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三

合集下载

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引言乡村振兴是指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振兴旨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但是,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对策建议,旨在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二、主要问题1.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不高。

一些地方的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生产环境等方面都需要加强和改善。

2.农民素质问题:农民的文化层次和专业技能相对较低,创新意识不强,缺乏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其创新和发展的潜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3.农业用地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面临挑战。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用地占比较大,但是由于城镇化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用地面积趋于缩小,以至于一些地区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面临制约。

4.资金投入问题:乡村发展缺少资金投入,一些农村的发展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尤其需要通过促进投资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三、对策建议1.加强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现代化是农村振兴的核心任务之一。

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进农业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农村产业水平。

同时还需要加快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增强农业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素质是农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需要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提高农民拥有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技能,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农业人才队伍,发挥农民创新潜力和动力,推动农业发展向着现代化的方向迈进。

3.推进农业用地保护与管理:推进农业用地保护和管理是解决土地问题的关键。

需要加强土地整治和保护,合理规划农业用地,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使得农业用地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和优化性。

4.加强资金投入:加强资金投入是农村振兴的基础性措施。

三农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三农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三农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三农工作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农业、农村和农民三个方面。

农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入水平,农村问题涉及到社会稳定和农民生活质量,而农民则是农村工作的主体和农业生产的基础。

然而,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滞后是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虽然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对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和设备,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品质,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村产业结构单一是导致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农村主要依赖于农业生产和传统工业,缺乏多元化发展的产业结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积极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发展农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加强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第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农村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农村交通网络,提供稳定可靠的水利和电力供应。

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基础设施,才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在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民权益保障。

土地是农民的重要生产资料,保障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是确保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关键。

为了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可以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加强对农民权益的保护,建立健全的农民合法权益保障机制,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三农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农业现代化滞后、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农民权益保障等方面。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信息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升农产品品质。

在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对策。

一、基础设施不足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网络覆盖不足,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特别是在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网络信号弱、宽带不畅,给农业信息化的推广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对策: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提高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率和带宽,推动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可以引入第三方企业,共同建设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二、农民信息化意识薄弱许多农民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了解不足,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和意识薄弱。

他们在生产经营中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方式,对信息化工具的使用和应用不够积极,这成为了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一大障碍。

对策:开展农村信息化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了解。

可以通过举办农村信息化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水平,鼓励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

三、农业信息化系统不完善我国农业信息化系统整体建设不够完善,信息系统之间缺乏互通互联,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这给农业生产经营带来了不便,也难以充分发挥信息化带来的效益。

对策:政府应加强对农业信息化系统的整合与建设,鼓励和引导相关企业和机构加大对农业信息系统的投入和研发,促进信息系统之间的互通互联。

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农业信息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融合发展,建立起完善的农业信息化管理体系。

四、信息安全问题突出随着农业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普及,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在信息化系统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黑客攻击、病毒侵袭等安全威胁,造成信息泄露和数据损失,给农业生产经营带来了严重影响。

目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目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目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目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较慢、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人口流失严重以及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1. 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培育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实现农业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

2. 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减轻农民体力劳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 发展农业生产供应链: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推广农业产业链和供应链管理模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增加附加值。

二、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1.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对农民技能培训投入,提升农民技能水平,提供更多技能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2. 支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鼓励农民发展适应当地气候和地理特点的农业特色产业,推动其增加收入。

3. 拓宽农民就业渠道:积极开展农村城镇化,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 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和生产条件。

2. 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加强农村电商平台建设,提供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四、控制农村人口流失:1. 提供就业创业支持:通过创业扶持政策和职业培训,鼓励农民在农村创业就业,减少农村人口流失。

2.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保障措施,增强留守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留住人才。

五、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1.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低碳农业,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2. 加强土壤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加强农业用水管理,促进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加大土壤污染治理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

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新时代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和挑战。

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出发,探讨应对措施及对策。

一、问题分析1.产业结构问题我国农业仍以小农经济为主,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和现代化生产要求,农业产业链不够完善,附加值较低,难以带动农业经济发展。

2.农业生产环境问题农业生产受气候变化、土壤污染、水资源紧缺等问题的影响,产量波动大,品质不稳定,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3.农村经济结构问题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来源狭窄,农村产业发展滞后,农民就业压力较大。

4.农村基础设施问题部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5.农村人口问题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外流加剧,留守儿童和空心村现象日益严重,加剧了农村社会问题。

二、对策探讨1.调整产业结构应加快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生产服务业、农业龙头企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2.推进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应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监管和治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3.多元化农村产业发展应大力发展农村现代服务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鼓励农民从事养殖业、旅游业、家庭手工业等新兴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5.实施农民就业扶持政策应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开展职业培训、技能提升、创业扶持等政策措施,帮助农民就业和创业,减轻农村就业压力。

6.实施留守儿童关爱政策应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解决留守儿童教育、心理健康等问题,减少留守儿童与城市儿童的差距。

农业产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业产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业产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一、农业产业存在的问题1. 传统模式落后:我国农业产值相对于工业和服务行业的比重逐年下降,主要原因是传统的小规模生产方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产量效益。

2.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如使用农药过量、添加非法添加剂等,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心。

3. 农民收入水平不高:由于种植方式和技术落后以及市场准入限制,很多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无法实现合理获得。

4. 生态环境受损:过度的化肥、农药使用和乱砍滥伐导致了土壤退化、水资源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环境问题。

二、解决对策1. 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广先进种植管理技术,提高作物品质与产量。

同时拓宽渠道引进新兴技术并完善培训系统,使得科技成果能够更好地应用在农村地区。

2. 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对生产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流程,并加强对市场销售环节的抽检和追溯体系。

同时加大违法行为打击和处罚力度,以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心。

3. 推动农业结构调整:通过引导农民逐步从传统耕作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规模经营和专业合作社发展。

同时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加强产品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4. 加大对农民收入支持力度:政府要继续加大财政投入,提供技术培训、补贴资金等扶持政策,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

此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5. 引导绿色农业发展:鼓励有机耕作、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农业中的应用。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促进土壤修复和生态系统恢复,并鼓励生态农业模式的推广,促进农业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三、结语农业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面临诸多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聚焦产业现代化建设、质量安全监管、结构调整、收入支持以及绿色发展等方面着手。

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政策扶持和市场引导等综合措施的实施,才能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浅谈农村信用社如何服务三农

浅谈农村信用社如何服务三农

浅谈农村信用社如何服务三农农村信用社做为地方性金融机构,60多年来始终扎根农村,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成为农业、农村、农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已经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为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积极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为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积极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标签:農村信用社;金融主力军;城乡一体化;作用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农村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新农村建设陆续开展,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农业由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化农业转化,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这些变化和进步离不开农村信用社的大力支持。

农村信用社自成立之日起就是新中国农村建设发展中的一支十分重要的金融力量,在新中国的各个发展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已经成为联系广大农户、服务农村的金融主力军,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八大对加快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做出了全面部署。

农村信用社作为立足城乡的地方性金融机构,有责任紧跟党、紧跟经济社会发展主流,在加快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奋斗征程中发挥自身作用。

一、新农村建设为农村信用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统筹城乡发展”的发展目标,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农业税取消后,农民逐渐走出了黄宗羲怪圈,种植热情高涨,粮食和肉禽蛋奶等农产品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我国正面临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期,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无疑在“十二五”农村经济的发展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薄弱,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农村水电网建设、大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快速推进的新农村建设需要巨额投资,改善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提高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条件同样需要金融资金的跟进,农民个体也需要增加机械化耕作,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从现实来看,很难单纯依靠地方财政和农民集资投入,必须注入金融力量和资金。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经济管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江西省为例赖良玉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摘要: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完善的服务,节约农业生产成本,增强农业的竞争力,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力量。

本文以江西省为例,研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江西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服务组织数量增长快、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模式不断创新。

第二部分,先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公益性服务组织不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不强;农村金融保险服务不足。

第三部分,提出完善江西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社会化服务模式;服务主体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2-000021-02一、引言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

江西省出台了若干文件,提出加快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取得了骄人成绩,它们都得益于本国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产前服务包括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产中服务包括技术、管理等服务;产后服务有农产品的收储、加工和销售。

2012年,江西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为15202300万元,同比增长4.6%,增速低于第二产业的13.1%、第三产业的9.5%;2013年,江西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16364900万元,与2012年相比增长了4.6%,增速低于第二产业的11.7%、第三产业的9.1%。

由此可见,江西省第一产业发展速度慢,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力量,提升农业发展速度,促进第一产业的发展。

江西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完善的服务,节约农业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江西省农业的竞争力。

三农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三农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三农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三农工作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统称,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产业结构的转型,三农问题日益凸显,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二、农业问题1.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是,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依然突出,如病虫害防治不力、使用劣质化肥等。

这不仅影响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也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

2. 农村土地流转难题由于传统观念和政策法规限制等原因,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难度较大。

这导致了很多土地闲置或者被低效利用,影响了农民收入水平和乡村经济发展。

3. 农业信息化不足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对于农业生产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信息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还不够普及。

这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也限制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三、农村问题1.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当前我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这不仅影响了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2. 农民素质提升难度大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和传统观念的限制等原因,很多地区的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质相对较差。

这导致了很多农民缺乏现代化管理和经营理念,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和现代化管理要求。

3.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虽然我国政府一直在推行“三农”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但是当前农民收入增长仍然缓慢。

这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所致。

四、农民工问题1. 农民工权益保障不足由于职业特殊性和流动性大,很多农民工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如劳动合同缺失、工资拖欠等问题时有发生。

这不仅影响了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和切身利益,也制约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2. 农民工职业技能水平偏低由于教育程度较低和职业培训机会有限等原因,很多农民工职业技能水平偏低,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和现代化管理要求。

2024年三农问题心得体会范本(2篇)

2024年三农问题心得体会范本(2篇)

2024年三农问题心得体会范本2024年,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依然存在着不少三农问题,这些问题给农民以及农村地区带来了一系列的困扰和挑战。

作为一个关心并关注农民群体的普通公民,我参与了一些关于三农问题的研究和调研工作,并在实践中进行总结,以下是我在2024年对三农问题的心得体会。

一、农业生产方式仍需改革创新在农业生产方式方面,我国仍然存在着以大规模、高投入为主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这导致了农产品质量不高、农民收入低、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的出现。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进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革创新。

首先,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引入更多的科技手段和先进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可以推广先进的农机设备,使用无人机进行精准农业作业,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其次,要鼓励农民发展绿色农业,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最后,要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等农业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基础设施方面,仍然存在着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这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因此,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道路建设的投入力度,修建更多的农村公路和交通枢纽,提高农民的交通便利度,降低运输成本,促进农产品流通。

其次,要加强农村供水和供电设施的建设,解决农村用水和用电不足的问题,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最后,要推动农村宽带网络的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水平,为农民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和商机。

三、加大农村金融支持力度在农村金融方面,农户融资难、融资贵依然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农民的贷款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

因此,加大农村金融支持力度,解决农民的融资问题,助力农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完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

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就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究,最先针对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的意义进行阐述,之后针对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创新抵押担保模式、简化工作流程、强化人才引进措施、投入财政资金、壮大服务主体、规范组织化管理小农户几个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的措施,旨在提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质量。

一、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意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是现今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其对于社会以及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个意义就是推动农业经营发展,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中,部分农户可能因为自身原因而无法对相应的土地进行耕种,但是通过项目的帮助,其可以将土地提供给相应人员进行耕作,提升土地利用率,推动经营发展。

而且在该项目中,其会针对相应的土地生产效率以及耕种方式进行优化,进而提升土地生产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整体农业的发展。

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现存问题1、融资难题现今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过程中,大部分的农户以及组织都需要采购大量的农业机械以促进当前农业生产发展,因此在生产发展中对于相应的资金需求较大。

但是由于现今融资门槛较高,导致融资困难,金融结构也并不能较好地提供充分资金促进农户开展社会化服务项目。

因此需要针对其中融资问题进行探究与分析。

2、干部审核压力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对于现今的农业发展来说是比较新型的事物,因此在实际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发展的过程中,因此部分村干部在审核以及工作过程中对于相关政策以及农业生产发展形势的判断不足,导致其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并不能较好地履行自身的监管职责。

同时因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发展时间较短,导致审核流程不完善,造成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质量不佳的情况。

3、人才缺口大由于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导致农村大部分劳动力以及人才资源出现流失,这种情况造成现今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人才缺失,社会化服务项目难以开展。

因此需要政府方面加强人才培养以及人才引进制度的优化,促进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乡村振兴主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乡村振兴主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乡村振兴主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乡村振兴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分析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实现城乡发展协调和农村全面进步。

然而,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主要问题。

1.人口流失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

这使得许多农村地区年轻劳动力短缺,剩下的老年人难以保持农业生产的活力和竞争力。

2.土地流转困难农村土地资源分散以及传统观念的束缚导致土地流转困难。

很多农民不愿意流转土地给其他人或部门经营,这限制了农村现代化经营模式和规模效益的实现。

3.基础设施滞后相比城市地区,许多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缺乏先进的交通网络、电力供应以及信息技术设施等,限制了农村产业发展和优质服务的提供。

4.创新能力不足乡村地区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创新的氛围和机制。

这导致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不足,无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二、对策建议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强人才培养与留住1.鼓励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引导高校毕业生回到家乡创业发展,并提供相关支持政策和资金扶持。

同时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提升农民技能水平。

2.改善农村就业环境建设适宜发展产业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吸引外来企业入驻农村地区。

促进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社保制度和医疗保障网络,提供全面保障给予更多人才选择在农村发展。

同时加强社区建设与治理,提高农村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二、推进土地流转和农业现代化1.加强土地制度改革优化土地权属和利益分配机制,降低土地流转成本,鼓励农民将闲散土地流转给专业农户或合作社经营,实现规模经营和资源优化配置。

2.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通过培育壮大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乡村品牌形象。

支持农民参与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从生产到销售的一体化发展。

3.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积极引导企业、科研机构等向乡村输送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

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1 过度依赖传统农业模式传统农业模式在农业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许多地区仍然采用传统的耕种方法和技术,导致产量和效益不稳定。

其次,过度依赖天然资源和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导致土壤退化、水源污染以及生态环境恶化。

此外,人工劳动力成本上升、机械化程度低也限制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1.2 产能不足与粮食安全隐患尽管中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在近年来有所提高,但总体上仍面临产能不足的问题。

首先,小规模家庭农场相对缺乏专业技术支持和现代设备,影响了粮食生产的规模与质量。

其次,由于市场需求巨大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全实现当地区域自给自足的粮食安全状况。

1.3 农业结构单一与资源浪费中国过去几十年主要依靠大规模单一作物种植,如大豆、小麦和稻米等。

这种单一化的农业结构不仅限制了农民的收入增长,还使得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加剧。

此外,格式化农业技术培训与推广不足也导致了许多农民缺乏创新意识和现代农业方法的使用。

二、对策2.1 推动精准农业模式为解决传统农业模式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推动精准农业模式。

利用先进技术如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效率和生产质量。

例如,运用无人机进行地理信息采集与监测,通过遥感数据分析帮助农民实施差异化施肥、灌溉和预防虫害等措施。

此外,在智慧农场建设方面提供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并加强专业知识培训以及技术支持。

2.2 发展特色产业与优质产品为了促进我国的粮食安全状况以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我们应该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和优质产品。

鼓励农民种植高附加值和有市场竞争力的经济作物,如优质果蔬、茶叶、中药材等。

同时,加大科研力度,通过改良品种、优化栽培技术和推广现代设备等手段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不断提高的需求。

此外,政府还应支持农民与企业合作,加强销售渠道建设,以确保农产品能够顺利进入市场。

2.3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为了丰富农业结构,并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我们需要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三农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三农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三农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分析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业结构单一、农业收入低。

我国农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农业收入占比较低,导致农民收入水平普遍偏低。

对策: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多种经营方式。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引进新的农业科技,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二、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不足。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不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影响了农民生产生活质量。

对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交通网络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农业生产方式传统、效率低下。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难以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

对策: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普及高科技设备、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四、农村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农村产业发展缓慢,农村人才倾向于外出打工或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对策:加强农村人才培训,提高农民技能,引导农村人才回流,支持农村自主创业。

五、土地资源过度利用、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方式不合理,导致土地过度利用、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对策: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推广科学化耕作方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实施农业生态保护工程。

六、农民收入不稳定、风险较大。

农村居民主要依靠种植和养殖业获取收入,受市场价格波动和自然灾害等影响,农民收入不稳定,风险较大。

对策:建立农民收入稳定机制,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建设,推动农业保险发展,降低农业经营风险。

七、农村金融服务薄弱、融资难题。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融资难题成为农民创业发展的一大制约。

对策: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农村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乡村振兴主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乡村振兴主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乡村振兴主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乡村振兴是中国当前重要的发展战略,旨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然而,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对乡村振兴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中国农业长期以来一直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成为一个主要的问题。

农村缺乏现代农业技术和设施,耕地利用率低、农作物品质不高,限制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民的科技觉悟和技术能力。

政府可增加对农业科研机构的投入,加强农产品的科学研发,推动农业的技术进步。

同时,鼓励农民参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引导农业向高附加值、高品质的方向转型。

二、农村人才流失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有才华的年轻人选择到城市就业,导致农村人才流失严重。

这不仅削弱了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解决农村人才流失问题,应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留住工作。

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职业教育机会,开设适合农村人才需求的专业课程,培养农村青年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意识。

同时,建立和完善农村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回乡发展。

此外,可通过建设良好的乡村环境和配套设施,吸引人才去农村就业。

三、农业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目前农村的产业链条相对较短,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附加值较低。

这使得农村的经济效益有限,难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进入。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政府可引导农民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服务业的发展,鼓励农村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

同时,鼓励企业与农民合作,推动农产品的深加工和提高附加值。

四、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农村基础设施滞后是乡村振兴的另一个主要问题。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缺乏现代化的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

为解决农村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应加强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破解的现实难题及对策建议范文(存在问题,调研报告参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破解的现实难题及对策建议范文(存在问题,调研报告参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破解的现实难题及对策建议范文(存在问题,调研报告参考)近年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国家战略,但在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现实难题,需要破解。

下面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首先,人口流失问题仍然存在。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少年轻人选择到城市工作生活,导致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人口流失问题,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解决人口流失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政府部门可以采取各种政策措施,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留住年轻人。

同时,农村地区也应该加强对青年农民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技能和创业意识,让他们在家乡实现梦想。

此外,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更多便利的生活和娱乐设施,也是留住年轻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还存在一些短板,如交通、水电、网络等。

这些不足会制约农村发展,为了解决这些瓶颈问题,需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和村民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及政策扶持,企业可以发挥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村民也应该积极配合政府和企业,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劳动力。

第三,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农村经济发展缺乏支撑。

要推进农业现代化,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政府需要优化农业支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扩大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并加大科技投入,引导农民转型升级。

同时,要加强与产业链上游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整合社会资源,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此外,农民素质水平需要提高。

现在不少农村地区仍存在文化教育程度较低的问题,这限制了农民的自我发展和判断力。

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的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引导农民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质水平,发展自身技术。

同时,也应该提高农民的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存在和发展方式。

总之,乡村振兴需要攻克的难题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

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各级政府和村民大力配合,从政府引导、企业投入、村民参与等方面入手,才能为乡村振兴打赢一场全面胜利的战役。

除了上述问题,乡村振兴还需要解决许多具体的问题,例如农业生产、产业发展、经济适用房建设、乡村环境治理等。

浅议我国目前“三农”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议我国目前“三农”存在问题及对策

加强“三农”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内容摘要】“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

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形成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想、新目标、新措施。

【关键词】三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

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

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形成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想、新目标、新措施。

一、我国农业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我国农业和农村正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

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迈出较大步伐,农村改革稳步推进,“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得到进一步加强,“三农”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和特征。

在看到“三农”发展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面小康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农业产业还不够强、农村发展仍比较滞后、农村困难人口还比较多等问题,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不平衡性,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局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丝毫不能动摇,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任务丝毫不能放松,支农惠农的政策力度丝毫不能减弱,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丝毫不能松懈。

乡村振兴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乡村振兴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乡村振兴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分析1.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缺乏现代化科技手段和管理模式,效率低下。

2.农民收入难以提高:由于市场信息不畅通、产品缺乏品牌认知度,农产品销售价格不稳定,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3.人才流失严重:许多年轻人离开乡村和家乡追求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导致劳动力短缺。

4.基础设施薄弱:由于资源投入不足和管理不善,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如道路、电力等)滞后发展,限制了经济增长。

5.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乡村地区面临着水源污染、土壤退化等环境问题,严重威胁到可持续发展。

二、对策建议1.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引进新型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1)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培育新型农业科技人才,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

(2)鼓励农民参与合作社、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引导他们走上现代化、市场化的农业产业道路。

2.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消除信息壁垒和不公平交易现象,推动价格稳定。

(1)建设电子商务平台,拓宽乡村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村电商发展。

(2)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支持力度,开发和挖掘乡村旅游资源潜力,吸引更多游客前往乡村旅游观光。

3.促进人才回流: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优越的待遇和发展机会等手段来吸引年轻人回到乡村并参与乡村振兴事业。

(1)建设创新创业基地,为年轻人提供实践机会和创新创业平台。

(2)推动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和农业经营管理人才。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投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产业发展和生活质量。

(1)优化道路网、供水系统和电力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地区的交通流动性和居民生活舒适度。

(2)完善通信网络覆盖,促进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5.注重生态保护: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实行可持续发展政策,确保乡村振兴取得长远成效。

(1)加大环境监测和治理力度,例如治理水质污染、推广有机农业等措施来改善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的问题及对策 乡村振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精选

乡村振兴的问题及对策 乡村振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精选

乡村振兴的问题及对策乡村振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精选乡村振兴是指通过改善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1. 农业结构不合理:当前,农村地区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而粮食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小。

应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农业加工业和农业服务业等形式,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

2. 基础设施薄弱: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水电、通信等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提升网络覆盖能力。

3. 人才流失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地区面临着年轻人才的大量流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乡村青年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待遇,吸引年轻人才回乡创业。

4. 资金投入不足: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目前很多地方财政能力有限,投资规模不够。

应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乡村振兴领域,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增加对农村的投资。

5.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乡村地区存在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等环境问题,极大影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应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加大生态修复投入,推进农村产业绿色转型,建设生态宜居乡村。

,要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从农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和培育、资金投入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入手,通过改革创新和政策支持,为乡村振兴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关注农民的需求,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农业社会化服务中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建议

农业社会化服务中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建议

摘要:当前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项主要内容即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利于解决小农户、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机衔接等问题。

基于当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概括了存在的建设缓慢及服务水平不高、人员结构不平衡及专业人员缺乏、服务供给不平衡及服务能力不强等制约因素,针对性提出了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社会化服务;制约因素;建议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基本途径,对于中国农业经济的增长、推进现代农业的实现等方面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当前中国农业发展处于关键的转型时期,需要对实际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予以解决,如不断提高的生产要素成本、市场上持续低迷的农产品价格等;农业现代化目的的实现,重要的推手即为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当前,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态势良好,供需呈现出“双增长”的特点。

但是实践中有的区域基于土地流转发展起来的农业规模化经营面临着瓶颈问题,通过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可以使这一趋势得到有效的缓解。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8年的数据表明,在农林牧渔总产中,中国生产性服务的支出占比在6.94%,而物质消耗的占比在33.59%,由此可知,农林牧渔产业的发展主要通过消耗物质类来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存在服务业产值低、产业化发展程度不高等问题,其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

1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现状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20年底国家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各类社会化服务的主体数量达到了90万个以上,服务的面积达到了1.07亿hm2次以上,其中服务粮食作物、小农户分别达到了6万khm2次以上、7000万户以上。

这些均国家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不断推进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前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方面的现状主要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概括:服务主体的多元化发展、服务模式的创新完善、农业全产业链的服务加速发展。

2中国农业社会化服体系存在的问题2.1 农业社会化服体系的建设进程缓慢,服务水平相对较低目前大多数学者对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低的现状给予了重点的关注,在农产品保鲜、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技术含量相对降低,以基础服务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信社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三
农信社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农信社在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须寻求与现代化农业主体合作的现实路径。

这既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四化同步”发展战略的要求,也是在新的代背景中,农信社寻求自身业务发展突破的需要。

基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山东省聊城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有4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有4890家,主要农业项目包括粮蔬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

2012年底,该市农信社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及种养业大户贷款余额22.1亿元、7936户。

截至今年4月,相应贷款余额为13.5亿元、6457户。

贷款规模呈现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
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方面:一是受发展模式、经营方式等多方面的影响。

日前,农业生产仍以农户为单位,农民经营主体总体规模较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较差,一旦遭遇风险,将影响第一还款来源,对农户自身和信贷资产都会造成沉重打击。

二是传统的农业生产思维模式仍占据主流。

农业经营主体的现代意识淡薄,加之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现代农业组织处于初级阶段,虽然以“利益均享、风险共担”的形式运作,但因内部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利益分配不清晰,在整合集体能力共同抵御风险方面乏力。

三是现代农业人才资源不足。

大多数农业经营主体的管理者缺乏长远规划,短时期内难以适应发展需求。

据统计,在该市农信社服务的农村客户中,初中及以下学历人群占39%,高中及以下学历人群占68.4%。

这在一程度上影响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限制了农信社信贷帮扶力度和积极性。

农信社方面:一是产品、机制相对滞后,在现行信贷管理和风险防控范围内,仅靠担保、联保等传统贷款方式,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近年来,农信社在深入推进信用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推出了农户信用联盟贷款。

但这仅是信用工程的延伸,是一种贷款管理模式,而不是一种新型贷款产品,难以根本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

二是信贷产品创新力度不够,缺少专门扶持新型农业发展的信贷产品。

同时担保机制不健全,加之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缺乏有效的抵质押物,尽管在信用评级中,农户的宅基地、住房、责任田等均作为家庭资产项目,但是不能作为有效抵押物;而机械设备等动产的价格稳定性较低,价值评估可操作性较难。

同时,由担保公司提供担保的各项费用,又提高了融资成本,不能有效满足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

三是信息不对称,农信社难以掌握现代农业主体的相关信息,存在“惜贷”、“惧贷”现象。

自《山东省家庭农场登记试
行办法》实施以来,该市共注册家庭农场5家,因土地流转、优惠政策、资金规模、发展前景等尚不明朗,很多人持观望态度。

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信贷资金的注入。

国家政策方面:一是农业保险制度不健全,集约化、规模化农业发展面临较大的行业风险和自然风险,致使农信社资金无法寻求必要的风险规避措施。

如2013年禽流感期间,聊城市禽业生产遭受损失,爆发前后销售额下降幅度为12.73%,直接损失1145万元。

该市农信社禽类行业贷款逾期笔数1113笔、余额3432万元,其中本金逾期458笔、金额2281万元,利息逾期655笔、金额1151万元。

二是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土地流转信息服务体系、土地承包经营管理体系、土地承包纠纷仲裁体系不健全。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为农民责任承包田,难以抵押、变现,难以进入金融机构信贷门槛。

如《茌平县贾寨镇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指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流转纠纷和风险。

同时,土地流转还没有成为各级政府和部门经常性指导的工作,工作程序不明确,政策指导满足不了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和适度规模经营对土地流转的需要。

对策与建议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

增加财政补贴力度,加快农业保险产品改造创新,在兼顾保险公司风险承担能力和农户缴费能力的前提下,围绕现代化农业发展研发农险险种,激活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户三方的积极性。

在此基础上,尝试实行“农业保险+信贷”或“农业保险+政策性补贴+信贷”的金融服务模式,把农业参险情况纳入现代农业主体审贷参考要素。

完善政府、银行、农户合作平台。

发挥政府职能,充分利用政府平台对现代农业知识、产品进行宣传,注重现代农业的品牌效应。

结合区域优势,引导专业合作社等发展壮大。

同时,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积极探索农户利用土地、动产及不动产的有效抵质押方式。

在此基础上,探索“产业链式”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主体带动作用,依托订单农业、委托生产等,推广“公司+农户”、“龙头+基地+农户”、“龙头+合作社+农户”等信贷模式,打造新型农业主体专属信贷产品。

推动农村金融服务转型。

以营业网点转型工作为契机,有效整合服务资源,优化人力资源,加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结合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和特点,突出“专业团队、专门产品、专业服务”,坚持“一县一策”、“一乡一策”、“一户一策”。

立足地方主导产业,发挥信贷导向作用,由纯农户向“农兼户”和“兼农户”延伸,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延伸,由企
业本身向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延伸。

挖掘金融服务增长点,强化对运作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组织的金融支持,由“挖”客户向“做”客户转变,营造“批量带动”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