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https://img.taocdn.com/s3/m/583b7004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b.png)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一、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古诗词,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2. 理解并领悟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古诗词的意境和内涵,领悟诗人的情感表达。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无衣:了解作者背景,分析诗歌主题,理解诗意,感悟诗情,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2. 春江花月夜:解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领悟诗歌的美学价值。
3. 将进酒:解读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分析诗人的创作背景,理解诗中的寓意和哲理。
三、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和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解析法: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步骤1. 无衣:a. 介绍作者背景和诗歌创作背景。
b. 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语言美。
c.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和诗情。
d.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春江花月夜:a. 介绍作者背景和诗歌创作背景。
b. 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美。
c. 解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领悟诗歌的美学价值。
d.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将进酒:a. 介绍作者背景和诗歌创作背景。
b. 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语言美。
c. 解读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分析诗人的创作背景。
d.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合作态度。
2. 学生理解力: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评估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3. 学生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古诗词课程教案
![高中语文古诗词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36c681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9.png)
高中语文古诗词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所选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
2. 通过分析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4.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若干首,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2. 介绍每首诗词的作者及其生平。
3. 分析诗词的创作背景和时代特征。
4. 详细讲解诗词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
5. 指导学生进行诗词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诗词朗诵视频、名家讲座等。
3.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安排诗词创作或改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古风音乐或展示一幅与诗词相关的画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为学生理解诗词打下基础。
3. 诗词赏析:逐句逐字地分析诗词的内容和形式,指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词中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堂讨论:围绕诗词的主题思想、文化价值等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6. 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诗词的朗读练习,或者尝试自己创作简短的诗句。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的学习要点,强调古诗词的学习和欣赏方法。
8.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所学诗词,或完成一篇关于诗词的短文写作。
五、评价方式1. 通过课堂表现和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通过诗词背诵和短文写作来评价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期末考试中的诗词赏析题来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007753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1a.png)
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第一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案例背景] 一:进入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难度越来越大。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高中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像的相差甚远。
早些年的高中生们对古诗词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许多学生书或笔记本的扉页上都认真地写着最喜欢的诗句,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
有时,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课文配乐朗诵后,望着学生一脸冷漠,笔者心中塞满了无助与无奈。
有时,笔者在课堂上提到一句诗,很少有同学能接到下一句。
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是应付检查。
这些情况,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那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能否迎合学生达到一种默契,或许古典与流行之间就有一种默契。
[案例原因探寻]经调查了解,这种现象并非笔者所教的学生如此,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于是,笔者想:现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兴起了读背古诗之风,为何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古典文学底蕴反而变得如此贫乏?到底是谁伤害了我们的学生?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习兴趣的减退?如何才能重新唤起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呢?由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开始了深一层地思考。
造成现状的客观原因:1课本中所选的某些诗篇确实与学生有一定距离,不能吸引学生。
如《离骚》,就有不少学生反映这首诗古奥难懂,提不起兴趣。
《离骚》虽然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源头,距离学生的时代比较久远。
虽然前面学生已经接触了《诗经》,但对于楚辞,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仍然是陌生的。
从字面上看,障碍特别多,学生也就没有了读下去的欲望。
2、呆板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枪杀了学生的学习古诗词的激情。
不少教师平时教上古典诗词,篇篇逐字逐句串讲,老师讲的多,学生自己体验的时间反而少;或者似乎把一堂古典诗词鉴赏课上成了一般的文言文教读课。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1)教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1)教案部编版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9d8eb3b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6.png)
作业布置:
1.阅读理解练习: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古诗词,仔细阅读并理解其内容,回答相关问题,以加深对古诗词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解和鉴赏能力。
2.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古诗词的短文,可以是一篇赏析、读后感或者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讨论与反思:要求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并撰写一篇反思报告,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品质和语言能力。通过学习《念奴娇过洞庭》(1),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领会古诗词的美学特点,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同时,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文化元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思维品质,提高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此外,通过朗读和背诵,学生能够加强自己的语言能力,提高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念奴娇过洞庭》(1)的诗意和美学特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领会古诗词的美学特点,包括诗歌的意象、语言、情感等方面。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分析,把握诗中的景、物、人、情,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和审美情感。
(2)鉴赏《念奴娇过洞庭》(1)的艺术特色:本节课的重点还包括引导学生欣赏和鉴赏诗文的艺术特色,包括诗歌手法、结构、语言等方面。学生需要通过分析和讨论,理解诗中的修辞手法、意象运用、韵律节奏等,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分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启发;
-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借助图像、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文的意境;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3e1501e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11.png)
如果抛弃它们足以成全美名而得到它们足以构成犯罪,那么(即便)是千金也要有所割舍;如果抛弃它们不足以成全美名而得到它们不足以构成犯罪,那么锥尖大的微利也必定有所算计。
世人看见他抛弃千金,竟然认为他气节奇伟;却不知算计锥尖大的微利,才是他们的真正心机。
于是就称赞他廉洁。
哎!这哪里算是知道古代的所谓廉洁的官吏?古代所说的廉洁的人,一定是从不显示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开始。
不显示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所以他对自身的奉养比较微薄;而对自身的奉养微薄,所以他对于物质的依赖就比较轻。
虽然他全无所羡慕和所忧惧的,却未尝不清廉。
大概是即使想不廉洁,(所贪财物)却没有适用之处。
郭侯治理我们常州,用平易和乐,让百姓休养生息的政策来治理政事,而且尤其用廉洁清苦来自我约束。
我刚刚见到郭侯的时候是这样的,那么也认为他就是当今所谓的廉洁的官吏了;与郭侯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听到他的议论,考察他志向之所在,才知道郭侯不是当今所说的廉洁的官吏。
郭侯本性淡薄,厌憎繁华,又曾受讲于欧阳南野先生处,(我)知道(他是)致力于“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一类的求学之人。
以前说:“我就喜欢蔬食,而不喜欢肉食;用粗布做床褥睡觉才安然,用丝麻做床褥睡觉就心有不安。
.他奉养自身大抵如此。
这样,那么即使想不清廉,也没有用武之地。
郭侯大概是古代的廉洁的官吏吧。
(我)听说郭侯的夫人也乐于吃粗食穿破衣,跟郭侯的嗜好没有什么不同。
虽然这样那么古代的廉洁的官吏还不能免于与家人互相埋怨,所以越发知道郭侯的行为难能可贵。
郭侯在常州任职三年后,升任山东副使离开,郭侯的幕僚霍君、裘君和他的下属武进县尹杨君请求我写文章作为郭侯的赠序。
郭侯的清廉,世人都已经全部知道了,为什么(还要)等待我的文章呢?虽然这样,我知道郭侯的廉洁不是出于贪慕与忧惧,而他担任州守的时候,还处在有能够贪慕能够忧惧的地位。
从今往后,(他)官位越高,声望越隆,(原先)值得贪慕的(官职)得到了而畏惧的东西去除了,郭侯的清廉还是这样的,这样之后,世人就会相信这样的说法:郭侯果真不是贪慕与忧惧的人吧。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古诗词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93082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d.png)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古诗词诵读》(教案)第一章:《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长沙》。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 掌握诗词的基本朗读技巧。
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作者毛泽东,创作时间、背景。
2. 诗词逐句解析:意象、修辞手法、情感分析。
3. 诗词朗读技巧讲解:语气、节奏、停顿等。
教学步骤:1. 介绍诗词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逐句解析诗词,帮助学生理解意象和情感。
3. 示范朗读,讲解朗读技巧。
4. 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导。
5. 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作业(背诵《沁园春·长沙》)。
第二章:《荆轲刺秦王》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荆轲刺秦王》。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 掌握诗词的基本朗读技巧。
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作者李白,创作时间、背景。
2. 诗词逐句解析:意象、修辞手法、情感分析。
3. 诗词朗读技巧讲解:语气、节奏、停顿等。
教学步骤:1. 介绍诗词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逐句解析诗词,帮助学生理解意象和情感。
3. 示范朗读,讲解朗读技巧。
4. 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导。
5. 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作业(背诵《荆轲刺秦王》)。
第三章:《登高》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登高》。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 掌握诗词的基本朗读技巧。
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作者杜甫,创作时间、背景。
2. 诗词逐句解析:意象、修辞手法、情感分析。
3. 诗词朗读技巧讲解:语气、节奏、停顿等。
教学步骤:1. 介绍诗词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逐句解析诗词,帮助学生理解意象和情感。
3. 示范朗读,讲解朗读技巧。
4. 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导。
5. 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作业(背诵《登高》)。
第四章:《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高中语文高一语文下册《诗词四首》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语文高一语文下册《诗词四首》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4c2e47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6.png)
教学反思与评价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我将鼓励学生主动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帮助他们找到提高的方向。在评价方面,我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同时,注重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使他们更加热爱古诗词学习。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介绍四首诗词的背景和创作特点,帮助学生了解诗词的历史文化内涵。
2.通过分析诗词的意境、韵律、表现手法等,让学生感受诗词的艺术魅力。
3.逐句解读诗词,深入剖析诗人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体验诗词中的美好情感。
4.结合实例,讲解如何鉴赏古诗词,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深入阅读四首诗词,完成一篇诗词鉴赏短文。
2.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分析其意境、韵律、表现手法等特点,下节课分享。
3.尝试创作一首古诗词,抒发自己的情感。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本案例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等多种手段,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这种情境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热爱。
高中语文高一语文下册《诗词四首》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古诗词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审美价值。高中语文高一语文下册《诗词四首》所选的四首诗词均为经典之作,既体现了古代诗人的高尚情操,又展示了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教学案例旨在通过对这四首诗词的深入学习,使学生能够领略古诗词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古诗词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cdd73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6f.png)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古诗词诵读》(教案)第一章:《登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登高》这首诗。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登高》的诗意,背诵这首诗。
2. 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参考资料。
2. 学生预习《登高》这首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朗读《登高》,体会诗的韵律和节奏。
3. 教师讲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析诗句的意义。
4. 学生讨论诗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五、作业布置1. 背诵《登高》。
2. 写一篇关于《登高》的诗意解析文章。
第二章:《江城子·密州出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
2. 分析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其豪放洒脱的性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词意,背诵这首词。
2. 难点: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参考资料。
2. 学生预习《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朗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体会词的韵律和节奏。
3. 教师讲解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分析词句的意义。
4. 学生讨论词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五、作业布置1. 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 写一篇关于《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词意解析文章。
第三章:《赋得古原草送别》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
古诗词诵读文本情境教学例析——以《念奴娇·过洞庭》为例
![古诗词诵读文本情境教学例析——以《念奴娇·过洞庭》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cef58f8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6d.png)
教学·现场古诗词诵读文本情境教学例析———以《念奴娇·过洞庭》为例文|赵曼情境教学是教师以满足教学需求为立足点,根据文本创设直观具体、富有感情的场景,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诵读”的教学内容应当怎样编排?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加亲近诗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本文以《念奴娇·过洞庭》为例,重点探究如何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因声求气,并通过“读”“品”的方式,体会到“诗”的意境。
【课例内容】“跨越时间的维度,以诗句、词阕蕴藏千年诗韵”,《经典咏流传》以“和诗以歌”的方式获得了大众的喜爱。
今天,这一形式的活动来到我们身边了,同学们可选择《念奴娇·过洞庭》的“经典传诵人”或“经典品读人”身份,来一个《经典咏流传》的校园版本。
▲任务一:诵读经典,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我是一位古诗爱好者,也是本次的朗读嘉宾,我为您朗诵《念奴娇·过洞庭》。
活动1:举行“诵读人”碰头会。
邀请朗诵嘉宾讲述他们的创作历程,例如,怎样为诗歌伴奏,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呈现,也可以就一到两个句子的处理进行交流。
示例:①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眼前水域面积很辽阔,因而语气可以舒缓一点,重音是“更”字,这个“更”,有强调的作用。
)②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第一句和第二句的空间大小有区别,因为第一句江面空阔,第二句扁舟微小,因而在诗句处理时有区别,前一句处理急重,后一句和缓。
)③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此句高远,慷慨激昂,声线雄浑,要格外注重“尽”和“细”这两个字的语气,一个加重,一个减轻。
)方法归纳:“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古人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在放声吟诵中体悟诗歌情感,在反复诵读中慢慢找到进入诗歌内在世界的路径。
活动2:我的经典传诵时刻,请经典传诵人进行朗诵。
▲任务二:品读经典活动1:本次节目采取问卷形式了解观众对本诗的疑惑,品读嘉宾可对其中的一些话题分享自己的品读思考。
最新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最新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6ad3ce1a37f111f1855b7b.png)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案例背景]一:笔者正任教高二一文一理两个班的语文课,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像的相差甚远.早些年的高中生们对古诗词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许多学生书或笔记本的扉页上都认真地写着最喜欢的诗句,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有时,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课文配乐朗诵后,望着学生一脸冷漠,笔者心中塞满了无助与无奈.有时,笔者在课堂上提到一句诗,很少有同学能接到下一句.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是应付检查.二:我们学校规定禁止学生把手机、Mp3、Mp4等各种通讯和娱乐工具带入校园,可是我班文艺委员许燕上自习时听Mp3,我非常生气,班干竟然带头违纪,拿到办公室一听,里面有毛宁的《涛声依旧》、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芳草无情》、周杰伦的《东风破》《青花瓷》等等,她噘着嘴说是为了学习古典诗词,我想她确实不是狡辩,这些流行歌曲的确都与古典诗词有关,心中怒气消解了许多,批评其违纪的同时更多的赞扬……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那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能否迎合学生达到一种默契,或许古典与流行之间就有一种默契.[案例原因探寻]经调查了解,这种现象并非笔者所教的学生如此,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于是,笔者想:现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兴起了读背古诗之风,为何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古典文学底蕴反而变得如此贫乏?到底是谁伤害了我们的学生?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习兴趣的减退?如何才能重新唤起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呢?由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开始了深一层地思考.(一)造成现状的客观原因1、在流行文化和快餐文化的冲击下,学生的阅读空间狭小,阅读品位降低.现在的高中生课业负担都非常重,再加上网络、电视、广播和流行音乐的冲击,学生课外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可谓少之又少.在这么有限的时间里,我们的学生都在看些什么书呢?我们经常看到有老师从学生那里没收到动漫、武侠或者言情一类的书.我的学生是理科班,整天忙于数理化,他们没有太大的兴趣也没有大块的时间来读长篇名著,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阅读局限在这类书中.这些书在学生眼中可谓图文并茂,情节引人入胜,通俗易懂,携带方便,便于隐藏,而且一个中午就能读上一本,所以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市场.经常性的阅读这些书,使得学生的语言水平深受其害,如我们经常可以听见学生张口就来周星弛的口头禅:“哇靠”“哇塞”,更有甚者能把他的经典台词“曾经有一段爱情放在我面前……”倒背如流.千篇一律的说话方式阻碍了他们思维的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品位难以提高,拿到高雅的古诗词就没精打采,无兴趣去读.2、课本中所选的某些诗篇确实与学生有一定距离,不能吸引学生.如《离骚》,就有不少学生反映这首诗古奥难懂,提不起兴趣.《离骚》虽然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源头,距离学生的时代比较久远.虽然前面学生已经接触了《诗经》,但对于楚辞,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仍然是陌生的.从字面上看,障碍特别多,学生也就没有了读下去的欲望.3、呆板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枪杀了学生的学习古诗词的激情.不少教师平时教上古典诗词,篇篇逐字逐句串讲,老师讲的多,学生自己体验的时间反而少;或者似乎把一堂古典诗词鉴赏课上成了一般的文言文教读课.而事实上古典诗歌不同于文言文,把教文言文常用的方法放到欣赏古典诗歌的课堂上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败,也难怪学生不喜欢.古典诗词鉴赏课要充分考虑文体的特点,既要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又要有利于学生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二)造成现状的主观原因现在有一部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习的认识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偏差:1、“长一点的诗歌,学起来费时费力,又难懂,学了就忘”这是一种畏难心理.学生生性好动,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他们注意力保持集中的时间比较短,记忆深度不够.许多同学看到课后“背诵”两个大字就顿生反感,让他们自觉静心背背古典诗歌是不容易.而实际上要想在嘻嘻哈哈的笑闹中轻松学好语文同样也是不太现实的,要想在学习中取得成效,本身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2、“学古典诗词落伍了,不够现代”古典诗词不是外语,而是我们民族古代的语言形式.学习古典诗词就是回望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源头,没有它,我们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不好好学习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我们就愧对于祖先,愧对于血管里流动的中华民族的热血.但学生主观上没有认识到这些,他们受流行文化的影响喜欢流行歌曲,却不知有许多歌词都是由古典诗词改编而来的.所以他们会觉得学古典诗词是“落伍”,跟不上时代.3、“为了考试,我愿意在语文课堂上读读古典诗词,在课外我从来不读这些诗词”这些学生很实际也很纯粹,他们学习古典诗词就是为了考试时的得分.抱着这种应试心理,学生就变得功利、浮躁,不肯静下心来多读多背,至多背几句“名句”“考点句”.但是古典诗词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学习古典诗词,从语言的范例中学习语言,能丰富语文素养,培养语文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中明确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古典诗词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的地位,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大.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五册一共安排了三个单元学习中国古代诗词, 作为选修教材苏教版《唐宋诗词选读》专题的诗词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增进文学素养,丰富文化底蕴,充实语文知识,增强语文能力,从而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在《课程标准》)诵读篇目中所占的数量多.《课程标准》附录“关于诵读篇目的建议”中要求会背诵一定数量的古典诗词:《诗经》,如《氓》等;楚辞,如《离骚》等;唐宋词,如李煜《虞美人》、苏轼《念奴娇》、辛弃疾《永遇乐》等.同时,高考作为一种选拔和导向,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对古诗词的重视.诗歌鉴赏题加上名句默写,在整张试卷分值约占8—1 5分.[案例素材整理]“温柔敦厚,诗教也.”《课程标准》中指出:“加强诵读涵永,在诵读涵永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唐诗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教学古典诗词不应该是机械的、生硬的,而是要让学生知道到底学什么,怎么学,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养成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只有深入到学生中去分析外在的和内在的原因,找到症结所在,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对症下药.我想让学生产生并保持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情,进而养成基本的欣赏能力,在古典诗词课堂教学中,就要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作者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既然同学们如此喜欢流行歌曲,我细致地做了搜集和整理,通过考察发现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是当代歌坛上一道特殊景观,也为我们古诗词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进入流行歌坛的古典诗词存在古今情感的共通性,并且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的表现形式.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体现在音乐和文字(歌词)两个方面.我先说音乐的融合.在这类作品中,作曲者并不拘泥于古曲,而更多的是根据今人的审美趣味进行再创作,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寻找结合点.就是说,既有意识地吸收中国古典音乐,同时又引入现代音乐元素,在曲式、配器、演唱等诸多方面都能给人一种现代感,但又有别于一般的流行歌曲.一些传唱较广的古典诗词歌曲,如《别亦难》(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枉凝眉》、《葬花吟》(电视剧《红楼梦》插曲,曹雪芹原词)、《滚滚东逝水》(电视剧〈三国演义〉插曲,杨慎《临江仙》词)等,也都具有上述特点.应该说,在这种音乐的融合中,作曲家的才情尤其具有特殊的意义,作曲家才情的高下往往可以决定歌曲的成败.实际上,为古典诗词谱曲较之为一般的歌词谱曲具有更大的难度,对作曲家的文学修养、音乐修养、审美水准有着更高的要求.《别亦难》的作曲陈刚是著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者,而《枉凝眉》、《葬花吟》的作曲王立平、《滚滚东逝水》的作曲谷建芬,都是当代乐坛上的重量级人物,这种融合是古诗词很容易进入到流行歌坛.在这方面,专辑《淡淡幽情》可以说最具有代表性.《淡淡幽情》是著名歌手邓丽君演唱的古典诗词歌曲专辑,刘家昌、梁鸿志、黄霑、古月等人作曲,宝丽金唱片公司出版.共收入十二首歌曲:1、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独上西楼);2、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3、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几多愁);4、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芳草无情);5、秦观的《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清夜悠悠);6、聂胜瓊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有谁知我此时情);7、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胭脂泪);8、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万叶千声);9、朱淑贞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人约黄昏后);10、柳永的《雨霖霖·寒蝉凄切》(相看泪眼);11、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欲说还休);12、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思君).从曲目中可以看出,《淡淡幽情》所收12首全部为词,其中五代词3首,宋词9首.而以豪放词著称的苏轼被选入的也不是他豪放词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而是《水调歌头·中秋》.再者除了音乐的融合之外,文字,也就是歌词的融合恐怕更值得我们关注.由于古今语言、音乐的差异,情感表现方式的差异,很多歌词作者往往不拘泥于古典诗词的原来的字句,而将其作为一种据以再创作的素材,或者整句地沿袭,或释其大意,或用其意象,或取其情境,使之与新创作的歌词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成为当代流行歌坛上的一道特殊的景观.这就是我所说的“文字的融合”.例如黄安演唱的《新鸳鸯蝴蝶梦》: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明朝清风四飘流……——《新鸳鸯蝴蝶梦》显而易见,这是以李白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为蓝本的.我们对照李白的原诗: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不难看出,黄安词基本上是李白诗句的沿袭和化用,但二者所表现的主题有了一些变化.李白抒发的是古代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抑郁苦闷,而黄安表现的则是现代人不求天长地久,只求今天拥有的爱情观.人们对爱情失去了信心,他们不是把爱情奉为一种信仰和归宿,而是把爱情当作一个驿站,一种缘分,人世悲欢,缘来缘去,好聚好散.新词迎合了现代人的爱情心态,所以尽管在内涵上较原诗单薄了许多,可仍能得到不少现代听众的喜爱.李修安作词陈富荣作曲梅艳芳演唱的《床前明月光》也是一个例子.这歌词是这样的:是你吧,高高挂在苍穹千年啦,看尽了人世离与散,多少功名似尘埃.是我傻,总是在寂寞夜里望,你时圆时缺时迷惘,彷佛告诉我生命本无常.来吟一首老诗,喝一杯老酒,明月啊,别笑我痴,别笑我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床前明月光》虽然用李白诗题,而且把李白的原诗嵌入歌词,但它所传达的却不是李白诗的原意.思乡之情在歌词中只是一种若有若无的陪衬,歌词侧重表现的,是现代人的一种生存状态,一种孤寂感和空虚感.不过,月的意象所负载的内涵与古诗所写的倒不乏相通.我们从字里行间隐约可以感受到李白《月下独酌》、苏轼《水调歌头》的意境.比如流传颇广陈小奇创作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化用了唐人张继的名作《枫桥夜泊》, 我们看它的歌词: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无助的我已经疏远了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却发现又回到你面前.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涛声依旧》可以看出在这些歌词中,作者把古典诗词的意境和现代人的情感成功地进行了对接,仍有《枫桥夜泊》的画面,但更多的是现代人的离情别恨.昔日旧情的怅惘,意外重逢的感慨,相忆与期待,思念与无奈,在反复的倾诉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又悱恻缠绵.语言是地道的歌词的语言,句式是地道的歌词的句式,虽然某些表述如“渔火温暖双眼”, “钟声敲打无眠”引入了通感手法而与诗颇为接近,但整体而言则是歌而非诗.琼瑶作词的《在水一方》几乎是《诗经·蒹葭》的白话解释,而《当》的歌词则是化用古乐府诗《上邪》.台湾著名女作家琼瑶不以词作者见称,但是根据她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插曲却有非常浓郁的古典诗词意味.比如《在水一方》,这是琼瑶的词、林家庆作曲.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足迹,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在水一方》这差不多就是对《诗经·蒹葭》的白话翻译.而《还珠格格》中的主题曲《当》,则是化用古乐府诗《上邪》,这我们前面提到过.《当》的歌词是这样的,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当时间停住日月不分,当天地万物化为虚有,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不能和你分手,你的温柔是我今生最大的守候.当太阳不再上升的时候,当地球不再转动,当春夏秋冬不再变换,当花草树木全部凋残,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散.不能和你分散,你的笑容是我今生最大的眷恋.——《当》琼瑶对中国古典诗词十分熟悉,这类歌词既源自某一首古诗,同时又融入了作者自己的解读和人生感受,并与电视剧中人物性格刻画、气氛渲染有机结合,营造出一种清新明丽、婉转深情的意境.基于以上有关古典元素的流行歌曲素材整理,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做了若干探索和尝试.[案例描述]具体古诗词的教学操作中我选择以下几个方面实践:一、导入新课:借助流行歌曲来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感受作品的魅力. 教读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听听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教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教师可以播放邓丽君演唱的《几多愁》《胭脂泪》;教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听王菲演唱的现代版的《明月几时有》;通过“听”的形式,在悠扬旋律的伴奏下,诱导学生不再拒绝古典诗词,沉浸于诗词,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二、比较鉴赏:在鉴别中,借助流行歌曲有效做到了学生与诗人和作品的感性沟通,加强了诗词的理性体悟. 1, 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并且展示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插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临江仙》)歌曲和歌词,借助音乐体味和感受这首词和苏轼的词异曲同工,同为咏史怀古,也各有千秋.2,学习苏轼的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并且展示了台湾的周传雄演唱的《寂寞沙洲冷》比较不同意境,苏轼的词所要传达的是经历乌台诗案之后、贬居黄州,抒发其个人幽愤寂苦之情;而周传雄化用词中一句的意境表达的却是咏叹爱情的缘分,人世德悲欢,在爱与愁之间的伤痛.三、作业设置:这种作业设置较以往作业的设置学生愿意做、主动做、想着做.学习完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后,播放并展示了《还珠格格》中的主题曲《当》的歌曲和歌词,告诉同学们化用古乐府诗《上邪》,和我们刚学过的作品都表现了爱情永恒这一主题,模仿《当》的歌词,把《无题》扩写称一篇抒情散文总之,在这些教学情境的设计和尝试中,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而时常在教学中,在动听的音乐声和学生意犹未尽的讨论中,伴随着阵阵掌声,铃声响起.[案例思考]这些案例说明,教师一定要具备课堂开发的意识与能力,增加课本知识容量和密度.只有具备了这种意识与能力,以往那些充斥我们耳膜的被我们忽视的流行歌曲,才会被拿来当作语文教学的素材,从而为语文教学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同时,我认为语文学习既是一种学生个性化的活动,也是一种学生创造性的活动.作为教师不仅要珍惜学生的感悟、体验,更要保护他们的智慧火花.这样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认真备课,把握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固然很重要,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把诗词教“活”、让学生学“活”,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灵魂.如果教师死守教材,那么最好的教材也会成为束缚教学的桎梏.活生生的学生也会变成课本的奴隶.课堂灵活地放开一些,反而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能活跃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是大语文活动,应突出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功能,所以我觉得语文教学应实现四个“走向”:一是走向生活,语文教学如果远离了学生鲜活的生活世界,就无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二是走向实践,语文惟有运用于学生的实践中,融合到学生的血液里,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永恒的精神财富;三是走向综合.课堂所获得的各项语文能力、语文知识,只有在综合实践中整合起来,并加以积淀,才能成为一种综合素养.四是走向智慧,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得聪明一点、灵气一点.以上是在古诗词教学实践中的点滴感受,或许在正确理解并践行新课标之后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不可否认,这也正是解决问题的源泉所在,源活则水清,只有深刻地吃透新课标精神,才能解决好语文教学中教师教无成就、学生学无兴趣的问题.。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资料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c703cfa25c52cc58bd6bea4.png)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案例背景]一:笔者正任教高二一文一理两个班的语文课,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像的相差甚远。
早些年的高中生们对古诗词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许多学生书或笔记本的扉页上都认真地写着最喜欢的诗句,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
有时,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课文配乐朗诵后,望着学生一脸冷漠,笔者心中塞满了无助与无奈。
有时,笔者在课堂上提到一句诗,很少有同学能接到下一句。
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是应付检查。
二:我们学校规定禁止学生把手机、Mp3、Mp4等各种通讯和娱乐工具带入校园,可是我班文艺委员许燕上自习时听Mp3,我非常生气,班干竟然带头违纪,拿到办公室一听,里面有毛宁的《涛声依旧》、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芳草无情》、周杰伦的《东风破》《青花瓷》等等,她噘着嘴说是为了学习古典诗词,我想她确实不是狡辩,这些流行歌曲的确都与古典诗词有关,心中怒气消解了许多,批评其违纪的同时更多的赞扬……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那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能否迎合学生达到一种默契,或许古典与流行之间就有一种默契。
[案例原因探寻]经调查了解,这种现象并非笔者所教的学生如此,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于是,笔者想:现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兴起了读背古诗之风,为何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古典文学底蕴反而变得如此贫乏?到底是谁伤害了我们的学生?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习兴趣的减退?如何才能重新唤起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呢?由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开始了深一层地思考。
(一)造成现状的客观原因1、在流行文化和快餐文化的冲击下,学生的阅读空间狭小,阅读品位降低。
现在的高中生课业负担都非常重,再加上网络、电视、广播和流行音乐的冲击,学生课外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可谓少之又少。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https://img.taocdn.com/s3/m/bdee9a2b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f9.png)
教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指定的古诗词,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提升口语表达和朗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无衣:《诗经》中的一首战歌,表达了战士们英勇战斗、团结一心的精神。
2. 春江花月夜:唐代张若虚创作的脍炙人口的长篇抒情诗,描绘了春江美景和游子思乡之情。
3. 将进酒:唐代李白创作的豪放派诗歌,表达了对人生的热爱和豪放不羁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背诵指定的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 难点: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词的背景、作者生平等基本知识。
2. 示范法:教师示范诵读,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停顿和情感表达。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分享心得体会。
4. 实践法:学生自主练习诵读,相互评价、反馈,提高朗诵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本节课将学习的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诗词:分析诗词的背景、作者生平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
3. 示范诵读:教师示范诵读,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停顿和情感表达。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分享心得体会。
5. 实践演练:学生自主练习诵读,相互评价、反馈,提高朗诵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诵读展示:学生上台展示诵读,评价其发音、停顿和情感表达。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古诗词的背诵和文学鉴赏练习。
七、教学拓展1. 组织诗词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 邀请诗人讲座:邀请本地诗人或专家来校讲座,分享诗词创作经验。
3. 参观文化遗址: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了解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7db8e8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f1.png)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文化的基本知识点和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2.熟悉唐诗宋词的基本特点和作品风格。
3.学习古代文化的传统美学观念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唐诗宋词的基本特点和作品风格
2.古代文化的传统美学观念和价值观念
3.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讲解唐诗宋词的背景和历史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唐诗宋词的基本特点和作品风格,了解唐诗宋词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2.讲解:讲解唐诗宋词的风格特点和结构形式,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静夜思》、《将进酒》、《浪淘沙·北戴河》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唐诗宋词的内涵和外在表现形式。
3.鉴赏:通过阅读唐诗宋词的文本,结合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在语言、形象、情感、音韵等方面进行深入的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4.评析: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评析,并分析其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唐诗宋词的魅力。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
1.讲解式教学
2.案例分析教学
3.问答式教学
4.课堂讨论教学
5.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评价
1.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述和书面作业,评估学生对唐诗宋词的理解和诗词鉴赏的能力。
2.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平时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备课教案古典诗歌鉴赏与解读教学案例总结
![高中语文备课教案古典诗歌鉴赏与解读教学案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2030365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df.png)
高中语文备课教案古典诗歌鉴赏与解读教学案例总结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古典诗歌的背景和特点;2.学会运用一定的鉴赏方法对古典诗歌进行解读;3.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教学重点:1.领悟古典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2.掌握古典诗歌的解读方法;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古典诗歌的选材、解读资料、多媒体设备;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材料、课堂参与积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导入古典诗歌的鉴赏:教师呈现一幅古代山水画并引导学生对画面进行欣赏,通过细腻的笔触、丰富的色彩以及画面的构图,激发学生对于美的感受和审美情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古典诗歌的背景:教师简要介绍古典诗歌的发展背景和特点,包括古代社会环境、文化传统以及诗歌形式等。
2.古典诗歌的艺术特点:教师通过示范诵读具有代表性的古典诗歌,并解读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以及意境等,帮助学生领悟古典诗歌的美学价值。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30分钟)1.选取典型的古典诗歌进行解读:教师选取一首古典诗歌,通过注释、翻译和解读,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
学生积极参与,对于诗歌的意义和感受进行交流和讨论。
2.学生自主解读与表达:教师引导学生对于不同的古典诗歌进行自主解读和表达,鼓励他们从个人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经历和感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四、小组合作与展示(20分钟)1.小组合作阅读鉴赏诗歌: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古典诗歌进行阅读和鉴赏,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读诗歌,深化对于古典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小组展示与点评: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包括朗诵、解读和分享,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点评。
通过集体讨论,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观点来理解和解读诗歌。
五、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古典诗歌的阅读材料和练习题目,鼓励学生课后自主阅读,并进行书面解读和鉴赏。
六、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激励,鼓励他们继续加强古典诗歌的学习和鉴赏。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https://img.taocdn.com/s3/m/3ad94f9b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29.png)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古诗词,提高学生的诗词素养。
2. 通过分析古诗词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提升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人文素养。
4. 通过对古诗词的诵读和解读,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无衣》:学习并背诵《无衣》,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2. 《春江花月夜》:学习并背诵《春江花月夜》,欣赏诗中的自然景观描写,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3. 《将进酒》:学习并背诵《将进酒》,分析诗中的豪放情怀,感受诗人的豁达人生观。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对古诗词进行详细讲解,包括诗的背景、意象、寓意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 诵读法:教师带领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提高记忆效果。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古诗词的重要性和价值。
2. 讲解《无衣》:解读诗中的意象和寓意,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3. 诵读《无衣》:教师带领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美。
4. 分组讨论:《无衣》的诗意和情感表达,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5. 总结《无衣》的教学内容,布置作业:背诵《无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发言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诵读效果:检查学生对《无衣》的背诵情况,评价学生的记忆效果和诵读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深度和合作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无衣》的理解和感悟,评价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内容1. 《离骚》:学习并背诵《离骚》,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哲理,分析诗人的政治理想和人格追求。
2. 《氓》:学习并背诵《氓》,通过诗中的叙事和抒情,理解诗人对命运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https://img.taocdn.com/s3/m/2823f440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03.png)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古诗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每首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通过分析诗中的关键词、句、意象等,让学生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4. 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背景知识,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无衣:理解诗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和豪情壮志,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春江花月夜:欣赏诗中的美景描绘,理解诗人的感慨和哲思,学习诗中的对仗和韵律。
3. 将进酒:领会诗中的豪放情怀,分析诗中的象征和寓意,掌握诗的节奏和韵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典型诗句的分析,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采用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分别对每首诗进行逐句解读,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 针对每首诗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小组讨论。
4.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让他们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对本节课学习的每首诗进行阅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通过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解析、修辞手法的识别以及审美情趣的展现,评价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和调查报告,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拓展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古诗词原文及其注释版本,便于学生查阅和理解。
2. 与课程相关的背景资料,如诗人简介、历史背景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诗歌图片、播放朗诵音频等,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高中诗词表现手法赏析教案
![高中诗词表现手法赏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3e3e58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2b.png)
高中诗词表现手法赏析教案我们要明确教学目标。
本节课旨在通过对经典诗词的赏析,让学生掌握常见的诗词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并能运用这些手法进行简单的创作。
同时,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是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
我们将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词作为案例,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春望》等。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师详细解析每首诗的内容和形式,点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例如,在《静夜思》中,我们可以分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两句的意象美。
诗人通过“明月光”与“地上霜”的比喻,既表现了夜晚的宁静,又寄托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学生可以学习如何运用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读者产生共鸣。
在《春望》中,杜甫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深刻感慨。
这里的“国破”与“山河在”形成鲜明对比,既有历史的沉重感,也有自然的生机勃勃。
通过对这种对比手法的分析,学生能够理解诗人如何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自然的赞美。
教学方法上,我们采用互动式教学。
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分享他们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在点评时,不仅肯定学生的见解,还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拓宽思路。
教师还可以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诗词的理解。
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后可以布置相关的作业。
比如,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诗词,运用所学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并尝试创作一首自己的诗。
这样的作业既能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又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古诗词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22d377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2.png)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古诗词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古诗词的诵读,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古诗词鉴赏方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通过古诗词学习,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历史和文化,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诗词的产生与发展1. 了解诗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学习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形式。
第二单元:诗歌的韵律与节奏1. 学习诗歌的韵律、节奏和音韵美。
2. 分析诗歌的韵脚、韵律类型及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诗词的基本知识、鉴赏方法。
2. 采用诵读法,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词的特点、魅力。
四、教学步骤1. 诗词的产生与发展:讲解诗词的起源、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形式。
2. 诗歌的韵律与节奏:学习诗歌的韵律、节奏和音韵美,分析诗歌的韵脚、韵律类型及作用。
3. 诗词鉴赏:通过对具体诗词的鉴赏,使学生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4. 诗词创作: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 课堂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拓宽知识视野。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诗词诵读能力:通过课堂诵读,检查学生的发音、语调、节奏等方面,评价学生的诵读能力。
2. 学生诗词鉴赏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 学生诗词创作能力:通过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的诗词创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2. 参考书籍:《古诗词鉴赏》、《中国古代诗词选读》等3. 网络资源:古诗词网站、诗词鉴赏博客等4. 音频资源:古诗词诵读音频、古筝音乐等5. 视频资源:古诗词朗诵视频、诗词解读视频等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单元:2课时2. 第二单元:3课时3. 诗词鉴赏:4课时4. 诗词创作:2课时5. 课堂讨论与交流:每课时预留10分钟八、作业与练习1. 诵读作业:每天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诵读,注意把握韵律和节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案例背景]一:笔者正任教高二一文一理两个班的语文课,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像的相差甚远。
早些年的高中生们对古诗词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许多学生书或笔记本的扉页上都认真地写着最喜欢的诗句,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
有时,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课文配乐朗诵后,望着学生一脸冷漠,笔者心中塞满了无助与无奈。
有时,笔者在课堂上提到一句诗,很少有同学能接到下一句。
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是应付检查。
二:我们学校规定禁止学生把手机、Mp3、Mp4等各种通讯和娱乐工具带入校园,可是我班文艺委员许燕上自习时听Mp3,我非常生气,班干竟然带头违纪,拿到办公室一听,里面有毛宁的《涛声依旧》、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芳草无情》、周杰伦的《东风破》《青花瓷》等等,她噘着嘴说是为了学习古典诗词,我想她确实不是狡辩,这些流行歌曲的确都与古典诗词有关,心中怒气消解了许多,批评其违纪的同时更多的赞扬……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那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能否迎合学生达到一种默契,或许古典与流行之间就有一种默契。
[案例原因探寻]经调查了解,这种现象并非笔者所教的学生如此,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于是,笔者想:现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兴起了读背古诗之风,为何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古典文学底蕴反而变得如此贫乏,到底是谁伤害了我们的学生,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习兴趣的减退,如何才能重新唤起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呢,由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开始了深一层地思考。
(一)造成现状的客观原因1、在流行文化和快餐文化的冲击下,学生的阅读空间狭小,阅读品位降低。
现在的高中生课业负担都非常重,再加上网络、电视、广播和流行音乐的冲击,学生课外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可谓少之又少。
在这么有限的时间里,我们的学生都在看些什么书呢,我们经常看到有老师从学生那里没收到动漫、武侠或者言情一类的书。
我的学生是理科班,整天忙于数理化,他们没有太大的兴趣也没有大块的时间来读长篇名著,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阅读局限在这类书中。
这些书在学生眼中可谓图文并茂,情节引人入胜,通俗易懂,携带方便,便于隐藏,而且一个中午就能读上一本,所以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市场。
经常性的阅读这些书,使得学生的语言水平深受其害,如我们经常可以听见学生张口就来周星弛的口头禅:“哇靠”“哇塞”,更有甚者能把他的经典台词“曾经有一段爱情放在我面前……”倒背如流。
千篇一律的说话方式阻碍了他们思维的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品位难以提高,拿到高雅的古诗词就没精打采,无兴趣去读。
2、课本中所选的某些诗篇确实与学生有一定距离,不能吸引学生。
如《离骚》,就有不少学生反映这首诗古奥难懂,提不起兴趣。
《离骚》虽然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源头,距离学生的时代比较久远。
虽然前面学生已经接触了《诗经》,但对于楚辞,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仍然是陌生的。
从字面上看,障碍特别多,学生也就没有了读下去的欲望。
3、呆板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枪杀了学生的学习古诗词的激情。
不少教师平时教上古典诗词,篇篇逐字逐句串讲,老师讲的多,学生自己体验的时间反而少;或者似乎把一堂古典诗词鉴赏课上成了一般的文言文教读课。
而事实上古典诗歌不同于文言文,把教文言文常用的方法放到欣赏古典诗歌的课堂上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败,也难怪学生不喜欢。
古典诗词鉴赏课要充分考虑文体的特点,既要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又要有利于学生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造成现状的主观原因现在有一部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习的认识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偏差:1、“长一点的诗歌,学起来费时费力,又难懂,学了就忘”这是一种畏难心理。
学生生性好动,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他们注意力保持集中的时间比较短,记忆深度不够。
许多同学看到课后“背诵”两个大字就顿生反感,让他们自觉静心背背古典诗歌是不容易。
而实际上要想在嘻嘻哈哈的笑闹中轻松学好语文同样也是不太现实的,要想在学习中取得成效,本身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学古典诗词落伍了,不够现代”古典诗词不是外语,而是我们民族古代的语言形式。
学习古典诗词就是回望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源头,没有它,我们就找不到“回家”的路。
不好好学习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我们就愧对于祖先,愧对于血管里流动的中华民族的热血。
但学生主观上没有认识到这些,他们受流行文化的影响喜欢流行歌曲,却不知有许多歌词都是由古典诗词改编而来的。
所以他们会觉得学古典诗词是“落伍”,跟不上时代。
3、“为了考试,我愿意在语文课堂上读读古典诗词,在课外我从来不读这些诗词”这些学生很实际也很纯粹,他们学习古典诗词就是为了考试时的得分。
抱着这种应试心理,学生就变得功利、浮躁,不肯静下心来多读多背,至多背几句“名句”“考点句”。
但是古典诗词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
学习古典诗词,从语言的范例中学习语言,能丰富语文素养,培养语文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中明确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古典诗词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的地位,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大。
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五册一共安排了三个单元学习中国古代诗词,作为选修教材苏教版《唐宋诗词选读》专题的诗词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增进文学素养,丰富文化底蕴,充实语文知识,增强语文能力,从而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
在《课程标准》)诵读篇目中所占的数量多。
《课程标准》附录“关于诵读篇目的建议”中要求会背诵一定数量的古典诗词:《诗经》,如《氓》等;楚辞,如《离骚》等;唐宋词,如李煜《虞美人》、苏轼《念奴娇》、辛弃疾《永遇乐》等。
同时,高考作为一种选拔和导向,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对古诗词的重视。
诗歌鉴赏题加上名句默写,在整张试卷分值约占8—15分。
[案例素材整理]“温柔敦厚,诗教也。
”《课程标准》中指出:“加强诵读涵永,在诵读涵永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唐诗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 教学古典诗词不应该是机械的、生硬的,而是要让学生知道到底学什么,怎么学,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养成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只有深入到学生中去分析外在的和内在的原因,找到症结所在,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对症下药。
我想让学生产生并保持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情,进而养成基本的欣赏能力,在古典诗词课堂教学中,就要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作者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
既然同学们如此喜欢流行歌曲,我细致地做了搜集和整理,通过考察发现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是当代歌坛上一道特殊景观,也为我们古诗词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进入流行歌坛的古典诗词存在古今情感的共通性,并且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的表现形式。
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体现在音乐和文字(歌词)两个方面。
我先说音乐的融合。
在这类作品中,作曲者并不拘泥于古曲,而更多的是根据今人的审美趣味进行再创作,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寻找结合点。
就是说,既有意识地吸收中国古典音乐,同时又引入现代音乐元素,在曲式、配器、演唱等诸多方面都能给人一种现代感,但又有别于一般的流行歌曲。
一些传唱较广的古典诗词歌曲,如《别亦难》(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枉凝眉》、《葬花吟》(电视剧《红楼梦》插曲,曹雪芹原词)、《滚滚东逝水》(电视剧〈三国演义〉插曲,杨慎《临江仙》词)等,也都具有上述特点。
应该说,在这种音乐的融合中,作曲家的才情尤其具有特殊的意义,作曲家才情的高下往往可以决定歌曲的成败。
实际上,为古典诗词谱曲较之为一般的歌词谱曲具有更大的难度,对作曲家的文学修养、音乐修养、审美水准有着更高的要求。
《别亦难》的作曲陈刚是著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者,而《枉凝眉》、《葬花吟》的作曲王立平、《滚滚东逝水》的作曲谷建芬,都是当代乐坛上的重量级人物,这种融合是古诗词很容易进入到流行歌坛。
在这方面,专辑《淡淡幽情》可以说最具有代表性。
《淡淡幽情》是著名歌手邓丽君演唱的古典诗词歌曲专辑,刘家昌、梁鸿志、黄霑、古月等人作曲,宝丽金唱片公司出版。
共收入十二首歌曲:1、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独上西楼);2、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3、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几多愁);4、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芳草无情);5、秦观的《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清夜悠悠);6、聂胜瓊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有谁知我此时情);7、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胭脂泪);8、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万叶千声);9、朱淑贞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人约黄昏后);10、柳永的《雨霖霖?寒蝉凄切》(相看泪眼);11、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欲说还休);12、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思君)。
从曲目中可以看出,《淡淡幽情》所收12首全部为词,其中五代词3首,宋词9首。
而以豪放词著称的苏轼被选入的也不是他豪放词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而是《水调歌头?中秋》。
再者除了音乐的融合之外,文字,也就是歌词的融合恐怕更值得我们关注。
由于古今语言、音乐的差异,情感表现方式的差异,很多歌词作者往往不拘泥于古典诗词的原来的字句,而将其作为一种据以再创作的素材,或者整句地沿袭,或释其大意,或用其意象,或取其情境,使之与新创作的歌词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成为当代流行歌坛上的一道特殊的景观。
这就是我所说的“文字的融合”。
例如黄安演唱的《新鸳鸯蝴蝶梦》: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明朝清风四飘流……——《新鸳鸯蝴蝶梦》显而易见,这是以李白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为蓝本的。
我们对照李白的原诗: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不难看出,黄安词基本上是李白诗句的沿袭和化用,但二者所表现的主题有了一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