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三
《课题3 元素》评课
《课题3 元素》评课稿今天下午第七节听了杨老师的《课题3 元素》化学展示课,让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下面就杨老师展示的这节课谈谈我个人的体会:一、主要优点(一)目标定位准确杨老师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方面定位了该节内容的教学任务,而且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确立教学的重难点。
我个人认为其定位十分准确,为整节课的教育教学定了标、导了航。
可以看出杨老师已深钻大纲、吃透教材。
(二)内容安排有序1、遵循了知识的逻辑顺序。
学生的主动参与、平等合作学习、及时体验成功等突出这一化学教学的主线。
2、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坚持由宏观到微观,由无形到有形,由知识的学习到知识的应用巩固等。
(三)课堂结构合理这节课教学完全符合科学的发生形成过程,体现出“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其课堂结构可以归纳为: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归纳小结、检测反馈和运用知识等几个环节。
1、创设问题情境。
杨老师通过视频播放广告,一上来就紧紧抓住了学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热爱化学学习的热情。
2、引导探索。
为了解决问题,教师通过讲述、讲解、练习巩固、微观动画演示、展示图片、播放视频资源等多种手段,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阅读、讨论训练等多种渠道,共同研究学习元素,在此过程中,讲练结合,手脑并用,落实了目标,重难点得到突破。
3、归纳小结。
充分给学生回忆、归纳梳理,深化了学生的认识,加深本节内容的认识。
也达到了“授之以渔”和“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4、检测反馈、运用知识。
从教学控制论的角度,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检测反馈”既可以让教师对教与学的效果做到心中有数,也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运用知识”更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学的成败不应只看你教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应该看学生能运用多少知识去解决多少实际问题。
也许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力求把书本上的“死知识”变成学生的“活知识”。
(四)思想方法优化杨老师这一节课无论是在教学思想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我个人认为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1、教态亲切,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古人说的好:亲其师,信其道。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课件
12/10/2021
第三页,共十六页。
二、自主(zìzhǔ)学习,边学边导
阅读教材(jiàocái)P18-P20“药品的取用”,
回答学案第二部分
12/10/2021
第四页,共十六页。
12/10/2021
第十一页,共十六页。
⑶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时,应注意:
常用 量筒(li量ángt出ǒng体) 积。量液时,量筒必须 放平,
视线要与 凹液面最低处保持
水平 , (shuǐpíng)
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若仰视则读数将比实际(shíjì)值
偏低
,
若俯视则读数将比实际值
偏高 。
选择量筒时为何要与所取液体体积最接近?
一、药品 的取用 (yàopǐn)
实验室里有很多药品是易
燃、易
、爆有
腐蚀 性
(fǔshí)
或有 毒性的。为了保证(bǎozhèng)安全,同学们一定要听从老师
指导,遵守实验室的规则,规范操作。
12/10/2021
第五页,共十六页。
1.实验室药品(yàopǐn)取用规则(三大原则)
用手接触
⑴不能 (jiēchù) 药品,不要(bù yào)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
;
(3)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
______与_量__筒__内__凹__液_面__最__低__处__保持水_平__________。
12/10/2021
第十四页,共十六页。
2、下列实验操作(cāozuò)错误的是
C( )
A.读液体体积(tǐjī)
课题三 硝酸钾晶体的制备答案解析
课题三硝酸钾晶体的制备1.下表是几种物质在指定温度下的溶解度(g)。
现将相同物质的量的NaCl、CO2、NH3在30 ℃时制成溶液,此时溶液中无晶体,当降温至某温度时,开始析出晶体,此晶体是( )A.NH4ClB.NH4HCO3 3解析相同物质的量的NaCl、CO2、NH3溶于水,首先发生反应CO2+NH3+H2O===NH4HCO3,从阴、阳离子两两对应的角度来说,Na+、Cl-、HCO-3、NH+4可以组成等物质的量的NH4Cl和NaHCO3,或等物质的量的NH4HCO3和NaCl。
这四种物质中,在30 ℃时溶解度最小、最大的分别是NaHCO3和NH4Cl,质量最大、最小的分别是NaHCO3和NH4Cl,所以开始析出的晶体是NaHCO3。
答案 C2.在制备硝酸钾晶体实验中,先后进行了二次过滤,分别是A.先常温常压过滤,后高温常压过滤 B.先高温常压过滤,后常温减压过滤C.先常温减压过滤,后高温常压过滤 D.先高温常压过滤,后常温常压过滤答案B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重结晶时,溶液冷却速度越慢得到的晶体颗粒越大B. Cu2+与足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2++2NH3·H2O==Cu(OH)2↓+2NH4+C. 抽滤装置由布氏漏斗、吸滤瓶、安全瓶、抽气泵等仪器组成,工作的主要原理是抽气泵给吸滤瓶减压,导致装置内部的压强降低,使过滤的速度加快。
D. 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未出现结晶时,可以用玻棒充分磨擦器皿壁促使晶体析出。
答案B4.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①除去KNO3晶体中混有少量的NaCl晶体:冷却结晶②除去NaCl晶体中混有少量的KNO3晶体:蒸发结晶③分离含碘的苯溶液:蒸馏A.仅有②B.仅有①③C.仅有②③D.①②③答案D5.下列装置所示的分离提纯方法和物质的溶解性无关的是( )解析蒸馏与物质的沸点有关,与物质的溶解性无关,选A;洗气与气体的溶解性有关,不选B;晶体的析出与物质的溶解性有关,不选C;萃取与物质的溶解性有关,不选D。
课题3 水的组成 初中八年级全一册化学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人教版
水的组成教案(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第四单元课题三《水的组成》的内容。
水是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部分的内容。
第四单元以“水”为载体,从自然界到实验室、从社会到学科、从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将学科知识与社会现实问题融为一体。
帮助学生在物质的认识上由宏观转向微观,从组成转向结构;出现了一些化学式,为课题四化学式的学习略作铺垫,同时也分散了难点。
总之,教材在编排上注重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小学科学课、初中物理课、本单元课题一、二的学习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已经知道水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对水的物理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水的组成,学生并不完全了解。
学生在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中所学习的氧气检验方法是本课题学习的基础之一,通过课题三第一课时对氢气的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为本课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对抽象的内容不易理解,因此水电解的实质对学生来说学习起来较困难。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现象、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事实,推断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通过电解水的微观动态图,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水电解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电解水实验,学习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通过微观动态图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水电解的实质。
【教学难点】水电解的实质五、教法基于以上教材、学情分析我采用探究法、归纳总结法、讲练结合法的教学方法,意图是通过学生的自学,教师的启发讲解、精讲点拨,巩固和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思辨能力和信息分析处理能力。
课题3 核外电子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1——18号部分元素原 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思考:观察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思考:观察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你能归纳出核外电子排布有哪些规律? 你能归纳出核外电子排布有哪些规律?
阳离子: 阳离子: 带正电荷 Na+ 、Mg2+、Al3+、NH4+ 阴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荷 Cl-、O2-、S2-、OH-、SO42-
3、离子的形成:原子得、失电子 、离子的形成:原子得、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Cl
易得电子
非金属阴离子
Cl
2 8 7
+17
+ e
离子的形成
+17
2 8 8
电中性
带负电荷
He
He
稀有气 体元素 的原子 结构
Ne
最外层电 子数8 子数8个, (氦2个) 达到稳定 达到稳定 状态
Ar
金属 元素 的原 子结 构
Li
Be
Na
Mg
Al
K
Ca
最外层 电子数 一般少 于4 个, 在化学 变化容 易失去 电子。 电子。
非金属 元素的 原子结 构
B
C
N
O
F
Si
P
S
l
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 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个,在化 学变化容易得到电子 得到电子。 学变化容易得到电子。
电子层
能 量 离核远近
1
低
2
3
4
5
6
7
高 远
近
一、: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 、: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 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
课题3 互联网教案《有机合成材料》
互联网参评教案:《有机合成材料》教师:韩小会单位:郑州市中牟县雁鸣湖中学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教师:韩小会教案背景:第十二单元主要关联人生活中的衣、食、住、行。
本课题涉及生活中的一些材料,他是学完枯燥的酸碱盐之后,化学学习的提升篇,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为学生的日常生活提供科学知识。
不管学生深入高层次的学府学习,还是加入社会生活,都是有效地铺垫。
教材分析第十二单元是九年级化学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
本单元着重讲述了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化学在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
从知识内容上看,它不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属于知识的扩展与应用的范畴。
但是因为这些知识与学生的社会生活联系较为紧密,所以极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题三有机合成材料”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对有机化合物这类物质先有一个浅显的认识,为他们的高中有机化学的学习打下基础,并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以及材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教学目标:1、了解有机化合物及高分子化合物。
2、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化学在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了解使用有机合成材料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教学重点:通过有机合成材料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合作交流、讲解、讨论等。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阅读归纳总结动手实验等教具准备:多媒体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火柴塑料包装袋电木棉花晴纶等合成纤维制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新课导入]以周杰伦的《青花瓷》导入新课,提问“China”表示我们的祖国,它还可以表示什么?瓷器的出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
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如今有机合成材料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板书: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活动探究一] 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99活动与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投影展示学生填写的表格并汇报讨论结果。
人教版初三上册化学第一单元 课题3 走进化实验室(共49张PPT)
3、试管的洗涤
标准: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 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二 认识下列化学仪器的特瓶 滴瓶
2、容器 细口瓶
用作存放液体试剂。
广口瓶
集气瓶
用于储存固体药品。
用于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
2)反应容器 锥形瓶
烧瓶
烧杯
主要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液体的反应容器,在常温和 加热时使用,加热时需垫上石棉网。
(3)固体药品的称量——托盘天平的使用
精确度:托盘天平粗略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精 确到 0.1g)
使用方法: ①游码归零调节平衡螺母,使托盘天
平平衡。 ②托盘两边放滤纸 ③左物右码(加砝码,由大到小) ④读数:物质质量=砝码+游码
注意:
①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干燥固体放在滤纸上,易 潮解有腐蚀的药品(如氢氧化钠)要放在玻璃器皿(如 小烧杯或表面皿)上。 ②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要先放砝码,再放药品。 ③若左码右物应是:
砝码=物质质量+游码
物质的质量=砝码-游码
4、液体药品的取用(或量取)
胶头滴管
用胶头滴管取少量的液体
【注意事项】
1.使用胶头滴管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 也不能接触容器内壁,应垂直于容器正上方。
胶头滴管
滴瓶
2.取液后的胶头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 不要平放或倒放。
3.用过的胶头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滴瓶 上的滴管不用冲洗)。
课题三 走进化学实验室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 过实验得到的。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是实验
认识实验室
一、切记实验室安全规则
请遵守实验室 安全规则 !
课题三 市场调研
相关解释
(4) 社会时尚。社会时尚是指一定时期 内某种消费行为在广大群众中的流行趋势 和流行性影响。未来一定时期内社会时尚 对消费市场的作用和流行周期。 (5) 竞争情况。经营能力与方式、购销 渠道及成本,商品与价格、促销及市场占 有率等。
购 买 行 为 调 研
调查购买者的购买动机、购买欲 望和购买能力,以分析本企业产品的 现实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 面谈法--以自由交谈方式与 一个或多个调查对象交谈,从中 了解购买者心理或动机。 判断分析法--依历史资料建 立判别函数,并得出购买者临界 值;请调查对象对某商品的各影 响因素给予评分。
3
一般原则
收集调研资料
从内到外,从现有到实地
先查阅内部资料,后根据调查课题需要 到有关部门去查阅现有资料,最后进行实地 调查,取得所需要的第一手资料。在某些情 况下,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分析,就可以得出 明确的结论,不必再进行实地调查。一般来 说,现有资料的调查所耗时间最短、费用最 省、方便简单,在调查中要充分收集现有资 料,不要轻易去搞重复的实地调查。
课 题 三
市 场 调 研
一、市场营销调研概念与作用
概念 市场营销调研是指运用科学的方
法系统地、客观地辨别、收集、分析 和传递有关市场营销活动的各方面信 息,为企业营销管理者制定有效的市 场营销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的过程。
营销活动全过程的分析和研究
强调
作用
通过信息把营销者和消费者、顾 客及公众联系起来,这些信息用来辨 别和界定营销机会和问题,产生、改 善和估价市场营销方案,监控市场营 销行为,改进对市场营销过程的认识 ,帮助企业营销管理者制定有效的市 场营销决策等。
课题三 KNX智能家居系统安装与调试
宴会式会议室由圆桌组成,每个圆桌可坐5~12人。宴会式布置方式一般适用于中餐宴会和培训 性会议。在培训性会议中,每个圆桌一般安排6人左右就座,以便于同桌人员进行互动和交流。
121
相关知识
一、会议室的布置类型
4.鸡尾酒式
鸡尾酒式会议室一般不安排或仅安排少量座位,参会人员拿取食物后可自由走动交流。鸡尾酒式布 置方式比较灵活,没有固定的模式,所能容纳的人数仅次于剧院式。
119
相关知识
一、会议室的布置类型
会议室一般用于召开会议、举行学术报告、开展培训、组织活动和接待客人等。多功能会议 室以其功能的多样性得到迅速普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多功能会议室除了满足 传统会议要求外,还应具有根据不同的情况快速切换场景的功能,以便提高效率。
会议室的布置类型可以是标准化的,也可以是个性化的。标准化类型通常包括剧院式、课堂 式、宴会式、鸡尾酒式、U形和董事会形等。
125
任务描述
学院新设一间多功能会议室,需要安装一套KNX智能场景控制系统,能够根据不同场景 对灯光、窗帘进行快速控制,以达到会议要求。电工班接到任务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基于智 能面板实现的会议室场景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并交付验收。
本任务控制要求如下: 为智能面板的3个按键分别设置三个不同的应用场景,其中,场景一为白天会议模式,灯 光全部熄灭,窗帘打开;场景二为晚上会议模式,灯光全部点亮,窗帘关闭;场景三为投影模 式,座位上方灯光亮度为20%,投影屏幕上方灯光熄灭,窗帘关闭。
课题三
会议室场景控制系统、 的安装与调试
115
课题三
任务1
会议室场景的 勘察和规划
任务2
基于智能面板实现 的会议室场景控制 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课题三 元素 教案
课题三元素
【课标要求】
1、认识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知道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属于同种元素,了解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是不变的,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微粒与物质之间关系的回顾,让学生理解元素的定义。
2、通过元素与原子的对比学习,辨析组成和构成的区别,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
的认识统一、知道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分布。
3、通过对元素进行分类以及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学会分类思想
4、通过科学史实体会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重点与难点】
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元素的分类及意义
难点:元素宏观概念和微观概念的辨析,元素符号的意义。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篇一:制取氧气教学设计《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内容分析】《制取氧气》是人教版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历年中考化学实验加试中,也是重点内容。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课题,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
【课题分析】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实验2-7】及学习另一种主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并实验氧气的性质。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同时学会倾听、欣赏、分享,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作用和实验装置。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课题第三阶段总结怎么写
课题第三阶段总结怎么写
编写课题第三阶段总结时,可以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
1. 介绍课题第三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在这一部分中,需要简要介绍课题第三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需要
明确第三阶段的任务是什么,即研究者需要完成哪些工作来完成任务。
2. 分析第三阶段的进展情况
在这一部分中,需要对第三阶段的进展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
需
要列出第三阶段中已经完成的任务,以及这些任务的成果和效果。
还
需要描述第三阶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困
难的方案。
3. 总结第三阶段的经验和教训
在这一部分中,需要总结第三阶段的经验和教训。
需要回顾第三
阶段中取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是研究者在实践中得到的有价值的启示
和教训。
还需要分析第三阶段中取得的经验对课题未来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4. 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在这一部分中,需要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需要明确
下一阶段的研究任务和目标,并且列出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的具体措
施和方法。
还需要预测下一阶段的研究效果和成果,以及可能出现的
困难和挑战。
5. 参考文献
在这一部分中,需要列出第三阶段的参考文献。
需要根据第三阶
段的研究内容,列出相关的文献资料,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课题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课题3.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电阻性负载)
在0~ a 期间:晶闸管阳极电压大 于零,此时晶闸管门极没有触发 信号,晶闸管处于正向阻断状态, 输出电压和电流都等于零。
二、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阻感性负载
2.工作原理
在 a 时刻:门极加上触发信号, 晶闸管被触发导通,电源电压 u2 施加在负载上,输出电压 ud=u2 。 由于电感的存在,在 ud 的作用下, 负载电流 id 只能从零按指数规律 逐渐上升。
输出电压平均值 Ud 与输出电流平均值 Id。
U d 0.45U 2
1 cos a 2
Ud U 2 1 cosa Id 0.45 Rd Rd 2
二、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阻感性负载
3.基本物理量
流过晶闸管电流的平均值 IdT 和有效值 IT
I dT
p
p a Id 2p
IT
2
O u d
w t 1
w t
O id Id O i VT
w t
a 使晶闸管承受反向电压而关断,
w t
Id p - a p + a
i VD
O
R
w t
续流二极管一直导通到下一周期
晶闸管导通,使电流 id 连续,且 id波形近似为一条直线。
u
O
VT
w t
O
w t
二、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阻感性负载
3.基本物理量
5. 晶闸管可能承受的正反向峰值 电压
U TM 2U 2
3.晶闸管电流有效值 电路中,晶闸管与负载串联,所以
T
VT
u1
u2
u VT
id
ud
R
负载电流的有效值也就是流过晶闸
管电流的有效值
U 2 π a sin 2a IT I Rd 2 π 4 π
课题3
课题三1、填空题(1)纯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与平衡结晶温度的差值△T称为________。
(2)根据结晶条件的不同,可将形核方式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3)实际生产中,细化晶粒常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铸锭的宏观组是不均匀的,通常由表层________区,中间________区和心部________三个晶区组成。
(5)合金是指有两种或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组成的具有________特征的物质。
(6)根据溶质原子在晶格中所占位置不同,固溶体可分为________固溶体和________固溶体两类。
按溶质原子的溶解度不同可分为________固溶体和________固溶体。
(7)晶内偏析一般在显微镜下呈________分布,所以又称为________。
(8)工业纯铁在912℃以下的同素异构晶体称为________,其晶格类型为_________。
(9)碳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的奥氏体在________的温度下发生共析转变形成_________组织。
(10)碳在α-Fe中形成的过饱和固溶体称为________。
(11)平衡状态下20钢、T8钢、T12钢的室温组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2)共析钢在室温下的平衡组织为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状交替排列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经球化退火后,其中的________变为球状,故称为________。
2、选择题(1)在单一的二元匀晶相图中,其组元在固态下形成________。
A、间隙固溶体B、有限固溶体C、无限固溶体D、金属化合物(2)下列选项中________是铁碳合金组织而不是组成相。
A、莱氏体B、铁素体C、奥氏体D、渗碳体(3)45钢平衡结晶的室温组织为________。
A、铁素体+珠光体B、珠光体C、珠光体+渗碳体D、奥氏体+渗碳体(4)将T12钢缓慢加热到800℃时,其组织为________。
课题第三阶段研究计划和研究总结
课题第三阶段研究计划和研究总结研究计划在课题的第三阶段,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并完成以下任务:1. 数据收集与整理:我们将收集与课题相关的数据,并对其进行整理和清洗,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数据收集与整理:我们将收集与课题相关的数据,并对其进行整理和清洗,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2. 模型设计与优化:基于第二阶段的研究成果,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模型设计,并进行优化,提升模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模型设计与优化:基于第二阶段的研究成果,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模型设计,并进行优化,提升模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3. 实验与结果分析:我们将进行一系列实验,验证和评估我们的模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使用适当的评估指标来比较不同模型和方法的性能,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与结果分析:我们将进行一系列实验,验证和评估我们的模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使用适当的评估指标来比较不同模型和方法的性能,并分析实验结果。
4. 讨论与改进:根据实验和结果分析的情况,我们将进行讨论,并提出进一步改进模型和方法的建议。
通过仔细分析实验结果中的不足和局限性,我们将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并改进我们的研究。
讨论与改进:根据实验和结果分析的情况,我们将进行讨论,并提出进一步改进模型和方法的建议。
通过仔细分析实验结果中的不足和局限性,我们将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并改进我们的研究。
5. 论文撰写:在本阶段结束时,我们将撰写一份详细的研究论文,包括研究背景、相关工作、方法介绍、实验结果和分析、讨论与改进等部分。
我们将着重强调我们的研究贡献和创新点,并将论文提交给指导老师进行评审。
论文撰写:在本阶段结束时,我们将撰写一份详细的研究论文,包括研究背景、相关工作、方法介绍、实验结果和分析、讨论与改进等部分。
我们将着重强调我们的研究贡献和创新点,并将论文提交给指导老师进行评审。
研究总结在本课题的第三阶段,我们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和总结:1. 数据收集与整理:我们通过收集和整理大量的相关数据,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初三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三单元+课题三+元素+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2.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2. 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此设计为第一课时,包括元素和元素符号两部分内容。
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分子和原子以及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容易与原子的概念混淆,教学时应注意两者的区别。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学策略分析:本课题的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元素的概念和元素符号,难点是元素的概念。
元素概念的教学应注意从熟悉的例子切入,通过与原子的对比,归纳出元素的定义,并组织好讨论,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元素符号的教学忌一步到位、急于求成,应分散难点,逐步记忆,减轻学生对枯燥乏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
本课题的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通过教师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的同时进行思考,分组进行讨论,对比,得出结论,从而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由于本课题理论性较强,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课,所以在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去加深理解和巩固,使所学的化学用语、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
客户关系管理试题库(课题3)
试题库:课题三(识别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客户)一、名词解释1.识别客户2.需要、需求和欲望3.潜伏需求4.客户份额5.最有价值客户二、简答题1.如何从企业外部获取客户信息?2.常用的识别客户的方法有哪些?3.简述客户的需求结构。
4.企业创造需求的途径有哪些?5.识别客户需求的方法有哪些?6.如何基于客户价值的客户分类?三、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属于从企业外部获取客户信息()A.从会计部门获取有关客户成本、销售收入、价格、利润等信息B.利用政府公布的各种统计资料,如普查资料、统计年鉴、统计资料汇编等C.通过公司的现场调研获取客户的资料D.通过公司其他部门的市场调研报告,各部门的文件、报告获取重要的客户信息2.在特定的市场区域范围内,针对预期的客户,用上门、邮件或者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对该范围内的组织、家庭或者个人无遗漏地进行寻找与确认客户的方法,称为( )A.普遍识别法B.广告识别法C.介绍识别法D.委托助手识别法3.销售人员通过他人的直接介绍或者提供的信息进行顾客识别,可以通过销售人员的熟人、朋友等社会关系,也可以通过企业的合作伙伴、客户等由他们进行介绍客户,称为()A.普遍识别法B.广告识别法C.介绍识别法D.委托助手识别法4.在购买决策中,实际购买或签订购买合同,并有较大发言权的人称为( )A.使用者B.决策者C.影响者D.购买者5.下列哪一项属于心理性购买动机()A.社会型购买动机B.生理型购买动机C.感情型购买动机D.社会地位的购买动机6.下列哪一项属于社会性购买动机()A.偏爱型购买动机B.经济性购买动机C.理智型购买动机D.生理型购买动机7.购买产品或服务并用于进一步生产或服务的生产组织或个人,称为()A.产业客户B.中间商客户C.个人购买者D.机构和政府客户8.客户对产品的功能需求和形式需求以外的附加需求的要求,称为( )A.功能需求B.外延需求C.形式需求D.价格需求9.当公司的业务量达到满意程度时,所面临的就是下列哪一项需求( )A.潜伏需求B.下降需求C.过量需求D.充分需求10.企业不但可以通过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来创造需求,而且可以主动参与新生活方式的设计,以此来创造新的需求空间,这种创造需求的途径称为()A.改变价值观念B.把握全新机会C.设计生活方式D.营造市场空间11.具有很高战略价值,而实际价值还不是很高的客户称为()A.最有价值客户B.二级客户(STC)C.负值客户(BT) D.潜在客户12.选择客户时安全因素也很重要,为此需要评估客户的()A.需求特点B.购买力C.购买决策权D.信用四、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属于从企业外部获取客户信息的识别客户途径()A.从企业内部获取客户信息B.寻找相关计算机数据库资料C.通过国内或国际展览会识别客户D.通过实地调查获取客户的第一手资料2.识别客户的方法包括()A.普遍识别法B.广告识别法C.介绍识别法D.委托助手识别法3.决策群体中哪些成员在购买决策中的作用?( )A.使用者B.购买者C.影响者D.决策者4.下列哪些项属于生理性购买动机()A.维持生命的动机化B.理智型购买动机C.保护生命的动机D.延续和发展生命的动机5.下列哪些项属于心理性购买动机()A.经济性购买动机B.理智型购买动机C.社会地位的购买动机D.偏爱型购买动机6.根据客户的购买目的和规模,可以将客户分为()A.个人购买者B.中间商客户C.产业客户D.机构和政府客户7.客户的需求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哪些需求()A.功能需求B.形式需求C.外延需求D.价格需求8.根据客户需求水平、时间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客户的需求分为()A.无形需求B.下降需求C.过量需求D.充分需求9.企业创造需求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A.设计生活方式B.改变价值观念C.把握全新机会D.营造市场空间10.识别客户需求的方法有()A.价值曲线法(识别潜在需求)B.客户系统经济学C.研究竞争对手法D.加入时间概念的识别方法11.评估客户的依据包括( )A.客户的需求B.客户的购买力C.客户的需求量D.客户的信用12.根据客户战略价值、实际价值以及服务成本的大小,可以将客户分成()A.淘汰客户B.最有价值客户(MVC)C.二级客户(STC)D.负值客户(BT)五、操作题A市汽车交易市场地处交通要道,与A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毗邻,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一 取暖系统
• 如图3-4所示为大型客车暖风系统。 • 独立热源水暖式暖风装置结构如图3-5所示。燃烧室由多孔陶瓷蒸发 器和电热塞组成;加热器的供油系统由电动机、油泵、助燃风扇、水 泵组成;控制系统由水温控制器(恒温器)、水温过热保护器、定时器等 组成。 • 这种独立热源水暖式暖风系统在高级轿车(如奥迪)上称为驻车加热系 统。该系统在不依赖发动机的情况下给车内升温或通风,也可以用来 预热发动机,冷起动时有利于保护发动机。工作时间可设定在15~60 min之间。但如果燃油油位已经降到备用区,则会自动切断驻车加热 的燃油。如果蓄电池的电力不足,则驻车加热和驻车通风系统会自动 关闭。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一 取暖系统
• 按载热体不同可分为水暖式暖风系统和气暖式暖风系统。 • 按空气循环方式可分为内循环式暖风系统、外循环式暖风系统和混合 循环式暖风系统。 • 内循环式暖风系统是对车内空气进行加热后又返回车内;外循环式暖 风系统中被加热的空气来自车厢外部;混合循环式暖风系统中被加热 的空气既可来自车厢内,也可来自车厢外部。 • (1)余热水暖式暖风系统 • 余热水暖式系统是利用发动机的冷却水为热源来供暖的系统。小轿车、 货车和小型面包车常用这种装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二 配气系统
• 汽车空调滤芯应定期清洁和更换,如经常在干净的铺砌路上行驶,应 每10 000 km清洁一次;如果是在灰尘较多的尘土路上行驶,应每行驶 2 500 km或按实际情况及时清洁;每40 000 km更换一次,尘土过多 应缩短周期。
• 三、进气装置
• 如图3-17所示,汽车空调的进气口分为新鲜空气入口和循环空气入口。 轿车的新鲜空气入口安装在前挡风玻璃下部,吸入的是车辆外部空气; 循环空气入口安装在仪表板下部,吸人的是车内空气。 • 通风气流由新鲜空气入口和循环入口引入,两进气口的气流比例是由 进气模式风门的位置决定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一 取暖系统
• 此种暖风系统因其使用成本低廉、取暖效率较高,深受广大汽车厂商 青睐,因此虽然目前的汽车技术较之过去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 这种传统的取暖技术依然得到广泛应用。 • 这种暖风系统大多与汽车空调系统做在一起,即在空调单元内,因此 它的操作方式与制冷系统的操作是一样的,只不过是需要通过温度调 节装置进行切换。如图3-2所示,该系统由加热器芯、鼓风机、操控 装置及风道组成。 • 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3-3所示。 • (2)独立热源式暖风系统 • 独立热源式暖风系统分热水加热式暖风系统和空气加热式暖风系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二 配气系统
• ④按图3-15箭头所示,将空调滤芯总成从鼓风机单元上拆下。空调滤 芯总成包括空调滤芯支架及空调滤芯。 • ⑤将空调滤芯从壳体支架上拆下,并更换滤清器(如图3-16所示)。 • ⑥按照与拆却相反的顺序安装滤清器。确保鼓风机单元不漏气。 • (4)空调过滤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 汽车空调过滤器在使用时,都无法避免细菌霉菌的生长,空调只要 一开始制冷,就会产生水蒸气,这些冷凝水与空气中的灰尘杂物一起 附着在蒸发器表面,这个潮湿阴暗的角落便会滋生大量的细菌、真菌、 霉菌、瞒虫和杆菌,会随着空调吹出的风污染整个车内空气。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二 配气系统
• 有的净化器还设有离子发生器,它可以产生正负离子,这些离子可以 杀死细菌,并通过空调的气流为乘客舱提供清洁的空气。可以最大限 度减少乘客舱空气中的霉菌与其他细菌。 • 利用离子发生器清除新车中的异味也颇为有效,即使车身处在空气混 浊的环境下,车内依然可以营造出清新、健康的空气环境。 • (3)空调滤芯的更换 • ①打开手套箱,小心地向后拉(如图3-12所示)。 • ②拆下手套箱左右两边的分离器(如图3-13所示)。 • ③取出手套箱,这时就可以看到空调滤芯的安装位置了(如图3-14所 示 )。
上一页
返回
任务二 配气系统
• 一、系统概述
• 汽车空调的配气系统包括空气净化装置、进气风门、混合气调节风门、 出风模式风门、空气分配管道及风门控制机构等。其中,进气风门用 于控制空气内循环和外循环;混合气调节风门又叫温度控制风门,用 于调节出风温度;出风模式风门将混合气分配至相应空气管道。 • 无论空调系统需要输送的是冷气还是暖气,都要经过配气系统进行输 送分配。目前市面上带空调的汽车,几乎全部采用冷暖一体化空调器 (可同时制出冷气和暖风),其配气系统如图3-7所示。 • 由图可知,空气经配气系统的流程是: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二 配气系统
• 通过操纵空调控制面板上的进气模式控制拉杆,就可以改变进气模式 风门的位置,可以是全部外循环,也可以是全部内循环,也可以是车 内外空气按一定比例进入车内进行循环。 • 如图3-18所示,当拔动进气转换开关到外循环模式时,拉杆驱动拉索, 带动控制机构旋转,控制机构再带动连接臂摆动,使进气模式风门与 图示连接臂同步动作风门为板状结构,此时,一块风门板隔断车内循 环空气入口,而另一块打开车外新鲜空气入口,使车外空气可以进入 车厢内。 • 如图3-19所示,当拔动进气转换开关到内循环模式时,进气模式风 门与图示连接臂同步动作。
课题三 取暖和通风系统
• 任务一 取暖系统 • 任务二 配气系统 • 任务三 手动空调面板使用介绍
返回
任务一 取暖系统
• 对车内空气或进入车内的外部空气进行加热的装置,称为汽车空调的 取暖系统(暖风系统)。 • 现代汽车空调一般是冷暖一体化的装置。通过冷热风的混合,人为设 定冷热风量的比例来满足人们对温度舒适性的要求。因此,暖风系统 是汽车空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二 配气系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二 配气系统
• 汽车空调配气系统主要是解决车室内温度、风量控制的自动化和各类 通风调温方式,以提高舒适性。包含了鼓风机、模式风门、混合风门、 进气模式风门、加热器芯、蒸发器和成型外壳等的这一整体称作空调 单元,如图3-8所示为马自达2轿车的空调单元。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二 配气系统
• 内循环状态是关闭了车内外的气流通道,不开鼓风机就没有气流循环。 开鼓风机时吸入的气流也仅来自车内,形成车辆内部的气流循环。内 循环主要是及时有效地阻止外部的灰尘和有害气体进入车内,比如行 驶中通过烟雾、扬尘、异味区域或车辆密集紧凑行驶时,阻挡前车排 出的有害尾气。适当的开启内循环还可以在炎热的夏天保住冷气,在 寒冷的冬天留住暖气,起保温作用。 • 使用汽车空调内、外循环应注意如下事项: • ①人在进入汽车后的短时间内,就应该打开车窗或开启外循环通风 设施,引进新鲜空气,不能在封闭车窗、车门状况下,长时间行车, 更不能在封闭的车内睡眠或长时间休息。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二 配气系统
• 由于很少有人开着空调时打开车窗放味,相比居室环境更狭小、更密 闭的车内空间,这种空气污染对人体危害更大,会引起头痛、发热, 突发性喉咙痛、扁桃体感染、哮喘、皮炎以及其他过敏性不良反应, 严重时甚至引起中毒,危及行车。 • 有些人使用空气清新剂或香水来掩盖汽车空调气味,不但无益反而有 害。解决汽车空调污染方法有很多,可以更换汽车空调过滤器,这是 最简单的办法;最好更换滤芯、用专业的空调风道、车厢一体化环保 产品消毒清洗最佳。一般车主都是开内循环,如果清洗空调风道后开 启空调,车厢有异味,则同样会吹出带细菌的气体。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一 取暖系统
• 热水加热式暖风系统的工作模式是: • 燃烧器加热水,热水再加热空气,加热后的空气被送入车内其优点是 用水作换热介质提供暖风,出风柔和,舒适性好,还可用来预热发动 机、润滑油和蓄电池等。缺点是需要另外安装加热器,设备较多。 • 空气加热式暖风系统的工作模式是: • 燃烧器产生的高温燃气直接加热空气。加热后的空气被送入车内。其 优点是加热迅速,不受发动机工况的影响缺点是舒适性差,对安全要 求高。 • 由于热水加热式暖风系统具有舒适性高、取暖效果理想、灰尘少等特 点,被一般的大、中型客车、旅行车和严寒地区的汽车所采用。
• 一、取暖系统的作用
• ①与蒸发器一起共同将车内空气调节到使人感到舒适的程度。 • ②在冬季天气寒冷时,向车内提供暖风,提高车内的温度,使乘员不 再感觉到寒冷。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一 取暖系统
• ③冬季或者初春时,室内外温差较大,车窗玻璃特别是前档风玻璃会 结霜或起雾,影响司机和乘客的视线,有碍行车安全,这时可以用暖 风来除霜和除雾。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一 取暖系统
• 使用该系统时,空调的出风口必须是打开的。驻车加热系统与空调器 协调工作,而与发动机无直接关系,因为其热源来自燃烧的汽油。驻 车加热系统可以关闭发动机后使用,也可以在行车期间作为辅助加热 使用。 • 如图3-6所示,驻车加热的制热系统是一套完全独立的系统,有其单 独的油路、气路及排气装置。具体结构是由汽油(或柴油)箱单独引出 一根油管接到一个外置油泵上,此油泵就装在汽油滤芯下面,由单独 的电路进行控制。油管总成装在发动机舱内左侧的转向助力储液罐下 面。一旦油气混合燃烧后,产生的热量使水变热并循环,最后通过空 调系统传至驾驶室。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二 配气系统
• 一般的汽车空调系统装备的是空调过滤器(花粉滤清器),主要是除去 空气中的悬浮尘埃。而在一些中高档汽车的空调单元中,还设有除臭 和空气负离子发生装置,使空气保持清洁自然。 • (1)空调过滤器 • 空调过滤器在空气单元中的位置如图3-9所示。 • (2)静电除尘与离子净化系统 • 静电除尘空气净化过程如图3-10所示。 • 静电除尘净化器的工作原理如图3-11所示。它由电离部、集尘部、活 性炭吸附器三部分组成。电离部和集尘部可做成一体,也可分开,它 是静电式净化器的主要组成部分。
• 二、取暖系统的分类
• 按所使用的热源不同可分为余热式暖风系统、独立热源式暖风系统和 综合预热式暖风系统。 • 余热式暖风系统是利用发动机的冷却液或排出废气的余热作为热源的 暖风系统,多用在轿车上;独立热源式暖风系统装有专门的燃烧装置, 多用于高级轿车、客车和载货车(如图3-1所示);综合预热式暖风系统 既利用发动机的冷却液热量,又装有燃烧预热的综合加热装置,多用 于大客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