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读书笔记
京华烟云最新读后感七篇
京华烟云最新读后感七篇京华烟云最新读后感(精选篇1)最近在看林语堂的《京华烟云》,说来惭愧,长到20来岁,很多名著都没看过。
记得当时是看到网上书城有一个影视原著的栏目,瞥见《京华烟云》的原著者是林语堂先生,突然来了兴趣开始读这本书。
林先生的名字很熟悉,应该是高中的时候读过他做的文章,依稀记得他是我的老乡,以及文字的功夫十分了得。
我本是一个很挑剔读书的人,喜欢的书,看上几遍都不烦,比如《红楼梦》,不喜欢的书,就算勉强自己去看也是怎么也看不完,比如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十年前读到哪里,现在还是读到哪里。
说的是北京城里几户富家的少爷小姐们在动荡年代的爱情生活故事。
林先生颇有些有意思的句子,让人看了不禁赞叹,有时候给人似曾相识见红楼的感觉,比如银屏说:我又不是你们家买下的人,总有一天要离开了这里,嫁给平实庄稼户的。
不是很像袭人对宝玉说的一番话吗,巧的是所处的情形也相似。
又比如说到木兰大婚,有四人专管杯盘碗碟,有四人专司迎宾送客,有四人只管.......等等,像不像贾府大丧凤姐儿指挥的场景;还说到姚家买下王爷家的花园,连园景都修得像大观园似的,还有“青纱橱”,楼台水榭等等。
对林先生的生平并没有研究,不过借着字里行间猜测莫非林先生也很喜欢《红楼梦》,《京华烟云》里相似的场景是向曹先生致敬来着,不过仅仅猜测而已。
这是我自己在读书时发现的一点乐趣,觉得很有意思。
读书真是一件可以让人平复心情的好事,虽然我说不上什么具体的道理,不过确实对我有这样的效果。
每每看到精妙的句子,就觉得实在是绝妙之极,恨不得自己也能写出这样的佳作,把好词好句收集起来,闲暇时候点评点评或做点发展扩充,实在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年少的时候认为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现在看来读万卷书和行千里路同样重要。
书中没有黄金屋,也没有颜如玉,书中却自有一份韵味在。
京华烟云最新读后感(精选篇2)这场京城故事展开在十几个各具鲜明特色的年轻人身上。
首先是姚木兰,名如其人,这个如木兰花一般浪漫的女子,聪慧,美丽,善解人意,勇敢而又知性。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800字五篇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800字五篇《京华烟云》是林语堂旅居巴黎时,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间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京华烟云》读书笔记800字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京华烟云》读书笔记800字五篇(一)姚木兰——一个个性十足,又知书达理、聪明美丽,浩然诚笃、宽容自尊、有道教风范的光辉女性。
她落落大方,聪慧贤能,这是中国传统女性具备的优点;她追求时髦,谈吐诙谐,这又不失新时代女性的优点。
她聪明勇敢,拥有自己对生活的主见,更令人惊叹的是她那独特的浪漫主义情怀。
她的生活方式随着季节的改变而改变,“在冬季则平静沉稳,春来则慵倦无力,夏天则轻松悠闲,秋来则舒爽轻快”,甚至随性改变自己的发型和服饰。
她喜欢逛庙会、吃小馆儿、逛公园、看电影,游览名胜古迹;与丈夫在凉亭里下棋、手持厚卷躺在藤椅上看小说;还同丈夫到景山以西御河岸边,趁清露未晞之时去闻荷香,收集荷叶上的露水珠儿。
这都反映了这个美丽女性的多彩多姿和多情善感。
木兰的浪漫情怀来自于她良好的家庭教育,她父亲的道教思想的熏陶,特别是庄子思想。
她勤奋好学,喜欢看书,欣赏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喜欢在中国文化的海洋里畅游,这也正是智慧的源泉。
小说中很多描写反映了木兰的智慧中具有坚实的根基。
如莫愁生子,欲起名为“小夫”,孔立夫不同意,说:“这名子听来像个清道夫,又像个挑夫。
”莫愁坚持自己的提议,引起争论。
机灵的木兰便接连提了“孝夫”、“肖夫”两个建议,均取“有其父必有其子”之意。
莫愁、立夫都对“肖夫”的名字感到满意,使夫妻取得了一致。
这表现了木兰有对博大精深中华文字准确把握与运用的高人一筹的才能。
木兰对曾荪亚和曹丽华之间情感纠葛的巧妙处理,可以说更是令人心悦诚服。
已届不惑之年的曾荪亚与情窦初开的曹丽华一见钟情,被精明细致的木兰很快发觉。
她满怀同情与激情给曹丽华写的那封规劝丽华“挥利剑,斩情网,断情丝”的书信,全信坚持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服人,情深意切,情理交融,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木兰的精明、智谋、豁达与和善,使曹丽华幡然猛醒,迅即回头,真可谓是“妙手回春”、“化干戈为玉帛”。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5篇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5篇京华烟云是一本好书,完全再现了中国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家庭生活的真实面貌。
京华烟云读后感1林语堂先生是语言博士,书中深厚的哲理与中式精致的诗词歌赋自然屡见不鲜。
书中伴随着姚先生的言论,多是与庄子有关。
庄子顺其自然,但是他的很多话我都看不懂。
只能期望以后读些老庄的书,再来参悟。
这一部分最有感触的,其实是关于给木兰的儿子取名字的那一段。
木兰给女儿取名阿满,是曲子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女儿的名字。
儿子叫阿通,是向婆婆致意。
因为陶渊明的《责子》诗中有两句: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木兰婆婆叫玉梨。
而阿通老是想梨,若不是怕和婆婆的名字的犯忌讳,应该叫思梨。
其实这段我还是不太明白,但是看着蛮厉害的样子。
姚思远告诉木兰,最好的诗人作家给自己孩子起的名字,都很简单,就如同日常生活的里重要的东西,都是平易自然的。
木兰的弟弟叫阿非,是陶渊明《归去来辞》里“觉今是而昨非”意思,是觉悟的意思。
姚思远说在人生各方面,人会由常人之俗进入雅人之俗,只有少数人能脱离雅人之俗,而回到俗人之淳朴自然。
而木兰觉得平亚、经亚、丽莲、爱莲中,爱莲这个名字最好,简单而高雅。
所有名字中,荪亚又是最好。
很平易,没什么意义,到是声音听着好。
荪亚和曾字连在一起,不是有曾孙呀的感觉吗?很难理解。
不管怎样,也算是知道,名字还是平易简单最好。
这本书还有好多东西值得细说,今天读到后来,曼娘自杀缢,中华沦陷,日本入侵,不知泪流满面。
生在今天这个和平年代,是我们的幸运。
但是还是有些累了,希望下次有机会再慢慢道来。
京华烟云读后感2小说《京华烟云》描写的是1900年—1938年那个政权更迭、军阀混战、人心郁闷的北平城中,通过对姚家、曾家、牛家三大家族中各类人物在那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性格演变、思维撞击和命运选择,凸现了儒、士、商阶层由盛而衰的过程,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
作者还以其独特而充满睿智的女性审美观和审美心理,深刻描写了他心目中深爱的女子姚木兰,塑造了一个知书达理、聪明美丽,浩然诚笃、宽容自尊、有道教风范的光辉女性形象,表现出了中国优秀女性的落落大方之美、娴淑端庄之美和刚柔兼备之美,向人们形象化地展示了一个中华优雅女性光辉耀人的精神风采。
《京华烟云》小说读后感5篇
《京华烟云》小说读后感5篇《京华烟云》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__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三十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京华烟云》小说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帮到各位.《京华烟云》小说读后感范文1昨天晚上终于读完了《京华烟云》,很厚的一本名著.有多久没有完完整整的读完一本厚厚的书了?自问自答:〝好久了.〞真的好久了,就到记不起来上一本读的是什么,在什么时候.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最后一行字时,我莫名叹气.而后的一天时间里,仿佛还是在那段乱世之中,扎下根出不来,也不想出来,多呆一会儿,总是好的.如今,我的脑袋里有了两个木兰的存在.一个木兰,巾帼英雄称豪杰,不惧强敌勇向前,是我们朝朝代代赞扬的对象,古书记载,励志故事,动画形象,让国人无人不知,家喻户晓.而另一个木兰,只是存在于林老的笔下,存在于读过《京华烟云》的读者心里.机灵活泼,端庄大方,时髦新派,抛弃旧习,思想自由奔放,敢作敢当,是当时整个时代的先锋.书中的前言是林老之女林如斯所写,她说林老当时说过:〝若为女儿生,必做木兰也!〞可见林老对于木兰的钟爱.此处的木兰,没有巾帼的英雄奇迹,更现实更生动,让人不禁大声感叹:〝不做巾帼此木兰,必做书中彼木兰〞!书中的人物和关系结构是我读过的所有书中第二复杂的,第一便是《红楼梦》了.很巧,林语堂先生终生痴迷《红楼梦》,对于庞大的人物体系细化之分,想必当时也受益于《红楼梦》.书中只是描述了曾,姚,牛三个富贵家庭的起落和变迁,仅仅三个家庭,伴随着时代的变化,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当时封建落后又努力挣扎的中国.姚家,一个不参与政治的生意人家,产业遍布江浙.姚思安是道家的追崇者,这位老先生在整个过程中是唯一一个让我想不出缺点的人,人无完人,也许我没有参透看到.姚先生的思想的极度自由的,在看书时我就在想,如果他再年轻十岁二十岁,会不会和他的女儿一样,积极适应新社会,崇尚新思想.也许是因为年纪,姚先生的这种自由思想没有明明白白的说出来,但是在儿女身上,得到了最明显的体现.即使到最后先生云游四海十年,我没有不理解,一个灵魂自由的人,即使山河破败炮火连天,又怎么能扰他清净?《京华烟云》小说读后感范文2京华烟云是大家林语堂的作品, 《京华烟云》以曾.姚.牛三大家族从 __ 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 30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为主线,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京华烟云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内涵丰富,引人入胜,实际贡献也颇为显着,几十本关系中国的书,不如中国书来得像西方国家介绍中国有效.此书介绍中国社会,可算是非常成功的,而虽为小说其中的真实性又无法抹杀,所以说京华烟云值得一读.其中令我感到最真实的存在就是姚木兰,木兰是一个为理想而活的人,她很浪漫,但又不失庄重,有她的生活会平填许多花絮;她又很现实,礼教家规是她的行为准则.浪漫加现实,难怪有人说她是最理想的女人.木兰的爱情同样也是曲折,她的婚姻是一场纠结的演绎,她因为冲喜嫁到曾家,阴差阳错嫁给了妹妹所爱之人,而丈夫却对她更是冷冷冰冰,在曾家妯娌之间的矛盾,与所爱之人周立夫更是只能爱埋心底,丈夫的外遇,曾家的衰落,她的爱情婚姻之路走得很是艰难,虽然最后,她的丈夫荪亚爱上了她,周立夫和她的妹妹也有了圆满的结局,但个中酸楚旁人岂能体会.我在文中最为同情的便是牛太太马祖婆,她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反面角色,她的榜样, 就是那个慈禧太后,呼风唤雨,专横跋扈.她相信〝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人生哲学,可到了,这哲学却破灭了.在她的身上,体现出了恶女人的自私.贪图.冷酷和狠毒等特征.真是误人又误己,害人也害己.但她的确是可怜的,错误的价值观,被世人所唾弃与不齿,身为一位母亲却误了自己的亲身骨肉,何其可悲啊.文中最幸运的便是木兰的丈夫曾荪亚了吧,有一位贤良淑德的妻子,成功男人的首要要素他便就具有了,可是他却不懂珍惜,外遇,脸色,不断的招呼着她的妻子,还好他足够了悟,最后应了木兰的感召,看到木兰人性的光辉.这部小说向人们表述了很多东西,爱情,婚姻,家国,战争,上半部分爱情婚姻为着重,书的后半部分是在战争的大环境,从军阀到抗日,乱世之中,随波逐流,没有人能完全主宰自己的命运.小说时间跨度几十年,也是很多种人生的缩影.各有各的悲欢离别,各有各的苦乐哀伤,可是总是有茫茫的希望,让人不忍放弃,平淡,动荡,人生也就这般了.读本小说,品段爱情,懂得悲喜,人生总要无奈,人们总要成长.《京华烟云》小说读后感范文3用了七天时间看完了《京华烟云》,书比电视好看,所以我喜欢看书,书中的人物更立体,更合理.我不是很相信现代的编剧们,经他们修改后的名著们总是失了味道,走了调.很喜欢看历史,历史总是那么的精彩,或许是因为留下来的都是历史学家们精选下来的史料.最近研究历史偏重于封建社会的家庭组成,在封建社会,女人大都被认为是男人的附属,女主内,男主外.女人操劳于家务与孩子.有些地位的家庭,女主人的工作则更为繁重,管理下人,家庭外交,节假礼仪.封建大家族更像现在的家族式企业,男主人是这个家族的品牌,大家要靠这个品牌过日子,所有的活动都围绕这个品牌开展.女主人更像这个家族企业的CEO.管理家庭是一门很精深的学问,家人的和睦相处,家族的外在声誉的保持与提升,内在精神的坚持与传承,家人和仆人的素养品德,子孙的教育,这都是耗人心血的.在流传下来的书籍里面,有很多类似于《曾国藩家属》《颜氏家训》之类的书籍,看来子孙教育都一个家族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古时会有书香门第,官宦之家一说,也是家教不同.之前读红楼梦,元春为这个家庭一直在隐忍,没有自由.迎春太软弱.探春太泼辣,惜春太执拗.妙玉太孤傲.宝钗太圆滑.相比之下,黛玉比较真实,有才气,但是对黛玉一直有说不出的感觉,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而湘云更为我所欣赏,有才气,不必黛玉差,又性格豪爽.读了京华烟云之后对她们则有更客观一点的认知,红玉好比黛玉,太过聪明,凡是看的很明白,但是不知道如何排解,总是多愁善感,郁郁寡欢,心理上属于不健全的哪种类型,把红玉和木兰莫愁一比,就很明显的感觉到红玉的不健康,人格上的不健全.电视剧里木兰成了宝钗,所以电视里莫愁才会一直怨她的姐姐,她的行为给人带来太多的心理阴影.太不真实,太过完美,没有了自我.书本上的木兰很好,活泼浪漫,奇思妙想.像是湘云.书本上莫愁也比电视上的更加让人喜爱,某些方面像是袭人.看了京华烟云很喜欢木兰,她的人格独立是我最羡慕的.她是好的女主人,同时她不拘泥于世俗,对自己的精神有很好的追求,在这种追求中,她得到满足.木兰和立夫是很好的一对,但是他们在一起不见的很幸福,木兰会助长立夫的锐气,不像莫愁可以克制立夫,木兰也不见得会像莫愁那样为立夫做出那么多的牺牲.那么木兰就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奇思妙想,立夫也不会像荪亚那样包容木兰.所以爱情不见得就是两个人结合的最好理由.思维有些跳跃,想起什么写什么,希望这里会成我这个爱胡思乱想的水瓶座之人的涂鸦之地.《京华烟云》小说读后感范文4姚家有很多人,电视剧里编剧将曹丽华合和银屏并为一个角色——荪亚的女友.导致了电视剧失去了一段精彩.银屏无疑是悲剧的一个角色,是当时大家庭等级制度下的产物.姚家不允许儿子和一个丫鬟结婚,银屏被逼无奈才做出后来的事情,体仁最后也没能好好走到最后;红玉有人说是林黛玉的另一个形象.那阿非要比宝玉强多了.阿非也许受了两个姐姐的影响,正直善良开放,再加上有着英式的绅士风格,让人读到最后最让人印象深刻.再来说第二个家庭——曾家.对于曾家,我说得最多的便是曼娘.曼娘,一个传统而伟大的女人.尚在花龄就嫁到曾家,受了一辈子活寡,没有自己的亲生的孩子.令人庆幸的是,曼娘和去世的平亚是相爱的,即使封建的婚约这个牢笼囚禁了曼娘一生.曼娘遵守妇道,裹着小脚,忍气吞声,搭理家事,是典型的中国旧社会妇女状态.我以为,曼娘的一生也就那么平平淡淡的度过了,殊不知后来发生的一切让这位旧社会的女子也不堪屈辱站起来反抗!全中国的妇女有大多半是〝曼娘〞!固守礼教,没有地位,没有生活的意义,只为了顺从,一味的顺从.后来,姚先生说〝中日大战,曼娘说打就打,说不打就不打.〞书里的木兰很疑惑,我也很疑惑,为何?到最后,看到曼娘的结局,我突然明白,林老想说:连曼娘这位传统女性都要站起来反抗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是时候觉醒了!曼娘最后上吊了,看到这一节时我的心一阵一阵的发麻难过.曾家的另外的人,曾家的曾先生,也许出于官场的缘故,总是不想承认时代的变化,极力维护旧秩序,和木兰形成对立.但是在家里,曾先生即使意见不合,但是还是很爱木兰的.书中对于荪亚着墨较少,和木兰伴随出现,林老后来写荪亚变得尚金钱.我觉得他即使这样也不让人讨厌,代表了那个社会随机应变的中年人们.经亚显得平庸的多,我想他最勇敢的事情也许就是和素云离婚吧.曾家,因为木兰的加入变得精彩万分,有了素云的加入变得动荡不堪.曾家,我觉得真正的才像红楼梦中的贾家,曾经辉煌,最后落魄不堪依然骄傲.《京华烟云》小说读后感范文5最后一个家庭,牛家.一个存在于整本书的反面家庭.牛思道唯利是图,马祖婆尖酸刻薄,牛怀瑜卑鄙龌龊,牛素云蛮横无理.唯一拯救了他们的是最不起眼的黛云.牛素云的一辈子,骄傲着活着骄傲的死去.在曾家和木兰比上比下出言不逊,离婚后跟哥哥误入歧途,成了当年的〝白面儿皇后〞.风光又讽刺.最后素云的一段描述很深刻,想活命,想要钱,就得做为日本做不正当勾当,谋害同胞.欣慰,庆幸,素云最后的选择为她干过的所有坏事一笔勾销,有什么比幡然醒悟改过自新更值得庆幸的事情?牛家没落理所应当,也代表了当时的政府官员家里的斗争有多激烈.100个人里不可能全是傀儡,总要有一个〝黛云〞!书里还有很多小人物,比主角们的生活更加丰富.陈妈,一个乡下老婆子在姚家做事,当我看到她自从儿子丢了以后每年都做大一号衣服不禁鼻子反酸.可怜天下父母心.后来陈三找到了,可是陈妈却又没了.这一对母子的阴差阳错,让人想起,那时那日的战场,有多少母子生离死别;小小的银屏,引起那么大波浪;暗香的巧合相逢让人相信命运之轮的转动;陈三.环儿.博雅.阿瑄……太多太多,每个人代表的一个世界,代表着一类人,代表的那个时代的一股强心力!小人物的辉煌造就了整本书的辉煌.林老细腻的笔触没有丢弃他们任何一个人,有生有死,让人欣慰让人安心.书中有一段说老北京的语句,说的很好:〝满洲人来了,去了,老北京不在乎;欧洲的白种人来了,以优势的武力洗劫过京城,老北京不在乎;现代穿西服的留学生,现代卷曲头发的女人来了,老北京不在乎……〞老北京的人,在战火中依然在茶馆挺细喝茶聊天,生活之计,永不停息!也许就是这种精气神儿,让北京撑到了最后,撑到了如今.姚家,曾家,牛家,三个同样的家庭以不同的方式宣告没落.唯一庆幸的是家里的人还是站在向着未来的大队伍里,带着精神,勇敢的活下去.整整一本书,荡气回肠,把我带回那年代,感受那时那刻的精彩!感触颇深,读后感叹,谨以为念.今后重读感悟又将是另一番.《京华烟云》小说读后感范文。
《京华烟云》读后感(精选8篇)
《京华烟云》读后感(精选8篇)《京华烟云》读后感【篇1】读完了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如果说是几大家族的兴衰史,不如说是反映中国一个动x时代的跌宕起伏的历史缩影,但书里更多哲学思想观和人物的人生体验变化也让我们读者的思想跳出家族纠葛史,得到无限的升华和净化。
我喜欢姚先生的道家自然大道的人生哲学,喜欢木兰聪慧美丽大彻大悟的思想转变,喜欢立夫的激进昂扬的敢作敢为,也喜欢荪亚的豁达包容快乐简单,也喜欢开始讨人厌但伟大转变的人如素云的自我救赎,更喜欢最后新一代年轻人如阿通、肖夫的舍家为国的英雄气魄。
印象最深的还是林先生最后木兰思想升华的几句话,那是魄人心声又掷地有声的铿锵有力的回响:山河不重光誓不回家乡这歌声让人热血沸腾,也看到中国人坚贞不屈的铮铮铁骨。
因为真正的`中国老百姓是扎根在中国的土壤里,在他们深爱的中国土壤里。
她也迈步加入了群众,站在群众里她的位子上。
她的内心也改变了。
她失去了空间和方向,甚至失去了自己的个体感,觉得自己是伟大的一般老百姓中的一分子了。
她父亲是全凭静坐沉思而获得,她现在也获得了,却是由于和广大的群众,男男女.女、儿童的接触。
的灾难,人的精神都能克服,能超越,由于精神的坚强弘毅,能将之改变而成为伟大荣耀,光辉万丈。
她更感觉到一个民族,其耐心,其力量,其深厚的耐心,其雄伟的力量,就如同万里长城一样,也像万里长城之经历千年万载而不朽。
在遥远的地平线上,高耸入云的天台山巍然矗立。
它在道家的神话里,是神圣的灵山,是姚老先生的精神所寄之地。
在庙门前,老方丈仍然站立。
他仍然看得见木兰、荪亚,他们的儿女,与他们同行的孩子们,所有他们的影子。
他看了一段时间,一直到他们渐渐和别人的影子混融在一处,消失在尘土飞扬下走向灵山的人群里——走向中国伟大的内地的人群里。
读到上面这些才感悟到本书的精神力量,让人动容,让人振奋鼓舞,也让人回味无穷,中国是伟大的民族,就如青青原上草,生生不息,长歌万里,我们只有不忘x心,发奋图强,才是为家为国的好男人!《京华烟云》读后感【篇2】意犹未尽,这是我读完《京华烟云》后的第一感觉。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京华烟云》读书笔记1《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先生旅居巴黎时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间用英文写就的一部长篇小说,并题献给抗战期间“英勇的中国士兵”。
小说英文名为《MomentinPeking》,后译为《京华烟云》。
在写书之前,林语堂先生原本打算将《红楼梦》译作英文介绍给西方读者,因故未能译成。
后决定仿照《红楼梦》的结构写一部长篇小说,于是便写出了《京华烟云》。
有趣的是此书成为他最具代表性的几部小说之一,也成就了他文坛的地位。
温闻名遐迩的美国《时代》周刊评价称《京华烟云》“极有可能成为关于现代中国社会现实的经典作品”。
《京华烟云》这部小说虽然是用英文写成,却极富中国文化底蕴色彩,非中国人是很难看出来的。
如小说对姚、曾两家深宅大院的描写:古色古香的紫擅木家具、屏风、八仙桌、石狮把门;琳琅满目的亭台楼阁、花园池塘。
这些不仅使迪菲的外国朋友再三感叹,也让中国的读者也有些应接不暇。
书中亦有涉及甲骨文、古董、陶瓷、古画、京剧、二胡等内容的描述,又有佛教、道教文化思想的渗透。
此种极具中国特点的小说,对于西洋人看书的习惯,是很难能体悟出来。
正如书中谈《红楼梦》之处,当然非未读《红楼梦》者所能欣赏的。
也有几处讽刺某一派人,也得中国人才能领会。
本书大体上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间的悲观离合和恩怨情仇,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等历史事件,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当时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
但本书对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既非维护其完美,亦非揭发其罪恶;既非对旧式生活进赞词,亦非为新式生活做辩解。
用林语堂先生本人的话来讲:“本书只是叙述当代中国男女如何成长,如何过活,如何爱,如何恨,如何争吵,如何宽恕,如何受难,如何享乐,如何养成某些生活习惯,如何形成某些思维方式,尤其是,在此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尘世生活里,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而已”。
京华烟云读后感3篇
京华烟云读后感京华烟云读后感精选3篇(一)《京华烟云》是一部描写北京城市变迁和历史沧桑的小说,展现了从清朝末年到近现代的社会风云变幻。
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读者可以感受到北京这座古老城市的韵味和文化底蕴。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和悬疑,给人一种真实感和历史感。
读完《京华烟云》,我深深感受到北京这座城市的变迁和传统文化的珍贵,也让我思考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同时,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让我深有感触,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悲欢离合和命运起伏,这让我对人性和命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读后感受到《京华烟云》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段历史的回顾和人生的思考,让我对北京这座城市和其中的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生活和命运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京华烟云读后感精选3篇(二)《京华烟云》是一部以民国时期为背景的历史小说,描写了从洋人侵略、战乱到民国建立时期的风云变幻。
小说通过一对兄弟,一个唱戏的少年和他的二哥,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挣扎、矛盾、爱恨情仇。
首先,小说描绘了民国时期的社会风俗和风云人物。
作者通过对一家人的刻画,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处境。
在外部环境的动荡和洋人入侵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但他们依然坚守信念,努力生活。
在小说中,兄弟俩的命运纠葛、家庭的矛盾冲突、友谊的坚守都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人性和社会风貌。
其次,小说的情节曲折多变,引人入胜。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将读者引入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中。
从最开始洋人的侵略,到兄弟俩的关系变化,再到国家的兴衰,小说中的情节一波三折,让读者无法放下。
尤其是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展现了他们在逆境中坚强成长的过程,让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最后,小说所描绘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也让人印象深刻。
作者通过对那个时代背景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状况,让读者更好地了解那段历史。
同时,小说中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元素,如京剧、文学等,让读者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京华烟云》的读书笔记个人领悟
《京华烟云》的读书笔记个人领悟1打开著者序时,就吸引了我。
“本书对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既非维护其完美,亦非揭发其罪恶。
既非对旧式生活进行赞同,亦非为新式生活做辩解。
只是叙述当代中国男女如何成长,如何过活,如何爱,如何恨,如何争吵,如何宽恕,如何难受,如何享乐,如何养成某些生活习惯,如何形成某些思维方式,尤其是,在此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尘世生活里,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而已。
”这么多“如何”,看的我心激动不已。
看了该书之后再看该序,着实如此,有体会有共鸣有收获。
有的书要在合适的时候再看,这个合适或许是能看进去的时候吧。
以前看过点点《京华烟云》,不管是电视还是小说都没兴趣。
现在想看这本书是看了《风声鹤唳》的缘故。
《风声鹤唳》被称为《京华烟云》的续篇。
该书合我喜好,又有超出自己理解能力的东西,想一求究竟。
看《京华烟云》初的时候,就像侦探破案的感觉,发现自己知道的内容就暗自高兴,互相有关联的地方就天马行空,自我推测,很是起劲。
《京华烟云》有着现代《红楼梦》之称,高中时粗看过解说版的《红楼梦》,对故事细节了解不详细,而《京华烟云》的描写和《红楼梦》有联系,想了解更多,则是勾起了看《红楼梦》的兴趣。
两书的联系之处有很多,都是描写某社会背景下的大家族故事,都有借着梦境暗示故事的发展和结局,用诗歌暗藏人物的命运等,人物的服饰和建筑描写的很是气派,这个气派怎么感觉怪怪的,总之——就是描写的相当不错的意思。
里面的美食也是十分诱人。
里面的众多人物,除了酷似仙人的姚思安姚老太爷外,他从叛逆到领悟生活,领悟道家精髓外。
除却一些反面人物是大家所不喜之外,还有其他的众多奇妙人物。
总有那么些人能让我们为之倾心。
我喜欢里面很多的女子。
豪放机智有灵气的木兰。
沉稳睿智的莫愁,漂亮迷人且聪慧的宝芬,温柔善良专情的曼娘,柔弱敏感爱古语的红玉等等,众多的美女子,我都爱。
正是她们的存在,故事才这么精彩。
《京华烟云》描写的不仅是故事,也是作者的生活之道。
2023年林语堂《京华烟云》读书笔记,2篇
2023年林语堂《京华烟云》读书笔记,2篇林语堂《京华烟云》读书笔记1看完林语堂先生的小说代表作《京华烟云》,体味了姚木兰这位奇女子五味杂陈的传奇人生,特别是在民国这个时代背景的映衬下,更彰显了无与伦比的震撼力,*添了几分历史的沧桑感。
全文看罢,方能体会林语堂“两眼泪涔涔”的辛酸与感触。
林语堂曾感言:“若为女儿身,必为木兰也。
”可谓是他对自己精心塑造的这位完美女神的最高评价了。
纵观木兰的一生,确实波折重重。
起初生长在“姚府”这样一个虽然谈不上锦衣玉帛却也衣食无忧的大户人家,特别是从小受到姚思安这么一位学识渊博,清心寡欲又不失开明的慈父的谆谆教诲,称得上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了。
木兰天资聪颖,秀外慧中又品性高洁,简直就如同空谷幽兰般无可挑剔。
然而她的完美并为成就她家庭的幸福,取而代之的是一场灾难性的婚姻。
为了顾全大局,她顶替任性的妹妹嫁给了桀骜不驯的曾荪亚;同样为了顾全大局,她容忍曾荪亚那段执迷不悟的婚外情,并面对故意冷落和无端指责,以德报怨;还是为了顾全大局,她在心灰意冷时答应了一位用心良苦的母亲的最后恳求,放弃了离婚的念头,并竭尽全力唤醒荪亚浪子回头。
至此,木兰似乎一直在委曲求全,似乎一直在为别人着想而忽略了自己。
其实不尽然。
木兰是一个无傲气但有傲骨的人,她并没有降服于命运而失去自我。
相反,她总能在适当的场合,说适当的话,做适当的事。
不失自尊又给人留有余地,极有分寸。
她用自己的智慧经营着她的婚姻和人生。
而这种经历了大风大雨,万般磨砺的爱情也恰恰是最实在的,最令人羡慕的。
不可否认,木兰是极富魅力的。
但究竟是她的哪些特质深深地撼动着我的心灵,使我内心深处油然而生敬佩之情?或许是她过人的才智,或许是她进步的思想,或许是她不输给男儿的气魄和胆略。
但如果看到了木兰的宽容,这些似乎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很多文学作品中都往往将宽容和屈服联系在一起,这样的宽容是软弱的;又往往将宽容和左右逢源混为一谈,这样的宽容是廉价的。
京华烟云长篇小说读书笔记
京华烟云长篇小说读书笔记京华烟云长篇小说读书笔记1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人物;有感天动地的凄美感情;有繁华如梦的京城往事;有美若天堂的苏杭韵味;有质朴诚挚的人间实感;有千年礼貌的精彩记录;有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有战火纷飞的动乱年代。
这就是《京华烟云》带给我们的一场文学盛宴;这就是《京华烟云》展示给我们的文学宝藏;这就是《京华烟云》送给我们的人生哲学。
而林语堂先生就是有这种无与伦比的文学造诣;他就是有这种本事让你沉醉在他的文学世界里流连忘返;他就是有这种天赋让你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哲学的魅力,懂得生活的真谛,了解感情的悲喜,感受民国的风情,体会爱国的精神,传承古老的礼貌。
林语堂先生曾在这本书的序言中写到“本书对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既非维护其完美,亦非揭发其罪恶。
只是叙述当代中国男女如何成长,如何过活,如何爱,如何恨,如何争吵,如何宽恕,如何受难,如何享乐,如何养成某些生活习惯,如何构成某些思维方式,尤其是,在此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尘世生活里,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而已。
”可是在我看来,牢牢的紧贴现实,才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因为这能让我们设身处地去感受到当时那个年代的生活,能让我们更加容易理解书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能让我们更好的从中吸收一些东西。
而这本书中给我留下最深影响的莫过于“木兰”这个奇女子了。
无傲气有傲骨,天资聪颖,“清烟竹韵,道法自然”说的就是木兰了。
在她小小的身躯里,蕴含着巨大的勇气与骨气;积淀着醇厚的文化与底蕴;兼容着别样的善良与包容;融合着深厚的感情与才情。
在她身上你能看到容颜之美,聪慧之美,贤德之美,豁达包容之美,难怪人说“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呢!木兰的才华令人钦佩与折服。
木兰会吹口哨,会唱京戏,还认识甲骨。
木兰的父亲姚思安是未位了不起的大人物,木兰从小受父亲的影响,这使得父亲的淳淳教诲在她的身命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并贯穿她的一生。
姚思安曾对木兰说过“心浮气躁对心神有害,正直自持,则邪气不能入侵。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京华烟云》读书笔记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京华烟云》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1许多人说“北京时刻”类似于“红楼梦”。
林语堂的初衷的确是一样的。
但是如果《红楼梦》是一个讽刺的故事,那么《北京时刻》一定是一个梦。
《北京时刻》描述了最聪明的女人。
古典、现代;年轻和年老;出身高贵的,作为女仆的;诚实的职责,在计算中工作;各种各样的女人,每个新鲜的个性,血肉之躯;对于同一个女人来说,不同阶段女人的心理变化,从等待“闺房”这个词到结婚生子,从女儿到母亲到婆婆再到祖母和祖母,自然会在无意中显露出来。
然而,人们很快发现所有的爱都是因为姚木兰。
难怪林语堂先生的理想女性是美、才和修养的结合。
她在管理家庭方面既有经验又谨慎,能够收支平衡。
谈论学习时,一个人应该说话尖刻,不要让别人理解。
大的是大的,金银玉,和王子和王子的女儿可比;说到节俭,它就是节俭。
静宜和布裙与城乡的农村妇女没有什么不同。
在古代,花木兰勇敢而博学,姚木兰也是,但她也有更实际的责任。
比如读书,有的读彝语,有的读阴语,木兰读书要做花生汤放碱。
显然是立夫喜欢他,但据他父亲说,他嫁给了孙亚。
林语堂一定希望木兰会是这样。
他为她找到了一个男人,她应该像木兰一样。
然而,在她订婚的前一天,露丝和一个美国青年私奔了,不久就离婚了。
从那时起,她的世界被分成两半。
她安静的时候仍然是个有才华的女人,但是她无法忍受她不爱的世界。
她最终自杀了,只在桌上留下了一杯温热的香茶。
因为她不是木兰。
木兰的美丽只能称为做梦。
梦想是美丽的,因为它是每个人都渴望的。
木兰,她不是这样的。
她没有反抗,也没有对孙亚的事情大发雷霆。
人们说她太虚弱了,但事实上她和木兰一样聪明,知道只有她能自救。
因此,她独自一人,用她的智慧挽回了错误的婚姻。
她的美丽,她非凡的智慧,她的气魄,她的勇气...这些实际上是微不足道的。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五篇精选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五篇精选《京华烟云》通过描述京城三大家族的起落沉浮,展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的深刻变化。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京华烟云》读书笔记五篇精选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京华烟云》读书笔记五篇精选(一)姚家有很多人,电视剧里编剧将曹丽华合和银屏并为一个角色——荪亚的女友。
导致了电视剧失去了一段精彩。
银屏无疑是悲剧的一个角色,是当时大家庭等级制度下的产物。
姚家不允许儿子和一个丫鬟结婚,银屏被逼无奈才做出后来的事情,体仁最后也没能好好走到最后;红玉有人说是林黛玉的另一个形象。
那阿非要比宝玉强多了。
阿非也许受了两个姐姐的影响,正直善良开放,再加上有着英式的绅士风格,让人读到最后最让人印象深刻。
再来说第二个家庭——曾家。
对于曾家,我说得最多的便是曼娘。
曼娘,一个传统而伟大的女人。
尚在花龄就嫁到曾家,受了一辈子活寡,没有自己的亲生的孩子。
令人庆幸的是,曼娘和去世的平亚是相爱的,即使封建的婚约这个牢笼囚禁了曼娘一生。
曼娘遵守妇道,裹着小脚,忍气吞声,搭理家事,是典型的中国旧社会妇女状态。
我以为,曼娘的一生也就那么平平淡淡的度过了,殊不知后来发生的一切让这位旧社会的女子也不堪屈辱站起来反抗!全中国的妇女有大多半是“曼娘”!固守礼教,没有地位,没有生活的意义,只为了顺从,一味的顺从。
后来,姚先生说“中日大战,曼娘说打就打,说不打就不打。
”书里的木兰很疑惑,我也很疑惑,为何?到最后,看到曼娘的结局,我突然明白,林老想说:连曼娘这位传统女性都要站起来反抗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是时候觉醒了!曼娘最后上吊了,看到这一节时我的心一阵一阵的发麻难过。
曾家的另外的人,曾家的曾先生,也许出于官场的缘故,总是不想承认时代的变化,极力维护旧秩序,和木兰形成对立。
但是在家里,曾先生即使意见不合,但是还是很爱木兰的。
书中对于荪亚着墨较少,和木兰伴随出现,林老后来写荪亚变得尚金钱。
我觉得他即使这样也不让人讨厌,代表了那个社会随机应变的中年人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我原本计划是每个月读一本书的。
结果,计划中的第一本书果真耗了我一个月的时间才得以读完。
其实,制定此计划的原因,不过是想提升自我的文化水平,简简单单的做一个知性女人。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有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其实,我不需要一定得读懂它的意思,也不需要寻找颜如玉,只是希望通过读书,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够带领自己走向一条文学道路。
京华烟云,作者林语堂,此书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部文学巨著,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对于林语堂的作品,我仅读过这一本,对于他本人的了解,也仅从此书开始。
将现代文学与古代神话相比较,我自然是万分喜欢古代神话的,因为,我总觉得现代文学太过直白,也比较复杂,读起来远不如古代神话所带来的新奇、有趣;特别是对于古代历史的研究,我犹为喜欢。
之前在长安上班的时候,图书室里有《中华上下五千年》读本,有《世界上下五千年》读本,有各个皇帝、妃子、诗人传记,都被我每周一本,如饥似渴般的吸收到脑海里。
我读《京华烟云》的起因,说起来很可笑:那天在当当网淘了一本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被身边的同事看到了,就顺便要我帮她也订一本《京华烟云》,于是便一起下单。
等收到书的时候,我便被这两本书的封皮所吸引,感觉是特别的舒服。
便央求她,我们相互换着看书。
但是后来,我便搬来了深圳上班,而那本《人生若只如初见》也在阿珍离厂的时候,被带来的深圳,至于《京华烟云》我更是没有机会去借来看了。
人的心理就是这样:越是得不到的,便越觉得美好。
对《京华烟云》的思念,便从长安带到了深圳。
终于有一天在网上找到了电子档,赶紧下载到本地电脑上转换为txt格式,放在手机里慢慢的欣赏。
从2014年1月份到2月5号才终于将此小说看完,看书的时间也是很短,每天晚上睡觉前,拿着手机看上半个小时,坚持每天都看,才得以知道最后的结局。
虽然结局不像结局,留给我无限遐想:木兰最后到了四川吗?暗香他们一家可曾平安?还有博雅这个姚家的独子后代是否安然无事?当了兵的肖夫和表哥在战线是不是平安胜利?这本书,刚开始读的时候,我以为就像是在介绍三大家族的成员和他们的得势,从战争开始打,到木兰丢失;从曼娘结友,到木兰与立夫相识;从木兰与家人团聚,到姚家与曾家结亲;再从曼娘嫁与曾家,到木兰暗恋立夫;从牛家得势,到与曾家联姻;直到最后三个大家族,分散避难,家破人亡。
这是一部长篇巨史,一部介绍家族由盛到败的纵向史记。
以木兰为中心,展开各个家族的述诉,与之关联的一切故事,包括悲欢离合。
总止,这像极了一部《红楼梦》的翻版,特别是关于黛玉、宝芬、阿非与银屏这几个人的爱情故事。
看完之后,略作感想,特此书写,不成文,仅共娱乐一番。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京华烟云》是著名的一代文学大师,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林语堂写的,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北京城内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时期,30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并且中间夹杂着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案,“语丝派”,“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等历史事件,在讲述三家兴衰起伏的过程中,充斥着众多的历史故事,在历史的大环境下展现出不同人物的不同的性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现状和风气。
看完林语堂先生的小说代表作《京华烟云》这部书后,我深深的被里面的姚木兰所吸引,特别是在民国这样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的映衬下,她具有独有的魅力,同时还带有了几分历史的沧桑感。
林语堂曾感言:“若为女儿身,必为木兰也。
”可见作者对于木兰的高度评价与赞赏。
纵观木兰的一生,跌宕起伏,经历了盛衰的轮回。
小时候木兰生活在姚府这样一个衣食无忧的大户人家,从小受到姚思安他父亲的细心教诲和母亲的百般宠爱,称得上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了。
木兰天资聪明,内外兼修,简直就是无可挑剔的完美女神。
然而,上天绝对是公平的,在其他方面对木兰偏爱有嘉,可是木兰的婚姻并不是像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她所经历的却是一场悲剧的灾难性的婚姻。
为了大局着想,她顶替妹妹嫁给了高傲的曾荪亚,她非常的识大体,顾全大局,她容忍自己的丈夫的婚外恋,人生最大的美德是宽容,能真正做到它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木兰没有宽容丈夫的情人,那么结果可能会更加的糟糕,宽容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美德,我们宽容待人,就是在接纳别人的行为,理解别人的处世方法和原则,我们在接受别人的长处的时候,也要接受别人的短处和不足,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与人和谐的相处,社会才会因此变得更加的美好,所谓宽容就是你一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了那人的脚跟上,我们就是需要这样一种大度的宽容,木兰的宽容是大气的,从容的,有尊严的,她想用自己的行动感化荪亚,可是事情根本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简单,丈夫丝毫不为之所动,木兰是一个有着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她总能在适当的场合讲合适的话,办稳妥的事,她用智慧和心灵去经营着她的婚姻和人生,她极其的富有才智和胆量,她对也婚姻富有很强的责任感,本应该具有一桩完美的婚姻,可是却没有那么的心随所愿,可是她接受命运的安排,从来没有怨天尤人,仍然努力维系着这段婚姻,可见她是很传统的很有责任感的女性。
如果说木兰是完美女性的形象的话,那么她的父亲姚思安就是完美的男性的形象,姚思安是位学者,他精通医术,甲骨文,学识渊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令人叹服,他是位智者,云游四方,潜心修炼,胸怀宽广,为人正直,同时他也是位慈父,对木兰谆谆教导,关心自己的子女,同时又给她们足够的自由空间,体现了在那个大时代的背景下,作为父亲的开明之处,他善于启发孩子该如何去做事情,如何能够更完美的把事情做好,他是一个好的丈夫,在遇到他的妻子之前,他酗酒抽烟,赌博,可是后来却变得彻头彻尾的改变了,那些恶习都通通的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对木兰的母亲更是始终如一。
姚木兰及其父亲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个人,其次我对篇中的一些话也是深有感触,“在人的一生,有些细微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时过境迁之后,回顾其因果关系,却发现其影响之大,殊可惊人。
”有些细微的事情却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正如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每件细小的事情之间都有着微妙的联系,体现了哲学中事物的普遍联系的观点。
“木兰听见父亲说:“心浮气躁对心神有害。
”他的另一项理由是:“正直自持,则外邪不能侵。
”在木兰以后的生活里,有好多时候儿她想起父亲这句话来,这个道理竟成了她人生的指南,她从中获得了人生的乐观与勇气。
一个万恶不能侵入的世界,自然是一个使人乐观奋斗的美好世界,自然活在如此的一个世界的人会有勇气,能奋斗,也能忍受。
”从中我感悟到一个人只有提高自身的修养,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才会使人变得平和许多,做到从辱不惊,也只有这样才会有快乐幸福的人生。
“丈夫说:“我觉得听见你在梦里喊叫了一声。
“ “是吗?吓了我一大跳。
我梦见木兰在老远的一个山谷里叫我。
我一大哆嗦,就惊醒了。
还好,幸而只是个梦。
“于是看了看木兰,姚太太又向身边儿看了看别的孩子。
”用梦做伏笔,身为母亲,身为女性,她们自身也带有一定敏感性,及不能用科学眼光来看待的第六感。
或许正是因为母爱的博大。
梦与生活息息相关。
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一场梦?人们来到这个世界,迷惑颠倒,认假为真,遗忘了真的,却拿起假的,所以生生世世背觉合尘,醉生梦死。
醉生,就是在生的时候,好像喝醉酒似的,不知怎样生来;梦死,就是在死的时候,好像在作梦似的,不知怎样死去。
人人皆在梦中,不知何日能清醒,所谓“人生如梦”,以假为真,为名为利,贪无止境。
人生就像一场梦,梦中的许多东西如金钱、名利、美色很容易就让人迷失了其本性。
我们在追逐名和利的时候,应该让心灵和身体在同一个方向上个奔跑,否则一个将会失去意义,没有任何的价值可言,“福气不是自外而来的,而是自内而生的。
一个人若享真正的福气,或是人世间各式各样儿的福气,必须有享福的德行,才能持盈保泰。
在有福的人面前,一缸清水会变成雪白的银子;在不该享福的人面前,一缸银子也会变成一缸清水。
”一个人的福气的大小和外在的物质的多少没有太大的关系,一个人一辈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就是幸福,平平淡淡才是最真的生活。
钱财乃身外之物,不应该因为外界事物的多少影响本属于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份宁静。
“暂时,一切总算平静。
炉台子上一盏小油灯,灯火荧荧,美丽而安稳。
他拿出烟袋,心中沉思。
这是好久以来他难得享受的宁静的夜晚了。
后来他回想到这天晚上,觉得真是幸福的天堂一样,自己的亲人在另一间屋子里安睡,而自己抽着一袋烟,一盏油灯在炉台子上燃烧着晃动。
”安宁平静的夜晚,灯光微亮,点起手中的烟袋,勾起对往事的思索,和自己的家人住在一起,静静感受温馨和谐的家庭温暖,这就是最简单最真挚的幸福。
“他骂道:我知道你要卖这个孩子,你这个拐孩子贼!我知道你干的勾当!他对木兰说:“我不能带你去,没办法。
你要小心这个臭婆娘!”说着就走了”。
木兰与家人走散后,遇见了看似丑陋的老八和他的上司的女人,他们带木兰上路,可是每个人的动机却不一样,老八想救木兰,上司的女人想借此发财,从木兰身上捞一笔,我们不可以以貌取人,这样会使我们被那些长相亮丽却蛇蝎心肠的人蒙蔽双眼,也容易误会那些其貌不扬却热心肠的好人,因此,我们与人相处不能仅从表面入手,还是需要用心去体会,静心去观察,在时间的岁月中,我们会慢慢的发现真正的善恶美丑。
“就因为大多数女人的脚,无论在大小上,在角度上,都不中看。
所以裹得一双秀气娇小的脚是惹人喜爱的。
小脚的美,除去线条和谐均称之外,主要在于一个“正”字,这样,两只小脚儿才构成了女人身体的完美基底……她父亲看了梁启超的“天足论”,并对于当时在北京及其他各地流行的新学说非常向往,坚决反对给木兰缠足。
这是当年跟夕阳文化接触之后,影响中国人实际生活的一件事。
木兰听从了父亲的话,但在心里仍然悔恨没有裹小脚儿。
”裹脚是有一定历史背景的。
当年看似美的裹脚,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就是畸形,它限制了女人的行动、剥夺了作为人应该具备的“跑”、“跳”能力,也从骨子里再次约束女人的行为。
姚先生为自己的女儿指明了发展道路,他对于女儿的影响将是前进过程中的启明星。
“曼娘的少女时代就像寒冬腊月盛放的梅花,生在苍劲曲折的枝头,在冬末春初的寒冷中开放,无绿叶为陪衬,无其他鲜花为伴侣,命中注定幽峭隐退,孤芳自赏;在桃李及其他春花初开之时,她在苍老挺硬的枝丫上已度过了梦幻的韶华”。
这段用极其华美的语言来形容曼娘青春的短暂和岁月的苍茫,唯有在岁月的长河中孤芳自赏,给以心灵的慰藉。
“在屏风的右边是一大块淡黄色的冻石作为岸上蒲苇的穗子,借以表示正是深秋景色,而蒲苇低垂的姿态好像不胜秋风萧瑟的寒意,这一个屏风就仿佛人间世上的繁华梦。
”屏风的样式和材质突显深秋悲凉之意,与当时的环境和事件形成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