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 雪》课件【三篇】

合集下载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沁园春·雪
毛泽东
作者简 介
写作背 景
问题探 究
梳理总 结 艺术特 色
课外拓 展
布置作 业
作者简 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 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 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诗人,书法家。
6、谁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两 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 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 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 自信和自励,是对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歌颂,是 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 词的主旨所在。
3、末尾三句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字可以看 出?
末尾三句是虚景。从“须”这个字可以看出, 作者是借助想象来写雪后景象的。
晴天,红日照耀在白雪覆盖的源上,红白相映, 分外娇艳。
4、词的上阙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景色如此壮 美娇艳,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表现作者胸怀博大,气魄雄伟,心里充满喜欢, 豪迈奋发,境之美 修辞之美 用词之美 表达之美
情感之美 手法之美 想象之美 写景之美
学习诗词的一般方法:
晓背景 通诗意 明脉络 赏美点 夯积累
课外拓 展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1925)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 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 廓( liáo kuò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抗战胜利后公开发表。1945年8月重庆谈判期间,爱 国民主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即赠此词。柳读 后,评价道:“展读之余,以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 虽苏、辛未能抗,况余子乎?”公开发表后,在中国革命 何去何从的紧要关头,给人民以鼓舞。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优课件(共19张PPT)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优课件(共19张PPT)
沁园春

毛泽东
沁园春
背景知识 朗诵欣赏 词文简析 词文今译 艺术特色 比较阅读 人生感悟 领袖风采 书法欣赏 制作情况
写 作 背景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 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长 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 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 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 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 首词。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
上的承作用上?启下
2、毛泽东对古代五位帝王是怎样评价的? 客观公允地评价:他们在历史上都起过一定的 进步作用,功业赫赫,为时代骄子;只可惜武功有
余,文才不足,不能成为美好河山的主宰。
3、你认为“数风流人物,还看 今朝”中的“风流人物”指什么人?
劳动人民
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略输
稍逊 只识

数 风流人物
——激情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再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 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2022年4月3日星期日2022/4/32022/4/32022/4/3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2022年4月2022/4/32022/4/32022/4/34/3/2022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4/32022/4/3April 3, 202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 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沁园春-雪》课件(共39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沁园春-雪》课件(共39张PPT)
领袖诗人
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 写诗
二万五千里/是最长/一行 常于/马背上/构思
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 战地黄花/ 如血残阳 成了/最美的/意象 有时/潇洒地/抽烟 抬头/望断/南飞雁
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
• 雪天/更善/畅想 神思/飞扬起来 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 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 屈指/数算 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轻易/不朗诵 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 便成了/世界的诗眼 嘹亮了/东方!
(女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男合)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男合)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男合)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女合)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男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女合)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女合)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男合)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轮读)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轮读经久不息)
.
北国/风光,江山/如此Fra bibliotek娇,千里/冰封,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万里/雪飘。
惜/秦皇/汉武,
.
望/长城/内外,
略输/文采;
惟余/莽莽;
唐宗/宋祖,
.
大河/上下,
稍逊/风骚。
顿失/滔滔。
一代/天骄,
.
山舞/银蛇,
成吉思汗,
原驰/蜡象,
只识/弯弓/射大雕。
欲与/天公/试比高。
俱/往矣,
须/晴日,
数/风流人物,
福田河中学 朱云鹤
这首词“沁园春”是什么?“雪”又是什么? 词牌名 间隔号 题目
读豪迈诗词
读豪迈诗词 要求:读准字音
qìn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25张PPT)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25张PPT)语文九年级上册
拟人:“欲与天公试比高”,一个“欲”字把“山”“原” 拟人化化,生动地写出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风貌和昂扬奋发的 气概。
借代:“文采”“风骚”本指的是文学才华,这里指的是 广义的文化,指的是文治;“弯弓射大雕”指的是武功。
写作特色
1 沁园春·雪
❸ 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这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词作。上阕写景,气势磅礴、气 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河山的豪情。 下阕议论,由评论历史人物转到歌颂当代无产阶级英雄, 抒发词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 使主题鲜明突出,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效果。
巧评英雄:一代代英雄皆短于“文治”。“俱往矣”宣告了 旧时代的一去不复返,为下文蓄势。
豪迈论今: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中国人民, 才算得上是创造历史、开拓未来的真正英雄。表现了毛泽东 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1 沁园春·雪
评 古 论 今
由景生“议”(承上启下)
抒纵
发论
评价五位帝王——“惜”(做铺垫)
失滔滔”,动景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些
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是虚
景。这样动静结合,虚实相映,描写出了北国壮丽
的风光,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写作特色
1 沁园春·雪
❷ 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比喻、对偶: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把群山比喻成 一条条银蛇在舞动,把高原上的丘陵比喻成许多白象在奔跑, 既形象,又增加了动感的美。
1 沁园春·雪
登高远眺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实中有虚 景象雄奇
胸怀万里江山:博大豪迈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比喻,化静为动 充满生机活力
欲与天公试比高。 “试比高”拟人 斗争精神

《沁园春雪》PPT精品课文课件

《沁园春雪》PPT精品课文课件
“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 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 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拟手法,把“山”“原”动态化。说山原在“舞”、在“驰”是形象 地写出了群山和高原丘陵在万里雪飘中的恢宏景象,此句变静为动,使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 无比!
课堂小结

“望” 字 领 起
广



化静为动

景 虚实结合

写景:江山多娇(望)
议论: 人民大众(颂) 抒情: 古代帝王(惜)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 上册
感谢各位的聆听
SPRING SNOW IN THE GARDEN
自学互研
1.文学常识
(2)背景链接
本词写于1936年抗战前夜。当时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 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奉行不抵抗主义, 中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队准 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战争最前线,渡河前,适逢大雪,毛泽东曾于 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观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大好河 山,诗人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豪情激荡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 的壮丽诗篇。
精读感知 1.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 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精读感知
2.“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 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上片写景部分,严寒的冬天没有一点凄凉枯槁,恰恰相反,是人的乐观使北国冬天的风光雄壮 朴素、美丽动人,令人心气豪爽,精神奋发,虽然句句写景,可是抒情的味道很浓重。下片评 论人物,不流于俗,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有理有情,极有分寸。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 然一体。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沁园春·雪》课件(共64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沁园春·雪》课件(共64张PPT)
承上启下。前句总括写景, 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后句总领下 文抒情 ,指出历史上许多英雄 人物为祖国的壮丽河山而倾倒。
2、诗人是怎样由上阕对祖国山河的赞美转入对历史 人物的评点的?
“江山如此——竞折腰”,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娇”是一种女性美,正与“红装素裹,分外妖 娆”相照应。“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出下文。“ 竞”字写尽了英雄之间激烈的斗争,写尽英雄之间 的相继崛起,“折腰”的形象,最能概括每一个英 雄人物的奋斗动机和奋斗姿态。
一、解题: “沁园春”是什么?“雪 ”又是什么?
• “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 的题目。
《沁园春》这个词牌规定114个字,分上下 两阕què ,上阕13句,下阕12句,句号处 必须压韵。“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 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 人作诗以咏其事。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 字润之,笔名子任。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主要作 品有《矛盾论》《论持久战》等,词作代 表还有《沁园春·长沙》《蝶恋花·答李 淑一》等。
巩固练习
1、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 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空间极其广阔,景 色极为壮丽,令人感受到诗人豪迈的胸怀,雄 伟的气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指出下面的句子各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1)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对偶、夸张)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如千里与万里如千里与万里冰冰封与雪飘莽莽与滔滔等等莽莽与滔滔等等这些字词或者这些字词或者统摄全篇统摄全篇一线串珠一线串珠或者点石成金或者点石成金境界境界全出全出或者写景状物栩栩如生或者写景状物栩栩如生或者表情达或者表情达意淋漓尽致意淋漓尽致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38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38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探究:它为什么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
重点字注音
沁园春( qìn ) 稍逊( xùn)
莽莽(mǎnɡ) 风骚( sāo )
妖娆( ráo ) 滔滔( tāo )
折腰( zhé )
俱往矣( yǐ )
成吉思汗( hán )
一代天骄( jiāo )
红装素裹( ɡuǒ )
朗读指导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3、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
作为军事家,英雄惜英雄,主席是非常欣赏 李世民的军事才能的,他不只一次地说过:
打仗要像唐太宗那样,先守不攻,让敌人进 攻,不准士兵谈论进攻的事,谈论者杀。待 敌人屡攻不克,兵士气愤已极,才下令反攻, 一攻即胜。这样一可练兵,二可练民。”
宋太祖 (赵匡胤 宋朝开国皇帝)
汉武帝刘彻
讲究意境和文字美, 读起来既要押韵又要朗朗上口
《沁园春·雪》创作的特定历史时期, 是在十四年抗战期间。 而汉武帝的历史功绩主要体现在抵御 外敌。 汉武帝虽然在晚年有一定的缺点,但 他开疆拓土,使汉朝达到了一个鼎盛 时期。 他“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抗击 匈奴、敢于开拓进取、奠定了民族统 一的基础,其历史功绩令人向往。
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 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 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 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 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2.发表过程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 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 同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 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 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 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 《新华日报》上,轰动一 时。

最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共42张PPT)

最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共42张PPT)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写景顺序: 分
长城—莽莽
大河—顿失
静 想象
山—舞 动
原—驰
从总到分
从静到动
由实到虚
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过渡
评古
颂今
江山如此多娇 惜 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秦皇汉武—略输
唐宗宋祖—稍逊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成吉思汗—只识
还看今朝
议论、抒情
你从毛主席的诗歌中体会到了哪 些美?
•由“望”字领起,展现了长城、黄河、 群山、高原等景观。
•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 一种什么感情?
描写了冰、雪、长城、大河、 山、原等,表达了词人领略祖国大 好河山时的豪迈情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 地写出冰封雪盖的北国雪景以及这些景 物的勃勃生机和昂扬的气势,且化静为 动,赋予沉寂的大自然以旺盛的生命力。
•大气磅礴的意境美
•超凡脱俗的人格美
•深邃隽永的哲理美
请结合补充材料及上下词句仔细体味。 后句总领下文议论抒情 ,指出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为祖国的壮丽河山而倾倒。 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 沁园春( ) 莽莽( ) 分外( ) 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上示阕例写 :北望以方/长的为城雪内景中外,,先国惟写余眼有莽前莽实词景(以写实来景先第总,一后具作体描手述),,视虽野开苏阔,、气势辛宏大未。 能抗,况余子乎?” 连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也曾评价这首词“气度非凡,气 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
“江山”“引”“英雄”后应停顿,突出江山之美,英雄争先恐后为之折腰,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颂扬。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 雪》课件 (共27张PPT)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 雪》课件 (共27张PPT)

步出夏门行·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气势磅礴
上联:壮丽山河,纵横千万里; 下联:风云历史,上下五千年。
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侵华的 魔爪正伸向中国内地;国民党反动派抱着“攘外必 先安内”的宗旨围剿着中国的正义人士。 诗人怀着急切突入战斗的决心来到当时有“抗战 中心”之称的武汉,却发现报国无门! 他深切地感悟到我们这古老的民族在解救自身的 战争中所承受的极其深重的灾难,而神州广袤的土 地和亿万生灵的命运也将要经历极为艰辛的日子。 诗人意识到这场民族解放战争通向胜利的道路是 泥泞的、寒冷的、曲折的。这一切都强烈地震撼了 诗人本已经十分动荡的内心,所以写下了《雪,落 在中国的土地上》。 1937年12月于武汉!
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 无数的, 我们的年老的母亲, 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 就像异邦人, 不知明天的车轮, 要滚上怎样的路程? ——而且, 中国的路, 是如此的崎岖, 是如此的泥泞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透过雪夜的草原,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 无数的,土地的垦植者,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禽,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拥挤在, 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中国, 饥馑的大地, 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 朝向阴暗的天, 所写的无力的诗句, 伸出乞援的, 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 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痛苦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那从林间出现的, 赶着马车的, 你中国的农夫, 戴着皮帽, 冒着大雪, 你要到哪儿去呢? 告诉你, 我也是农人的后裔—— 由于你们的,

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沁园春雪》课件

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沁园春雪》课件


激 情
数 风流人物
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作者为何 选取这些景观?
明确:“长城”、“黄河”、山 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 反应北国风貌,而且与“千 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 广阔。
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 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须”字表明雪后初晴 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 多姿多彩。
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他 怎样的胸怀?又把风景写得如此 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伟人, 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 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 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上下阕是如何过度连贯起来的?怎 样理解“折腰”?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 雄竞折腰。”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 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 体.“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 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 比“赞美”程度更深,感受情更强烈, 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 河而倾倒之情。
“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 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明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 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 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 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 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他们都长 于武功,短于文治.
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
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 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 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 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 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 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 的伟大气势。
探究
你心目中的“风流人物” 应具备哪些素养?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江山/如此/ 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 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 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 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 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 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
3、说一说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北国雪景?字里行间流露出 作 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描绘了一幅冰天雪地,广袤无垠,雄伟壮丽、娇艳美 好的北国雪景。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末尾三句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字可以看出?这三句描绘了 一种怎样的画面?
末尾三句是虚景。从“须”(等到)这个字可 以看出,作者是借助想象来写雪后景象的。
1)含褒义,肯定秦始皇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他们 具 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
2)含贬义,委婉地批评了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不善“ 文 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 才华 也欠缺;
3)“惜”中寓志,蕴含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以及超越 历 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3、谁是“今朝”的“风流人物”?如何理解结尾三句,作用是什么?
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 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上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词中哪部分写雪景?写的是哪里的雪景?
阙Hale Waihona Puke 赏上阙写景。写的是北国雪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45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45张PPT)

初读初悟 :
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描写北国雪景 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词的下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议论历史人物。 歌颂当今英雄,表达了作者作为人民革命领袖的自信。
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 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 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 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 体现了诗人北国赏雪的豪迈情怀
长城、黄河——静态(互文、夸张) 大雪纷飞,茫茫无际 雄伟壮丽 群山、高原——动态(拟人) 群山绵延 丘陵起伏
“山”“原” 都是静物,写它们 “舞”和“驰” ,用了化静为动的 写法,形象地展现了群山起伏,丘陵 绵延的壮观景致,极富动感,使人眼 中的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灵动活跃 (比喻)
5.“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 娆。”这句话如何理解?
“须”的意思是等到,写出了雪 后景象的晴朗、娇艳,虚写。“须 晴日”,表达出革命胜利坚定的信 念, “看”字,正是对革命的光 辉灿烂的前景的展望。这三句,既 赞美了祖国大好河山,又勾画出了 美好的革命理想,写得情景交融。
写作背景 :1936 年 2 月,抗日战争爆发前, 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 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 了这首词。 1945 年 8 月,抗战胜利后,毛 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 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 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 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 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 信心。
“惜”中含有哪些意思?
“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就是肯定中 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

最新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24张ppt)

最新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24张ppt)

品读感悟——议论抒情之美
把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和历代帝王的英雄历史一笔带过,
旨在突出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三个字结束评古,
气势逼人。点明全词的主题。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指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新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今
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 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作者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 感情基调:作品的总的感情态度,包括欢快、忧愁、 寂寞、伤感、恬淡、闲适、激愤、激昂等。
∙雪
毛泽东
预习检查
读一读
qìn
mǎng
沁园春 莽莽
ráo
妖娆
xùn
稍逊
风 s骚āo
tāo
yāo

hán
滔 滔 折腰 俱往 矣 成吉思汗
jiāo
guǒ fèn
一代天骄 红装素裹 分外
毛泽东
“诗。 绮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笑,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 ……”
上 下精品教学资源
毛泽东
品读感悟——议论抒情之美
“引” 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毛泽东
品读感悟——议论抒情之美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忽 视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治
“略输”“稍逊”与“只识” ,“只识”的否定程度大于前两个。
毛泽东
(动景) (静景)
上 下精品教学资源
沁园春·长沙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3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3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沁园春·雪》
contents
目录
• 背景介绍 • 字词解析 • 句子分析 • 段落分析 • 主题探讨 • 对比与参照 • 课堂互动 • 复习巩固
01
背景介绍
课文背景
•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的一首词 ,是《沁园春》词牌中的一首。这首词是毛泽东在陕 北清涧指挥红军准备渡河东征时所写,它表达了作者 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中国 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心。
• “望长城内外”和“看红装素裹 ”通过对比和对照,展示了作者对 祖国山河的深情赞美。
句子含义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 述了北国的壮丽雪景,表现了作者的豪迈 情怀。
•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 滔滔”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大自然的力量 和人类的渺小。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 高”通过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展示了高原 和群山的动态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 畏和对未来的期许。
第二段
• 分述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苦 卓绝的战斗和生活。
第三段
• 通过比喻手法,赞扬红军的豪情壮 志和革命精神。
第四段
• 号召红军指战员珍惜和发扬自己的 成绩和光荣传统,胜利前进。
重点段落解析
• 第二段是本课的重点段落,其中 又以“雪里行军情更迫”等比喻最 为生动形象地表现红军在恶劣环境 中的英勇顽强、不畏艰难的英雄气 概
02
字词解析
生字生词
沁园春
• 词牌名,也称《洞庭春色》《瑞雪图》等。

• 指自然界降落的白色降水,如雨、雾等。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比喻纯洁、高雅的品质。
莽莽
• 形容原野辽阔无垠,一片苍茫。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沁园春·雪》课件 (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沁园春·雪》课件 (共24张PPT)
沁园春·雪
毛泽东
篇名解释
《沁园春·雪》: “沁园春”是词 牌名。“雪”是标题。词牌是词的 格式的名称,它决定了这首词的字 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标题是词的 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 要内容。《沁园春·雪》意为:一 首用“沁园春”的词牌写成的关于 雪的词。
毛主席亲笔书写《沁园春·雪》
毛泽东(1893-1976)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 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
赴重庆和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
士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就把
这首词抄给他,随后在《新民晚报》




.
感悟朗诵
容易错读的字词:
分外: 应读(fèn) 不读(fēn) 妖娆: 应读(ráo) 不读(yáo) 稍逊风骚: 应读(xùn)
不读(sūn) 成吉思汗: 应读(hán)
不读(hàn) 数风流人物: 应读(shǔ )
不读(shù)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毛泽东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山舞银蛇
欲与天公试比高。
看红妆素裹,分
须晴外日妖,娆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风流人物”指什么人?最后三句意义 何在?
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对一个时代有 极大影响的英雄人物。
事过境迁,千古风流人物都已过去,而 今,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 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能够促进祖国统一繁荣, 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表现 了毛泽东同志“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 雄豪情。

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 太 宗

第1课《沁园春 雪》课件(共33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课《沁园春  雪》课件(共33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沁 园 春 雪
·
•古代一种韵文形式,又叫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
原来可以合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乐谱失传后,只 剩下词牌,词牌就是词的调子,每个词牌规定了这首
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调和韵脚。所以把写词叫做 “填词”。词有词牌名和题目组成,题目可没有。历 史上宋代是词的创作繁荣时期,涌现了苏轼、辛弃疾 等为代表的的豪放派词人和以李清照、柳永为代表的
婉约派词人。
•《沁园春》这个词牌规定114个字,分上下两阕, 上阕13句,下阕12句,句号处必须压韵。“沁园”
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 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
沁园春是 词牌名 。 雪是 题目 。
毛泽东亲笔手书的《沁园春 雪》
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写于是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 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长征部队到 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 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 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 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 面对祖国壮丽山河,他意气风发,一气 呵成写下了这首名词。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 今朝。
• 将往与今对比,歌颂了无产 阶级革命英雄,抒发了无产 阶级要主宰世界的豪情壮志。
总结
这首词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 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寄托了诗 人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 表现了自己作为一代“风流人物”, 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无 比信赖和热爱的激情,激发了人们的 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匀为 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1、下阕开头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 作用?
承上启下。前句总括写景, 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后句总领 下文抒情 ,指出历史上许多英 雄人物为祖国的壮丽河山而倾 倒。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 大雕
2、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的不足, 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 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 不多。
3、“惜”字包含后来居上的 伟大气势,体现了无产阶级的 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强 信念。

目的:陪衬当代英雄,为下文歌颂无产阶级英雄
作铺垫。
对帝王的长于武功,短于文治的评论蕴含 着后来居上,超出前人的意味。 毛主席显露出的超出历代帝王,主宰江山, 首创伟业的自信和抱负,让国民党深感畏 惧。
3、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 人物?这些英雄人物有何共性? 诗人用哪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 评价?理解、品味这个字的丰 富含义。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什么?
功业显要的封建帝王,对中国历史 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秦皇汉武,
1、肯定这些英雄人物的功绩, 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巨大影 响。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咏雪诗句集锦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王安石《梅花》 ——柳宗元《江雪》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昆明大观楼
上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 西翥灵仪,北走蜿蜓,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
历来对风流人物的认识有不同。 一是诗人自指。 二是领导人民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三是人民群众,无产阶级。
5、归纳小结

江 山
无 数

如英
此 多 娇
雄 竞

最新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20张ppt)

最新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20张ppt)
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阕议论兼抒情。由祖国河山 的壮丽,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加以评说而 寓情于议,蕴含了词人对祖国的深情 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
2.动静结合,虚实相映。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两句,“封”字写静,“飘”
字写动,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而“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两句,则是巧妙地化静为动。这些都是实景。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是词人的想象,是虚景。 这样动静结合,虚实相映,描写出了北国壮丽的雪景,赞美 之情溢于言表。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学习目标
1. 感知词中形象,理清作者思路,品析词的精妙语言。 2. 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 通过反复朗诵,把握诗歌主旨及诗人的情感意蕴。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 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 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 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 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 大的轰动。
文体知识:词
词,兴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 初是配乐歌唱的,称为“曲子词”。后来词也跟乐府诗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 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按字数多少可以分为小令(58字 以内)、中调(59字—90字)、长调(91字以上)。

赞北国 雪景
总写 具体 想象
雪景 实景 虚景


·

评古代人物
评历代
英雄 论风流人物
寓情 于景

《沁园春·雪》语文教学PPT课件(3篇)

《沁园春·雪》语文教学PPT课件(3篇)

(四)词句品析
5、下片的表达方式是? 议论、抒情
6、哪个字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惜,饱含惋惜之情而又含有批判
(四)词句品析 7、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 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这三句构成此词的中心句,主要是诗人自指, 即抒发了诗人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馀:剩下。此字一作“余”,但目前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际。

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课文赏析
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描写黄河水结冰的景象。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
(许多)白象在奔跑。“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蜡象,白色的象。
成吉思汗(hán):元太祖铁木真(1162~1227)在1206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

意为“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王)。后蒙古于1271年改国号为元,
成吉思汗被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占领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外,还曾向

西远征,占领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

课文赏析

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属于鹰类的
【新课导入】
毛泽东是一个站在传统的根基上胸怀大志、谈论理想的人,一个 为中华民族卧薪尝胆、奋发有为的人,一个虽历经沉沦却仍能傲世独 立、纵横捭阖的人,一个在戎马生涯中不断写就传世佳作、文武兼备 的人,一个虽有这种或那种缺点,却仍有无限魅力的人。当外寇入侵、 民族危亡压倒一切的时候,他在最需要每一个中国人都激发起深远博 大的爱国情怀和力量的时候,站在了西北高原茫茫的黄土地上,写出 了这篇传世杰作。这就是毛泽东。今天,就让我们学习这位文武兼备 的开国领袖的词作——《沁园春·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课件【三篇】③提问:“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是虚写。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

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

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⑶下阕。

提问:下阕可分几层?明确:分三层。

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⑷详细分析下阕:①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明确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古代帝王?“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明确: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文治、文学才华不足。

“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略输”、“稍逊”、与“只识”相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③“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句的作用是什么?表达什么意思?明确:“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

“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

当时*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

“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应该看看今天的无产阶级,当然也包括作者本人。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明确:作者以“往矣”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评古”是为了“颂今”。

⑸齐读这首词,力求当堂成诵。

⑹总结这首词的层次思路与写法:(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接着评说历代帝王,最后深化开掘,抒发豪情壮志。

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

从表达方式看,上阕写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下阕议论、抒情,“议”得恰如其分,“抒”得气冲斗牛;上阕的描写为下阕的议论、抒情作了坚实的铺垫。

三、解决课后练习四、布置作业1、完成《百年学典》中的该课练习。

2、结合本课内容及写法,赏析*《沁园春长沙》。

3、写一段文字,描写春雨(注意春雨的特点,200字以上)。

【板书设计】概写:动静结合上阕:描写具体描写:动静结合(实)想象描写(虚)沁园春雪热爱祖国山河歌颂无产阶级铺垫过渡(承上启下)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历代帝王抒发豪情壮志【篇三】教学活动(一)、谈雪景,引入新课,揭题:引导学生描绘雪景,并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生交流)相机引入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咏雪的词。

词中展现了塬上怎样的雪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教师揭示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目标同上)引导学生明确。

(三)、诵读诗词,整体感知,感受其音乐美:1.教师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聆听范读,客观评价优点及不足。

2.学生明确字音及停顿,自由朗读诗词,读出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情感美,并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

请学生多次齐读这首词,教师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朗读问题。

教学过程一、交流预习心得导入1.结合本地的气候特征,引导学生展开对“雪景”的描绘。

学生畅所欲言,想象大地披白、青松傲雪、堆雪人、打雪仗等雪景。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时代环境,会赋予雪景不同的特点,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雪原壮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词,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壮志豪情。

1945年发表于重庆《新民晚报》,引起极大轰动。

今天我们有幸来欣赏学习这“伟大的篇章”——《沁园春雪》。

(学生接触古典诗词不多,对此的兴趣爱好尚未形成,对*的了解恐怕也只停留在政治家的层面。

设计这段导语的目的在于引起同学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了解*作为古典诗词爱好者和伟大诗人的一面。

)二、听范读,正读音,感受气势。

1.学生出示生字词,教师选有代表性的用实物投影展示,请学生读准每个字音,教师示范,学生纠正自己的读音,重点注意下列字的发音。

沁qìn莽莽mǎngmǎng分外妖娆fènráo数风流人物shǔ折腰zhé思汗hán稍逊风*xùnsāo还看今朝zhāo2.听第二遍时,请想象一下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怀。

(在扫除文字障碍的同时,让学生对全词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这样可以一开始就给学生形成感性上的认识,通过范读给全词定下一个磅礴大气的基调,也为学生即将进行的朗读树立一个较好的模仿的范例。

)三、读课文,理解词意。

(一)学生自由朗读全词,要求读准确、流畅。

(二)齐读上阕,感知内容。

1.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

学生可能用找上阕中心句的方法直接答“北国风光”,教师可从准确性的角度引导学生明确“风光”可指春、夏、秋、冬四季景象,太宽泛,不准确。

2.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望”字。

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

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

(“望“字应该好找,但教学不应停留在找出这个领字,教师还是应当适当传授一些有关知识,但应点到即止,不可深究。

)3.那么,“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

长城、大河、群山、高原。

4.作者当时是站在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看到的这些景象,作者的视野非常开阔。

即便是作者视野开阔,但这些景象已经远远不是作者视野所能达到的范围,这说明,这个“望”字带有很大的什么成分?想象。

5.想象仅限于这几句吗?还有后三句。

6.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展开想象,是闭上眼睛想,把诗人所描绘的雪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作家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

”哲学家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

”现在看哪位同学的脑海中绽开的想象的花朵最美丽。

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说,然后再在全班描述。

(这是一个很好的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训练学生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学生在想象和表达的过程中作者蕴涵其中的情感也能得到感悟。

语文学习的三维目标能够在此有机融合。

)(三)齐读下阕,感知内容。

1.祖国的江山正因为如此的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作者对他们又是怎样评价的呢?“惜秦皇汉武……射大雕”2.作者在文中评论的历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们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请几位学生简单介绍,其他同学和教师都可作补充。

(相应历史知识的介绍有助于理解词的内容,也应帮学生建立文史哲不分家的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在充分肯定学生历史知识丰富的同时为学生不完善的介绍作补充。

)3.作者在评论这些帝王时又用了哪个领字?管到哪句?惜。

“只识弯弓射大雕”。

4.结合原文与你自己的理解,体会一下这个“惜”字都有那些意味?(讨论)5.请部分学生代表小组发言。

学生的发言可能不够全面,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字词的方法全面的看问题。

如:从“略输文采,稍逊风*”、“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在武功方面还可以,但在“文学才华”(这里不仅指个人的文学才华,还指治理国家方面)方面就差一些。

从“略输”、“稍逊”又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肯定了这些古代帝王的丰功伟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曾起过一定的作用。

是历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

学生的发言还可能不够深人,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原因,结合时代背景等方法使思考更深入。

如:这些古代帝王的不足是由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造成的。

作者惜前人(对前人表示惋惜),就包含着后来者必然居上的伟大气概。

自信自己必定胜过前人。

6.在下阕中,作者有没有直接抒发这一观点的句子?有,“俱往矣……今朝”。

(当学生的发言或片面或肤浅时,教师不应一概否定或越俎代庖直接说出答案,而应在部分肯定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同时教给方法,注意引导,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继续主动积极的思维,并在今后的思考中运用这些方法举一反三。

)7.由这句话,老师不禁想起了*的词《沁园春长沙》,在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大志的*,在1925年,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式,面对生机勃勃的辽阔大地,*感慨万千,在《沁园春长沙》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1年后的1936年,作者同样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审时度势,在《沁园春雪》中写出了自己的心声——谁主沉浮呢?学生可能直接从注释中照搬“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说具体。

“无产阶级及其革命和人民大众”或“当代英雄”。

.作者是怎样将上阕的写景与下阕的议论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从文中找出)“江山……折腰。

”9.这句话在文中其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江……”承接上文的写景,总结上文,“引无”领起下文,正因为有了这句话,才使这首词的上下阕更加浑然地有机的成为了一个整体。

(过渡句的作用应具体分析,避免学生形成只会说空洞的套话的习惯。

)四、全班齐读全词,读出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