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2)》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doc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及环境;(2)掌握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气候变化对全球的影响;(3)学会用地图和图表展示两极地区的相关信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2)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学会收集、整理、分析相关信息;(3)运用地图、照片等资料,提高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爱,提高环保意识;(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3)增强学生对我国极地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及环境;(2)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气候变化对全球的影响;(3)学会用地图和图表展示两极地区的相关信息。
2. 教学难点:(1)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2)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3)气候变化对全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制作PPT;(2)准备地图、照片等教学素材;(3)设计教学活动和提问。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笔记本和文具;(3)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两极地区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2)提问:你们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有什么了解?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及环境;(2)学生通过地图和图表,掌握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气候变化对全球的影响。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3)讨论气候变化对全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4. 案例分析:(1)展示我国在北极和南极地区的科研基地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极地事业;(2)分析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发展问题。
初中地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设计范文
初中地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2. 使学生掌握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2.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3.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4.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气候特点及生态环境保护。
难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对极地地区的直观认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地理观察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
2. 讲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地貌、气候等特征。
3. 讲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介绍北极熊、企鹅等典型动物及其生活环境。
4. 分析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讲解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的气候变化。
5. 讲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介绍国际条约和国家政策,讨论学生如何为保护极地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气候特点及生态环境保护。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绘制一幅北极地区或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示意图,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极地地区的实地考察活动,如参观极地动物馆、观看极地纪录片等,加深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了解。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doc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环境。
2. 使学生掌握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和人类活动。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环境、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和人类活动。
2. 难点:两极地区的环境问题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两极地区的风貌。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两极地区的具体实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案例分析材料,如北极熊保护、南极科研站建设等。
3. 准备小组讨论题目,如两极地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两极地区的特点、环境、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和人类活动。
3. 案例分析:分析两极地区的具体案例,如北极熊保护、南极科研站建设等。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就两极地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展开讨论。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3. 作业反馈:分析学生作业中展现的知识掌握和思考深度。
七、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观看关于两极地区的纪录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安排学生参观地理展览或相关科普活动,拓宽视野。
3.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两极地区的环境保护谈判。
八、课程反思1. 思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学生反馈如何。
2. 评估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使用效果,考虑改进措施。
3.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是介绍地球上最神秘的两个地区——北极和南极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包括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以及科学研究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两极地区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地球的基本知识、气候类型、生态系统等概念。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但同时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极和南极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内容;学会阅读和分析有关两极地区的地图和图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两极地区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特殊地位,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尊重和弘扬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极和南极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生态系统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两极地区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分析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两极地区实例,分析其特点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涵盖图片、视频、地图、图表等丰富资源的课件。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doc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北极和南极地区的兴趣。
2. 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教学内容:1. 引入北极和南极地区的概念。
2. 说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观看北极和南极地区的图片。
2. 提问学生对北极和南极地区的了解和印象。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记录学生的回答和提问。
教案章节二:北极地区概述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学生能够掌握北极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教学内容:1. 介绍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讲解北极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教学方法:1. 使用地图和图片展示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北极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北极地区地理位置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提问学生对北极地区气候和生态环境的理解。
教案章节三:南极地区概述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学生能够掌握南极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教学内容:1. 介绍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讲解南极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教学方法:1. 使用地图和图片展示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南极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南极地区地理位置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提问学生对南极地区气候和生态环境的理解。
教案章节四:北极和南极的资源与利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北极和南极地区的资源和利用情况。
2. 学生能够讨论北极和南极地区资源利用的利弊。
教学内容:1. 介绍北极和南极地区的资源和利用情况。
2. 分析北极和南极地区资源利用的利弊。
教学方法:1. 使用地图和图片展示北极和南极地区的资源和利用情况。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北极和南极地区资源利用的利弊。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北极和南极地区资源和利用情况的掌握程度。
地理湘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 (2)
1、在图2—29上找出北冰洋及其四周的大陆
2、纬度相差1°,距离约为111千米,估算南宁市到北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多少千米?(提示:南宁市纬度约为23°N)
3、阅读课本P.58,简单概括北极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
地球仪
地图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参考教案1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在地球仪上指出北冰洋和南极洲的位置,并简述它们的纬度位置特点
2、能在地图上分别指出北冰洋和南极洲四周的大陆和大洋
3、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分析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选择2月建站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填图,增强读图分析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学生说南北极地区的了解。(个人回答)
任务二:
1、学生读图、计算、看书,然后学生上台指出北冰洋四周的大陆和计算的结果。
通过学生指图、展示计算结果来检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提问]
1、同学们,你能在地球仪上找出北冰洋和南极洲的位置吗?
2、你知道它们的纬度位置都有什么特点?
3、请同学们学高峰的精神
学习重点
1、南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点。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学习难点
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
教学操作流程
所需资源
学生学习事项
教师教导、调控方式
任务一:
情景导入,
问题感知
任务二:
学案引领,
自主学习
5
17
任务一:
1、学生观察地球仪,指出北冰洋和南极洲的位置,简述它们的纬度位置特点。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第2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科学研究、环境保护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极和南极地区的独特性,培养学生对极地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球的相关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北极和南极地区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北极和南极地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极和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科学研究、环境保护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极地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极和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科学研究、环境保护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关注极地环境的保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多媒体素材,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资源:准备好关于北极和南极地区的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
2.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
3.学生活动材料: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方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极和南极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个地区的独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呈现北极和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科学研究、环境保护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是关于地球上最寒冷的两个地区的介绍。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图表,生动地展示了这两个地区的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不大,但对学生扩展知识面、提高对地球环境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针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知识较为陌生。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气候等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地理素养,有利于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2.培养学生对地球环境的认识,提高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通过图表和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2.难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两个地区的风貌。
2.资料分析: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认识,提高合作意识。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资料:准备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图片,用于导入和展示。
2.视频资料:准备关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视频资料,用于呈现和拓展。
3.资料卡片:准备关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资料卡片,用于操练和巩固。
4.案例分析:准备相关案例,用于讨论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两个地区的风貌。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二章第五节北极和南极地区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两极地区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根据相关资料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
3、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原因,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科学考察。
教学难点:1、两极地区气候的差异及其原因。
2、在以两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方向。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图文分析、联系对比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本,并搜集相关的极地景观图片、文字等资料2、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方案1:极地动物导入。
展示北极熊和企鹅等极地动物图片,请学生回答它们生活的地区。
进而导入新课,展开探究。
方案2:极地忧患导入。
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让学生谈谈全球变暖对两极冰川的影响。
[两极地区冰川融化]进而提出问题:“两极冰川融化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海平面上升,世界上许多沿海平原、岛屿和低地将被淹没,如上海、伦敦、天津等城市被海水淹没。
]使学生对“北极和南极地区”的学习产生迫切感。
师生一起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学习任务一:两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58、59相关资料,参照图2-29和图2-31,解决以下问题:(1)观察两幅地图中的经纬线,说出北冰洋和南极洲所处纬度位置和所跨经度特点?(2)指图说出北冰洋几乎被哪几个大洲包围,而南极洲被哪三个大洋环绕?(3)北冰洋和南极洲是否就是我们所说的北极和南极地区呢?(4)纬度相差1°,距离约为111千米。
估算一下,你的学校所在地到北极点的直线距离大约有多远?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一个站在南极点的人,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朝向什么方向?若站在北极点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教师点拨: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它是半圆,方向不连续。
初中地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2)掌握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气候环境以及代表性动物;(3)理解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历程及目前面临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和分析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2)运用比较法,分析两极地区的异同点;(3)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两极地区的保护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2)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气候环境以及代表性动物;(3)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历程及目前面临的问题。
2. 教学难点:(1)两极地区的气候环境特点;(2)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历程及目前面临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北极熊和企鹅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两极地区的兴趣;(2)提问:“你们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有什么了解?”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气候环境以及代表性动物;(2)介绍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历程及目前面临的问题。
4. 课堂互动:(1)小组讨论:两极地区的异同点;(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案例分析:(1)展示两极地区的保护案例,如北极熊的保护;(2)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3)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两极地区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四、课后作业1. 绘制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示意图;2. 列举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代表性动物;3. 思考:如何保护两极地区?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地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设计范文
初中地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环境。
2. 使学生掌握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和人类活动。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3.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科学研究。
4.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人类活动及对环境的影响。
5. 两极地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和人类活动。
2. 难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环境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两极地区的特点和问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地图,直观展示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实际应用和环境保护。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和人类活动。
4. 案例分析:分析两极地区的实际应用和环境保护措施。
5. 小组讨论:讨论两极地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两极地区示意图,加深对地理位置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作业绘制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重点关注学生对两极地区地理位置、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科学研究、人类活动及环境保护的理解和运用。
3. 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括两极地区的地图、图片、视频等。
2. 教材:提供相关知识的文本材料。
3. 案例素材:关于两极地区实际应用和环境保护的案例。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doc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及环境;(2)掌握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3)了解我国在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及其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展示等途径,培养学生对两极地区的认知;(2)采用小组讨论、探究活动等方法,提高学生对两极地区环境问题的关注;(3)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我国在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及国际合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2)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3)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特点;2. 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3. 我国在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4. 两极地区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5. 我国在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及国际合作案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及环境;(2)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3)我国在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及其重要作用;(4)两极地区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5)我国在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及国际合作案例。
2. 教学难点:(1)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及环境;(2)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3)我国在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及其重要作用。
四、教学方法1. 查阅资料:让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络等途径,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相关信息;2.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两极地区的图片,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两极地区的特点;3.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问题;4. 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分析两极地区的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5. 案例分析:以我国在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及国际合作案例为例,进行深入分析。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两极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2. 讲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及环境;3. 分析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4. 介绍我国在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及其重要作用;5. 探讨两极地区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6. 分享我国在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及国际合作案例;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初中地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设计范文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及环境;(2)掌握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3)了解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历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并分析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2)利用资料卡、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开发利用情况;(3)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历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及环境;(2)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3)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历程。
2. 教学难点:(1)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2)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历程。
1. 导入新课:(1)展示北极熊和企鹅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2)提问:你们知道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浏览教材,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及环境;(2)小组讨论: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有哪些?如何开发利用?3. 课堂讲解:(1)讲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及环境;(2)讲解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3)讲解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历程。
4. 互动环节:(1)小组竞赛:让学生分组回答关于两极地区的问题,赢者奖励;(2)学生代表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两极地区的认识和看法。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两极地区的重要性及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精神。
四、作业布置1. 绘制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示意图;2. 编写一篇关于两极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短文;3. 调查了解我国在两极地区的科研活动,分享给同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七年级地理下册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2(新版)湘教版
目标: 引起学生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吗?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两个地区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4. 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综合分析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情况,形成全面的认知。
5. 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学习我国在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科考活动及国际合作,培养学生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这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重点让学生理解这两个地区的独特性以及它们在地球上的重要地位。
- 未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两个地区的科考活动将更加重要,需要更多国际合作。
④ 我国在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科考活动及国际合作:
-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参与北极地区的科考活动,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领域。
- 近年来,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考活动也日益增多,建设了多个科考站,开展了多项国际合作。
(4)我国在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科考活动及国际合作:涉及到的国家较多,学生难以记忆,需要通过地图、时间线等形式进行讲解,并强调我国在这两个领域的重要地位。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 讲授:用于介绍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等基础知识。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word教案 (公开课)2020年湘教版地理 (2)
南极和北极地区课题第五节南极和北极地区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区分方向。
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难点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区分周围环境教法及教具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一、板书课题南极和北极地区二、出示学习目标:三、自学指导:1、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
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
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2、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
〔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局部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3、南北极气温比拟图。
读图比照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
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明确学习目标读图查找位置交流讨论看图比照,讨论原因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
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
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4、引导: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和图10.4,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南极:企鹅。
北极:北极熊。
〕5、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区分方向?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
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6、阅读自学104—106页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7、讨论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8、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
地理知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设计
地理知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设计地理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基础,北极和南极地区作为全球最极端的地理环境之一,是人类探索和了解地球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本教案将介绍两个地区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并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究。
一、教学目标1.了解北极和南极地区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了解北极和南极地区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特征;3.了解北极和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现状和对全球环境的影响;4.了解北极和南极地区矿产资源的特点和开发现状,并掌握环保意识;5.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习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北极地区北极是地球最北部的极地地区,包括北极洲,北极海和周边地区。
北极地区的气候寒冷,严重缺乏光照,有严重的冰雪覆盖,霜冻期长,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
北极地区生态系统中的动物资源主要包括北极熊、海豹、海象等,植物资源及微生物资源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学和科学价值。
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已经引起了全球环境的关注,其中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极地生态等问题更是非常值得人们关注。
2.南极地区南极是地球最南部的极地地区,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但最人迹罕至的大陆。
南极地区气候条件极端恶劣,大部分地区的气温永远低于零下十度,南极大陆几乎完全被冰雪覆盖。
南极是世界上野生动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主要动物资源包括企鹅、海豹、鲸、蟹、鲑鱼、虾等,在南极大陆还有许多具有科学价值的细菌和微生物资源。
南极洲每年冬季降临时,更是极寒和孤独的极地夜晚,只有勇敢、坚强的探险家才能在这里生存下去。
三、教学策略1.观察、学习与识辨通过观察北极和南极地区的物种、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培养学生的学习与识辨能力。
2.自主研究与探索领着学生一起去动手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主研究和探索中提升能力、激发潜能。
3.组织与合作通过小组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组织能力,丰富学生的人际互动经验。
4.情景教学与体验教学在情景教学和体验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更为深刻地理解一些知识,感受其实际意义。
七年级地理下册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第2课时)教案湘教版
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第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2.掌握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与代表性动物;3.了解人类进行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的历史过程,理解在极地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意义;4.知道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的名称、位置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极地地区的丰富资源,认识极地的科学考察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保护南极环境的意义,认识到保护南极洲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境意识。
2.通过极地科考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
培养他们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2.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与代表性动物。
(二)教学难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方式一以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一组动物图片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动物景观图。
教师: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冰天雪地的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在那么冷的环境中,有没有动物呢?学生回答有,并且举例说明,同时PPT呈现。
教师:冰天雪地,企鹅成群、冰川深厚,这又是什么地方呢?同样讲述,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今天我们就走进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这两个神秘的地区。
导入新课的学习。
导入方式二以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动物或科考视频导入,PPT播放关于两极地区动物或科考的视频。
教师:,同学们,请猜一猜片中展现的动物是哪儿的?学生:南极、北极。
教师:对!这里就是神秘的极地地区,我们的地球有两个极。
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下两地地区的动物和科学考察。
导入新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一、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熟悉本节课学习内容。
探究活动1材料1:北极点处海水深2000多米,常年为厚厚的冰层所覆盖。
七年级地理下册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2(新版)湘教版
首先,我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我成功地运用了讲授法和讨论法,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等知识点。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和问题,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沟通能力。
其次,我使用了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软件,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通过展示图片、视频和动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七年级地理下册 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2 (新版)湘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7.5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概况,包括极点、极圈、极地酷寒、多狂风等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在讲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等内容时,采用讲授法,清晰、系统地传授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认识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等内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极地地区,初步形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学习地理的兴
趣。
重点
两极的位置特点和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难点
理解人类对对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意义,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多媒体 导学案
的到来,2017年我国极地旅游人数达到5500人,仅次于美国。今天我们走进这个神秘的两极地区,探寻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
二、讲授新课探究一自学
5分钟
讨论5分钟
讲解3分钟
探究二自学5分钟
讨论5分钟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探究一冰雪的范围,学生自学导学案
1、北极地区指的区域,包括、和北部及一些岛屿,北冰洋被、、三大洲包围,它属于北极地区, 是世界上纬度最的海洋。
学生讨论并回答
板书设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1、位置范围→纬度高→冰雪世界
2、丰富的资源①生物②矿产③淡水
3、极地考察→五站,一船
题目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课标
解读
本节教材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是“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
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了解人类对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判读地图、阅读资料,初步学会综合分析南极和北极的特殊
2、南极地区包括洲及沿海岛屿和陆缘冰,括
、、的一部分。南极洲平均海拔2350米
(其中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余米),如果不扣除冰层,是世界平均海拔最的大洲,也是世界上纬度最的大洲。
通过了解两极的位置,我们可以得出最大的特征是纬度高。下面小组讨论两极地区的环境。
小组合作讨论
(1)北极的特征:
(2)南极的特征:
教法
问题讨论法、图文资料分析法,自主学习法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称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新兴的旅游方式为极地旅游。这里有半夜部落的太阳,步履蹒跚的北极熊,多彩绚烂的极光,悠然自得的北极熊,形态多样的北极熊吸引人民的到
来,这个由冰川海洋天空组成的交响曲吸引人民
(3)同为两极,为什么南极比北极冷?
①南极是陆地, 北极是海洋, 南极陆地储存
的热量少。
②南极比北极的海拔高,气温低。
(4)特殊的自然环境有没有人在这里居住?
长期居住在北极地区的人口已接近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学生自学课本,补充导学案。
学生阅读材料后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自学课本,补充导学案独特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