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实务:财务造假最好用的科目:“在建工程”、“固定资产”
.财政部固定资产类应用案例——关于在建工程的会计处理
财政部固定资产类应用案例——关于在建工程的会计处理一、建设期初至建设期末在建工程的确认与计量在建工程是指企业固定资产的新建、改建、扩建、更新改造等尚未完工的工程。
在建工程通常分为自营在建工程和出包在建工程。
自营在建工程,是指企业自行组织施工、建造的固定资产。
自营在建工程应当按照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确认与计量,如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等。
出包在建工程,是指企业通过招标等方式将工程发包给施工企业建造的固定资产。
出包在建工程应当按照合同规定确认与计量,如合同价款、材料费、人工费等。
二、建设期末在建工程的结转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应当将其结转为固定资产。
结转时应当按照以下方法进行:1. 按照在建工程的账面余额,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
2. 对于为固定资产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利息支出,应当按照借款本金加权平均利率计算资本化利息金额,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3. 企业在建工程在试运转过程中形成的产品、副产品或试车收入,应当冲减在建工程成本,并按照收入的性质分别计入营业收入或营业外收入。
三、建设期满在建工程的结转如果企业建设期满,在建工程未能形成固定资产或不符合结转条件,应当按照以下方法进行结转:1. 将已发生的成本、费用等全部结转,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
2. 对于因报废、毁损等原因而产生的残料价值,应当按照可变现价值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3. 对于因报废、毁损等原因而产生的处置收入,应当按照售价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四、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是指由于市场变化或其他原因导致在建工程出现减值时计提的准备金。
计提减值准备时应当按照以下方法进行:1. 判断在建工程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如材料价格下降、建设环境变化等。
2. 如果存在减值迹象,应当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减值准备。
计提减值准备时应当根据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孰低的原则确定。
资产负债表中容易作假的科目
资产负债表中,容易作假的科目很多,基本上每个科目都会有做假的方法。
但是一般来讲有些科目的作假是很容易识破的。
比如说货币资金这一块,因为我国要求企业留存的现金很少,,除了那些交通不方便地区的企业以外,其他企业一般都只能保留3天的现金,这个数量是相当少的。
那么银行存款这块,如果企业不是提供的虚假对账单,那么基本上做不了什么假,如果是假的对账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和企业一起去银行打流水就行了。
我个人认为在资产一边容易作假的科目在应收和预收项目里较多。
企业用这些科目作假的目的通常是为了调节产品成本和当期损益。
常见的方法有这么一些:一、将应收账款长期挂账,故意做大资产或者隐藏亏损。
应收账款是在销售过程中产生的,通常都会有一定的结算周期,在这个结算周期内会变为货币资金的形式。
有的企业为了虚增自己的资产让自己的报表变得好看,故意与关联企业形成非真实贸易背景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以达到做大资产的目的。
还有更过分的企业明明这笔款项已经无法收回了,为了调节利润做大资产对无法收回的账款不进行处理一直挂在应收账款里。
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银行、担保公司等在对这块的调查时往往会把账龄长的应收账款予以剔除,所以一般来讲企业都会注意这块。
因此我们要学会看应收账款时要把账龄作为重点来看。
账龄期长的应收账款应在进行报表调整时予以剔除。
二、利用应收账款的计提上调节利润。
应收账款因为存在回收风险,因此按照规定都应该计提坏账准备金。
有些企业会在计提上做文章。
不外乎就是不提、多提或者少提,这就要看企业的目的是什么了。
不提或者少提其实很好理解,这不过就是少计费用,多计利润,而多提则是想多计费用,少计利润,偷逃税款的目的。
如果想查实这一作假方式,那么就要了解企业的计提方式是怎么样的,是否和国家的规定想吻合。
但是我们国家的计提方式的规定有冲突的地方,税法和会计准则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这为企业作假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大家可以简单了解下两者的差异:按照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 企业应当定期或是每一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帐,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计提坏账准备. 而对于以下四种情况会计制度规定一般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1)当年发生的应收款项;(2)计划对应收款项进行重组;(3)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 (4)其他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 对企业持有的应收票据不得计提坏账准备,待到期不能收回的应收票据转入应收账款后,再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范围及比例等,按管理权限和相关规定程序确定。
穿透财报看风险8类固定资产的18种造假方式
穿透财报看风险8类固定资产的18种造假方式前两期我们讲到货币资金和商誉的造假方式,其实这都不够隐蔽。
怎么说?还有什么更高段位的方法么?当然,方法层出不穷。
具体方式为虚增资本类出科目(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同时辅之以投资性现金流,将资金从企业体系内转出,然后再以购买企业商品等经营活动将资金流回体系内,从而达到虚增利润、同时做大资产的目的。
啧啧啧 太心机了固定资产相关科目造假相对隐蔽,需要结合行业特征、同业对比、财务表现等多方面抽丝剥茧,逐步深入挖掘才可以辨别。
我们今天先来一节基础课,总结固定资产投资造假涉及的八大财务报表科目入账关注点及常见的粉饰(调整)方法。
一、固定资产投资相关科目入账方法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企业通过购建机器设备、厂房等资本性支出以达到扩大生产规模的行为。
狭义的固定资产投资仅包括有形资产的购置(如机器设备、房屋等),主要涉及的资产类科目为固定资产、在建工程、长期待摊费用、其他非流动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等。
特殊的行业(如畜牧养殖业)还涉及生产性生物资产等科目。
本系列文章讨论的是更为广义的固定资产相关投资,除上述科目外,还包括无形资产相关资本性支出,主要涉及无形资产、开发支出等。
固定资产造假为系统性财务舞弊,涉及三张报表多个科目。
本部分对固定资产投资相关的资产科目入账方式进行介绍,并对涉及财务舞弊的入账要点以及粉饰方法进行总结,为后续识别财务造假奠定技术基础。
关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科目粉饰的具体操作手法、对于三张报表科目的影响和识别方法将在研究报告后续两篇中予以分析。
固定资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通常,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以及其他固定资产。
根据《公开发行债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准则第15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2014年修订)》,公司应分类列示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累计折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以及账面价值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和本期增减变动情况。
那些易被粉饰的财报科目系列——固定资产(折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等造假案例分析
那些易被粉饰的财报科目系列——固定资产(折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等造假案例分析作者:中债资信工商企业信用品质研究团队上篇研究中,固定资产投资相关造假系列研究第二部分《那些易被粉饰的财报科目系列——固定资产造假常见模式和案例分析》梳理总结固定资产造假的三种常见模式(包括资金以固定资产投资模式流出后是否回流体系内等),三种造假模式对财务报表科目的影响亦存在差异,例如,资金回流企业可以用于虚增经营活动现金流和改善利润、增厚权益,反之则资金大概率被关联方占用。
最后通过各种行业的案例分析,例如养殖企业、港口企业和铝材加工类企业等,介绍固定资产相关科目造假的典型表现和识别方法。
本部分为固定资产造假系列研究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固定资产(折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等科目粉饰方法和案例分析,企业灵活选择有利于自身业绩的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可以实现跨审计周期调节利润等目的;在建工程过快或过慢转固都是存在问题的,过快转固有可能是项目真实投资存在一定虚假,转固后可以规避严格的审计程序;过慢转固则往往是为了延缓计提折旧、虚增当前利润;生产性生物资产是农牧养殖类企业特有科目,文中以奶牛养殖业案例为例介绍该类资产各种粉饰方法和还原方法。
后续研究还将介绍长期待摊费用、其他非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开发支出、资产减值损失等科目的粉饰方法和案例分析。
一、固定资产(折旧)科目造假(调整)方法及案例分析折旧作为固定资产在当期消耗所产生价值的体现,视情况不同可以计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
不论计入何种费用,都对当期利润产生影响。
折旧政策由企业在遵循基本会计准则基础上制定,存在一定灵活空间,因此往往成为利润调节器。
无形资产摊销在对于报表利润、税收的调节做法与固定资产折旧异曲同工,此处不再赘述。
典型表现1:企业可以调整折旧计提参数(如折旧计提年限、计提方法、残值率等)来实现其既定的利润目标。
这是周期性行业在行业景气度低点时常用手段。
十大财务造假方法及结合会计科目深度案例解析
十大财务造假方法及结合会计科目深度案例解析中国上市公司的假账丑闻可谓前仆后继,连绵不绝。
从操纵利润到伪造销售单据,从关联交易到大股东占用资金,从虚报固定资产投资到少提折旧,西方资本市场常见的假账手段几乎全部被“移植”,还产生了不少“有中国特色”的假账技巧。
遗憾的是,中国媒体对上市公司假账的报道大部分还停留在表面层次,很少从技术层面揭穿上市公司造假的具体手段。
作为普通投资者,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识破某些不法企业的假账阴谋?其实,只要具备简单的会计知识和投资经验,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许多假账手段都可以被识破,至少可以引起投资者的警惕。
我们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既要有各年度的纵向对比,又要有同类公司的横向对比,只有在对比中我们才能发现疑问和漏洞。
现在网络很发达,上市公司历年的年度报表、季度报表很容易就能找到,麻烦的是如何确定“同类公司”。
“同类公司”除了必须与我们分析的公司有相同的主营业务之外,资产规模、股本结构、历史背景也是越相似越好;对比越多,识破假账的概率就越大。
1.最大的假账来源:“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每一家现代工业企业都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主要是指货款,而其他应收款是指其他往来款项,这是做假账最方便快捷的途径。
为了抬高当年利润,上市公司可以与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进行赊账交易(所谓关联企业是指与上市公司有股权关系的企业,如母公司、子公司等;关系企业是指虽然没有股权关系,但关系非常亲密的企业)。
顾名思义,既然是赊账交易,就绝不会产生现金流,它只会影响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决不会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上。
因此,当我们看到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出现大量“应收账款”,损益表上出现巨额利润增加,但现金流量表却没有出现大量现金净流入时,就应该开始警觉:这家公司是不是在利用赊账交易操纵利润?赊账交易的生命周期不会很长,一般工业企业回收货款的周期都在一年以下,时间太长的账款会被列入坏账行列,影响公司利润,因此上市公司一般都会在下一个年度把赊账交易解决掉。
会计实务:审计工作中常见的十大财务造假方法
审计工作中常见的十大财务造假方法1、虚构收入这是最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有几种做法,一是白条出库,作销售入账;二是对开发票,确认收入;三是虚开发票,确认收入。
这些手法非常明显是违法的,但有些手法从形式上看是合法,但实质是非法的,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如上市公司利用子公司按市场价销售给第三方,确认该子公司销售收入,再由另一公司从第三方手中购回,这种做法避免了集团内部交易必须抵消的约束,确保了在合并报表中确认收入和利润,达到了操纵收入的目的。
此外,一些还有利用阴阳合同虚构收入,如公开合同上注明货款是1亿,但秘密合同上约定实际货款为5000万元,另外5000万元虚挂,这样虚增了5000万元的收入,这在关联交易中非常普遍。
2、提前确认收入这种情况如:一是在存有重大不确定性时确定收入。
二是完工百分比法的不适当运用。
三是在仍需提供未来服务时确认收入。
四是提前开具销售发票,以美化业绩。
在房地产和高新技术行业,提前确认收入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房地产企业,往往将预收账款作销售收入,滥用完工百分比法等。
以工程收入为例,按规定工程收入应按进度确认收入,多确认工程进度将导致多确认利润。
3、推迟确认收入延后确认收入,也称递延收入,是将应由本期确认的收入递延到未来期间确认。
与提前确认收入一样,延后确认收入也是企业盈利管理的一种手法。
这种手法一般在企业当前收益较为充裕,而未来收益预计可能减少的情况下时有发生。
4、转移费用上市公司为了虚增利润,有些费用根本就不入账,或由母公司承担。
一些企业往往通过计提折旧、存货计价、待处理挂帐等跨期摊配项目来调节利润。
少提或不提固定资产折旧、将应列入成本或费用的项目挂列递延资产或待摊费用。
应该反映在当期报表上的费用;挂在“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或”预提费用借方这几个跨期摊销帐户中,以调节利润。
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当上市公司经营不理想时,或者调低上市公司应交纳的费用标准,或者承担上市公司的相关费用,甚至将以前年度已交纳的费用退回,从而达到转移费用、增加利润的目的。
工程施工会计科目
工程施工会计科目1. 背景介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会计科目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合理的财务管理和决策。
工程施工会计科目是针对建筑施工项目中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和记录的科目代码。
2. 工程施工会计科目的分类2.1 资产类科目1.固定资产:用于记录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固定资产的原值。
包括土地、建筑物、机械设备、电子设备等。
2.无形资产:用于记录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等。
3.在建工程:记录施工过程中正在进行的工程项目的成本。
2.2 负债类科目1.短期借款:用于记录施工过程中的短期借款情况。
2.长期借款:用于记录施工过程中的长期借款情况。
3.应付款项:用于记录施工过程中需要向其他单位或个人支付的款项。
2.3 权益类科目1.股本:用于记录施工企业股东的出资情况。
2.公积金:用于记录施工企业从盈余中提取的资金。
3.利润分配:用于记录施工企业利润的分配情况。
2.4 成本类科目1.直接材料:用于记录施工过程中直接用于工程项目的原材料成本。
2.人工工资:用于记录施工过程中的人工工资支出。
3.制造费用:用于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制造费用,如能源费用、生产设备折旧等。
2.5 收入类科目1.销售收入:用于记录施工过程中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产生的收入。
2.其他业务收入:用于记录施工过程中其他非销售收入的科目。
3. 工程施工会计科目的使用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对不同的经济业务进行分类和记录,可以更好地掌握施工项目的成本和收入情况,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同时,合理使用工程施工会计科目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
在使用工程施工会计科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会计软件进行日常的会计核算,确保科目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2.根据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合理制定会计政策,确保会计科目与实际施工情况的一致性。
3.进行定期的会计检查和审计,确保施工项目的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 总结工程施工会计科目是进行工程施工项目财务管理和决策的基础,通过对不同经济业务进行分类和记录,可以更好地掌握项目的成本和收入情况。
财务管理:会计常见的26种成本、费用做假手法
会计常见的26种成本、费用做假手法一、基本建设领用材料,计入产品生产成本 有些企业将不属于产品成本的费用支出列入直接材料费等成本项目。
如企业为调节基建工程成本和产品生产成本,通过人为多计或少计辅助生产费用的错误做法,达其目的。
例如某生产企业将自营建造工程领用的材料,直接列入“直接材料费”作“借:生产成本,贷:原材料”的帐务处理,这样处理,把不应计入成本、费用的支出计入了成本、费用,虚减了利润,违反了成本、费用开支范围。
二、福利费用开支记入成本项目 有些企业违反成本、费用开支的范围,将应由福利费开支的费用列入成本项目,加大成本、减少利润,如某企业将福利部门人员的工资,列入成本项目“直接人工费”。
作“借:生产成本,贷:应付工资”的帐务处理。
三、福利部门接受劳务,不作转帐结算 有些企业将辅助生产车间为职工医院、食堂、学校等部门提供的水、电、汽、加工修理等费用全部转嫁给基本生产车间和企业管理部门。
如果企业辅助生产车间向职工食堂提供水电,共计50万元,企业作“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5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50”的帐务处理,按规定应在“应付福利费”帐户内列支。
这样一来,使产品成本虚增了50万元,“应付福利费”帐户则漏计50万元。
四、把对外投资的支出计入成本、费用项目中 有些企业以材料物资的方式,向其他企业进行投资时,不反映在“长期投资”科目中,而把减少的材料列入成本、费用项目中。
如某机床生产厂以自己的钢材向某汽车制造厂进行投资,作“借:生产成本,贷:原材料”的帐务处理。
这样,一方面加大了产品成本,减少利润,少交所得税;另一方面也隐瞒了投资收益,再次少计利润,少交所得税。
五、修理费用,重复计入生产成本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固定资产的修理费采用预提的方法,计入成本费用,但有些企业为控制利润实现数额,将车间固定资产修理费用重复计入生产成本。
例如某企业每月预提3万元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计入生产成本,但企业为了压缩超额利润,又将实际支出的45万元设备修理费全部计入生产成本。
在建工程会计科目明细
在建工程会计科目明细一、背景介绍在建工程是指企业所建、改建或扩建的固定资产项目,在建工程作为企业的重要资产,需要进行科学的会计核算和管理。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会计科目明细的确定,是确保会计核算准确和完整的关键。
本文将针对在建工程的会计科目明细进行详细介绍。
二、在建工程的会计科目明细1. 在建工程资产类科目明细(1)在建工程在建工程是指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定资产,包括土地使用权、房屋、设备等。
该科目包括了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成本,例如土地使用权费用、建筑工程费用、设备购置费用等。
在建工程科目应按照企业实际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化。
(2)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是指企业取得的建设用地的使用权,其费用包括土地出让金、土地增值税等。
该科目应按照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化,例如不同地区的土地使用权费用可能存在差异。
(3)建筑工程建筑工程是指企业所建、改建或扩建的建筑物,其费用包括施工费用、设计费用、勘察费用等。
该科目应按照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化,例如不同建筑工程项目的费用结构可能存在差异。
(4)设备购置设备购置是指企业购置的用于建设项目的设备,其费用包括设备购置款、设备安装费用等。
该科目应按照设备购置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化,例如不同设备购置项目的费用结构可能存在差异。
2. 在建工程负债类科目明细(1)预收款项预收款项是指企业在建设过程中预先收到的款项,其来源可以是买方预付的建设款,也可以是政府给予的建设补助款等。
在建工程项目的预收款项科目应按照实际收到的款项进行细化,例如不同建设项目的预收款项可能存在差异。
(2)预计负债预计负债是指在建工程项目的施工中已经发生但尚未清算的各项费用,例如人工费、材料费、水电费等。
预计负债科目应按照具体费用项目进行细化,以便于准确计算在建工程项目的负债金额。
三、在建工程会计核算流程1. 确定在建工程的会计科目明细企业在进行在建工程会计核算前,需要根据具体的建设项目,确定相关的会计科目明细,包括在建工程资产类科目和在建工程负债类科目。
财务造假手段与识别方法
财务造假手段与识别方法【导语】财务造假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它不仅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秩序。
本文将详细解析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段,并探讨如何识别这些不法行为。
【正文】一、财务造假手段1.虚增收入:企业通过虚构销售业务、提前确认收入等手段虚增收入,以提高利润。
2.少计费用:企业通过少计提坏账准备、少计折旧和摊销等手段,降低费用,提高利润。
3.虚假交易:企业通过关联方交易、虚假采购等手段,实现资金的体外循环,达到虚增收入和利润的目的。
4.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企业通过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会计事项,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结转成本等手段,人为调节利润。
5.隐瞒负债:企业通过不披露或隐瞒负债,降低负债水平,提高资产质量。
6.虚增资产:企业通过虚增应收账款、存货等资产,提高资产总额,美化财务报表。
7.会计政策滥用:企业通过滥用会计政策,如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等,调节利润。
二、财务造假识别方法1.分析财务比率:通过分析财务比率,如毛利率、净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等,发现异常波动,进而挖掘财务造假的可能性。
2.对比行业数据:对比同行业企业的财务数据,如收入、利润、费用等,若某企业数据明显偏离行业平均水平,需引起关注。
3.审查关联交易:关注企业关联交易的合理性、公允性,是否存在虚假交易、利益输送等行为。
4.查看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中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描述、审计意见等,可提供识别财务造假的线索。
5.研究会计政策:分析企业会计政策是否合理、稳定,是否存在滥用会计政策调节利润的情况。
6.关注现金流量:现金流量是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反映,关注现金流量表中投资、筹资、经营等活动的现金流量,识别财务造假。
7.深入了解企业业务:了解企业业务模式、市场竞争状况等,判断财务数据的合理性。
【结语】财务造假不仅损害投资者利益,还破坏市场秩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财务造假行为,为投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税会实务】会计假账手法:固定资产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税会实务】会计假账手法: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中单位价值较高、使用期限较长,能在较长的时间里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其价值通过使用的磨损逐渐转移到产成品价值中去,并通过销售收入收回。
固定资产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所必不可少的,是企业生产能力和生产实力的反映,企业常通过固定资产信息的操纵或粉饰来达到其目的。
固定资产信息反映的作假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使用人对企业预测和决策的判断。
一、固定资产构成上作假方式
(一)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划分不符合规定标准
根据财务制度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构成是: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两年的,也构成固定资产,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应列作低值易耗品。
在工作中存在着未按上述原则和标准划分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问题。
有的企业将属于低值易耗品的物品列作固定资产,有的企业将属于固定资产的物品列作低值易耗品。
造成核算上的混淆不清。
也造成了二者的价值在向生产经营成本、费用转移形成和水平上的不合规、不合理。
企业为了增加成本、费用,将符合固定资产的物品划入低值易耗品,一次摊销或分次摊销,为了减少当期成本、费用将符合低值易耗品标准的物品划入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延缓其摊销速度。
这种混淆划分标准,还会导致资产结构的变化,使固定资产与存货之间发生此长彼消。
会计经验:会计假账手法:固定资产
会计假账手法: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中单位价值较高、使用期限较长,能在较长的时间里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其价值通过使用的磨损逐渐转移到产成品价值中去,并通过销售收入收回。
固定资产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所必不可少的,是企业生产能力和生产实力的反映,企业常通过固定资产信息的操纵或粉饰来达到其目的。
固定资产信息反映的作假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使用人对企业预测和决策的判断。
一、固定资产构成上作假方式
(一)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划分不符合规定标准
根据财务制度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构成是: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两年的,也构成固定资产,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应列作低值易耗品。
在工作中存在着未按上述原则和标准划分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问题。
有的企业将属于低值易耗品的物品列作固定资产,有的企业将属于固定资产的物品列作低值易耗品。
造成核算上的混淆不清。
也造成了二者的价值在向生产经营成本、费用转移形成和水平上的不合规、不合理。
企业为了增加成本、费用,将符合固定资产的物品划入低值易耗品,一次摊销。
财务造假常用的科目
财务造假最常用的2个科目1财务造假最好用科目:“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很多上市公司都需要建设厂房、购买固定资产,这些东西的价格往往很高,关键是难以定价。
因此,套取资金最安全的手法就是故意抬高它们的价格,然后转移出去高出来的那部分资金,一部分可能用于贪污,另一部分也可能通过购买自身产品,以做大利润的方式重新回到公司。
比如:万福生科的财务造假就是充分利用了该科目。
它从在建工程中洗出的资金在回流企业时,增加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资产黑洞”。
为什么说财务造假最好的科目为“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非流动性资产科目,因为它们比在流动性科目上造假更隐蔽、更难以发现。
企业如果在流动资产上做假,会很累,时刻得想着如何去弥补以前的窟窿!比如应收账款是流动资产,利用应收账款造假,会造成利润和现金流严重脱节的现象,并且一年之后就要分析计提坏账,容易引起关注,容易暴露。
如果一开始就在长期资产上做假,只要做假的当年蒙过去了,以后基本就没问题了,比如对长期股权投资的造假可以通过减值将贪腐"化作青烟驾鹤西去";对于在建工程、固定资产上的造假,以后可以通过折旧方式自然而然将黑洞化解于无形。
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农业养殖企业,由于它的存货一般很难核查,如果要做假账,一般是将虚增的资产掩盖在鱼啊、虾啊、鳖啊、贝啊中,到一洗了之的时候,就安排它们跑啊、死啊,总不能逼着审计师潜水去核数吧!2在会计核算中,利润在东西卖出去而不是在收到钱的时候就可以确认因此,我们看到财报中的"应收账款"时,要有这样的思考,就是将本年度新增的"应收账款"扣除"销项税额"后再乘以估计的利润率,这些就是在利润表中存在的却没有实际款项打进来的白条利润。
很多上市公司利用这个特点,通过"适当"的赊销来提高其利润额。
3如何判断企业上市前业绩是否注水!通过对比上市前后的“销售利润率”,可以简单地判断企业上市前是否存在业绩注水的情况。
分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中涉及的会计科目
分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中涉及的会计科目张琦摘要:近些年来,媒体对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的报道还停留在表面,未能直接碰触到问题的根源,导致中国上市公司的假账丑闻从未停止。
从利润虚构到制单伪造,从重大关联方交易到虚构企业股本,从谎报固定资产总额到少计企业所得税,欧美等发达国家常见的假账手段几乎被完完全全的复制过来,其中不免也掺杂了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技巧手段。
关键词:财务造假;会计科目;利润操纵一、应收账款我们都知道,随着中国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企业出于资金周转的需要,无论公司规模的大小,具体经营的是哪一类业务,都必定存在一定数额的“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买方或劳务接收者收取的款项。
由于应收账款应于收入实现时确认这一特殊性,从而使多数企业倾向于选择这一会计科目来进行财务造假,从而高估企业的资产。
同时,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虚增公司的利润,与其关联方企业约定进行赊账交易。
所谓关联企业是指与其他企业之间存在控制或重大影响关系的企业。
显然,赊账交易不会产生企业的现金流量,从而不会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它只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资产损益表。
因此,如果我们想知道某个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财务造假行为时,可以通过该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的“应收账款”地数额进行大致地了解。
如果存在若干笔不明来源的大额款项,此时,我们必须密切关注这一情况:该企业是否通过财务造假来掩饰操纵利润的事实?例如,某家制药企业对外宣称在某年度卖出了10万盒药品,利润总额达到了1000万人民币。
其中大部分商品是赊销进行的,良好的发展前景使得公司股价急剧上升;到了第二年年末,该公司突然对外宣称上一年度赊销的10万盒有80%都被退货了,去年赚取地1000万元利润需要被冲减。
无疑,这个决定一宣布,公司的股票价格一定会受到较大的波动,而大量的投资者在此之前并没有察觉,付出惨重的代价。
理论上讲,当我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有能力分析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时,我们就能轻松识别那些看似高深,但实则并不高明的财务造假,但还是有很多缺乏了解的投资者陷入了类似的假账陷阱。
资产负债表中容易作假的科目
资产负债表容易作假的科目资产负债表中,容易作假的科目很多,基本上每个科目都会有做假的方法。
但是一般来讲有些科目的作假是很容易识破的。
比如说货币资金这一块,因为我国要求企业留存的现金很少,,除了那些交通不方便地区的企业以外,其他企业一般都只能保留3天的现金,这个数量是相当少的。
那么银行存款这块,如果企业不是提供的虚假对账单,那么基本上做不了什么假,如果是假的对账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和企业一起去银行打流水就行了。
我个人认为在资产一边容易作假的科目在应收和预收项目里较多。
企业用这些科目作假的目的通常是为了调节产品成本和当期损益。
常见的方法有这么一些:一、将应收账款长期挂账,故意做大资产或者隐藏亏损。
应收账款是在销售过程中产生的,通常都会有一定的结算周期,在这个结算周期内会变为货币资金的形式。
有的企业为了虚增自己的资产让自己的报表变得好看,故意与关联企业形成非真实贸易背景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以达到做大资产的目的。
还有更过分的企业明明这笔款项已经无法收回了,为了调节利润做大资产对无法收回的账款不进行处理一直挂在应收账款里。
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银行、担保公司等在对这块的调查时往往会把账龄长的应收账款予以剔除,所以一般来讲企业都会注意这块。
因此我们要学会看应收账款时要把账龄作为重点来看。
账龄期长的应收账款应在进行报表调整时予以剔除。
二、利用应收账款的计提上调节利润。
应收账款因为存在回收风险,因此按照规定都应该计提坏账准备金。
有些企业会在计提上做文章。
不外乎就是不提、多提或者少提,这就要看企业的目的是什么了。
不提或者少提其实很好理解,这不过就是少计费用,多计利润,而多提则是想多计费用,少计利润,偷逃税款的目的。
如果想查实这一作假方式,那么就要了解企业的计提方式是怎么样的,是否和国家的规定相吻合。
但是我们国家的计提方式的规定有冲突的地方,税法和会计准则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这为企业作假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大家可以简单了解下两者的差异:按照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 企业应当定期或是每一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帐,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计提坏账准备. 而对于以下四种情况会计制度规定一般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1)当年发生的应收款项;(2)计划对应收款项进行重组;(3)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 (4)其他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 对企业持有的应收票据不得计提坏账准备,待到期不能收回的应收票据转入应收账款后,再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范围及比例等,按管理权限和相关规定程序确定。
资产负债表当中,最省事的财务造假项目是什么?
资产负债表当中,最省事的财务造假项目是什么?(一)问大家一个问题:资产负债表当中,最省事的财务造假项目是什么?要我来回答,一定是货币资金了。
虚增应收账款、存货,这些属于流动资产,让你看不见、摸不着,今天在明天就可能不在,虚虚实实,但大家别忘了,应收账款有坏账,存货要减值,还有一个更不利的,“三流合一”是虚增流动资产死敌,容易撞到枪口上了。
那就虚增固定资产吧,反正金额大,不好调查,还有折旧政策存在可供调整的空间,一劳永逸。
但别忘了折旧是什么?未来还是要直接吃掉利润的。
那就虚增在建工程吧,但在建工程虚增资产的时间有限,不可能长期放在在建工程上吧,转固是它的归宿,虚增在建工程岂不是给自己刨了个大坑,来年往里面跳,一样要吃掉利润?况且将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的周转率与同行比较,也是容易发现的,这招也不好。
那就虚增货币资金,不象存货、固定资产那样有品名、规格、型号之分,货币资金无法区分,我的钱你的钱他的钱,到了账上都是我的钱。
还有一点,货币资金没有减值,这太重要了,放在账上数量再多、时间再长都不怕贬损,你要说让我计提减值,我抽你一个大嘴巴子,你懂不懂咱们会计核算不考虑通货膨胀啊。
我拿一笔钱到体外循环一圈儿,然后赚一笔进来,你能咋滴?看来货币资金舞弊最省事。
看来,真没有钱搞不定的事情,只要这些钱是真钱,就没事,要是这些钱悄悄地溜走了,就会出现“大存大贷”现象,看来虽然货币资金造假最省事,但也是可以识别的。
芋泥珍珠啵啵:在建工程吧,毕竟商誉太大在减值时引人注目,在建工程转固可是变成了资产!折旧洗澡“安全”些(来自愚见)。
默默的雷锋123:从最近的康美、宜华来看,货币资金造假确实方便,而且动不动上百亿。
在建工程也很爽,可以费用资本化,虽然要转固,但可以通过继续扩建的方式,延迟转固呀。
不过,马老师,有个疑问,这个是否要分行业?例如农业的,存货造假方便,近看獐子岛的扇贝,远看看蓝田股份、绿大地、万福生科。
骑着蚂蚁逛街yy:是其他应付款吧。
如果怀疑企业财务造假,应最先核查哪个哪几个会计科目?
如果怀疑企业财务造假,应最先核查哪个哪几个会计科目?要查财务造假,先要把造假的目的搞清楚,否则就是瞎查,事倍功半。
一、为了逃税而造假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有为了避税而做假账的冲动,有的为此做了两套账。
既然是为了避税,要动的地方当然是收入和利润,收入造假避间接税(增值税),利润造假避直接税(所得税)。
方法有很多,简单粗暴最常用的,收入方面就是能不开票尽量不开票,收了现金进外账(没有线索这个其实不好查)。
还有一个办法是推迟开票,推迟开票不仅可以少交增值税,还能少确认利润少交所得税,大多数企业或多或少都用这种方法,要查也简单,你看报表上的存货是不是一直在增加,如果再盘点就会发现这些货大部分都不在家,所以发出去的商品,又长期(半年或一年以上)不结转不退货的,都可能有问题。
利润造假和收入造假其实是一条线上的事,收入造假的结果往往是利润造假,当然也有企业不想做低收入,只想做低利润,因为客户要求开票,增值税税率低又可以转移,所得税税率高不能转移。
这时最好的办法是成本费用造假,简单的说就是靠买票或收返利把成本做高(返利入老板私人账户)。
二、为了粉饰业绩而造假常见于国企和拟上市公司,国企是为了应付上面的绩效考核,拟上市公司因为财务指标达不到上市条件。
比如某公司想上市,但收入和利润都不达标怎么办?最常见的是大股东找一家关联公司(其实就是大股东自己的公司,但转几次手,找个路人当法人,表面上看不出来)大量买这家公司的货,从表面上看商品都卖出去了,利润也实现了,实际上都在关联公司那里堆着呢。
如果能上成市一切都好说(大股东会挪用上市公司资源来填空),上不成大股东就完了,在中国,有时候上市就是一场豪赌!国企粉饰业绩套路都差不多,区别在于国企现金流回款的比较少(又不是自己的生意,没有贴钱的道理),有企业会改变销售政策,本来是现货现款,现在是先发货后付款,半年回一次,这就是相当于把钱无偿借给客户用,销售当然会上升,但风险更大,如果钱收不回来就可能产生巨额损失。
30年老会计的真传:千假万假,现金流量表不假!先看现金流量表
30年老会计的真传:千假万假,现金流量表不假!先看现金流量表会计是最真实的,只用数字来表达企业的一切,故人们说会计是全世界通用语言:0---9。
会计又是虚假的,因为要计提坏账准备、跌价准备、使用公允价值等,利润还是由被操纵的可能。
不是财务专业的人,不细心的话,极有可能被这些财务专业处理结果所懵逼。
于是,有人说:现在的会计,是魔术师,亏得可以变成盈利,盈利的可以变成亏损。
看会计中都有哪些计提: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无形资产减值准备3、在建工程减值准备以上三项,如果有计提,计入营业外支出。
提不提,什么时候提,提多少,就看动机了,会计就可以用变魔术的方法,达到想要的目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因为没有具体的标准。
曾经有一个笑话,说:一个歹徒因抢劫被判入狱10年,出狱后兴冲冲的去把当年抢劫来的BB机在深山里起出来,完好无损,但BB机已经成了历史,没人用了,歹徒悔恨的肠子都青了,早知这样,当初就把它当赃物上交了,还能少判几年。
继续看4、短期投资减值准备5、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以上两项计入投资收益。
有公开市场的还好,没有公开市场的,操纵的空间就大了。
有个企业,为了把账面的未分配利润转移出去,并省掉20%的个人所得税,于是策划一起股权投资:出资1亿海里养殖扇贝。
一天,发公告说因冷水团影响,即将收货的扇贝绝收,亏损8个亿。
投资亏绝了,直接收不回来,破产清算吧。
于是公司账上的投资收益变成负8亿。
钱也转出去,账上利润也没了,连减值坏账也不用计提了,一步到位。
还有计提6、存货减值准备7、应收帐款减值准备8、其它应收款减值准备做生意,有风险,货可能贬值,如食物过期、市场价格下跌;也有可能上涨,就像这两天的汽油,95#每升涨了0.22元。
货款也有可能收不回了,在账上挂着,多年雷打不动,说不定早被企业从私户收走了,一直不处理,也说不准额。
正是这些计提,让利润有了操纵空间,会计就变成了耍猴的了,利润说高,行不减值;利润说低,计提减值。
财务造假最好用的科目
财务造假最好用的科目1财务造假最好用的科目:“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很多上市公司都需要建设厂房、购买固定资产,这些东西的价格往往很高,关键是难以定价。
因此,套取资金最安全的手法就是故意抬高它们的价格,然后转移出去高出来的那部分资金,一部分可能用于贪污,另一部分也可能通过购买自身产品,以做大利润的方式重新回到公司。
回复:万福生科的财务造假就是充分利用了该科目。
它从在建工程中洗出的资金在回流企业时,增加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资产黑洞”。
我为什么说财务造假最好的科目为“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非流动性资产科目,因为它们比在流动性科目上造假更隐蔽、更难以发现。
企业如果在流动资产上做假,会很累,时刻得想着如何去弥补以前的窟窿!比如应收账款是流动资产,利用应收账款造假,会造成利润和现金流严重脱节的现象,并且一年之后就要分析计提坏账,容易引起关注,容易暴露。
如果一开始就在长期资产上做假,只要做假的当年蒙过去了,以后基本就没问题了,比如对长期股权投资的造假可以通过减值将贪腐"化作青烟驾鹤西去";对于在建工程、固定资产上的造假,以后可以通过折旧方式自然而然将黑洞化解于无形。
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农业养殖企业,由于它的存货一般很难核查,如果要做假账,一般是将虚增的资产掩盖在鱼啊、虾啊、鳖啊、贝啊中,到一洗了之的时候,就安排它们跑啊、死啊,总不能逼着审计师潜水去核数吧!2在会计核算中,利润在东西卖出去而不是在收到钱的时候就可以确认因此,我们看到财报中的"应收账款"时,要有这样的思考,就是将本年度新增的"应收账款"扣除"销项税额"后再乘以估计的利润率,这些就是在利润表中存在的却没有实际款项打进来的白条利润。
很多上市公司利用这个特点,通过"适当"的赊销来提高其利润额。
3如何判断企业上市前业绩是否注水!通过对比上市前后的“销售利润率”,可以简单地判断企业上市前是否存在业绩注水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造假最好用的科目:“在建工程”、“固定资产”
(一)
【财务造假最好用的科目:“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很多上市公司都需要
建设厂房、购买固定资产,这些东西的价格往往很高,关键是难以定价。
因此,套取资金最安全的手法就是故意抬高它们的价格,然后转移出去高出来的那部分资金,一部分可能用于贪污,另一部分也可能通过购买自身产品,以做大利润的方式重新回到公司。
跟谁谁旺:马先生每次一小段文字足以让我学到不少知识。
说会计:万福生科的财务造假就是充分利用了该科目。
它从在建工程中洗出的资金在回流企业时,增加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资产黑洞”。
我为什么说财务造假最好的科目为“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非流动性资产科目,因为它们比在流动性科目上造假更隐蔽、更难以发现。
比如应收账款是流动资产,利用应收账款造假,会造成利润和现金流严重脱节的现象,容易引起关注,容易暴露。
如果一开始就在长期资产上做假,只要做假的当年蒙过去了,以后基本就没问题了,比如对于在建工程、固定资产上的造假,以后可以通过折旧、减值的方式自然而然将黑洞化解于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