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交的选型与设计
城市互通立交选型与设计
![城市互通立交选型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0daed0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99.png)
城市互通立交选型与设计城市互通立交是现代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城市道路交通互通畅达、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安全性的重要交通设施。
城市互通立交的选型和设计涉及到交通流量、土地利用、环境影响等许多因素,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实现最佳效果。
城市互通立交的选型主要是根据交通流量、道路网络和地理条件等进行的。
对于交通流量较大的交叉口,可以选择大型互通立交,如立交桥或高架路。
对于交通流量较小的交叉口,可以选择小型互通立交,如环形立交或下穿立交。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场所,如狭窄街道、复杂地形等,可以选择特殊结构形式的互通立交,如盲人互通、斜井互通等。
选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考虑到交通流量的需求和未来发展的需求,选择适当的互通立交类型,以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效率,缓解拥堵问题。
同时,还要考虑到工程造价、土地利用、环境影响等因素,选择经济适用的互通立交类型,以最大程度地节省成本和资源。
在设计阶段,需要根据选定的互通立交类型,进行详细的设计工作。
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交通流量和道路格局的分析。
根据交通流量数据和道路格局,确定互通立交主线和辅助线的布局,确保交通线路的畅通无阻。
其次是设计车辆通行线路。
根据互通立交主线和辅助线的布局,设计车辆通行线路,确保车辆的快速通行和安全性。
再次是设计行人通道。
互通立交不仅要考虑车辆通行,还要考虑行人通行。
设计中需要设置行人通道,确保行人的安全通行。
最后是设计交通信号灯和标志标线。
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格局,设计交通信号灯和标志标线,指导车辆和行人通行,确保交通的有序进行。
在设计中还要考虑到环境影响和生态保护。
互通立交的建设会对周边环境和生态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设计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保护周边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总之,城市互通立交的选型和设计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选择合适的互通立交类型,进行详细的设计工作,以实现最佳效果。
研究城市立交的选型与方案设计
![研究城市立交的选型与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48544af25c52cc58ad6beba.png)
研究城市立交的选型与方案设计摘要:针对城市立交设计,结合以往设计经验提出立交设计基本流程,综合分析立交设计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结合实例论述立交设计方法。
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立交设计水平,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交通需求的设计同仁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立交;方案设计;影响因素城市立交设计包含立交选型与方案设计两部分内容。
项目开始前首先要做好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工作,对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反复比较、推敲和验证,对方案的规模、经济性与技术指标进行对比,以此提出比较方案与推荐方案,明确不同方案存在的优劣势,从而为设计者提供依据,确保立交设计合理性。
1设计流程设计开始前,应开展实地考察,收集有关立交项目的所有基本资料。
其中应包括:所处地区的人文环境、社会环境与经济条件,路网建设现状与未来规划,交通流量现状与预测,道路现状与规划布局,市政管线资料等。
对城市立交方案设计而言,它主要包含立交选型与立交布置两方面问题,目的为选择适宜的立交形式,提高行车效率,保障行车安全与舒适性,满足计算行车速度及设计交通量要求,迎合车辆转弯需求,同时和周边环境相适应。
所选立交形式的合理性,除了会对立交自身使用功能带来影响,比如立交实际通行能力、安全水平与经济性等,还与地方交通运输能力、区域规划及市容市貌等关系密切[1]。
因此,在选定立交形式的过程中,应立足于城市道路功能的实现为设计主体,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与工程环境等各项基本要素。
在确定了立交形式与地理位置后,即可按流程开展线形设计。
其中,主线线形包含三部分内容,分别为平面、横断面与纵横断面。
对于匝道和主线平面的圆曲线半径,在设计过程中需在充分考虑立交占地规模、造价与立交形式的基础上,和道路设计时速、安全与舒适要求、超高布置等相协调,一般都以较大半径为主,极限最小半径应避免使用。
匝道的线形设计过程中,不同圆曲线之间以及圆曲线与直线之间都需要采用缓和曲线的形式平稳过渡及连接,其中缓和曲线的实际长度还应符合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
立交规划与设计(总结)
![立交规划与设计(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8a7ed6014791711cd79172e.png)
本章结束返回
1.上跨式:用跨线桥从相交道路上方跨过的交叉方式。施工方便,排水易处理,但占地大,引道 较长、高架桥影响视线和市容,宜用于市区以外或周围有高大建筑物处。 2.下穿式:用地道从相交道路下方穿过的交叉方式。占地少,立面易处理,对视线和市容影响小 ,但施工期较长、造价较高,排水困难。多用于市区。
二.按交通功能分类
当采用环形立交时,必须根据相交道路的性质进行比较研究,看环道的最大通行能力和所采用 的中心岛尺寸是否满足远期交通量和车速的要求,布设时应让主线直通,中心岛可采用圆形,椭 圆形或其它形式。
其 他 形 式 的 立 交
第三节 立体交叉的布置规划与形式选择
一.立体交叉的布置规划 ①相交道路的性质
1.立交位置的选定
入,不得已时应优先考虑右转出口。另外,平面交叉口应布置在次线上。
⑵完全互通式立交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全部在空间分离的交叉。它是一种比较完善的高级形式,匝道数与转
弯方向数相等,各转向都有专用匝道,适用于高速道路之间及高速道路与其它高等信道路相交, 代表形式有喇叭、苜蓿叶形、Y 形、X 形。
①喇叭形立交:是三路立交的代表形式,可分为A 式和B 式。经环圈式左转匝道驶入主线(正 线)为A 式,驶出时B 式。
组成部分,是指供上、下相 交道路转弯车辆行驶的边接 道,有时包括匝道与正线以 及匝道之间的跨线桥。
4. 出口与入口,由正线
驶出进入匝道口为出口,由 匝道驶入正线的道口为入口
5. 变速车道:为适应车辆变速行驶的需要,而在正线右侧的 出入口附近设置的附加车道称为变速车道,出口端为减速车 道,入口端为加速车道。
6. 立体交叉的范围::是指各相交出入口变速车道渐变段顶 点以内包含的正线和匝道的全部区域。
浅析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的选型
![浅析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的选型](https://img.taocdn.com/s3/m/0cad596469dc5022abea002e.png)
浅析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的选型互通立交是高速公路的出入口,也是交通的枢纽,满足交通功能的需要,本文在互通立交理论的基础上,讨论了互通立交的设置原则,立交选型的要求。
互通立交的几种形式以及选型方案的设计,为高速路工程研究者提供参考依据。
标签:高速公路互通立交选型0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汽车工业、道路运输量也有了飞速的发展,各种道路纵横交错,平面交叉道路已无法适应交通量的增长,于是作为现代化运输标志的立交便随之产生。
互通式立交是高速公路网络中的重要枢纽,因具有空间多层的立体结构形态,担负起高速公路中交通转向、梳理和控制流量的作用,是高速公路运行安全的关口。
互通立交在高速公路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在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选型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1互通立交设置的原则每一处的互通立交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社会环境及自然状况的不同,立交的设置也会有所不同,但是互通立交的设置有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1保持道路网的协调构建互通立交不仅要考虑到每个立交的位置、形式和规模,还要考虑到整个高速路网络系统的协调和整体性,互通立交的设置应该符合该高速公路网的规划要求,以确保高速道路流通的畅通。
1.2消除交通事故由于交通任务繁重,很多道路的交叉因为通行能力不足,常造成交通堵塞,且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当平面交叉的通行能力已经不能满足交通的需求,就有必要设置互通交通立交。
1.3适宜的地理条件两条干道相交或者是其它等级道路相交,当地形条件适宜构建立交,且造价不会增加过多,经济适宜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构建互通立交。
1.4满足交通需求相交道路的交通量是构建互通立交的最直接的依据,当交通量超出平面交叉通行能力时需要修建互通立交。
特别是在交通繁重的直行和拐弯等交叉处等。
2互通立交选型的要求互通立交的选型在立交规划设计中具有指导意义,立交类型选择的是否适当,不仅影响道路本身的交通功能,而且对地方交通功能、城市布局、经济发展等都有影响,所以互通立交的选项很重要,其选择一般应该满足以下要求:2.1选型与布局相结合根据交通、道路以及布局的需求,确定立交的理想位置,能更好地解决交通枢纽问题,确保行车的安全、通畅,保证车流的连续。
立交工程方案选型
![立交工程方案选型](https://img.taocdn.com/s3/m/04059a6b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82.png)
立交工程方案选型一、立交工程的定义和优势立交工程指的是在交通紧密区域或者交通流量大的道路交叉口或交叉路段,通过设计并设置高架或下穿的立体交叉通道,以解决交通流量大、交通拥堵的问题。
立交工程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通行效率:立交工程能够有效分流和引导车流,提高车辆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2. 提高交通安全性:立交工程优化了交通和行车路线,避免了交叉路口的交通事故,提高了交通安全性;3. 节约空间:立交工程通过立体交叉通道的设置,最大限度地节约了道路用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4. 美化城市风貌:良好的立交工程设计不仅可以实现交通管理的目的,同时还能够美化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二、立交工程选型原则在进行立交工程选型方案选择时,需要按照以下原则进行选择:1. 交通需求原则:要充分考虑周围的交通情况和需求,选择符合实际交通需求的立交工程方案;2. 经济合理原则: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成本合理、效益明显、投资回报高的立交工程方案;3. 安全稳定原则:立交工程的选型方案必须保证在强度、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满足道路交通工程技术要求;4. 城市规划原则:符合城市发展规划、道路规划和交通规划的要求,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相协调;5. 环保节能原则:选择符合节能减排要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的立交工程方案。
三、立交工程选型方法在进行立交工程选型方案的选择时,通常需要从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采取适当的选型方法才能得出最佳的选型方案。
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1. 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通过对不同方案进行成本评估和效益评估,选择成本效益比较优的方案。
成本效益分析主要通过投资成本、使用维护成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因素进行权衡分析,选出经济效益最佳的方案。
2. 多目标决策分析法多目标决策分析法是在项目规划中,综合考虑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交通效益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和决策分析的方法。
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与选型
![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与选型](https://img.taocdn.com/s3/m/4e27aa4559eef8c75fbfb39b.png)
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计与选型马家宇(河南省新开元路桥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一、互通式立交简介1.路线交叉的分类加铺转角式公路与铁路交叉渠化平面交叉环形交叉(俗称转盘)交通信号灯管制路线交叉公路与公路交叉分离式立体交叉立体交叉公路与管线交叉互通式立体交叉公路与公路交叉设计时,应采取措施尽可能消灭冲突点或减少改善冲突点。
(1)实行交通管制在交叉口设置交通信号灯或由交通警察指挥,使发生冲突的车流从通行时间上错开。
(2)采用渠化交通在交叉口内合理布置交通岛、交通标志和标线,或增设车道等,引导各方向车流沿固定路径行驶,以减少车辆之间的相互干扰,改善冲突点和分合流点的位置及角度。
(3)变冲突点为分合流点环形平面交叉可以变冲突点为分合流点,进行交织,消灭了冲突点。
(4)修建立体交叉将相互冲突的车流从空间上分开,使其互不干扰。
这是解决交叉口交通问题最彻底的办法。
2.互通式立交发展概况1928年美国在新泽西州修建了世界上第一座苜蓿叶型互通式立交。
由于其社会、经济效益良好,发展十分迅速,到1936年,美国修建了125座互通式立交。
我国互通式立交发展较晚且发展缓慢。
1955年武汉滨江路修建了我国第一座部分苜蓿叶型互通式立交;1956年北京市郊京密引水滨河路修建了三座部分互通式立交;1964年广州大北路修建了一座双层环型立交。
从1988年10月沪嘉高速公路通车至今,中国大陆高速公路走过了18年的快速发展历程,公路互通式立交也随着高速公路得到快速的发展。
3.互通式立交分类3.1 按跨越方式分:上跨式、下穿式、半上跨半下穿式3.2 按交通功能分:全互通式、部分互通式3.3 按行车轨迹相互关系分:完全立交型、部分平交型、交织型3.4 按相交道路数分:两路相交、三路相交、四路相交、多路相交3.5 按立交层数分:两层式、三层式、四层式、多层式3.6 按收费与否分:收费立交、不收费立交3.7 按相交道路等级分: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4.互通式立交组成主线、被交线、立交桥、匝道、变速车道、渐变段(过渡段)、出入口、集散车道、辅助车道。
基于道路拓宽改建情况下互通立交方案选型与设计
![基于道路拓宽改建情况下互通立交方案选型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82ef06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c6.png)
基于道路拓宽改建情况下互通立交方案选型与设计摘要:互通立交设计应满足功能、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综合考虑社会条件、交通条件、自然条件、用地和全寿命周期成本等因素进行方案研究比选。
G25长深高速为山东省南北向高速大通道,本次于济青高铁青州北站附近增设青州何官互通立交,实现G25长深高速与济青高铁青州北站旅客运输公铁“零换乘”。
本文以该互通立交为例,根据转向交通量、地形地物、重要建筑物、用地等要求,结合高速拓宽改建计划,提出两种设计方案,并从工程规模及交通需求功能等方面,对互通形式进行综合比选,为高速公路增设互通式立交方案选型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通立交设计;高速公路;互通选址;方案比选G25长深高速山东段为山东省南北向高速大通道,沿线连通滨州、东营、潍坊、日照和临沂等市。
济青高铁是我国“四纵四横”快速铁路网青太客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307.9公里,2018年底建成通车。
济青高铁在跨G25长深高速后,设置青州北高铁站,而青州市配套建设新北环上跨G25长深高速,直连青州北高铁站。
目前,青州北高铁站已成为周边的青州市、寿光市、东营市人民高铁出行的首选。
青州何官互通为高速公路与铁路交通转换的重要节点,位于何官镇秦家村西北方向,构建区域“高速+高铁”多式联运通道,扩大青州北站辐射范围。
G25长深高速青州段设计行车时速100km/h,路基宽度24.5m,高速的加宽已列入山东省高速公路网中长期规划,并拟于“十四五”期间实施建设。
被交叉路为扈冯路,是青州市区北部外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路基宽为25.5m,设计速度为60km/h。
图1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1交通量预测本项目交通量组成包括趋势交通量、诱增交通量以及高铁转移交通量。
从交通量预测结果看,广饶-扈家村方向的转向交通量为347pcu/h,青州-扈家村方向的转向交通量为325pcu/h,青州-冯家村方向的转向交通量为237pcu/h,广饶-冯家村方向转向交通量为158pcu/h。
第三章立交的选型与设计
![第三章立交的选型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13e2f97f524ccbff1218452.png)
缺点:占地面积较大,车辆绕行距离较长,行人通过困难, 尤其沿着转盘的一周将连续个断地发生汇人和分离的交织运
行,因而通行能力受到限制,尤其当快慢车混行时相互干
扰更为严重
多路交织型立 体交叉
这种形式有如下持点: (1)这种形式适应对又有四条或更多的肢道而速度和交通量又不太高 (2)要求大的用地。 (3)交织段限制了速度和通行能力。 (4)定向标志难于设置,除非圆圈半径足够大,能提供交织段适当的 长度
缺点:(1)环圈式左转匝道线形较差,运行条件不如喇叭形好; (2)左转弯车辆绕行距离较长;(3)正线上存在交织运行。
子叶式立体交叉的适用性与喇叭形上交相近,多用于苜蓿 叶式立交的前期工程。布设时以使正线下穿为宜。
3.Y形立体交叉
Y形立体交叉是用定向匝道或半定向匝道来实现车辆左转弯的
全互通式立体交叉,相应地可分为定向Y形和半定向Y形两种。
规划时应尽量避免多条道路相交,不得已时方可采用。 对于多肢相交的情况下,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功能完 善,规模宏大但立交构造物多,占地面积大,工程费用高, 容易导致错路运行。此类立体交叉可用于市郊地区以及公 路上不实行收费的高速公路之间或高速公路与环城快速干 道相交的情况。布设时,尽量做到结构紧凑,减少占地面 积,必要时向空间发展为宜;在立体交叉形式设计时应结
3.1.3 按其它方式划分
相交道路 的条数
是否收费
其他方式
立体交叉 的层数
立体交叉的 用途
3.2 立体交叉的形式及特点
前面已经提到,互通式立交的形式问题实质就是各种左右 转弯匝道的选择和组合问题。不同的左右转弯匝道组合在
一起就形成了不同的互通式立交。设计一座立交实质上就
是在当地的主、客观条件下如何选择最优的左转弯匝道进 行组合。
立交的选型与设计
![立交的选型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bc57e01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71.png)
4. 三路半定向型立交
用半定向型匝道来实现车辆左转的立交形式 优点:(1)行车条件较好,绕行距离比小环道短;(2)匝 道布置方式多,因而类型较多,可灵活布置;(3)匝道布置 灵活、结构紧凑、用地及拆迁较小。
6. 三路组合式立交
采用不同的左转匝道组合起来的立交 (3)定向型与半定向型的组合式
(二)三路Y形立交
Y形立交是用定向匝道或半定向匝道来实现车辆左转弯 的全互通式立体交叉。
特点:三个方向的交角相近,且每个方向均无直行车 辆,转向角小,与T形立交相比,线形好、行车方向明 确、转弯车辆路线短截、行车有利。
1.菱形立体交叉
菱形立体交叉是只设右转和右转公用的匝道,在跨线构 造物两侧的次要道路上存在平面交叉口。
3.定向式立体交叉
3.定向式立体交叉
优点:(1)匝道转弯半径大,行车方向明确,路径短捷; (2)能为转弯车辆提供高速的定向运行,通行能力大;(3) 无交织,无冲突点,行车安全。
缺点:(1)存在左侧分离和左侧汇人的困难;(2)正线双 向行车道之间必须拉开足够距离,直行车辆略有绕行; (3)跨线构造物数量多,占地面积大,造价高。
(3)无交织,无冲突,通行能力较大。
应车速高,通行能力大。 营大公路处采用y型立交
实际上是小环道与半定向型匝道的一种组合结构形式。 互通式立交的形式问题实质就是各种左右转弯匝道的选择和组合问题。 图为分离式菱形立体交叉 设计一座立交实质上就是在当地的主、客观条件下如何选择最优的左转弯匝道进行组合。 二、立体交叉的名词解释和命名 由环形平交演变而来,是用一个公用环道来实现各方向车辆转向的立交形式
立交型式的选型分析
![立交型式的选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5b74162daef5ef7bb0d3c30.png)
立交型式的选型分析1、概述道路立体交叉是指两条或者多条路线(道路与道路、道路与铁路、道路与其它设施线路)在不同平面上相互交叉的连接方式,又叫道路立交枢纽[1]。
立交在路网中的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干道中运用广泛,是用来转换交通流的纽带和控制出入的重要交通设施。
目前世界上立体交叉的型式很多,世界各国建成的共有180余种以上,其中最广泛运用的有十余种。
喇叭形、菱形、环形、部分苜蓿叶形、完全苜蓿叶形和定向型立交等立交型式是目前最普遍采用的型式。
打开文本图片集2、立交的基本型式及特点①喇叭型立交以喇叭形匝道连接上下道路的三岔道互通式立交,这种形式结构紧凑,行车也较安全,喇叭口设在转弯车辆较多的道路一侧,以利主流方向行车,多用在T 形或Y形交叉口。
独立转向,无冲突,无交织路段,造型美观,但受小环道限制,比较有利于收费,用地省,构造物少,管理方便。
②苜蓿叶型立交常用于高速公路中,主要特点是:左转匝道是小环道,全互通独立转向,桥跨少,工程量少,外形美观,适于绿化,景观效果比较好,左转匝道半径小,变左为右,绕行路线较长,不设辅道就有交织路段,四个小环道占地宽,工程规模较大,占地太大。
进出口多,不利于收费。
③部分苜蓿叶型立交主要道路的出入均为立体交叉,次要道路保留平面交叉或限制部分左转车辆通行。
适用于主次道路相交的交叉口,或城市用地拆迁困难的立交路口。
④环形立交環形立交半径比小环道大,绕行距离较短,行车方向明确。
总体上匝道比较少,有公用匝道,是交织型立交。
图2-3 环形立交2、立交的选型立交类型的选择是立交规划设计中极其重要的关键性环节,类型选定并实施之后,很难改变和改建。
如果选择不当将会永久性的影响立交本身功能和运营经济,并且影响被交叉道路的交通运营管理,严重的还会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我们在选择立交类型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地形地貌自然条件、交通因素、安全问题、经济效益、人文及社会因素、施工与管理等等方面的因素,使设计出来的立交型式更加美观、经济、安全、实用,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少占地、节约成本。
浅谈互通立交的选型设计
![浅谈互通立交的选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7817ce8b4daa58da1114a6c.png)
浅谈互通立交的选型设计摘要:根据城市互通立交设置空间有限、功能要求高、选型及规模对城市交通影响重大的特点,着重对城市互通立交选型与设计的要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互通立交;选型设计;要点分析快速交通的组成部分很多,互通立交就是其中一部分,其设计优良与否,不仅影响着道路桥梁通行能力的强弱,同时也影响着交通安全与否,因此是设计阶段是重点阶段,对于互通立交而言,其设计的主要顺序是先总体再局部,也就是首先要明确各种可能合适的设计方案,之后要依据各种技术指标,来明确具体的方案,以此满足全部的设计要求。
一、设计影响因素(一)功能布局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立体交叉的总体布局根据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路网规划中重要的交叉口位置及转向交通的需求统一规划。
设计阶段在规划成果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
(二)交通量交通量是互通立交设计中确定形式及规模的重要依据。
左转交通量较大的立交不应选用环形立交。
城市中不宜选用占地较大的全苜蓿叶形立交;如需设置同侧的环形左转胆道,应在两相邻左转环形匣道间设置集散车道。
(三)互通立交间距合理的互通立交间距能更充分地发挥互通立交的交通转换功能,使相邻立交的交通量保持平衡。
相邻互通立交的最小间距应满足上游立交加速车道渐变段终点至下游立交减速车道渐变段起点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00m,且应满足设置交通标志的距离要求;市区范围立交最小间距不宜小于1.5km。
(四)建设用地条件方案确定前要充分调查互通立交区域范围及周边的用地现状及规划。
根据用地性质,分析论证立交方案,在设计中因地制宜,选用合理的布线方案。
选择的互通形式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避免因用地问题造成方案的反复变更,影响项目的建设。
(五)慢行系统及辅路互通兄交范围内的非机动及人打道要与路段内的慢行交通系统相连。
设有辅路系统的枢纽互通立交,辅路车道要结合交通量确定车道数,与连接路段车道保持连续。
在设计中合理地处理慢行和辅路系统是方案成功与否的关键,-般在设计中尽量安排地面布置慢行交通,利于周边的出行需求。
城市互通立交选型与设计
![城市互通立交选型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6345f56ba0d4a7303763a79.png)
现代物业Modern Property Management– 87 –一、城市立交设置的原则相交道路等级、互通功能定位、交通流量及建设条件等因素决定城市互通立交的类型。
互通立交的选型首先要满足交通需求,同时充分保证行车安全。
城市互通立交的选型,需要与周边的自然和环境条件相适应。
城市互通立交的最终布局必须与选址范围内的地形地质条件、周边建筑布调格局相适应,不能显得太突兀。
城市互通立交分布在城市道路各个角落,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各种交通系统的转换,但是在满足行车畅通的同时,还必须充分考虑非机动车以及行人的交通需求,保证他们出行便利[1]。
互通立交型式要以长期使用为最终设计目标,做好用地规划。
在满足近期交通需求的同时,也可以保证能够工程长期使用,避免工程浪费。
对技术、经济、交通功能、环境等指标进行综合考虑,进行多种设计方案的比较,取长补短,设计出最优的方案。
二、城市立交设计的流程首先,在进行方案设计之前,设计人员需要进行实地勘验和调查,并充分收集互通立交所需的设计材料。
其次,分析交通规划资料,调查各转弯及直行交通量、交通组成,预测转向交通量,绘制各转向交通量分布图,并同步调查非机动车和行人流量。
综合来说,城市互通立交的设计主要包括科学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阶段。
由于每个阶段对设计方案有不同的深度要求,图纸侧重点也各有不同,所以政府颁布实施《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对城市互通立交的设计成果作出明确的规范要求。
三、分析影响设计的因素(一)功能布局。
在进行城市互通立交设计前,需要提前考察规划区域内重要的道路交叉口位置,结合当地居民的交通转向需求,严格按照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在设计阶段,合理优化立体交叉口的总体布局。
(二)交通量。
城市互通立交建设区域内交通量的大小,影响着互通立交设计的规模大小和型式选择。
比如说,左转交通量较大的道路区域,环形立交就不符合建设要求;用地紧张的地方,尽量避免建设占地面积较大的全苜蓿叶形立交等。
浅谈城市道路互通立交的选型
![浅谈城市道路互通立交的选型](https://img.taocdn.com/s3/m/7b76bad9c5da50e2524d7fe2.png)
浅谈城市道路互通立交的选型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礼东立交的方案比选,通过结合该立交方案的比选过程,阐述了城市道路互通立交选型的原则,供城市道路中类似工程参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互通立交;选型1 导言城市道路互通立交一般设置于主要道路的相交节点处,立交间距较小、周边用地紧张、限制因素多。
城市道路互通立交一般不收费,可选择的形式复杂多样,其中组合式和多层式立交较为常见。
城市道路立交的选型除了要注重与交通流向相适应外,还要注重交通功能与环境的协调性以及立交技术指标与工程造价的平衡性。
2城市道路互通立交选型的原则城市道路互通立交的选型是立交设计过程的第一阶段,它决定了整个立交建设的总方向。
一个优秀的立交方案,不仅能保证各方向交通流畅、安全,还能减少用地、降低造价,同时通过合理的景观布置还能与环境相协调,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城市道路互通立交的特点主要有:(1)计算车速较低;(2)路幅较宽,断面布置形式多种多样;(3)周边建筑物密集,地下管线多,用地紧张;(4)存在大量的行人与非机动车的混合交通,交通组成比较复杂。
城市道路互通立交的选型应根据交通流的特点、相交道路的等级、周边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条件等综合考虑确定,其一般原则如下:(1)立交的形式应与相交道路的性质和交通功能相符合,所选择的立交形式应能确保行车安全畅通以及车流的连续;(2)匝道的布置要全局考虑,分清主次,立交线形设计的技术标准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需高则高,能低则低,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3)立交的形式必须与周边的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相适应,在满足交通要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力求达到合理利用地形并与环境相协调;(4)立交的布局应经济合理、统筹兼顾,尽可能减少占地、拆迁,对已建成的大型公用、民用建筑应尽量保留,以确保其实施的可行性;(5)立交的造型要全面考虑,注意近远期结合,结构造型要新颖、美观,线形简洁、流畅;(6)立交的形式应进行多方案比选,选择交通功能、技术、经济、环境等指标综合最优的方案。
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选型与设计
![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选型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e9959fef8c75fbfc77db290.png)
三、立交常用型式及使用条件
8、环形立交
• 环形立交:分两层式和三层式两种,它们的特点是用地较
省,但承担的转弯交通量有限。因此只适用于转弯交通量较 小的交叉。规模较大的平面环形交叉扩容改建时,可采用两 层式环形立交。
两层
三层
三、立交常用型式及使用条件
8、环形立交 环形立交常用于城市主要道路与一般道路交叉,可以用于5条 以上道路的相交。这种立交能保证主线直通,交通组织方便,无 冲突点,占地较少。但次要道路的通行能力受到环道交织能力的 限制,车速受到中心岛直径的影响,构造物较多,左转车辆绕行 距离长。当采用环形立交时,必须根据相交道路的性质进行比较 研究,看环道的最大通行能力和所采用的中心岛尺寸能否满足远
路线交叉
公路与公路交叉 分离式立体交叉 立体交叉
公路与管线交叉
互通式立体交叉
一、互通式立交简介
1、路线交叉的分类
公路与公路交叉设计时,应采取措施尽可能消除冲突点或减 少改善冲突点。 (1)实行交通管制 在交叉口设置交通信号灯或由交通警察指挥, 使发生冲突的车流从通行时间上错开。 (2)采用渠化交通 在交叉口内合理布置交通岛、交通标志和标线, 或增设车道等,引导各方向车流沿固定路径行驶,以减少车辆之 间的相互干扰,改善冲突点和分合流点的位置及角度。
三、立交常用型式及使用条件
4、子叶式立交
特点:匝道对称,形成叶 状,造型优美,且工程较小。 缺点:有两个内环匝道, 且半径较小,左转弯车辆需
旋转270度,绕行较长;有
一交织段,且靠近主线,于 行车不利。
三、立交常用型式及使用条件
5、菱形立交
特点:结构简单,只有一座跨线桥,占地较少,工
程费用省;左转弯匝道直捷,车辆绕行路程短。 缺点:有两个平交口。
立交的分类与选型(参考模板)
![立交的分类与选型(参考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0ebfbad1711cc7930b716d7.png)
浅谈立交的分类与选型摘要:本文从立体交叉的分类开始,研究了各种立交型式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
立交型式选择是立交建设中重要的前期工作,立交型式不同,将使整个立交的交通功能、投资、景观及社会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受到影响。
本文阐述了交通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环境条件和经济效益、是否实行收费制系统及交通安全性方面的要求等是影响立交选型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立体交叉、分类、立交选型、评价系统Classification and Type selection of interchange Abstract: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classification of interchanges; I studied serviceability conditions assisted in determining the rela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various interchange types. The type selection of interchange is an important work of the desk work with implications of its function,cost,landscape,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elements affecting the type selection of interchange in terms of traffic condition,natural environment,social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benefit,toll collection,traffic safety etc.Key words: Interchange, Classification of interchanges, Type selection of interchange, Evaluate1 引言在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过程中, 其选型很重要,如果选择的类型不合理,不仅影响了公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行车安全和运营经济等本身功能的发挥, 而且还可能对地区规划、地方交通能力、市容环境等造成一定的影响。
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选型与设计
![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选型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4efac867fd5360cbb1adb40.png)
菱形立交适合于出入交通 量较小,匝道上无收费站的 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
第三十一页,共66页。
三、立交常用型式及使用条件
6、半苜蓿叶形立交
半苜蓿叶形立交:按匝道布置方式可分为三类,即主要 公路的出口在跨线构造物之前的A型和出口在跨线构造物后 的B型,以及以主要公路为对称轴布置匝道的A-B型。它们 适用于出入交通量较小的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
第十一页,共66页。
二、互通立交匝道的基本形式
匝道的形式多种多样,按匝道与相交道路 的关系,分为右转匝道和左转匝道两大类。
第十二页,共66页。
二、互通立交匝道的基本形式
1、右转匝道
平行式
反向曲线
斜线
单(复)曲线
图9-13 右转匝道示意图
右转匝道 如图所示,从右侧驶出后直接右转,到相交道路 的右侧驶入,一般不设跨线构造物。其特形式简单,车辆运 行方便,直接顺当,行车安全。
第三十五页,共66页。
三、立交常用型式及使用条件
7、苜蓿叶形立交
• 特点:各转弯方向有独立匝道,完全互通,转弯车流一律 从主线右侧出入,方向明确,无冲突点和交织段,安全度大, 线形对称,造型优美。只有一座跨线桥,工程较小。 • 缺点:左转弯匝道绕行路程较长;四个内环匝道的出入口 之间构成两个交织段;整体占地面积较大;左转弯匝道限速 较低也不便管理。
第二十六页,共66页。
三、立交常用型式及使用条件
2、直连式T型立交
直连式T形立交适用出入交通量相对较少或左转弯速度 较低的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
三处跨线桥
两处跨线桥
第二十七页,共66页。
三、立交常用型式及使用条件
3、Y型立交
Y形立交适用于右转 弯速度高,且交通量 大的枢纽互通式立体 交叉。从交通运行角 度考虑,右图的布置 比左图的优。
浅析道路桥梁工程中的互通立交桥梁设计要点
![浅析道路桥梁工程中的互通立交桥梁设计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212082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d9.png)
浅析道路桥梁工程中的互通立交桥梁设计要点互通立交桥梁是道路交通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交通流畅性和安全性。
在设计互通立交桥梁时,需要考虑以下要点:1.地形地貌和环境要素:根据所处地区的地形地貌和环境要素,选择合适的立交形式和布局。
例如,对于山区地形,可以选择斜拉桥或索面桥等,而对于平原地区,可以选择T型桥或单孔桥等。
2.交通量和流量:根据实际交通量和流量统计数据,确定桥梁的设计标准和尺寸。
包括桥面宽度、跨度、通行能力、桥面坡度等。
确保互通立交桥梁能够满足日常通行需求,并考虑未来的交通增长。
3.桥梁功能:根据路网规划和道路等级,确定互通立交桥梁的功能。
常见的功能有右转立交、直行立交、左转立交等。
根据不同功能要求,设计相应的匝道和出入口。
4.地基和地质条件:进行地质调查和土壤力学试验,了解地基和地质条件。
根据地基和地质条件确定桥梁的基础形式和抗震设防要求,例如选择桩基、板基、盖梁基础等。
5.结构形式:根据实际需要和经济性考虑,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梁式桥、拱桥、斜拉桥等。
在选择结构形式时,需要考虑桥梁的荷载、跨度、高度、宽度等因素。
6.施工工艺和工程管理:根据桥梁的具体情况,制定施工工艺和工程管理方案。
包括桥梁施工顺序、临时支撑体系、拆除爆破方式、施工合同管理等。
7.安全性和可靠性:考虑互通立交桥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包括抗震、排水、防腐蚀、防撞性能。
设计防护设施和紧急疏散通道,确保桥梁遭受自然灾害或事故时能够保持功能。
8.美观性和环境影响:考虑互通立交桥梁的美观性和环境影响。
通过桥梁的造型、颜色和周边环境的协调,提升桥梁的美观度。
同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要求,制定相应的措施。
总之,互通立交桥梁的设计要点涉及到地理环境、交通需求、结构力学、工程施工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互通立交桥梁的设计与实际需求相匹配,同时具备安全、经济、可靠、美观等特点。
以上仅为浅析,实际设计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设计。
城市快速路既有立交改造的选型设计
![城市快速路既有立交改造的选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8c04bc0b9f3f90f76c61bd3.png)
新接入的快速路为西东 方向,与现状高速公路 、省道一起形成四路交 叉,为减少对既有交通 功能的干扰,设计中考 虑充分利用桥下空间以 及现状匝道平面线形布 设,以尽量减少对既有 交通的干扰,并很好地 解决了新建快速路与高 速公路的沟通,而且新 征用地少。
为减少对既有交通功 能的干扰,设计中考 虑充分利用桥下空间 以及现状匝道平面线 形布设,以尽量减少 对既有交通的干扰, 并很好地解决了新建 快速路与高速公路的 沟通,而且新征用地 少。
3、立交改造选型设计及主要思路
• • • • 1)分离组合式 2)叠加式 3)完全利用型式 4)上下匝道型式
1)分离组合式
新建快速路与既有高 速公路形成四路交叉 ,立交布设的主要控 制因素是跨江大桥和 既有单喇叭立交。考 虑到跨江大桥的加宽 尤其是变截面加宽难 度较大,匝道以江为 界分开设置,快速路 主要流向设置匝道, 为部分互通式立交。
在立交功能由一般立交改造为枢纽型立交后,应保 证主线和被交叉路直行交通的畅通,巧妙地利用了 立交的空间层次,充分利用现状立交用地,合理布 置了新增的4条匝道以及被交叉道路的跨线桥。
• 改造后的立交效果图如图所示,现状匝道桥完全得 到利用道数不能满足日 益增长的直行交通流需要的一种改造方 式,着眼点主要在于地面交通如何和新 建快速路以及现状主线的沟通。如图5所 示为一座现状枢纽型立交,东西方向的 主线为双向4车道不能满足远景交通量的 需要。
该设计思路也适 合受大型结构物 的限制以及拆迁 难度较大的节点 ,立交主要特点 是主要转向匝道 分开布设,现状 单喇叭立交部分 匝道需要在路基 段进行适当改造 ,对既有交通影 响小,但只解决 了主流方向的沟 通,占地较大。
2)叠加式
现状立交为一条国道与高速公路衔接的三路交叉,立交西北侧为 陡峻的山脊,现状匝道和主线以高架桥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三肢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
优点:(1)能保证主要行车方向畅通;(2)仅需一座跨线构造物,形 式简单,造价较低;(3)正线外侧占地较少。 缺点:(1)正线某一直行方向与左转匝道相交处为平面交叉; (2)平面交叉位置布设不当时,会产生视认性差的问题,影响 行车安全。
2. 匝道平交型立体交叉
优点:(1 )正线直行车辆快速畅通,转弯车辆绕行距离较短; (2)每个行车方向都为单一的出、入口,车辆出入正线方便;(3)
形式简单,仅需一座跨线构造物,造价较低;(4)正线两侧占地
短小,使立交用地面积减少。 缺点:(1)匝道相交叉处为平面交叉,可通过的交通量不大;
(2)平面交叉口处的视认性和安全性受到一定影响。
(三) 三肢交织型立体交叉
优点:(1)转弯行驶方向明确,交通组织方便;(2)除了b)图外 侧直行车辆略有绕行外,能保证正线交通快速畅通;(3)结构 紧凑,占地较少。 缺点:(1)存在交织运行,限制了通行能力和行车速度;(2)左
1.菱形立体交叉 菱形立体交叉是只设右转和右转公用的匝道,在跨线构造物两侧 的次要道路上存在平面交叉口。
冲突点 常用形式
冲突点
图为分离式菱 形立体交叉
优点:(1)能保证主线直行车辆快速畅通;(2)主线上具有 高标准的单一进出口,交通标志简单;(3)主线下穿时匝道
坡度便于驶出车辆减速和驶入车辆加速;(4)形式简单,仅
匝道线形和桥梁布设应尽量争取一致。
2.3.1 四肢立体交叉的形式
(一)四肢全互通式立体交叉 1.苜蓿叶式立体交叉 1)普通苜蓿叶式立体交叉适用常规
四路交叉
优点:(1)交通运行连续而自然;(2)无冲突点,无须设信号控 制;(3)可由部分苜蓿叶式分期修建而成;(4)仅需一座跨线构 造物,造价较低。 缺点:(1)左转弯车辆绕行距离较长,占地较大;(2)环圈式左 转匝道线形差,行车速度低;(3)上、下线左转匝道出入口之
以左转实现右转,有平交
根据转向交通量的大小和场地条件设置。 尽可能安排车辆右转,平面交叉安排在次线上。
由于占地受限而变形的苜蓿叶式立交
优点:(1)可保证主要道路直行车辆快速通畅;(2)单一的驶
出方式简化了主要道路上的交通标志;(3)仅需一座跨线构造
物,用地和工程费用较少;(4)便于分期修建,远期可扩建为 全苜蓿叶式立体交叉。 缺点:(1)次要道路上存在平面冲突点,影响通行能力和行车 安全;(2)次要道路上可能有停车等待和错路运行现象;(3)有 时次要道路平面交叉口需设信号控制,若出口匝道储存能力 不足时,往往会影响主要道路的交通。
2.1.3 按其它方式划分
相交道路 的条数
是否收费
其他方式
立体交叉 的层数
立体交叉的 用途
2.2 立体交叉的形式及特点
互通式立交的形式问题实质就是各种左右转弯匝道 的选择和组合问题。不同的左右转弯匝道组合在一起
就形成了不同的互通式立交。设计一座立交实质上就
是在当地的主、客观条件下如何选择最优的左转弯匝 道进行组合。
定向式立交:每个方向的车辆均行驶在直顺的专用单向行驶 的车行道上,与其他方向的车行道相交时均采用立体交叉,
无交织和交叉,路线短捷而清晰,行驶安全快速。
定向式匝道:为了实施左转行驶,从主线行车道右侧驶离主 线,在干道上直接实施左转,“左出左进”式。 半定向匝道:互通式立交从主线右侧分流驶出的匝道及从主 线左侧分流驶出、从右侧汇入相交车道的匝道,也称为半直 连式匝道,包括左出右进式、右出左进式、右出右进式三种。
4.涡轮式立体交叉
优点:(1)匝道平曲线半径较大,纵坡和缓,适应车速较高;
(2)车辆进出正线安全顺畅;(3)无交织,无冲突,通行能力 较大。
缺点:(1)左转弯车辆绕行距离较长,营运费用较大;(2)需建
二层式跨线构造物五座,造价较高;(3)占地面积大。
5. 组合式立体交叉
一个环圈式匝道型
两个环圈式匝道型
较少。适用于主次道路相交,拆迁困难或用地受限制的
路口。 缺点:(1)存在交织运行,通行能力受到环道交织能力的 限制;(2)车速受到中心岛半径的影响,速度较低;(3)构 造物较多,工程费用较高;(4)左转弯车辆绕行距离长。
2.4 多肢立交——转盘(环道)式
2.4.1 一般的环道
四个以上肢道交汇于一处时经常采用上线上跨或下穿, 保证主要道路直通运行不受干扰其余道则经过一个圆形环道 进行直通或转弯运行,称为转盘或环道。
间存在交织运行,限制了通行能力;(4)正线上为双重出口,
其中左转匝道出口在跨线构造物之后,使标志复杂。
2)带集散车道苜蓿叶式立体交叉
集散车道
优点:(1)使交织路段从高速公路上分离至车速较低的集散车
道上,减少了对正线交通的影响,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2) 使高速公路上双重的出入口变为单一的出口或入口,简化了
三肢立交基本形式
(一) 三肢全互通式立体交叉 1.喇叭形立体交叉 喇叭形立交可分为A式和B式
经环形
左转匝道驶入
经环形左转匝道驶
主线(或正线)
出主线(或正线)
简单,一座桥,占地少,经济
优点:(1)除环圈式匝道外,其它匝道都能为转弯车辆提供较高 速度的半定向运行;(2)只需一座跨线构造物,投资较省;(3)没 有冲突点和交织,通行能力大,行车安全;(4)结构简单,造形 美观,行车方向容易辨别。主要用于T形或Y形交叉口。
【部分互通式立交】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至少有一个冲突点的交叉。 【适用条件】:当个别方向的交通量很小或分期修建时; 高速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 用地和地形等限制时 【代表形式】:菱形立交 部分苜蓿叶式立交等。
【完全互通式立交】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全部在空间分离的交叉。 匝道数=转弯方向数,各转向都有专用匝道。 适用条件:高速道路之间及高速道路与其它高等级道相交。 代表形式:喇叭形、苜蓿叶形、y形、X形等。
适用三路枢纽互通
优点:(1)对转弯车辆能提供直接、无阻的定向运行,行车速 度高,通行能力大;(2)转弯行驶路径短捷,运行流畅,方向
明确;(3)正线外侧不需占用过多土地。
缺点:(1)正线双向行车道之间必须有足够距离,以满足匝道 纵断面布置的要求;(2)当正线单向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车道, 左侧车道为超车道或快车道,使得左转弯车辆由左侧车道快 速分离或由左侧车道快速汇入困难,而且不安全;(3)需要跨 线构造物多,占地较大,造价较高。 定向Y形立体交叉适用于各方向交通量都很大的高速公路之间 的交叉,特别是正线双向为分离式断面,且相距一定宽度时较
子叶式立体交叉的适用性与喇叭形上较相近,多用于苜蓿 叶式立交的前期工程。布设时以使正线下穿为宜。
3.Y形立体交叉 Y形立体交叉是用定向匝道或半定向匝道来实现车辆左转弯的
全互通式立体交叉,相应地可分为定向Y形和半定向Y形两种。
定向与半定向适用于直行和转弯交通量均较大的高等级道
路相交处。
1)定向Y形立体交叉
3.部分连接式立体交叉 部分连接式立体交叉是指某些转弯方向因交通量很小、地形 和地物限制较严或因交通组织需要,限制个别转弯方向车辆 行驶而不设专用转弯匝道,形成部分连接式立体交叉。
(三)四肢交织型立体交叉 1.环形立体交叉
环形立体交叉
优点:(1)能保证主要道路快速畅通,转弯行驶方向明确;(2) 无冲突点,行车较安全,交通组织方便;(3)结构紧凑,占地
2.1.2 按交通功能划分
立体交叉
分离式立体交叉
互通式立体交叉
完全互通式立 体交叉
部分互通式立 体交叉
交织型立体交叉
【分离式】 构成:仅设跨线构造物一座,使相交道路空间分离,上、 下道路无匝道连接的交叉方式。 特点:用地少,构造简单,上下层不通,转弯车辆需绕 行。 适用性:多用于道路与铁路交叉,道路级别相差悬殊, 转弯交通量小的交叉口。 【互通式】 构成:设跨线构造物使相交道路空间分离,且上、下道 路有匝道连接,以供转弯车辆行驶的交叉方式。 特点:车辆可转弯行驶,全部或部分消灭了冲突点,各 方向行车干扰较小;但立交结构复杂,占地多,造价高。
三个环圈式匝道型
无环圈式匝道型
(二)四肢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 四肢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是在次要道路上或匝道上存在平面 冲突点或个别转弯方向不设专用匝道的立体交叉,一般多用 于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也可用于地物限制较严或分期 修建的情况。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代表形式主要有菱形立 交体交叉和部分首宿叶式立体交叉等。
立体交叉的选型与设计及特点
2.1 立体交叉的分类 2.1.1 按相交道路跨越方式划分
(1)上跨式 主线高出地表面,施工比较方便,造价较低,因 下挖较小,与地下管线干扰小,排水容易处理。其主 要缺点是占地较大,跨线桥影响视线和周围景观,引 道较长或纵坡较大,不利于非机动车交通行驶。 宜用于市区以外或周围有高大建筑物处。 (2)下穿式 主线低于地表面,占地较少,立面易处理,立交构 造物对视线和周围景观影响小,对非机动车交通影响不 大。其主要缺点是施工时地下管线干扰较大,排水困难, 施工工期较长,造价较高,养护管理费用大。 多用于市区 。
为适宜。另外,当正线外侧有障碍物时最为适宜。
2)半定向Y形立体交叉
双向行车道之间 不必拉开或难以 拉开的情况
优点:(1)对左转弯车辆能提供较高速度的半定向运行,通行 能力较大;(2)各方向运行流畅,方向明确,不会发生错路运 行;(3)正线外侧占用土地较少;(4)左转弯车辆由正线右侧分 离或汇入.运行安全方便,正线双向行车道之间不必分开。 缺点:(1)匝道修建和运行长度较定向Y形长;(2)需要跨线构 造物多占地较大,造价较高。
对角左转匝道靠拢布置
右出右进
对角左转匝道拉开布置
又称半定向式立交,是四肢全 互通式立交的最高级形式之一
优点:(1)各转弯方向车辆运行都有专用匝道,自由流畅,转 向明确;(2)单一的出口或入口,便于车辆运行和简化标志; (3)无交织,无冲突点,行车安全;(4)适应车速高,通行能力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