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农贸市场动物类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素分析及监管对策探讨
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在实际监管过程中,我们不可否认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消费者的健康。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不断改进。
一、存在的问题1. 监管覆盖面不足当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覆盖面相对较窄,许多农村地区和小农场的监管措施不够到位,易受到一些不法分子的侵害。
农村地区的监管力量和设备不足,使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2. 监管标准不统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标准相对较为分散,导致了监管工作的不统一。
一些地区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执行不够严格,导致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频发。
3. 监管手段不够科学化传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手段主要以抽检为主,而且抽检的频率和抽样的数量都较少,很难全面了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情况。
一些监管部门对于监管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换代缓慢,导致监管手段不够科学化,难以满足监管的需要。
4. 监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态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盲区和漏洞。
一些监管人员对于监管法规和政策的掌握不够全面,导致了监管工作的不力和不严格。
5. 信息公开不够透明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信息公开程度不够,导致了广大消费者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的了解有限。
一些问题农产品的信息难以及时公开,导致了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时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二、建议1.加强监管力量和设备建设应当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小农场的监管力度,完善监管设备和设施,确保监管措施到位。
对于一些监管力量薄弱的地区,可以采取多部门联合监管的方式,共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应当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手段的投入,推广先进的监管技术和设备,以满足监管工作的需要。
简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但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但这项工作仍存在许多不足和挑战。
本文将简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问题一:监管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存在不少问题,如监管机构相对分散、法制规范不够、监管手段落后等。
同时,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部门、机构和标准越来越多,这加大了监管的难度。
对策:应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强化监管措施。
建立更加完善、科学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开展多部门协同监管,提升监管效力。
加快法制建设,完善法规制度。
加强监管手段的创新,引入新技术和新手段,提高监管科技水平。
问题二:监测和检测手段不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涉及个人、企业、社会各个环节,监测和检测是发现和防控问题的关键。
但目前国内监测和检测手段不足,加之技术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
对策:加大监测和检测手段的投入,提高监测检测技术水平。
加强对监测检测机构的管理和规范,推进监管机构与监测检测机构的互动,实现共享资源,提高监管效果。
问题三:市场监管措施不到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市场密切相关,加强市场监管有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障消费者利益。
但目前市场监管措施不到位,市场乱象屡见不鲜,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
对策: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市场监管标准和制度。
加强执法力度,及时查处违法经营行为,惩罚违法企业,保护消费者权益。
同时,加强对市场巡查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问题四:产业链中信用体系不完备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产业链中的信息公开度及债权债务关系等因素密切相关。
但目前农产品行业中的信用体系并不完备,联合失信和违法企业加入黑名单的情况屡见不鲜,造成监管难度增大。
对策:建立健全农产品信用体系,加强诚信建设。
采取多种手段,鼓励企业信用行为。
建立企业失信黑名单与信息互通机制,及时共享信息,加强企业行为的追溯和处置。
简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保证人们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监管力量不足。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的人员不足,无法有效地对市场上的农产品进行监管,导致监管力度不够,容易出现监管死角。
2. 监管难度大。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着农产品生产地点分散、农产品种类繁多、生产环节复杂等问题,这增加了监管工作的难度。
各种不同的农产品和生产环节需要专门的技术和知识,对监管人员的要求较高。
3. 监管手段滞后。
当前,许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还依赖于传统的人工抽检和实地查验,这种手段效率低下,而且不能快速发现潜在的风险。
监管手段滞后导致问题往往被发现时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面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提升监管力量。
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的支持力度,增加人员数量,提高监管的覆盖范围。
加强人员培训,提升监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2. 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监管效果。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技术,对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进行全程监管,建立起全链条的监管体系。
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农产品进行追溯,及时掌握和处理风险。
3. 加强协同合作。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各相关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和协作,形成合力。
在监管过程中,要加强与生产企业、销售渠道和消费者的沟通,建立起信息共享和互动的机制。
4. 完善法律法规。
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法律法规建设,明确监管的职责和权限,完善处罚力度,形成威慑效应。
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监管部门的监督和评估。
简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保障食品安全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监管体制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不够大、监管手段不够灵活、监管信息共享不畅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对策。
监管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多个部门、多个层级的监管机构之间职责不明确、协调不充分的问题。
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明确各级监管机构的职责,提高协调效率,确保监管工作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监管力度需要加大。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应该将其列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加大监管力度。
可以通过加大投入,增加监管人员数量和培训力度,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日常监管和抽检力度,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和处罚力度,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保障食品安全。
监管手段需要灵活多样。
目前的监管手段主要是抽检和监督检查,对于整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来说还显得比较简单和单一。
可以借鉴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建立起更加智能化、高效率的监管体系。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起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食品安全问题,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监管信息共享需要畅通。
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分散、共享不畅,导致监管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监管效果不佳。
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监管信息的共享和实时更新,提高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能力,加强对监管信息的分析和利用,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完善监管体制、加大监管力度、灵活多样的监管手段和畅通监管信息共享等方面。
只有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才能更好地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广大民众的健康权益。
浅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对策,对于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分析(1)农产品生产环节存在问题。
在农产品生产中,农药、化肥、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成为主要的质量安全隐患,给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
(2)农产品加工环节存在问题。
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存在添加剂超标、工艺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3)农产品流通环节存在问题。
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存在虚假宣传、假冒伪劣农产品等问题,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1)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容易引发人体健康问题,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2)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消费信心,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3)对经济发展造成损害。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影响国内市场,还可能影响国际市场,损害国家的经济利益。
1. 强化生产管理,加强监测检测。
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管理制度,对农产品生产环节进行严格监督,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测力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2. 提高农产品加工质量,规范生产工艺。
加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范管理,规范农产品加工工艺,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生产标准,确保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
3. 完善农产品流通监管,加强信息披露。
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打击虚假宣传、假冒伪劣等行为,加强农产品质量信息披露,提升农产品质量信息透明度。
4. 加强风险防控,健全应急机制。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机制,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5. 提升市民素质,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增强市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影响农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因素与控制策略分析
影响农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因素与控制策略分析农畜产品质量与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存在多种因素会对农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造成影响,如环境因素、饲料因素、养殖管理因素等。
本文将分析影响农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
一、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气候、气温、湿度、地理环境等。
气候变化会影响作物生长的适宜度,从而影响农畜产品安全。
例如,气温偏高会导致作物生长不良,容易生出有害的细菌、病毒和真菌,导致农产品污染,从而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控制环境对农畜产品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控制策略:建立适宜的气候调控系统,提供适宜的生长气候和适宜的生长条件。
二、饲料因素饲料因素是一个影响农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因素。
扩大饲料生产规模、提高饲料品质、科学配方等是提高畜禽饲养效果和农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关键。
饲料中的活性物质、植物素、刺激性物质等对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的调控起重要作用。
不合理的饲料配方、使用含有植物素、刺激性物质的促进剂、饲料中肉类粉,都可能对肉类品质的影响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控制策略:使用金黄色地麦芽酚、香蕉粉、酸芒果、纤维素等可控制动物朝向生长的物质。
三、养殖管理因素养殖管理因素是影响农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适当的养殖环境、良好的饲料、科学的养殖管理和坚持“一刀压慢”养殖技术,可改善畜禽行为,促进生长和提高肉品或蛋类产量。
反之,缺乏科学管理和丑陋的环境不但会影响产品品质,而且更可能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
控制策略:严格控制养殖环境,采取科学饲养管理措施,确保畜禽的健康和生产力。
四、生产加工因素生产加工因素是影响农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第四个因素。
合理的加工工艺和消毒清洗技术是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不合理的加工工艺和不足的消毒措施容易造成产品感染细菌和病毒,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威胁。
控制策略:采取科学的加工技术,规范消毒和清洗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综上所述,农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解决,包括环境因素、饲料因素、养殖管理因素和生产加工因素。
简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包括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手段滞后、监管标准不统一以及监管信息不透明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监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多部门联动不紧密、职责划分不准确等问题,需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协作,形成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确保监管工作的顺畅进行。
第二,加大监管力量的投入。
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相对不足,且专业素质不高,这导致监管工作的效果不佳。
应当加大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能力和素质,同时适当增加监管人员的数量,以保障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加强监管手段的更新升级。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手段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更新。
应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设备的研发和投入,提高监测手段的准确度和敏感度。
还应加强对追溯体系、溯源技术等先进手段的应用,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第四,加强监管标准的统一。
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和多个标准,导致监管标准不统一,给监管工作带来了困难。
应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关键指标的研究,建立起统一的监管标准体系,确保监管工作的一致性和公正性。
加强监管信息的公开透明。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需要及时、准确的监管信息支持,但目前监管信息的公开度不高,导致监管工作的难度增加。
应建立起健全的监管信息公开制度,提高监管信息的公开率,增强监管工作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但只要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加大监管力量投入、更新升级监管手段、统一监管标准和加强监管信息公开,就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水平和效能。
简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障农产品市场稳定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工作。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以下从政策、机制、技术等方面简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政策问题1.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目前各种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规标准较为分散,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法律体系,对于一些新农产品的监管也存在盲区。
2.执法力度不足。
存在“纸上规定”和“监管不力”的问题,一些执法部门反应迟缓,何时执法多有“眼不见心不烦”的问题,一些问题的发现和查处也存在灰色地带。
对策:加强法规制定力度,及时修订完善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规标准。
强化监管执法力度,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和质量管理,提高执法效能。
二、机制问题1.监管机构之间协作不及时。
在一些重大事件中,监管机构之间存在信息难以快速传递和共享的问题,导致监管不及时和效果不理想。
2.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
现行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制不够完善,往往依赖单一型的数据来源,对于不同风险类型的判定亟需深入研究,缺少相应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支撑。
对策:建立监管机构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沟通、联动,加强协作力度。
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建立新型的风险预测模型,提高质量安全预警的实效性和可靠性。
三、技术问题1.检测标准不一。
具体的农产品质量检测参照标准不一、检测设备、检测方法也存在差异,导致检测结果和评估结论存在差异。
2.检测手段和技术不完善。
疫情防控形势更加复杂,为了更好地防止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需要积极推进新型检测手段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对策:加强各地质量检测站的协作,将检测标准纳入全国一体化质量标准系统。
推广新型检测手段和技术,在危险源、重点人群、高风险、异常行为等方面实现精准识别和研判。
总之,要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就必须深入研究各种问题的存在,制定更为科学的政策和机制,并借助最前沿的技术和手段搭建高效的检测体系,只有如此才能有效预防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并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浅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法律对策
浅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法律对策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产品销售市场的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
本文将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影响及法律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
农民在农作物种植和养殖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和抵抗病虫害往往过度使用农药和兽药,从而导致农产品中残留有害物质。
二是违禁添加物和非法使用添加剂。
为了增加农产品的颜色、口感和保质期,一些不法商贩会违规添加色素、防腐剂等,使农产品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三是不合理使用化肥和水源污染。
过度施用化肥和农情有害物质会导致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超标,同时农田过度耕作和农业废水的排放也会造成水源污染。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一方面,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农产品中的残留有害物质,如农药和重金属,长期摄入会对人体造成慢性毒害,并且容易导致一些疾病,如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等。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破坏了农产品的市场信誉。
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的担忧导致消费者不敢购买,对农产品市场形成了严重的打击,影响了农民的收益和农产品市场的发展。
为了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政府加大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力度。
加强对农产品种植、养殖、生产和销售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
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并强化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监测能力。
推广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和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农产品产生的有害物质。
加强消费者教育和农产品宣传。
通过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认识,增加消费者对安全农产品的需求和购买意愿。
在法律对策方面,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职责和监督机制。
简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监管体制不完善、监管标准滞后、监管手段单一、监管执法不力等。
现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不完善。
部门多、职责重叠、协调不畅导致监管工作效率低下。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在中央和地方层面都有多个,而且各有不同的职责和权限。
这样的分散和重复工作模式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监管工作的混乱。
应建立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提高监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当前的农产品质量监管标准滞后。
农产品质量监管标准应该与国际接轨,且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进行及时修订和完善。
现实情况是,很多农产品质量监管标准已经过时,无法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技术水平。
应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监管标准的研究和修订工作,严格执行新的标准,提高农产品质量监管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现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手段相对单一。
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主要是依靠抽检、抽查、抽查等方式配合执法行为进行监管。
这种监管手段往往是事后监管,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防止问题的发生。
应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的全程监控,采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监管的时效性和精准性。
监管执法力度不够,监管执法手段不全面。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最终目标是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而监管执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目前的监管执法力度不够,执法措施不全面,存在一定的盲区和漏洞。
应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健全执法手段,建立完善的执法团队,提高执法行为的专业性和效果。
简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非常重要。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本文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监管力度不够。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需要相关部门加大投入和监管力度,但目前许多地方的监管力度不够,难以达到科学监管的目标。
对策一:加强监管人员的培训和力量配备,提高监管部门的工作效能。
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知晓率,增强监管的社会影响力。
问题二:监管手段滞后。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需要采用现代化的监管手段和技术手段,以满足监管需求,但现实中存在一些地方监管手段滞后的问题,无法及时有效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对策二:积极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手段的现代化,引进先进的监管技术和设备,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加强与科技企业的合作,开展信息共享,共同推动监管手段的升级。
问题三:监管体系不够完善。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需要建立符合实际的监管体系,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监管职责不清晰、分工不明确等。
对策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组织体系建设,明确监管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分工。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加强信息的共享和沟通,形成高效的监管体系。
问题四:监管力量分散。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监管力量分散的问题,导致监管效果不佳。
问题五:法律法规不健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需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作支撑,但目前还存在一些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难以有效地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
对策五: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提高法律法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司法实践的研究和推广,保障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需要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下面将从监管机构不健全、监管手段不完善以及监管执法不严等方面讨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监管机构不健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要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由多个部门承担,缺乏一个统一的监管机构协调各方面工作。
这导致了监管工作中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协调不畅的问题,使得监管工作效率低下,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有效性产生了不利影响。
建议建立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加强协调和沟通,提高监管效能。
监管手段不完善是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的另一个原因。
传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主要依赖于抽检和抽查,这种手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被不法商家绕过。
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技术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建议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手段的创新力度,引入更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手段,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监管执法不严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突出问题之一。
由于农产品市场庞大复杂,相关执法人员数量有限,导致执法力度不够,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的打击不力。
执法过程中可能存在腐败和渎职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监管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建议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力度,增加执法人员数量,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监督,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
简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保障人民健康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监管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本文将从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两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问题分析
1.监管部门职责不清: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由多个部门共同负责,但是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晰,造成了监管工作的分散和重复,导致监管效率低下。
2.监管力度不足:由于监管资源有限,导致监管力度无法覆盖到每一个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环节,一些违法行为难以及时发现和制止,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的安全。
3.监管措施滞后: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新的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模式层出不穷,监管措施滞后于市场变化,导致监管工作不够及时、有效。
二、对策建议
1.加强部门间协调:相关部门应加强协调,明确各自的监管职责,建立统一的监管指挥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形成合力,提高监管效率。
2.加大监管投入:政府应该增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投入,提高监管人员素质,完善监管设备和技术手段,确保监管覆盖到每一个环节,全面保障农产品质量的安全。
3.完善监管法律制度:针对当前农产品市场的新情况,及时修改完善相关监管法律法规,强化对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提高违法成本,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4.推行监管新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全程、全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实现对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的全程监管,提高监管的全面性和精准性。
5.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社会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管的氛围,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深入开展。
农业领域中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与治理建议
农业领域中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与治理建议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日益增长,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然而,在农业领域中,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困扰。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
二、原因分析(一)生产环节管理不规范1.1 农药使用不当:部分农民在种植过程中过度依赖化学农药,未按照正确比例和使用方法进行喷洒,导致残留物超标。
1.2 化肥施用不当:过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酸化等问题,同时也可能导致作物中有害物质超标。
1.3 残余兽药及抗生素:饲养业中存在违规添加抗生素以及使用含禁用药物的饲料,残余兽药问题严重。
(二)监管力度不够、检测手段滞后2.1 监管体系薄弱:一些地区监管力度不够强化,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和方法。
2.2 检测手段滞后:许多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方法相对滞后,无法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
(三)信息不透明、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完善3.1 农产品信息不对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消费者很难获得真实的农产品信息。
3.2 维权渠道有限:一旦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消费者维权渠道有限,无法有效维护自身权益。
三、治理建议(一)加强生产环节管理1.1 鼓励绿色种植:引导农民采用生物防治和有机肥等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1.2 强化兽药管理:严格落实动物疫苗接种制度,规范饲养过程中的兽药使用,并且建立健全动物福利标准。
(二)加强监管力度与升级检测手段2.1 完善监管体系:提高行政执法力度,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2.2 推动检测手段创新: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检测手段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三)加强信息公开与消费者权益保护3.1 建立溯源系统:推行农产品全程可追溯制度,便于消费者查询、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质量信息。
3.2 完善维权机制:建立健全消费者维权渠道,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并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
影响农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影响农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因素及控制措施影响农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因素及控制措施农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对于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影响农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因素很多,比如环境因素、养殖管理、饲料、疫病等等,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对农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
一、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指的是养殖中的一些外部环境因素,如水源、气氛、温度、湿度、噪音、灰尘等。
影响养殖环境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些因素是可以通过改进养殖环境或者管理方式来加以控制和改善的。
举例而言,对于水源过于污染的情况,可以通过净化水源或者引入新的水源来处理;对于养殖环境存在过多噪音、灰尘等污染的情况,可以通过环境治理来消除。
除此之外,适宜的温度、湿度等因素也可以通过灵活调节室内环境,以确保生长环境的良好。
二、饲料饲料是影响农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重要因素,饲料质量不好时,会对产品的味道、口感、营养成分等方面产生很大的影响。
饲料质量的好坏与饲养管理、药物应用等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饲养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遵守科学喂养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品种特点和生长阶段,选用适宜的饲料配方,通过合理的搭配,以达到增强动物体质,提高产品品质的目的。
三、养殖管理养殖管理是影响农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又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管理上应该严格控制养殖密度,避免饥饿和挤压造成的相应的应激反应,应该定期检查畜禽的身体健康,加强兽医及时诊治。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饮水、运动、通风、粪症减低等方面的管理。
健康的环境与科学的管理能够提供良好的情况给农畜与禽类。
四、疫病防控疫病的存在会极大的影响农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正常的健康状态是实现高质量产品的关键,而疫病会引起动物的机体防御免疫反应,降低动物身体机能,直接影响到动物的生长速度以及肉类和蛋类的品质。
在疫病防控工作中,应该注重疫苗预防、卫生制度的实行、加强饮水与营养控制等等。
同时,根据动物情况,在密切监控生产情况并实行管理的同时,有效将疫病的潜在威胁降低到最低。
影响农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因素与控制策略分析
影响农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因素与控制策略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农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越来越重视,但是农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农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例如环境污染、生产管理不规范、饲料品质不佳、病虫害等因素,下面将对这些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
一、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对农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
例如,土壤污染会导致农作物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水污染会使得水产品中的重金属和化学物质超标。
因此,防止环境污染是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控制策略:1.加强环境监管,对于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要采取措施加以整顿和治理。
2.严格限制污染物的排放,大力推广清洁能源,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
4.提倡绿色种植和养殖,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采用天然有机饲料等,降低环境污染。
二、生产管理不规范生产管理不规范也是农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因素。
例如,药物滥用、饲养不科学等管理不当都会导致农畜产品质量下降和安全隐患增加。
1.加强对养殖场、种植基地等的监管,对于不符合生产管理标准的单位进行整改。
2.加强科学饲养和种植管理,合理使用药物,降低耳目疾病的发生率。
3.加强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增强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
4.构建配套技术体系,包括农畜产品的追溯体系、产品检测体系等,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三、饲料品质不佳饲料是影响畜禽健康和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饲料质量不佳会导致畜禽健康状况不佳,进而影响其产品质量。
1.制定饲料生产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生产,盯控饲料质量。
2.对不合格饲料进行淘汰处理,防止低质次饲料进入市场。
3.增加饲料品种,提高饲料多样性,让畜禽能够获得更全面的营养供应。
四、病虫害病虫害是影响农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因素。
病虫害会导致农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下降,甚至还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1.采用生物防治的方式来控制病虫害,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关注。
农产品作为人们日常饮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本文将探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现状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其中,农残超标、食品添加剂滥用、假冒伪劣产品等问题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焦点。
农残超标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也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形象。
同时,食品添加剂滥用和假冒伪劣产品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加剧了市场不公平竞争。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产生与农业生产方式、农产品加工环节、监管体系的不健全等因素有关。
一方面,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中使用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了农残超标的问题;另一方面,农产品加工环节中,一些生产者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滥用食品添加剂;而监管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假冒伪劣产品得以滥竽充数。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也对农产品市场秩序和农民利益产生了不良影响。
人们对食品质量的担忧给农产品市场注入了不安情绪,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下降,使得农产品销售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给农民带来了生产和销售的压力,降低了农产品的竞争力。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必要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维护人们食品安全和市场秩序的重要举措。
通过加强监管力度,可以有效遏制农残超标、食品添加剂滥用和假冒伪劣产品等问题的发生,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同时,加强监管可以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促使农产品生产者提升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
五、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需要建立包括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和公众监督的多重机制。
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监管机构和人员培训,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
同时,企业应加强内部质量管理,遵守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简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确保消费者食品安全的核心部门。
然而,这一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问题1:监管体制不健全当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监管体制并不健全。
质量监管、标准设置、风险评估、监督检查等职责分散在多个部门,缺乏统筹协调和有效沟通。
这样反而导致了监管在实践工作中难有所建树。
应对策略:建立健全的监管体制。
成立特别机构第一时间负责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监管工作,聚集各方专家协同工作,提供科学和有效的监管。
同时,在考虑人力和资金的情况下,实现职责明确、相互协调和资源共享。
问题2: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目前的监管工作中,监管部门监测能力和手段明显不足。
许多食品安全问题都需要使用先进工具才能识别。
相关监管部门收集的数据和信息也不够全面准确,尤其在产地监管方面价值有限。
应对策略:增强监管部门的监测与管理手段。
引进更加先进的检测设备、开发新技术并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度,同时,着重从生产链的源头参与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加大采集数据力度,做好信息统计和分析,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问题3:监管人员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当前,很多监管人员对于监管的要求理解不够明确,监管素质考核不足,导致监管人员监督效果差、工作取得不充分。
此外,监管人员的监管手段、监管范围等方面的知识及技能培训不足,不能够针对复杂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更有效的处理。
应对策略:加强对监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培训,使监管人员深入了解监管内容和工作职责,并确保行业内所有的监管人员都具备相应的技能、素质和知识。
同时,建立评估体系,量化监管效果,逐步提升监管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综上所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域仍存在许多问题。
应对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的监管体制,提升监管职责、能力和技术设备的水平以及监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这能够帮助监管部门更加高效和科学地工作,确保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顺德农贸市场动物类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素分析及监管对策探讨作者:何锵恒黄凯璇何瑞冰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6期“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它不仅关系到大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更关系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大局稳定,甚至关系到政府信誉和区域形象。
而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物类农产品的消费量占居民整体食品消费量的比例也逐年加大,且我国动物类农产品的产销模式仍是复杂多样,因此本文重点针对动物类农产品,就顺德区农贸市场的食品质量安全展开危害因素分析,并结合顺德有关体制展开监管对策探讨。
1 顺德居民的动物类农产品来源及消费渠道分析目前顺德地区的常住人口达200多万,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是城市化规划及环保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本土动物性农产品的产能及产量,另一方面是人口的增长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动物类农产品的品种、质量及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双重影响下,顺德本土现时出产的动物类农产品已不能满足辖内居民的日常需求,单以猪肉供应为例,顺德本土养殖场年上市生猪40万头,而顺德居民年消费生猪110万头以上,由此可见,顺德居民的动物类农产品大部分需要从顺德以外的地区输入,其产地及来源相对复杂。
就消费渠道分析,顺德居民日常食品采购或消费主要集中在农贸市场、超市、酒楼食肆等场所。
据调查,目前顺德十个镇街正式在册登记的农贸市场共228家(其中包括鲜活农产品批发场3家),有较丰富鲜活农产品供应的综合型超市40家,餐饮单位6828家。
结合居民的传统消费观念及消费习惯分析,顺德居民日常的食品消费渠道主要集中在农贸市场上,“价格便宜、地点便利、商品新鲜、品种丰富”是农贸市场相比超市及餐饮店更吸引居民的重要因素,而且,餐饮单位的主要食品进货渠道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本地农贸市场。
因此,“农贸市场”环节是顺德动物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一个重要“战场”。
2 顺德农贸市场食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体系概况2.1 主管部门及协调机制早于2003年,顺德区就已开始试行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农贸市场的蔬菜、生猪、水产、家禽等四大类农产品的质量监管工作得到较有效实施。
2009年底顺德推行大部制后,食品生产、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三个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以及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能一并纳入顺德区市场安全监管局,顺德区食品安全委员会设于该局,食安委成员部门包括:区经济促进局(含初级农产品的生产监管职能),区市场安全监管局,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含保健食品监管职能),顺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含食品进出口环节监管职能),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含城市管理行政处罚职能)。
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分工明确,在区食安委的综合协调下,相互配合,相互衔接,形成统一的监管体系。
2.2 队伍保障力量2.2.1 农产品检测队伍目前,顺德区内设有农产品质量安全三级检测体系,该体系以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技术核心主体,以镇(街道)农产品检测站及动物防疫检疫站为骨干依托,以村居、市场等基层速度测点为辐射基点,以区农检中心流动监测中巴车为有益补充。
目前该网络体系包含区级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1个,区级农产品流动监测中巴车1辆,镇(街道)级农产品检测站点10个,生猪“瘦肉精”速测站点11个,村级及基层农产品速测点326个。
该体系构建的监控网有效覆盖了顺德各农贸市场(含农产品批发场)、屠场等流通领域,同时亦覆盖了本地生产源头的种养场地,该体系主要开展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残留等项目监测,有力保障了辖区内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当中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及各镇街动物防疫检疫站人员还担负区内动物防疫检疫职能,为防范控制食源性人畜共患病提供了有力保障。
2.2.2 其他食品检测队伍顺德区内还有广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顺德分中心以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两大机构,前者能承担食品以及饲料中营养成分、添加剂、转基因成分、微生物、违禁化学品、二噁英等的检测任务,后者能承担食物中毒事件鉴定及生物毒素、寄生虫鉴定等检测任务,该两大中心为更全面的监控前文提及的农贸市场食品安全需关注的各大危害因素提供了有力支援。
2.2.3 执法力量涉及农贸市场食品质量安全执法的案件,主要由区市场安全监管局执法队及各镇街市场安全监管分局执行,当食品案件兼有涉及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情况时,由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及其各镇街分局联合执法。
3 农贸市场动物类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素概述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能引发食源性疾病及食物中毒的危害因素。
3.1 有毒化学物质污染3.1.1 农药残留:主要包括有机氯及有机磷农药残留(如用于鱼干或腊肉的防虫)。
3.1.2 兽药残留:主要包括各类兽用抗生素类药物(如氯霉素、四环素等)、激素类药物(如“瘦肉精”、雌激素等)。
3.1.3 工业或环境污染物残留:主要包括重金属残留(铅、汞、镉等)、砷及其化合物(如吡霜)、二噁英、多氯联苯(来源于废旧变压器或电容器)、放射性物质(锶-90、碘-131、铯-137等)等。
3.1.4 违规添加剂污染或掺假:是指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误用、超量使用食品添甚至掺假等引起的食品污染,常见污染因子有亚硝酸盐、孔雀石绿、苏丹红、甲醇(工业酒精)、甲醛、吊白块、三聚氰胺、硼砂、硫磺、色素、增白剂、防腐剂、甜蜜素、尿素、罂粟壳等。
3.1.5 加工性动物类农产品的包装容器或包装物溶出污染:塑料包装常见溶出污染物包括苯乙烯、氯乙烯(常见于塑料薄膜)、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等;橡胶包装常见溶出污染物包括丙烯腈、硫化促进剂、防老化剂等;陶瓷包装常见溶出物包括金属颜料(如硫镉、氧化铬、硝酸锰等)、釉料(铅、镉、锑等);包装纸常见溶出物包括荧光增白剂、化学污染物(常存在于废品纸中)、多环芳烃(多见于浸蜡包装纸中)、油墨(多见于包装印刷中)。
3.1.6 生物毒素污染:动物性毒素主要包括雪卡鱼毒素(多见于深海鱼)、鲭鱼毒素(多见于金枪鱼和竹荚鱼)、贝类毒素、河豚鱼毒素、甲状腺激素(多存在于牲畜甲状腺)、麻痹毒素(多存在于狗、海狗的肝组织中)。
3.2 致病细菌、真菌污染主要是指各类致病菌、真菌及其毒素对食物的污染,较典型的致病微生物有沙门氏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志贺氏菌、结肠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杆菌、布鲁氏菌等;较典型的微生物毒素有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毒素、肉毒杆菌毒素等。
3.3 病毒污染、人畜共患病污染3.3.1 病毒性胃肠炎污染:该类中,目前发现的能够以动物类农产品为传播载体的病毒主要包括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诺沃克类病毒、腺病毒,易引起人的病毒性肠胃炎。
3.3.2 病毒性肝炎污染:该类中,以动物类农产品为传播载体的的病毒主要包括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病毒。
在发达国家或卫生条件较好的地区,由食品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已变得不太普遍,但在发展国家或卫生条件相对差的地区,依然有较高发病率。
3.3.3 人畜共患病污染:主要包括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结核病(多见于牛)、炭疽、口啼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猪链球菌病等。
全世界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约250多种,其中有100多种是公共卫生上重要的疾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畜健康,人体摄入被该类疾病污染的畜禽肉品、内脏或其乳及乳物品后,均有被感染的风险。
3.3.4 寄生虫污染:食源性寄生虫病是因进食生的或未经彻底煮熟的含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的动物类农产品而感染的一类疾病,严格来说也属人畜共患病类污染,寄生虫污染因子主要包括阿米巴原虫、兰氏贾第鞭毛虫、隐抱子虫、环抱虫(贝氏等抱子球虫)、肉抱子虫、利什曼原虫、弓形虫、吸虫(属于食源性的多见为麝猫后睾吸虫、华枝睾吸虫、肺吸虫、姜片吸虫、异形科吸虫、棘口科吸虫、包虫)、绦虫(多见猪肉绦虫或牛肉绦虫)、囊尾蚴、裂头蚴、钩虫、蛔虫、线虫(多见旋毛虫、异尖线虫病、颚口线虫、管圆线虫)等。
3.4 其他潜在污染前文未提及的其他食品污染源归入此类,如食物配伍不当产生的食品污染,有些食品本身无毒,但与其它食品配伍同食时,就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例如狗肉配黄鳝、螃蟹配柿子、甲鱼配苋菜、白酒配柿子等。
4 农贸市场动物类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因素概述4.1 自由流通对顺德农贸市场动物性农产品安全的隐患多年来,顺德对辖区内食品(包括动物类农产品)安全的投入力度较大,相关职能部门及检测单位对顺德辖内各食品生产单位、生产田头、生产企业或作坊、食品批发场所的监控到位率高且成效显著,来源于该类场所的食品在质量安全上较有保证,从这一角度看,对食品安全市场准入的期望当然是倾向于希望区内各农贸市场内供应的食品都来源于该类顺德有大力监控过的产销场所。
但实际上,由于自由贸易、自由流通,只要食品的票证齐全,来自全国各地的食品都能直接进入顺德销售,特别是动物类农产品,多是凭检疫证就可在国内流通,水产品的检疫票证制度暂时也未有全国性的强制执行,加之全国各地对动物类农产品的准出监测力度参差不齐,部分地区滥开、乱开检疫票证的现象也有存在,而前文已提及顺德大部分动物类农产品靠外地输入,这就带来了安全隐患、也增加了安全监测的压力。
另一个市场准入期望是:希望外地进入顺德的动物类农产品,先进入顺德的指定监测点或有监测条件的批发场所,经检测后再流向农贸市场,但这种市场准入目前缺乏明确的上位法支持,国内有部分拥有立法权的城市也已在探索这方面的机制,顺德现时未有立法权,因此只能继续强化对农贸市场的监测。
4.2 行业自律“失灵”加重农贸市场的动物性农产品安全隐患理论上,动物性农产品的安全应由市场及生产者自己解决,如制定行业标准,进行行业自律,建立动物类农产品生产商和供应商的评估机构和信息查阅平台等。
但目前国内动物类农产品的小规模生产众多,部分农民或销售者不懂法规甚至是唯利是图、丧失道德、恶性竞争,有些生产者则是出于成本顾虑或是出于技术顾虑而自查自检积极性低,使得动物性农产品产销行业自律“失灵”,导致生猪、水产品等质量问题事件频发,因此,在全国动物性农产品产销相对复杂的环境下,政府加强利用各种规制方法或监督抽查等方法对产销行为进行监督、规范和制约是必须的。
5 顺德区农贸市场动物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策探讨及建议5.1 基于检测角度的对策探讨及建议5.1.1 对动物类农产品安全状况保持高度警惕,强化监管人员的责任管理顺德对于动物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起步早、起点高,成效显著,但在成绩面前,不能麻痹,应保持高度警惕,并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5.1.2 加大经费支持,加大检测力度,扩充检测范围及项目动物类农产品安全监管形势日益严峻,前有“瘦肉精”中毒、水产品“孔雀石绿”、牛奶“三聚氰氨”等质量安全事件,后又相继发生了河南养殖“瘦肉精”猪、“牛肉膏”造假牛肉、硼砂猪肉等爆炸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