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必须熟记的知识

合集下载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必看第一站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必看第一站

第一站1号肺痨虚火灼肺证(肺肾阴伤,水亏火旺,燥热内灼,络损血溢)(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汤)(南北沙参、麦冬、玉竹、百合、百部、自及、生地、五味子、玄参、阿胶、龟板、冬虫夏草) @与肺痿鉴别-两者病位均在肺,但肺痿是肺部多种慢性疾患后期转归而成,如肺痈、肺痨、久嗽等导致肺叶痿弱不用,俱可成痿。

肺痨后期可以转成肺痿,但必须明确肺痨并不等于就是肺痿,两者有因果轻重的不同。

若肺痨的晚期,出现干咳、咳吐涎沫等症者,即已转属肺痿之候。

在临床上肺痿是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而肺痨是以咳嗽、咳血、潮热、盗汗为特征。

2号便血脾胃虚寒(中焦虚寒,统血无力,血溢胃肠)(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灯心土,炮姜,白术,附子,甘草,地黄,阿胶,黄芩,白及,乌贼骨,三七,花蕊石) @便血与痔疮痔疮属外科疾病,其大便下血特点为便时或便后出血,常伴有肛门异物感或疼痛,作肛门直肠检查时,可发现内痔或外痔,与内科所论之便血不难鉴别3号中风中脏腑脱证阴竭阳亡(正不胜邪,元气衰微,阴阳欲绝)(回阳救阴,益气固脱) (参附汤和生脉散)( 人参、附子、麦冬、五味子、山萸肉) @与痉证鉴别-痉证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发病时也可伴有神昏,需与中风闭证相鉴别。

但痉证之神昏多出现在抽搐之后,而中风患者多在起病时即有神昏,而后可以出现抽搐。

痉证抽搐时间长,中风抽搐时间短。

痉证患者无半身不遂、口眼 斜等症状。

4号咳嗽内伤咳嗽肺阴亏耗(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甘草,贝母,甜杏仁,桑白皮,地骨皮) @咳嗽与咳喘的鉴别咳嗽仅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喘证;咳喘则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由咳致喘,临床以咳喘并作为特点。

5号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玉竹、甘草、大枣、豆豉、薄荷、葱白、桔梗、白薇) @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普通感冒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

中医技能考试第一站打印版

中医技能考试第一站打印版

01 肺痨——虚火灼肺与肺痿鉴别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jiāo)鳖甲散1哮病,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02 胃痛脾胃虛寒症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02血症便血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与痔疮的鉴别?03中风脱证回阳救阴,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

04 咳嗽--肺阴虚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与喘证鉴别0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wēirúi)汤6 胃痛,寒邪客胃证,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

与胁痛鉴别。

07 痹症风寒湿痹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加减08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09胸痹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09是心悸的阴虛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注意:有2题09题?)10 水肿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饮子11 痫病痰火扰神证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与厥证相鉴别12消渴,上消,肺热津伤证,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与瘿病鉴别13与萎黄相鉴别。

急黄疫毒炽盛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14 腰痛,瘀血腰痛,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府逐瘀汤与肾痹的鉴别。

15阴黄(脾虚湿滞)vs 阳黄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16喘证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地黄、山药、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炙)、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

合参蛤散:蛤蚧1对、人参9克。

17内伤发热之气郁发热方剂丹栀逍遥散或血瘀发热?(有2个贴说是血瘀。

是内伤发热,证型是血瘀发热。

18 喘证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19腹痛瘀血内停证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府逐瘀汤与胃痛鉴别20淋证- 血淋,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与尿血鉴别(有疑问)21痢疾,寒湿痢不换金正气散,与泄泻鉴别。

22 15年前腹部手术,5年后右下腹疼痛,拒按。

腹痛,瘀血内停,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府逐瘀汤23消渴中消气阴两虚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24痢疾,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与泄泻的鉴别;24心悸水饮凌心证,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

中医执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病因病机,病症鉴别,诊断,中医治法。

方剂。

药物组成,剂量,用法001:肺痨-虚火灼肺证-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艽鳖甲汤-与肺痿鉴别, 肺肾阴伤,水亏火旺,燥热灼,络损血溢方药:二弟卖草药百元皆归母、请教弟母才知家规。

(生熟地黄麦冬甘草;芍药;百合;元参;桔梗;当归;贝母)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草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鉴别:肺痨与肺痿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两者病位均在肺,但肺痿是肺部多种慢性疾患后期转归而成,如肺痈、肺痨、久嗽等导致肺叶痿弱不用,俱可成痿。

肺痨后期可以转成肺痿,但必须明确肺痨并不等于就是肺痿,两者有因果轻重的不同。

若肺痨的晚期,出现干咳、咳吐涎沫等症者,即已转属肺痿之候。

肺痿:是由多种慢性疾患后期转归而成,如肺痈、肺痨、久咳等导致肺叶萎弱不用;以咳吐浊延沫为主症。

肺痨:因正气虚弱,感染唠虫所致,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形体消瘦为特点。

002:痹症-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闭阻气血方药:薏苡仁苍术甘草独活羌活防风桂枝当归鉴别:痹证与痿证的鉴别:痹证是由风、寒、湿、热之邪流注肌腠经络,痹阻筋脉关节而致。

鉴别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证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其次要观察肢体的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痹证是因痛而影响活动;再者,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证则是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

003:喘证-虚喘-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和参蛤散-与哮病鉴别,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失摄纳方药:附子肉桂山茱萸冬虫夏草当归熟地哮:指声响而言,为喉中有哮鸣音,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疾病喘:指气息而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种症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004:伤发热-血瘀发热-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别人材料上的咳嗽-痰热郁肺证是助理的题目)005:水肿-脾阳虚衰证-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治法-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加减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方药:干,附子,草果仁,桂枝,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大枣,泽泻,车前子,木瓜,木香,厚朴,大腹皮,与鼓胀鉴别:两病均肢体水肿,腹部膨隆,鼓胀主症见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或可见轻度肢体浮肿。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完美总结(精)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完美总结(精)

一、感冒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chǐ桔梗汤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wēirúi汤二、咳嗽(一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ào汤合止咳散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二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2.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3.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gã散合加减泻白散4.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三、哮病(一发作期1.冷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附: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二缓解期1.肺睥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2.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四、喘证(一实喘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二虚喘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gãjiâ粉五、肺痨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六、心悸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3.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4.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múlì汤合参附汤5.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6.瘀阻心脉: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7.痰火扰心: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七、胸痹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2.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3.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栝蒌(guālǒu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4.寒凝心脉: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xiâ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6.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7.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八、不寐1.肝火扰心: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2.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3.心脾两虚:补养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4.心肾不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5.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九、痫病1.风痰闭阻证:涤痰息风,开窍定痫——定痫丸2.痰火扰神证: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3.瘀阻脑络证: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4.心脾两虚证: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5.心肾亏虚证: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十、胃痛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2.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3.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4.湿热中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5.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6.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7.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十一、呕吐(一实证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2.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3.痰饮内阻: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4.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二虚证1.脾胃气虚: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2.脾胃阳虚: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3.胃阴不足: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十二、腹痛1.寒邪内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2.湿热壅滞:通腑泄热,行气导滞——大承气汤3.饮食积滞: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4.肝郁气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5.瘀血内停: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府逐瘀汤6.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十三、泄泻(一暴泄1.寒湿内盛:芳香化湿,解表散寒——藿香正气散2.湿热伤中:清热燥湿,分利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3.食滞胃肠:消食导滞,和中止泻—保和丸(二久泄1.脾胃虚弱: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2.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3.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十四、痢疾1.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加银花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3.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4.阴虚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5.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6.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十五、便秘(一实秘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2.气秘:顺气导滞——六磨汤3.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合半硫丸(二虚秘1.气虚秘:益气润肠黄芪汤2.血虚秘:养血润燥润肠丸3.阴虚秘:滋阴通便增液汤4.阳虚秘:温阳通便济川煎十六、胁痛1.肝郁气滞: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2.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3.瘀血阻络: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4.肝络失养:养阴柔肝——一贯煎十七、黄疸(一阳黄1.热重于湿: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运脾, 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3.胆腑郁热: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4.疫毒炽盛(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二阴黄1.寒湿阻遏(â:健脾和胃,温中化湿——茵陈术附汤2.脾虚湿滞: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三黄疸消退后的调治1.湿热留恋:清热利湿——茵陈四苓散2.肝脾不调: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3.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鳖甲煎丸十八、头痛(一外感头痛1.风寒头痛:疏风散寒止痛——川芎茶调散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二内伤头痛1.肝阳头痛:平肝潜阳息风——天麻钩藤饮2.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3.血虚头痛: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4.痰浊头痛: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5.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十九、眩晕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清火熄风—天麻钩藤饮2.气血亏虚: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3.肾精不足:滋养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4.痰湿中阻: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5.瘀血阻窍:祛瘀生新,活血通窍——通窍活血汤二十、中风(一中经络1.风痰入络: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2.风阳上扰: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3.阴虚风动: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二中脏腑1.闭证1痰热腑实:通腑泻热,熄风化痰——桃仁承气汤2痰火瘀闭:熄风清火,豁痰开窍——羚角钩藤汤3痰浊瘀闭:化痰熄风,宣郁开窍—涤痰汤2.脱证(阴竭阳亡:回阳救阴,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三恢复期1.风痰瘀闭:搜风化痰,行瘀通络——解语丹2.气虚瘀络: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3.肝肾亏虚:滋养肝肾——左归丸合地黄饮子二十一、水肿(一阳水1.风水相搏: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2.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3.水湿浸渍: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4.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záo饮子(二阴水1.脾阳虚衰: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2.肾阳虚衰:温肾助阳,行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3.瘀水互结:活血祛瘀,行气行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二十二、淋证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2.石淋:清热利湿,排石通淋——石韦散3.气淋: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4.血淋: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5.膏淋:清热化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薢(bìxiâ分清饮6.劳淋: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二十三、癃闭1.膀胱湿热证:清利湿热,通利小便—八正散2.肺热壅盛证:清泄肺热,通利水道—清肺饮3.肝郁气滞证:疏利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4.浊瘀阻塞证: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当丸5.脾气不升证:升清降浊,化气行水——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6.肾阳衰惫证:温补肾阳,化气利水——济生肾气丸二十四、阳痿1.命门火衰证:温肾壮阳——赞育丸2.心脾亏虚证:补益心脾——归脾汤3.肝郁不舒证:疏肝解郁——逍遥散4.惊恐伤肾证:益肾宁神——启阳娱心丹5.湿热下注证:清利湿热——龙胆泻肝汤二十五、郁证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2.气郁化火: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3.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厦厚朴汤4.心神失养:养心安神,甘润缓急—甘麦大枣汤5.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6.心肾阴虚:滋养心肾——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二十六、血证(一鼻衄1.热邪犯肺: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2.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3.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4.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二齿衄1胃火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三咳血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2.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四吐血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2.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3.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五便血1.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角丸2.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3.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六尿血1.下焦热盛: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小蓟饮子2.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3.脾不统血: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七紫斑1.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qiàn根散3.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二十七、消渴(一上消1.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二中消1.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2.气阴亏虚: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三下消1.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2.阴阳两虚:滋阴温阳,补肾固摄——金匮肾气丸二十八、内伤发热1.阴虚发热证:滋阴清热——清骨散2.血虚发热证:益气养血——归脾汤3.气虚发热证: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4.阳虚发热证:温补阳气,引火归原——金匮肾气丸5.气郁发热证:疏肝理气,解郁泻热——丹栀逍遥散6.痰湿郁热证:燥湿化痰,清热和中——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7.血瘀发热证: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二十九、虚劳(一气虚1.肺气虚:补益肺气补肺汤2.心气虚:益气养心七福饮3.脾气虚:健脾益气加味四君子汤4.肾气虚:益气补肾——大补元煎(二血虚1.心血虚:养血安心养心汤2.肝血虚:补血养肝四物汤(三阴虚1.肺阴虚:养阴润肺——沙参麦门冬汤2.心阴虚:滋阴养心——天王补心丹3.脾胃阴虚:养阴和胃益胃汤4.肝阴虚:滋养肝阴补肝汤5.肾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三阳虚1.心阳虚:益气温阳保元汤2.脾阳虚:温中健脾附子理中丸3.肾阳虚:温补肾阳右归丸三十、癌病Ⅰ脑瘤1.痰瘀阻窍证:息风化痰,祛瘀通窍——通窍活血汤2.风毒上扰证:平肝潜阳,清热解毒——天麻钩藤饮合黄连解毒汤3.阴虚风动证:滋阴潜阳息风——大定风珠Ⅱ肺癌1.瘀阻肺络证:行气活血,散瘀消结——血府逐瘀汤2.痰湿蕴肺证:健脾燥湿,行气祛痰——二陈汤合栝萎薤白半夏汤3.阴虚毒热证:养阴清热,解毒散结——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4.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散合百合固金汤Ⅲ大肠癌1.湿热郁毒证:清热利湿,化瘀解毒—槐角丸2.瘀毒内阻证: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膈下逐瘀汤3.脾肾双亏证:温阳益精——大补元煎4.肝肾阴虚证:滋肾养肝——知柏地黄丸Ⅳ肾癌、膀胱癌1.湿热蕴毒证:清热利湿,解毒通淋——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2.瘀血内阻证:活血化瘀,理气散结——桃红四物汤3.脾肾两虚证:健脾益肾,软坚散结——大补元煎4.阴虚内热证:滋阴清热,化瘀止痛——知柏地黄丸三十一、痹证1.风寒湿痹(1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2痛痹: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乌头汤(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2.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3.痰瘀痹阻:化痰行瘀,蠲(juān痹通络——双合汤4.肝肾亏虚:培补肝肾,舒筋止痛—独活寄生汤三十二、痉证1.邪壅经络证:祛风散寒,燥湿和营——羌活胜湿汤2.肝经热盛证:清肝潜阳,息风镇痉——羚角钩藤汤3.阳明热盛证:清泄胃热,增液止痉——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4.心营热盛证:清心透营,开窍止痉—清营汤5.痰浊阻滞证:豁痰开窍,息风止痉—导痰汤6.阴血亏虚证:滋阴养血,息风止痉——四物汤合大定风珠三十三、痿证1.肺热津伤证:清热润燥,养阴生津——清燥救肺汤2.湿热浸淫证:清热利湿,通利经脉——加味二妙散3.脾胃虚弱证:补中益气,健脾升清——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4.肝肾亏损证: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5.脉络瘀阻证:益气养营,活血行瘀——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三十四、腰痛1.寒湿腰痛: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2.湿热腰痛:清热利湿,舒筋止痛—四妙丸3.瘀血腰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身痛逐瘀汤4.肾虚腰痛(1肾阴虚:滋补肾阴,濡养筋脉—左归丸(2肾阳虚:补肾壮阳,温煦经脉—右归丸三十五、乳癖1.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 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2.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三十六、蛇串疮1.肝经郁热证:清泄肝火, 解毒止痛——胆泻肝汤2.脾虚湿蕴证:健脾利湿, 解毒止痛——除湿胃苓汤3.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三十七、痔Ⅰ内痔1.风热肠燥证:清热凉血祛风—凉血地黄汤2.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止血——脏连丸3.气滞血瘀证:清热利湿,行气活血——止痛如神汤4.脾虚气陷证: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汤Ⅱ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活血散瘀——萆薢化毒汤合活血散瘀汤◆血栓性外痔血热瘀结证:清热凉血,散瘀消肿——凉血地黄汤合活血散瘀汤三十八、脱疽1.寒湿阻络证:温阳散寒,活血通络—阳和汤2.血脉瘀阻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桃红四物汤3.湿热毒盛证: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四妙勇安汤4.热毒伤阴证:清热解毒,养阴活血—顾步汤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黄芪鳖甲汤三十九、肠痈1.瘀滞证(初期:行气活血,通腑泄热——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2.湿热证(酿脓期:通腑泄热,利湿解毒——复方大柴胡汤3.热毒证(溃脓期:通腑排脓,养阴清热——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四十、崩漏1.脾虚证: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固本止崩汤或固冲汤2.肾虚证(1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2肾阳虚证:温肾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3肾阴虚证: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3.血热证(1虚热证: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资汤(2实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4.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四十一、痛经1.气滞血瘀证:理气行滞,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或痛经方2.寒凝血瘀证: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散寒汤3.湿热瘀阻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或银甲丸4.气血虚弱证: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圣愈汤或黄芪建中汤或养血和血汤5.肾气亏损证:补肾益精,养血止痛——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四十二、绝经前后诸证1.肾阴虚:滋养肾阴,佐以潜阳——左归丸合二至丸2.肾阳虚:温肾扶阳—右归丸3.肾阴阳俱虚:阴阳双补——二仙汤合二至丸四十三、带下病Ⅰ带下过多1.脾虚证: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2.肾阳虚证: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3.阴虚夹湿证:滋肾益阴,清热利湿——知柏地黄汤4.湿热下注证: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止带方5.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Ⅱ带下过少1.肝肾亏损证:滋补肝肾,养精益血—左归丸2.血枯瘀阻证:补血益精,活血化瘀—小营煎四十四、胎漏、胎动不安1.肾虚证:补肾健脾,益气安胎—寿胎丸或安奠二天汤或滋肾育胎丸2.血热证:清热凉血,养血安胎——保阴煎或清热安胎饮或当归散3.气血虚弱证:补气养血,固肾安胎—胎元饮4.血瘀证:活血消癥,补肾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四十五、产后发热1.感染邪毒证: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或解毒活血汤2.外感证:养血祛风,疏解表邪——荆穗四物汤或参苏饮3.血瘀证:活血化瘀,和营退热——生化汤或桃红消瘀汤4.血虚证:补血益气,和营退热—补中益气汤四十六、不孕症1.肾虚证(1肾气虚证:补肾益气,温养冲任—毓麟珠(2肾阳虚证:温肾暖宫,调补冲任——温胞饮或右归丸(3肾阴虚证:滋肾养血,凋补冲任——养精种玉汤2.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理血调经——开郁种玉汤或百灵调肝汤3.瘀滞胞宫证:逐瘀荡胞,调经助孕——少腹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4.痰湿内阻证:燥湿化痰,行滞调经——苍附导痰丸四十七、肺炎喘嗽(一常证1.风寒闭肺证:辛温宣肺,化痰止咳—华盖散2.风热闭肺证:辛凉宣肺,清热化痰——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3.痰热闭肺证:清热涤痰,开肺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4.毒热闭肺证:清热解毒,泻肺开闭——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5.阴虚肺热证: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6.肺脾气虚证:补肺健脾,益气化痰——人参五味子汤(二变证1.心阳虚衰证: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2.邪陷厥阴证:平肝息风,清心开窍——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四十八、小儿泄泻(一常证1.湿热泻: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2.风寒泻: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3.伤食泻:运脾和胃,消食化滞——保和丸4.脾虚泻: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5.脾肾阳虚泻: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二变证1.气阴两伤:健脾益气,酸甘敛阴—人参乌梅汤2.阴竭阳脱:挽阴回阳,救逆固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四十九、水痘1.邪伤肺卫证:疏风清热,利湿解毒—银翘散2.邪炽气营证:清气凉营,解毒化湿——清胃解毒汤五十、痄腮(一常证1.邪犯少阳证: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柴胡葛根汤2.热毒壅盛证: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饮(二变证1.邪陷心肝证:清热解毒,息风开窍——清瘟败毒饮2.毒窜睾腹证:清肝泻火,活血止痛——龙胆泻肝汤五十一.桡骨下端骨折桡骨下端(包括桡骨远侧端3cm以内骨折1.多为间接暴力所致,跌倒时,躯干向下的重力与地面向上的反作用力交集于桡骨下端而发生骨折。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考试实践技能第一站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考试实践技能第一站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考试实践技能第一站第一节感冒(一)常人感冒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笔试本证型为风寒束表)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笔试本证型为风热犯表)3.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笔试本证型为暑湿伤表)(二)虚体感冒1.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2.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第三十七节湿疮1.湿热蕴肤:清热利湿止痒——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2.脾虚湿蕴:健脾利湿止痒——除湿胃苓汤(笔试选方为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紫荆皮、地肤子、白鲜皮)3.血虚风燥:养血润肤,祛风止痒——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加丹参、鸡血藤、乌梢蛇第三十八节痔 1.风热肠燥:清热凉血祛风——凉血地黄汤(笔试证型名为风伤肠络,余同)2.湿热下注:清热利湿止血——脏连丸3.气滞血瘀:清热利湿,行气活血——止痛如神汤4.脾虚气陷: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汤第四十二节崩漏(一)血热证1.虚热证: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保阴煎2.实热证: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清热固经汤(二)肾虚证1.肾阴虚证:滋肾益阴,止血调经——左归丸去牛膝,合二至丸2.肾阳虚证:温肾固冲,止血调经——右归丸加黄芪、党参3.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党参、黄芪、阿胶(三)脾虚证:补气升阳,止血调经——固本止崩汤(四)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调经——桃红四物汤加三七粉、茜草炭、炒蒲黄笔试崩漏的辨证论治分别为1.脾虚证: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固本止崩汤2.肾虚证(1)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党参、黄芪、阿胶(2)肾阳虚证:温肾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加党参、黄芪(3)肾阴虚证: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3.血热证(1)虚热证: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资汤(2)实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4.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第四十三节闭经1.肾气亏虚:补肾益气调经——加减苁蓉菟丝子丸2.气血虚弱:补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营汤或圣愈汤或八珍汤3.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加减一阴煎或补肾地黄丸4.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通经——血府逐瘀汤5.痰湿阻滞: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苍附导痰丸笔试闭经的辨证论治分别为1.气血虚弱:益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2.肾气亏损:补肾益气,调理冲任——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3.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4.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通经——血府逐瘀汤5.痰湿阻滞: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苍附导痰丸6.寒凝血瘀: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第四十四节痛经 1.气滞血瘀:理气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2.寒凝血瘀:温经暖宫,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3.湿热瘀阻: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加红藤、败酱草、薏苡仁4.气血虚弱:益气补血止痛——圣愈汤加香附、延胡索5.肾气亏虚:补肾益气止痛——益肾调经汤6.阳虚内寒:温经扶阳,暖宫止痛——温经汤(《金匮要略》)笔试痛经辨证论治分别为1.气滞血瘀:理气行滞,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2.寒凝血瘀: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3.湿热瘀阻: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苡仁、败酱草或银甲丸4.气血虚弱: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圣愈汤 5.肾气亏损:补肾益精,养血止痛——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6.阳虚内寒:温经扶阳,暖宫止痛——温经汤(《金匮要略》)加附子、艾叶、小茴香第四十五节绝经前后诸证 1.肾阴虚:滋养肾阴,佐以潜阳——左归丸2.肾阳虚:温肾扶阳,佐以温中健脾——右归丸3.肾阴阳俱虚:补肾扶阳,滋肾养血——二仙汤笔试绝经前后诸证辨证论治分别为1.肾阴虚证:滋养肾阴,佐以潜阳——左归丸2.肾阳虚证:温肾扶阳——右归丸3.肾阴阳俱虚:阴阳双补——二仙汤4.心肾不交:滋阴补血,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第四十六节带下病一、带下过多1.脾虚证: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2.肾虚证: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3.阴虚夹湿:益肾滋阴,清热止带——知柏地黄汤加芡实、金樱子4.湿热下注:清利湿热——止带方5.热毒蕴结: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加白花蛇舌草、椿根白皮、白术笔试带下病——带下过多的辨证论治分别为1.脾虚证: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2.肾阳虚: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3.阴虚夹湿:滋肾益阴,清热利湿——知柏地黄汤4.湿热下注: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止带方5.热毒蕴结: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苡仁第四十七节胎漏、胎动不安1.肾虚证:固肾安胎,佐以益气——寿胎丸2.气血虚弱:补气养血,固肾安胎——胎元饮去当归,加黄芪、阿胶3.血热证:滋阴清热,养血安胎——保阴煎加苎麻根4.跌仆伤胎:补气和血,安胎——圣愈汤合寿胎丸5.癥瘕伤胎:祛瘀消癥,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笔试胎漏、胎动不安的辨证论治分别为1.肾虚证:补肾健脾,益气安胎——寿胎丸2.血热证:清热凉血,养血安胎——保阴煎3.气血虚弱:补气养血,固肾安胎——胎元饮4.跌仆伤胎:补气和血,安胎——圣愈汤合寿胎丸5.癥瘕伤胎:祛瘀消癥,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第四十八节产后发热1.感染邪毒: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或解毒活血汤2.外感证:养血祛风——荆防四物汤加苏叶3.血瘀证:活血化瘀——生化汤加丹参、丹皮、益母草4.血虚证:补益气血——八珍汤去川芎,加黄芪笔试产后发热辨证论治分别为1.感染邪毒: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或解毒活血汤2.外感证:养血祛风,疏解表邪——荆穗四物汤3.血瘀证:活血化瘀,和营退热——生化汤加味或桃红消瘀汤4.血虚证:补血益气,和营退热——八珍汤第四十九节不孕症 1.肾虚(1)肾气虚:补肾益气,温养冲任——毓麟珠(2)肾阳虚:温肾补气养血,调补冲任——温胞饮或右归丸(笔试治法为温肾暖宫,调补冲任,余同)(3)肾阴虚:滋阴养血,调冲益精——养精种玉汤加女贞子、旱莲草(笔试治法为滋肾养血,调补冲任,余同)2.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血调经——开郁种玉汤3.瘀滞胞宫:逐瘀荡胞,调经助孕——少腹逐瘀汤4.痰湿内阻:燥湿化痰,理气调经——苍附导痰丸第五十一节肺炎喘嗽(二)变证1.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2.邪陷厥阴:平肝息风,清心开窍——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笔试治法为清心开窍,平肝息风,余同)第五十二节小儿泄泻(一)常证1.风寒泻: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2.湿热泻: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笔试书证型1、2互换位置,余同)3.伤食泻:运脾和胃,消食化滞——保和丸4.脾虚泻: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5.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6.肝郁脾虚:疏肝理气,运脾化湿——痛泻要方合四逆散(笔试书无此证型,助理不考此证型)(二)变证1.气阴两伤:益气养阴——人参乌梅汤2.阴竭阳脱:回阳固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第五十五节水痘(一)常证1.邪伤肺卫:疏风清热,利湿解毒——银翘散2.邪炽气营:清气凉营,解毒化湿——清胃解毒汤(二)变证(笔试书无变证情况,常证同,助理不要求)1.邪陷心肝:清热解毒,镇惊息风——清瘟败毒饮2.邪毒闭肺:清热解毒,开肺化痰——麻杏石甘汤需要特别说明,中医执业和助理第一站不一样的地方:(1)范围不一样:变证头痛,助理无内伤头痛——气虚头痛这个证型;颤证、瘿病、癌病助理不要求;脱疽、精癃助理不要求;闭经、产后发热、癥瘕助理不要求;肺炎喘嗽变证2证型、小儿泄泻常证的肝郁脾虚及变证的2证型、水痘变证2证型、痄腮助理不要求。

中医实践技能第一站

中医实践技能第一站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实践技能第一站)复习资料一,感冒证: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证:益气解表-------参苏饮5.阴虚感冒证: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二,咳嗽证: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2.风热犯表证: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4.痰湿蕴肺证: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6.肝火犯肺证: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7.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三,哮证证:1.发作期1)冷哮证: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4)风痰啸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华盖散合三子养亲汤5)虚哮证:补肺纳气,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2.缓解期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四,喘证: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肺气虚耗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正虚喘脱证: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五、肺痨:1)肺阴亏损证:滋阴润肺-------月华丸2)虚火灼肺证: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证: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4)阴阳两虚证: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六,心悸1)心虚胆怯证: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2)心血不足证: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3)心阳不振证: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甘龙牡汤合参附汤4)水饮凌心证:振奋心阳,化气利水-------苓桂术甘汤5)阴虚火旺证: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或朱砂安神丸6)瘀阻心脉证: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甘龙牡汤7)痰火扰心证: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七,胸痹心血瘀阻证: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气滞心胸证: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痰浊闭阻证:通阳泄浊,豁痰宣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寒凝心脉证: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心肾阴虚证: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心肾阳虚证: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八,不寐肝火扰心证: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痰热扰心证: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心脾两虚证: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心肾不交证: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心胆气虚证: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九,痫病风痰闭阻证: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痰火扰神证: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瘀阻脑络证: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心脾两虚证:不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心肾亏虚证: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十,胃痛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良附丸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湿热中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十一,呕吐1)外邪犯胃证: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2)食滞内停证: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3)痰饮内阻证: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4)肝气犯胃证: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5)脾胃气虚证: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6)脾胃阳虚证: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7)胃阴不足证: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十二,腹痛1)寒邪内阻证:散寒温里,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2)湿热壅滞证:泄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3)饮食积滞证: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4)肝郁气滞证: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5)瘀血内停证: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腹逐瘀汤6)中虚脏寒证: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十三,泄泻1)寒湿内盛证:散寒化湿-------藿香正气散2)湿热伤中证: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3)食滞肠胃证:消食导滞,和中止泻-------保和丸4)肝气乘脾证:抑肝扶脾-痛泻要方5)脾胃虚弱证: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6)肾阳虚衰证: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十四,痢疾1)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3)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4)阴虚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驻车丸5)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或合真人养脏汤6)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十五,便秘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气秘:顺气导滞-------六磨汤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气虚秘:益气润肠-------黄芪汤阴虚秘:滋阴通便-------增液汤阳虚秘:温阳通便-------济川煎十六,胁痛1)肝郁气滞证: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2)肝胆湿热证: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3)瘀血阻络证: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4)肝络失养证:养阴柔肝-------一贯煎十七,黄疸阳黄1)热重于湿证: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2)湿重于热证: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3)胆腑郁热证: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4)疫毒炽盛证(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阴黄1)寒湿阻遏证: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2)脾虚湿滞证: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消退后1)湿热留恋证:清热利湿-------茵陈四苓散2)肝脾不调证: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3)气滞血瘀证: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鳖甲煎丸十八,头痛外感头痛:1)风寒头痛证:疏散风寒止痛-------川芎茶调散2)风热头痛证: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3)风湿头痛证: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内伤头痛:1)肝阳头痛证:平肝潜阳熄风-------天麻钩藤饮2)血虚头痛证: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3)肾虚头痛证: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4)痰浊头痛证: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5)瘀血头痛证: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6)气虚头痛证:健脾益气,升清--------益气聪明汤十九,眩晕1)肝阳上亢证:平肝潜阳,清火熄风-------天麻钩藤饮2)气血亏虚证: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3)肾精不足证:滋养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或右归丸4)痰湿中阻证: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天麻白术汤5) 瘀血阻窍证:祛瘀生新,活血通窍-------通窍活血汤二十,中风中经络证:1)风痰入络证: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2)风阳上扰证: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汤3)阴虚风动证: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中脏腑证:闭证:1)阳闭:熄风清火,豁痰开窍-------羚角钩藤汤2)阴闭:化痰熄风,宣郁开窍-------涤痰汤脱证(阴竭阳亡):回阳救阴,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恢复期证:1)风痰瘀阻证:搜风化痰,行瘀通络-------解语丹2)气虚络瘀证: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3)肝肾亏虚证:滋养肝肾-------左归丸合地黄饮子二十一,水肿阳水1)风水相搏证: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2)湿毒浸淫证: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3)水湿浸渍证: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4)湿热壅盛证:分利湿热-------疏凿饮子阴水5)脾阳虚衰证: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6)肾气衰微证: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7)瘀水互结证:活血化瘀,化气行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二十二,淋证1)热淋证: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2)血淋证: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3)石淋证: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石韦散4)气淋证: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5)膏淋证:清热利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解分清饮5)劳淋证: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二十三,阳痿命门火衰证:温肾壮阳-------赞育丸心脾亏虚证:补益心脾-------归脾汤肝郁不舒证:疏肝解郁-------逍遥散惊恐伤肾证:益肾宁神-------启阳娱心丹湿热下注证:清利湿热-------龙胆泻肝汤二十四,郁证1)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2)气郁化火证: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3)痰气郁结证: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4)心神失养证:养心安神,甘润缓急-------甘麦大枣汤5)心脾两虚证: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6)心肾阴虚证:滋阴心肾-------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二十五,血证1.鼻衄1)热邪犯肺证:清热泄肺,凉血止血-------桑菊饮2)胃热炽盛证: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3)肝火上炎证: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4)气血亏虚证:补气摄血-------归脾汤2.齿衄胃火炽盛证: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3.咳血1)燥热伤肺证: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2)肝火犯肺证: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3)阴虚肺热证: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汤1)胃热壅盛证: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2)肝火犯胃证: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3)气虚血溢证:益气,健脾,摄血-------归脾汤5.便血1)肠道湿热证: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角丸2)气虚不摄证:益气摄血-------归脾汤3)脾胃虚寒证: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6.尿血1)下焦湿热证: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小蓟饮子2)肾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3)脾不统血证:补脾摄血-------归脾汤4)肾气不固证: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7.紫斑血热妄行证: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气虚不摄证:补气摄血--------归脾汤二十六,消渴1)上消(肺热津伤)证: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2)中消(胃热炽盛)证: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气阴亏虚)证: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3)下消证:肾阴亏虚证: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阴阳两虚证:滋阴温阳,补肾固涩-------金匮肾气丸二十七,内伤发热1)阴虚发热证:滋阴清热-------清骨散2)血虚发热证:益气养血-------归脾汤3)气虚发热证: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4)阳虚发热证:温补阳气,引火归原-------金匮肾气丸5)气郁发热证:疏肝理气,解郁泻热-------丹桅逍遥散6)痰湿郁热证:燥湿化痰,清热和中-------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7)血瘀发热证: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二十八,虚劳1.气虚1)肺气虚: 补益肺气-------补肺汤2)心气虚: 益气养心-------七福饮3)脾气虚: 健脾益气-------加味四君子汤4)肾气虚: 益气补肾-------大补元煎2.血虚1)心血虚: 养血宁心-------养心汤2)肝血虚: 补血养肝-------四物汤1)肺阴虚: 养阴润肺-------沙参麦门冬汤2)心阴虚: 滋阴养心-------天王补心丹3)脾胃阴虚: 养阴和胃-------益胃汤4)肝阴虚: 滋养肝阴-------补肝汤5)肾阴虚: 滋补肾阴-------左归丸4.阳虚1)心阳虚: 益气温阳-------保元汤2)脾阳虚: 温中健脾-------附子理中丸3)肾阳虚: 温补肾阳-------右归丸二十九、癌症1脑瘤:痰瘀阻窍证:息风化痰,祛瘀通窍-------通窍活血汤风毒上扰证:平肝潜阳,清热解毒-------天麻钩藤饮合黄连解毒汤阴虚风动证:滋阴潜阳息风-------大定风珠2肺癌:瘀阻肺络证:行气活血,散瘀消结-------血府逐瘀汤痰湿蕴肺证:健脾燥湿,行气祛痰-------二陈汤合栝楼薤白半夏汤阴虚毒热证:养阴清热,解毒散结-------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散合百合固金汤3.肝癌:肝气郁结证: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柴胡疏肝散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化瘀消积--------复元活血汤湿热聚毒证:清热利胆,泻火解毒-------茵陈蒿汤肝阴亏虚证:养血柔肝,凉血解毒-------一贯煎4.大肠癌:湿热郁毒证:清热利湿,化瘀解毒-------槐角丸瘀毒内阻证: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膈下逐瘀汤脾肾双亏证:温阳益精-------大补元煎肝肾阴虚证:滋肾养肝-------知柏地黄丸5.肾癌,膀胱癌:湿热蕴毒证:清热利湿,解毒通淋-------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瘀血内阻证:活血化瘀,理气散结-------桃红四物汤脾肾两虚证:健脾益肾,软坚散结-------大补元煎阴虚内热证:滋阴清热,化瘀止痛-------知柏地黄丸三十,痹症风寒湿痹:1)行痹证: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2)痛痹证: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乌头汤3)着痹证: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风湿热痹证: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桂枝汤或宣痹汤痰瘀痹阻证:化痰行瘀,蠋痹通络-------双合汤肝肾亏虚证:培补肝肾,舒筋止痛-------独活寄生汤三十一,痉证1)邪壅经络证:祛风散寒,和营燥湿-------羌活胜湿汤2)肝经热盛证:清肝潜阳,熄风镇痉-------羚角钩藤汤3)阳明热盛证:清泄胃热,增液止痉-------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4)心营热盛证:清心透营,开窍止痉-------清营汤5)痰浊阻滞证:豁痰开窍,熄风镇痉-------导痰汤6)阴血亏虚证:滋阴养血,熄风止痉-------四物汤合大定风珠三十二,痿病肺热津伤证:清热润燥,养阴生津-------清燥救肺汤湿热浸淫证:清热利湿,通利经脉-------加味二妙散脾胃虚弱证:补中益气,健脾升清-------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肝肾亏损证: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脉络瘀阻证:益气养营,活血行瘀-------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三十三,腰痛1)寒湿腰痛证: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2)湿热腰痛证:清热利湿,舒筋活络-------四妙丸3)瘀血腰痛证: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身痛逐瘀汤4)肾虚腰痛证:肾阴虚证:滋补肾阴,濡养筋脉-------左归丸肾阳虚证:补肾壮阳,温煦经脉-------右归丸三十四、乳癖(止痛与消块是治疗本病之要点。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第一站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第一站

1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第一站)一 感冒 外感感冒: 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辨病:恶寒重,发热轻,无汗 辩证: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辨病: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 辩证:口干欲饮。

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 辨病:汗少,肢体酸重 辩证: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

表湿较重,肢体酸痛,头重头胀,身热不扬者,加羌活、独活祛风除湿,或用羌活胜湿汤加减。

体虚感冒: 1.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散加减 辨病:恶寒较甚,发热,无汗 辩证:咯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脉浮而无力。

2.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 辨病:身热,微恶风寒,少汗 辩证:心烦,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 咳嗽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辨病:咳嗽 辩证: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

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 辨病:咳嗽 辩证: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黄,鼻流黄涕,口渴,头、身痛,或见恶风,身热。

3.风燥犯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加减 辨病:干咳,连声作呛 辩证:无痰或痰少而黏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

另有凉燥证,乃燥证与风寒并见,表现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等症。

用药当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则,方取杏苏散加减。

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辨病:咳声重浊 辩证: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2.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加减 辨病:咳嗽气息粗促 辩证: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总结)

中医内科一、感冒:感冒的基本病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3.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二、咳嗽: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1.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2.风热咳嗽: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3.风燥咳嗽: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理气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6.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7.肺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三、哮证: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肝心,病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1.发作期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减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散加减2.缓解期1)肺睥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四、喘证:病位在肺和肾,涉及肝脾;喘证辨证要点:首辨虚实,实喘在肺,虚喘责之肺肾1.实喘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2.虚喘1)肺气虚耗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2)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加减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五、肺痨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形体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60-题全)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60-题全)

题号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60 题全)第一站 001病案分析:1.感冒-暑湿感冒2.肠痈-湿热证解析:1、暑湿伤表证主症: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证机概要: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代表方:新加香薷饮加减。

常用药:金银花、连翘、鲜荷叶、鲜芦根、香薷、厚朴、扁豆花。

2、湿热证证候:腹痛加剧,右下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右下腹可摸及包块,壮热,纳呆,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通腑泄热,解毒利湿透脓。

方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

常用药物如柴胡、黄芩、枳壳、川楝子、大黄、延胡索、白芍、蒲公英、木香、丹参、甘草。

第一站 002病案分析:1.感冒-气虚感冒;2.痔-内痔,气滞血瘀。

解析:1、虚体感冒-气虚感冒主症: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咳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证机概要:气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

治法:益气解表。

代表方:参苏饮加减。

常用药:党参、甘草、茯苓、紫苏叶、葛根、前胡、半夏、陈皮、枳壳、桔梗。

2、内痔-气滞血瘀证证候: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涩。

治法:清热利湿,行气活血。

方药:止痛如神汤加减。

常用药物如当归、黄柏、桃仁、槟榔、皂角、苍术、秦艽、防风、泽泻、大黄等。

第一站 003病案分析:1.咳嗽-外感咳嗽-风燥伤肺-桑杏汤2.脱疽--寒湿阻络-阳和汤解析:1、风燥伤肺证主症: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完美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完美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完美总结一、感冒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chǐ)桔梗汤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wēirúi)汤二、咳嗽一)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ào)汤合止咳散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3.XXX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二)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XXX胃散合三子养亲汤2.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3.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gé)散合加减泻白散4.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3、哮病一)发作期1.冷哮:温肺散寒。

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2.热哮:清热宣肺。

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附: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二)减缓期1.肺睥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2.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4、喘证一)实喘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XXX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二)虚喘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géjiè)粉五、肺痨1.肺阴吃亏:滋阴润肺——XXX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六、心悸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3.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4.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m úlì)汤合参附汤5.水饮XXX: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6.瘀阻心脉: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7.痰火扰心:清热化痰,XXX安神——黄连温胆汤7、胸痹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2.气滞气度: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3.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栝蒌(guālǒu)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4.XXX心脉:XXX 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xiè)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6.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7.心肾阳虚:温补阳气,奋发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八、不寐1.怒气扰心: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2.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3.心脾两虚:补养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4.心肾不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5.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九、痫病1.风痰闭阻证:涤痰息风,开窍定痫—定痫丸2.痰火扰神证: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3.瘀阻脑络证: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4.心脾两虚证:补益气血,健脾XXX——六君子汤合归脾汤5.心肾亏虚证: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10、胃痛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2.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XXX3.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XXX4.湿热衷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5.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6.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中断痛——一向煎合芍药甘草汤7.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十一、呕吐一)实证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2.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XXX3.痰饮内阻: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4.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二)虚证1.脾胃气虚: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正人汤2.脾胃阳虚: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3.胃阴不足: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十二、腹痛1.寒邪内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2.湿热壅滞:通腑泄热,行气导滞——大承气汤3.饮食积滞: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4.肝郁气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5.瘀血内停: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府逐瘀汤6.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十3、泄泻一)暴泄1.寒湿内盛:芳香化湿,解表散寒——藿香正气散2.湿热伤中:清热燥湿,分利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3.食滞胃肠:消食导滞,和中止泻—保XXX二)久泄1.脾胃虚弱: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2.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3.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十四、痢疾1.湿热痢:清肠化湿。

中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必须熟记的内容

中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必须熟记的内容

中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必须熟记的内容1、感冒【风寒证】风寒外袭,郁于外表,卫阳不能温煦肌表,则恶寒,正邪相争则发热。

邪束肺系,肺气失宣,则鼻塞流涕。

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联络头部,故头痛。

寒主收引,全身肢节紧束,故酸重。

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为风寒在表之象。

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荆芥15羌活10防风19川芎10柴胡6桔梗10枳壳10茯苓15前胡15杏仁10甘草6)。

2、感冒[风热证]风热外袭,卫表失和,热邪与卫阳相加,故发热汗出,微恶风。

风热束表,邪束肺系,肺气失宣,故鼻塞喷嚏,肺气上逆,故微咳。

风热邪气熏于清道则咽痛。

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为风热袭表之象。

辛凉解表。

银翘散合葱豉桔梗汤(银花15连翘15桔梗6杏仁10芦根10甘草6薄荷6山栀10豆豉10荆芥10防风10牛蒡子10)。

3、咳嗽[内伤咳嗽肺阴亏耗] 外感邪热犯肺,肺气不利,故咳嗽:热灼胸络,津凝为痰,邪热伤津,故胸痛,咳声重浊,咳吐黄痰,口渴。

咳嗽日久,损伤肺阴,肺失润降,故咳痰量少,且不易咳出。

肺阴不足,津液不能濡润,故口干咽燥。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阴伤则肠津不足,故大便干。

阴虚则火旺,故五心烦热。

热扰心神,则夜寐不安。

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

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门冬汤(沙参麦门冬玉竹桑叶生甘草花粉生扁)。

4、咳嗽【痰湿蕴肺】肺为娇脏,易感外邪,外邪袭肺,肺失宣降,津液不布,津凝为痰,故咳嗽,咳痰量多。

肺病日久损及于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渍于肺,壅遏肺气,故咳嗽痰多,色白而稠厚长期不愈。

痰湿内停,气机不畅,故胸闷不舒。

痰湿阻于中焦,故见纳呆,食少,大便不爽。

舌苔白腻,脉濡滑为痰湿内停之象。

燥温化痰,理气止咳。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哮证[发作期寒哮]寒痰伏肺,为病之宿根。

伏邪遇感引触,痰随肺气升,气因痰湿阻,气道不畅,故呼吸困难而哮鸣有声。

肺气郁闭,不得宣畅,故胸膈满闷。

阴盛于内,阳气不能宣达,故面色晦滞。

病因于寒,内无郁热,故口不渴而喜热饮。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第一站)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第一站)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第一站)一 感冒 外感感冒: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辨病:恶寒重,发热轻,无汗 辩证:口不渴或渴喜热饮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辨病: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 辩证:口干欲饮。

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辨病:汗少,肢体酸重 辩证: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

表湿较重,肢体酸痛,头重头胀,身热不扬者,加羌活、独活祛风除湿,或用羌活胜湿汤加减。

体虚感冒:1.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散加减 辨病:恶寒较甚,发热,无汗 辩证:咯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脉浮而无力。

2.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辨病:身热,微恶风寒,少汗 辩证:心烦,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 咳嗽 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辨病:咳嗽 辩证: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

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 辨病:咳嗽 辩证: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黄,鼻流黄涕,口渴,头、身痛,或见恶风,身热。

3.风燥犯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加减 辨病:干咳,连声作呛 辩证:无痰或痰少而黏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

中医技能第一站辨病秒杀词速记

中医技能第一站辨病秒杀词速记

中医技能第一站辨病秒杀词速记中医技能第一站的病名尤为重要,病名诊断错误,全题没有分,所以一定不能错,且不能出现错别字,包括“证”写成“病”,“病”写成“证”的情况01.感冒:恶寒、发热;脉浮;02.咳嗽:咳嗽、咳痰为主;03.哮病:明显哮鸣声;04.喘证: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05.肺痨:四大证(咳嗽咳血潮热盗汗)+身体逐渐消瘦;06.肺胀:喘息气促,咳嗽咳痰,胸部膨满,胸闷如塞;07.心悸:心中悸动,惊惕不安+其他因素诱发引起或加重;08.胸痹: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09.不寐: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时间较长;10.痫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项背强直,醒后如常人;11.胃痛:上腹近心窝处胃脘部发生疼痛+上消化道症状;12.呕吐:多有诱因,呕吐为主;13.腹痛:腹痛(无泄泻);排外外科与妇科腹痛的情况;14.泄泻:大便粪质稀溏为主,或完谷不化,或粪如水样,大便次数增多;15.痢疾: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16.便秘:大便干结,排出艰难;17.胁痛: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18.黄疸:目黄,肤黄,小便黄,其中目睛黄染为本病的重要特征;19.鼓胀: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20.头痛:自觉头痛为主要表现;21.眩晕:头晕目眩,视物旋转;22.中风23.颤证: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43.闭经:16岁未来或或年逾14岁尚无第二性征发育及月经或闭经6个月以上;44.痛经:伴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小腹疼痛病史;45.绝经前后诸证:45~55岁的妇女,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肿、情志不宁等;46.带下病:白带色、质、气味异常;47.胎漏、胎动不安(1)胎漏——妊娠期间阴道少量出血而无腰酸腹痛;(2)胎动不安——妊娠期间有腰酸腹痛或有阴道少量出血;48.产后发热:产褥期内发热;49.不孕症:1年以上,已婚/不避孕,而未孕;50.癥瘕:妇女下腹部胞中有结块伴有或痛或胀或满甚或出血;51.肺炎喘嗽:小儿,起病急,有发热、咳嗽、气喘、鼻扇、痰鸣等;52.小儿泄泻:小儿,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53.积滞:小儿,有伤乳、伤食史,不思乳食,食而不化,呕吐或大便有不消化食物残渣;54.鹅口疮:小儿,口腔黏膜、舌上散在或满布白屑;55.水痘:小儿,水痘接触史,瘙痒性皮疹,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56.痄腮:小儿,发热、耳下腮部肿胀疼痛;57.手足口病:小儿,发热伴手掌、足跖、口腔、臀部疱疹;58.麻疹:小儿,麻疹接触史,口腔两颊黏膜可见麻疹黏膜斑;59.丹痧:小儿,猩红热接触史,咽喉肿痛或伴腐烂,全身布发猩红色皮疹,疹后脱屑脱皮;60.紫癜:小儿,血液溢于皮肤、黏膜之下。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技能第一站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技能第一站

中医执业第一站01.感冒: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肋痛: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02.感冒: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痔:气滞血瘀:清热利湿,行气活血止痛如神汤03.咳嗽: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脱疽:寒湿阻络:温阳散寒,活血通络阳和汤04.咳嗽: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肠痈:热毒证:通腑排脓,养阴清热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05.痔(内治)-气滞血瘀证-(清热利湿,行气活血)—止痛如神汤虚喘-肾虚不纳证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乳癖-肝郁痰凝- (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06.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痔:气滞血瘀:清热利湿,行气活血止痛如神汤07.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肠痈:瘀滞证:行气活血,通腑泄热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08.喘证-实喘: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肠痈:瘀滞证:行气活血,通腑泄热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09.喘证-虚喘: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乳癖:肝郁痰凝: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10.肺痨: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乳癖:肝郁痰凝: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11.心悸:痰火扰心: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湿疮:湿热蕴肤:清热利湿止痒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

12.心悸: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湿疮:脾虚湿蕴:健脾利湿止痒除湿胃苓汤13.胸痹: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胎动不安:血热:滋阴清热,养血安胎保阴煎加苎麻根14.不寐:心肾不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精癃15.不寐:痰热扰心: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精癃:气滞血瘀:行气活血,通窍利尿沉香散16.不寐: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崩漏:肾虚:固肾安胎,佐以益气寿胎丸17.痫病:瘀阻脑络: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崩漏: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调经桃红四物汤加37粉、茜草、蒲黄18 痫病:痰火扰神: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崩漏:实热证: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清热固经汤19.胃痛: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

中医执业技能第一站背诵

中医执业技能第一站背诵

中医执业技能第一站背诵1、感冒:寒荊热银暑新薷,阴虚葳蕤气参苏。

2、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痰湿二陈热郁清,肝火黛黄泻白散,肺阴沙麦润化痰。

3、哮病:哮冷射干热定婢,寒包青石风三子,虚哮固本喘脱回,肺脾六君肾金水。

4、喘证:喘寒麻盖表麻石,痰热桑白浊陈子,气郁五磨肺气补,肾虚金蛤喘脱附。

5、肺痨:痨肺月华火秦艽,气阴保真阴阳造。

6、肺胀:肺胀寒饮青龙汤,浊壅于肺苏子养,痰热越婢桑白降,蒙神开窍涤痰汤,阳虚利水真武苓,肺肾气虚固补平。

7、心悸:悸怯定志血归脾,阴火天神阳桂枝,水饮苓桂瘀桃理,痰火黄连心安矣。

8、胸痹:胸痹瘀府气滞柴,浊闭栝白合阴脉,寒凝心脉枳白桂,心肾阴天阳参归。

9:不寐:不寐肝龙痰热胆,心肾不交六交丸,心脾虚归心胆安。

10、痫病:痫病风定痰龙肝,瘀阻通窍脑络安,心脾六归肾左天。

11、胃痛:胃痛寒良食伤保,肝柴湿清瘀失笑,虚塞建中阴贵芍。

12、呕吐:呕食保和邪香气,痰饮夏苓肝四七,气虚君子阳虚理,胃阴不足麦门滋。

13、腹痛:腹痛寒良食导滞,肝郁柴胡热承气,瘀停少腹逐痛止,贵虚脏寒小建理。

14、泄泻:泄寒藿食热芩连,食保脾虚参苓散,肝气乘脾痛泻安,肾阳虚衰四神健。

15、痢疾:痢疾湿热芍药汤,疫毒白头虚寒脏,阴虚驻车寒不换,休息温中连理安。

16、便秘:热秘麻仁六磨气,冷秋温脾气虚芪,血虚润肠阳虚济,阴虚增液秘结止。

17、胁痛:胁痛气柴热龙肝,瘀阻血府肝络贯。

18、黄疸:黄疸热茵湿五甘,胆柴疫毒犀角散,阴寒湿阻术附健,脾虚黄芪建中安,疸消湿热四苓恋,血瘀逍甲脾疏肝。

19、鼓胀:鼓胀气滞柴合苓,水困实脾疼调营,热结中陈阴六贯,阳虚附子济肾丸。

鼓胀生变血犀黄,益气固脱独参汤,昏蒙安宫痰苏香,敛阴生脉龙回阳。

20、头痛:头痛寒川热芎芷,湿羌肝天血加四,肾元痰頁瘀通窍,气虚益气聪明到。

21、眩晕:眩晕肝阳天麻息,气血亏虚来归脾,肾左痰蒙半术止,瘀血通窍活络理。

22、中风:中风需分络脏腑,中络风痰半夏术,风阳天麻阴镇虚,中腑阳安阴闭苏,脱证参附生脉固,恢复痰瘀需解语,气虚络疼阳还五,肝肾左归地黄补。

中医实践技能第一站速记歌诀

中医实践技能第一站速记歌诀

中医实践技能第⼀站速记歌诀Backlight2019-04-131.感冒感冒风寒荆防服,风热银翘暑⾹薷,虚体阴虚加葳蕤,虚体⽓虚参苏饮。

2.咳嗽咳嗽风寒三拗⽌,风热桑菊燥桑杏,肝⽕黛泻阴沙参,痰湿⼆三热清⾦。

3.哮病冷哮射⼲热哮定,寒包青⽯虚喘平,风痰三⼦养亲汤,肺肾⽣⾦脾六君。

4.喘证寒喘⿇盖表⿇杏,痰浊⼆三热桑⽩,肺虚⽣补肺郁五,正虚附⿊纳⾦蛤。

5.肺痨肺痨阴亏⽉华丸,虚⽕灼肺百合秦,⽓阴保真或参苓,阴阳两虚补天丸。

6.⼼悸⼼悸阴⽕天王朱,⼼阳桂参胆怯安,瘀阻桃桂⽔饮苓,⼼⾎归脾痰温胆。

7.胸痹胸痹寒凝枳当四,痰浊⽠蒌瘀阻府,阴虚天炙阳参右,⽓阴⽣荣滞柴胡。

8.不寐不寐痰热连温胆,肝⽕龙胆来泻肝,⼼肾不交六味交,⼼脾归脾胆安酸。

9.头痛头痛肝阳天⿇饮,湿羌热芎寒芎调,⾎虚四物肾⼤补,痰浊半夏瘀通窍。

10.眩晕眩晕肝阳天⿇饮,痰湿半夏瘀通窍,⽓⾎亏虚⽤归脾,肾精不⾜左归丸。

11.中风12.胃痛胃痛寒良饮⾷保,脾寒黄建阴⼀芍,湿热清中肝⽓柴,瘀⾎停胃笑丹参。

13.痞满痞满⾷停保和丸,痰⼆湿热连朴饮,肝胃柴脾补中汤,胃阴不⾜⽤益胃。

14.呕吐呕吐外邪藿⾹正,肝⽓四七⾷停保,⽓虚⾹砂阳虚理,痰饮⼩苓阴麦门。

15.腹痛腹痛寒邪良正天,湿热⼤承⾷枳导,中虚脏寒⼩建中,肝郁柴胡瘀⾎少。

16.泄泻泄泻寒湿藿⾹散,湿热葛根⾷滞保,脾胃参苓肾阳四,肝⽓乘脾痛泻⽅17.痢疾痢疾寒湿不换⾦,疫毒⽩头湿热芍,虚寒桃真休息连,阴虚痢⽤驻车丸。

18.便秘便秘热⿇冷温脾,⽓虚黄芪⽓六磨,阳虚济川阴虚增。

19.胁痛胁痛肝郁柴胡散,肝胆湿热⽤龙胆,瘀络⾎府或复元,肝络失养⼀贯煎。

20.黄疸阳黄热重茵陈蒿,湿重五苓合⽢露,胆府郁热⼤柴胡,疫毒炽盛⾦犀⾓。

阴黄寒湿茵术附,脾虚湿滞芪建中。

调治湿热茵陈四,⽓⾎逍鳖肝脾柴。

21.积聚聚证肝郁逍⽊顺,⾷滞痰阻六磨汤。

积证⽓柴合失笑,瘀膈合六正⼋化。

22.⿎胀⿎胀⽓阻柴胃苓,⽔困实脾热满茵,瘀结调营阳附济,阴虚⽔停六味贯。

中医实践技能第一站60个速记

中医实践技能第一站60个速记

中医实践技能第一站60个速记感冒寒荆热银暑新加,阴蕤参气感冒解。

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肺阴亏虚沙麦冬。

哮病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虚哮固本喘脱回,肺脾六君肾生金。

喘证喘寒麻盖里热石,热桑浊陈气闭五,肺虚生脉肾虚匮,正虚喘脱参黑蛤。

肺痨痨肺阴月虚火合,气阴保真阴阳造。

肺胀肺胀小外浊苏子,热越白皮蒙涤痰,肺肾气补阳泛真。

心悸悸怯定志血归脾,阴天阳桂水苓桂,瘀桃痰火黄连温。

胸痹胸痹瘀血浊瓜夏,寒枳气柴气阴脉,心肾阴天阳参右。

不寐不寐肝胆痰热温,心肾不交六交泰,心胆安枣心脾归。

痫病痫病风定痰龙涤,瘀通窍,心脾六归肾左天。

胃痛寒良食保肝柴胡,湿热清中瘀失笑,阴亏贯芍虚寒建。

呕吐呕邪藿香食保和,痰中夏桂肝四七,脾香阳理胃阴麦。

腹痛腹痛寒良湿热承,脏寒小建食导滞,肝柴瘀血少腹逐。

泄泻寒藿热葛食保和,肝痛脾白肾四丸。

痢疾痢湿芍药疫毒白,寒湿不换休息连,阴虚驻车寒养脏。

便秘热麻气六冷温脾,阴秘增液阳川煎,血秘润肠气黄芪。

胁痛胁痛郁柴胆湿龙,瘀阻血府肝络煎。

黄疸黄疸热茵湿五甘,胆柴疫毒犀角散,寒湿术附脾建中,湿四脾柴瘀逍鳖。

鼓胀气柴湿实热中茵,阳苓阴贯瘀调营,出血犀角昏安宫。

头痛头痛寒川热芎芷,风湿羌活肝天麻,血加四物肾大元,痰浊半夏瘀通窍。

眩晕肝天麻气血归脾,痰浊半夏肾左归瘀通窍。

中风风痰半夏合桃仁,风阳天麻阴虚镇,阳闭羚角阴闭涤,脱证参附合生脉,风痰解语气虚补,肝肾亏虚左地黄。

颤证风阳天镇痰导羚,阳衰地黄髓龟鹿,气血亏虚养荣汤。

水肿风水越术毒豆毒,水湿皮苓湿热凿,脾阳实脾肾济武,瘀水互结桃物苓。

淋证热八石苇血淋蓟,气沉膏萆劳无比郁证肝郁柴胡气丹栀,痰郁半夏脏甘麦,心肾六天心脾归。

血证鼻衄:热菊胃女肝胆气血归;齿衄:胃火清胃阴地黄;咳血:燥桑肝泻阴百合;吐血:胃热泻灰肝火龙气虚归;便血:肠湿地槐气虚归,脾胃虚寒黄土汤;尿血:下蓟肾虚知,脾不统归,肾不固比;斑血:热十灰散,气不摄归阴虚茜。

消渴上消肺热消渴方,中胃热女气阴术,肾阴六味两虚匮。

中西医技能第一站口诀

中西医技能第一站口诀

中西医技能第一站口诀中西医技能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一部分,掌握好相关技能对于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中西医技能第一站口诀是指在诊断和治疗中的第一步,是医生必须掌握和遵循的基本原则。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介绍中西医技能第一站口诀的相关内容。

一、中西医技能第一站口诀的重要性中西医技能第一站口诀是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基础和起点,它涉及到病情判断、病史了解、体格检查等方面。

只有通过中西医技能第一站口诀的准确判断和分析,医生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

二、中西医技能第一站口诀的具体内容1. 病情判断:首先要对患者的主诉进行仔细分析,了解病情的发展过程和症状变化。

对于患者的疼痛、不适、出血等症状,要进行细致的询问和观察,以便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

2. 病史了解:除了询问患者的主诉外,还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

包括既往病史、家族病史、过敏史等。

这些信息对于确定疾病的可能原因和诊断有很大帮助。

3. 体格检查: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体格特征、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等生理指标,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体格检查还包括对病变部位进行触诊、听诊、叩诊等操作,以了解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4. 辅助检查:在病情判断和病史了解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一些辅助检查来进一步明确诊断。

辅助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可以提供更多的病情信息。

5. 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通过对患者病情的综合分析和辅助检查结果的综合考虑,医生可以确定最可能的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应该是科学、合理和个体化的,以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中西医技能第一站口诀的注意事项1. 注意与患者的沟通:在进行中西医技能第一站口诀时,要注意与患者的良好沟通,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和合作意愿。

2. 注意细节观察:中西医技能第一站口诀需要医生对患者的各种细节进行观察和判断,要注意细致入微,不要忽略任何细节,以免遗漏重要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必须熟记的知识本文介绍了中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必须熟记的相关知识!1、感冒【风寒证】风寒外袭,郁于外表,卫阳不能温煦肌表,则恶寒,正邪相争则发热。

邪束肺系,肺气失宣,则鼻塞流涕。

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联络头部,故头痛。

寒主收引,全身肢节紧束,故酸重。

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为风寒在表之象。

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荆芥15羌活10防风19川芎10柴胡6桔梗10枳壳10茯苓15前胡15杏仁10甘草6)。

2、感冒[风热证]风热外袭,卫表失和,热邪与卫阳相加,故发热汗出,微恶风。

风热束表,邪束肺系,肺气失宣,故鼻塞喷嚏,肺气上逆,故微咳。

风热邪气熏于清道则咽痛。

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为风热袭表之象。

辛凉解表。

银翘散合葱豉桔梗汤(银花15连翘15桔梗6杏仁10芦根10甘草6薄荷6山栀10豆豉10荆芥10防风10牛蒡子10)。

3、咳嗽[内伤咳嗽肺阴亏耗]外感邪热犯肺,肺气不利,故咳嗽:热灼胸络,津凝为痰,邪热伤津,故胸痛,咳声重浊,咳吐黄痰,口渴。

咳嗽日久,损伤肺阴,肺失润降,故咳痰量少,且不易咳出。

肺阴不足,津液不能濡润,故口干咽燥。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阴伤则肠津不足,故大便干。

阴虚则火旺,故五心烦热。

热扰心神,则夜寐不安。

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

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门冬汤(沙参麦门冬玉竹桑叶生甘草花粉生扁)。

4、咳嗽【痰湿蕴肺】肺为娇脏,易感外邪,外邪袭肺,肺失宣降,津液不布,津凝为痰,故咳嗽,咳痰量多。

肺病日久损及于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渍于肺,壅遏肺气,故咳嗽痰多,色白而稠厚长期不愈。

痰湿内停,气机不畅,故胸闷不舒。

痰湿阻于中焦,故见纳呆,食少,大便不爽。

舌苔白腻,脉濡滑为痰湿内停之象。

燥温化痰,理气止咳。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哮证[发作期寒哮]寒痰伏肺,为病之宿根。

伏邪遇感引触,痰随肺气升,气因痰湿阻,气道不畅,故呼吸困难而哮鸣有声。

肺气郁闭,不得宣畅,故胸膈满闷。

阴盛于内,阳气不能宣达,故面色晦滞。

病因于寒,内无郁热,故口不渴而喜热饮。

舌苔白滑,脉弦紧皆为寒盛之象。

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细辛甘草干姜早冬花法夏五味子)6、哮证发作期热哮宿痰久蕴化热,痰热伏肺。

伏邪遇感引触,肺失宣降,故呼吸困难,喉中痰鸣如吼,咳嗽。

胸部气机不展,故胸闷。

热灼津液,津聚成痰,痰热胶结,故痰黄黏稠,咯吐不利,痰火郁蒸,故汗出,面赤,口苦。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痰热内蕴之象。

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定喘汤(白果麻黄桑白皮款冬花法夏杏仁苏子黄芩甘草)。

7、胸痹气阴两虚年过花甲,心气渐衰,心血运行不畅,气血痹阻不通,故胸闷胸痛。

劳则气耗,故劳累诱发。

胸痹日久,气阴两虚,气虚则无以行血,阴虚则脉络不利,更使血行不畅,气血瘀滞,故胸闷胸痛时作时止,持久不愈。

气虚则倦怠乏力,气短;血不濡面则面色不华,心失所养,又阴虚火旺,故见心悸。

血虚不能滋养清窍则头晕。

口干为阴虚之象。

舌红少苔,脉细弱无力为气阴两虚之征。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生脉散合天王补心丹(党参15黄芪15二冬五味子白术茯苓当归白芍丹参川芎炙甘草)。

8、胸痹心血瘀阻胸部刺痛,固定不移,是瘀血内停。

络脉不通的征象。

血属阴,夜亦属阴,两阴相加,瘀血更重,故入夜痛甚。

瘀血阻塞,心失所养,故心悸不宁。

舌质紫暗,脉象沉涩,均为瘀血内停之象。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

9、胃痛脾胃虚寒饮食失调,损伤脾胃,日久引起脾阳不足,阳不足则虚寒内生,故胃痛隐隐,喜温喜按。

脾胃虚寒,则腐熟运化水谷无力,故纳呆食少,。

脾主四肢,中阳不振,肌肉筋脉失其温养,故疲乏,四肢倦怠,手足欠温。

脾虚生湿,故大便溏薄。

舌质淡,苔白,脉沉弱,皆为脾胃虚寒,中气不足之象。

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黄芪建中汤(黄芪15桂枝15甘草6白芍12饴糖30生姜10大枣4枚党参15)。

10、胃痛胃阴亏虚胃为燥土,其性喜润,患者自幼喜好辛辣之品,日久耗伤胃阴,阴虚气滞,胃络失养,虚热内扰,故胃脘隐隐灼痛,嘈杂似饥。

胃虚难以受谷,故饥而不欲食。

阴虚内热则口燥咽干,五心烦热,便结,舌红少苔,脉虚无力。

滋阴益胃,和中止痛。

一冠煎合芍药甘草汤(沙参15白芍15甘草9川楝子15枸杞12生地12麦冬15当归12)11、胃痛肝气犯胃肝主疏泄,喜条达,患者平素急躁易怒,则肝气郁结不得疏泄,肝气横逆犯胃,故胃脘部疼痛。

两胁乃肝之分野,故疼痛连及两胁。

中焦气滞,故脘胀嗳气,叹息气机得以舒展,故喜叹息。

气滞肠道传导失常,则大便不爽。

病属肝而主痛,故见脉弦。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柴胡疏肝散胡甘草枳壳白芍香附川芎陈皮)12、痢疾湿热痢饮食不洁,湿热疫毒之邪壅塞肠中,导致气血壅滞,脂络受损,化为脓血,故下痢赤白;湿热之邪壅滞肠中,气机不畅,传导失常,故腹痛,里急后重;湿热下注,则肛门灼热,小便短赤。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亦为湿热之象。

清肠化湿,解毒调气活血。

芍药汤(芍药肉桂甘草大黄后下黄芩黄连当归槟榔木香)13、痢疾虚寒痢痢疾日久,耗气伤血,损及脾胃。

脾虚中寒,寒湿留滞肠中,故下痢稀薄带有白冻;寒盛正虚,肠中失去温养,故腹部隐痛,喜按喜温;脾阳不振,胃气虚弱,四肢失充,故四肢不温,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肾阳虚弱,关门不固,故滑脱失禁,肛门坠胀,便后更甚。

形寒畏冷,腰膝酸软为脾肾阳虚之象。

舌淡苔白,脉沉细而弱皆为虚寒之象。

温补脾肾,收涩固脱。

真人养脏汤合桃花汤(党参白术干姜诃子粳米肉桂赤石脂肉豆蔻当归白芍木香甘草)14、水肿风水泛滥风寒外袭,肺卫失调,以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流溢肌肤,发为水肿;卫表失和,故见微恶风寒,肢体酸楚,发热。

风寒郁里化热,上攻咽喉,故咽痛。

邪热伤津,故口渴,便秘。

邪热扰神,则见心烦;邪热趋于下焦,热伤胞络,故见小便红赤。

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均为邪热在表,水湿内停之象。

疏风清热,宣肺利水。

越婢加术汤合五皮饮(麻黄杏仁石羔茯苓皮大腹皮白茅根小蓟甘草浮萍白术泽泻车前草生姜皮桑白皮赤小豆)15、水肿阴水脾阳虚衰平素多食生冷,伤及脾阳,脾运失司,水湿不运,泛于肌肤,而成水肿。

阳气不振,气不化水,水趋于下,故身肿腰以下为甚。

脾虚运化无力,故纳呆,脘腹胀闷。

脾虚生湿,湿与水谷混杂而下,故大便溏薄;脾虚气血不足,则乏力,面色萎黄。

阳不化气,水湿不行,所以小便短少。

舌淡,苔白腻,脉沉缓亦为脾阳虚衰,水湿内停之象。

温运脾阳,以利水湿。

实脾饮(干姜炮附子6先煎草果仁10桂枝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早槟榔木瓜)16淋证劳淋脾肾两虚淋证日久损伤脾肾,肾气不固故小便涩,淋沥不尽。

劳则耗气,故遇劳即发。

肾阳虚,故腰膝酸软,神疲乏力。

脾虚气血生成不足,故面白。

脾气阳虚,故便溏。

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脾肾两虚,气血不足之象。

健脾益肾。

无比山药丸(山药肉虫蓉生地山茱萸茯神菟丝子五味子赤石脂广巴戟天泽泻杜仲牛膝)17、淋证石淋平素嗜食肥甘,喜饮酒,肥甘酒类之品酿湿化热,湿热下注,煎熬尿液,结为砂石,阻塞尿道,故小便淋漓不畅。

砂石不能随尿排出,阻碍气机,不通则痛。

故腰腹绞痛。

结石损伤脉络,则尿色红赤。

舌质红,苔薄黄,脉弦均为湿热偏盛之象。

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石苇冬葵子瞿麦滑石车前子牛膝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18、消渴中消胃热炽盛患者年过花甲,体质阴虚为本,胃火炽盛为标。

胃火腐熟水谷力强,故多食易饥。

热盛耗伤津血,无以充养肌肉,故形体消瘦。

胃津不足,大肠失其濡润,故大便干燥。

苔黄,脉滑实有力为胃热炽盛之象。

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玉女煎(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天花粉黄连栀子)19、消渴中消肺热津伤消渴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肺热炽盛,耗液伤津,故口干多饮。

肺主治节,通凋水道,燥热伤肺,治节失职,水不化津,直趋于下,故尿量增多。

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肺热津伤之象。

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消渴方(天花粉30葛根12麦冬12生地黄连黄芩知母)20、胁痛肝胆湿热长期食用辛辣厚味之品,酿湿生热,湿热蕴结肝胆,肝络失和,胆不疏泄,故右胁痛连背,胆汁上泛于口,故口苦,湿热中阻,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常,运化失调,故纳呆,恶心。

热邪伤津,故尿赤,便干。

舌红,苔黄腻脉弦为肝胆湿热之象。

清热利湿。

龙胆泻肝汤。

21、胁痛肝阴不足肝阴不足不能濡养肝络,故肝区隐痛,悠悠不修,劳则耗气伤阴,故劳累后肝区隐痛,休息后可缓解,阴虚生易内热,热灼津液则口干咽燥,热扰心神则心中烦热。

肝开窍于目,阴虚亏虚,不能上荣轻窍眼目,故头晕目眩,两目干涩。

肝主筋,肝阴不足,四肢筋骨失于濡养,故倦怠乏力。

舌质红,苔少,脉弦细均为阴虚内热之象。

养阴柔肝。

一贯煎。

22、黄疸阴黄寒湿寒湿内侵,阻滞脾胃,阳气不宣,胆汁上犯外溢,故见身黄,目黄,小便黄。

因寒为阴邪,故黄色晦暗如烟熏。

湿困中土,脾阳不振,运化失职,故见纳呆,食少,胸闷,腹胀,口淡不渴,大便溏。

阳气不足,故见神疲畏寒,乏力。

舌质淡,苔白腻,脉濡滑为寒湿内停之象。

健脾和胃,温化寒湿。

茵陈术附汤(茵陈白术附子干姜炙甘草肉桂二苓泽泻苍术)23、眩晕肝阳上亢患者平素急燥,情志不遂,则郁而化火,火热伤阴,阴不敛阳则肝阳亢盛,上扰清窍,故眩晕,头痛。

阳亢扰神,魂魄不安,而致烦燥易怒,失眠多梦。

舌红,苔黄,脉弦为肝阳上亢之征象。

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24、眩晕痰浊中阻劳则气耗,伤及脾胃,脾胃运化失司,水谷酿湿成痰,痰浊蒙蔽清窍,清阳不升,则头晕,头重如蒙,视物模糊。

湿阻中焦,气机不利,故恶心,纳差。

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滑均为脾虚痰阻之象。

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半夏白术天麻汤。

(先煎杜仲川牛膝桑寄生栀子黄芩益母草茯神夜交藤)25、中风中经络阴虚风动年老肾阴亏虚,阴不敛阳,肝阳上亢,风阳内动,挟痰走窜经络,脉络不畅,故突然口眼歪斜,肢体不遂,口角流涎。

阳亢于上,清窍被扰,故头晕,耳鸣,目眩。

肾阴亏虚,腰府失养,故腰膝酸软。

舌红,脉弦细为肝肾阴虚之象,苔黄腻为挟痰热。

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镇肝熄风汤(牛膝生龙骨生白芍天冬生麦芽代赭石生牡蛎玄参川楝子茵陈甘草生龟板)26、痹证痛痹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阻滞气血运行,故双手关节肿胀疼痛,晨僵。

寒为阴邪,其性凝滞,故痛有定处,疼痛较剧,得热则气血较为流畅,故痛减,遇寒则脉络拘急,故痛更剧。

寒属阴邪,故皮色不红,触之不热。

苔薄白,脉弦紧为寒邪偏盛之象。

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乌头汤(乌头6先煎麻黄白芍炙甘草细辛桂枝干姜)27、崩漏血分实热清志刺激,肝气郁结,日久化火,热伏于冲任,扰动血海,迫血妄行,致成崩漏,故经血非时而下,淋漓不净。

热盛于内,故血色深红,质地黏稠,热伤胃津则口渴,热扰心神则心烦。

肝经气结火盛,故两胁胀痛,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数为血热之征。

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清热固经汤(地榆藕节棕榈炭柴胡黄芩栀子生地地骨皮丹皮龟板牡蛎阿胶)28、小儿泄泻伤食泻因过食肉类,损伤脾胃,脾伤则运化功能失职,胃伤则不能消磨水落石出谷,宿食内停,清浊不分,并走大肠,而成泄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