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医疗机构麻疹应急预案

医疗机构麻疹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在医疗机构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疗机构内麻疹疫情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麻疹防控领导小组负责麻疹防控工作的总体部署、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成员包括院长、分管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预防保健科、各科室负责人等。

2. 麻疹防控办公室设在预防保健科,负责麻疹防控工作的具体实施。

成员包括预防保健科主任、护士长、感染管理科主任等。

3. 各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麻疹防控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四、疫情监测与报告1. 严密监测医疗机构内麻疹病例,对疑似病例及时报告。

2. 发现疑似病例后,立即隔离,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3. 对确诊病例,按照国家规定报告程序,及时上报。

五、预防措施1. 疫苗接种(1)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进行麻疹疫苗接种。

(2)加强成人麻疹疫苗接种工作,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

2. 日常防控(1)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对麻疹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2)严格执行消毒制度,保持环境卫生。

(3)加强医疗机构内通风换气,降低麻疹病毒传播风险。

(4)对医疗机构内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

3. 应急防控(1)发现麻疹病例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对病例所在科室进行消毒,隔离疑似病例。

(3)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进行隔离治疗。

六、应急处置1. 早期发现与报告(1)医务人员发现疑似病例,立即报告麻疹防控办公室。

(2)麻疹防控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调查核实。

2. 病例隔离与治疗(1)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病毒传播。

(2)确诊病例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治疗。

3. 密切接触者管理(1)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进行隔离治疗。

(2)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

4. 环境消毒(1)对病例所在科室进行全面消毒。

麻疹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麻疹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麻疹应急处置技术方案简介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和皮疹等症状。

麻疹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密集地区,如学校、医院、集装箱和难民营等。

因此,应急处置麻疹的能力对于遏制疫情的蔓延至关重要。

要点麻疹的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包括以下要点:聚焦感染控制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应急处置的第一步是聚焦感染控制。

这包括:•对患者进行孤立隔离,确保不与其他人接触,以防止感染扩散;•通过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途径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如戴口罩和手套等,以保护医务人员和其他接触者的安全;•建立清洁和消毒程序,以便有效地消灭病毒。

在症状出现前做好预防措施由于麻疹的短暂潜伏期,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主要措施包括:•接种麻疹疫苗。

疫苗接种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

•妥善处理医疗设施和医疗废物等物品。

确保处理过程中遵循正确的卫生程序和规定,并遵循所在地区的特定要求。

•加强员工和公众的教育。

包括如何做好个人卫生,认识麻疹的传播途径和症状等等。

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如果出现疑似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和皮疹等,应立即就医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提供有效的治疗计划。

加强社区宣传麻疹的传播范围比较广泛,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如宣传单、广播、电视等)向社区居民宣传相关知识,包括症状、传染途径和预防措施等,以引起更多人的注意。

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隔离和监测,保证麻疹不会扩散。

结论麻疹应急处置技术方案是应对麻疹疫情的一项重要工作。

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及时的应急处置是遏制疫情发展的关键。

加强社区宣传和扩大公众参与也是防疫工作的重要方面。

通过上述措施,我们一定可以在短时间内控制麻疹疫情的扩散。

麻疹爆发应急处置预案

麻疹爆发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麻疹疫情,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降低麻疹发病率。

2. 及时发现、隔离、治疗麻疹患者,切断传播途径。

3. 保障社会稳定,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发生的麻疹疫情,包括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及密切接触者。

四、应急组织与职责1. 成立麻疹疫情应急指挥部,负责麻疹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包括:(1)疫情监测:实时掌握疫情动态,及时报告上级部门。

(2)病例报告:发现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及密切接触者,按规定报告。

(3)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及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治疗。

(4)疫苗接种:组织开展麻疹疫苗接种工作。

(5)宣传教育:开展麻疹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3.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疾控中心、教育部门、社区(村)等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麻疹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五、应急处置措施1. 疫情报告(1)医疗机构发现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应在2小时内报告当地疾控中心。

(2)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2. 病例调查(1)对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及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了解其活动轨迹、接触史等。

(2)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必要时进行隔离治疗。

3. 隔离治疗(1)对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2)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确保疫情不扩散。

4. 疫苗接种(1)对易感人群进行麻疹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

(2)对已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群,加强免疫监测。

5. 宣传教育(1)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麻疹防治知识,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2)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六、应急响应级别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应急指挥部将根据以下标准确定应急响应级别:1. 一级响应:疫情爆发,病例数量迅速增加,波及范围扩大。

麻疹疫情应急预案

麻疹疫情应急预案

麻疹疫情应急预案一、引言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由麻疹病毒引起。

为了有效应对麻疹疫情,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制定本应急预案。

本预案旨在明确应对麻疹疫情的策略、措施和责任,为各级政府、医疗机构和公众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疫情监测与报告1. 建立麻疹疫情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病例报告,确保病例信息准确、完整。

2. 发现疑似麻疹病例后,医疗机构应立即报告当地疾控部门。

同时,做好病例隔离、消毒工作,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三、预防措施1. 加强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力。

对易感人群和高危人群进行重点接种,确保疫苗覆盖率达到预期水平。

2.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麻疹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教育公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等。

3.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四、应急响应1. 各级政府应成立麻疹疫情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疫情防控工作。

2. 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调动医疗资源,保障疫情处置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

3. 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

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疫情来源和传播途径。

4. 加强医疗废物处理和环境消毒工作,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

五、医疗救治1. 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麻疹病区,配备专业医护人员,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2. 对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观察期间如出现症状,应立即送往医疗机构进行排查和治疗。

3. 医疗机构应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工作,防止病毒在医院内传播。

同时,对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潜在感染者。

4. 对重症病例应组织专家会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同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抚工作,减轻其心理负担。

六、社会支持与保障1. 政府应加大对麻疹疫情防控工作的投入,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同时,加强物资储备和调配工作,确保疫情防控所需物资的供应。

麻疹的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

麻疹的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

一、前言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对儿童健康危害极大。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疫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麻疹防控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架构1. 成立麻疹防控领导小组:由卫生健康部门、教育部门、疾控中心、医疗机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麻疹疫情的全面领导、指挥和协调。

2. 成立麻疹防控应急指挥部:由麻疹防控领导小组下设,负责麻疹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3. 成立麻疹防控专家组: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负责麻疹疫情的分析、评估和防控措施的建议。

三、疫情监测与报告1. 疫情监测: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建立健全麻疹疫情监测网络,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地区的监测。

2. 疫情报告:发现疑似麻疹病例,医疗机构应在24小时内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确诊病例,疾控中心应在24小时内向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报告。

四、应急处置流程1. 疫情响应(1)启动应急预案:发现疑似麻疹病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应急指挥部召开会议:麻疹防控应急指挥部召开会议,分析疫情形势,制定防控措施。

2. 疫情调查(1)流行病学调查:对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确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2)采样检测:对疑似病例进行采样检测,确诊麻疹病例。

3. 隔离治疗(1)隔离治疗:确诊麻疹病例应立即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2)密切接触者管理: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如有症状,及时隔离治疗。

4. 防控措施(1)健康教育:加强麻疹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2)疫苗接种:组织开展麻疹疫苗免费接种活动,提高疫苗接种率。

(3)环境消毒:对病例居住、工作、学习场所进行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4)交通管控:必要时对疫情发生地实行交通管控,减少人员流动。

5. 应急救援(1)物资保障:确保疫情防控所需的物资、设备及时到位。

(2)人员调配:根据疫情需要,合理调配医务人员、疾控人员等。

麻疹爆发应急处置预案

麻疹爆发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近年来,我国麻疹疫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报告麻疹疫情,迅速采取防控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2. 确保麻疹疫苗接种率达标,提高人群免疫力。

3. 加强病例救治,降低麻疹病死率。

4. 保障疫情信息准确、及时、全面发布。

三、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麻疹爆发应急处置指挥部,负责全面领导、指挥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3. 指挥部下设专家组,负责疫情评估、技术指导和决策建议。

四、疫情监测与报告1.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密切监测麻疹疫情,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

2. 疫情报告时限:疑似病例应在24小时内报告,确诊病例应在24小时内报告。

3. 疫情报告内容:病例基本信息、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等。

五、疫情处置1. 确诊病例隔离治疗(1)对确诊病例实行集中隔离治疗,防止疫情传播。

(2)确诊病例治愈后,需隔离观察7天,确保无传染性。

2. 密切接触者管理(1)对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实施医学观察。

(2)密切接触者需居家隔离观察,期间不得外出。

3. 疫情调查与评估(1)开展疫情调查,了解病例的流行病学史、暴露史等。

(2)评估疫情风险,确定防控措施。

4. 预防接种(1)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降低易感人群。

(2)对未接种麻疹疫苗的人群,及时进行补种。

5. 公众健康教育(1)加强麻疹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2)引导公众正确对待麻疹疫情,不信谣、不传谣。

六、应急处置措施1. 信息发布(1)及时、准确、全面发布疫情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2)通过新闻媒体、官方网站等渠道发布疫情通报。

2. 卫生保障(1)加强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物资保障。

(2)确保防疫物资、药品等充足供应。

麻疹处置应急预案

麻疹处置应急预案

一、总则1. 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疫情的爆发与蔓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麻疹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4)本地区实际情况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麻疹疫情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二、疫情监测与报告1. 疫情监测(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加强麻疹疫情的监测,建立健全麻疹疫情监测网络。

(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定期对麻疹疫情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布疫情信息。

2. 疫情报告(1)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发现麻疹疑似病例时,应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启动本预案。

三、应急处置1. 预案启动(1)当本地区发生麻疹疫情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立即启动本预案。

(2)预案启动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专家对疫情进行评估,确定疫情等级。

2. 防控措施(1)病例管理①对麻疹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避免接触其他易感人群。

②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进行隔离。

(2)隔离措施①对麻疹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实施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病情和当地疫情防控要求确定。

②隔离期间,隔离人员应严格遵守隔离规定,不得擅自离开隔离场所。

(3)疫苗接种①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

②对麻疹疫苗接种对象进行宣传动员,确保接种率达到规定要求。

(4)健康教育①加强麻疹防控知识宣传,提高群众防控意识。

②引导群众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 应急响应(1)成立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负责麻疹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共同应对疫情。

(2)应急响应级别根据疫情严重程度,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级别:一级响应、二级响应、三级响应、四级响应。

麻疹处置应急预案

麻疹处置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强,发病率高。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疫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报告麻疹疫情,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2. 加强麻疹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3. 加强对疑似病例的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三、预案组织机构1. 预案领导小组:负责麻疹疫情的全面领导和协调工作。

2. 疫情监测组:负责麻疹疫情的监测、报告和数据分析。

3. 隔离治疗组:负责疑似病例的隔离治疗工作。

4. 预防控制组:负责麻疹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等工作。

5. 应急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备和调配。

四、疫情监测与报告1.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麻疹疫情的监测,对疑似病例进行及时报告。

2. 疫情监测组应及时收集、分析疫情数据,对疫情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3. 疫情报告时限:疑似病例发现后24小时内上报至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五、疑似病例处置1. 疑似病例应立即隔离治疗,避免接触其他儿童和易感人群。

2. 对疑似病例进行详细询问病史,采集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3. 确诊病例应立即转入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

4.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进行隔离治疗。

六、预防控制措施1. 加强麻疹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2. 开展麻疹健康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3. 对重点人群进行重点防控,包括学校、托幼机构等。

4. 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防止疫情扩散。

七、应急物资保障1. 应急物资保障组应提前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包括隔离设施、防护用品、消毒剂等。

2. 确保应急物资的及时调配和供应。

八、预案实施与评估1. 本预案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2.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定期对本预案进行评估,及时修订和完善。

九、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麻疹突发应急预案

麻疹突发应急预案

一、背景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麻疹疫情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麻疹疫情的总体决策和协调工作。

2. 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由卫生、公安、教育、疾控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麻疹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3. 应急处置小组应急处置小组包括疫情监测组、医疗救治组、健康教育组、物资保障组、信息发布组等,负责具体实施应急处置措施。

四、疫情监测与报告1. 疫情监测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麻疹疫情的监测,定期收集、分析疫情数据,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2. 疫情报告发现麻疹疑似病例时,相关医疗机构应在24小时内报告当地疾控中心,疾控中心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上报上级疾控中心。

五、应急处置措施1. 疫情控制(1)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确诊病例需进行集中隔离治疗。

(2)密切接触者管理: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治疗。

2. 疫苗接种(1)加强疫苗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疫苗接种率,特别是未接种或未完成接种的儿童。

(2)应急疫苗接种:对疫情高发地区和重点人群开展应急疫苗接种。

3. 健康教育(1)开展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宣传麻疹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2)普及防治措施:指导公众掌握正确的洗手、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

4. 物资保障(1)储备物资:提前储备足够的疫苗、防护用品、消毒剂等物资。

(2)保障供应:确保应急处置过程中物资的充足供应。

六、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1. 信息发布(1)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在疫情发生、发展和处置过程中,及时向公众发布疫情信息。

(2)规范发布渠道:通过政府官方网站、新闻媒体等正规渠道发布信息。

2. 舆论引导(1)正确引导舆论: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引导公众正确看待疫情。

麻疹疫情应急预案

麻疹疫情应急预案

麻疹疫情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由麻疹病毒引起。

该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感染者在发病初期即可传播病毒,且具有较长的传染期。

麻疹的主要症状包括高热、眼结膜充血、咳嗽、流涕、喉咙痛以及皮疹等。

麻疹病毒感染后,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肺炎、脑炎、中耳炎等,甚至危及生命。

二、应急预案目标本应急预案的目标是及时、有效地应对麻疹疫情,控制疫情的扩散,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应急预案内容1. 预案组织与指挥1.1 成立麻疹疫情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由相关部门的领导担任组长,负责统筹协调应急工作。

1.2 设立指挥中心,负责信息采集、指挥调度、资源调配等工作。

2. 疫情监测与报告2.1 加强对麻疹病例的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2.2 建立疫情报告制度,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准确上报。

3. 疫情调查与隔离3.1 对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传播途径和范围。

3.2 对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4.1 确保足够的麻疹疫苗供应,及时补充缺货。

4.2 组织开展麻疹疫苗接种活动,重点覆盖易感人群。

5. 健康教育与宣传5.1 加强麻疹防控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

5.2 制作宣传资料,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广泛传播。

6. 人员培训与技术支持6.1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麻疹防控培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6.2 提供技术支持,包括病例诊断、实验室检测等方面的专业指导。

7. 疫情评估与总结7.1 定期对疫情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应急措施。

7.2 疫情结束后,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四、应急预案执行流程1. 疫情发现及报告2. 预案组织与指挥3. 疫情调查与隔离4. 疫苗供应与接种5. 健康教育与宣传6. 人员培训与技术支持五、应急预案的启动条件1. 发现麻疹病例增多或者会萃性发病。

2. 麻疹疫情对公众健康构成重大威胁。

3. 相关部门及专家组织认定需要启动应急预案。

六、应急预案的组织机构1.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应急预案、统筹协调、决策指导等工作。

麻疹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麻疹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麻疹疫情应急处置预案一、概述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全身皮疹、咳嗽、结膜炎、口腔粘膜斑为主要特征。

麻疹容易引起支气管肺炎、心肌炎、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并发症,并且年龄越大,危害越严重。

在疫苗前时代,麻疹发病主要在婴幼儿,麻疹引起的死亡率在传染病中占居首位。

自我国开展麻疹疫苗免疫接种以来,麻疹的发病较以前降低了95% 以上,低龄儿童发病得到有效控制。

但是近年麻疹发病有增长及向大年龄组人群后移的倾向。

由于麻疹危害严重,我国以向世界卫生组织承诺,到2012 年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

(发病率在0.10/10 万以下)。

二、应急处理要点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开展疑似病例的监测要求,一旦出现发热、出疹性症状病人,要及时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组织力量进行调查处理。

(一)相关定义1. 麻疹定义:发热、出疹或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任何经过训练的卫生人员诊断为麻疹的病例均为麻疹疑似病例。

2. 麻疹疑似病例暴发:麻疹疑似病例暴发是指一定地区一定人群中,在短时间内(一般指麻疹的最长潜伏期)突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其强度超过一般流行年的平均发病水平。

暴发的定义是相对的,随麻疹控制各阶段目标的不同可随之改变,只要麻疹发病超过期望水平即可认为是暴发。

具体定义如下:村(街道居委会)或一个集体单位10 内发生2 例或2 例以上麻疹疑似病例,以乡镇(街道办事处)为单位,10 内发生5 例或5 例以上麻疹疑似病例即为暴发。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一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屯、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 例及以上的麻疹病例。

(二)疫情发现1.在下列情况下,学校、托幼机构、自然村屯福利收容羁留机构等集体单位应尽快向所在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1)符合麻疹疑似病例定义;(2 )本单位诊断或接获校外医疗机构诊断,短期内出现多例发热、出疹性病例,调查发现其中有聚集性或有流行病学关联时;(3)监测发现麻疹样病例明显超过历史同期水平时;(4 )学校、托幼机构等因病缺勤短期内异常增加;2.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定期开展主动监测和主动搜索,以早期发现疫情。

麻疹应急技术方案

麻疹应急技术方案

麻疹暴发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为提高对麻疹重大和突发疫情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有效控制麻疹暴发流行,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适应范围本方案适用于预防和控制本市境内的麻疹疫情。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中心成立麻疹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中心主任任组长,分管免疫规划的副主任任副组长。

成员包括免疫规划科科长、消杀科科长、检验科科长、办公室主任、应急办主任、药械科科长、健康教育科科长。

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职责是:按照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要求,组织、指挥中心有关人员参加麻疹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制定本中心麻疹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建立健全卫生应急处置队伍,开展麻疹应急处置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开展应急演练;做好应急物资储备。

建立麻疹应急处置队,中心分管免疫规划的副主任任队长。

应急队伍成员由以下科室科长及专业人员组成:免疫规划科、检验科、消杀科、办公室、健康教育科、应急办、药械科。

各科室的职责是:免疫规划科:负责麻疹疫情信息的监测、收集、分析和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提出处理方案;对处理效果进行评价;撰写调查处置报告。

消杀科:根据免疫规划科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疫点疫区的消杀灭工作进行指导;对消杀灭效果进行评价。

检验科:负责采病人、密切接触者的血液、鼻咽拭子、尿液等样本,送上级疾控机构检验。

健康教育科:开展健康教育,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

办公室:负责应急车辆安排、通信联络等后勤保障工作。

应急办:协助带队领导及有关科室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药械科:负责应急物资的供应。

以上科室人员不足时,中心主任可从其它科室抽调人员参加应急处置工作。

三.疫情监测、报告和响应免疫规划科要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分析和报告。

中心任何人接到麻疹爆发的疫情报告后,要及时向中心主任报告,中心主任作出响应决定。

应急处置队到现场核实,综合分析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病毒学诊断资料,确定麻疹爆发,队长负责立即向中心主任报告,中心主任确定后向卫生局和潍坊市疾控中心报告。

麻疹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麻疹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麻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1、概述麻疹是由麻疹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所引起的乙类传染病,常在冬春季发病和流行,传染性强,波及范围广,常可引起暴发及较大规模流行,特别易在人群密集的小学及幼儿园等处引起暴发。

麻疹潜伏期普通为10~11 天,最短为7 天,最长为2l 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出疹(全身性斑丘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者结膜炎。

为及时发现我区的麻疹疫情,迅速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实际,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2、本方案合用范围和术语界定本方案合用于在l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社区、建造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 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时的预防控制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中心在开展疫情应急处置时必须遵循本方案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2 .1 麻疹病例定义参照国家标准《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83 —1995)执行。

2 .1 .1 疑似病例:(1)全身皮肤浮现红色斑丘疹。

(2)发热(38"C 或者更高)。

(3)咳嗽或者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或者结合膜炎。

具备(1)加(2)条者,或者同时伴有(3)条者。

2 .1 .2 临床诊断病例:(4)起病早期(普通于病程第2~3 日)在口腔颊粘膜见到麻疹粘膜斑(Koplik 氏斑)。

(5)皮肤红色斑丘疹由耳后开始向全身扩展,持续3 天以上呈典型经过。

(6)流行病学史:与确诊麻疹的病人有接触史,潜伏期6~18 天。

疑似病例加(4)条或者(5)条或者(6)条。

2 .1 .3 实验室确诊病例:(7)一个月内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IgM 抗体。

(8)恢复期病人血清中麻疹IgG 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 倍或者4 倍以上升高,或者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

(9)从鼻咽部份泌物或者血液中分离到麻疹病毒(附录A),或者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

麻疹疫情应急预案

麻疹疫情应急预案

麻疹疫情应急预案引言概述: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近年来麻疹疫情的爆发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应对麻疹疫情的突发情况,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麻疹疫情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措施。

一、麻疹疫情监测与报告1.1 麻疹疫情监测体系的建立- 建立麻疹疫情监测网络,包括各级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学校等单位的参与。

- 定期开展麻疹疫情监测,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1.2 麻疹疫情报告机制的建立- 建立麻疹疫情报告制度,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在发现麻疹病例后立即报告。

- 疾控中心应及时对接收到的麻疹疫情报告进行核实和统计,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1.3 麻疹疫情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 建立麻疹疫情预警机制,通过监测数据和流行病学调查,提前判断疫情发展趋势。

- 根据疫情预警结果,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机制,加强疫情的监测和控制措施。

二、麻疹疫苗接种与疫苗供应保障2.1 麻疹疫苗接种计划的制定- 制定全面的麻疹疫苗接种计划,明确接种对象、接种时间和接种剂次。

- 宣传麻疹疫苗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的接种意识和参与度。

2.2 麻疹疫苗供应保障- 加强与麻疹疫苗生产企业的合作,确保疫苗的生产和供应。

- 建立麻疹疫苗库存管理机制,及时调配疫苗资源,满足疫苗接种需求。

2.3 麻疹疫苗接种效果监测- 建立麻疹疫苗接种效果监测系统,对接种后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估。

-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接种策略,提高麻疹疫苗的接种效果。

三、麻疹疫情防控措施3.1 麻疹病例的隔离和治疗- 对麻疹病例进行及时隔离,减少病毒的传播。

- 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缓解病情,降低病死率。

3.2 高风险人群的防护措施- 针对高风险人群,如婴幼儿、孕妇等,加强宣传教育,提醒他们采取防护措施。

- 鼓励高风险人群接种麻疹疫苗,提高免疫力。

3.3 疫情暴发区域的封控措施- 对疫情暴发区域进行封控,限制人员流动,遏制疫情的蔓延。

- 加强卫生消毒工作,清除病毒的传播源。

麻疹疫情应急预案

麻疹疫情应急预案

麻疹疫情应急预案引言概述: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近年来麻疹疫情呈现出不可忽视的增长趋势。

为了应对麻疹疫情的突发情况,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麻疹疫情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麻疹疫情应急预案的内容和实施。

正文内容:一、麻疹疫情监测与预警1.1 建立麻疹疫情监测体系:建立麻疹疫情监测网络,包括各级疾控中心、医疗机构等,及时采集、汇总和分析疫情数据。

1.2 提高麻疹疫情预警能力:完善疫情预警机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二、麻疹疫苗接种策略2.1 推进麻疹疫苗接种工作:加强对麻疹疫苗的供应链管理,确保疫苗的充足供应。

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疫苗接种策略,包括疫苗接种年龄、接种剂次等,提高疫苗接种率。

2.2 强化疫苗接种宣传教育:加大对麻疹疫苗接种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疫苗接种的认知和接受度。

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疫苗接种技能和知识水平。

三、麻疹疫情流行区域的隔离与封控3.1 建立麻疹疫情流行区域的隔离措施:对麻疹疫情流行区域进行隔离,限制人员出入,减少疫情的传播。

同时,加强对隔离区域内人员的医学观察和健康监测。

3.2 实施麻疹疫情流行区域的封控措施:对麻疹疫情流行区域进行封控,暂停相关人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活动,阻断疫情传播的途径。

四、麻疹疫情的病例诊断与治疗4.1 高度怀疑病例的诊断:对疑似麻疹病例进行快速诊断,包括临床症状判断、实验室检测等,确保早期发现和诊断。

4.2 麻疹病例的治疗:根据病情轻重,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等,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五、麻疹疫情的宣传与教育5.1 加强麻疹疫情的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包括媒体、社交平台等,向公众传递麻疹疫情的相关信息,提高公众对麻疹疫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5.2 麻疹疫情的教育:开展麻疹疫情的教育活动,包括学校、社区等场所,向公众普及麻疹的病因、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知识。

麻疹风疹应急处置预案

麻疹风疹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麻疹和风疹是两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和风疹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 及时、有效控制麻疹和风疹的传播,降低疫情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3. 提高公共卫生应急处理能力,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麻疹和风疹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负责麻疹和风疹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其主要职责如下:(1)制定麻疹和风疹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方案;(2)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3)监督指导各部门、各单位落实应急处置措施;(4)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

2.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卫生健康部门,负责麻疹和风疹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的日常工作。

其主要职责如下:(1)收集、整理麻疹和风疹疫情信息;(2)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疫情调查和处置;(3)发布麻疹和风疹疫情信息;(4)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

3. 专业机构(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麻疹和风疹疫情的监测、报告、调查、处置和宣传教育等工作;(2)医疗机构:负责麻疹和风疹患者的救治、隔离和消毒等工作;(3)教育部门:负责学校、托幼机构等麻疹和风疹疫情的防控工作。

五、应急处置措施1. 疫情报告(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按照规定程序报告麻疹和风疹疫情;(2)对疑似病例,应立即进行隔离观察,并及时报告;(3)对确诊病例,应按照规定程序报告,并采取隔离治疗措施。

2. 疫情调查(1)对疑似病例,应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找密切接触者;(2)对确诊病例,应进行详细调查,包括病史、症状、传播途径等;(3)对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和隔离,必要时进行疫苗接种。

麻疹_风疹应急预案

麻疹_风疹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麻疹和风疹是两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风疹疫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降低麻疹、风疹发病率,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2. 提高全民免疫意识,普及疫苗接种知识。

3. 加强疫情监测,确保及时发现、报告、处置疫情。

三、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麻疹风疹防控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指挥疫情防控工作。

2. 设立麻疹风疹防控指挥部,下设疫情监测组、疫苗接种组、宣传教育组、应急处置组等工作小组。

四、疫情监测1. 建立疫情监测网络,定期收集、分析疫情信息。

2. 对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追踪密切接触者。

3. 对确诊病例实行隔离治疗,及时报告上级卫生部门。

五、疫苗接种1. 普及疫苗接种知识,提高群众疫苗接种率。

2. 对适龄儿童进行麻疹、风疹疫苗接种,确保免疫覆盖率。

3. 对重点人群进行加强免疫,提高免疫力。

六、宣传教育1. 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2. 利用多种媒体,广泛宣传麻疹、风疹防控知识。

3.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对疫苗接种的认知度。

七、应急处置1. 确诊病例处置:对确诊病例实行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2. 范围扩大处置:对病例所在地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

3. 疫情报告: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及时报告疫情。

4. 防控措施:加强病例所在地区和周边地区的防控工作,防止疫情扩散。

八、预案实施与评估1. 预案实施:各级政府、卫生部门、医疗机构等按照预案要求,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2. 预案评估:定期对预案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完善预案。

九、预案总结1. 对预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2. 对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

3. 不断提高疫情防控能力,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出贡献。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完善。

麻疹疫情应急预案

麻疹疫情应急预案

麻疹疫情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麻疹疫情有所增加,为了应对麻疹疫情的突发情况,制定一份麻疹疫情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标本预案的目标是确保在麻疹疫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控制疫情的蔓延,保护公众的健康安全。

三、应急响应级别划分1. 一级响应:当发生麻疹疫情并有大规模传播的迹象时,启动一级响应。

此时,应当即将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紧急处置,全面动员社会力量,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控制疫情的蔓延。

2. 二级响应:当麻疹疫情浮现在特定区域且有一定的传播范围时,启动二级响应。

此时,应当加强对疫情区域的封控措施,加大疫苗供应和接种力度,加强疫情监测和信息发布,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

3. 三级响应:当麻疹疫情仅局限在个别病例或者小范围传播时,启动三级响应。

此时,应当加强对疫情病例的隔离和治疗,加强疫情监测和溯源工作,加强对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和隔离观察,加大宣传力度,提供相关的防控知识和指导。

四、应急预案的组织与职责1. 领导小组:由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组成,负责制定和指导应急预案的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做出决策和指导。

2. 应急指挥部:由领导小组指定,负责具体的应急工作的组织和协调,指挥各部门配合完成应急任务。

3. 相关部门职责:- 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疫情监测、疫苗供应和接种、病例的隔离和治疗等工作。

- 公安部门:负责疫情的封控和治安维护工作。

- 交通运输部门:负责疫情区域的交通管控和物资运输工作。

- 新闻媒体部门:负责及时发布疫情信息,提供防控知识和指导。

- 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组织居民的防控宣传和配合工作。

五、应急措施1. 加强疫情监测:建立疫情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疫情的动态,发现疫情的蔓延趋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2. 加大疫苗供应和接种力度:确保疫苗的供应充足,并加强对易感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的免疫力。

3. 加强疫情的封控措施:对疫情区域进行封控,限制人员流动,阻断疫情的传播途径。

麻疹爆发应急预案

麻疹爆发应急预案

一、背景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在我国,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有效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但仍有可能出现局部爆发的情况。

为有效应对麻疹爆发,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和控制麻疹疫情,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2. 保障疫情区域内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3. 提高公共卫生应急处理能力,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三、预案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麻疹疫情爆发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社区(村)组织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

四、应急组织与职责1. 应急指挥部:成立麻疹疫情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日常工作。

3. 医疗机构:负责疫情监测、病例救治、隔离观察等工作。

4. 社区(村)组织:负责疫情报告、宣传教育、隔离措施落实等工作。

五、疫情监测与报告1. 疫情监测: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学校等机构应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

2. 疫情报告:病例发现后,医疗机构应在24小时内向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

3. 确诊病例: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及时组织专家进行会诊,确诊病例。

六、应急处置措施1. 疫情控制:对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2. 隔离措施:对病例居住环境、交通工具等进行消毒,限制人员流动。

3. 疫苗接种:在疫情区域内开展麻疹疫苗应急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4. 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开展麻疹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5. 资源保障:调配医疗资源,确保病例救治需求。

6. 信息发布: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七、应急结束1.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病例连续14天无新增,解除隔离措施。

2.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结束应急响应的建议。

3. 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宣布结束应急响应。

八、总结与评估1. 疫情结束后,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总结评估。

麻疹暴发应急预案

麻疹暴发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

为有效应对麻疹疫情,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快速发现和报告麻疹疫情;2. 及时采取隔离、消毒、疫苗接种等措施,遏制疫情蔓延;3. 加强疫情监测,做好病例追踪、隔离和康复工作;4. 提高公众对麻疹的认识,加强疫苗接种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麻疹疫情防控工作,成员包括卫生健康部门、疾控中心、医疗机构、社区等部门负责人。

2. 预案办公室:负责预案的具体实施,协调各部门工作,成员由卫生健康部门、疾控中心、医疗机构、社区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

3. 预案执行小组:负责麻疹疫情的具体防控工作,包括病例发现、报告、隔离、消毒、疫苗接种等,成员由卫生健康部门、疾控中心、医疗机构、社区等部门专业人员组成。

四、疫情监测与报告1. 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疾控中心要加强对麻疹疫情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医疗机构要加强对疑似麻疹病例的筛查,及时报告病例信息。

3. 发现疑似麻疹病例,医疗机构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疾控中心报告。

4. 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按照规定程序报告上级卫生健康部门。

五、病例处置1. 确诊病例隔离治疗:确诊麻疹病例应立即住院隔离治疗,防止病毒传播。

2. 密切接触者管理:对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并进行医学观察和疫苗接种。

3. 疫情控制:对病例居住地、工作场所等进行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六、疫苗接种1. 加强麻疹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力。

2. 对重点人群开展应急疫苗接种,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3. 鼓励公众主动接种麻疹疫苗,提高群体免疫屏障。

七、宣传教育1. 加强麻疹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麻疹的认识。

2. 通过媒体、社区等多种渠道,普及麻疹防控知识,引导公众正确应对麻疹疫情。

八、应急物资保障1. 做好应急物资储备,确保疫情发生时物资供应充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1 概述麻疹是由麻疹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所引起的乙类传染病,常在冬春季发病和流行,传染性强,波及范围广,常可引起暴发及较大规模流行,尤其易在人群密集的小学及幼儿园等处引起暴发。

麻疹潜伏期一般为10~11天,最短为7天,最长为21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出疹(全身性斑丘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

为及时发现我县的麻疹疫情,迅速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灌南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2 本方案适用范围和术语界定本方案适用于在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时的预防控制工作。

县卫生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县卫生监督所及疫情可能涉及到的其他有关部门或机构,尤其是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开展疫情应急处置时必须遵循本方案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2.1 麻疹病例定义参照国家标准《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83—1995)执行。

2.1.1疑似病例:(1)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2)发热(38℃或更高)。

(3)咳嗽或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或结合膜炎。

具备(1)加(2)条者,或同时伴有(3)条者。

2.1.2 临床诊断病例:(4)起病早期(一般于病程第2~3日)在口腔颊粘膜见到麻疹粘膜斑(Koplik氏斑)。

(5)皮肤红色斑丘疹由耳后开始向全身扩展,持续3天以上呈典型经过。

(6)流行病学史:与确诊麻疹的病人有接触史,潜伏期6~18天。

疑似病例加(4)条或(5)条或(6)条。

2.1.3 实验室确诊病例:(7)一个月内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lgM抗体。

(8)恢复期病人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

(9)从鼻咽部分泌物或血液中分离到麻疹病毒(附录A),或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

疑似病例加(7)条或(8)条或(9)条,以及具有任何一项临床症状(1)至(5)条中任一条加(7)条或(8)条或(9)条。

2.2 暴发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版)的规定,在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确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必须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网上开展麻疹的相关信息报告。

2.3 监测病例定义在麻疹疫情发生后,为了及时发现和掌握新的麻疹病例,相关的医疗卫生机构在辖区范围内开展麻疹的主动搜索等有关监测工作,期间发现的病例称之为监测病例。

而其搜索的范围按现场实际、疫情波及地等情况,由疾控中心具体确定。

3 部门职责与组织保障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县政府及卫生局、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其它相关部门必须切实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加强对麻疹预防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技术支持、后勤保障、监督检查等工作,提高麻疹预防控制工作的成效。

3.1 部门职责3.1.1县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提供麻疹应急处置所必要的经费、物资等保障,敦促卫生局及相关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3.1.2卫生局应组织、协调疫情的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正面引导宣传,加强与其它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3.1.3医疗机构负责麻疹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医疗救护、现场救治等工作;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标本的采集;及时发现疫情,及时报告。

3.1.4卫生监督所应对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医疗救治、防控措施等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积极开展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3.1.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做好麻疹疫情监测的信息收集;及时开展麻疹疫情的核实、调查、报告和处理等工作,具体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开展麻疹的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3.1.5.1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参与基层需要和领导批示等两种情况出现后疫情的应急处置。

负责对地市级和县级疾控中心的技术指导、样本的进一步检测等工作。

3.1.5.2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直接参加全市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负责对县级疾控中心的技术指导、样本采集,并在3天内完成实验室检测工作。

3.1.5.3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医学观察和疫苗应急接种;指导收治医院对麻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开展对有关医院麻疹病例的主动搜索;落实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工作;进行有关样本的采集,并在3日内完成实验室检测工作(有条件地区);负责疫情个案报告的审核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与管理工作。

3.1.5.4乡镇卫生院及相应防保机构负责麻疹病例的隔离治疗;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麻疹病例进行标本采集或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麻疹病例进行标本采集;负责疫情的个案报告。

3.2组织保障3.2.1制定应急技术方案和有关操作规程根据全省麻疹防制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历史上的疫情发生情况和规律,科学分析今年的疫情发生趋势,制订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和有关操作规程。

3.2.2开展专业培训和应急演练在疫情高发季节之前以及在流行期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对辖区内卫生行政领导和管理人员、防疫人员、检验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等进行专项培训,强化麻疹病例的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的意识,进行流行病学、临床学、病原学、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培训,推广有效控制疫情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时开展麻疹防制工作的应急演练,锻炼出一支疫情意识强、行动迅速、处置高效的善战队伍。

3.2.3配备各类所需物资各地均应根据疫情预测和防制工作的实际需要,储备足量的疫苗,配备必要的治疗药械,必要的治疗药品、器械和病床等。

医院应制订好发现麻疹病人的隔离或转院的有关程序,并在麻疹高发季节之前进行检查落实,做好准备工作。

4 应急准备4.1组织准备根据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和事件的级别,地方人民政府卫生局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成立相应的应急指挥组织机构的建议。

应急指挥机构应迅速组织现场调查工作组到达现场,必要时,请求市级和省级相关单位和部门派人协助调查与处理。

现场调查组一般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等专业人员,现场调查组应设立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调查组在现场调查工作,调查组成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

4.2物品与器械准备现场调查组奔赴现场前应准备必需的资料和物品,一般应包括:(1)调查和资料分析用品:麻疹个案调查表以及其它相关表格、记录本;(2)标本采集和现场检测用品:标本采集记录表、标本采集用拭子(注意用于PCR检测标本采集的拭子,应使用灭菌人造纤维拭子和塑料棒)、自封式塑料袋、标签纸、油墨耐水的记录笔等。

(3)应急用麻疹疫苗。

5 疫情报告5.1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对于获得麻疹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后,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局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对主动搜索发现的病例应由疾控中心负责进行网络直报。

5.2 报告内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到辖区内麻疹病例报告后,在以最快的方式向县卫生局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的同时,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和处理,病例确诊后于6小时内填写基本信息,以传真形式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所有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于个案调查,疫情结束后5日内上报有关部门。

麻疹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分为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

1)初次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初次报告要快,应在调查后2小时完成。

2)进程报告: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

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进程报告要新,需按日进行。

3)结案报告: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结案报告要全,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 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6应急处置6.1 核实诊断核实诊断的目的在于排除医务人员的误诊和实验室检验的差错。

核实诊断可通过查看病例、访问病人和能够提供较详细的病人发病与发病前生活信息的人、查看病人的检查信息甚至专家会诊等方式进行,收集病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地址、职业以及发病日期等,同时还要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测资料,同时还需要分析临床采样的准确性,必要时重复采样进行检测。

最后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流行病学资料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判断。

6.2 流行病学调查掌握麻疹暴发的流行规律,查明传染来源、传播途径和疫情波及的范围,阐明流行因素,为及时制定暴发疫情控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方法主要有个案调查与暴发调查两种。

6.2.1个案调查:主要为了了解患者的发病原因及疫源地现况,以便控制疫情蔓延,积累资料,作为当地流行病学分析的基础。

对疫点、疫区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及时开展病原检索工作。

6.2.2暴发调查:暴发调查的对象,应该是发生病例的整个地区(单位)及与之有关的地区。

暴发疫情调查目的是确定暴发的原因。

要迅速摸清发病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及人群分布,确定可能的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6.3 病人隔离治疗各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中的各项规定,切实做好医院麻疹预检、分诊工作;在发现疑似患者时,应立即进行诊治,并及时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检查、登记,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要加强医院内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防止麻疹在医院内的交叉感染。

医务人员要加强培训,掌握麻疹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时发现病人;同时要掌握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知识和措施。

麻疹病例应当按照属地化的原则就地隔离治疗,收治医院要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病例的转归情况。

要尽早采取规范治疗,避免或减少并发症。

6.4 密切接触者的调查与处理密切接触者是指家庭成员、病人看护人员以及任何可能暴露于病人口腔、鼻咽分泌物的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