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秀教案(内含2课时)
只有爱如烈火,思如潮涌,才会有这样的嗔怪和责备。然而接下来怎么样了呢?我们看第三节。挑兮达兮:即挑达,独自徘徊的样子。城阙:城门两边的楼台。第三节的诗歌内容:独自徘徊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个月那样长。即使深爱至此,她到底还是无可奈何,只好一个人徘徊城头,抒发她那“一日不见兮,如三月兮”的感慨。“一日不见兮,如三月兮”的内心独白,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形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全诗五十个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在目前。
二、作家及写作背景的介绍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约作于乾封元年至总章元年(666-668),此时作者正在京城长安沛王府任修撰之职,豪气满怀、积极向上、努力求仕是王勃此时的思想核心。杜少府是王勃的好友,姓名不详。少府,是当时对县尉的通称。此时,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蜀州去上任,王勃设宴为他送行,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第二节
注意佩:指佩玉的带子。第二节的诗词内容: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诗歌中的女子,思念恋人,陷入痴迷状态。那青绿色的衣襟,让她着迷;那青绿色的绶带,让她沉醉。可是不知为什么,他没有来。约会不遇,失落之情,惆怅之意,不可遏止。爱之既深,责之必切。对于他的失约,她也许想到种种原因,但无论如何难以谅解。两句“纵我不在”,以假设的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了强烈的反问。同学们,我们分析至此,知道用什么语气来读了吗? 我们一起读一遍。
因此本诗词在艺术手法上,有两个特点:1、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2、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秀教案(内含2课时)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秀教案(内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课外古诗词诵读》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诵读古诗词,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节课选择了几首经典的古代诗词,包括《登鹳雀楼》、《春晓》、《江雪》等,这些诗词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的基本格式和韵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和欣赏古诗词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比如对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的理解,对古诗词中所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内容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所学的古诗词。
2.能够理解所学的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3.能够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所学的古诗词。
2.难点: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和意境,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欣赏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和引导欣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和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所学的古诗词的文本和相关的注释资料。
2.准备古诗词的朗读和背诵的音频资料。
3.准备与古诗词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创设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创设与古诗词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
2.呈现(10分钟)呈现所学的古诗词,让学生初步感知诗词的内容和意境。
3.操练(15分钟)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词,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内容和意境。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巩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教学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课外古诗词诵读》选入了多首经典的古诗词,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册书中的诗词大多难度适中,富有人生哲理,对于八年级下的学生来说,既能够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下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对诗词的韵律、意境等有一定的理解。
但同时,他们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对古诗词的背景知识了解不足,对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困难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诗词的大意,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掌握一些生僻字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理解诗词中的人生哲理,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词的意义理解,诗人情感的把握。
2.难点:生僻字词的理解,诗词背景知识的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诗词的背景知识、生僻字词进行讲解。
2.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词的原文、注释、译文等。
2.资料:收集诗人的生平事迹,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3.音频:准备诗词的朗读音频,以便学生跟读。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谈话,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诗词的原文、注释、译文等,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诗词,对生僻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诗词。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程度,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唐诗二首》教案范文5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唐诗二首》教案范文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唐诗二首》教案范文精选5篇(一)以下是一种可能的《唐诗二首》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二首》的背景和作者。
2. 学会欣赏和鉴赏诗歌,理解诗歌中隐含的意境和情感。
3.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4.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对《唐诗二首》的内容和意境的理解。
2. 学会欣赏和鉴赏唐诗的艺术特点。
3. 学会正确朗读和表达古诗。
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唐诗二首》的课文及相关资料。
2. 画有相关插图的课堂展示。
3. 录制了《唐诗二首》的朗读音频。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出示插图,引发学生对于古诗的兴趣。
2. 老师播放《唐诗二首》的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节奏和美感。
步骤二:探究课文(15分钟)1. 学生自读《唐诗二首》,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学生分组讨论《江南春》和《静夜思》的意境和情感,并展示讨论结果。
3. 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解释,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步骤三:学习诗文特点(20分钟)1. 老师指导学生观察《江南春》和《静夜思》的诗句,分析句法和修辞手法。
2.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归纳和总结出唐诗的常见艺术特点。
3. 学生进行朗读练习,体会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步骤四:朗读表达(15分钟)1. 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把握句子的意境和情感。
2.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评选优秀的朗诵者。
3. 选几位学生朗读《唐诗二首》,进行诗歌表达评价。
步骤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学生分小组选取其他唐诗进行欣赏和鉴赏。
2.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首唐诗,进行背诵和朗读表达。
步骤六:课堂总结(5分钟)1. 回顾学习的内容,总结《唐诗二首》的意境和情感。
2. 学生发表对于古诗学习的感受和收获。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理解《唐诗二首》的内容和意境,并学会欣赏和鉴赏唐诗的艺术特点。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子衿》《式微》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古诗词情感表达相关的实际问题。
2.诗词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创作一首简短的古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本节课将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同时,结合教材内容,拓展学生对古代文化、历史的了解,增强文化底蕴。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子衿》和《式微》,让学生深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诗经》中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古诗词通过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它们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子衿》和《式微》这两个具体案例。这两首诗词分别展示了古代恋人间的相思之情和社会动荡时的忧虑,体现了古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表达。
本节课将紧紧围绕核心素养目标,结合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古诗词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古诗词朗读节奏、韵律,能准确表达诗词的情感。
-例如:《子衿》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朗读,要求学生注意“青青”与“悠悠”的韵律对应,以及诗句的平仄规律。
2.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学会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教案
古诗词五首第一课时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目的要求:1.了解有关韩愈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背诵和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表达的热爱早春,热爱自然的情感并背诵和默写这首诗[教学难点]联系实际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和步骤][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
有《昌黎先生集》。
北魏贵族后裔,父仲卿,为小官僚。
[译文]长安街上细小的春雨润滑如酥,近看没有绿色,远看草色青青。
早春正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时节,大大胜过满城杨柳堆烟的暮春。
赏析这首诗又名《初春小雨》。
诗中所写当是早春景物,主要写小雨后的京都景色。
起始一句点明地点并描写了小雨所形成的情状——长安街上下着纷纷洒洒的细雨;这细雨看上去十分可爱,它落在地面上就像酥油一样软润,野草开始萌发;这种萌发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隐隐约约。
这一句,真实的写出了在小雨中所看到的野草萌生状态。
三、四两句是诗人对前两句所写景物的评价。
他认为,这是一年中春天最好最美的时节,要远远胜过含烟柳树绿遍整个皇都的时候。
这种评价,实际上包含了比较,将“烟柳满皇都”的景象与“小雨润如酥”所形成的景色相比较,目的在于显示早春季节的可爱,并以“绝胜”表明了他喜爱的程度。
景物典型鲜明、比喻贴切生动而构思精巧是这首诗的特点。
早春的景物很多,诗人只写最具典型的小雨与野草,将他们安排于同一幅画中,鲜明的表现了早春的独特景色。
比喻只有一个就是“小雨润如酥”,十分贴切的写出了小雨的软润状态,生动形象。
将春雨、小草这些早春景物与尚未出现而又将要出现的“烟柳满皇都”景象安排在比较情景中,并以“绝胜”突出早春景物之美,构思十分精巧。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3.课外古诗词背诵-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3.课外古诗词背诵-教案一. 教材分析《八年级语文下册-3.课外古诗词背诵》选入了多首经典的古诗词,包括《江城子·密州出猎》、《登飞来峰》、《己亥杂诗》等。
这些诗词内容丰富,风格各异,既有豪放派的激昂大气,也有婉约派的柔情似水。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八年级的学生面对更多的古诗词,他们在理解和鉴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选入的古诗词,了解其背景,理解其意义,能够进行背诵和默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诗词,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词,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选入的古诗词,能够进行背诵和默写。
2.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义,提高他们对古代文化的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在讲解古诗词背景和意义时,采用讲授法,让学生对古诗词有更深入的了解。
2.引导法:在引导学生进行鉴赏时,采用引导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3.互动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采用互动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古诗词的内容和背景。
2.教材:准备《八年级语文下册-3.课外古诗词背诵》教材。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产生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古诗词的背景和意义。
2.呈现(15分钟)呈现《江城子·密州出猎》等古诗词,让学生初步感知诗词的内容。
八年级下册诗词五首教案
八年级下册诗词五首教案教案标题:领略中国古代文化之美——八年级下册诗词五首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古代诗词,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提高学生对古代诗词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五首古代诗词。
2. 分析诗词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3. 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诗词的朗读和演绎。
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进行诗词的朗读和演绎。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唤起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诗词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二、学习诗词(20分钟)1. 介绍第一首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简要解读诗词的意境和主题。
2. 分段朗读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3. 分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4. 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对诗词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分析。
三、诗词欣赏(15分钟)1. 分发诗词文本,让学生阅读并理解第二、第三首诗词。
2. 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艺术特点和美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四、诗词演绎(20分钟)1. 学生自由选择第四、第五首诗词进行朗读和演绎。
2.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表达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演绎的效果,提出改进意见。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考自己在诗词学习中的进步和不足之处。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图片、音频或视频等)2. 诗词文本3. 分组讨论工具(白板、笔等)教学评估: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对诗词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
3. 学生的朗读和演绎效果。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更多的古代诗词作品,拓宽视野。
2. 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力。
课外古诗词诵读《夜上受降城闻笛》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词情感表达相关的问题。
2.诗词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创作一首以边塞为主题的古诗词。这个创作将演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来表达情感。
-诗词意象分析:识别并理解诗中的关键意象,如“月”、“沙”、“笛声”等,体会其构建的意境。
-举例:通过分析“月”的清冷、“沙”的辽阔、“笛声”的悠远等意象,学生能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艺术手法鉴赏: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如比喻、拟人等,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举例:通过具体分析诗句中的比喻和拟人,学生能够领会诗人如何通过艺术手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最后,我要提醒自己,在关注学生整体表现的同时,也要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高。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我希望能够为学生们带来更加生动、有趣的古诗词课堂。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共同学习了《夜上受降城闻笛》这首边塞诗。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诗词背景知识的掌握,大部分学生能够了解作者李益及其创作背景,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唐代边塞诗的特点把握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这类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背景。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夜上受降城闻笛》,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边塞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文化自信。
2.提升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分析、解读古诗词,锻炼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二课时)(教案)
通读课文,小组间疏通文意,互相补充、纠错、总结
学生自主探究,回答问题
小组合作,思考问题,互相补充
学生说出诗句,欣赏图片
通读课文,小组间疏通文意,互相补充、纠错、总结
学生自主探究,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此环节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使学生读得顺畅,再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学生间互帮互助,获得共赢。
本环节通过分析诗句,深入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诗句的能力。
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抓住诗文的理解难点进行合作探究,挖掘诗文寓意,既突破了难点,也便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通过图片更直观的欣赏梅花,回忆诗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此环节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使学生读得顺畅,再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学生间互帮互助,获得共赢。
2.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以花喻人,表现了词人的什么品格?
4.文章主旨: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表现自己虽屡遭不幸却不趋炎附势、坚守节操的高洁品格。
四、课堂检测
1.下列对《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请联系你积累的诗词,说说“鸿雁”这一意象在古典诗词中有哪些含义。
4.文章主旨:本词作者描写了深夜所见景象,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四、教师总结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一. 教材分析《课外古诗词诵读》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本辅助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课本内容的同时,扩大阅读面,加深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理解。
本册选入了多首经典的古代诗词,题材丰富,风格各异,既能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也能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阅读基础,对一些基本的意象和表达方式有所了解。
但他们在鉴赏诗词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不能很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对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式理解不透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词内容,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选入的诗词,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2.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诗词的基本内容、结构和背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对比法: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背诵、默写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学内容,准备相关的讲解资料和问题。
2.学生准备:预习选入的诗词,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以一首耳熟能详的古诗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选入的诗词,让学生初步感知诗词的内容和风格。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
如: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人是如何表达这个主题的?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和默写,巩固他们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拓展(10分钟)教师提供相关的诗词,让学生进行鉴赏和分析,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五首》的最新教案五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五首》的最新教案五篇语文教学课件的应用和其他学科教学课件的应用一样,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时间化。
优秀的语文教学课件还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深化语文教学的内涵。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八年级下册语文《诗五首》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五首》教案1《饮酒》一、导语设计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
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
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
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1.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一说名潜,字渊明。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九江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相关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陶渊明“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俨等疏》),有心出仕,但又厌倦官场世俗的束缚,总处在出仕与归隐的心理冲突之中。
他29岁开始人仕,时官时隐13年,这种“一心处两端”的矛盾贯穿一生,所以鲁迅说他“并非浑身是静穆”。
2.《饮酒》诗是陶渊明诗歌成熟时期的作品,42岁辞官归乡至此53岁作《饮酒》诗回归以往,内心产生积累复杂矛盾而又无法克服的心境的表露。
正所谓其诗非属回顾往事,又非尽在言理,正是即景生情,有所感怀而作。
《饮酒》共二十首,此诗为第五首。
写作时间大约是417年。
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
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饮酒》录音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识。
- 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
- 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 选择适合八年级学生的经典古诗词进行诵读,如《登鹳雀楼》、《静夜思》、《春晓》等。
- 介绍古诗词的背景知识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美学特点和文化内涵。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古诗词的相关图片或唐诗宋词的音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堂讲解:讲解古诗词的背景知识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深层意义。
3. 模仿朗读:示范朗读一首古诗词,让学生模仿朗读,提升他们的语感和朗读技巧。
4. 分组演讲: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演讲,鼓励他们加入个人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5. 班级朗诵:选取几首优秀的古诗词,组织班级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演讲技巧和自信心。
6. 总结回顾: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并展示学生的成果。
教学评价1. 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朗读表达:评价学生的朗读语音准确度、语感和抑扬顿挫的运用。
3. 情感体验:评价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情感体验是否深入,是否能够准确传达词意。
4. 演讲能力:评价学生在演讲中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拓展活动- 邀请专业诗人或文化爱好者来校园进行古诗词讲座或朗诵会。
-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文化活动或比赛,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展示平台。
- 建设古诗词研究社团,为对古诗词感兴趣的学生提供更多研究交流的机会。
参考资源- 《古诗词鉴赏辞典》:详细解析古诗词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 《古诗词大全》:收录了众多经典的古诗词作品。
以上为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旨在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知。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教案、教学设计
5.创作实践:尝试创作一首以本节课学到的古诗词为灵感的现代诗,发挥创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6.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与,与孩子一起完成一首古诗词的背诵和解读,促进家庭亲子互动,共同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作业要求:
1.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保持作业的整洁。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填空、翻译、赏析等,检验学生对古诗词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展示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古诗词的基本知识、鉴赏方法等。
3.教学过程设想:
a.导入新课:通过趣味故事、诗词朗诵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b.课堂讲解:以课本为依据,深入浅出地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c.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d.课后作业:设计富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3.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本节课要学习的古诗词,让学生初步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教师结合课本注释,逐句讲解古诗词的基本意思,解析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
3.教师分析古诗词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如对仗、拟人、比喻等,并举例说明,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使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热爱生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 教学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课外古诗词诵读》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古诗词,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本节课选用的古诗词都是经典的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的基本格式和用词有所了解,但是对一些复杂的句子结构和词语含义还不够清楚。
此外,学生对古人的思想和情感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词。
2.能够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含义和句子的结构。
3.能够体会古人的情感和思想,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古诗词的基本格式和用词。
2.复杂句子结构和词语的含义。
3.古人的情感和思想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对古诗词的基本格式和用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语言观念。
2.引导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古诗词,体会古人的情感和思想。
3.体验法:通过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音乐美和情感美。
六. 教学准备1.古诗词的原文和注释。
2.与古诗词相关的背景资料。
3.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与古诗词相关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古诗词的原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对古诗词的大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对古诗词进行逐句讲解,解释生僻词语和句子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含义。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朗读和背诵,巩固所学知识,感受古诗词的音乐美。
5.拓展(10分钟)出示与本节课古诗词相关的背景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人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词的基本格式和用词,提醒学生注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课外古诗词诵读》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被一首诗或一句词所触动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词的魅力。
-诗词的关键字词、句式和修辞手法:学习并掌握诗词中的关键字词、句式和修辞手法,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老夫聊发少年狂”运用了夸张手法,突显了诗人豪放的个性。
2.教学难点
-诗词意境的理解: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往往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和讲解。
-例如:《卜算子·咏梅》中“香雪海”的意境,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寓意,教师需进行详细解释。
1.诵读四首古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分析诗词的主题、背景和作者情感,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3.学习诗词中的关键字词、句式和修辞手法,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激发他们课外自主阅读古诗词的热情。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通过学习古诗词,使其了解我国古代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主要包括以下四首古诗词:《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城子·密州出猎》和《卜算子·咏梅》。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将围绕这四首诗词展开,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欣赏、分析,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情感及艺术特色。具体内容包括:
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题破山寺后禅院》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游览古寺时,是否有过一种特殊的感受?”这种感觉可能与宁静、古朴、超脱有关。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词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常建是如何通过诗词表达这种感受的。
举例:诗中“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寺院的宁静。学生需要理解“万籁”与“钟磬音”的对比关系,以及这种对比如何营造出宁静致远的氛围,这是教学的难点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如分组讨论、情景模拟、诵读比赛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通过精讲细练,确保学生对核心知识点的理解透彻。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感到很欣喜的是,大部分学生能够围绕主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并提出有见地的观点。但我也发现,部分小组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条理不够明确。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进行一些口语表达的训练,如组织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帮助他们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思考。
最后,我认为在总结回顾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让他们谈谈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应用所学。这样既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又能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2.诵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诵读体验。学生们尝试用不同的情感和节奏朗读诗词,感受其传达的意境。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诵读展示,分享他们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四)学生小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自然景观与禅意生活”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教案共3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教案共3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教案1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章将学习《唐诗三百首》中的经典诗词,学习鉴赏诗词的方法,通过朗读感受诗词的美。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熟练掌握《唐诗三百首》中的十首经典诗词。
2. 了解诗词的鉴赏方法,能够对诗词进行简单的鉴赏。
技能目标:1. 能够准确、感情真挚地朗读相应的诗词。
2. 能够借助语音语调,自然流畅地达到诗词的意境和艺术效果。
情感目标:1. 能够感悟诗词中表现出的情感和意蕴,理解诗词的内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热爱诗词、品味诗词的能力,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三、教学重点1. 学习掌握诗词的朗读技巧和鉴赏方法,领悟诗词的意境和艺术效果。
2. 针对不同诗词的情感表现,引导学生展开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生活、对人情世态的感悟力。
四、教学难点1. 使学生能够真正领悟诗词的意蕴和情感表达,感受到诗歌和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情感价值。
2. 帮助学生在语音语调方面进一步提高,提高语言表达和朗读的水平。
五、教学方法1. 演唱法:教师示范,让学生跟读,加深印象。
2. 情境还原法:把课文中的情景还原到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其中情感变化和心态转换。
3. 对比法:对比不同种类的诗词,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特点和不同之处,提高鉴赏能力。
六、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首先问学生是否喜欢诵读古诗词,为什么喜欢。
2. 分享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并请学生谈谈他们的感受。
步骤二:新课学习(40分钟)1. 学生跟着教师朗读每首诗词。
2. 针对每首诗词,教师进行简单分析,介绍背景、情感表达等,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内涵和背景。
3. 分组阅读,每组选取一首诗词,翻译、解释、评论。
4. 教师进行诗词鉴赏,结合每一首诗词的内容和情感表达,分析诗词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步骤三:巩固(10分钟)1. 由学生选取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背诵和朗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古诗词五首第一课时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目的要求:1.了解有关韩愈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背诵和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表达的热爱早春,热爱自然的情感并背诵和默写这首诗[教学难点]联系实际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和步骤][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
有《昌黎先生集》。
北魏贵族后裔,父仲卿,为小官僚。
[译文]长安街上细小的春雨润滑如酥,近看没有绿色,远看草色青青。
早春正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时节,大大胜过满城杨柳堆烟的暮春。
赏析这首诗又名《初春小雨》。
诗中所写当是早春景物,主要写小雨后的京都景色。
起始一句点明地点并描写了小雨所形成的情状——长安街上下着纷纷洒洒的细雨;这细雨看上去十分可爱,它落在地面上就像酥油一样软润,野草开始萌发;这种萌发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隐隐约约。
这一句,真实的写出了在小雨中所看到的野草萌生状态。
三、四两句是诗人对前两句所写景物的评价。
他认为,这是一年中春天最好最美的时节,要远远胜过含烟柳树绿遍整个皇都的时候。
这种评价,实际上包含了比较,将“烟柳满皇都”的景象与“小雨润如酥”所形成的景色相比较,目的在于显示早春季节的可爱,并以“绝胜”表明了他喜爱的程度。
景物典型鲜明、比喻贴切生动而构思精巧是这首诗的特点。
早春的景物很多,诗人只写最具典型的小雨与野草,将他们安排于同一幅画中,鲜明的表现了早春的独特景色。
比喻只有一个就是“小雨润如酥”,十分贴切的写出了小雨的软润状态,生动形象。
将春雨、小草这些早春景物与尚未出现而又将要出现的“烟柳满皇都”景象安排在比较情景中,并以“绝胜”突出早春景物之美,构思十分精巧。
第二课时.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无题目的要求: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3、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二、教学过程:1、导入:由李白、杜甫的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说出唐朝有“小李杜”之称的是李商隐和杜牧,从而导入本课。
2、作家、作品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
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他的《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
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3、具体讲解:学生自由朗读。
读完课文后,独立思考理解。
试用诗歌鉴赏方法。
4、赏析参考资料:这首诗,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不堪忍受。
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
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
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点出分手时的季节,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
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
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
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名师精编优秀教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
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双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思念不止,表现眷恋之深,但却又表明相会无期。
可是,虽然相会无期,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
所以,这两句,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
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
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
“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
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
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
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
《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
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
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
“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三、四句写的是诗人自己,下两句就转到对方身上,想象着对方别后的可怜生活。
当她早晨起来,照镜子的时候,也许觉得镜中人的秀发已经不同于往常,容颜憔悴了。
分别后她独自一人,夜深难眠的时候,月色之下,吟诗坏人,该会感觉天上洒下的月光是多么的凄清和寒冷。
与杜甫名句“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相似,去替对方设想。
是对写法。
“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
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
末两句表明诗人并未放弃。
尽管蓬莱仙山,凡人进不去,但毕竟不遥远,我可以请求青鸟使者替我传递消息。
虽然青鸟使者是幻象,但可以猜想:她并不遥远,只是强大的政治阻力拦在中间。
不屈的意志,爱情的哀歌!5、欣赏歌曲《相见时难别亦难》,感受意境。
背诵全诗并要求会默写。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第三课时.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相见欢李煜目的要求: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作者介绍三、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同学们自由的大声朗读。
2、听诗朗颂.学生听范读时老师要求,拿起笔在诗中标出重读、停顿3、模仿齐读。
请同学们模仿齐读本诗,读完后同学们进行自评,老师进行总评:诗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思想感情,我们朗读时,要用情去读,用心去悟。
同学们刚才朗读时重读、停顿、语速读得都不错但感情不饱满,或者没有感情,这是因为对文章内容没有深入了解,下面我们就审美的眼光来观照课文,理解诗文的内容,想象意境。
四、理解内容1、释词锁:锁住,笼罩。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意思是离愁别恨像千丝万缕纠缠在一起。
聊:姑且。
2、古文今译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正是新月如钩的时候。
载着梧桐的深院笼罩在秋天的肃杀气氛之中,更显得孤寂冷漠。
剪也剪不断,越理越凌乱,那是深重的离愁别恨。
(这真是)一种痛苦的滋味萦绕在心头。
3、概括上下片内容五、欣赏诗歌1、“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这一句用“寂寞”“深”“锁”呼应上句的“独”字。
作为被囚之人,词人表达了亡家失国的旧时国君的孤独寂寞之情。
2、“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句中“滋味”指什么?亡国之君的孤独寂寞。
六、写作特点“寂中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独”中的“无言独上西楼”如寓意深刻。
用字准确,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寞”“深”“锁”。
七、小结课文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文化已经浸透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我们有令我们骄傲的唐诗、宋词、元曲,赏析并能背颂这之中一些优秀的诗歌,能陶冶情操,纯净心灵、提高文学养修。
我国的诗歌作品辉煌灿烂,光彩夺目,我们可自学一些名篇,继承发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我们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
八、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全文。
2、课外阅读李煜诗词。
九、板书设计相见欢李煜寂寞→离愁→在心头抒发亡国之愁第四课时.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