情况下,诗歌内在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两种:一是,形象信息;二是,情感信息。

诗歌所描述的东西与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一样,也都
是以人、物、景等对象,但有所不同的是诗歌在对事物描述的过程中,其语言十分简练,内容较为紧凑,因此,诗歌的显性描述中包含了大量的潜在涵义。

潜在形象信息主要包括景物特征和抒情主体(人物)。

进行诗歌鉴赏时,景物是我们的必然着眼点,诗人所写的景物作为外在的显信息是我们捕捉潜信息的关键。

在鉴赏“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时,我让学生比起眼睛来大胆得想象,学生七嘴八舌的说出了想象中有初升的明月、呜叫的山鸟,我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外在的显信息,但透过这些,我们可以捕捉到春山涧溪中倾泻而下的皎洁的月光,想象到在声声鸟鸣中愈发显得寂寥和静穆的山林景象,至此,诗人内心闲静的情感和诗中反衬的艺术手法也就不言而喻了。

通过我的引导,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接着我有举出了名句“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请学生自主分析。

平时大大咧咧的孙同学说:“我从诗歌中独坐一个人在斋中的表层信息,联想到周边优美的景象与主人翁孤独的心态。

”伴随着班级学生的一片赞扬,我对孙同学的发言进行简评,并强调这是抒情主体形象。

人们常说:“任何景语都是为了表达情语。

”在诗歌中国外在的信息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在信息,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统一的整体,在写景物时,必须要形象地描述出景象的外在特征,当然,在描述其特征的同时也必须要渗透出抒情的主体形象,因此,潜在信息的挖掘
需要结合外在信息。

2诗歌的意象是外在信息与潜信息的契合点
对于诗歌而言,其外在信息和潜在信息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情景不分离,因此,要想捕捉到抒情主体的信息就必须要通过外在景象的分析来完成。

我们如果将诗歌的创作者和欣赏者之间的隔阂比喻成一个墙体的话,那么意象就是创作者为欣赏者开设的一扇窗,通过这扇窗欣赏者就可以欣赏到墙内的景象,从而更好地感受创作者想要表达的丰富情感,并产生共鸣。

所以,准确地定位意象,是诗歌欣赏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而教会学生捕捉意象,准确地在意象中剥离情和景,则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完成的任务。

在诗歌当中,意象主要通过相关景物来表现,从这一点来讲,只有通过全面的掌握景象的外在信息,才能够捕捉到诗歌潜在的含义。

而由景道情的方法就是以景物为起点,然后通过意象这个连接点,集中诗歌结构中各种内在要素而组合成的形象和情感这两大潜在的信息,然后通过相互结合、反复咀嚼、感受,使内、外意蕴融为一体,并将要表达的内容以简短的文字表述出来,最终逐渐形成以诗歌为核心的思维理解模式,实现欣赏者和创作者审美趋同的过程。

这种发散性的理解思维方式,需要学生不断地知识沉淀才能慢慢获得。

3沿着思维的逻辑穿越诗歌的时空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文赋》)。

诗人为我们创造了生动的形象,感人的意境,广阔的艺术空间,上下几千年,纵横数千里,其时空的涵盖性造成了诗歌欣赏的审美空间。

刘禹锡在《秋词》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疏朗开阔的画面:“情空一鹤排云上”,白云之间、碧空之上,白鹤展翅、自由飞翔,“便引诗情到碧霄”,白鹤带动作者诗兴大发,直冲云霄。

由一鹤排云的典型形象创造出宏阔的意境,上下纵横,化无形为有形,意象豪迈,气势开阔。

杜甫《登楼》中“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锦江”句在空间上开拓视野,“玉垒”句就时间驰骋遐思浩荡时空中,饱含着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也透露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

可见,诗歌的广阔的艺术时空不仅使欣赏者展开了遐思的翅膀,也包容了抒情主体的无尽潜信息要素,披景入情,我们就会领略到诗歌艺术殿堂中瑰丽的色彩。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紧紧把握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特点,理解其艺术形象,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形成一定的价值判断,这是我在诗歌鉴赏教学中的主要思路方法,当然要领会其语言的各异风格,则需调动更为积极的文学思维,在方法的指导下,不断地进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艺术探索实践。

教和学一样,都是一个不断地接纳知识,整合信息,认识规律的过程,最后,以这样一句话结
束此文,与同行们共勉:披景入情,便可领略诗美;吸纳百川,方显沧海本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