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对肝肾不足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证候学与生存质量的影响_刘保新

合集下载

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1. 引言1.1 穴位的定义穴位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指的是人体表面上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特定点位。

穴位是人体气血经络系统中的特殊部位,其分布和作用与经络有着密切联系。

穴位在中医治疗中具有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调节阴阳等作用,是中医疗法的基本要素之一。

穴位的选择和运用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技术,能够起到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促进身体健康的作用。

由于穴位在中医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们开始不断探索穴位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和应用。

通过埋线在穴位处进行刺激,可以有效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穴位埋线作为一种创新的治疗方法,正在逐渐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重视。

深入研究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将为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1.2 免疫调节的重要性免疫调节是机体内部维持免疫平衡的重要机制,它涉及到免疫细胞的产生、识别和调节,以及体内炎症和应激反应的调控。

免疫调节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维持免疫平衡:免疫调节可以帮助机体在免疫活性和免疫抑制之间保持平衡,防止过度激活免疫系统导致自身免疫病或过敏反应的发生。

2. 抗感染:免疫调节可以调节机体对外源病原体的应对反应,提高抗感染能力,保护机体免受感染的侵害。

3. 控制炎症反应:适当的免疫调节有助于控制炎症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防止炎症过度扩散引起组织损伤。

4. 促进恢复:免疫调节也可以促进机体在感染或损伤后的修复和恢复过程,加速愈合。

因此,免疫调节在维持机体内稳定的免疫环境、应对疾病侵袭和促进康复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深入研究免疫调节机制,探讨免疫调节的调控方式和途径,对于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各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穴位埋线的原理穴位埋线的原理是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埋入线材,利用线材的刺激作用和穴位的调节作用来实现免疫调节的效果。

穴位埋线可以分为传统的手工埋线和现代的机械埋线两种方式。

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穴位埋线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穴位埋线在免疫调节领域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围绕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穴位埋线是一种通过在特定穴位埋入特殊材料的方法,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和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穴位埋线的材料通常为金属、药物或生物材料,通过埋入穴位,可以刺激穴位周围的神经末梢和组织细胞,从而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在医学上,穴位埋线被广泛运用于慢性疼痛、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失调等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穴位埋线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了穴位埋线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穴位埋线可以通过调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研究表明,穴位埋线可以促进机体产生抗体和吞噬细胞的活性,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提高免疫球蛋白的水平,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穴位埋线还可以调节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的程度,保护器官免受炎症的损害,提高机体的免疫适应性。

除了在基础研究中证实了穴位埋线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外,临床上也有很多研究证实了穴位埋线在免疫调节中的应用价值。

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一些研究表明,穴位埋线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而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穴位埋线也能够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减轻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其在免疫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穴位埋线在免疫调节领域的临床应用还面临着不少挑战。

穴位埋线的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要更多的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来验证。

穴位埋线的适应症、治疗方案和疗程也需要更加系统和规范化的制定。

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是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将细针或线线绕入特定穴位中,刺激穴位从
而达到调节人体功能的目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
及临床应用上。

本文将综述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起到的重要作用是通过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来增强抗病能力。


究发现,穴位埋线可以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免疫细胞的数量
和功能。

一项研究发现,穴位埋线可以显著提高小鼠体内特定免疫细胞的百分比和活力,
增强小鼠的免疫应答能力。

还有研究证明,穴位埋线还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细胞因子水平,促进炎症反应的消退。

穴位埋线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在肿瘤治疗中,穴位埋线已被用于辅助化疗和放疗,可以减轻化疗和放疗的副作用,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穴位埋线还可以用于改善免疫功
能低下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一项研究发现,在患有免疫功能低下病
人中进行穴位埋线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已得到初步肯定,但尚有一些研究需
要深入探究。

需要进一步研究穴位埋线对不同疾病的免疫调节机制,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需要研究穴位埋线对机体免疫功能的长期影响,以确定治疗效果的持久性。

还需要加
强穴位埋线与其他免疫调节方法的结合研究,以提高治疗效果。

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仍需要开展更多
的研究来进一步了解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以促进其在临床上的推广和应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辨证论治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辨证论治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辨证论治发表时间:2010-12-09T16:53:36.927Z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综合)10年第3期供稿作者:刘保新[导读] 脾虚是本病的重要病机:脾主运化、统血、主肌肉及四肢,为气血生化之源。

刘保新(广西柳州市中医院骨二科柳州545001)基金项目:广西卫生厅课题(编号:Z2008425);广西柳州市科技局课题(编号:2009021518)。

作者简介:刘保新(1974- ),男,湖北十堰人,主治医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脊柱外科。

【中图分类号】R24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9-0133-02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P)是多病因疾病,以绝经后出现骨转换加速、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细结构被破坏、骨脆性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罹患人数逐年增加,已引起极大关注。

中医学在数千年临床实践中,积累了抗老防衰的丰富经验。

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表明,中医药应用于PMOP的防治效果确凿。

由于中药疗法特别是中药复方的应用副作用小,老人易于接受;中药还可同时对多种老年期的功能失调或病理改变起着有益的纠正作用。

因此,中药防治PMOP具有明显的科研和开发价值。

鉴于“辨证论治”是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基本原则,也是遣方用药获得满意疗效的根本保证,研究PMOP的中医辨证论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对PMOP的中医辨证论治的研究比较多,但尚无权威的文献资料出现。

2002 年出版发行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以其良好的示范性和权威性,得到中医药界和厂家的普遍推崇和遵循,对中医药的教学、科研、医疗和新药研发,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

笔者在学习和应用其中的《中药新药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时,感觉到《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绝经骨质疏松症的辨证指导只给出了具体的方向,至于临床应用尚需要结合八纲辨证与脏腑气血辨证进一步的辨证论治。

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理疗方式,其本质是在穴位处植入一根线,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中医理疗方式的广泛应用,穴位埋线疗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穴位埋线疗法不仅可以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平衡,还可以影响人体免疫系统,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具体来说,穴位埋线疗法可以有效调节人体的免疫细胞数量和活性,促进免疫反应的平衡,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此外,穴位埋线疗法还可以调节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进一步增强免疫功能。

在临床应用方面,穴位埋线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例如,在肝病治疗中,穴位埋线疗法可以通过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和促进肝脏修复,有效治疗肝胆疾病。

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穴位埋线疗法可以通过影响神经调节和代谢,有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在皮肤疾病治疗中,穴位埋线疗法可以通过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有效治疗皮肤疾病。

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穴位埋线疗法可以通过调节人体血液循环和代谢,有效治疗心血管疾病。

总之,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理疗方式,具有很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其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未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提高,相信穴位埋线疗法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穴位埋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常常被用来治疗各种病痛,如疼痛、失眠、上呼吸道感染等。

近年来,穴位埋线的免疫调节作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这种疗法被认为可以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来起到治疗作用。

穴位埋线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节免疫系统:穴位埋线可以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力,促进自身免疫功能的修复和改善。

通过增加血细胞数量和吞噬细胞活性,促进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自身免疫功能。

2. 促进血液循环:穴位埋线可以改善组织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代谢废物的清除和新陈代谢产物的运输,消除组织缺氧和局部水肿,提高组织平滑肌张力,从而起到消炎、镇痛等作用。

3. 促进神经元复苏:穴位埋线可以激活机体内的神经反应系统,改善神经元功能,增强免疫系统的神经调节作用,从而对神经异常病理状态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1. 镇痛:穴位埋线可以改善局部循环,促进代谢物的清除,消除组织水肿和缺氧,对镇痛有很好的效果。

尤其适用于慢性疼痛的患者,如颈椎病、腰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2. 促进免疫力:穴位埋线可以激活机体内的免疫系统,提高自身免疫功能,对免疫性疾病、感染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尤其适用于免疫失调患者,如过敏性疾病、糖尿病、肝硬化等。

3. 解除精神紧张:穴位埋线可以刺激机体神经系统,改善神经元功能,有助于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尤其适用于神经系统异常患者,如神经痛、失眠症等。

综上所述,穴位埋线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改善循环、神经调节等作用,对各种疾病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疗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穴位埋线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消毒、选择合适的穴位和线材,以及细心观察和控制治疗风险,才能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穴位埋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埋线,达到调节免疫系统的目的。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应用进展。

本文将就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1. 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穴位埋线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从而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通过刺激“关元”、“气海”等穴位,可以增加体内的内啡肽水平,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抗病能力;通过刺激“神阙”、“足三里”等穴位,可以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降低机体免疫反应过度,减少炎症反应。

穴位埋线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免疫细胞活性、调节炎症反应等多种途径,对免疫系统产生全面的调节作用,从而起到增强免疫功能的效果。

二、穴位埋线在免疫相关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1. 自身免疫性疾病穴位埋线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通过在特定的穴位进行埋线,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病情的发作和进展。

研究表明,在穴位埋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中,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炎症状、减轻关节疼痛和肿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 免疫功能低下穴位埋线也可以用于免疫功能低下疾病的治疗。

对于艾滋病等免疫功能低下疾病,通过在特定的穴位进行埋线,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研究表明,在穴位埋线治疗艾滋病的临床观察中,可以提高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减少HIV病毒的复制,延缓疾病的进展。

1. 穴位埋线对免疫系统免疫球蛋白及相关因子的调节作用研究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穴位埋线可以调节免疫球蛋白及相关因子的水平,从而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通过对穴位埋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IgG、IgA、IgM水平,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同时还可以调节细胞因子IL-2、IL-10的水平,增加免疫细胞的活性,减轻疾病症状。

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穴位埋线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它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埋入线材,来调节人体的气血,以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健康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中医疗法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穴位埋线疗法也备受关注。

有关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成果逐渐丰富,为我们深入了解该疗法的机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文将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免疫系统是人体内部最重要的防御系统,它对抗外界侵入的病原体,维护人体的健康。

穴位埋线通过特定的穴位刺激,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提高免疫力的目的。

具体来说,穴位埋线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调节免疫细胞功能:穴位埋线可以调节机体内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增强它们对病原体的识别和清除能力。

2. 调节免疫因子分泌:穴位埋线能够调节机体内的多种免疫因子的分泌,如促炎因子、抗炎因子等,从而平衡机体的免疫应答,减轻炎症反应,促进伤口愈合。

3. 调节免疫调节细胞功能:穴位埋线能够调节机体内的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抑制过度免疫应答,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

4. 调节自身免疫性疾病:穴位埋线还可以调节机体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免疫异常,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减轻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攻击。

穴位埋线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各种因素,从根本上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丰富多样,为我们认识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穴位埋线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1. 临床研究表明,穴位埋线可以显著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一项针对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穴位埋线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NK细胞活性,减缓肿瘤的恶化速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2. 穴位埋线在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背俞穴为主埋线结合钙剂治疗肝肾不足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背俞穴为主埋线结合钙剂治疗肝肾不足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A b s t r a c t : 0b j e c t i v e I t i s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t h e r a p e u t i c a l e f f e c t a n d t h e c h a n g e o f c o r r e l a t e d i n d e x e s o f t h e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p o s t —
埋 线 治 疗 。 观 察 比较 2组 治 疗 前 后 的腰 背疼 痛 、 生 活 质 量 与 中 医症 状 积 分 、 腰 椎 骨 密度 与 血
清雌二 醇的变化及疗效。结果
治 疗前 2组 患 者 的疼 痛 评 分 、 骨 密度 、 血清雌二 醇、 生 活 质 量
与 中 医证 积 分 比较 均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P均 > 0 . 0 5 ) 。2组 治 疗 3个 月 、 6个 月 后 疼 痛 积 分 、 中医
・ 2 4 0 1・
背 俞 穴 为 主 埋 线 结合 钙 剂治 疗 究
梁 柱 , 刘保 新 , 王 继 , 杨 嘉 , 罗 翔, 门志 涛
( 广 西柳 州市 中医院 , 广西 柳州 5 4 5 0 0 1 )
[ 摘要 ] 目的 探 讨 背 俞 穴 为 主埋 线 结 合 钙 剂 治 疗肝 肾不 足 型 绝 经 后 骨 质 疏 松 症 的 疗
wi t h e mb e ddi n g t hr e a d on Ba c k・ s hu p oi nt s pr i m ar i l y a nd c al c i um
L i a n g Z h u,L i u Ba o x i n,W a n g J i , Ya n g J i a ,L u o Xi a n g,Me n Zh i t a o

埋线联合药物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

埋线联合药物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

[ Ke y wo r d s ] Os t e o p o r o s i s ; A c u p o i n t Ma i x i a n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7 8 6 0 . 2 0 1 4 . 1 1 . 0 2 4 绝 经 后 骨 质 疏 松 症 是 中 老 年 妇 女 绝 经 后 出 现 的 以骨 转 换 加 速 、骨 量 降 低 、骨 组 织 微细 结 构被 破 坏 、骨 脆 性 和 骨 折 危 险
me d i c i n e c a n s i g n i i f c a n t l y i mp r o v e t h e b o n e mi n e r a l d e n s i t y a n d o t h e r c l i n i c a l s y mp t o ms i n t r e a t i n g p o s t me n o p a u s a l o s t e o p o r o s i s

d e n s i t y v a l u e i n t w o g r o u p s i n c r e a s e d , t h e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 i s b e t t e r t h a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P < 0 . 0 5 ) . C o n c l u s i o n : Ma i x i a n t h e r a p y p l u s
卢双 晶
( 河 南林业职业学院 ,河南
洛阳,4 7 1 0 0 2 )
中图分类号:R 2 7 1 . 1 1 6

针刺结合穴位埋线治疗肝肾不足型颈性失眠33例

针刺结合穴位埋线治疗肝肾不足型颈性失眠33例
者坐位 , 头 部稍 前 倾 , 取颈 椎 病变 节 段 及其 上 下 椎 两 侧的夹脊穴 、 风池 ( 均取双侧 ) , 常规消毒后 , 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 1 一般 资料 : 选取 在 2 0 1 4 年1 O 月至 2 0 1 5 年1 2 月期
间, 来 自永康市 中医院和浙江省 中医院针灸科 的门诊 颈 性失 眠患 者共 6 5 例, 随机分 为治疗组 3 3 例和对 照组 3 2 例。 治 疗 组 中男 1 0 例, 女2 3例 ; 年龄 1 8 ~6 2岁 , 平 均
椎退行性病变; ②颈 、 肩 背部 疼 痛 或 颈部 活动 功 能受
方法 : 术 者 将 平 头针 灸 针 插入 注 射 针 头 , 用 塑料 镊 子
夹取 长 1 . O c m的 手 术 缝 合 线 , 并 完 全 放 人 注 射 针 头
限; ③颈部 x 线、 c T 或磁 共振 显 示 阳性 病变 ; ④ 符 合 中 医证 候分 类 中肝 肾不 足 的诊 断 : 眩晕 头痛 , 耳 鸣 耳聋 , 失眠多梦 , 肢 体麻 木 , 倦 怠乏 力 , 舌淡 、 苔少 , 脉细弱。
内, 局 部 皮 肤 常规 消 毒 后 , 将 持 注 射针 刺 入 穴位 一 定 深度 得 气后 , 把 注 射针 头 内的手 术缝 合线 推人 穴位 后 迅速 拔 出 , 用 消 毒干 棉 球 按压 针 孔 片刻 。 患者 仰 卧 位 时取 气 海 、 关元 、 内关 、 足三 里 、 三 阴交穴 ; 俯 卧位 时取 肝俞 ( 向内侧 斜 刺 ) 、 肾俞 ( 直刺) 、 风池 。 内关 、 三 阴交 刺人 0 . 5 寸, 且 需避 开神 经 ( 患者 有麻 刺 感 时 , 调整 针 向) , 余穴刺入 1 寸。 每l 0 天埋 线 1 次, 3 次为 1 疗程 ,

穴位埋线治疗肾气不足型遗尿症72例的临床研究

穴位埋线治疗肾气不足型遗尿症72例的临床研究

学 意 义 (P>O.05)。
处 装入 长度适 当的羊肠 线 ,羊肠 线断 端平 于斜 口。押 手 固定 腧
1.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H 和《中医症状 穴 ,刺 手将 埋线 针迅速 刺人 皮下 ,并 缓慢进 针 (上髂 刺入 骶孔 后
鉴 别诊 断 学 》【5 自拟 肾气 不 足 型遗 尿症 的 中医诊 断标 准 :① 发 使 针尖指 向会 阴部 ,中极 、关元 向下 斜刺让 针尖 指 向尿道 口,三
因 肾气 不 足 、下元 虚寒 等 导致 膀胱 约束 无 权 而发 生 ;现 代 医学 1.2.2处方 上髂 、肾俞 、膀胱俞 、关元 、中极、三阴交 ,足三里。
通 过 x线 检 查 、以及 相 关 文献 报道 ,发 现部 分 遗 尿患 者 与 隐性 1.2.3治 法
脊 柱裂有 明显相 关性 『l 】。对 于 目前 主要 的针灸 、药 物等 治疗方 1.2.3.1 准备工作 ① 自制 无菌埋 线包 (含 9号腰 椎穿刺 针 (针蕊
脊柱 裂 。所有 患者 采用 随机数 字表 法 ,随机 分为埋 线组 和针 刺 要 等不同 ,先用无菌手 术剪把羊肠线剪 成 1.5~3em长短不等 的线
组 ,每 组 36例 ,两组 患者 的一 般资料 经统计 学处理 ,差 异无统 计 段 ,再 将埋线 针针芯 退 出 2—3.5cm左 右 ,然后从埋 线针 前端斜 口
成 的伤 害 。
【2】郑 小 红 ,陈 凤 媚 ,谢 璐 ,等 .中 药 敷 贴 神 阙 穴 配 合 辨 证
综 上所 述 ,中药 敷贴 神 阙穴 、中脘 穴配 合 辨证 推拿 治疗 腹 推 拿 及 护 理 在 小 儿 腹 泻 中 的 应 用 效 果 … .按 摩 与 康 复 医

穴位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

穴位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

操 作 方法 : 室 内紫外 线消 毒 , 注意无 菌操 作 , 术者 戴
诊 断标 准 : 按 照文献 拟定 绝经 后骨 质疏松 诊 断标 准: ① 绝经妇 女 ; ②腰腿 颈 肩 疼 痛 、 乏力 , 脊 柱后 凸 畸形
口罩 、 帽子 、 无菌手套 , 选 取 患 者 双 侧 肾俞 、 脾俞 、 足 三
因并 发其 他疾 病 , 或病 情 恶 化 不愿 意坚 持 治 疗 者 , 试 验
过 程 中 自行退 出试 验 患者 ; ④ 因其他各 种 原 因疗 程 未结 束退 出试 验 、 失 访 或死 亡 的病 例 。 剔 除标 准 : ① 中途 不 合作 者 ; ② 并按 规 定 范 围联 合 用药 , 特别 是联 合运 用 对 研究 穴 位 埋 线 、 中药 效 应 有 影
两周 服用 1 次, 连 服 6次 。
排 除标 准 : ①不符合上述诊 断标准、 纳入标 准者; ②继发性骨 质 疏 松 症 患 者 ; ③合 并 心 血 管 、 脑血管、 肝、
肾、 造血系统等严 重 原发 性疾 病 ; ④精 神病 、 老 年痴 呆 较 明显 的神经 官能症 等不 能准 确提 供病 情 的患 者 ; ⑤ 影 响 骨代 谢疾病 , 如 高 或低 血 钙 、 甲亢 、 成 骨不 全 、 恶 性 肿瘤 、
3 .中药埋 线 组 : 该 组 患 者 同时 进 行 埋 线 组 与 中药
组 的治疗 。
或 X线平 片显 示骨 质疏松 , 或 有 椎体 压 缩 性 骨折 ; ③ 血
清钙( C a ) 、 血 清磷 ( P ) 、 血 清碱 性 磷 酸 酶 ( AL P ) 在 正 常 标准; ④骨密 度值低 于 同年龄组 正 常人骨 密度 的 2 个 标

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现状

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现状

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现状标签:埋线;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骨质疏松治疗的热点,本文通过对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归纳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现状,提出拟解决的问题及建议。

1 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中医学中并无“骨质疏松症”一词,但根据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于中医“骨痹”、“骨痿”的范畴。

中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中已有“肾主骨”、“肾主身之骨髓”、“肾藏精主骨生髓,其充在骨”的论述,肾与骨及髓紧密相连,肾所藏之精化生骨髓,骨髓藏于骨腔之中滋养骨骼,所以骨骼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全赖肾脏精气之濡养[1]。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先天之腎全赖后天之脾的滋生,随着人体慢慢衰老,脾气亦出现亏虚,无力滋养先天之肾从而出现肾气亏虚,加重骨质疏松;另外,脾气亏虚则四肢百骸失养,肌肉无力,加重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症相关骨折的发生[2-3]。

脾肾亏虚为骨质疏松发生的根本。

2 穴位埋线疗法的应用基于针灸原理发展起来的穴位埋线疗法是将不同型号的羊肠线根据病情需要有选择的埋入穴位,通过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而起作用,因操作简单、持续时间长、价格低廉,尤其适用于慢性病的治疗[4],且容易被患者接受。

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治疗模式的重大改进,尤其是新型针具的出现,使埋线疗法进入微创时代,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必要条件。

穴位埋线疗法是集经穴、针线的刺激作用,将古老针灸术和近代组织疗法融为一体的治疗方法,通过对穴位的持续复合刺激,提高机体营养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而发挥作用[5]。

现代中医学者对穴位埋线疗法的研究已经从以前的几种病发展到现在的上百种病[6]。

埋线疗法主要用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消化系统等疾病。

3 穴位埋线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穴位埋线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主要是观察穴位埋线后骨密度、骨生化指标、激素水平、骨折率、细胞因子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等,其中林志苇等[7]主要通过肾腧穴埋线后观察骨密度变化、骨质疏松痛及5年骨折率等指标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陈贵珍等[8]通过埋线三阴交、肾腧、关元并结合口服妇复春胶囊,检测血清雌二醇、骨钙素、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水平,结果显示埋线后能提高女性雌激素水平;Liu等[9]通过埋线肾腧、肝腧、夹脊、委中穴,并联合口服碳酸钙维D片治疗肝肾亏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6个月后,检测骨密度、雌二醇水平及骨质疏松痛的变化,显示观察组患者骨密度及雌二醇水平均升高;马月红[10]通过埋线肾俞、命门、关元为主,配以心腧、肝腧、脾腧、三阴交等穴位三月,检测雌激素、骨密度、骨生化指标及子宫内膜的变化,结果提示埋线后可提高E2水平,降低FSH 及LH水平,在升高BMD、BMD/BW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埋线组血中ALP、尿DPD/Cr治疗后显著下降,子宫内膜厚度无明显变化。

针灸埋线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腰腿痛临床观察

针灸埋线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腰腿痛临床观察

•610•光明中医2021 年2 月第36 卷第4 期CJGMCM February 2021. Vol 36.4针灸埋线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腰腿痛临床观察韩志敏摘要:目的探讨针灸埋线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腰腿痛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0月一2019年12月接诊的 绝经后骨质疏松腰腿痛患者108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4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 针灸埋线联合六位注射疗法。

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2组生活质量均有提高且观察组提高更为明显,P<0.05。

观察组腰腿痛、下肢抽筋、下肢无力、麻木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采用针灸埋线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腰腿痛,治疗效果有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腰腿痛等症 状得到更好的控制。

关键词:骨质疏松腰腿痛;针灸埋线;穴位注射doi : 10. 3969/j. issn. 1003-8914. 2021.04. 041 文章编号:1003-8914( 2021 )-044)610-03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为骨量下降、骨小梁变薄等,骨的结构发生变化后容易发生骨折情况。

该 疾病患病人群普遍年龄偏大,因为中老年妇女的雌性激素、降钙素的不断减少,以及甲状腺素的不断增加,从而影响骨的生产和骨量[1]。

腰腿痛是骨质疏松症临床上常见表现,治疗方法以口服药物为主,但效果不是特别理想。

中医外治在治疗疼痛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因此本次研究探讨针灸埋线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腰腿痛患者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般资料将我院2017年10月一2019年12月接收诊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腰腿痛患者108例,随机分为2组,各54例。

对照组年龄57 ~ 78岁,平均年龄(67_ 25 ±3. 71)岁;病程2 ~ 13周,平均病程(5.97 ±1.08)周;疼痛模拟视觉评分(VAS)3 ~ 7分,平均(5.46 ±1.05)分;骨密度T值- 5.2 ~ -2. 8,平均骨密度(-3.58 ±0.41)。

穴位埋线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效果分析

穴位埋线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效果分析

《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 2020 年 第 18 卷 第 24 期 137穴位埋线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效果分析张 茜,赵春燕,王 娟(雅安市中医医院,四川 雅安 625000)[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对绝经前后诸证患者进行穴位埋线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雅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0例绝经前后诸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穴位埋线组(n=20)与坤泰胶囊组(n=20)。

分别采用坤泰胶囊与穴位埋线疗法对坤泰胶囊组患者与穴位埋线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及漏尿的发生率。

结果:治疗后,穴位埋线组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小于坤泰胶囊组患者,其漏尿的发生率低于坤泰胶囊组患者,P <0.05。

结论:对绝经前后诸证患者进行穴位埋线治疗能改善其子宫内膜的厚度,降低其漏尿的发生率。

[关键词]穴位埋线;绝经前后诸证;子宫内膜;漏尿[中图分类号]R271.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20)24-0137-022.2 入院时及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的对比入院时,两组患者倦怠乏力、口渴喜饮、多食易饥、心悸失眠的评分相比,P >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倦怠乏力、口渴喜饮、多食易饥、心悸失眠的评分均低于入院时,其中观察组患者倦怠乏力、口渴喜饮、多食易饥、心悸失眠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

详见表2。

2.3 入院时及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相关指标的对比入院时,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的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值相比,P >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的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值均低于入院时,其中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的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

详见表3。

表2 入院时及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的对比(分,s x ±)组别例数倦怠乏力评分口渴喜饮评分多食易饥评分心悸失眠评分入院时治疗后入院时治疗后入院时治疗后入院时治疗后观察组508.57±1.01 2.14±0.359.02±0.25 3.36±0.418.89±0.33 2.89±0.518.14±1.13 1.89±0.48对照组508.59±1.02 5.31±0.349.01±0.27 5.88±0.428.88±0.35 5.03±0.528.15±1.11 4.93±0.46t 值0.899.230.418.520.379.06 1.069.04P 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表3 入院时及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相关指标的对比(s x ±)组别例数空腹血糖(mmol/L)餐后2h 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入院时治疗后入院时治疗后入院时治疗后观察组50 6.63±0.45 3.77±0.239.42±0.78 6.83±0.61 6.38±0.27 5.21±0.14对照组506.64±0.46 5.92±0.249.43±0.777.94±0.62 6.39±0.25 5.87±0.15t 值0.738.250.657.150.96 6.32P 值>0.05<0.05>0.05<0.05>0.05<0.053 讨论中医理论中无糖尿病的病名。

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摘要】穴位埋线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埋入线材来进行治疗。

本文从穴位疗法的历史、穴位埋线的定义和研究背景入手,探讨了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以及其在免疫相关疾病中的应用。

对穴位埋线与免疫调节相关机制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临床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

文章还评价了穴位埋线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展望了穴位埋线在免疫调节中的潜在作用,并探讨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

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深入探讨穴位埋线的免疫调节作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穴位疗法、穴位埋线、免疫调节、免疫相关疾病、临床应用、免疫调节机制、安全性、有效性评价、潜在作用、应用前景、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穴位疗法的历史穴位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

早在距今约5000年前的古代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穴位的记载。

穴位疗法认为人体有数百个穴位,通过在特定穴位施加压力或刺激,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在中国历史上,穴位疗法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例如头痛、消化问题、睡眠障碍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穴位疗法逐渐传播到其他国家,并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和应用。

在日本,穴位疗法演变为针灸疗法,成为其重要的医疗手段。

在西方国家,穴位疗法被称为穴位按摩或穴位针灸,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接受。

1.2 穴位埋线的定义穴位埋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也被称为穴位植入疗法或穴位固定疗法。

它是通过在患者体表特定穴位周围埋入特定材料,如金属线或丝线,来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这种治疗方法源于古代中医理论,主要应用于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平衡阴阳、调节脏腑功能等方面。

穴位埋线可以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和固定,来调节经络气血的流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与传统的针灸疗法相比,穴位埋线的治疗效果持久稳定,不需要经常性的操作,适合长期治疗需要。

目前,穴位埋线疗法在中医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并在一些免疫相关疾病、慢性病和疼痛疾病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穴位治疗进展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穴位治疗进展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穴位治疗进展
徐敏;刘保新;黄承军
【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1(035)002
【摘要】近年来,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穴位治疗的研究进展发展很快.本文详细地介绍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各种穴位疗法及其进展.供临床医师和研究人员参考.【总页数】2页(P301-302)
【作者】徐敏;刘保新;黄承军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柳州,545001;广西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柳州,545001;广西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柳州,54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9.5
【相关文献】
1.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进展 [J], 郭玄;郭世宁;吕发明
2.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西医临床治疗进展 [J], 刘海龙;卫荣
3.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进展 [J], 林芸;陈丽娜;王华
4.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中药治疗进展 [J], 吴海洋;索欢;王平
5.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进展 [J], 方岩; 朱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中医药学刊穴位埋线对肝肾不足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证候学与生存质量的影响刘保新,王力平,徐敏,黄承军,唐福宇,娄宇明,梁柱,王继,梁冬波,唐汉武(柳州市中医院脊柱外科,广西柳州545001)摘要:目的:观察分期取穴埋线疗法对肝肾不足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证侯学与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105例肝肾不足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B与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A采用碳酸钙D3咀嚼片治疗,对照组B采用碳酸钙D3咀嚼片+仙灵骨葆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碳酸钙D3咀嚼片口服+穴位埋线治疗。

评价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后的中医证侯学积分与生存质量积分的变化。

结果:治疗前,各组中医证侯学与生存质量积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治疗3月、6月后,3组中医证侯学与生存质量积分与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均P<0.01),治疗组、对照组B优于对照组A(均P<0.01),而治疗组与对照组B之间无差别。

治疗6月后两组中医证侯学与生存质量积分与治疗3月后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对照A无差别。

结论:分期取穴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有良好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穴位埋线疗法;疗效中图分类号:B285.6;R68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3-0550-03Effect of Embedding Thread at Acupoints on TCM Syndrome Integral andQuality of Life Scale of the Patients with 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 of Liver and Kidney Deficiency TypeLIU Bao-xin,WANG Li-ping,XU Min,HUANG Cheng-jun,TANG Fu-yu,LOU Yu-ming,LIANG Zhu,WANG Ji,LIANG Dong-bo,TANG Han-wu(Department of Spinal Surgery,Liuzhou Hospital of TCM,Liuzhou545001,Guangxi,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mbedding thread at acupoints on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of liver and kidney deficiency type.Methods:105patients with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of liver and kidney deficiency type from July2008to February2010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control group A(treated with Calcichew D3tablets),controlgroup B(treated with Calcichew D3tablets and XIANLINGGUBAO capsules)and treatment group(treated with Cal-cichew D3tablets and embedding thread at acupoints).The TCM Syndrome integral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scale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3months'and6months'treatment were observed.Results:Before treatment,the TCM Syndrome inte-gral and quality of life scale of the patients in three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After three and six months'treatment,the scores of TCM Syndrome integral and quality of life scale in three group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o the ones treated before(no difference between control group B and treatment group).Additional,the difference existed in the scores of TCM Syndrome integral and quality of life scale in later two groups treated for6months and treated for3 months,but no difference in control group A.Conclusion:The therapy of embedding thread at acupoints is an effective method on treating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of liver and kidney deficiency type.Key words: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embedding thread therapy;therapeutic effect收稿日期:2010-10-03基金项目:广西卫生厅资助课题(Z2008425);柳州市科技局资助课题(2009021518)作者简介:刘保新(1974-),男,湖北十堰人,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脊柱外科。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多病因疾病,以绝经后出现骨转换加速、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细结构被破坏、骨脆性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

随着人类老年社会的到来,罹患人数逐年增加,已引起广泛关注[1-2]。

自2008年7月-2010年2月,我们采用取穴埋线治疗肝肾不足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105例,均来自我院骨科门诊病人。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符合BMD<M-2.0SD,即可诊断。

中医辨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及《中医诊断学》中的有关辨证标准,选择肝肾不足证患者为观察对象,具备以下主证3项,次证2项,即可诊断。

主证:腰背酸痛,四肢骨痛,膝软无力,舌质黯或淡红,脉弦细;次证:不能负重,肢体麻木,形寒肢冷。

纳入标准:①绝经后妇女;②符合中西医双重诊断标准;③最近6月内未进行抗骨质疏松治055中华中医药学刊疗;④能坚持完成全部疗程的治疗,并按要求随访。

排除标准:①患有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各种内分泌代谢疾病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亢、糖尿病等);②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者;③其他严重疾病干扰骨代谢者;④患有乳腺疾病或子宫、卵巢疾病者;⑤主动中止治疗或失访者。

105例患者年龄范围为50 70岁,平均为(62.2ʃ2.8)岁,平均绝经年限为(12.2ʃ3.2)年。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A (单用碳酸钙D3咀嚼片)、对照组B (用碳酸钙D3咀嚼片+仙灵骨葆胶囊)与治疗组(碳酸钙D3咀嚼片+穴位埋线),每组各35例。

3组患者绝经年龄、平均年龄、骨密度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A :口服碳酸钙D3咀嚼片,每次1片,每天口服2次。

连续服用6月。

对照组B :碳酸钙D3咀嚼片+仙灵骨葆胶囊口服。

碳酸钙D3咀嚼片服用方法与疗程同前;仙灵骨葆胶囊每次3粒口服,每天2次,连续服用6月。

治疗组:碳酸钙D3咀嚼片+穴位埋线治疗,碳酸钙D3咀嚼片服用方法与疗程同前。

穴位埋线治疗:治疗前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局部检查,向患者详细说明穴位埋线治疗的目的、意义和方式。

分期取穴方法:①肾俞(双)、肝俞(双)、夹脊(双)、委中(双)主要用于开始的2月,患者合并有比较重的腰背疼痛;②肾俞(双)、肝俞(双),主要用于后4月,虚火旺盛者加三阴交(双),合并脾胃虚弱,纳差加脾俞(或足三里),湿重加阴陵泉(双),仍有瘀血症状经络不通者加用夹脊或委中(单或双)。

每次选用穴位6 8个左右,不超过10个。

材料准备:3/0号羊肠线(剪成5 10mm 长短泡在75%的医用酒精中备用)、一次性10mL 注射器针头(做套管)及一次性9号针头、一次性40mm 微针(剪去针头做推进器)、碘伏、棉签、创可贴、75%医用酒精、无菌棉球。

操作方法:选择穴位后,用记号笔标记,常规消毒后,针-针-线复合体刺入所选俞穴(肾俞、肝俞、脾俞、足三里在呼气时刺入,夹脊、委中在吸气时刺入),进针后分别采用捻转补法或泻法使之得气后退针再刺入到皮下,将羊肠线推入到皮下后出针,出针(肾俞、肝俞、脾俞、足三里按压针孔后出针防止泄气,夹脊、委中按压针孔周围后出针以泄邪),出针后按压片刻以防出血,创可贴固定保护以防感染。

操作中针对套管的选择,一般选择一次性10mL 注射器针头,若操作前查体发现肾俞、肝俞、脾俞附近的关节突附近有压痛点或软组织条索状改变,则选择比较粗的9号针头,进针后有意识的刺入到这些区域行类似小针刀式的剥离,再行手法运针得气。

埋线每半月1次,连续治疗6个月。

注意事项:操作者需熟悉解剖及人体经络,正确掌握穴位埋线治疗适应证;操作手法需轻柔、稳准;治疗中应询问患者的反应,注意针孔的无菌保护。

1.3临床疗效评价1.3.1中医证侯观察临床症状分级量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症状按照轻中重分别数1、2、3分,正常计0分。

见表1。

1.3.2生存质量的评价生存采用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 (I0F )生存质量调查表[4](其中包括功能状况、健康满意程度以及健康总评价三大方面,包括疼痛状况、日常活动能力、进行家务劳动能力、对社交活动能力、健康观念、精神状况6个维度,含41个项目)记分标准,将量表各维度得分结果之和按百分制换算,生存质量总分为100分,<60不合格,60 70分为合格,71 80分为良好,80分以上为优秀。

表1骨质疏松症症状及体征分级量化表症状轻中重腰背疼痛1 3度4 6度7 9度腰膝酸软多行走后稍腰膝发酸感介于两者之间腰膝酸软无力,持续发生,不停站立,行走下肢疼痛1 3度4 6度7 9度下肢痿弱多行走(≥1km )后偶有下肢发酸行走500m 1km 后感下肢酸软无力站立,行走<300m 后感觉下肢酸软无力步行艰难偶有行走不便感,100m 之内无不适感短距离行走(10100m )既感困难站立、行走困难,不能超过10m目眩偶有目眩,但不影响日常生活时有目眩,劳累后加重,影响日常生活动则目眩,甚则骤倒,严重影响日常生活1.4统计学处理采用和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 检验,3组之间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Ridit 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