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教学过程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篇一:北师版七年级生物光合作用教案】第5章绿色开花动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一、教材分析教材先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几个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进行探讨。

然后,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新鲜树叶的徒手切片,认识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

最后,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重要意义进行总结归纳,通过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识别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

? 能力目标:独立完成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操作,尝试制作叶的徒手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

? 情感目标:1、通过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等各种实验活动,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自然界的意义,养成爱护一草一木的生态意识。

三、教学重点1、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的实验。

2、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四、教学难点1、探究叶绿素在光下形成的实验。

2、制作和观察叶徒手切片。

五、教学课时:7课时课题一从柳苗之谜说起——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①使学生领悟到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和不懈努力的结果。

②使学生领略科学家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接受科学素质的启蒙教育。

2、知识目标:①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

②通过几个经典实验的图示,培养学生对图示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初步领悟科学家研究的方法。

教学重点:1、说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解释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

3、说明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光合作用教案科学初中

光合作用教案科学初中

光合作用教案科学初中年级:八年级学科:生物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和条件。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3. 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和条件。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利用课件展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2. 提问:什么是光合作用?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和条件。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 讲解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 + 水光能→ 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

3. 讲解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叶绿体、二氧化碳、水。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 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和条件。

2. 提问:光合作用的实质是什么?二、课堂讲解1. 讲解光合作用的实质: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2. 讲解光合作用的意义:完成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为生物圈提供氧气。

三、实验教学1. 让学生观看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并点评。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 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五、拓展延伸1. 让学生探讨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 学生分享探讨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拓展延伸:评价学生在探讨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的创新能力。

光合作用生物教案初中

光合作用生物教案初中

光合作用生物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原理;2. 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重要性;3. 能够说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原理;2. 光合作用的过程;3.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教学难点:1. 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2. 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教材相关章节;2. 实验器材:植物、玻璃试管、盐水、碘液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观察一颗绿色植物,并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生长的;2. 提出问题:植物是如何获取能量的?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原理;2. 介绍光合作用的过程: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3. 分析光合作用的重要性: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让学生观察植物在光照下释放氧气的过程;2. 让学生观察植物在黑暗中停止释放氧气的过程;3. 总结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只在光照条件下进行。

四、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有什么关系?2. 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探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

五、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布置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光合作用为主题,通过讲解、实验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领悟力。

光合作用教案优秀

光合作用教案优秀

光合作用教案优秀【篇一:光合作用探究公开课教学设计】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教学设计萧县中学刘宏新“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一节的教学设计萧县中学刘宏新设计说明: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生记住这段历史和结论,而是要将探究性学习和教学方法整合其中,充分应用二手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重走科学家之路,体验科学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认识的过程和探索的精神。

本案例中,用二手资料探究光合作用发现的科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过程,既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又可以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并培养了他们学习的能力。

一、设计思想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学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生物科学发现史的探究性学习是实现此课程基本理念的极为有效的载体,生物学史能够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意发展三方面教育融合起来,很好地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的经典实验,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好素材。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只是照本宣科介绍几个科学家的实验,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不能调动,要通过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再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本课教学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经典实验为探究的载体,以真实的问题情境作为探究的背景,以真正理解探究过程和实验设计策略并学以致用为中心目标,采用以问题(任务)驱动学习,引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从“课外”到“课堂”再到“课外”的开放式思想。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第高中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第二部分内容“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第一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初中科学光合作用实验教案

初中科学光合作用实验教案

初中科学光合作用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3. 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原理。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 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原理。

2. 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1. 相关光合作用的课件和资料。

2. 实验材料:绿色植物、酒精、碘液、烧杯、锅、阳光、黑房间、不透光的纸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绿色植物,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是如何生存的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来生存,那么什么是光合作用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 讲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和叶绿体。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套实验材料。

2.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a. 将绿色植物放在黑暗房间内进行暗处理一昼夜,消耗掉植物原有的有机物。

b. 将植物移到阳光明媚的阳台几个小时,用不透光的黑色纸片遮住一个叶片的一部分。

c. 将遮光的叶片取下,放入酒精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

d. 将脱色后的叶片放入碘液中浸泡,观察颜色变化。

四、结果分析(10分钟)1.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发现遮光部分没有变蓝色,说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2. 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存在。

五、拓展思考(5分钟)1. 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在晚上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呢?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因为晚上没有光,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存在。

六、总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原料、产物和条件。

2. 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完整版】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完整版】

课题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考点一考点二教学目标(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重、难点⑴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光合作用的过程及相关分析教学过程修改意见[问题探讨]结合教材P97图讨论:1、用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不用颜色的光照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有影响吗?2、为什么不使用发绿色光的灯管作补充光源?导言:追根溯源,对绝大多数生物来说,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

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要靠光合作用,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首先要能够捕获光能,那么捕获光能的色素有哪些呢?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探究绿叶中色素的种类: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如P97——98的实验。

教师可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去做实验:1、加入SiO2、CaCO3的作用是什么?2、研磨时为什么要迅速而充分?3、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后,为什么要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4、滤纸条一端为什么要剪去两角?5、画滤液细线时应注意什么?6、为什么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7、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这说明了什么?教师归纳总结: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叶绿色b(黄绿色)绿叶中的色素胡萝卜素(橙黄色)类胡萝卜素叶黄素(黄色)教师演示相关实验让学生得知: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并结合P99吸收光谱图讲解。

1817年,两位法国科学家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出叶绿素,但当时并不清楚叶绿素分布于何处?1865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研究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功能时,发现叶绿素并非普遍分布在植物的整个细胞中,而是集中在一个个更小的结构里,后来人们称之为叶绿体。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及相关分析结合P103图示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师归纳:过程光反应暗反应条件必须在光下有光、无光都可以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叶绿体基质物质转化①水光解2H2O4[H]+O2↑②ATP的合成ADP+PiATP③CO2的固定CO2+C52C3④C3的还原2C3(CH2O)+C5+H2O能量转化光能―→电能―→活跃化学能,并储存在ATP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关系①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 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②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环境骤变对物质含量动态变化的判断:①需在绘制光合作用模式简图的基础上借助图形进行分析;②需从物质的生成和消耗两个方面综合分析。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教学设计(第2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教学设计(第2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1)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5.教学策略:
(1)注重知识整合,将光合作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其他学科知识相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图表、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抽象思维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表达、交流、倾听的能力。
4.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并分析这些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撰写一篇关于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作用的短文,字数在300字左右。
2.选做题(任选一题):
(1)设计一个简单的光合作用实验,验证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并撰写实验报告。
(2)调查周围环境中的绿色植物,了解它们的光合作用特点,以及如何适应不同环境。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精心设计实验和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给予个性化指导,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光合作用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的一种重要生理作用,是植物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光合作用的原理以及将其原理应用于教学设计的方式。

一、光合作用原理1.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是一种细胞呼吸的反应。

它是靠叶绿素等色素的作用,在叶绿体内进行的。

2. 在光合作用中,光能被叶绿体中的叶绿体色素(主要是叶绿素)吸收,光合色素分子被激发后,释放出高能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逐步转移,产生ATP和NADPH。

3. 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叶绿体内膜上的氧化还原反应使得光合电子传递链激发,产生了足够的电子能量,将ADP和NADP+还原成ATP和NADPH。

4. 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CO2和H2O经过多道酶促反应,最终合成葡萄糖和氧气。

这些有机分子能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能量和原料。

二、光合作用应用教学设计1. 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叶绿素的作用,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光合作用的过程。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光合作用的示意图、动画和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对光合作用有更深入的理解。

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更生动地学习光合作用的原理。

3. 进行实地教学,带领学生走进植物园或者田野,观察不同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和生长情况,了解不同环境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影响。

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在自然界的作用。

4. 利用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分组进行光合作用相关的研究项目,比如设计光合作用模型或者开展光合作用机理的研究。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共同学习、讨论,更深入地了解光合作用原理。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其对自然生态和植物生长的兴趣,启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光合作用不仅是生物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愿通过本文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光合作用原理。

小学科学科学教学设计通过植物生长观察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小学科学科学教学设计通过植物生长观察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小学科学科学教学设计通过植物生长观察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一、引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我们可以通过植物的生长观察来引导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充分利用植物的生长特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与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与需要的条件。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与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植物种子或小苗。

2. 透明的花盆或瓶子。

3. 直尺、铅笔、纸张等。

4. 充足的阳光或人工光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学生一些问题,引起他们对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思考,如:“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植物是怎么生长的?”、“为什么植物需要阳光?”等等。

2. 观察植物生长过程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放置一株植物在透明的花盆或瓶子中,围绕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学生需要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例如植物的生长速度、茎叶颜色的变化等。

3. 设计实验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植物生长情况,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例如,可以将一小部分植物遮断光线,观察它们与正常生长的植物的差异。

此外,还可以探究不同光线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 进行实验按照学生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可以通过测量植物的大小、颜色、根的长度等来比较被遮断光线的植物与正常植物之间的差异。

5. 分析实验结果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思考光合作用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吸收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并产生氧气和葡萄糖。

六、知识拓展通过对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观察,可以拓展学生对其他相关科学知识的了解。

例如,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植物与动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等。

七、课堂评价为了检查学生对于光合作用的理解程度,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选择题、填空题或解释题来进行课堂评价。

八、总结通过植物生长观察,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及其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七年级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七年级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七年级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能量转换。

3. 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能量转换。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实质和能量转换。

2. 光合作用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室内的植物。

2. 光合作用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3. 实验材料:绿叶、酒精、碘液、清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提问:植物为什么能生长?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植物能生长是因为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

二、自学(5分钟)1. 学生自学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学生互相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和能量转换。

四、实验(15分钟)1. 教师演示光合作用实验,学生跟随操作。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五、讨论(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教师强调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教室内的植物和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原因,从而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通过自学、讲解、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过程和能量转换,以及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的原理,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3. 能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条件的理解。

2. 光合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光合作用的相关图片或实物。

3. 实验材料(如植物、二氧化碳、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光合作用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15分钟)1. 介绍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2. 分组讨论并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合作用的过程。

三、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对植物和人类的重要性。

2. 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应用光合作用的知识(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

2. 分组讨论并展示光合作用在家禽养殖中的应用。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2. 开展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践活动,如种植绿色植物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探究、理解、应用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同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光合作用过程的讲解,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

初中光和作用教案

初中光和作用教案

初中光和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条件。

3. 能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 光合作用的意义。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条件。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绿色植物叶片样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提问:你们注意到身边的植物有什么特点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植物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2. 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通过光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和ATP;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利用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还原为有机物。

三、光合作用的意义(10分钟)1. 提问:光合作用对生物圈有什么重要性?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光合作用为生物圈提供了氧气和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同时也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条件(10分钟)1. 讲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是通过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2. 介绍光合作用的条件: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五、实例分析(10分钟)1. 提问:光合作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也是农业生产和森林火灾防控的重要因素。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意义和条件。

2. 强调光合作用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2. 能够设计并完成光合作用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培养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即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2. 光合作用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载玻片、洋葱表皮细胞、碘液等。

2. 教学材料:PPT、实验指导书、实验材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对光合作用的已有知识,教师总结并引导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教师巡回指导。

2. 每组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实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光合作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设计并完成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光合作用实验。

2. 学生操作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并记录实验结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

2. 学生分享总结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应用: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如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等。

2. 学生分享应用实例,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总结和反思,教师点评并鼓励。

教学延伸: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它们的光合作用的现象,并和家长分享光合作用的知识。

2.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环境的影响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设计并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光合作用初中生物教案初一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光合作用初中生物教案初一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光合作用初中生物教案初一生物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第三节“光合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过程、条件和场所,以及光合作用在生物圈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过程、条件和场所。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认识到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

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条件、场所及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绿色植物叶片、碘液、酒精、小刀、镊子、滴管、透明的玻璃瓶、光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让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秘密,引入课题。

2. 新课讲解: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公式: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3)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

(4)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叶绿体、二氧化碳、水。

(5)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讨光合作用的过程。

4. 例题讲解:讲解与光合作用相关的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定义2. 光合作用的公式3. 光合作用的过程4. 光合作用的条件与场所5. 光合作用的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过程、条件、场所。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生物圈的意义。

2. 答案: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公式为:6CO2 + 6H2O + 光能→C6H12O6 + 6O2。

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

条件为光、叶绿体、二氧化碳、水。

场所为叶绿体。

(2)光合作用为生物圈提供氧气,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是生物圈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

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篇一:浙科版-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第1课时)】(浙科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光合作用教案第1课时一教材内容本节课位于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模块第三章第五节,“光合作用”一节共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光合作用的过程;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本节内容为激活细胞器结构功能、能量转换等学生原有知识、同化新知识做好铺垫,同时还是学生学习生态系统、生物圈等知识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光合作用是学生学习完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和细胞中的能量及呼吸作用后的新知识,在生物学基础和学习方法上有了一定认识,但本内容涉及到一些化学物理知识、且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往往比较抽象,又十分重要,学生掌握好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辨别自养、异养两类生物;说明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阶段、场所、产物;说出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吸收光谱;概述光反应和碳反应的过程;比较光反应和碳反应的区别及联系;2.能力目标“学生复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列表与绘图,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文图转换能力;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生物为我们制造生产有机物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对“如何使农作物增产”的讨论,增强学生关心发展农业的自觉意识。

四重点、难点1.重点: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碳反应过程;光反应和碳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2.难点光反应和碳反应的过程。

五教学策略师生探讨,科学发现过程介绍、教师循环图讲解、比较对比和学生提问等方式。

六教学过程导入上课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统计数据,据相关部门统计,地球上绿色植物每年制造有机物4400亿吨,相当于24万个三门峡水电站所发生出的电力,含有这么多能量的有机物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在初中的科学课程中就学到过,是通过光合作用,从今天开始我们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应用。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5的内容,概括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教案设计(优秀8篇)

光合作用教案设计(优秀8篇)

光合作用教案设计(优秀8篇)光合作用教案设计篇1一、设计思想【设计理念】“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来设计教与学的过程。

最想突出的处理:1.还原科学研究的历史面貌,突出生物学的“实验学科”特点;2.以实验探究贯穿整个教学。

【教材分析】光合作用是整个第三章乃至整个高中教材中处于重要地位。

*节内容按照课标安排应2课时完成,我准备改为3个课时:第一课时只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第二课时“通过实验学习有关光合色素的知识”,第三课时具体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

本节教学设计是该节的第一课时内容。

光合作用研究的历史,本来不需一个课时的时间,但我准备让学生以经典的光合作用研究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为线索,遵循科学家的探索思路,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了解科学家探究科学的艰辛历程和学会探究的一般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而且生活实践中也对光合作用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却很陌生,关键对于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知之甚少。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

二、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①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②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过程,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

理解假设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需要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同时,理解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关注“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②讨论科学史上的经典人物和实验,避免知识“去背景”和“简单化”。

植物如何利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教案

植物如何利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教案

植物如何利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植物如何利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3.知道植物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4.理解为什么光合作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2.植物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3.光合作用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

2.演示法。

3.实验法。

4.互动讨论。

四、教学内容1.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的化学反应。

太阳能被捕获后,通过叶绿素和其他色素将能量进行转化,最终生成葡萄糖和氧气。

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光化学反应和光独立反应。

在光化学反应中,光能被转化为化学能,产生了ATP和NADPH。

在光独立反应中,这些能量被用来将二氧化碳还原为葡萄糖。

2.植物叶片的结构和功能植物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它们有特殊的结构来帮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叶片的外表通常是光滑的,但它们内部有很多微小的孔洞,这些孔洞被称为气孔,它们与大气相连通。

气孔里含有叶绿素,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当太阳高照时,叶子的气孔会闭合以防止水分流失,防止植物受到干旱的危害。

在叶片内部,有很多叶肉细胞,这些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它们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3.光合作用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光合作用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极其重要的过程。

所有生物都需要食物来维持生存,而光合作用则是所有食物供应的源头。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进而生成有机物质,整个生态系统都依赖这些有机物质。

此外,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这对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呼吸也非常重要。

五、教学步骤1.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和重要性,并提出问题:植物是如何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的?2.讲解植物叶片的结构和功能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植物叶片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外部和内部结构,并与学生共同讨论叶片结构与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

光合作用过程的教学

光合作用过程的教学

光合作用过程的教学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是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得以生存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光合作用的过程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一、引入概念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和重要性。

可以简单解释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然后,教师可以强调光合作用在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和供给氧气方面的重要性。

二、反应方程接下来,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光合作用可以总结为以下化学方程:6CO2+6H2O+光能→C6H12O6+6O2、教师可以解释方程中的符号和反应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产物的形成与能量转化的过程。

三、光合作用的发生地点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在植物细胞中发生的位置。

可以解释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内,特别是发生在叶子的叶肉细胞中。

教师可以使用图示或实际叶子的横截面来说明光合作用的发生地点。

四、光合作用的过程在介绍发生地点之后,教师可以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部分进行讲解。

1.光反应: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叶肉细胞的内膜上。

然后,教师可以重点阐述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子(如叶绿素)如何吸收可见光谱中的特定波长的光线,并将该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2.暗反应: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暗反应的过程。

可以简单解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不需要光线的直接参与。

可以说明暗反应的目的是将光能转化为葡萄糖,并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分子。

五、光合作用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最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光合作用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可以强调光合作用是维持地球上各种生命的重要途径。

并说明光合作用通过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使大气中的氧气含量保持稳定,并维持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气体循环。

还可以解释光合作用的产物葡萄糖是其他生物生存所需的能量源。

总结起来,教学光合作用的过程时,可以依次引入概念,介绍反应方程,讲解发生位置和过程,最后强调光合作用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作用》教学过程设计
播放绿色植物硕果累累的图片;人和其他动物吃的各种食物的照片。

结合初中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了解?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激情引趣,引起学生对光合作用的重视
1、光合作用概念:教师在学生讨论后归纳出: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

(问:光合作用是怎样被人们发现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2、光合作用的发现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看书,要每个同学对几个著名实验的实验年代、科学家人名、国籍、实验过程、实验结论逐一整理。

让同学们根据自己体会讲述如何自己设计实验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

为加深印象,教师通过Flash多媒体课件演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并归纳实验结果。

从光合作用发现过程我们看到科学工作者对科学事业执着追求,严谨的科学态度,巧妙的思维方法值得我们很好学习,我们更需要学习科学家们科研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

设计意图:感受科学发现过程,提高学生探索求实的科学素养。

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探究的原则和方法。

问:我们刚刚学习过了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1880年实验证明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

那么同学们回忆第二章学习过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分析比较叶绿体中哪些结构与光合作用功能相适应?
学生活动:请一学生上台对着细胞挂图讲述细胞中叶绿体的结构设计意图:巩固已学知识。

3、叶绿体中色素:教师展示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图帮助同学回忆,用几分钟讲述实验六“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原理、实验结果。

学生活动:学生4人一组完成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设计意图:认识实验探究过程都必须依据一定的科学道理。

体验合作学习过程。

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可给学生演示叶绿体的色素吸收光谱的现象。

方法是:用红、橙黄、绿、蓝紫色的薄膜,分别遮住同一光源。

把盛有叶绿体的色素提取液的试管,分别放在红、橙黄、绿、蓝紫色光前、让学生观察这些光透过色素提取液的情况。

可明显地看到红和
蓝紫色光透过的较少(暗),橙黄和绿色光透过的较多(亮)。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得出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在此基础上,出示教材中的光合色素吸收光谱曲线,引导学生分析曲线含义,总结光合色素吸收光波的不同特点。

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叶绿体结构特点与其光合作用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例如: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各种酶集中分布于叶绿体中,有利于光合反应高效地进行;再如,叶绿体内的片层薄膜,垛叠成基粒,每个基粒由10~100个片层结构组成,这样的结构可增大叶绿体内的膜表面,扩大色素的附着面,有利于提高光能的利用效率
教师强调,由此可见叶绿体为光合作用的场所与它的结构相关联。

(教师稍停顿,让同学静思)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55叶绿体中叶绿素吸收光谱图,引导学生得出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橙光并用于光合作用,关于光合作用的过程将在下一个课时学习。

请同学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4课堂练习:⑴.恩吉尔曼实验在设计上有什么巧妙之处?
学生活动:小组内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

而且学会参与、合作和交流。

师生归纳,恩吉尔曼实验设计上巧妙有四个方面:
(1)选材方面,选用水绵为实验材料。

水绵不仅具有细长的带状叶绿体,而且叶绿体螺旋状地分布在细胞中,便于观察、分析研究。

(2)将临时装片放在黑暗并且没有空气的环境中,排除了光线和氧气的影响,从而确保实验正常进行。

(3)选用了极细光束照射,并且选用好氧细菌检测,从而能够准确判断出水绵细胞中释放氧的部位。

⑵.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文件
①德国科学家萨克斯证明了绿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②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参加反应的水。

③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④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做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⑶.学生知道我们平常吃的韭黄和蒜黄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吗?
⑷.浅海中自上而下为什么会出现绿藻、褐藻、红藻等藻类植物的分层分布现象?
⑸.很多植物的叶片到秋天会变红,很多植物的花在一天的不同时间中也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学生知道这是什么的原因吗?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作答。

(如果时间不允许⑶、⑷、⑸可做为作业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