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基础知识
古诗词基础知识
古 体 诗 近 体 诗
题材分类 送别诗 怀古诗 边塞诗 思乡诗 闺怨诗 借景抒情诗 咏物言志诗 田园诗 山水诗 政治诗
诗 歌
古体诗 句数、字数、格律要求不严格 七律 字 押 数 韵 律诗(八句) 五律 、 平 句 仄 近体诗 七绝 数 绝句(四句) 对 仗 五绝 有词牌限制格律,依据长短可分 词 为长调、中调、小令 有宫调、曲牌限制格律 曲 可分为杂剧、散曲。散曲又 可分为套数、小令
考点3:表达技巧的鉴赏
“表达技巧”从广义上看包括下面内容:
①表达方式:抒情、描写、议论、叙事等。
②修辞手法(辞格、修辞格):比喻、对比、 比拟、对偶、借代、夸张、双关、反问、设 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③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想象、联想、烘 托、渲染、对比、衬托、讽刺、象征、托物 言志、抑扬褒贬、动静相衬、虚实相生等。
【高考诗词有何特点】 1、诗的体裁为五、七言格律诗,词、 曲则为小令(其他可考性不大); 2、多为名家名篇,名篇中往往有名 句(太偏、太怪者可考性不大); 3、有较高的思想、认识、审美价值 4、艺术技巧均为常见技巧,大都是 其他文学作品所共有的而学生在学 习中又接触过的 技巧。
• 二、命题趋势: • ①材料的选择一定是浅显的(得分 率一直比较低)。 • ②命题思想两方面 • ⑴形象、语言、技巧 • ⑵思想、观点 • ③允许考生在尊重定论的基础上适 度发挥,但必然受到一定的约束, 不可信马由缰。
考点4:意境的鉴赏
意境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 艺术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 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意境的鉴赏, 应是对一首诗的整体认识,是诗歌鉴赏 的重点之一。 意境的鉴赏方法,应该通过对一首 诗的包括意象在内的思想内容、感情格 调以及表达技巧等等进行综合分析来完 成。
元曲基础知识大全
元曲基础知识大全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立在中国文学史上一座艺术丰碑。
小编整理了元曲基础知识大全,欢迎欣赏与借鉴。
〔般涉调〕元曲宫调之一,周德清《中原音韵》:“般涉拾掇坑堑。
”〔哨遍〕曲牌名,散套可作首牌。
剧套嵌入套中,亦入〔中吕〕,与宋词、诸宫调略同。
有〔么篇〕换头,散套用否均可,剧套不用。
首末句与始调不同,余同诗调。
此曲诗调定格14句,定格字句:六、七、六、七、六、三、五、五、五、七、七、六、六、七、(/五、七、七、七、四、五、六、四、四、七、七、四、四、四)计81字,〔么篇〕换头,定格13句,定格字句:四、七、七、七、七、四、五、六、四、四、七、七、七,计69字,全曲共150字。
{:请大家注意核查此曲牌真正的格式!}〔耍孩儿〕曲牌名,散套可作首牌。
剧套嵌入套中,又名〔魔合罗〕。
南北曲中都有。
北曲多用在〔正宫〕、〔中吕〕、〔双调〕大套曲后。
也有开首即用此曲,后面加煞曲七八支,作为一套的,即〔耍孩儿〕—〔煞〕(数量不定)—〔尾声〕。
没有单独作小令用的。
诸宫调同,〔南曲〕不同。
〔幺篇〕同始调,用否均可。
定格9句,定格字句:七、七、七、四、七、七、五、四、四,共52字。
〔黄钟〕元曲宫调之一。
周德清《中原音韵》:“大凡声音,各应于律吕,分六宫十一调”“黄钟宫富贵缠绵。
”〔醉花阴〕曲牌名,套数首牌。
古近二体。
古体5句,宋词牌小异。
近体七句,前五句同古体,北曲多用之,定格7句。
定格字句:七、六、五、四、五、五、七,共39字。
〔人月圆〕曲牌名,属北曲,小令用。
有〔幺篇〕换头,须连用。
全同宋词。
北宋人王诜(shēn)词中有“人月圆时”,故名。
又叫〔青衫湿〕。
金元时北人喜欢唱它,随入散曲。
定格11句。
定格字句:七、五、四、四、四;〔幺篇换头〕四、四、四、四、四、四、,共48字。
〔正宫〕元曲宫调之一,又作“正黄钟宫”。
周德清《中原音韵》:“正宫惆怅雄壮。
”〔端正好〕曲牌名,属北曲。
套数首牌。
与《仙吕》同,与宋词略异,定格工5句,定格字句:三、三、七、七、五,公25字。
长亭送别基础知识
元杂剧相关知识元曲亦称元剧,它是元代散曲和杂剧的合称,是具有和唐诗、宋词一样高的盛誉的中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
元剧四大家各是关、马、郑、白,即: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元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
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代散曲两个部分,它在金院本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而形成的,正当南戏盛行之际,北杂剧走向成熟。
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马致远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白朴代表作是《梧桐雨》四折一楔子”是元杂剧最常见的剧本结构形式,合为一本,每个剧本一般由四折戏组成,有时再加一个楔子。
所谓的“折”相当于现在的“幕”,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全剧矛盾冲突的自然段落;四折即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个阶段。
元杂剧在四折戏外,为了交代情节或贯穿线索,往往在全剧之首或折与折之间,加上一小段独立的戏,称为“楔子”。
安排在第一折之前的,称为开场楔子;置于在各折之间的,称为过场楔子2、剧本内容构成:曲、科、白曲即唱词,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讲究对仗押韵,一韵到底。
科,又称介,戏剧角色动作的总称,包括武打、舞蹈、舞台程式和舞台效果等,舞台动作往往有夸张性、象征性(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以及虚拟化、程式化(关门开门的虚拟手势)。
白,即宾白、道白,是剧中人物说的部分背诵名句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凄迷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名句赏析1分析端正好唱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参考答案:这支曲子选择了蓝天的白云、满地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这四个富有深秋特征的意象,与凄紧的西风融为一体,组成了一幅黯然销魂的秋日送别图(1)。
元曲基础知识之七:元杂剧
元曲基础知识之七:元杂剧一、元杂剧简介元杂剧又叫北曲,与此相对的还有南曲,也就是南方方言和流行的地方曲调演唱的南方剧种。
它是以北曲演唱为基础的戏曲形式,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多种词曲和技艺发展而成的。
剧本体裁一般是:每本分四折,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必要时另加“楔子”。
角色有正末、正旦、主唱等。
一杂剧基本由正末或正旦一种角色唱到底。
正末主唱的称为“末本”,正旦主唱的称为“旦本”。
元杂剧唱与说白紧密相连,“曲白相生”。
元杂剧还有一些特点,如剧本注重舞台性,角色分工类型化,漠视生活外部形态真实。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
这比之以滑稽取笑为主的参军戏或宋杂剧可说已起了质的变化。
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元杂剧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久已在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
二、元杂剧题材内容的范围元杂剧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深刻,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斗争精神。
元杂剧作家为避文祸,多借历史传说故事反映现实,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也常涂上一层“历史传说”的保护色。
但许多作品生动地展现了元代社会广阔的生活面貌,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按内容主要可划分为以下几类:1.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
如《窦娥冤》《鲁斋郎》《陈州粜米》等,大胆抨击了元代的专制统治和腐败政治,使人们看到在民族、阶级双重压迫下的黑暗社会现实和人民的深重苦难。
2.表现英雄主义,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
有的正面歌颂人民起义英雄,如《双献功》《李逵负荆》等。
有的赞颂历史豪杰,如《单刀会》等。
有的表现各种弱小人物的反抗斗争,如《窦娥冤》写寡妇窦娥大骂官府,诅咒天地;《陈州粜米》写农民张撇古对权豪的谴责与反抗;《救风尘》写妓女赵盼儿智斗花花太岁等。
3.描写爱情婚姻,反映妇女问题。
语文高考总复习第六章入门知识古诗常识含答案
入门知识古诗常识一、体裁常识诗歌从时间角度分为古代诗歌和现(当)代诗歌,从格律角度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中国古代诗歌以抒情诗为主,兼有部分叙事诗。
中国古诗从发展源流角度又可分为诗、词、曲三种。
1.诗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1)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亦称“古诗”“古风”。
这种诗体产生较早,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都是古体诗,唐以后把凡不遵守近体诗规则的诗歌也叫古体诗。
这种诗体依据每句字数的不同可分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唐以后五言和七言古体诗成为主流,简称“五古”“七古”。
“五古”主要从汉代五言诗发展而来,“七古”则是从七言和杂言歌行发展而来。
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者,但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
古体诗的特点:章无定句,句无定字,句式可整可散,篇幅可长可短,每句字数可多可少。
不讲平仄,不讲对仗。
用韵押韵,自由灵活。
一般押宽韵,大多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而且可以换韵。
乐府诗是古体诗的一种。
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因兼及创作和搜集民间诗歌、乐曲,后遂称这类诗歌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属古体诗的一种,除要求配乐歌唱外,其形式和古体诗没有区别。
后世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袭用乐府题名仿作的不合乐的作品,统称乐府。
宋元以后,配乐歌唱的词、散曲等,有时亦称乐府。
(2)近体诗,亦称“今体诗”。
中国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
由于有严格的格律要求,所以人们又把它称作格律诗。
律诗的格律十分严密,其要求主要有:①诗的每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简称“五律”“七律”。
②诗句的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即在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③有特定的对仗要求。
八句者每两句为一联,计四联,依次通常称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
每首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④声韵格律的要求严格。
语文基础知识
一、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一、文学常识1. 古代文学- 诗歌:唐诗、宋词、元曲- 散文:古文观止、诸子百家- 小说: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2. 现代文学- 诗歌:新诗、现代诗歌- 散文:现代散文、随笔- 小说:现代小说、网络小说3. 外国文学- 古典文学:莎士比亚戏剧、古希腊悲剧- 近现代文学:欧洲文学、美洲文学二、语言知识1. 词汇- 词语的意义、用法- 成语、俗语、谚语2. 语法-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 语态:主动语态、被动语态- 语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3. 修辞- 比喻、拟人、夸张、反问、排比、对偶三、阅读理解1. 文章结构- 引言、正文、结尾- 段落结构:主题句、支撑句、过渡句2. 阅读技巧- 略读、精读、扫读- 推理、判断、总结3. 文章类型-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四、写作技巧1. 文章构思- 主题明确、材料组织、结构安排2. 写作方法- 描述、叙述、议论、抒情3. 文章修改- 语言表达、逻辑结构、标点符号五、古诗文鉴赏1. 诗歌鉴赏- 诗歌形式:韵律、节奏、对仗- 诗歌内容:意象、情感、哲理2. 文言文阅读- 常见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 - 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六、现代文阅读1. 文章主旨- 把握文章中心思想、作者态度2. 细节理解- 捕捉文章中的关键信息3. 推理判断-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逻辑推理七、语言运用1. 口语表达- 语音、语调、语速- 表达清晰、连贯、得体2. 书面表达- 书信、报告、总结- 格式规范、内容完整、逻辑清晰3. 媒体语言- 新闻报道、广告文案、网络语言八、文化知识1. 中国传统文化- 节日、习俗、历史故事- 儒家、道家、佛家思想2. 世界文化- 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 世界文化遗产九、思维品质1. 批判性思维- 分析、评估、反思2. 创造性思维- 想象、联想、创新3. 合作与交流- 团队合作、有效沟通十、学习策略1. 学习方法- 制定学习计划、时间管理- 有效记忆、复习策略2. 学习资源- 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 参加学术讲座、研讨会3. 自我评价- 定期自我检测、反思进步以上是对初中语文知识点的一个基本归纳整理,每个部分都包含了重要的子类别和关键点。
七年级语文教案上册第五单元重要知识点精讲复习教案
本教案是在七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的第五单元内容基础上,总结了重要知识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教材主要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唐诗宋词元曲基础知识”、“词语辨析讲解”、“古文阅读及写作”等几个方面。
下面我们将逐一进行讲解。
一、唐诗宋词元曲基础知识1.唐诗鉴赏:唐诗的鉴赏比较复杂,主要包括韵律、格律、修辞以及意境等几个方面。
其中,韵律是指唐诗中的韵脚,如仄平、平仄等;格律是指诗的结构形式,如律诗与非律诗等;修辞是指诗中运用的修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意境是指诗的意义和表达方式,如哲理、描写等。
2.宋词鉴赏:宋词是唐诗后的文学形式,在唐诗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意境和情感元素,更加表达了对生活和情感的关注。
宋词鉴赏要注意理解词的体裁形式和主题情感,提高鉴赏能力。
同时,学生们还需要了解一些词牌和典故,以便在鉴赏和创作过程中随手取材。
3.元曲鉴赏: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存在,具有丰富多样的形式和主题。
元曲中的形式包括杂剧、散曲、传奇等,主题主要集中在爱情、官场、历史事件等方面。
元曲的鉴赏需要理解其特有的主题和情感元素,同时对形式结构的掌握也很重要。
二、词语辨析讲解1.同根词的区分:同根词指的是由同一个词根派生出来的不同形式词,如踏、踩、践等。
这些词有着相似的意义,但使用场合和语境还是有所区别的。
因此,对同根词的区分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
2.近义词的辨析:近义词指的是意思相近的词语,如快乐、高兴、愉悦等。
在使用这些词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主题进行选择,注意词义的微妙差别和使用场景。
3.习惯用语的应用:习惯用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历史悠久,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
理解和应用这些习惯用语不仅可以提高语感,还有助于深入理解语汇的使用和联系。
三、古文阅读及写作1.古文的理解:古文是汉语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阅读和理解需要积累和提高。
在古文阅读中,需要注重词义辨析,熟悉典故故事,并根据语境和语法分析进行整体理解。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_《元曲三首》参考课件1
③穿着些大作.怪.衣服 古义:_奇___怪__。__ 今义:比喻坏人或思想捣乱,起破坏作用。 ④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 古义:_嗜__好__。___
今义:耽搁。
六、特殊句式 项废东吴,刘兴西蜀 __省__略__句___
七、名句默写 ①成也萧何,__败__也__萧__何___。
(马致远《【双调】 蟾宫曲·叹世》) ②自送别,心难舍,___一__点__相__思__几__时__绝______? ____凭__阑__拂__袖__杨__花__雪_____。溪又斜,山又遮,人去 也。
_“__见__”__通__“__现__”__,___现__成__的______
三、一词多义 (1)施
②①仁那义大不汉施下.而的攻车守,之众势人异施.也礼数_施___行行____ ③ ④探 蚤起石,发穴施.,从靡良计人不之施 所.之用__通__,__“__采__迤__用___”__,__斜_ 行 ⑤ ⑥古 妾人 不所 堪以 驱重 使, 施.徒刑留于无大所夫者施.,殆_使_为_用_此 __也 _加__,__施__加__
证果:本是佛家语,这里指结局。蒯kuǎi通:汉高祖时的著 名辩士,本名彻,史家避汉武帝刘彻讳,称他为蒯通。韩信 用他的计策平定齐地,后他又劝韩信背汉自立,韩信不听,他 怕受牵连,就假装风魔。后韩信被杀时叹说:“悔不听蒯彻之言,
死于女 子之手。”
【南吕】 四块玉·别情
自
送别 ,心
难 舍, 一点
睢景臣,生卒年月不详,字景贤, 中国元代散曲家,江苏扬州人。 曾撰有《屈原投江》《牡丹记》 《千里投人》三部杂剧。散曲作 品仅存套曲三首。他的《【般涉 调】哨遍·高祖还乡》散套,是 元代散曲作品中的优秀名篇。
2.资料链接 中国元代的统治者入主中原后,社会形态出现 了变化。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的需求增加,因 科举废除而入仕无门的下层知识分子的介入, 以及戏剧自身的发展,促成了元杂剧在短时间 内走向繁荣。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关汉卿、 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开创了中国文化艺术的 新时代。
高一语文元曲五首
民歌 别情
上阕:写景山 香、 风水 、、 暮柳 雨絮、桃花、
叠声 叠韵
下阕:抒情怕 忆、 、怎 瘦地 、、 宽压、
重章反复
夜行船
夜行船:叹人生之短 乔木查:议帝王兴衰 庆宣和:谈英雄烟灭 秋思 落梅风:讽告贪富人财莫之奢愚 风入松:劝自己糊涂过 拨不断:慰自己穷生活 离亭宴煞:学古人遁世
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来萧瑟的 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仿佛也展现出了另一 种鲜活的生气。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 而有韵味的形象,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作为曲文的结束语。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 “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 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两种颜色之中的;“青山绿水” 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 交杂相错,于是原来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 六色而多彩多姿,给人以乐观向上的力量。
元曲五首
基本常识
元曲分为元杂剧和散曲两类,杂剧是戏曲, 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但也有相 同之处。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因此, 元代人称其为乐府。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 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 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 戏曲”。本课学习的是5首元散曲。
③清廉贬入睡馄.饨.( hún tun) ④水粼.粼( lín )
⑤脸醺.醺( xūn )
⑥往事堪嗟.( jiē )
⑦蛩.吟罢( qiónɡ)
⑧密匝.匝( zā )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人皆嫌.命.窘.: 抱怨命不好。 ②掩.重门暮雨纷纷: 关上。
③缕.带.宽三寸: 束腰的带。
④重回首往事堪.嗟.: 不胜感叹。 ⑤急罚盏夜.阑.灯灭: 夜深。这里比喻人已垂暮。 ⑥不恁么渔.樵.没话说: 渔夫,打柴人。 ⑦纵.荒坟横断碑: 竖,与“横”相对。 ⑧不.争.镜里添白雪: 不料。 ⑨浑.几个重阳节: 尚,还。 ⑩人问我顽童记.者.: 记着。
高中历史宋词和元曲
高中历史宋词和元曲(考试总分:21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40 小题,共计 160 分)1、(4分)下列宋代词人中,有一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埃之外。
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这位推动了宋词突破性发展的词人是A.柳永B.李清照C.苏轼D.辛弃疾2、(4分)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反映着重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
以下对联刻画的人物对象,属于明清时代的是A.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B.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C.诗史数干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D.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剌贪刺虐入木三分3、(4分)在一节文化赏析课上师生们讨论了如下语句:“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节课是在赏析A.元曲B.汉赋C.唐诗D.宋词4、(4分)宋代已有人开始传授诉讼学,史书曾记载,当时在部分地区流行《邓思贤》《四言杂字)等诉讼书籍。
其原因是A.统治者重视农业B.格物致知理论提出C.市民阶层的需要D.文人进行政治启蒙5、(4分)“北宋至明清时期除了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新文化也在慢慢孕育发展。
”下列属于材料中“新文化”范畴的是A.陆九渊的心学思想B.郑板桥的《兰竹图》C.关汉卿的《窦娥冤》D.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6、(4分)元代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成熟文学剧本。
与传统诗词歌赋相比,元代杂剧的突出特点是流传范围广B.反映社会生活C.富于观赏性D.体现文化融合7、(4分)如果让你设计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网页,在文学部分设置分链接按钮。
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基础知识专项复习(部编版)专题04古代诗歌四首(解析版)
专题04古代诗歌四首知识归纳一、《观沧海》【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昌,并以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207年)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帝。
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遗著有《魏武帝集》,已佚,明人有辑本。
又有今人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写作背景】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尚和袁熙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文体知识】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著有《李太白集》。
他的《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次北固山下》【作者简介】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
先天元年(712年)中了进士,官洛阳尉。
早有文名,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其诗流传不多。
《天净沙•秋思》【作者简介】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散曲家。
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粱梦》等,并写有小令、套数二百余首,经后人辑入《东篱乐府》。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练习题及答案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繁华的都市生活1.大都市: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时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
2.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1 )原因: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 2 )表现3.传统节日: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些节日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知识点2 宋词和元曲4.宋词人( 2 )李清照:两宋之交的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
她的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是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的作品则充满了血和泪,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3 )辛弃疾:南宋词人,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5.元曲( 1 )特点: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 2 )著名杂剧家①关汉卿: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②元曲四大家: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
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知识点3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6.概况: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7.评价: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 繁华的都市生活1.穿越时空,映入你眼帘的是大相国寺门前人流如潮,商品琳琅满目。
你来到的城市为( B ) A.唐朝的长安 B.北宋的开封C.南宋的临安D.元朝的大都2.右图是王弘力所作《古代风俗百图》之《瓦子内说书图》,图的上端配诗中写道:“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
元曲基础知识简介
元曲基础知识简介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元曲这神奇的玩意儿呀!元曲,那可是咱中国古代文学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呢!就好比是一场热闹非凡的大戏。
你想想,那一个个生动的人物,那一段段精彩的故事,都在元曲里活灵活现的。
元曲有杂剧和散曲之分。
杂剧就像是一部完整的舞台剧,有角色,有情节,能让你沉浸其中,感受着各种喜怒哀乐。
散曲呢,则像一首首短小精悍的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动人。
说起来,元曲的语言那叫一个接地气!它不像有些诗词那么文绉绉的,元曲里都是咱老百姓平时说的话,亲切得很呢!就像你和朋友聊天一样自然。
你看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多么朴素的文字,却能勾勒出那么美的画面,是不是很神奇?元曲里的故事也是五花八门,啥都有。
有爱情故事,那叫一个缠绵悱恻,让你跟着揪心;有英雄传奇,让你热血沸腾,恨不能自己也去闯荡一番;还有那些生活琐事,让你忍不住会心一笑,这不就是咱自己的生活嘛!而且元曲的作家们那可都是有个性的主儿!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社会的看法。
有的辛辣讽刺,有的幽默风趣,有的则饱含深情。
这就好比不同口味的糖果,总有一款能符合你的口味。
咱再说说元曲的韵律。
那节奏,就跟咱走路的步伐似的,有快有慢,有轻有重。
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带劲!这韵律就像是给元曲穿上了一件漂亮的衣裳,让它更加光彩照人。
元曲这东西,真的是越品越有味道。
它就像一杯陈酿的美酒,刚开始可能觉得一般,但慢慢品味,你就会发现它的无穷魅力。
你难道不想去好好感受一下吗?总之,元曲是咱老祖宗留给咱的宝贵财富,咱们可得好好珍惜呀!别让这么好的东西被埋没了。
大家都去读一读元曲,感受一下那独特的魅力吧!相信我,你一定会爱上它的!。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PDF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PDF 在初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知识点,包括古诗文、现代文、修辞手法等等。
这些知识点对我们的语文学习和应试备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我特意总结了初中语文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古诗文1. 古代文言文基础知识:包括文言文的基本句式、词语、修辞手法等。
要注意掌握常用的古汉语词汇,如“既往不咎”、“不耻下问”等。
2. 古代文化常识:学习古代历史和文化,了解古代的社会制度、宫廷生活、礼仪习俗等。
这些对于理解古诗文的背景和意义十分重要。
3. 唐诗宋词元曲:重点学习唐宋时期的古诗文作品,掌握一些著名的诗词,如杜甫的《登高》、苏轼的《江城子》等。
二、现代文1. 近现代文学作品:了解一些重要的近现代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戏剧、散文等。
如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子夜》等。
2. 阅读技巧: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如略读、精读、理解上下文等,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章的内容。
三、修辞手法1. 比喻:学习比喻的表达方式,了解比喻的作用和效果。
如“朝霞宛如火烧云”。
2. 拟人:掌握拟人的运用方法,使文学作品更具生动性。
如“风迎面扑来,仿佛在向我打招呼”。
3. 夸张:学会使用夸张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如“他的笑声震耳欲聋”。
四、其他知识点1. 文字表达:学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段落结构和排版技巧,使文章清晰易读。
2. 古代典故:了解一些古代典故的来源和含义,如“狼烟四起”、“蛇鼠一窝”等。
3. 修辞手法:熟悉一些修辞手法的定义和运用,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以上就是我对初中语文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学习,既要理解每个知识点的背景意义,也要掌握其具体的运用方法。
只有全面掌握语文知识,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祝愿大家在语文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元曲基础知识
元曲基础知识大家在学校时候,都学过元曲,但是都知道元曲的由来以及定义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元曲的定义元曲又称词余、乐府,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
元曲虽有固定格格式,但并不生硬死板,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所以,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二、元曲的产生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指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
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正所谓“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文随着时代变化,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元曲之所以成为一代文学是与元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后的政治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
元世祖忽必烈灭亡宋朝统一中国后,尖锐的民族矛盾与斗争就一直存在。
元朝统治者政治上实行武力镇压,对汉族知识分子严酷打压控制,使科举制度中断了长达78年之久,知识分子被降到比娼妓还要低的地位。
所以,元代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之说。
知识分子排到倒数第九可想而知地位多么低微。
同时元蒙统治者借助儒学理学和宗教禁锢来麻痹人们的思想意识,以巩固其统治,使中国的文化学术沦入衰退境地。
另一方面,元代城市经济特别发达,外来文化的输入,加上作为统治者的蒙古族一直喜爱歌舞,因此戏曲为代表的市民文学就大大地发展起来,久而久之取代了以诗文为主的正统文学地位,从此古文,诗词渐渐衰弱。
这是因为诗文受到统治者的排斥,加上诗文作家大多是官宦,脱离大众,脱离生活,受重重思想束缚,不能写出反映社会现象的作品,而杂剧作家身居下层,了解和熟悉市民生活,封建礼教和程朱理学的思想影响较少,能自由地进行创作。
再就是诗文作家政治上得不到尊重,苦闷思想普遍存在。
元曲基础知识
元曲基础知识“元曲”,是杂剧和散曲的统称。
杂剧是戏曲,散曲属诗歌,它们都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融歌唱、说白、舞蹈为一体的一种戏曲形式。
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
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今天我们读到的元杂剧其实就是供元倡优舞台演出的剧本。
在结构上,杂剧剧本通常由四折一楔子组成。
折,首先是剧本剧情的一个自然段落,另外又是剧曲音乐的一个单元,每折由一个严格程式的套数构成。
楔子,只唱一二支曲子,篇幅比折短小,位置也不固定。
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人物、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加强前后剧情的联系,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一楔子的形式。
有的将一本分为五折或六折,还有用两个楔子的。
通常一本就是一部戏,个别情节长的戏,可写多本。
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
)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
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
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
宫调,即调式。
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
剧本里唱词前面都标明宫调与曲牌的名称,如[正宫·端正好]、[商调·集贤宾],“正宫”、“商调”是宫调名称,“端正好”、“集贤宾”是曲牌。
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
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
在角色分类上,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旦、末、净、杂四类。
末是男角,男主角叫正末,还有外末、副末、冲末、大末、二末等。
旦是女角,女主角叫正旦,还有贴旦、花旦、老旦、小旦等。
净多扮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有净、副净、二净之别。
杂是杂角,是以剧中人职务身份为名的,如驾(皇帝)、孤(官员)、祗从(侍从)、孛老(老头)、卜儿(老妇)、徕儿(小孩)、细酸(书生)、邦老(盗贼流氓)、洁郎(和尚)等。
天净沙秋思作业设计
以下是一份天净沙秋思的作业设计:
一、基础知识
1.背诵并默写这首元曲。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昏鸦
•断肠人
二、理解分析
1.这首小令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3.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延伸
1.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2.找一找其他有关思乡的古诗或元曲,读一读并与同学分享。
四、艺术特色
1.这首小令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2.请找出这首小令中最能表现主旨的一句。
五、个人展示
选择你喜欢的一句或几句,进行仿写。
元曲基础知识
元曲基础知识元曲的分类元杂剧元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
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代散曲两个部分,它在金院本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而形成的,正当南戏盛行之际,北杂剧走向成熟。
13世纪后半期是元杂剧雄踞剧坛最繁盛的时期。
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是其显著的特色之一,“一人主唱”是元杂剧的又一显著特点。
元杂剧唱与说白紧密相连,“曲白相生”。
元杂剧还有一些特点,如剧本注重舞台性,角色分工类型化,漠视生活外部形态真实,以类型化、象征化的手法,表现剧作的内在情绪,作家流逸的情思与本质性的真实生活相结合等等。
完全具备了戏曲的本质特征,它走完了戏曲的综合历程,是严谨、完整、统一的,又是个性鲜明的戏曲艺术。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
这比之以滑稽取笑为主的参军戏或宋杂剧可说已起了质的变化。
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元杂剧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久已在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
元散曲散曲释名一、元代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
二、散曲之名最早见于文献,是明代朱有墩《诚斋乐府》,此书所说的散曲专指小令,不包括套数。
三、明代中叶以后,散曲的范围逐渐扩大,把套数也包括进来。
四、 20世纪以来的学者的论文,把小令、套数都看作散曲。
散曲作为文体概念做终被确定下来。
散曲的产生与发展一、散曲的产生1、发源于金词根据学者研究散曲产生于金元之际,产生于民歌俚谣。
金代的词已经出现曲的特点,倾向俚俗、率直、诙谐、浅白。
金词对大量北方俚歌俗调的吸收,金词中的许多词牌实际上已经是亦词亦曲,很多词在文学风格上已经接近后代的曲。
2、散曲输入文坛成为散曲文学的主要途径。
金末元初文人没有科举取仕这条路可走,加上但是避世——玩世的社会思潮的影响,他们出入秦楼楚馆,而大量名妓会制乐府、唱曲,她们将民间的歌曲大量修改、传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曲基础知识
“元曲”,是杂剧和散曲的统称。
杂剧是戏曲,散曲属诗歌,它们都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融歌唱、说白、舞蹈为一体的一种戏曲形式。
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
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今天我们读到的元杂剧其实就是供元倡优舞台演出的剧本。
在结构上,杂剧剧本通常由四折一楔子组成。
折,首先是剧本剧情的一个自然段落,另外又是剧曲音乐的一个单元,每折由一个严格程式的套数构成。
楔子,只唱一二支曲子,篇幅比折短小,位置也不固定。
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人物、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加强前后剧情的联系,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一楔子的形式。
有的将一本分为五折或六折,还有用两个楔子的。
通常一本就是一部戏,个别情节长的戏,可写多本。
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
)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
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
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
宫调,即调式。
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
剧本里唱词前面都标明宫调与曲牌的名称,如[正宫·端正好]、[商调·集贤宾],“正宫”、“商调”是宫调名称,“端正好”、“集贤宾”是曲牌。
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
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
在角色分类上,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旦、末、净、杂四类。
末是男角,男主角叫正末,还有外末、副末、冲末、大末、二末等。
旦是女角,女主角叫正旦,还有贴旦、花旦、老旦、小旦等。
净多扮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有净、副净、二净之别。
杂是杂角,是以剧中人职务身份为名的,如驾(皇帝)、孤(官员)、祗从(侍从)、孛老(老头)、卜儿(老妇)、徕儿(小孩)、细酸(书生)、邦老(盗贼流氓)、洁郎(和尚)等。
在舞台演出上,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
唱又称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
是杂剧的主要部分。
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唱的情况。
这说明元杂剧在发展中逐渐突破了它自身的局限。
)。
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是按照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填写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规定之外,适当加入衬字或增句。
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物的台词、道白。
因“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
元杂剧的宾白,除一般的对白、独白外,还有定场白、冲场白、背白和带白。
对白是人物对话;独白是人物自叙;定场白是角色第一次上场时作的自我介绍,一般用韵语。
如《窦娥冤》第一折里赛卢医第一次上场念:“行医有斟酌,下药依本草;死的医不活。
活的医死了”。
然后自报姓名、籍贯、身份之类。
这是元杂剧的一种程式,可以看出话本说唱的影响。
冲场白是角色再次上场的说白。
背白是角色背着同台其他角色向观众的独白。
带白是插在曲词中的道白。
科是“科范”的简称,是剧本中关于人物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指示。
如“再跪科”,“鼓三通、锣三下科”,“笑科”,“把盏科”。
元杂剧中唱的主要作用在于抒发剧中主人公的内心情感,白的主要作用在于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塑造人物形象。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梧桐雨》)。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梧桐雨》(白朴),《赵氏孤儿》(纪君祥)。
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拜月亭》(关汉卿),《西厢记》(王实甫),《墙头马上》(白朴),《倩女离魂》(郑光祖)。
元代的四大南戏:元末柯丹邱的《荆钗记》,刘知远的《白兔记》,元人施惠的《拜月亭记》,元末明初徐仲由的《杀狗记》。
编辑人:陈鹏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