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五 《枣核》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五 枣核 (3)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五 枣核 (3)

品深情语言
小组合作
1.第5、6段用不少笔墨写旧时同窗居 所环境的幽美和家庭的美满,是否有跑题 之嫌?(请主题、构思角度去思考)
2.“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 备也都有了,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 这话看似矛盾,应该怎样理解?
解主题内涵
得知旧时同窗索要枣核的真相 后,作者给予怎样的评价?
请在相关段落前画“☆”号, 并尝试去品味其内涵。
《课时作业本》p17“积 累运用”4—5题。
课后作业
《课时作业本》p17—18, “阅读感悟”7—10题。
解主题内涵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yù)雪霏霏 (诗经)
2.鸟飞反故乡兮 狐死必首丘 (屈原)
3.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解主题内涵
萧乾
蒙古族人 燕京毕业 一专多能 爱国情怀
总结结构
1.探究文章构思的精妙; 2.品味饱含深情的语言; 3.理解作品主题的内涵。
当堂检测
6.枣核
学习目标
1.探究文章构思的精妙; 2.品味饱含深情的语言; 3.理解作品主题的内涵。
探构思精妙
请画出文中含有“枣核”或 “枣树”的句子,说说作者是怎 样围绕“枣核”展开故事情节的。
品深情语言
旧时同窗因枣核而生的思乡之 情,是如何在她的枣核”,一个“再三托付”写 出旧时同窗索要枣核时态度的郑重, 心情的迫切,透露出她渴望借枣核 排乡愁的心愿。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2016)第二单元第五课《枣核》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2016)第二单元第五课《枣核》教案
5.情感态度:通过感悟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爱他人的情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文本理解:《枣核》一文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的把握,特别是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语言运用: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语、成语和具有表现力的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写作技巧:分析文章中的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理解其在表达情感和塑造形象方面的作用。
举例解释:
-通过分析文章中枣核的形象,理解其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深情。
-指导学生仿写课文中的句子,如“他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紧紧地拧在乡土上”,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在异国他乡的孤独与坚守,培养学生对家乡、故土的热爱。
3.句子分析:分析文章中具有表现力的句子,如“他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紧紧地拧在乡土上”。
4.写作手法:探讨作者在文章中运用的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
5.情感体验:通过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在异国他乡的孤独与坚守,培养对家乡、故土的热爱。
二、核心素养目标
1.阅读理解:通过分析《枣核》一文,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把握文章主题,领会作者情感,培养深度阅读素养。
-思维发展:分析文章中的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文化理解:让学生从文章中领悟乡土情怀,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举例解释:
-通过讨论、分享,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感,பைடு நூலகம்而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对比分析文章中不同人物形象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衬托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在课堂总结环节,我觉得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总结过程中。这样不仅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五 枣核 (2)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五 枣核 (2)
(叙述性语言、概括性语言、形象性语言、抒情性语言)
6.明确文中最能表现中心主题的一句话。(为什么写)
你读准了吗?
qīqiāo
蹊跷
yīn
殷切 玛瑙
chuāi

chèn
匀称
yān
嫣红
ào
山坳

劈头
Hale Waihona Puke nuò喏 国籍qiā
掐指一算
故弄玄虚
风烛残年
成家立业
枣 核
萧乾
寻枣核,理结构
•1、读文,用简明的语 言概括文章内容。 •2、请用横线画出文中
品读课文
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这位老人思念 故乡呢? (抓住关键字、词、句)
写作特点
围绕“枣核”,设置悬念。
( 索——见——说——议)
以小见大,以物传情。 叙事朴实,真切感人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美籍华人朋友领“我”踏 访后花园时的谈话,作者用看似“实录”的 笔法记叙谈话的经过,不加修饰,朴朴实实 ,把这位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深切感 人。叙事朴实是本文感人的主要原因。
难点探究(一)
文章花了许多笔墨写旧时同窗家的优裕生 活和优美环境,这是不是离题了呢?
身在异国他乡,缺少故乡的风土人情,缺少 乡情乡;这里不是心的归宿,虽然有优越的物质 生活却无法替代故乡的温暖,无法弥补远离故乡 的缺憾。 文中关于环境和家境的记述,为显示枣核的 分量做了陪衬。
难点探究(二)
有人说:“几颗枣核,作者这样反复 渲染,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种 枣人已是风烛残年,到哪一年才能见 到枣树长大?有种枣的必要吗?”
预习完成
1.熟读课文,标段落,圈划字词,理解词义。 (参照《课课练》基础目标部分内容) 2.结合书下注释,并借助《课课练》P24阅读理解,进 行信息的筛选,了解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写什么) 4.找出文中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句段,理清文 章的写作思路。(怎么写) 5.品味课文中饱含深情的语言。

(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枣核》精美课件

(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枣核》精美课件
来。它是本文的一条叙事线索,更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
江苏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疑难探究
2.【难点探究】老人的花园里既有垂柳、睡莲,还有“北海”,还即将种下枣核,她已到 了风烛残年,有可能看不到枣树长大,种枣树有必要吗?
课文讲解
2.“她托在掌心”能不能改为“她放在手中”? 【答案】本题可运用关键词语能否删除(替换)答题
法进行分析。“托”,是手掌或其他东西向上承受
物体;“托在掌心”,似乎是在感受枣核的分量, 显得枣核珍贵。改后的句子,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江苏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课文讲解
3.作者描写沿途美丽的风光和朋友家优裕的生 活环境,目的何在? 【答案】一是再次造成悬念:这么优越的生活 条件要几颗枣核干什么?二是为下文作暗示: 丰富的物质生活冲淡不了朋友浓烈的思乡爱国 之情,衬托出思乡爱国之情在朋友心中的位置 ,显示了枣核的分量。
江苏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叙事性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
所以,阅读叙事性散文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理清线索。叙事性散文的情节虽不
完整,但很有条理。阅读时,我们不妨首先把握住作者的行文思路,看看作者叙述了一 件什么事,怎样叙述的。二、巧借联想。充分展开联想是散文叙事抒情的重要表现手法,
第二单元 · 爱国情怀
枣核
江苏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课文导入
每个远离故土的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绕的土 地。得意时想他,失意时想他,逢年过节,触景触情时 也想他。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
褪色,这就是思乡之情。
今天,我们就要随着萧乾老先生的笔触走近一个远 在大洋彼岸的老人,走近他“剪不断, 理还乱”的思乡

八年级语文 《枣核》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 《枣核》苏教版

初二语文《枣核》苏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枣核》二. 重点、难点:1. 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2. 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3. 饱含深情的语言、思乡之情的具体化。

【学习过程】一. 创设情境:我想了解一下,我们在座的同学,有哪些因为探亲、旅游等原因而离开过家的?离开家后,时间稍长一点,会有什么感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这种感受?现在,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他,还会有这种思乡之情吗?——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

让我们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走近《枣核》。

我们看看这位老人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他做了些什么?老人何以这样不辞辛苦,不嫌麻烦?二. 内容分析〔一〕本文按照记叙文的文体去学习,首先我们将六要素找到,其次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全篇的主要内容。

1. 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 本文中具体的要素分别是时间:访美时地点:旧时同窗的家中人物:“我〞和旧时同窗事件:美籍华人索要枣核寄思乡之情。

〔二〕思考:边读边思考,全文贯穿的一条线索是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1. 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是枣核2. 理清段落,列出文章结构提纲。

第一局部〔1〕写朋友托我为他带几颗枣核。

第二局部〔2—4〕写朋友见到枣核,如获至宝。

第三局部〔5—10〕写朋友倾吐思乡之情。

第四局部〔11〕揭示文章中心思想。

本文结构精巧,首先表现在用“枣核〞设置悬念。

作者由索要枣核起笔,开篇设置悬念:用途蹊跷。

朋友得到枣核如获至宝,用途却秘而不宣,还故弄玄虚,使悬念更吸引人关注,直到踏访后花园谈话中才说明要枣核的原因,解开悬念。

结构精巧还表现在用“枣核〞作贯穿全文的线索。

枣核,把相距万里的人连在一起,把朋友的心和故乡连在一起。

几枚生枣核在异国的土地上,“总布胡同〞那座小院将同“某某〞一道出现在朋友眼前,给游子的心添一点慰藉。

读到后来,谁都能看出,在美籍华人的心目中,这几枚枣核的“分量〞简直等于故乡故土,枣核是一条叙事的线索,更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

苏教版八上第5课《枣核》课文原文

苏教版八上第5课《枣核》课文原文

苏教版八上第5课《枣核》课文原文枣核萧乾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从费城出发前,我们就通了电话。

一下车,他已经在站上等了。

掐指一算,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现在都已是风烛残年。

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

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她当年那股调皮劲显然还没改。

我问起枣核的用途,她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那真是座美丽的山城,汽车开去,一路坡上坡下满是一片嫣红。

倘若在中国,这里一定会有枫城之称。

过了几个山坳,她朝枫树丛中一座三层小楼指了指说:“喏,到了。

”汽车拐进草坪,离车库还有三四米,车库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

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买这座大房子时,孩子们还上着学,如今都成家立业了。

学生物化学的老伴儿在一家研究所里做营养试验。

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

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

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

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

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

姑娘在哈佛教书。

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

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

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

我想厂甸,想隆福寺。

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接着,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

苏教版语文八上《枣核》

苏教版语文八上《枣核》
月之故乡
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 看月亮思故乡, 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看月亮,思故乡, 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萧乾
作家 萧乾:
1910年生, 现代作家, 翻译家,记者。
写作背景: 1979 年 8 月,萧乾应邀赴美进行访问交流, 回国后将自己在美的见闻,写成系列文章。 《枣核》便是萧乾的特写《美国点滴》中的 一篇(或一章),写于1980年4月,是年5月 全文分为10篇先后在《人民日报》连载,它 犹如一股从大西洋彼岸吹来的春风,送来了 一束有关美丽现代社会生活及一些海外华人 心态的信息,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字词提示:
①蹊跷(qī qiāo) ③倘若(tǎng) ⑤掀启(xiān) ⑦风烛残年 ⑨精致匀称 ②嫣红(yān) ④山坳(à o) ⑥镶嵌(qià n) ⑧故弄玄虚 ⑩感慨良深
朗读课文,并思考:
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是什么? 找出课文中写到“枣核”的地方或和“枣核”有关的事?
课文一直没说“枣核”的用处,这是为什么?
和同学讨论一下,谈谈你的看法。
我的中国心
河山只在我梦萦, 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 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我的中国心。
作业:欣赏
出塞曲
席慕容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清香 谁说出塞子歌的调子都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 那是因为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五 枣核 (共28张PPT)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五 枣核 (共28张PPT)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下午1时14分21.11.1813:14November 18, 2021
• 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 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2021年11月18日星期四1时14分2秒13: 14:0218 November 2021
本文以“枣核”为线索,讲述了一位美籍华人异常思 念家乡院里的枣树,因而托朋友远渡重洋带几颗故乡的枣 核试种的故事,表现了广大海外华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 赞颂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高度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伟大民 族。
作者为什么要详写友人亲手造的“北海”?这里运 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对友人亲手造的小“北 海”“白塔”做了与环境、家境相比可谓详细的叙述: 石头论公斤买下,小凉亭和白塔从唐人街买来。还写了 友人在月夜常和老伴并肩坐在长凳上,追忆当年北海泛 舟的日子。在友人心目中,比起事业、享受,这些更让 她充实和陶醉。因为在她的心目中,这就是故乡故土。 而
•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 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下午1时14分 2秒下午1时14分13:14:0221.11.18
生难字
殷切(yīn) 玛瑙(mǎ nǎo) 山坳(ào) 厂甸(diàn)
缺的是故乡的温暖,缺的是思念家乡的感情寄托, 国外再好,那也不是心的归宿。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5.(重庆中考B卷,T15)结合语境,品析“几十里以 外”“一块块”“论公斤”等词句的表达效果。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五 《枣核》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五 《枣核》
“几十里以外”“一块块”“论公斤买下”这些词语都 表现了友人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之情。“几十里以外”突出了 买这些石头的不易;“一块块”写出了挑选石头的认真仔细; “论公斤买下”表现出友人为了建设花园中的“北海”不惜 花费巨大代价的执着。综合起来,所体现的都是友人的思乡 之情。
3.第7段的四个“想”字反映了什么?
风烛残年:比喻老年人所剩的日子不多了,随时会死 去。风烛,风中燃烧着的蜡烛。 殷切:深厚而急切。
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花招。
嫣红:鲜艳的红色。
山坳:山间的平地。
安顿:安排妥当。
劈头:一开头。
感慨良深:有所感触而产生很深的慨叹。
不约而同:事先未商量而彼此想法或行动相同。 佳色:美丽的景色。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二、结合课文思考下列句中的“就”字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 用,再写一段话,注意运用“就”字准确地表达你的意思。 1.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 2.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3.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参考答案:
1.“就”字用在“拥抱”与“殷切地问我”之间,表示 “问我”是紧接着“拥抱”之后发生的事,表现了旧时同窗 急不可耐地想拿到那几颗生枣核的心态。
最后一段话有什么作用?
这段话画龙点睛,深化主旨,而且呼应开头,从更深的
层次上解开了悬念。
主旨概括
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旨内容。
本文以“枣核”为线索,写了一个美籍华人托朋友远 渡重洋带几颗故乡枣核的故事,表现了海外游子浓浓的爱 国之情和深厚的民族感情。
结构梳理
索枣核——用途蹊跷(设置悬念)
枣 核
得枣核——如获至宝(加深悬念) 说枣核——为解乡愁(解开悬念)
课后作业

苏教版八上第5课《枣核》课文原文-精选教学文档

苏教版八上第5课《枣核》课文原文-精选教学文档

苏教版八上第5课《枣核》课文原文枣核萧乾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从费城出发前,我们就通了电话。

一下车,他已经在站上等了。

掐指一算,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现在都已是风烛残年。

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

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她当年那股调皮劲显然还没改。

我问起枣核的用途,她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那真是座美丽的山城,汽车开去,一路坡上坡下满是一片嫣红。

倘若在中国,这里一定会有枫城之称。

过了几个山坳,她朝枫树丛中一座三层小楼指了指说:“喏,到了。

”汽车拐进草坪,离车库还有三四米,车库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

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买这座大房子时,孩子们还上着学,如今都成家立业了。

学生物化学的老伴儿在一家研究所里做营养试验。

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

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

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

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

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

姑娘在哈佛教书。

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

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

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

我想厂甸,想隆福寺。

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接着,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枣核》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枣核》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文章以“枣核”为线索,采用 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描写一 个海外华人家庭对故土的深情 眷恋,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 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文章结构清晰,开篇点题,接 着围绕“枣核”展开叙述和描 写,最后通过议论和抒情深化 主题。
写作特点方面,文章语言朴实 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同时运 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 人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过程
枣核
从最初的忍气吞声,到后来的 奋起反抗,展现出他勇敢、智 慧的一面。在面对县官和衙役 的欺压时,他能够保持冷静, 想出巧妙的计策来惩罚他们。
县官
一开始表现得非常嚣张、不可 一世,但在枣核的巧妙计策下 ,逐渐暴露出他贪婪、愚蠢的 本性。最终,他不得不向枣核 求饶,狼狈不堪。
03
问题1
《枣核》一文中的“枣核”象征了什么?
问题2
作者通过“枣核”想表达什么样的主题和情感?
问题3
在文中,作者是如何运用描写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
分享个人阅读体验和感悟
01
02
03
感悟1
通过阅读《枣核》,我深 刻体会到了亲情的伟大和 无私。
感悟2
文章中的描写手法非常生 动,让我仿佛置身于故事 之中。
文章最后通过议论和抒情深化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海外游子的理 解和支持。整篇文章情感饱满、意境深远,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03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枣核
本课的主人公,一个聪明、勇敢、有正义感的少年 。
县官
贪婪、残暴的地方官员,是枣核的对立面。
衙役们
县官的爪牙,愚蠢、凶狠,对百姓作威作福。

江苏省泗洪县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 枣核教案 苏教版

江苏省泗洪县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 枣核教案 苏教版

生 活 条 件 优 越
北 海 公 园
小结: 枣核已不仅仅是一条叙事线索,同时
还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
作业: 以书包为线索,写自己对学习的态
度。
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对祖国的一片深情呢?
乡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想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我的中国心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 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 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 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 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长城、黄 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 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流在 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 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 心。
枣核
萧乾:1910年生,著名作家、 记者、翻译家。曾与文 洁若合作翻译世界名著
《尤利西斯》等。主要作 品集有:《篱下集》、
《栗子》、《 人生采访》 等。
这几颗普普通通 的生枣核承载着一份 什么样的情感呢?
索要枣核 得到枣核 试种枣核
用途蹊跷 设置悬念
如获至宝 加深悬念
寄托乡愁 解开悬念
海外华人 对故土的 依恋和思 念之情

教学目标:
1.体会外籍华人热爱故土的思想感 情.
2.了解本文以枣核设置悬念的写作 技巧.
整体感知课文:
v学生快速读课文,画出与“枣 核”有关的句子及作者旧时同 窗的表现;并用简要的语言概 括其结构;思考:贯穿全文的 线索是什么?本文在构思上有 什么特点?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五 枣核 (5)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五 枣核 (5)

依标检学
1、《枣核》的作者是 (
),是著名的

)、(
)、记者。本文体裁是

)。
2、本文由(
)引出一番记述,表现了一位美籍
华人对故乡的(
)之情。文中概括
中心的们人类有着许多崇高而 美好的情感,思乡爱国则是最美好的情感 之一。在这个方面,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 宝库给我们保留了众多的优美诗篇,课后 请同学们摘抄表现思乡爱国这一主题的诗 句,不少于五句。
核潜艇 (qián) 匀称 (chèn)
镶嵌 (qiàn ) 国籍 (jí)
用心聆听“枣核”,感知内容
①“旧时同窗”为什么在分别近半个 世纪之后,“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去 几颗生枣核”,她想做什么?她为 什么要这样做?
②请用横线画出文中含有“枣核”或 “枣树”的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 围绕“枣核”展开故事情节的。
用智美读“枣核”,品析语言
这篇叙事散文不仅以巧妙的构思 取胜,它令读者赞不绝口的另一个原 因就是看似平淡的语言却饱含海外华 人的恋国情浓,那么 “我的旧时同窗” 浓郁的思乡之情是怎样在她的一言一 行之中细细呈现出来的?
示范:
“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 一个“再三托付”写出“旧时同窗”索要枣核 时郑重其事的态度,写出她渴望得到枣核的迫 切心情,表达她渴望借助枣核排遣乡愁的美好 愿望。
一个枣核大不大?一间屋子盛不下 一个枣核小不小?一间屋子盛不了
萧乾
目标引学
❖ 学习课文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的巧妙构思。 ❖ 深刻体会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 品味欣赏饱含深情的语言。
蹊跷 (qī qiāo)掐指一算(qiā) 故弄玄虚(xuán) 殷切 (yīn) 嫣红 (yān) 玛瑙 (mǎ nǎo) 山坳 (ào) 厂甸 (diàn)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五 枣核》 (2)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五 枣核》 (2)
美国驻瑞典大使找到丁肇中说:“你
是美国人,不应用中文致辞,而且在场的 大多数人听不懂。”
丁肇中回答:“你管不着这个,我愿
意用什么语言就用什么语言。在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听不 懂没关系,这是全球广播,我希望占全球 1/4的中国人听到。”
颁奖仪式上,他用一口流利的汉语发
表演讲,使华夏语言第一次在诺贝尔颁奖 大厅响起。
一枚枣核 一抔黄土 一句中国话 它们并不小 它们并不少 因为它们 承载了千千万万个 华夏儿女的 故乡情
情节曲折生动,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突出主旨、人物形象 ……
美读,咀嚼语言
找一找能体现友人思乡情深的字、词、 句,美美地读一读,并品一品其中的妙处。
悟读,体味情怀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 感情;
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 恋故土的。
感受生活,要由表及里,做深入的思考; 反映生活,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加以表现。
枣 核
萧 乾
自读课文 ——自主阅读
1、字词和名句积累
2、概括文章内容
3、理清文章思路
概述内容必须包括两个要素: 人+事(谁做了什么,谁怎么样) 其他要素如:时、地、环等,如果有
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听读,理清思路
画一画与枣核有关的语句,理一理文章的思路。
( )枣核—( )枣核—( )枣核—( )枣核
以小见大
一位台湾老兵,他叫高 秉涵。他托人给他带来了一 抔家乡菏泽的泥土,高秉涵 把一半土珍藏在了银行的保 险箱里,另一半则分七次掺 在茶水中喝了。
他说:“那是家乡的味
道,甜的。可不是咕咚一声 咽下去,含在嘴里半天才舍 得咽下去。”
他出生在山东日照,是一个美籍华人, 他叫丁肇中。197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物 理学奖。就在这时,他要求瑞典皇家学院 允许他在颁奖会上用中文发言,但丁肇中 的愿望遭到了美国官方的阻止。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五 枣核 (11)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五 枣核 (11)

设置悬念 索枣核
见枣核
以“枣核” 贯穿全文, 设置悬念
深化主旨 点主题
加深 悬念
议枣核
解开 悬念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 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 的情牵着你......”
中华儿女无论身在何时何地, 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这是绿 叶对根的情意. . . . . .
1.栽杨柳树,种睡莲。 2.亲手建造“北海”。 3.追忆在北海泛舟的日子。 4.试种家乡的枣树。(未做)
选材特点:以小见大。
3、老人的花园里既有垂柳、睡莲,还 有北海,还即将种下枣树,老人何以这样 不辞辛苦,不嫌麻烦?而且她已到了风烛 残年,到哪年才能看到枣树长大?有种枣 树的必要吗?
有必要,老人是把思乡的感情寄托在这些 事物上,寄托在这几颗看来普通平常的枣核 上,真是满园景色,满园乡情——这就是老
《美国点滴》等
学习目标
1.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能联系课文抓 重点句子,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题的精 妙、作者的思想感情。
2.我能感受海外赤子眷恋故土的真挚感情, 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枣核录音朗读
这几颗普普通通的 枣核承载着一份什 么样的情感呢?
自由朗读课文,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四部分: (11) 点主题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写朋友托我为他带几颗枣核。 第二部分(2—4)写朋友见到枣核,如获至宝。 第三部分(5—10)写朋友倾吐思乡之情。 第四部分(11)提示文章中心思想。
1、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 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他想做什么呢,他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样的情节安排有什 么作用呢?
这首诗表达的是思念祖国、思念 家乡的情。
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 远,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 会磨灭他的这种思乡之情吗?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五 枣核 (12)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五 枣核 (12)
大的写作手法; 3.体会海外华人的思乡感情。
预学反馈
蹊跷( qī qiāo ) 嫣( yān)红
倘若( tǎng ) 山坳(ào )
机械( xiè ) 镶嵌(qiàn) 玛nǎo( 瑙 ) 殷切( yīn )
预学反馈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友人托我带几颗生枣核,想在花园里试种一下。 (2)读完文章后,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乡愁
席蓉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地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将文章结构改为“话枣核、索枣核 、得枣核、议枣核”好不好?为什 么?
设置悬念
பைடு நூலகம்
自主探究
1.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 去几颗普通的枣核,他想做什么呢?他为什么 要这样做呢?
2.这位老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心理、行为)
3.老人的花园里既有垂柳、睡莲,还有北海, 还即将种下枣树,老人何以这样不辞辛苦,不 嫌麻烦?
合作探究 咬文嚼字
(1)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2)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托”可以替换为“放”吗?
(3)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 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 乡味道?” “劈头”可以改为“突然”吗 ?
写法探究
本文表现的是海外友人浓烈的的思乡 之情,为什么却围绕着小小的枣核展 开,甚至以“枣核”命题?是否小题 大做?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 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海外华人浓烈的思乡爱国之情
(3)文章行文的线索是什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五 枣核 (9)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五 枣核 (9)

席慕容说,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
在那头;
萧乾说,乡愁是

我说,乡愁是

我的中国心 黄霑
河山只在我梦萦, 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 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 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 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身在他乡 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板书设计
八册(上)第二单元
篇目
作者 朝代 国别 人物
《枣核》
《最后一课》
《始终眷恋 着祖国》
《古诗四首》 《晏子使楚》
萧乾
都德
刘敬智
杜甫、杜牧
陆游、文天祥
《晏子春秋》
现代
法国
当代
古代
古代
海外人
韩麦尔
钱学森
诗人
晏子
情感
赤子之心 亡国悲痛 眷念祖国 忧国忧民 不辱使命
萧 乾
灵宝市一中 邵春艳
1、体会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2、学习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3、品味饱含深情的语言
方法: 1、要做到读音准确——建议大家用“圈读” 生字新词的方式练习读音。 2、要注意表达语气——建议大家中速、深 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 己的作品一样。
思考: 1、课文以枣核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2、围绕枣核写了哪些内容?用最简洁的语 言概括。 3、文中设置了哪些悬念?请用( )标出 相关语句。
A:联系语境品味法
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 小华学习不努力,妈妈说他长大没出息。 ···

八年级语文苏教版上册 枣核

八年级语文苏教版上册 枣核

枣核
教学目标:
1、体会海外华人的思乡心态,理解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增强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

2、学习用朴实的叙述表现人物深沉的感情。

3、了解作者怎样选用细小的生活材料,曲折地表达一个有深刻意义的中心思想。

4、学习本文围绕枣核设置悬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结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作者巧设悬念的构思,学习本文选材具体,小中见大的写作手法。

难点:海外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课前准备:
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阅读海外游子思乡题材的文章。

老师:搜集此类题材的优秀文段向学生推荐,制作实用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本篇以几颗枣核为线索,写了美籍华人朋友托带几颗枣核、和见到几颗枣核时的无限珍爱,还写了他家所在山城的环境和他对后花园布置的自我表述,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思恋;着重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叙写各是怎样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