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1)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具体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的相互关系,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能够描述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联系。
2. 学习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实验器材(光合作用实验装置)、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际情景,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习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3. 内容讲解:(1)光反应:介绍光反应的场所、条件、过程及产物。
(2)暗反应:介绍暗反应的场所、条件、过程及产物。
(3)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通过图解方式,展示光反应与暗反应的相互关系。
4.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
5. 例题讲解:针对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应用,进行典型例题讲解。
6. 随堂练习:布置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1)光反应(2)暗反应2. 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3.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答案:(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光反应、暗反应。
(2)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应用。
但部分学生对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5.4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光合作用的原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光合作用的原理》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的第4节第2课时内容,分为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两部分,根据学情计划分别用两个课时完成。
主要的目的是认识细胞生命活动中物质和能量的统一,探索该过程中发生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
结合本章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共同体现生命系统的物质与能量观。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光合色素、叶绿体的结构、酶、ATP等相关知识,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对光合作用有了大体的认识,如“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制造营养”,但是学生对光合作用详细的过程有待深入探究。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认知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并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要求学生能“从物质和能量的视角,探索光合作用,阐明光合作用过程中贯穿的物质和能量变化”。
因此,物质与能量观是“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要向学生渗透和阐释的一项重要的生命观念。
依据上述要求,结合学生学情,制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阐明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物质和能量变化;认同细胞生命活动过程始终贯穿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形成物质和能量观等生命观念。
(2)分析科学史资料,在问题串的驱动下不断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进行光合作用概念的模型建构,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培养搜集处理信息以及表达交流能力,发展科学思维。
(3)课外查阅资料和搜集信息,将课堂探究与课外探究相结合,对现实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学会科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担负社会责任。
四、教学策略本节课通过分析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的科学史资料,在问题串的不断驱动下,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光合作用的概念模型,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应用光合作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实验装置。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关于光合作用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Step 2:讲解光合作用的原理1. 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和某些细菌利用阳光、水和二氧化碳进行的一系列化学反应。
2. 讲解光合作用的方程式:光合作用的方程式为:6CO2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解释方程式中各个物质的含义和作用。
3. 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解释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和作用。
Step 3:讲解光合作用的应用1. 农业应用:解释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控制光合作用的条件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2. 能源应用:解释光合作用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如利用植物进行生物质能源的生产。
Step 4:实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为什么蔬菜要放在阳光下养殖等,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Step 5:实验展示进行一个简单的光合作用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观察光合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Step 6: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问学生对光合作用原理和应用的理解,并进行评价。
Step 7: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光合作用原理和应用的小论文,并根据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教学延伸:1. 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讨光合作用的更多应用领域。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设计和实施,并进行实验报告。
3.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光合作用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意义。
光合作用原理及应用的教案

光合作用原理及应用的教案一、引言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能量来源,并且是维持生态平衡所必需的。
本教案将介绍光合作用的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二、光合作用原理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植物的叶绿体中,其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1. 光反应光反应是光合作用的第一个阶段,其过程主要包括光能的吸收和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光反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光能的吸收: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特别是蓝光和红光。
光能被吸收后,进入光合色素分子的反应中心。
-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光合色素分子的反应中心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通过电子的跃迁,产生高能态的电子和氧化还原酶。
- 流动电子传递:高能态的电子通过一系列酶的媒介,按照电子传递链的顺序依次流动。
在电子传递的过程中,会释放能量,用来推动H+的积累。
- 光化学位的转化:H+的积累使得反应中心内部H+浓度升高,从而形成化学位。
2. 暗反应暗反应是光合作用的第二个阶段,其过程主要包括将光化学位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暗反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CO2固定:通过酶的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已经形成的化学位结合,产生丙酮酸。
- 丙酮酸转化:丙酮酸通过酶的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和其他有机物质。
葡萄糖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有机物质,可以通过其它代谢途径转化为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三、光合作用的应用光合作用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过程,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1. 农业生产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繁殖的基础,农业生产离不开光合作用。
通过加强光照、调节二氧化碳浓度和供给充足的水分,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2. 能源生产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形成有机物质,包括木质纤维和生物柴油。
利用这些有机物质可以生产生物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能源消耗。
3. 生态环境改善光合作用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过程。
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应用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应用教学设计一、光合作用概述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和一些藻类通过光合色素吸收太阳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这一整个化学过程主要源自于植物中的叶绿体和叶片的作用。
光合作用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化学过程之一,它实现了地球上有机物质和氧气的循环再生。
二、光合作用原理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光反应阶段、碳反应阶段和能量转化阶段。
1.光反应阶段:在光反应阶段,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吸收太阳光能,并将能量转化为电能。
此过程中,叶绿素等色素能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并将这些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2.碳反应阶段:在碳反应阶段,二氧化碳被转化为有机物质,如葡萄糖。
这个过程需要酶的参与,并且需要光反应阶段产生的电能来驱动。
3.能量转化阶段:在能量转化阶段,光能被转化为化学能。
这个过程是通过将电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实现的。
三、光合作用过程1.叶绿体的分布:叶绿体是一种能够吸收和利用光能的有机小器官,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片和茎部。
2.光合分子的形成:当二氧化碳和水进入叶绿体时,它们会在光合色素和酶的作用下,通过一系列的反应形成淀粉等有机分子。
3.营养物质的转化: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不仅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还通过气孔释放氧气。
四、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互关联的两个过程。
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而呼吸作用则是将有机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而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
五、光合作用的应用光合作用在农业、林业、生态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农业:通过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可以增加粮食和蔬菜的产量。
例如,选择适当的播种时间、调整作物的种植密度、合理施肥等措施可以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2.林业:在林业方面,通过选择适当的树种和种植密度,以及合理的抚育管理,可以提高林地的光合作用效率,从而增加林木的生长速度和木材产量。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第二部分《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课例背景分析(一)课程标准及解读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可指导学生分析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水和二氧化碳是如何转变成糖类等有机物的,进而探讨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结合生产实践,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有关光合作用不宜讲的过深、过难。
如卡尔文循环不宜讲述。
教材最后将化能合成作用以单独的一块内容列出,作了稍详细的介绍。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
他们学习生物学已有三年多的时间,具备一定生物学基础。
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于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如光合作用探究过程中的普利斯特利实验和萨克斯实验等几个重要实验和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是植物体最基本的新陈代谢,是生物界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来源。
光合作用与农业生产上许多增加农作物产量有很密切的关系。
但是,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认识肤浅,对它的重要性的认识并不深入,重视程度也不够。
(三)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1、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分析“光合作用原理和应用”一节,主要介绍了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等知识。
光合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概念之一。
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还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从大处说,当今人类面临的粮食、资源、环境等问题与光合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光合作用知识在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重点,也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因此该部分的教学更应该引起教师们的高度重视。
2、知识结构关联图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理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光反应光合作用的过程暗反应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3、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分析(1)重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过程及相互关系;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漫长;了解历史对光合作用的深入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高考常考知识点,过程十分复杂难理解;对增加农作物产量等实践中有重要的意义。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1. 原理光合作用是植物和某些微生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生物化学过程。
以下是光合作用的原理:•叶绿素吸收光能:光合作用发生在植物叶绿体中,叶绿素是吸收光能的关键分子,它能够吸收蓝光和红光波长的光线。
•光合反应:光合作用包含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膜系统中,包括光能的捕获、水的光解和电子传递等过程。
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利用ATP和NADPH将CO2转化为有机物。
•产生氧气: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阶段通过光解水产生氧气,这是大气中氧气的来源之一。
2. 应用光合作用在生物学和农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光合作用的应用:•食物生产:光合作用是植物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为人类提供了大部分的食物来源。
农业生产中通过合理管理光照和施肥等方式,优化光合作用效率,提高农作物产量。
•能源利用: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质,可以通过发酵或燃烧等方式获取能量。
植物的生物质可以制备生物燃料,如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等,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
•环境净化:光合作用中的氧气释放对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同时,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助于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药物开发: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在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许多天然植物产物被发现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等药理活性,为新药研发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3. 实践活动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可以进行以下实践活动:•实验一:观察光合作用对氧气的影响–材料:水族箱、水蕨植物、水、氧气计–步骤:1.在水族箱中放入水蕨植物,并充满水。
2.在水箱周围放置氧气计,记录初始氧气浓度。
3.保持灯光照明,观察水蕨植物对氧气含量的影响。
4.记录一段时间后的氧气浓度变化。
•实验二:光合作用速率的测量–材料:水蕨植物、试剂、比色皿、光密度计–步骤:1.将水蕨植物放置在黑暗中预处理一段时间。
光合作用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光合作用是植物生命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为植物提供能量,还产生氧气释放到大气中。
因此,深入了解光合作用原理,并掌握其应用是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设计教学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一、光合作用原理光合作用是指叶绿体中的叶绿素通过光能驱动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同时产生氧气的生物化学过程。
其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步骤:1. 光能吸收:叶绿体内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其中最主要的是吸收蓝光和红光。
这些光能被传递到反应中心,激发电子进入激发态。
2. 光合色素反应:光激发的电子在反应中心和电子传递链中依次流动,产生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其中包括光系统I和光系统II的相互作用。
这些反应最终导致电子从水分子中释放出来,并生成氧气。
3. 光化学反应:反应中心中的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流动,并释放出能量。
这个能量用于将二氧化碳还原成有机物(如葡萄糖),以及产生其他细胞所需要的能量。
4. 光合产物输出:在光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机物被输出到植物体内其他组织,并为植物提供能量和营养。
二、教学设计1. 实验教学:通过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参与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光合作用原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操作和观察,例如通过酚酞试剂的变色反应观察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光合作用。
通过播放动画、实验视频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自主探究光合作用的原理。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自主完成一个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项目。
可以是制作海报、设计PPT或展示板等形式,让学生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增强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课堂讲授: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以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在讲解过程中,可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进行互动讨论,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七章第一节《光合作用》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影响因素、生物学意义以及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及生物学意义。
2. 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产。
3. 了解光合作用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其速率的因素。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生物学意义以及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光合作用演示装置、多媒体设备。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绿叶、酒精、碘液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光合作用演示装置,让学生观察光合作用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光合作用的定义: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
(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3. 例题讲解:例题1:解释光合作用的过程。
例题2:列举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并说明如何应用于实际生产。
4. 随堂练习: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光合作用只能在光照条件下进行。
”练习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如何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5. 学生分组实验: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定义2.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水的光解、ATP的暗反应:CO2的固定、C3的还原3.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4. 光合作用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作业1:简述光合作用的生物学意义。
答案: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大的能量转换过程,为生物圈提供了能量来源,同时促进了碳循环。
作业2:列举三种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
答案:合理密植、增加光照、控制温度、施用农家肥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光合作用的基本知识。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教案: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教学目标:1.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包括反应方程、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光合色素的作用。
2.掌握光合作用的应用,如光合作用在食物生产中的作用、光合作用在能量转化中的作用等。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观察光合作用过程和结果。
二、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原理,包括反应方程、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光合色素的作用。
2.光合作用的应用,如光合作用在食物生产中的作用、光合作用在能量转化中的作用等。
三、教学难点:1.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深入理解。
2.实验操作技巧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演示等方法,呈现知识点。
2.实验法:通过实验观察光合作用过程和结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引入课题:通过问题引入,如“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进行自养的吗?”2.激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Step 2: 光合作用的原理(20分钟)1.讲述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原理,包括反应方程和反应过程。
2.介绍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光合色素的作用。
3.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加深对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
Step 3: 光合作用的应用(20分钟)1.讲解光合作用在食物生产中的作用,包括植物光合作用和人类食物生产的关系。
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探索光合作用在能量转化中的作用。
3.引导学生探索光合作用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中的应用。
Step 4: 实验观察(3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合作用过程和结果。
2.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光合作用的特点和规律。
Step 5: 总结(10分钟)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总结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六、教学评价:1.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编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2.提问: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评价学生对光合作用原理和应用的理解程度。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与反思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与反思情感目标:通过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和养成良好的生物素养。
学习光合作用过程中,渗透物质与能量,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辩证关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光反应与暗反应比较表。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比较法、分析法、讲授法等相结合。
【教学策略】首先,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研究历史,沿科学家的发现思路作一次思想的探究,通过讨论、归纳、总结得出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接着,在学习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时用图解方法逐步讲解各反应过程。
注重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是物质和能量的变化的过程、发生的部位和条件。
让学生明确在这两个过程中每一个物质变化的来龙去脉和相应的能量转化过程。
以便从整体认识、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整体过程。
最后,引导学生根据光合作用整体过程探讨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从影响因素中得出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度的措施。
使知识得到迁移和应用。
【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评价】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这一部分,让学生分组分配好任务,每一组负责一个科学家的发现过程及分析,先自学并查找有关资料,再小组讨论归纳,课堂用来展示归纳并解答疑难问题。
学生模拟了当时科学家的发现过程,兴趣浓厚,把自己置身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中,体会了科学家探索科学的方法,其他同学通过提问方式加深了对实验的理解和分析,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光合作用的过程这部分相对比较难懂,学生学起来感到困难,先让学生自学,对这一部分有个大概的了解,再通过完成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更进一步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再通过疑难解答掌握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关系,最后通过视频再现光合作用的整个过程,让微观的生命过程直观化,有得于学生对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理解,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主体,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只是起到组织者和引领者的作用,这样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又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乐趣。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生物教材《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反应过程及影响因素;2. 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合作用反应过程的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2. 学具:笔记本、教材、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1)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介绍光合作用的定义、类型及特点。
(2)光合作用反应过程:讲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
(3)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分析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了解光合作用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2)组织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不同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变化。
4. 例题讲解:(1)讲解光合作用的相关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2)分析农业生产中光合作用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随堂练习:(1)设计光合作用的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2. 光合作用反应过程光反应:水的光解、ATP的暗反应:CO2的固定、C3的还原3.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4.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
(2)解释光合作用反应过程。
(3)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植物的一种重要生理过程,它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
这个过程对地球的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一、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发生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其中最主要的反应是光合作用的光化学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1.光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光合色素分子中,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
当叶绿素分子吸收光子能量后,光能被转换为化学能,并将电子传递给光合酶。
这个过程中,水分子被分解,释放出氧气和氢离子。
氢离子进一步参与到暗反应中。
2.暗反应在暗反应中,光合酶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将二氧化碳还原为葡萄糖等有机物质。
这个过程中,暗反应依赖于暗能量ATP和还原能量NADPH,这两种能量分子在光化学反应中生成。
二、光合作用的应用1.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2.农业生产的提高光合作用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过程。
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提供人类所需的食物。
在农业生产中,通过优化光合作用的条件,如合理选择种植的作物品种、施肥、灌溉等,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能源生产光合作用可以作为可再生能源的源头。
生物质能就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后形成的能源。
生物质能可以通过燃烧产生热能,或通过发酵生成生物燃料等形式提供能源。
4.环境净化与治理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和排放氧气,通过植物的种植和绿化等方式可以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净化大气质量。
同时,植物通过吸收和固定土壤中的养分,可以防止农田化肥的流失,减少土壤污染。
5.科学研究和教育光合作用是生物学和地学中一个重要研究领域,通过对光合作用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教学实验和课外科普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总结: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之一,通过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明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光合作用的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对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知识整合的能力。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感受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光合作用的过程。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课前准备】光合作用过程的flash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叶绿体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分布着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那么,这些色素吸收的光能将会转移到何处?这些酶催化了哪些生化反应?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些内容。
二、师生互动(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人类对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经了300多年,请同学们结合以前所学和生活的经验,谈谈自己对光合作用的认识。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同时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幻灯片显示问题: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为什么有人认为植物也能使空气变污浊?英格豪斯发现普利斯特利实验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成功?他是否知道绿色植物在光下更新的是什么?为什么?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到哪里去了呢?萨克斯实验证明了什么?(2)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实质让学生读课本103页的光合作用图解,播放光合作用的flash ,师生共同探讨光合作用的过程。
CO 2+H 2O ——光——→ (CH 2O )+O 2A 光反应阶段:叶绿体中色素吸收的光能发挥了两方面的用途。
物质变化:H 2O 变成了 ﹝H ﹞和O 2ADP 和Pi 变成了ATP能量变化:光能转化成A TP 中的化学能场所:类囊体的薄膜。
光反应生成了两种非常重要的物质﹝H ﹞和ATP ,这两种物质被转移到叶绿体基中去,继续参与暗反应。
B 暗反应阶段:物质变化:CO 2的固定C 3的还原能量变化:A TP 中的化学能转化成糖类中化学能场所:叶绿体基质。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材《生物学》第五章第三节“光合作用”,具体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过程以及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和过程,理解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和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教材、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进行生长的,进而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2. 基本概念:介绍光合作用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实验装置,让学生观察植物在光照下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4. 例题讲解:讲解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分析反应式中的物质变化。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反应式计算光合作用的产物,巩固所学知识。
6. 重点讲解: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
7. 教学难点突破:通过模型演示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反应式的应用。
8.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介绍光合作用在提高作物产量、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概念2. 光合作用反应式3. 光合作用的过程4.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答案:(1)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照下,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反应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2)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提高作物产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植物生长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了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二册第五章“光合作用与植物生长”的第一节“光合作用的原理”,详细内容包括:1. 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表达式;2. 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3.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4.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及影响因素,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光合作用的原理,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2.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表达式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合作用实验装置、多媒体设备、挂图;2. 学具:实验报告单、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照片,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2. 新课导入: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表达式,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3. 实践情景引入: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过程;4. 例题讲解:分析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讲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5. 随堂练习:发放实验报告单,让学生填写并讨论;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定义、表达式;2.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3.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4.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定义及表达式;(2)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光合作用的原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部分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研究进展,如光合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的调控机制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光合作用是植物和一些微生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这一过程对维持地球上的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因此,对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进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下是一份关于光合作用原理和应用的教学设计。
目标:1.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原理。
2.了解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掌握一些光合作用的应用和其意义。
教学步骤:第一步:概念介绍(20分钟)1.引入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概念,激发学生对该话题的兴趣。
2.掌握光合作用的定义和简要原理。
3.通过使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相关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第二步:光合作用的原理解释(30分钟)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从不同的角度(生物角度、化学角度、能量转化角度等)来讨论光合作用的原理。
2.每个小组被要求分享他们的发现,教师就其中的关键观点与学生进行讨论和复盘。
第三步:实验展示(30分钟)1.带领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以直观地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A.将叶子放入酒精中,去除叶绿素。
B.将去色的叶子置于将底部封严的试管中。
C.将试管置于阳光下的30分钟。
D.观察实验结果,并按照实验现象,分析其根源。
2.教师导引学生思考实验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光合作用需要光能的结论。
第四步:生态系统中的光合作用(30分钟)1.通过多媒体资源展示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普遍存在。
2.通过对一些生态系统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例如CO2减少、氧气释放、食物链的存在等。
3.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光合作用帮助保护环境。
第五步:应用实例展示(30分钟)1.使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一些光合作用的应用案例,如太阳能电池板和能源生产等。
2.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如何进一步利用光合作用来解决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第六步:总结与评估(20分钟)1.学生回答一些与教学目标相关的问题,以评估他们对光合作用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教学设计【考纲要求】(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Ⅱ)(2)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Ⅱ)【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构建光合作用过程图解,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2)通过分析光照和CO2浓度变化对光合作用过程中各物质合成量的影响,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构建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并加深理解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理顺光合作用过程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归纳综合、灵活分析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2)通过师生互动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和主动探索的技能、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光合作用原理的认识,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中现象,渗透S—T—S 教育。
【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光反应、暗反应的相互关系。
(2)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教学难点】(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与条件、物质与能量转换的关系。
(2)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教学过程设计】◆◆基础要点回扣(学生预习并完成下列提纲)1 叶绿体结构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光和色素主要分布在,酶主要分布在。
2 光合作用过程(1)光反应阶段:①部位:__________②条件:光、色素、酶;③过程:水的光解:2H2O→4__ +____(为暗反应供[H])ATP的形成:ADP+Pi+能量→ATP(为暗反应供能)④能量变化:_______能→_________能(2)暗反应阶段:①部位:________②条件:多种_______⑨过程:C02的________:C02+_______→2______C3的 ________:2C3→________+_________([H]做还原剂,消耗________)④能量变化:ATP中活跃的化学能→____________能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1)光合速率或光合速度:是衡量光合作用强弱的指标。
光合作用的原理及应用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以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来设计教与学的过程。
通过展示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科学家设计的科学实验,突出生物学的“实验学科”特点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特点。
充分利用光合作用的图解及列表比较方法学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及暗反应阶段过程及两者关系。
二、考纲要求1.评述光合作用的发现史(Ⅱ)2.阐明光合作用过程(Ⅱ)3.概述光合作用的实质(Ⅱ)三、教材分析光合作用是整个第五章乃至整个必修一教材中处于重要地位。
本章节内容按照课标安排应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光合作用的过程”。
第二课时学习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其中还要完成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材以科学发现史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分析科学家所设计的实验更加深刻认识到光合作用的本质。
对于光合作用的过程教材以过程图解的形式直观简洁的反应了光合作用整个过程中的物质、能量变化及条件。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对光合作用大体内容基本了解,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有待于系统研究,对光合作用详细的过程有待深入探究。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
五、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对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2.学生能够画图描述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3.学生能够列表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说出两者的区别及联系六、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教学设计【考纲要求】(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Ⅱ)(2)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Ⅱ)【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构建光合作用过程图解,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2)通过分析光照和CO2浓度变化对光合作用过程中各物质合成量的影响,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构建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并加深理解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理顺光合作用过程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归纳综合、灵活分析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2)通过师生互动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和主动探索的技能、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光合作用原理的认识,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中现象,渗透S—T—S 教育。
【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光反应、暗反应的相互关系。
(2)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教学难点】(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与条件、物质与能量转换的关系。
(2)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教学过程设计】◆◆基础要点回扣(学生预习并完成下列提纲)1 叶绿体结构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光和色素主要分布在,酶主要分布在。
2 光合作用过程(1)光反应阶段:①部位:__________②条件:光、色素、酶;③过程:水的光解:2H2O→4__ +____(为暗反应供[H])ATP的形成:ADP+Pi+能量→ATP(为暗反应供能)④能量变化:_______能→_________能(2)暗反应阶段:①部位:________②条件:多种_______⑨过程:C02的________:C02+_______→2______C3的 ________:2C3→________+_________([H]做还原剂,消耗________)④能量变化:ATP中活跃的化学能→____________能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1)光合速率或光合速度:是衡量光合作用强弱的指标。
其的大小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所吸收的量或释放的量表示,亦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所积累的干物质量表示。
(2)内部因素:植物种类,叶龄,同种植物不同部位叶片外部因素:参考答案:1 外膜内膜基质基粒类囊体薄膜上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2 (1)类囊体薄膜H O2光能活跃化学能(2)叶绿体基质酶固定 C5 C3还原 CH2O C5ATP稳定化学能3 CO2 O2温度、光、CO2浓度、必需矿质元素,水◆◆高频考点突破1 光合作用的过程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可将其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总反应式:实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比较项目光反应暗反应反应场所叶绿体基粒叶绿体基质反应条件光、色素、酶酶,不需光物质变化H2O——→[H]+O2ATP+Pi——→ATPCO2+NADPH+ATP———→(CH2O)+ADP+Pi+NADP++H2O能量变化光能——→电能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电能——→活跃化学能能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合成ATP的原料ADP和Pi【典型例题】例1.(2011年浙江卷)下列有关叶绿体及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不能产生A.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2B.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C.与夏季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后,可完成暗反应D.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答案:选D。
解析: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是叶绿体的类囊体上产生的,故破坏叶绿体的外膜内,氧气仍可继续产生,A错误;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是会发生变化的,B错误;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湿度低,C错误;适宜条件下,只要保证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和酶,也可完成碳反应,D正确。
例2(10海南卷)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A.[H]和H2O B.[H]和ATPC.ATP和CO2 D.H2O和CO2答案:B 。
解析:本试题考查光反应的相关知识,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
2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农业上的应用(1)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①光的波长: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波主要在红光和蓝紫光。
②光照强度: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③光照时间:光照时间长,光合作用时间长,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2)温度温度低,光和速率低。
随着温度升高,光合速率加快,温度过高时会影响酶的活性,光和速率降低。
生产上白天升温,增强光合作用,晚上降低室温,抑制呼吸作用,昼夜温差有利于有机物积累。
浓度(3)CO2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
生产上使田间通风良好,供应充足的CO2(4)水分当植物叶片缺水时,气孔会关闭,减少水分的散失,同时影响CO2进入叶内,暗反应受阻,光合作用下降。
生产上应适时灌溉,保证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5)矿质元素N、P:ATP的成分K:糖类的合成和运输Mg:叶绿素的成分(6)影响光合作用的某个条件在短时间内对叶绿体中某些化合物含量的影响变化含量光照二氧化碳较强→弱(黑暗)弱→较强较高→低低→较高ATP、[H] 减少增加增加减少C3增加减少减少增加C5减少增加增加减少(CH2O)减少增加减少增加例3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B)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升高C.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降低D.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不变【解析】考查光合作用。
Mg是叶绿素的成分,而叶绿素存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光反应也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因此在缺Mg的培养液中培养光反应受影响,暗反应需要光反应为其提供还原剂和能源物质,因此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也降低。
例4:下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
分析回答:(1) 为什么7~10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7~10时的光照不断增强,所以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
)(2) 为什么12时左右的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12时左右的温度很高,蒸腾作用很强,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所以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
)(3) 为什么14~17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不断下降?(14~17时的光照不断减弱,所以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减弱。
)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一般以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即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和放出CO2的量或放出和吸收O2的量)来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并以此间接表示植物合成和分解有机物的量的多少。
(1)在黑暗条件下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此时测得的氧气吸收量(即空气中O2的减少量)或二氧化碳释放量(即空气中的CO2增加量)直接反映呼吸速率。
(2)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此时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增加量(或二氧化碳减少量)比植物实际光合作用所产生的O2量(或消耗的CO2量要)少,因为植物在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因此此时测得的值并不能反映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而反映出表观光合速率或称净光合速率。
①光合作用实际产氧量=实测的氧气释放量+呼吸作用耗氧量②光合作用实际二氧化碳消耗量=实测的二氧化碳消耗量+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③光合作用葡萄糖净生产量=光合作用实际葡萄糖生产量—呼吸作用葡萄糖消耗量④总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⑤(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合成的有机物=积累的有机物干物质量+消耗的有机物(呼吸作用);⑥叶绿体固定的CO2=光合作用所需要的CO2=从外界吸收的CO2+呼吸释放的CO2;【典型例题】例5(10天津卷)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①叶绿体基质②类囊体薄膜③线粒体基质④线粒体内膜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A。
思路分析:绿叶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进来的二氧化碳,必须首先与植物体内的C5(一种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C3(一种三碳化合物),这个过程称为CO2的固定,CO2的固定属于光合作用暗反应,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有氧呼吸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丙酮酸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所以在叶肉细胞中,CO2的产生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例6如图为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曝于光下后,根据其吸收CO2量制成的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B.曲线BC段表示绿色植物仅进行光合作用C.在B点显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D.整段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的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随堂检测1下列关于叶绿体的描述,错误的是A.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B.叶绿体被膜由双层膜组成C.暗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膜上D.类囊体膜上具有叶绿素和酶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总是同时进行B.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能在呼吸作用中被利用C. 光合作用产生的ATP主要用于呼吸作用D.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分别在叶肉细胞和根细胞中进行3.温室栽培可不受季节、地域限制,为植物提供最适宜的条件,利于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在封闭的温室内栽培农作物,以下哪种措施不能提高作物的产量()A.增加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B.增大室内昼夜温差C.增加光照强度D.采用绿色玻璃盖顶4.图2-7为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量(光合量)之间的关系,对这一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A点时,光合量与呼吸量相等B.在过B点后,再提高光照强度,光合量不再提高C .在 B 点时,总的光合量为h m g/m 72 D .在A 点时,总的光合量为05.右上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玉米和花生净光合速率(时间单位、单位叶面积吸收2CO 的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9:30~11:00之间,花生净光合率下降的原因是暗反应过程减缓B.在11:00~12:30之间,花生的单位叶面积有机物积累量比玉米得多C.在17:00时,玉米和花生的单位叶面积释放2O 速率相同D.在18:30时,玉米即能进行光反应,也能进行暗反应答案:B6 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下图。
回答问题:⑴图中物质A 是 ______(C3化合物、C5化合物)⑵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B 的浓度比A 的低,原因是_______;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 浓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