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构建初探

合集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思考作者:石永松来源:《艺术评鉴》2018年第07期摘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课程,而课程的组织与实施的基本路径是课堂教学。

随着基础教育艺术课程建构的继续深入,作为基础教育实施者的出口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构也应随之进行,切实做到与基础教育艺术课程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艺术专业课程体系建构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7-0111-02美国高等教育理论家约翰·S·布鲁贝克曾经说道:“所有的高等教育教学活动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必须从课程的教学开始”。

课程是学校教学进程安排和各个学科的综合体,是对教学目标、授课内容、授课任务的精心设计和系统规划,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综合;课程是学校传道授业解惑输出的主要产品,是学校与学生联系的核心纽带,是学校教书育人强有力的窗口。

艺术课程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歌、舞、诗、画为一体的“乐教”传统,是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能力的综合发展的一门综合课程,它采用综合性教育理念,为学生的人格完善奠定基础,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专业教学的基本单元和要素,也是艺术课程体系建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是艺术教学的本质所在。

课程体系是指在特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引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符号加以建构组合,使各个课程符号在动态过程中按照门类顺序排列,是内容和进程的总和,是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培养目标的依据。

它规定了人才培养实施的方案规划,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也是艺术教育过程中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出口决定入口,当前基础教育新课标的运行,就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专业课程设置的风向标。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依据(一)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风向标新课标(2011版)指出:艺术课程是一门综合美术、舞蹈、戏剧、音乐等艺术门类为一体的课程。

高等艺术类院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等艺术类院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等艺术类院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艺术教育迎来了更多的关注和需求。

传统的艺术类院校一直以来都是培养传统艺术专业人才为主,但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行业发展的要求,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高等艺术类院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成为了当务之急。

一、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迅速发展,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而传统的艺术类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更注重的是学生的传统艺术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教育,而缺乏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必须对高等艺术类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更加重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

1. 整合传统艺术教育资源2. 开设应用型专业课程在进行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时,高等艺术类院校需要在课程设置上进行调整和优化。

需要开设更多的与行业需求相关的专业课程,如艺术设计、影视制作、音乐表演等专业课程。

并且在教学内容上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实践、实习实训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应用能力。

3. 强化实践环节实践是高等艺术类院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

在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包括实训基地的建设、项目实践的开展、社会实践的参与等方面。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真正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4. 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产学研合作是高等艺术类院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机制。

学校需要与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合作开展项目实践、联合培养学生、共同研发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社会资源,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1. 探索与挖掘高等艺术类院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首先需要进行对学校内部资源的挖掘与整合,包括教师队伍、教学设施、实践基地等方面的资源。

高等艺术类院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等艺术类院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等艺术类院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摘要:高等艺术类院校应用型专业的人才培养是当前高等艺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传统的艺术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探索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更加全面的艺术人才。

本文对高等艺术类院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讨论了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和需求,提出了创新性的培养模式和方法,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高等艺术类院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可以为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引言二、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和需求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将学生培养为能够适应社会实践的应用型人才。

与传统的艺术类院校培养模式相比,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需求:1.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能力培养,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跨学科综合能力要求: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综合运用多种艺术表达方式,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3.强调社会需求导向: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社会需求作为培养目标的导向,关注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创新性的培养模式和方法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等艺术类应用型专业的人才,需要对现有的培养模式和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

以下是一些创新性的培养模式和方法的探索:1.实践导向的课程设置:增加实践型课程的比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

2.创意设计教育的开展:通过开展创意设计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3.社会实践与产学研结合:与社会实践和产学研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机会和项目合作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4.跨学科教育与课程整合:借鉴跨学科教育的经验,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实践案例分析和总结通过对某高等艺术类院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总结出有效的培养模式和方法。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时代,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重要专业之一,艺术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社会对艺术设计领域人才的需求。

本文将对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进行探析,旨在帮助相关教育机构更好地了解并应对当前的挑战和机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为艺术设计领域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2 问题意义艺术设计专业在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的人才培养,面临着许多重要问题和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兴盛,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何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和行业标准的人才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面临着难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困境,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业教育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也需要关注跨学科交叉、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培养等方面的问题,以适应当下社会的多元化需求和复杂性挑战。

探讨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只有深入分析问题意义,找准培养路径的症结所在,才能有效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促进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与提升。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优化与改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的要求。

通过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针对性的改革建议,实现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

通过研究探索合理的培养路径构建方法,探讨如何在理论基础、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环节等方面进行创新,为培养出更具竞争力和实践能力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推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社会提供更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繁荣。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能训 练、 重素质培 养 、 注 增强适 应性” 的总体 要求 , 适应 新形势
让 学生 自由选择 , 有效提高对基础课 程的重视度和 学 习的 使其
自主性 , 营造“ 打基础 、 助专业” 的新风 尚。 “ 精专 业” 。艺术专 业课 程是在“ 厚基 础” 之上 自然建 立起
来 的, 专业课程设置 应与实践教 学、 社会应用 紧密结合 , 程设 课 置 中的每 门专业课都应该能 独 当一面 , 门专业课之 间又 应有 各 紧 密联 系, 由易到难 , 且 最终 与毕业设 计合理 结合 。 “ 实践 ” 重 。合理 的教 学模 式让 学生集 中式 学习—— 重基
础、 需求 式学 习—— 重专 业, 而有 能力接 受结合 实践 的专 业 进 授 课方 式, 能力承担 竞赛 类实践活 动, 有 更好地 完成 设计采风 、
下人才 激烈竞 争的市场 需求 , 培养 学 以致用 、 务于社会 主义 服
市场经 济建设 , 具备 不 断更新知识 的能力 , 具有 良好 素质 和较 强社 会适应能力 以及创新能力 的艺术设计专业应用 型人才。
如 下研 究。

在课 程 的学 习过程 中, 学生对粉 彩工 艺的 了解是 通过教 师
的集 中示范而获得 的一般 性工艺操作 经验 , 际上仅 靠一般 性 实
艺术设计专业应 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的工 艺知识和经验是无法 完全 胜任 粉彩 的工艺操作 的。学生在 接 受一般 性的工 艺知识和 经验时存在 着个体差 异性 , 每位 学生
识、 扎实的专业 能力, 这样 学生才敢于实践 , 而实践也会使 学生
习打下 坚实基础 的同时提 高艺术修养、 拓宽创 意思维。
“ 厚基础” 是指 艺术基础课 可采用统筹授课 的模 式。例如 , 可在 大学 的前 两年教 学 中采 用“ 班不 分专业 ” 分 的统一基础课 教授模 式 , 在培养 计划 中有效设 置基本 理论课和 共通专 业课 ,

艺术设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与实践探究

艺术设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与实践探究

艺术设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与实践探究摘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本文就“思维训练+设计表达+资源引进+人才输出"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两个体系,搭建三个平台”的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体系,校企校际实践实习、对台交流合作、专业学科竞赛的三个交流平台一系列综合改革与实践进行探究并取得一定成效。

关键词: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一、综合改革与实践探究成果1.创建新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开放性为导向的设计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以设计基础课程来启发学生设计灵感、以设计核心课程提高学生设计能力、以设计资源整合丰富学生设计实践、以设计评价标准保证学生就业创业的系统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从根本上革新教学观念、改革课程体系、加强实践环节、突破教学方式、改变考核评价体系等为着力点,深入完善设计专业开放的培养方案,建立“思维训练+设计表达+资源引进+人才输出”的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

2.完善创新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强调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间的逻辑关系,将创意思维基础训练课程与造型美学基础课程有机结合、融汇贯通,让学生养成具有创新创意的思维方式;理清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让学生学习效率事半功倍;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开设创意基础课程、引进创意思维讲座、加强第二课堂训练、加强思维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将理论核心课程与专题实践课程相结合,聘请企业专家进行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创新实践课程的比例,完善了创新应用型课程体系。

3.优化开放型实践教学体系依托校本部优势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学术背景深厚的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指导,充分利用母体学校的实训室进行实践教学模拟授课,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鼓励学院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参与实践教学改革,外派优秀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锻炼,加快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形成;引进优秀企业专家进校园,将一线实践经验带入课堂,大大改善了教学效果。

[应用型,人才培养,艺术设计]浅谈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艺术设计]浅谈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浅谈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一、问题提出(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改存在惯性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服务地方的重要任务。

转型前,地方高校对应用型人才特征界定比较模糊,培养方式单一。

如专业设置未能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对接,不能形成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没有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出现培养目标的同一化和服务面向同一化的问题。

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高校都在摸索课程教学与地方经济对接的问题,尝试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如在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方案设计中,针对学校转型发展需求,在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设置上都做了一些改变,使之服务于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落实过程中存在新瓶装老酒的问题,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性按照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教学,而忽视新的培养方案设定的培养目标。

(二)刚性的管理制度难以充分调动教师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积极性为了管理的规范性、增强教学效果,地方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常常是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

在培养多出口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时,为了满足教学管理的需要,教师通常用最标准的教学规范培养学生,而限制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同时这样的管理制度在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过程中,通常只考虑过程的规范性,而忽视教师和学生的自我评价诉求。

这样的管理制度缺乏聆听机制,不利于教师进行创新教学研究和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实践。

因此应加入来自于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机制,并设定一定的条件,让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能动性,从而服务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目标。

(三)课程设置和课程实施方法没有针对技术应用型人才进行针对性转变课程设置是与人才知识结构直接相关的重要因素,由于技术应用型大学更多的是根据当地经济结构和市场导向确定相应的课程设置,因此不应沿用综合性大学的课程设置体系,必须以新的理念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实施方法。

课程体系和实施方案在调整过程中,应该对基础和应用两个方面给予重视。

高等艺术类院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等艺术类院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等艺术类院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等艺术类院校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并迅速融入工作环境。

以下将从课程
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探索高等艺术类院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是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基础。

高等艺术类院校应注重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完善,建立系统的课程体系,结合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确定课程的内容和方向。

还需要加
强跨学科的融合,将艺术与科技、商业等领域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这
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拓展视野,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

教学方法是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用,而应用型专业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方法要与之相适应。

高等艺术类院校应采
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注重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从而提高
他们的实践运用能力。

实践环节是高等艺术类院校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课程设置中应加
强实践环节的安排,包括实习、项目实践、社会实践等。

通过实践环节,学生可以将所学
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况中,增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高等艺术类院校还应积极与企业、行
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景和项目经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
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类课程建设探索

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类课程建设探索

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类课程建设探索【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类课程建设的相关问题。

在现状分析中,我们发现当前艺术类课程存在一些挑战与问题,如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师资力量不足等。

但在艺术类课程建设理念方面,需要将跨学科融合、实践能力培养等因素纳入考虑。

通过探索与实践,我们可以积极推动艺术类课程建设的进步,逐步取得成果。

本文还将展示一些成功的案例,来阐述艺术类课程建设的成果。

在我们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类课程建设的发展方向,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类课程建设、探索、现状分析、挑战、问题、艺术类课程建设理念、实践、成果展示、结论、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随着文化多样性的不断增加,艺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艺术类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创造力和综合素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对于艺术类课程建设的探索显得尤为关键。

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领域也在不断创新和改变。

传统的艺术教育模式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

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类课程建设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类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当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的艺术类课程建设理念,探讨如何实践这些理念,并展示相应的成果。

最终旨在总结结论,并展望未来,为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类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艺术类课程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审美情趣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艺术类课程的建设探索,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其视野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艺术类课程建设也可以促进学校内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流,拓展教学领域,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艺术类课程建设探索还可以为学校的品牌建设和特色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高等艺术类院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等艺术类院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等艺术类院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高等艺术类院校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围绕着实践教学为主导,以培养实际运用技能为目标的培养模式。

相比于传统的理论课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这个培养模式下,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应用型专业能力。

高等艺术类院校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艺术类专业主要以实践为主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应增加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音乐类专业可以增加演奏实践课程,舞蹈类专业可以增加舞蹈演出实践等。

通过实践,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锻炼,能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环境。

高等艺术类院校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艺术类专业需要具备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创新平台和创新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实践。

美术类专业可以组织绘画比赛和展览,舞蹈类专业可以组织创编舞蹈作品,戏剧类专业可以组织创作剧本和演出等。

通过参与创新实践,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能够更好地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高等艺术类院校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艺术类专业大多需要在团队中完成作品,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学校可以设置团队合作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团队合作技能。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如团队合作与领导力等,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高等艺术类院校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增加实践环节、培养创新能力和加强团队合作,能够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高等艺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一、对新时代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特点在新时代,艺术设计行业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和趋势。

一方面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数字化、网络化的设计需求,另一方面是人们对于创新、个性化的设计日益重视。

这些新的特点不仅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路径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时代的艺术设计人才需要具备更加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设计需求不断增加,艺术设计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技术基础和数字化设计能力,同时也需要对于传统的艺术设计基础有着深厚的功底。

而在面对创新、个性化的设计需求时,艺术设计人才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新时代的艺术设计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和跨学科整合能力。

随着艺术设计行业的不断发展,许多设计项目已经不再是单一的设计师所能完成,而是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团队协作。

艺术设计人才需要具备跨学科整合、团队协作的能力,能够与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进行合作,完成复杂的设计任务。

新时代的艺术设计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艺术设计行业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而是需要具备国际化视野,能够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

艺术设计人才也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够不断推陈出新,满足社会的不断变化的需求。

针对新时代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特点,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不断探索出更适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路径。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1. 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完善在培养新时代的艺术设计人才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使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一方面是加强对于数字化、网络化的设计技能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加入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数字化设计软件的教学,让学生获得实际操作的机会;另一方面是加强对于创新、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实践教学的加强艺术设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路径也需要与时俱进。

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培养重点多放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而新时代需要的是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更强的艺术设计人才。

在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艺术设计是一门创造性的学科,因此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需要从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天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开设创意思维和创新方法的课程,举办创意和创新的比赛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通过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如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使其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创意和创新。

重视跨学科的学习和实践。

艺术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跨学科的学习和实践能力。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应注重提供跨学科的学习机会和实践机会,如联合其他学科开设跨学科的课程,组织跨学科的项目实践活动等。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合作能力。

加强学科前沿的教育和研究。

艺术设计是一个学科发展迅速的领域,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需要注重学科前沿的教育和研究。

开设学科前沿的课程和讲座,邀请学科专家和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组织学生参与学科研究和创新项目等。

通过学科前沿的教育和研究,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学科前沿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艺术设计人才。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需要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跨学科的学习和实践,实践教学和产学合作,以及学科前沿的教育和研究。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优秀艺术设计人才。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艺术设计类实践教学的建设探讨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艺术设计类实践教学的建设探讨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艺术设计类实践教学的建设探讨作者:卞振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31期摘要:新时代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对于各类事物的要求已经不再满足于实用性,对各类事物的审美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社会发展中对艺术设计类的应用型人才需求质量在不断提高,需求数量在不断增加。

艺术设计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其实践教学的开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想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对于艺术设计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各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就要加强相应实践教学的建设。

文章首先分析了艺术设计类实践教学建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重要性,进而探究了具体的建设策略。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前言:所谓的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够把自身所学习的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实际应用于专业实践中的一类人才,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类专业实践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在艺术设计类专业中,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设是关键。

实践教学的建设是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的,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及时的掌握艺术设计领域发展的实时状况,并能够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来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

为此,各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应该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与师资队伍,从而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艺术设计类应用人才。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加强艺术设计类实践教学建设的重要性艺术设计类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使得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就业率得到稳步提升,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在高考志愿上选择了艺术设计类专业,从而造成该专业就业竞争的加大。

为了能够使本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设至关重要。

实践教学的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途径。

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设计已经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天都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变着人们对自身以及外部世界的认识。

与此同时,一门新兴的产业——设计产业便应运而生。

设计产业不仅以传统的装饰、服装、首饰、家具等行业为依托,而且更以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家电业、广告业、包装业、电子、通讯产业、环境工程、展示业等为依托,设计的价值也是依附于上述产业和行业及具体的产品而得以突显。

随着设计产业的蓬勃发展,市场对设计人才的需求也日渐增长。

我国现行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主要由专业美术院校、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以及工科院校的有关艺术设计院系构成,他们在培养较高层次的、具有良好艺术素质和文化底蕴、掌握扎实的设计理论知识及设计技能的专门人才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所培养的人才大多成为专业院校的设计学科老师、企业的主管设计师、总设计师等高级专业人才,对于推动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设计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然而,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特别是通过对专业设计公司、企业设计部门、生产第一线的深入调查,以及综合各行各业反馈的信息表明,市场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仅有上述人才是远远不够的。

实际上,企业与市场还急切需要大量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既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创意设计能力;既熟悉具体岗位技能操作,又懂得岗位群管理的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

而这一需求恰恰是与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的。

因此,培养这类人才的任务自然的落在了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艺术设计教育(以下简称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的肩上。

从宏观的角度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组成部分,必定有其自身特色与教育分工。

它的使命应主要体现在服务于地方或区域经济建设上,着重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与管理人才。

而这类人才所需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及素质,应与当地的行业、产业、职业、技术以及企业的具体岗位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较强的适应性。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一、培养目标的确立在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培养目标,明确学生的专业定位和发展方向。

艺术设计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校应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审美观念和创新能力,以应对未来社会的需求。

二、课程设置的科学性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

课程设置应该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突出实用性和应用性。

在基础课程方面,应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在专业课程方面,需要注重将专业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创作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在实践性课程方面,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来提升学生的设计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艺术设计专业的师资队伍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学校需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创意能力的师资队伍。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紧跟行业的发展动态,不断深入实践和研究,为学生提供最新、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和信息。

四、校企合作的深化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需要与社会和行业密切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

学校应该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将实践教学和企业需求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好地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人才。

五、创新创业教育的强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创新创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业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创新机会和平台。

学校也需要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六、实习实训的完善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习实训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兴盛,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作为新时代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探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教育培训,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兴盛,艺术设计行业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艺术设计行业人才短缺的现状也日益显现。

一方面,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以美术、设计理论基础为主,缺乏对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市场对于创意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传统专业教育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

如何在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中进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培养目标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与时俱进,符合当代社会的需求。

一方面,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设计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他们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跨界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学生需要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各种专业技能;2.创新能力培养:学生需要具备独立思考、跨界融合的创新意识,能够不断挖掘和发展自己的创意潜力;3.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解决实际问题;4.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能力:学生需要拥有广泛的知识面和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能够在不同领域的设计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才能。

四、实践教学环节除了专业课程设置外,实践教学环节也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应该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具体来说,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习实训: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训,让他们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亲身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制作,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2.创新创意实践:通过组织创新创意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和创新意识;3.校企合作项目:与企业合作开展设计项目,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市场需求中,培养他们的市场意识和实践能力;4.参与比赛和展览: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设计比赛和展览,提升他们的设计水平和专业素养。

高等艺术类院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等艺术类院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等艺术类院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高等艺术类院校应用型专业的培养,不同于传统的艺术教育方式。

它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商业头脑和文化素养。

因此,应用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注重实践教学、行业导师指导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创新和改革。

本文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实践教学实践是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传统艺术教育注重学生的理论教育和演出表现,而应用型专业则需要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提高操作技能水平。

因此,应用型专业的实践教学与行业合作息息相关,每个学期需要与企业或组织签订实习协议,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或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在实践教学方面,应用型专业还需要开设实验室、工作室等实践教学场所,让学生有一个可以动手实践的环境。

同时,学校还应该聘请行业地道导师,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摸索和探索。

二、行业导师指导行业导师对于应用型专业的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根据专业特色和行业需求,聘请有从业经验的专业人士,作为行业指导老师。

行业导师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行业视角,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职业特点,推动学生在专业领域的进步。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资深企业高管或知名艺术家来校讲座,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增强学生对职业发展的理解和把握。

三、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行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计课程和教学计划。

通常来讲,应用型专业应该采用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的授课方式,包括媒体设计、情感设计、品牌管理、广告营销、创意策划等课程。

此外,应用型专业还需要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给学生安排艺术史、文化解析、人文艺术素养等通识性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化艺术修养,使其在职场中更具竞争力。

综上所述,高等艺术类院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实践教学、行业导师指导、课程设计等多方面的创新和改革。

只有针对行业和市场需求,借助实践性和行业性导师的力量,把应用性和理论性完美结合,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类课程建设探索

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类课程建设探索

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类课程建设探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的改革,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艺术类课程建设也面临着新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类课程建设的现状和难点,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一、现状和难点1.课程设置不合理。

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艺术类课程设置上存在随意性和重复性,缺少系统性和前瞻性。

2.视野狭隘。

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艺术类课程只注重传统的绘画和雕塑技能,却忽视了现代艺术和数字媒体等新领域。

3.教学手段单一。

对于大型课程,教学手段往往局限于传统的课堂讲授,缺少课外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机会。

4.师资力量不足。

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艺术类课程师资力量上面对瓶颈,特别是在新兴领域的教师比例较少。

二、解决方法为了解决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类课程建设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新领域的引入。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当积极引入数字媒体、新媒体等新领域的教学内容,以便让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

2.实践教学的加强。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艺术类课程应当将移步到课堂之外,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和合作,创造更多艺术实践机会和平台。

3.课程设置的规范化。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通过课程的梳理和重新设计,建立更加完整和系统的艺术类课程体系,保证学生受到全面和深入的培养。

4.师资队伍建设。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特别是在新领域的师资队伍建设,做到不断与时俱进。

三、结论艺术教育是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应对培养人才的需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艺术类课程建设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只有通过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才能满足社会对文化艺术领域人才的需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设置现状长久以来,不少高校都是用培养艺术家的方法培养设计师。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通常设置在大一和大二上学期,部分学校将一年级的课程设置为素描、色彩,用以加强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

“灌输式”教学对于学生适应大学的专业教育是非常不利的,师生间、生生间缺少沟通,忽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能力。

以往的训练方法和教学模式不仅造成了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脱节,也与艺术设计专业探索新的发展空间的目标相距甚远。

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在设置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课程设置偏重技巧性的基础课程教学,忽视创新能力培养就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其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同绘画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存在较大差异,但在大多数设有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的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学重点还是放在了技巧训练上,对其更深层次的思维能力训练重视不够,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引导和培养不足。

同时,在基础课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意课程项目训练。

2.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类课程存在断层当下部分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课程存在断层。

在教学中,专业基础课程只是重复原有的教学任务,没有拓展专业课程的基础训练,没有重视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联系。

学生认为教师上课只是在给自己打基础,学习态度不端正,提不起学习兴趣,部分作业敷衍了事,千篇一律,学生不知道怎样用所学的基础知识为今后的专业设计服务。

如,素描、色彩、三大构成、图案以及其他的基础课程训练,教师的讲授千篇一律,课程的设置对专业设计课程的基础教学思路不明确,专业方向性不强,缺乏设计与实践的结合,与后续的专业设计教学内容形成断层,使得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与专业设计教学脱节。

三、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架构的构建目前,国内大多数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架构是相近的,主要由三大模块构成。

一是写实基础训练类课程。

该类课程包括素描、色彩、基础素描、基础色彩、结构素描、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和风景写生等,从内容上看这类课程主要通过写生进行教学。

二是形态构成训练类课程。

该类课程主要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和图案等,是以三大构成为主体,通过整合形态与材料进行教学。

三是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类课程。

该类课程主要包括美学概论、设计学概论、中外美术史、艺术设计史和中国工艺美术史等,这类课程主要通过理论讲授进行教学。

培养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这三个部分都有存在的必要性,但是如果构架处理不好,会给后续的专业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带来隐患。

这也是目前一些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重专业课教学、轻专业基础类课程教学带来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

针对以上现状,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体会,笔者建议在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中,写实基础训练类课程可只开设素描类和色彩类课程各一门,无论是素描、色彩,还是设计素描、设计色彩,都可以满足后期专业设计课程的需要;形态构成训练类课程建议三大构成和图案课程都能开设,这有利于学生设计基本理念和方法的培养;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类课程可根据后期专业方向开设2~3门,如美学概论、设计学概论选1门,设计史论类选1门,这样可以满足后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其实,在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另一个关键点是课程配套的教学改革。

首先在教学目的上,要注重学生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过去以写生训练为目的的表现,加上程式化操作的构成训练,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突出个性,更谈不上创造与创新,其结果必然是写生流于准确再现、构成流于千人一面。

其次,在课程内容上要加强课程间的相互渗透。

由于过去这类课程都是以类别划定的,造型训练中写实与抽象、二维平面与三维立体、黑白与色彩等被分割成各自独立的板块,不进行渗透教学将不利于学生跳跃思维的培养,创新和创造在一定程度上也被阻碍。

最后,在教学效果的评价上要重过程、轻结果。

强调授课中教与学的互动,过去由于教学目标及课程结果带来的局限,主要以学生完成作业的优劣判定其成绩,这就难以形成激励教师教学创新的机制,也就无法调动教师对于课程创新的研究。

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核心目标的构建在艺术设计基础教学课程设置中,应该重新制定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和评价系统,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教学结构要适应时代要求。

如何整合原来分散的课程,优化教学结构体系,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1.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基础,掌握基本规律,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注重基础、突出应用、强化实践、追求创新、尊重个性、全面发展”的教学思路,运用教学与实践、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无缝对接的教学方法,将教学与研究、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

确立清晰的教学思想,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实时更新教学内容。

转变传统基础教学“走过场”“眼高手低”的局面。

通过能力训练,在实践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构建初探□孙家珏摘要:文章从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的具体现状入手,分析了当前在专业设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创新模式进行了探索,强调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基础课程教学中加强专业课程的衔接,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基础课程能更好地为专业课程服务,更好地培养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构建(下转第151页)组成部分。

以前,学生将毕业设计作品摆在展厅内就算完成了毕业设计任务,没有阐述设计思路、表达设计理念的机会,也没有机会听取来自不同方面的意见与指导,导致学生产生被忽视的感受,无法真正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设计关怀。

专业教师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改革,汇报会的考评小组由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企业设计师、专家教授、行业协会领导共同担任,每位考评成员都要对每件毕业设计进行打分并提问,由学生小组依据设计方案、模型实物、设计展板一一解答,最后进行评分,从概念、市场、实做和效果等方面评价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

毕业设计汇报通过后,再参加学院举办的毕业设计作品汇报展,学生不能简单地将模型进行堆放,而要根据自己产品的特性进行场景的布置。

毕业设计作品展览与学校双选会同时举行,邀请本土的家具企业和其他产品造型设计相关企业在展览、双选会上与学生面对面,互相增进了解,帮助企业考查学生,也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同时,积极参加政府或行业举办的展览和展会,提高学生的信心、专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2012年由重庆市政府举办的国际工业设计周活动,当时的参展学校除了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一所高职高专院校外,其余均为本科层次的院校,经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精心布置了展品和展场。

最终,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的展品和设计制作水平得到了与会领导和行业专家的高度赞扬,打出了学校在本地区的名声,也鼓励了学生学习的劲头。

通过与其他院校的横向比较,学生树立了专业信心,校领导和专业教师也更加坚定了毕业设计教学和实践改革的决心。

结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学手段的丰富,高职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会不断推陈出新。

在此过程中,作为一名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家具设计方向的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总结毕业设计过程中的问题,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与爱好,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企业、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基金项目:文章系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一般教学改革研究项目(GZJG1312807)。

参考文献:[1]周佳星.浅谈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科技创新导报,2012(21).[2]付朝君,刘昆磊,刘新文.《产品造型设计》课程的任务驱动“四步”教学设计.现代企业教育,2013(14).[3]甘诗源,张伟.构建高职手绘教学“做学教”一体化模式探析.神州,2012(23).(作者单位: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传媒艺术学院)编辑张泽(上接第149页)深化学生对课程理论的再认识,达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开拓创新的教学目的。

探索教学规律,搭建开放的沟通平台,设置专业课题,通过教师引导、支持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要加强指导学生走进社会、走进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的力度,增强学生对就业的敏感性。

2.以构建教学体系为目标,加大教改力度,探索人才培养创新模式通过调整教学体系,完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课程的基本规律,力求深入、系统地构建基础课程的理论体系。

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意识,运用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融合,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利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开辟多种“课堂”,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推动建设网络课程,教师在线答疑,促进师生交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探索适合专业特点的基础教育模式,精心设计课堂,通过专题讨论,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走上讲台、说出想法、引起讨论,让学生体验教师的工作,形成新的教学关系,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3.以培养创新能力,适应时代要求为核心,努力做好基础知识传授和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一是加大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对基础教学的运用,通过教改立项、指导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促进基础课程的教学;二是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三是丰富融入专业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让基础课程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趣味性、实践性,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结语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是高校的根本任务,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

通过探索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体系和课程教学创新模式,引入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生产实践,形成科学合理的基础知识结构体系,可以为学生今后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就业夯实基础。

通过对课程教学模式和内容的改革,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习知识和培养技能相互促进,为培养其成为优秀的设计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1]孙美兰.艺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2]赵志生.感悟体验发现创造——对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改革的探索与思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9).[3]冯炳妹.艺术设计教育造型基础课程改革初探.美术大观,2008(9).[4]单炜.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建设与研究发展.艺术教育,2005(6).[5]顾卫新.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探讨.文教资料,2006(22).[6]洪缨,罗萍嘉,陈真.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教学改革.教育与职业,2010(29).(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编辑桂湘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