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中心城市“外溢发展战略”实施探讨

合集下载

沿海地区城市化的现状与趋势

沿海地区城市化的现状与趋势

沿海地区城市化的现状与趋势近年来,中国沿海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

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相互促进,使得沿海城市的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但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和挑战,例如资源环境压力、社会问题等。

因此,本文将对沿海地区城市化的现状与趋势进行探讨。

一、现状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呈现出明显的加速态势。

据统计,在近10年间,沿海城市的人口规模增长迅速,经济总量稳步上升。

2019年,全国沿海地区GDP总量为34409.2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52.9%;人口总数为5.6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40.8%。

这一趋势也体现在城市化率上。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9年,沿海城市化率达到了70.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近年来,沿海城市化率仍然保持着较快的增长。

在城市化的同时,各城市也在实施城市更新和改造,提高城市功能和品质。

但城市化进程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城市化过程中,沿海地区面临人口增长、城市扩张、土地占用等问题。

同时,也面临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压力等问题。

因此,城市化的可持续性也成为了需要重视的问题。

二、趋势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在未来仍将保持加速的趋势,同时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1.人口迁移沿海城市不断吸引人口流入,城市化的进程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另一方面,一些沿海城市也在鼓励人口向周边地区迁移。

比如,上海正在推进“一核一区一带一基地”布局,鼓励人口向周边城市和县区转移,缓解首都功能疲态问题。

2.城市更新随着城市更新和改造的不断推进,城市的功能和品质将会得到提高。

同时,城市更新也需要面临更多的挑战,包括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保护、社区居民权益的保障等问题。

3.生态环境保护沿海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也面临压缩生态环境的矛盾。

因此,建设绿色生态城市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城市化的进程也要求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4.科技创新沿海地区城市化的发展还需要加强科技和创新的支撑。

沿海城市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沿海城市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沿海城市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沿海城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它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压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考察沿海城市发展的现状,并提出几个可行的对策来应对这些挑战。

一、沿海城市的发展现状中国的沿海城市以发展速度快、经济规模大、产业结构先进、国际竞争力强等特点而闻名于世,然而面临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首先,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国内产业升级的推进,沿海城市的经济增速开始放缓。

其次,环保压力不断加大。

沿海城市面临着资源环境的限制,大气污染和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

再次,人口持续增加。

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沿海城市面临的又一个难题。

此外,城市发展不平衡也无法得到缓解。

二、沿海城市发展的对策面对这些问题,沿海城市需要采取富有前瞻性的对策,以确保其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加强创新发展,促进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

发展服务业,积极开发文化及旅游产业,拓展服务贸易,增加服务和消费的比重。

2. 推进与协调发展沿海城市应加强自身的内部协调,尤其是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同时,应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的合作与联系,实现共同发展。

各城市间应该互相开放市场,加强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与周边城市间的经济联系。

沿海城市也应该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3.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沿海城市应当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

加强海洋环境、大气环境以及水资源管理。

制定环保标准,对企业进行明确的监督和指导,鼓励采用清洁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推广新能源汽车等创新技术。

4. 做好人口政策和城市规划加强人口计划管理,控制人口增长和城市扩张的速度;实施新型城镇化,改善城市内部布局和居住环境;保障住房,加快修建廉租房公寓;完善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保健等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市总体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让城市更美好。

沿海经济区域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沿海经济区域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沿海经济区域发展的模式与路径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沿海经济区域发展一直以来都备受各界的关注。

在这个地区内,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文化的繁荣等方面的进步都为中国这个大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那么,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们又能够在这个区域内看到哪些发展新模式?有什么样的发展路径是可以借鉴的?下文将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发展出了适合自身情况的新模式沿海经济区域发展的模式在中国的经济转型期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而且不同的地区都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发展出了各自的模式。

例如,广东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以花园式厂房为代表的新型工业时代,而江苏则以创新驱动经济在国内外广为人知。

在这种情况下,展现出来的新模式应该是充分体现当地优势,同时不失全局视角的。

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沿海经济区域还在尝试与国际发达地区开展合作,以加强其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中心的位置。

例如,近年来江苏省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的努力,就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与国外经济体的互动,沿海经济区域发展了多种模式,使其在发展道路上走出了一条更宽的道路,有望延伸到地方的融合和更广泛的合作层面。

二、产业发展的路径逐渐走向多样化作为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经济结构相对单一的地区,沿海地区针对当前国家经济高质量的发展路径,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例如,广东将制造业转化为更加高价值的科技制造业,为“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实现打下基础。

江苏在制造产业转型的同时,更注重了知识产权、产业集群、人才聚集等方面的发展,使得其经济结构更加多样化。

当然,从全国层面来看,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制造业的问题了。

随着互联网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在发展中不断崛起,不少沿海城市开始逐渐将产业方向调整到数字经济、绿色产业和服务业。

同时,多个沿海城市也积极争取国家级创新中心、示范区的建设,为新时期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城市化发展路线多样沿海经济区域的城市化已经加速。

建设规划的沿海经济开发与规划策略

建设规划的沿海经济开发与规划策略

建设规划的沿海经济开发与规划策略近年来,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势头,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然而,沿海地区的经济开发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策略,促进沿海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沿海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目前,沿海地区的经济总量占据全国的相当大比重,GDP增速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沿海城市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外开放程度也不断提高。

然而,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沿海地区的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生态环境恶化,海洋污染、滨海湿地退化等问题亟待解决。

另一方面,沿海地区的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明显,一些地区的发展水平仍然相对较低。

因此,建设规划的沿海经济开发与规划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二、沿海经济开发的规划策略1. 优化产业结构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制造业为主,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

一方面,要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力度,培育新兴产业,推动沿海地区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要加强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2. 加强创新能力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沿海地区应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园区。

同时,要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沿海地区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3.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沿海地区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需要加强城乡一体化规划。

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要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4. 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挑战,需要加大保护力度。

一方面,要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另一方面,要加强滨海湿地保护,恢复和修复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

5. 加强对外开放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对东部沿海地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思考

对东部沿海地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思考
没有 取 得 一 致 的认 识 。 笔 者 认 为 , 进 我 国 的 城 镇 化 进 推
目前 , 东部沿海地区主要城市的 中心城 区人 口已经 有 相当的规模 , 但城市基础 设施建设 不足的 问题 比较普遍 , 城市土地 、 水资 源、 交通 、 环境 、 住房 等客观 因素限制 了人 口城镇化的发展规模。在东部沿海地 区, 资源短缺 由南 水 向北明显加剧 ; 耕地资源减少和浪费状况 由北向南趋 于恶
城镇化是大势所趋 , 乡村居 民向城镇迁居 不可避免 , 因而 县城作 为家乡的“ 大城市” 成为迁居首选 。 就 2 .依托县城加快发展 中等城市具有规模 比较优势 改革开放 以来 , 于我 国的城镇 化道路 , 关 一直是理论 界和政界所关注的重要理 论和实践 问题 。积 极发展大城 市无疑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巨大动力 , 但在整个城镇体系 中, 大城市 的数量毕竟是少数 , 且容纳人 口有一定限度 ; 其 辐射、 带动周边 地区发展 的能力也有 限。根据 测算 , 像上 海这样 的特大城市 , 其辐射半径 为 10公 里 , 8 北京 的辐射 半 径是 10公里 , 过 了这个 范 围, 5 超 其辐射 、 响、 影 带动作

东部沿 海地 区 实 施 中等城 市 群 战 略 的可 行 性
分 析
所 谓 实 施 中等 城 市 群 战 略 , 是 要 在 积 极 发 展 中心 就
收 稿 日期 :06— 3—0 20 0 5
作者简介 : 徐建华( 9 4 ) 女 , 16 一 , 山东栖霞人 , 烟台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副教授 , 研究 方向为宏观经济 。
路制 约, 实现从 “ 长 ” “ 长 ” 县 到 市 的根 本 转 变。
关键词 : 东部沿海地 区; 城镇化 ; 战略 ; 中等城 市群 中图分类号 :0 15 F6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6 2— 0 9 2 0 )3— 0 2 4 17 6 4 (0 6 0 0 2 —0 城市 、 合理建设小城 市的 同时 , 以县城 为重 点 , 过大 力 通 膨胀县级城市规模 , 推动县级 城市尽快 向中等城 市发展 , 更大规模地实现农村 人 口和产业 的有 效聚 集 , 其成 为 使 连接城乡 、 推进 城镇 化的重 要载体 。从东 部沿海 地 区的 实际出发 , 依托县城 积极发展 中等城 市 , 实施 中等城市群 战略 , 有其 现实可能性 。 ( )东部沿海地 区 实施 中等城 市群 战略 的现 实性 一

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

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

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一、东部地区的城市化与国民经济发展21世纪是世界城市化高度发展的世纪。

据联合国人居中心预测,2000年全球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0% ,2010年达到55% ,2025年达到65% ,其中发达国家将达到83% ,发展中国家将达到61%.我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约在30% 左右,不仅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迅速加以提高。

我国城市化是一个多层次、多区域且长期持续的经济结构调整过程,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功能改造和基础设施改造促进了城市建设投资,城市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了经济产业投资,转移到城市的农村人口需要解决户口、住房、就业、医疗、子女教育等问题促进了城市社会事业投资,共同推动社会总需求得到稳定和快速增长。

其次,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二元结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矛盾,农业剩余劳动力不能被现代城市吸收,滞后的城市化水平又阻碍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因此,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在城市化上寻找结构转变的突破口,在人口分布重新调整的基础上促进农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优化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

第三,城市具有显着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等社会生产要素越集中,对周边地区的吸引力、辐射力也越显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大。

在这种辐射过程中,实现经济要素优化配置,区域内部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和流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专家估计,在现有发展水平上,城市化比重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直接消费可拉动GDP 增幅增加个百分点。

迅速推进城市化构成中国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是确保我国经济发展继续保持较高增长率的战略性选择。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泛、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沿海-内陆联动发展模式及溢出效应探析

我国沿海-内陆联动发展模式及溢出效应探析

沿 海 经 济 特 区 与 内 陆城 市 的 经 济 发 展 关 系
( 一 )尚 未形 成 地 域 结 构 关 系
在 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条件中 ,
沿海经济特 区的经济发展可能会出现资源
相对 匮 乏 的 情 况 。 一 方 面 ,我 国 沿 海 经 济
比 ,沿海经济特 区港 口城市的平均值远远
区与 内陆 城 市 的 经 济 发 展 现 状 ,重 点
南等经济特 区均为重点旅游区。
阐述 了 沿 海 经 济 特 区 与 内 陆城 市 联 动 发 展 模 式 的 构 建 , 并探 讨 了 其 溢 出效 应 。 最 后 提 出 了加 强 沿 海 经 济 特 区 与 内 陆城 市 市 场 贸 易往 来 、 实 现 共 同发 展 的 合 理 性 建 议 , 以 期 能 推 动 我 国 经 济 全 面 、 稳 定发 展 。 关键 词 :沿 海地 区 内 陆地 区 联 动发
展 , 造 成 了 地 区 经 济 发 展 不 平 衡 , 东 西 部 经济 水 平 不协 调 的局 面。 因此 ,文
放旅游业 ,也是人们利用 与开发海洋资源
的 一 个 相 对 重 要 的选 择 。厦 门 、深 圳 、 海
章 对比沿海 经济特 区与 内陆城 市之 间 的 市 场 贸 易优 势 , 简 述 了 沿 海 经 济特
发展差距会 越来越大 ,这样 ,有可 能会使 我 国 的经 济长 期处 于 一种 “ 均 衡 经济 陷 阱”内,从而可能会失去 国家经 济长期的 发展能力 。 自从 2 0世纪 5 0年代 以来 ,我国的政 府认识到 了沿海城市 与内地 关系的发展现 状 ,但是 并没 有有效 的实施 ,另外 ,当时
贸易发展 中 ,试图寻求 自己的城市产业发

沿海经济区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

沿海经济区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

沿海经济区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为了进一步加快沿海经济区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战略和政策,以促进沿海经济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围绕沿海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和政策进行研究和探讨,谈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沿海经济区的定义和发展现状沿海经济区是指以沿海为依托,辐射内陆的一片经济区域。

目前,我国的沿海经济区主要包括东北沿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几个主要区域。

这些地区在过去几十年里,凭借其地理位置优势和经济基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

据统计,沿海经济区的GDP总量已经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二以上,成为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而且,这些地区还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能力,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和企业落户。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沿海经济区正在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二、沿海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为了进一步推动沿海经济区的发展,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国家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这些规划纲要明确了沿海经济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了一系列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首先,发展模式要转型升级。

随着全球产业链的调整和转移,沿海经济区需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增强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要加强创新驱动,提高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其次,要加强区域协同发展。

沿海经济区的发展必须与内陆地区的协同发展相结合,形成强大的区域联动效应。

要加强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区域发展瓶颈,降低交通和运输成本。

最后,要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沿海经济区是我国的重要生态屏障和资源基地,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要推动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宜居区,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三、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在制定和实施沿海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注重平衡沿海和内陆地区的发展。

辽宁省沿海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探讨

辽宁省沿海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探讨

辽宁省沿海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探讨摘要:文章针对辽宁省乡村人口就业压力大和沿海地区较快发展的现实,提出沿海地区发展的战略思路、发展途径和实施措施。

关键词:城镇化城市发展就业压力生态环境针对辽宁省乡村人口就业的现实压力和潜在压力、沿海与内地差异明显的城镇化基础条件和沿海地区发展的总体趋势,实施促进人口城镇化与区域经济非农化进程相协调的城镇化战略,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势在必行。

1 战略思路1.1 顺应东北振兴与沿海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促进人口乡村-城镇转移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基于建国后辽宁省工业的发展,全省的人口城镇化水平己形成较好的基础。

随着国家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政策的落实和辽宁沿海发展速度的加快,辽宁省的非农业经济发展将步入快车道。

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要引导人口从乡村向城镇有序迁移,逐步提高全省的人口城镇化水平。

1.2 发挥沿海城镇的城镇化支撑作用,实施以空间集聚为导向的人口城镇化战略针对目前沿海人口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现实和未来一段时期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要随着沿海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步发挥沿海城镇在全省城镇化进程中的支撑作用,促进经济、人口在沿海与内地之间的空间匹配与协调。

1.3 遵循城镇化规律和区域基础条件要求,促进全省城镇化速度与质量共同提高辽宁沿海开放和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将带动全省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也将带来城镇地域的扩展与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遵循城镇化规律,人口城镇化进程要与经济发展速度的要求相协调,避免低度或过度城镇化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非农业建设项目与城镇建设的扩展要符合资源环境容量要求。

要促进经济增长、城镇化推进与人居环境质量提高相协调。

2 发展途径2.1 以完善中心城市辐射能力的外部竞争力为核心,促进大城市区域全面发展按照建设东北亚航运中心的功能要求,逐步优化大连的城市功能,增强国际性,提升区域和国际竞争能力。

大连市区重点发展物流服务业,科技研发,咨询、中介、金融等高端服务和高技术制造业,大力发展会展、旅游等第三产业,逐步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吸纳高科技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端服务人才在城区就业。

沿海中心城市“外溢发展战略”研究——兼论深汕特别合作区

沿海中心城市“外溢发展战略”研究——兼论深汕特别合作区
沿海 中心城市 “ 外溢发展战略’ ’ 研究
— —
兼论深汕特别合作 区
茂 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一周
摘 要:“ 外溢发展 战略”是 深圳 市政府在2 0 1 2 年 的深圳 “ 两会”上首 次提 出的 ,关于我 国沿海 中心城市 实施规模 扩张的新 模 式。本 文以深 汕特 别合作 区为例 ,探讨 了 “ 外溢发展战略”的 内涵 ,并深刻分析 了 “ 外溢发展战略” 实施过程 中可能遇到的几
长许 勤 在作 政 府 工作 报 告 时 ,首 次提 出深圳 将 实施 “ 外 溢 发展 战 略” ,加强 区域 合 作 ,以突 破城 市 空 间制 约 ,优 化要 素 资 源配 置 , 从 而为 深圳 拓展更 大 的发 展空 间 。“ 外 溢发 展战 略 ”其实 就是 深圳 主 动把 “ 蛋糕 做 大 ” ,并 与周边 区域共 同分 享 ,从而 使 自己牢 牢把 握 区域 发展 的方 向 ,成 为区域 社会 经 济发 展 的 “ 发 动机 ” 和核心 。 通 过实 施 “ 外溢 发展 战 略” ,将 可 很好 地突 破深 圳 现阶段 的 发展瓶 颈 ,同时 有助 于 解 决沿 海 城市 经 济失 衡 问题 ,这也 将 有利 于 优 化 外 向型 经济 区域 的布局 ,可谓一 举 多得 。 正 是在 2 0 1 1 年 “ 深 汕 特 别合 作 区 ”进 入 实 质 运 作 阶 段 之后 , 深 圳 才 有底 气 在2 0 1 2 年的 “ 两 会 ”上 首 次 提 出 “ 外 溢 发展 战略 ” 。 笔 者认 为 :“ 深 汕特 别合 作 区”将 成 为深圳 具 体落 实 和实施 “ 外 溢 发 展 战 略” 最 为重 要 的落 脚 点 和着 力 点 。但是 目前 国 内还 没有 对 这 一 新 型 的发 展模 式 进行 系 统深 入 的 分析 和 探讨 ,因此 ,本文 将 以深 汕 特 别合 作 区为 例 ,重 点 探讨 “ 外 溢 发 展 战略 ” 的 内涵 ,并 提 出对 合作 区未来发 展 的几点 建议 。

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的经济发展战略初探

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的经济发展战略初探

主 要 是 指 人 们 在 经 济活 动 中
,
,
按 照 生产 和 流通 的 内在经济 联系
、 。
依据经济 发 展 规 律的 客
,
观 要求
采 取 科学 合 理 的 组 织 形 式 把若 干 个 相 关 的 经 济组 织 联接 起来

组 成 经 济组织 群体
,
这 个群体具 有客 观 性 络
,
经济性

辐射 性
矍 我 国 沿 海十 四 个城 市实行 对
l
沿 海对 外开 放 城 市
:
外进 一 步开放
,
这 是 一个 具有 重

大战略 意义 的 决 策 放城市 的素质 各 异 大

沿 海对外 开 基础 差 别 很
,
如 何正 确选 择

确定 城市 对
,
外 开放 的经 济发 展 战 略 秦 光汉
、 !: { 川,;l,!I!: ,l :】 ` ,r}{ 。 l} :: ! , r:! } }} } ! I} , } : !l :一 !!. ,: } ! l} }} :{ ! :川 } :, , !; :1 !{ 1 * :。 l} ! :} ” llj! } :l 。 ,l 一 l} 1 川川 1 }川 ,一 川!} 川 。 ,,, : :l 一 ! l} , 一 、 : ,} !川 !!: l 一 !川 , :! ,,} 一 。 l :” ,rll, , 氟 ,,l, 。
达 到对

外 开放 的预期 目的
,
是 摆在 沿 海

对外 开放城 市 面前 的重 大课 题


沿 海 对外 开放城 市经济发 展战略 的选择

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升级路径探讨

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升级路径探讨

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升级路径探讨引言中国沿海地区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外向型经济具有突出的特点和优势。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沿海地区的外向型经济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因此,探讨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升级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升级路径。

外向型经济的概念外向型经济,顾名思义,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主要依赖国际贸易和外商投资来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

外向型经济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吸引外资和促进技术进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的现状我国沿海地区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外向型经济的主要承载体,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贸易规模庞大。

沿海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吸引外资和推动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也面临着一些问题:1.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一些沿海地区存在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问题,使得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产业结构不合理。

2.创新能力不足:虽然沿海地区在引进外资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体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3.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过高的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外向型经济升级的路径为了解决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面临的问题,提升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面提出一些升级路径的建议:1. 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鼓励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减少低端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现象。

同时,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2. 加大创新投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构建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沿海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鼓励企业加强科研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3. 加强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监管和排污治理,推动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向绿色发展转型。

盐城承接上海科技和人才外溢对策研究

盐城承接上海科技和人才外溢对策研究

盐城承接上海科技和人才外溢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一线城市人口密集,资源过于集中,导致城市发展不均衡现象日益凸显。

上海作为中国东部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吸引了大量的科技和人才资源。

由于城市资源过于集中,一线城市资源和人口过度拥挤的问题日益突显。

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国家提出了大力支持二三线城市发展,盐城作为江苏省的一个重要的二线城市,在承接上海科技和人才外溢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盐城位于江苏省中北部,东临黄海,南接长江下游,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带核心区域,交通便利,产业发达,人才资源丰富,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盐城作为江苏省的中心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加之政府大力支持,盐城承接上海科技和人才外溢的潜力不可小觑。

上海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高端科技产业。

由于人口和资源过度集中,上海面临科技资源过剩和城市资源过度拥挤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利用上海的科技资源,盐城应该着力承接上海的科技外溢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盐城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搭建科技合作平台,吸引上海科技企业落户盐城。

盐城可以通过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提供一系列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吸引上海科技企业和人才到盐城从事科技研发和创新活动。

政府可以提供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上海的科技企业到盐城投资兴业。

2. 加强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

盐城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团队,建立科技创新团队平台,鼓励引进更多的上海高层次科技人才来盐城工作和创新。

盐城应该加大对本地科技人才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升本地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3. 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盐城应该积极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科技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盐城可以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加速科技成果的商业化,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随着上海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上海人口外溢的趋势也日益明显。

沿海中心城市“外溢发展战略”实施探讨

沿海中心城市“外溢发展战略”实施探讨

沿海中心城市“外溢发展战略”实施探讨“外溢发展战略”是深圳市政府在2012年首次提出的,关于我国沿海中心城市实施规模扩张的新模式。

本文以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为例,探讨了“外溢发展战略”的概念,从理论上分析了其存在的原因,归纳出“外溢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并深刻分析了“外溢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及对策。

关键词:沿海中心城市“外溢发展战略” 深汕特别合作区“外溢发展战略”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一)“外溢发展战略”的内涵“外溢发展战略”是指推行“总部+分支、研发+生产、中心+网络”等形式,鼓励企业在输出产品的同时,输出技术、管理和服务,并按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构建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打造产业转移的最佳承接地。

从概念上来看,“外溢发展战略”似乎与我们所熟知的“飞地经济”相似,两种发展模式都强调在区域之间进行产业梯度转移,但是深汕特别合作区显然与以往区域合作方式有所不同。

它的特别之处主要体现在模式创新上,即“八深八汕两联盟”的模式。

合作区具体采取的模式为:汕尾所有、深圳所用,汕尾管辖、深圳开发,汕尾发展、深圳拓展,汕尾空间、深圳形象。

比起“飞地”,深汕特别合作区中深圳、汕尾将是更深度的、交叉更多的、对穷地区的带动性会更好的、对未来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性更好的合作。

可见,这种模式明显超越了“飞地经济”的局限,以市场手段为导向,能够更好地进行独特的行政资源整合与提升,也更好地处理了区域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二)“外溢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在涉及到区域合作方面,理论解释是非常丰富的,主要的理论解释有:区域比较优势理论、梯度转移理论、增长极理论、共生理论以及产业联动理论等。

在对深汕特别合作区具体情况分析后,本文认为区域比较优势理论的解释力是最强的。

区域比较优势理论是在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同区际贸易与区域分工的概念密切相关。

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中期发展战略的几点设想

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中期发展战略的几点设想

作者: 秦柳方
出版物刊名: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页码: 18-20页
主题词: 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世界经济形势;外向型发展;进出口贸易;中期发展;形势分析;出口产品;失衡状态;劳动密集型产品
摘要: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同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联。

从当前形势分析,今后5年,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沿海地区实施外向型发展战略,既有正面的效果,也有负面的影响。

有利的因素包括:(一)美国为实现进出口贸易基本平衡的既定目标,仍将继续要求日本和亚洲'四小'对美开放市场,并限制其产品进入,以纠正美国同它们的贸易失衡状态。

(二)日本将继续实施内需主导型的发展战略,逐步扩大进口,减少对出口的依。

应用文-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升级路径探讨

应用文-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升级路径探讨

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升级路径探讨'\r\n 摘要:改革开放30年间,随着外向型,沿海地区经济效益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对外贸易加强,利用外资效果显著,但也存在外贸依存度过高,产业同构严重,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因此,在分析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实施效应的基础上,提出战略升级的三个路径:产业升级、资源升级、区域合作升级,以此提升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外向型经济;实施效应;战略升级我国沿海地区位于太平洋西岸,具有绵延的海岸线,优良的港口,方便的交通,良好的投资环境,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

包括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8个省,广西一个自治区和上海、天津两个直辖市。

改革开放30年,沿海地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发展对外经济,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龙头”,促进了中国宽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一、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实施效应(一)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积极经济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始终走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前列,对外开放过程中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优化了产业结构,极大地促进了对外贸易额的增长,为中西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1.经济发展状况自沿海地区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以来,GDP总量不断扩大,2007年GDP增长幅度17.98%,达到159 018.41亿元。

其在全国GDP总值中占的份额也由1980年的48%增长到2007年的63%。

近十年,收入实现了较快的增长速度,2007年财政收入达到14 059.9亿元,比上年增长22.55%,达西部地区的4.4倍。

沿海地区居民收入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居民的购买力也不断增强,消费能力提高,消费市场扩大,市场需求不断增强。

2.经济结构变化沿海地区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90年代之后一二三产业发展趋势不十分明显,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20∶52.79∶39.00,第一产业份额有大幅度的下降,二三产业有所发展,其中第二产业发展较为明显,且与中西部地区拉开了差距。

构建沿海地区利用外资新高地

构建沿海地区利用外资新高地

构建沿海地区利用外资新高地江苏沿海地区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位于我省沿海、沿江、沿东陇海三大产业带的交汇处。

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一直处于我省经济发展的“凹地”,也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展的“断裂带”。

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已成为促进江苏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009年6月,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沿海地区驶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提供了战略机遇。

在沿海开发战略带动下,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沿海开发成效初步显现。

2009年沿海地区GDP 增长13.8%,高出同期全省GDP增幅1.4个百分点。

今年1-9月,沿海地区GDP增长13.4%,又高出同期全省GDP增幅0.4个百分点。

一、成效与特点江苏新一轮沿海开发启动以来,沿海开发战略品牌效应加快释放,招商引资步伐明显加快,呈现出以下成效和特点。

1、利用外资规模快速增长。

随着沿海开发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引资步伐加快。

2009年,沿海地区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达40.9亿美元,占全省的比重达15.8%,1——其中连云港、盐城分别增长11.2%和10.6%,南通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列全省第五,盐城位居苏北第一。

今年1-9月,沿海地区实际利用外资31.62亿美元,同比增长19.1%,比全省增速高出5.8个百分点。

一批技术含量较高、规模较大的外商投资项目落户沿海地区。

2009年,沿海地区投资总额超3000万美元的大项目48个,增长9.1%,占全省大项目数的11.2%。

如总投资4亿多美元法国罗盖特精细化工、总投资20亿元益海粮油项目落户连云港,总投资9000万美元的台玻悦达汽车玻璃项目落户盐城,总投资19.54亿美元江苏王子制纸项目、总投资18.35亿元的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五期项目落户南通。

2、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

外商投资逐步向优势产业和服务业集聚。

2009年,连云港市外商投资新兴产业项目日趋增多,涉及生物、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行业,服务业利用外资增长60%,主要投向批发和零售、商贸服务、科学与试验发展等领域,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23.7%;盐城市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超过20%,主要投向现代物流、信息咨询等领域,金融服务业实现零的突破,新设炎煌融资租赁(大丰)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000万美元,主要从事融资租赁等业务;南通市外商投资新能源、计算机通信设备、船舶海工等项目占全市外商投资项目总数的10%,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6.2亿美元,主要投向商贸物流、商务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等领域,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31%,超出全省平均水平近5个百分点。

沿海开发六大行动方案

沿海开发六大行动方案

沿海开发六大行动方案引言沿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加快沿海地区的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沿海地区的发展,制定一系列行动方案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沿海开发的六大行动方案,旨在进一步推动沿海地区的发展。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1 发展沿海港口为了增强沿海地区的国际交流和贸易活动,需要加强沿海港口的建设。

具体措施包括:增加港口的容量,提高装卸效率,优化港口的运营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建设现代化的港口设施。

1.2 建设现代化的交通网络沿海地区的交通网络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需要加强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交通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连接能力,加快货物和信息的流通速度。

二、推动产业升级2.1 发展高技术产业沿海地区应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科技创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吸引人才等。

2.2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沿海地区应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生物技术、新材料等。

通过提供政策支持,引导资金投入,培养人才,推动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强沿海地区的经济竞争力。

三、加强环境保护3.1 治理海洋污染沿海地区应采取措施治理海洋污染,加强水域环境的监测和保护,减少海洋生态破坏,提升海洋环境质量。

3.2 推动能源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沿海地区应加大能源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推动能源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具体措施包括:发展清洁能源,加强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

四、促进对外开放4.1 扩大对外贸易沿海地区应继续扩大对外贸易,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

通过降低贸易壁垒、提供贸易便利化的政策和服务,吸引外国投资和提升出口竞争力。

4.2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沿海地区应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加大人文交流和科技合作。

通过开展国际交流活动、设立合作平台,促进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

五、加强人才培养5.1 建设高水平人才团队沿海地区应加强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设高水平人才团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外溢发展战略 ”是 +网络 ” 等 形式 , 鼓
励企业在输 出产 品的同时 ,输 出技术 、管 理和服务 ,并按优势互补 、错 位发展 、互
颈 ,于是 ,申请扩区、拓展发展空间成 为开
发 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深圳作 为我国改革开 放沿海中心城市建设 的排头兵 , 同样面 临这
利共赢 的原 则 , 构 建更紧密的合作关 系, 打 造产业转移 的最 佳承接地 。 从概念上来看 ,
“ 外溢发展战略 ” 似乎 与我们 所熟知的 “ 飞
样 的问题 。 特别是最近几年 , 由于土地等其 他 自然资源约束问题 , 很多重大制造业项 目
无法在深圳落户。 从现状上来看 , 深圳 的制 造业竞争力呈下降趋势 , 整体经济开始暴露
程 中可能遇 到 的障碍及 对策 。
关 键词 : 沿海 中心城 市 “ 外 溢发 展 战
略” 深 汕特 别合 作 区
“ 外 溢 发 展 战略 ” 的 内涵及 其 理 论 基 础
( 一 )“ 外 溢 发 展 战 略 ” 的 内涵
“ 外 溢 发 展 战 略 ” 的意 义
( 一) 进一 步拓展 中心城 市的发展 空间 随着开发区的迅速发展 , 许 多开发区的 土地都已开发完毕。 土地资源短缺、发展空 间的受限成 为阻碍开发区进一步发展 的瓶
兴等通信设备 和网络设 备制造企 业 ,是全
领 域 ,深 圳 的 新 能源 产 业规 模 居 全 国 大 中
实施探讨
一 周

城市前列 ,太 阳能 薄膜 电池 生产 规模 全国
领先 ,L E D产业 、风电技术、新能源 汽车
茂 ( 西南财经 大学 成都
6 1 1 1 3 0)
以及储能电站等方面也拥有非 常强的实力。 但是深圳作 为最重要 的沿海中心城市之一 , 经过 3 0 多年的发展 , 在 承载 更多的经济增 长的 同时 ,出现 了人 E l 、 土地、资源、环境
较优 势理 论 、 梯度转移理论 、 增长极理论 、 共生理论 以及产业联动理论等 。在 对深汕 特 别合作区具体情况分析后 ,本 文认 为区
域 比较优 势理 论的解释力是最强的。 区域 比较优 势理论是在亚 当 ・ 斯 密的 绝对优 势理论 、大卫 ・ 李嘉 图的比较优 势 理论 和赫 克歇尔和俄林 的要素禀赋理论 的 基础 上发展 而来的 ,同区际贸 易与 区域分 工 的概念 密切相关。它一方面汲取 了马歇 尔外部经 济原理 ,另一方面继承 了俄林 生 产要 素禀赋论 ,揭示 了不 同区域 比较优 势 差异对资源 配置的作用 ,原来是试 图回答 发展 中国家如何 在世界经济 中发展定位 的 问题 ,现在这 一理论也被广泛应用于一 国 区域经济 发展 中。区域比较优势理论从 系 统科学 的角度 解决了一个子系统在大 系统
地经济 ”相似 ,两种发展模式 都强调在区
域 之 间进行 产业梯度转移 ,但 是深汕特别 合作区显然 与以往区域合作 方式有所不同。 它的特别之 处主要体现在模式创 新上 ,即 “ 八深八 汕两联盟 ”的模式 。 合 作区具体 采
中如何定位 的问题 ,该理论认 为,按照 比 较优势理论 的观 点 ,拥有不同 比较优势 的
政府在 2 0 1 2年 首 次提 出的 ,关 于 我 国
好地进行独特的行政 资源 整合 与提 升 ,也 更好地处理 了区域间 的利益分配关 系。
( 二 )“ 外 溢 发展 战 略 ” 的 理 论 基 础
沿 海 中心 城 市 实施 规 模 扩 张 的新 模 式 。
本 文 以深 ( 圳 )汕 ( 尾 )特 别 合 作 区
为 例 ,探 讨 了 “ 外 溢 发 展 战 略 ” 的 概
在涉及到区域合作方面 ,理论 解释是 非常丰富的 ,主要 的理论解释 有 :区域 比
念 ,从 理 论 上 分 析 了其 存 在 的 原 因 ,归 纳出 “ 外 溢发 展 战略 ”的 重 大 意 义 ,并
深刻 分析 了 “ 外 溢 发 展 战 略 ” 实施 过
地 区应充分发 挥 自身的比较优势 ,通过利
的四个 “ 难 以为继” , 深圳 的承载 力出现 了 严重 问题 。特别是在传统发展方式下 ,深 圳土地资源可 以利用 的增量部分 已经十分
基金 项 目:中央 高校 基本科 研业 务 费专项 资金 ( J B K1 2 0 4 0 3) ;西 南
财经 大学创 新人 才培养基 金 ( 2 0 1 2 0 0 2) ;西 南财经 大学 国际商 学院

研 究所 资 助课题 中图分 类号 :F 1 2 7
文献标识码 :A
济”的局限 ,以市场手段 为导向 ,能够更
有限。土地资源 的快速开发 ,使深圳 土地
资源严重透支 ,目前建设用地开发 已达到
4 6 %, 远远超过北京 的2 O %、 上海 的3 0 %、
内容 摘 要 :“ 外 溢 发 展 战略 ” 是 深 圳 市
圳有 海普 瑞、迈瑞等龙头企业以及华大基 因研究 院等一批 国家级 的科研机 构 ,是国 家第一批 布局的 3个 国家生物产 业基 地之
“ 夕 卜 溢 发 展 战 略 ” 沿 海 中 心 城 市


在互联 网产 业领域 ,深圳有腾讯 、迅
雷、 A 8 、 芒果网等著名 l T 企业 以及华 为、 中 国首批三 网融合试 点城 市之一。在新能源
香港的2 4 %。 而汕尾市海丰县 , 包括鹅埠 、 垢 门 、小 漠、赤石 四镇 ,总面积 4 6 3平方 公里 , 规划控制面积达到约 2 0 0 平方公里 , 海岸线长4 3公里 , 是汕尾市最靠近深圳市 和珠三角东岸地区的片区。这 2 0 0平方公 里的可用土地无疑是给深圳发展雪中送炭 , 可以大大缓解深圳 目前面临 的土地资源约 束。深圳 经验与汕尾空间 , 正好一拍即合 , 优 劣互补 ,无疑是理 想的合作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