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远程会诊系统在基层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
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一、总则本规范提出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框架、应当遵循的功能及安全性能,对远程会诊、双向转诊、远程预约、远程专科会诊、信息资源管理等业务功能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定义。
本规范可用于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规划、设计、开发、部署和应用,以及相关业务应用系统的测试、验收和评价工作。
二、术语和定义1、远程医疗信息系统采用现代通讯、电子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实现医学信息的远程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和查询,对异地患者实施咨询、会诊、监护、查房、协助诊断、指导检查、治疗、手术、教学、信息服务及其他特殊医疗活动的信息系统。
2、远程会诊医疗机构之间利用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平台,采用离线或在线交互方式,对患者及其病史、检查等进行分析,完成病情诊断,确定进一步诊疗方案的医疗行为,包括远程专家会诊、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病理诊断、远程重症监护等医疗服务。
3、远程心电诊断基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由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病人临床资料和心电资料,由上级医疗机构出具会诊意见及报告。
包含高端远程实时心电监护。
4、远程影像诊断基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由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病人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包括放射影像资料、B超影像资料以及视频资料,由上级医疗机构出具会诊意见及报告。
5、远程重症监护基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由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重症病人临床资料,包括实时在线的监护信息、放射影像资料、B超影像资料以及视频资料等,由上级医疗机构出具会诊意见及治疗指导意见。
6、远程病理诊断基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由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病人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由上级医疗机构出具会诊意见及诊断报告。
7、远程手术示教通过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的远程会诊技术和视频技术,对临床诊断或者手术现场的画面影像进行全程实时记录和远程传输,使之用于远程教学、远程观摩、远程诊断等。
8、远程医疗申请单包括申请方医生姓名、职称、单位名称、医院等级、所属行政区域、申请目的与要求以及患者的症状、体征、主诉、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资料。
医院远程会诊管理制度
医院远程会诊管理制度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远程会诊作为一种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愈发受到各大医院的重视。
为了保障医院远程会诊的顺利进行以及提升医患沟通的效果,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的远程会诊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医院远程会诊管理制度的设计和要点,并提供合适的格式来书写。
二、远程会诊管理制度的设计和要点1. 安全保密机制1.1 会诊信息的加密传输:确保患者个人信息和病历资料的安全,采用机密传输技术,保证远程会诊数据不被非法获取或篡改。
1.2 系统访问权限控制:制定完善的权限管理机制,对医务人员进行身份认证和权限分配,避免未授权人员访问远程会诊系统。
1.3 数据备份和灾备:建立数据备份机制,确保会诊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制定灾备预案,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2. 设备和网络环境要求2.1 设备要求:远程会诊设备应包括高清摄像头、麦克风、扬声器、大屏幕等硬件设备,以保证高清晰度图像和清晰音频的传输。
2.2 网络要求:确保医院网络带宽稳定、宽裕,并且具备支持远程会诊所需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保证。
3. 规范会诊流程3.1 预约和申请会诊:患者或医生通过系统发起会诊申请,提供患者基本信息、病历资料和需要会诊的专家信息等。
3.2 会诊调度与协调:系统管理员根据会诊申请和专家的排班情况,进行会诊调度和协调,保证会诊能够按时进行。
3.3 会诊进行和记录:专家通过系统进行会诊,进行病情讨论和意见交流,并将会诊结论记录在系统中,作为患者病历的一部分。
3.4 会诊结果反馈:将会诊结论及时反馈给会诊申请方,确保患者和医生对会诊结果有清晰的了解。
3.5 会诊后的跟进处理:根据会诊结论,及时调整和完善患者的治疗计划,并确保后续的治疗得到有效的跟进和落实。
4. 培训和监督机制4.1 医务人员培训:医院应向参与远程会诊工作的医务人员提供相关培训,包括远程会诊技术的使用和操作,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讲。
远程会诊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远程会诊系统整体解决方案远程医疗系统已成为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项目旨在建立一个远程医疗会诊平台,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实现医生之间的远程会诊,协调各个医院的资源,提高诊疗能力。
视频会议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软件、网络、多媒体和通信技术的通信方式,可以突破传统现场会议地域限制,实现两点或多点之间的可视通信。
远程视频会诊系统利用这一技术,使在地理上分散的分支机构组织用户共聚一处,通过图像、声音、文本等多种方式交流信息,方便面对对象、协作成员之间真实、直观的交流。
本项目选择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作为解决方案,利用其卓越的音视频质量、完善的数据协作功能、可靠的系统性能、高效的大容量设计、开放的可扩展架构,为医疗行业搭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网络多媒体融合通讯平台。
该系统能够充分利用医疗行业现有资源,提高管理水平,节省差旅、培训、电话通讯费用,实现节约、高效、互动和创新型的行业信息化应用。
在设计方面,本项目主要建立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实现医生之间的远程会诊。
考虑到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该平台可以协调各个医院的资源,提高诊疗能力。
同时,该平台可以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实现医生之间的远程会诊,方便面对对象、协作成员之间真实、直观的交流。
远程视频会诊系统可以将患者的心电图和病历等资料传送给专家进行讨论,从确诊到治疗方案的沟通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解答,有效提高了治疗效率。
该系统受益于患者、基层医生和专家。
通过远程会诊,患者可以在最近的医院得到专家的治疗,专家在远程诊治过程中也可以向基层医生传授经验和技术,提高其业务水平。
同时,远程会诊还能节省医生大量的时间,使更多患者得到服务。
传统的医疗手术观摩和研究主要是组织人员到手术室现场进行研究,但存在人数限制和空气污染等问题。
手术观摩直播平台则可以通过高清摄像头录制整个手术过程,并将其实时发送到教学或会议场所,根据远端会场的大小来决定观摩人数。
此外,该系统还具有录播功能,可供以后教学使用,同时也可作为医疗事故责任分析的依据。
数字化转型推动医院门诊服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数字化转型推动医院门诊服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一、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与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种重要趋势。
在这个背景下,医院门诊服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成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运营成本的关键途径。
数字化转型为医院门诊服务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医院可以实现门诊服务的自动化、智能化,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医生可以快速查看患者的病史、检查结果等信息,为诊断提供有力支持;通过预约挂号系统,患者可以提前预约挂号,避免排队等候,提高就诊体验。
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通过对门诊服务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医院可以更加精确地了解患者需求,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数字化转型还可以帮助医院实现远程会诊、在线咨询等服务模式,拓展医疗服务范围,满足更多患者的就医需求。
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医疗安全水平,在数字化环境下,医院可以实现对门诊服务的全程监控,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可控。
数字化技术还可以提高医疗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篡改等风险,保障患者隐私权益。
数字化转型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医院可以实现门诊服务的智能化管理,降低人力成本、物力成本等运营支出。
数字化转型还可以帮助医院实现对医疗服务的精细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
数字化转型对于推动医院门诊服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在新时代背景下,医院应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
1. 医院门诊服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虽然近年来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部分医院在硬件设施、网络环境等方面投入不足,导致门诊服务信息化建设难以顺利推进。
浅谈我院远程会诊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理 、维 护 和使 用提 供 了 良好 的保 障 :同 时 我 院加 大 宣 传 力 度 .
文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 0 — 3 9 2 0 ) 1 0 5 — 1 0 1 5 2 (0 8 1 — 0 3 0 中 图 分 类号 R1 73 9.
远 程 会 诊 是 在 信 息 产 业 革 命 的 背 景 下 医疗 与计 算 机 信 息
技 术 相 结 合 的 产 物 .它 是 一 门新 兴 的 边 缘 学 科 .而 且 己成 为 医 院 信 息 系统 的 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主 要 作 用 为 :通 过 远 程 会 诊 系 统 的使 用 .使 医 疗 资 源 丰 富 即 诊 断 水 平 有 限 的 地 区 医 院 的 病 人 .得 到千 里 之 外 的 一 位 或 多 位 临 床 经 验 丰 富 的 专 家 教 授 的诊 断 服务 .从 而 使 其 得 到 有 效 及 时 的诊 疗 服务 远 程 会 诊 分 普 通 会 诊 和 急 会 诊 我 院 对 于 急 会 诊 要 求 必 须 在 2小 时 内安 排 会 诊 而 普 通 会 诊 可 以 在 2 4小 时 内确 定 会 诊 专 家 .3天 内 安 排 会 诊 远 程 医疗 会 诊 在 医 学 专 家 和 外 地 病 人 之 间 建 立 起 全 新 的 联 系 .大 大 缩 短 了 病 人 异 地 转 院 或 上 级 医 院 专 家 到 基 层 医 院会 诊 的 时 间 .减 少 了 疾 病 的诊 断 和 治 疗 在 时 间 上 的 延 误 .减 轻 了 病 人 的痛 苦 .减 少 了病 人 就 医 费
信 息 管 理 Xi iu n n aa x
《 中国医院管理》 8 第 l期( 第2 卷 1 总第38 20 年 1月 2 期)08 1
信息技术在医院卫生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医院卫生管理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它已经成为了改善医院卫生管理的有力工具。
信息技术应用于医院卫生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医疗差错、节约医疗资源,对医院的管理和运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电子病历电子病历系统可以将患者的病历信息转换为数码信息,实现信息的快速、准确和共享化。
传统的纸质病历存在读写不便、易丢失、难存档等问题,而电子病历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医疗机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可以更容易地完成医疗信息的管理、统计和分析工作,方便且提高了医生处方质量,避免了一些医疗差错的产生。
二、远程医疗远程医疗在医院卫生管理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医生与远程患者的医学会诊、心电图监测等,增加了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方便了患者的就医。
此外,远程医疗系统可以实现医学数据的共享和存储,从而更好地协同医疗工作,提升医生的工作效率。
三、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可视为医院的管理中枢,它包括病床管理、医疗物资管理、药品管理等各方面的信息,可以快速地帮助医院管理各类信息,提高办事效率,同时也能减少各类信息误判、遗漏和丢失的风险。
四、医院信息化平台医院信息化平台则是为医院打造的封闭化平台,其主要是医院和卫生部门之间信息的交互。
此平台实现了医院上报信息的快速、准确,同时也实现了数据汇总和共享的功能,使医院和卫生部门的工作高效无误。
五、移动医疗目前移动医疗也是医院卫生管理中的新兴技术,通过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实现各类医疗服务的远程提供。
如在线咨询、医疗预约、报告查询等各类医疗服务。
这种新型的医疗方式,不仅能方便医患之间的沟通,同时也可以节约医疗资源,实现精准医疗。
总之,信息技术在医院卫生管理中是至关重要的,可以优化医院临床和管理工作,提高医院的整体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医院卫生管理中信息化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
远程医疗会诊在我院应用的探讨
远程医疗会诊在我院应用的探讨摘要】远程医疗会诊是一新型就诊模式,通过我院远程医疗会诊80例的实践,分析远程医疗会诊在我院应用取得成效与不足,说明远程医疗会诊对解决我院影像科诊断疑难病例,提高医生诊断水平;解决病人看病难问题,减轻病人看病负担和提高我院知名度等方面成效明显。
为此,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更应重视、探索和发展这种新型会诊模式。
【关键词】远程医疗会诊医学影像疑难病例成效前言远程医疗会诊是运用计算机、通信、医疗技术与设备,通过数据、文字、语音和图像资料的远距离传送,实现专家与病人、专家与医务人员之间异地“面对面”会诊的新型就诊方式[1]。
我院于2010下半年安装了远程系统,主要应用于远程医学影像会诊,旨在解决我院影像学诊断疑难病例,提高医生影像学诊断水平,增强我院与广大医院的交流协作等。
目前,我院已利用远程会诊80多病例,其中以CT、DR图像会诊为主,取得较好的成效,现将情况探讨如下:1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网络的构建为了解决我市边远山区群众看病难、治病难和提高我市卫生系统整体医疗水平问题,我院于2010年下半年安装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接通邻近边远3间基层卫生院作为服务试点,并接通广东省南方医科大附属医院作为我院专家技术指导,这基本组成我院远程会诊骨构。
随着技术逐渐成熟和诊治的需要,我们将扩大远程医疗会诊服务范围,履盖全市、全国知名医院和学院,组成更加完善远程会诊网络。
2 远程医疗会诊运作流程远程用户根据会诊中心提供的用户名和口令登陆会诊中心主页,填写好会诊申请的相应表(按主页面提示要求填写),并将表单确认提交,上传会诊病人的影像学检查资料。
会诊中心管理人员打开服务器管理软件时,如有会诊申请,则显示提示信息,管理人员通过会诊申请提示进行会诊答复,安排会诊时间和约定专家。
此时,远程用户可通过浏览会诊中心主页得到申请答复,如果对会诊答复满意,则按约定时间进行会诊,如不满意则可与会诊中心联系进一步磋商。
进行会诊时,通过高端视频会议产品传输视频、音频、高清晰度照片图象等信息供专家在网上分析病情,远程用户和中心会诊专家可以即时相互交流讨论,得到最佳诊断和诊疗方案。
医院远程会诊系统方案书
阐述项目的背景和目的
背景:介绍当前医疗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存在 的问题
目的:明确远程会诊系统的目标和意义,以 及解决现有问题的方案
明确项目的主要目标
提高医疗水平,为患者提 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利用远程视频技术实现远程会诊
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会诊数据的存 储和备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病例数据分析 和共享
利用移动应用技术实现医生随时随 地进行会诊
说明技术实现的难点和解决方案
01
数据传输与网络稳定性
02
远程会诊系统的安全性
03
医疗数据的保密性
04
解决方案:采用高速、稳定的网络传输技术,确保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准确性;采用加密技术, 确保医疗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数据的合规性和可追溯 性。
风险管理:识别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预案, 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介绍系统的部署方案,包括硬件设备、网络环境等
硬件设备:介绍系统所 需的服务器、网络设备、 存储设备等硬件设备, 以及设备的配置和数量。
网络环境:介绍系统所 需的网络环境,包括网 络拓扑结构、网络带宽、 网络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说明项目管理和维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和时间表,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解决项目中出现的问题 加强项目风险管理,预防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注重项目文档的整理和维护,确保项目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加强团队建设和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的技能和素质 定期进行项目评估和总结,不断改进和完善项目管理和维护方案
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
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本规范提出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框架、应当遵循的功能及安全性能,对远程会诊、双向转诊、远程预约、远程专科会诊、信息资源管理等业务功能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定义。
本规范可用于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规划、设计、开辟、部署和应用,以及相关业务应用系统的测试、验收和评价工作。
采用现代通讯、电子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实现医学信息的远程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和查询,对异地患者实施咨询、会诊、监护、查房、协助诊断、指导检查、治疗、手术、教学、信息服务及其他特殊医疗活动的信息系统。
医疗机构之间利用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平台,采用离线或者在线交互方式,对患者及其病史、检查等进行分析,完成病情诊断,确定进一步诊疗方案的医疗行为,包括远程专家会诊、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病理诊断、远程重症监护等医疗服务。
基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由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病人临床资料和心电资料,由上级医疗机构出具会诊意见及报告。
包含高端远程实时心电监护。
基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由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病—1—人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包括放射影像资料、 B 超影像资料以及视频资料,由上级医疗机构出具会诊意见及报告。
基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由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重症病人临床资料,包括实时在线的监护信息、放射影像资料、 B 超影像资料以及视频资料等,由上级医疗机构出具会诊意见及治疗指导意见。
基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由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病人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由上级医疗机构出具会诊意见及诊断报告。
通过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的远程会诊技术和视频技术,对临床诊断或者手术现场的画面影像进行全程实时记录和远程传输,使之用于远程教学、远程观摩、远程诊断等。
包括申请方医生姓名、职称、单位名称、医院等级、所属行政区域、申请目的与要求以及患者的症状、体征、主诉、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资料。
关于完善基层远程会诊系统的建议
基层远程会诊系统是指通过远程通信技术,医疗专家可以与基层医生进行线上会诊,共同研究诊断治疗方案,提高基层医疗水平,减轻专科医院的压力。
下面我们将就如何完善基层远程会诊系统提出一些建议:一、技术升级1.加强网络建设,确保远程会诊的通讯质量。
目前,一些偏远地区的网络信号并不稳定,这给远程会诊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建议加强网络建设,保证远程会诊的通讯质量,提高会诊效率。
2.提升远程会诊软件的功能和易用性。
远程会诊软件应当具备便捷的操作界面和稳定的运行评台,为医护人员提供便利的远程会诊体验。
二、人才培养1.加强基层医生和专科医生的远程会诊培训。
对基层医生和专科医生进行远程会诊技术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使得远程会诊更加有效。
2.建立远程会诊专家库。
通过建立远程会诊专家库,将专家资源合理调配到基层医院,助力基层医院提高诊疗能力,解决“看病难”问题。
三、政策支持1.完善相关政策,提高远程会诊的医保报销比例。
通过提高远程会诊医保报销比例,吸引更多的医护人员积极参与远程会诊工作,增强其参与的积极性。
2.加大对基层远程会诊系统建设的财政支持。
政府应当加大对基层远程会诊系统建设的财政支持,促进基层远程会诊系统的优化和提高。
四、安全保障1.加强远程会诊信息的安全保障。
远程会诊系统应具备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患者隐私信息不被泄露。
2.建立健全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
针对远程会诊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建立健全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完善基层远程会诊系统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相关专家的共同努力。
通过技术升级、人才培养、政策支持和安全保障,我们相信基层远程会诊系统将会更加完善,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五、推动跨地区远程会诊合作1.建立跨地区远程会诊合作机制。
在远程会诊中,可以探索建立跨地区的远程会诊合作机制,实现不同地区医疗资源的共享,尤其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来说,这样的合作机制将大大提升其医疗水平。
2.加强跨地区医疗机构的合作交流。
关于远程会诊的文章
关于远程会诊的文章
远程会诊:医疗的未来已来
在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远程会诊已经成为医疗领域的一大亮点。
这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不仅打破了地域限制,为患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医疗服务,同时也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远程会诊的优势
1. 打破地域限制:远程会诊让身处偏远地区的患者也能得到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无需长途跋涉,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2. 优质医疗资源共享:通过远程会诊,大医院的医疗资源可以惠及基层医院,让更多患者得到优质医疗服务。
3. 提高诊疗效率:远程会诊可以快速传递患者医疗信息,让专家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高诊疗效率。
4. 降低医疗成本:远程会诊减少了患者不必要的转诊和重复检查,降低了医疗成本。
二、远程会诊的实践与探索
1. 5G技术的应用:随着5G技术的普及,远程会诊的实时性和清晰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远程手术的实施提供了可能。
2. AI辅助诊断:人工智能技术在远程会诊中的应用,可以辅助医生进行更准确的诊断,提高诊疗质量。
3.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确保远程会诊过程中医疗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隐私权益。
三、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远程会诊将进一步完善,实现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未来,我们期待远程会诊能够实现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发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
医院远程会诊岗位职责
医院远程会诊岗位职责岗位介绍医院远程会诊岗位是当前医疗行业新兴的职位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远程会诊已成为医院之间、医生与患者之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
远程会诊岗位的职责是协助医生完成远程会诊工作,提供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促进医学知识的传播和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岗位职责1. 协助医生进行远程会诊工作:远程会诊岗位的主要职责是协助医生与其他医院或患者进行远程会诊。
岗位人员需要熟练掌握远程会诊系统的使用,包括系统登录、患者信息录入、会话转接等操作。
在医生进行远程会诊时,岗位人员需要及时协助处理技术问题,并保证会诊顺利进行。
2. 进行远程会诊档案管理:远程会诊涉及大量的文档和数据管理工作。
岗位人员需要负责远程会诊档案的整理、归档和备份工作,确保远程会诊过程中产生的文档和数据安全可靠,并方便后续的查阅和分析。
3. 协调医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在远程会诊中,医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至关重要。
岗位人员需要负责协调会诊中的沟通工作,确保各个医生团队之间的信息流畅、协作无间。
岗位人员需要及时解决医生之间出现的技术问题,并提供技术支持,确保会诊期间没有沟通障碍。
4. 保障远程会诊系统的稳定运行:远程会诊系统是远程会诊的关键基础设施,岗位人员需要负责远程会诊系统的维护和更新。
岗位人员需要定期检查远程会诊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故障,确保远程会诊过程中电脑、网络、视频等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行。
5. 提供远程会诊技术支持:远程会诊中可能遇到各种技术问题,岗位人员需要及时解决医生和患者在使用远程会诊系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系统登录、影像传输、远程会诊工具使用等方面。
岗位人员需要耐心和友善地解答医生和患者的问题,保证会诊顺利进行。
6. 团队协作:远程会诊是一个多学科、多专家参与的过程,岗位人员需要积极与其他医疗团队合作,协调各方资源,确保医学意见的准确传达,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岗位人员需要及时与其他团队成员沟通,分享会诊中的经验和问题,不断提升团队的会诊水平。
远程诊疗中心管理制度
远程诊疗中心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远程诊疗中心的管理,保障患者权益,维护医疗秩序,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远程诊疗中心的基本情况1、远程诊疗中心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远程医疗服务。
中心设有专业医生进行在线诊疗,对患者提供远程医疗服务。
2、中心设有专业技术支持团队,负责维护信息技术设备的正常运行,保障在线诊疗的顺利进行。
3、中心设有医疗质控团队,负责监督医生诊疗行为,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4、中心设有客服团队,负责接听患者来电,协助患者预约就诊、解答疑问等工作。
三、远程诊疗中心的管理制度1、组织机构(1)中心设有医院领导班子,由院长、副院长、主任医师等组成,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
(2)中心设有办公室,负责中心的行政管理工作,协助院领导处理日常事务。
(3)中心设有医生团队,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组成,负责进行在线诊疗。
(4)中心设有技术支持团队、医疗质控团队、客服团队等专业团队,负责维护技术设备、监督诊疗质量、解答患者疑问等工作。
2、服务范围中心开展的服务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在线医生诊断、开具处方、开展远程手术指导、进行健康咨询等。
3、患者权益保护(1)中心要重视患者的隐私保护,对患者信息进行严格保密。
(2)中心要依法履行对患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知情同意权等权益保护义务。
(3)中心要对患者提供的医疗服务负责,确保诊断准确、处方合理。
4、医疗安全管理(1)中心要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
(2)中心要定期对医生进行业务培训,提升医生的业务水平。
(3)中心要加强信息技术设备的维护,确保在线诊疗的正常进行。
5、风险防范(1)中心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保障患者和医生的安全。
(2)中心要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风险。
(3)中心要建立应急预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
6、信息管理(1)中心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保障患者信息的安全。
(2)中心要加强信息安全意识的培训,提高全员信息安全素养。
医疗信息化如何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医疗信息化如何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医疗信息化已成为医院发展的重要趋势,对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疗信息化涵盖了从患者挂号、诊断、治疗到康复的全过程,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医疗数据的高效收集、存储、分析和共享,优化了医院的资源配置,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保障了医疗安全。
首先,医疗信息化显著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
传统的医疗流程中,患者需要在不同科室之间奔波,排队挂号、缴费、取药,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信息化系统的引入,如在线挂号、预约诊疗、自助缴费等功能,大大简化了就医流程,减少了患者的等待时间。
同时,医生可以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快速获取患者的病史、检查报告等信息,无需翻阅大量纸质病历,提高了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
护士也能够通过移动护理终端实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护理情况,避免了手写记录的繁琐和错误。
其次,医疗信息化有助于优化医院的资源管理。
通过信息化系统,医院管理者可以实时了解医院的床位使用情况、设备运行状态、药品库存等信息,从而更加科学地进行资源调配。
例如,当某个科室的床位紧张时,可以及时将患者安排到其他有空床位的科室,提高床位的利用率。
对于医疗设备,系统可以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维护周期,提前安排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的医疗服务中断。
此外,药品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药品的精准采购和库存管理,避免药品积压和短缺的情况发生。
再者,医疗信息化能够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电子病历系统的应用规范了病历的书写格式和内容,确保了病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医生在开具医嘱时,系统会自动进行合理性检查,如药物相互作用提醒、过敏药物警示等,减少了医疗差错的发生。
同时,临床路径管理系统可以为医生提供标准化的诊疗流程,确保患者得到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医疗质量监测系统能够对医疗过程中的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在医疗安全方面,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患者身份的准确识别,避免因身份错误而导致的医疗事故。
远程会诊系统综述
远程医疗与教学Telemedicine and Teaching远程会诊系统综述善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医疗成本,还可以节约大量时间,缓解边远地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因此,远程会诊系统具有巨大的经济效来进行车载远程医疗的研究,为了争取抢救的时间,希腊研制了应用于救护车的医疗监护系统[10],在返回医院途中监测病人的生理指标,将采集的发展,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难以形成资源共享网。
2.2 远程视频技术 远程视频技术能够远程医疗与教学Telemedicine and Teaching家进行查看与诊断。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提出了一种多层次可扩展的网络架构,该架构主要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实现远程医疗的监护。
构,并在研究Google App Engine云服务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了一个移动医疗服务平台。
3.3 基于大数据的远程会诊系统电子[2] 李华才.远程医学是拓展医疗服务宽度和延伸患者生命长度的重要手段[J].中国数字医学,2013,8(10):1.[3] 窦娜,张梅奎,周红辉,等.远程医学在医院远程医疗与教学Telemedicine and Teaching参考文献素种类与药物属性;完善知识管理平台的功能;优化知识库与电子病历系统的动态交互功能。
相信有了本次基于本体的抗生素临床管理知识库的设计实践作为基础,本体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应用将不断深入,为新一代临床信息系统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1] 胡燕,白继庚,胡先明,等.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原因及对策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30(2):128-130.[2] 于新华,冯华庆.抗生素的临床滥用以及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4(13):44-45.[3] 曾洪.我国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及对策探图7 建议用药时避开过敏示意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5):20-21.[4] 李福长,刘梨平.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及其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 (26):175-177.[5] 李博,李科,曾东,等.基于语义关系的高解决方案Solution。
远程医疗新模式的探索——远程会诊+云门诊
远程医疗新模式的探索——远程会诊+云门诊发布时间:2022-06-15T02:22:14.009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2月4期作者:沈群峰高飞杨宣志[导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支撑,沈群峰高飞杨宣志纳里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支撑,互联网医疗交叉在传统医疗业务的方方面面,融合产生了许多新的服务模式和领域。
这种模式可充分利用医疗资源,使就医流程更便捷、更灵活。
各大医院在互联网的趋势下纷纷开展了网上预约挂号、缴费、结果查询的互联网服务,用于优化线下门诊就诊流程;随后开始将图文问诊、处方审方、药品配送、预约住院等搬到线上,逐步构建线下线上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而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各大医院迅速响应,升级了以视频问诊为代表的云门诊服务,其优势逐渐突显。
关键词:云门诊、互联网医院、会诊一、远程医疗的概念云门诊和会诊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与手段,通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与医疗技术相结合,旨在提高诊断与医疗水平、降低医疗开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保健需求的一项全新的医疗服务。
远程视频业务线主要包含远程联合门诊、远程会诊、MDT、远程示教、远程直播及远程查房等相关的应用。
通过远程业务,突破了地域及时间的限制,既充分利用了优质医疗资源,又为患者节省了开支。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快速发展,远程业务是互联网医疗企业必备的产品线,远程门诊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线上全流程跟踪服务模式;覆盖诊前诊中诊后,远程业务后病人建立信息档案、定期约访。
2、载体形式多样;支持手机、电脑、终端一体机及平板之间的互联互通,操作简单,方便医生随时随地会诊。
3、二重模式并轨;支持点对点医生直接连接模式,也支持协调中心模式。
4、提供便捷远程解决方案;采用共享桌面的方式,无需与医院深度集成,即可实现病例互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如远程医疗指导手术、电视介入等等)的应用,以及各项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远程医疗事业必将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远程会诊系统在基层医院的建设与作用汪晓辉(安徽省绩溪县人民医院,安徽绩溪245300)摘要:针对我国卫生资源分布不平衡,通过在基层医院建设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探讨如何发挥大医院的优势,以弥补城乡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低,拓展解决城乡患者看病难的方式方法。
并对如何发挥好远程会诊系统的作用,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远程会诊医院系统建设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远程医学的应用。
通过远程医疗会诊和咨询,解决了当地病人的疑难病症,既节省患者差旅、食宿费用,又找到了专家会诊、看病。
而且通过远程医学网络可以快速、安全实现区域性的卫生防疫,对疫情进行监控,使疫区疑似病人、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转院和医治。
1.远程会诊的定义和作用1.1远程会诊的定义所谓远程会诊,是运用计算机、通信设备与医疗技术通过数据、文字、语言和图像资料的远程传输和互动,实现专家、患者以及医务人员之间的异地“面对面”的会诊。
远程会诊通过信息手段为患者实现权威专家异地可视化的会诊,不延误病情,不受地域限制,节约医疗外成本。
随着医院信息化手段的不断完善,远程会诊时代正向我们老百姓款款走来。
1.2远程医疗的意义我国大中心城市和乡镇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平衡,专家、技术及设备是省会、大中心城市医院的优势。
发挥大医院的优势,弥补城乡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低和设备资源的不足,解决广大患者的疾病痛苦,是远程医疗的意义所在。
2.国内远程医疗发展概述我国的远程医疗开始相对较晚,但发展很迅速,作为远程医疗的核心技术的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数字化医疗设备技术、医院信息化管理技术都达到或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这段时间的发展历程,也积累了多种远程医疗模式的发展经验和教训。
中国近二十年的远程医疗发展大概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2.1.1尝试发展的阶段个例性的通过一些远程的手段达到会诊咨询的目的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从1986年的广州远洋航运公司的电报跨海会诊,到1988年解放军总院与德国的神经外科的远程病例讨论,再到1995年由北大发起的基于互联网的铊中毒的病例讨论,中国的远程会诊咨询慢慢撩起了面纱。
1997年11月上海医大儿童医院利用ISDN与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进行了疑难病的讨论。
经过这个阶段,远程医疗用它救死扶伤的成功案例吸引更多的关注的目光。
2.1.2国家支持,连结大的医疗机构用于学术研讨的阶段在卫生部直接领导和有关部委的支持下,中国金卫医疗网络即卫生部卫生卫星专网于1997年7月正式开通。
网络开通以来,已经为数百例各地疑难急重症患者进行了远程、异地、实时、动态电视直播会诊,成功地进行大型国际会议全程转播、组织国内外专题讲座、学术交流和手术观摩数十次。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远程医疗事业的发展。
标志着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事业跨入了世界先进水平。
1997年9月,中国医学基金会成立了国际医学中国互联网委员会(IMNC)。
该组织准备经过十年三个阶段即:电话线阶段;DDN、光缆、ISDN通讯联网阶段;卫星通讯阶段,逐步在我国开展医学信息及远程医疗工作,目前已开展了可视电话系统的远程医疗,很多医疗机构进入了卫星通讯阶段。
经过这个阶段,远程医疗逐渐由学术研讨转向患者提供一种新的医疗服务的商业运作模式。
2.1.3 规范化政策管理,实业化发展的阶段1999年底卫生部发布了卫办发[1999]第二号文件《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的通知》,开始明确了远程医疗会诊只能在医疗机构之间发起,远程医疗会诊的会诊专家和发起会诊的医师之间的关系为医学咨询关系,会诊专家不承担医疗责任。
这个明确划分医疗责任、让远程会诊咨询有规可循的文件迎来了中国远程医疗发展的春天,涌现一大批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实体单位和服务模式。
中山医院远程医学中心成立于1995年,是国内最早开展远程医学的单位之一。
中山医院于1994年在全国率先开发成功基于视频会议系统的“远程医疗咨询系统”,并于1995年开始投入应用。
在国内首创远程医疗咨询的操作模式,即图像资料传输和实时咨询讨论分开的模式,使系统变得实用可行。
此模式以后成为全国通用的运作模式。
至2003年,中山医院已经为全国各地的医院进行远程会诊3730次。
2.2远程医疗前景展望远程会诊咨询是一种现实需求,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医疗和保健成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一个新的重要指标,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技术、成本、信息的共享机制和人们的传统观念极大的制约了远程医疗的发展,现在我们充满希望的看到所有这些瓶颈环节都在被时代的发展一一突破。
IT技术发展、电信业务的拓展、统一的国际标准体系建立、人们逐渐的习惯了生活在充满互联网的世界里,所以这一切都为远程医疗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3.我院远程会诊的建设情况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医疗服务水平,方便群众看病就医,2010年中央财政支持开展中西部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
我省作为国家远程医疗项目的试点,是要建立1个省级医院与5个县医院远程会诊系统、建立全省范围的远程医疗系统、联合优质的医疗资源,为广大居民提供方便、及时、有效、优质的诊疗服务,有效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和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3.1合作单位介绍北京蓝卫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远程医学服务、信息系统集成和卫星通信的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1998年6月。
蓝卫通是国内较早开发研制远程医学产品的企业,具备一流的研发、服务和集成能力。
公司利用自有软件产品和专家医院医疗资源优势,为各类医疗机构构建基于专网、互联网和卫星网等各种网络环境的远程医学服务平台,可为用户提供“天地一体”的远程医疗解决方案,是国内领先的远程医学服务提供商。
公司承建的“全军远程医学信息网”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应用最为成功的远程医学服务平台。
3.2远程会诊室及机房建设2左右,装修后房间净高为2.8m以上。
装修的总我院远程会诊室面积在30 M体原则是:结构简洁大方,便于保持清洁;尽量采用中性色彩,色彩协调舒适;尽量采用亚光表面材质,减小光线干扰。
3.3网络及安全系统3.3.1网络规划我院以4M专线方式直接接入省立医院远程医疗服务中心。
结构图如下:3.3.2安全系统目前,网络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非法入侵、网络病毒造成的信息盗用、信息破坏、服务中断等,可用的安全技术包括安全身份识别,安全传送、安全防御和安全监控。
为了远程医疗系统的安全,我院建立了由防火墙、网络杀毒和用户认证等组成的综合网络安全系统,结合应用系统的身份认证构建全方位的安全体系。
3.4远程医疗应用系统3.4.1远程医疗会诊系统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可以实现远程会诊管理、远程会诊申请、远程病历资料提交、病历及医学资料影像查看与分析、远程视音频与文档综合交互等功能,为医学专家和病人之间建立起全新的远程可视诊断平台,使病人在基层医院也可接受异地专家的诊断和医疗指导。
借助该系统,不仅可以实现专家和病人之间远程的“面对面”视频交互,而且可以对病人的病历、病情状况、X光片、CT、B超心电图、血氧数据、图形等资料进行共享,实现远程会诊。
3.4.2视频交互系统本系统使用专业视音频交互设备,实现视音频交互功能。
系统可以与远程医学信息系统实现无缝对接。
本系统主要用于实现以下功能:专家医院医生与申请医院医生、病人的远程“面对面”交流;远程教育;各级医疗机构间的高清视频会议等等。
3.4.3 医学影像采集系统通过医学影像采集工作站将现有胶片(通过X光机、CT、DR、CR、核磁等设备生成)转换成为DICOM标准的数字影像。
采集的医学影像通过采集工作站上传至远程会诊服务器。
4. 我院下一步远程会诊系统的发展规划4.1 建立远程诊断系统通过专门开发的远程控制采集模块,实现对12导连线式远程数字心电图、远程超声等的远程诊断。
专家可以实时的看到远端的检查结果,并可以实时指导对方医生的操作,检查结果还可以保存上传至管理中心,对会诊病人的病历资料进行归档。
4.2 建立远程监护系统远程生命体征监护系统由中心工作站和远程监护终端两部分组成。
可实现对心率、无创血压、呼吸率、双道体温、血氧饱和度和脉率、双有创、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的实时监护,和对异常数据进行报警。
4.3 建立远程病历档案管理系统根据卫生部《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卫办发〔2009〕46号)、《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和相关服务规范的要求,建立远程病例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病人基本信息;通过本系统进行远程诊断需要和产生的检查、检验、手术、影像、诊断结果等病历资料。
5. 体会通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后,该系统得到了各科临床医师和病人家属的好评,实现了利用城市医疗技术优势为边远地区群众服务,提高了医疗时效,降低了医疗成本,是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民心工程。
借助远程医疗系统实现了中心城市的医学资源和边远地区的医疗机构的紧密联系,使当地患者享受一流的医学资源提供的医疗服务。
通过该系统省立医院的影像诊断专家能够对我院的患者出具诊断报告,可以有效地克服诊断人才不足的制约。
远程会诊系统的作用是明显的,但要做好这项工作,保持其良好的运行所需的投入是很大的,完成项目建设后,主要存在三个方面困难。
首先省立医院要投入大量的专家,支持基层医院的远程会诊需求,这是保证该项目长久良好运行的根本;其次是4M光纤专线的租用费用,目前我院是每年3.6万元,如果政府不投入解决,将势必增加患者的负担;最后是远程会诊费用尚未纳入医保和新农合的报销范围,会增加边远地区患者的负担,从而抑制部分困难患者对远程会诊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