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小蚕共育实用技术
小蚕共育操作规范 100
小蚕共育技术推广一、小蚕共育的优点1、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养成提前订种的良好习惯,避免蚕种紧缺或过剩。
2、缩短小蚕饲养时间,集中大蚕上簇时间,缩短每季蚕的饲养周期。
3、节省小蚕期人力、物力、时间的投入。
4、实现多季套养:A、增加全年饲养数量。
B、蚕室蚕具多次利用。
C、缓解养蚕劳力紧缺。
5、提高小蚕饲育的整体水平,提高整体张产水平。
二、小蚕共育的组织管理1、共育户的确定:各个乡镇首先确定一批具有一定组织能力、较高饲养技术、完善的养蚕设施的蚕户为共育户,共育户的分布要均匀、合理。
2、共育户的规模:共育户一般控制在30~50张,每8张需要1个技术熟练的饲养人员。
3、共育户订种,共育户提前1个月在所在村组征订蚕种,发种前上缴到所在乡镇。
4、共育户根据共育数量计算饲养区数,准备蚕室、蚕匾、蚕网、塑料纸等。
6制定各户送叶标准,送叶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制定)。
7、编制各户分蚕数量表,并通知各户领蚕时间。
三、小蚕共育的技术规范(一)、收蚁1、收蚁准备蚕匾:大圆匾每张蚕种配2个,茧筛每张蚕种配4个。
塑料纸:每张蚕种配8张,(数量、大小根据蚕匾而定)。
小蚕网:每张蚕种配4个,(数量、大小根据蚕匾而定)。
鹅毛、蚕筷:4~10根、4~10双。
公分称:1~2杆。
小蚕防病一号:每张蚕种配半袋。
焦糠:每张蚕种配2斤。
收蚁布:每5张蚕种配1块,薄涤良质地。
2、催青温湿度:蚕室温度25℃、湿度80~85%。
3、收蚁时间:收蚁当日早晨5时左右感光,中系在盛孵化后2~3小时为收蚁适期,日系及秋季应适当提前,收蚁全过程不超过3小时,在上午12时前定座完毕。
4、收蚁方法:收蚁采用打落法,提前将蚕种每5张平摊在一个蚕匾中间置于塑料纸上,上面覆盖一个小蚕网,将布盖于蚁蚕上,使蚁蚕吸附在布上,将其打落。
5、分区:采用按量分区等量饲养,大圆匾每匾6克蚁蚕,茧筛每匾3克蚁蚕,每区蚁蚕重量相同,分蚕时随机抽取。
(二)、饲养1、送叶标准小蚕各龄用叶要求2、饲育标准小蚕饲育指标3、试喂区:为了确保饲养安全,每10张原种须设立2个试喂区,每次给桑前,将切好的桑叶随机抽取一些撒于试喂区,半个小时候后观察无异常,方可大面积给桑。
家蚕小蚕共育技术及其应用探讨
家蚕小蚕共育技术及其应用探讨家蚕和小蚕是两种不同的蚕种,家蚕是丝绸生产中主要的蚕种,而小蚕则是茧丝生产中用来制作普通布料的蚕种。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将这两种蚕种同时养殖,即实现“家蚕小蚕共育”。
家蚕和小蚕的共育技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两种蚕种的生长和环境需求不同。
具体来说,家蚕要求温度较高(25-28℃)和相对湿度较高(70-80%),而小蚕则要求温度较低(17-20℃)和相对湿度较低(50-60%)。
因此,在共育过程中需要针对两种蚕种的生长需求分别调控温湿度等环境因素。
针对温湿度方面的调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设计适宜的饲养场所,如将大型场所分隔成两个区域,分别养殖家蚕和小蚕,并且安装温湿度控制设备,实现区域温湿度的独立调控。
2. 在饲养场所内设置遮挡层,如帘子等,来阻隔两种蚕种之间的空气流动,减少相互干扰。
3. 针对小蚕的生长需求,可以在小蚕饲养区设置散热设备,以降低温度和湿度。
4. 采用不同的饲料和饲养方式。
家蚕可以以桑叶为主食,而小蚕则可以以桑椹为主食。
另外,两种蚕种的饲养方式也有所不同,家蚕适合大型养殖,小蚕则可以采用集约化饲养方式。
除了温湿度方面的调控,家蚕小蚕共育还需要解决疾病传播的问题。
两种蚕种的疾病可能会互相传染,导致养殖的失败。
因此,需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严格控制饲料、饮用水和饲养环境的卫生状况,比如对饲料进行消毒、保持饮用水清洁、杀灭害虫等。
2. 制定科学的养殖计划,如定期对两种蚕种进行体检,追踪蚕种健康状况,并及时处理疾病。
3. 定期对养殖场所进行清洁消毒,减少病菌滋生的可能性。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实现家蚕和小蚕在同一场所的共育,达到同时生产丝绸和布料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家蚕小蚕共育技术可以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益。
此外,共育也有助于推进蚕种间的科研和育种工作,提高蚕种质量和促进蚕业的可持续发展。
家蚕小蚕共育技术及其应用探讨
家蚕小蚕共育技术及其应用探讨家蚕和小蚕共育是指在家蚕养殖过程中,同时对家蚕和小蚕进行养殖的一种技术。
家蚕在传统的养殖过程中需要经历多个生长发育阶段,而在这些不同的阶段里,家蚕会产生不同的养分需求,如果能够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家蚕进行适当的管理,就能够提高家蚕的产量和质量。
家蚕小蚕共育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家蚕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家蚕小蚕共育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优势以及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一、家蚕小蚕共育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1. 合理设置养殖场地在进行家蚕小蚕共育时,首先需要合理设置养殖场地。
家蚕的养殖场地主要是用来饲养家蚕的蚕室,而小蚕的养殖场地则需要设置在离家蚕蚕室不远的地方。
要合理设计两者的布局,充分利用场地资源,方便管理和操作。
2. 细致管理蚕室环境家蚕和小蚕共育的环境要求是不同的,家蚕的蚕室需要保持相对稳定的温湿度和通风条件,而小蚕的养殖场地则需要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
在进行家蚕小蚕共育时,需要对两者的养殖环境进行细致的管理,保证它们各自的生长环境符合其需求。
3. 定期进行饲料补给家蚕和小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饲料供给,因此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它们进行饲料的补给。
家蚕和小蚕的饲料需求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它们的不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饲料补给,以保证它们能够获得充足的养分。
4. 注重卫生管理在家蚕小蚕共育过程中,卫生管理尤为重要。
要定期清理家蚕蚕室和小蚕养殖场地,防止病虫害的滋生,并及时进行消毒处理,以保证家蚕和小蚕的健康生长。
5. 积极进行疾病防治疾病是影响家蚕和小蚕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家蚕小蚕共育过程中,要积极进行疾病的防治工作。
定期对家蚕和小蚕进行健康检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治疗和隔离,以免疾病传染。
1. 提高了养殖的利用率家蚕和小蚕共育技术使家蚕养殖场地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提高了养殖的利用率。
通过在同一场地上同时进行家蚕和小蚕的养殖,有效地节约了养殖场地空间,提高了养殖的经济效益。
浅谈小蚕共育技术要点
浅谈小蚕饲育技术要点王做苗(安微省宁国市蚕桑站)摘要: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和农村饲育实践,提出小蚕饲育技术要点:、搞好补催青,提高一日孵化率,严格控制温湿度标准,精选适熟桑叶,做好分批、提青、就眠、饲食工作,控制日眠,搞好消毒防病。
关键词:小蚕饲育技术要点俗话说:“养好小蚕一半收”。
因此,小蚕饲养在整个蚕茧生产过程中显得至关重要。
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和习性,总结多年的生产实践,提出如下技术要点:1搞好补催青,及时收蚁。
各县市蚕桑部门向乡镇发放蚕种一般是点青期(已4胚子),转青期(已5胚子)发到养蚕户手中。
这就要求乡镇蚕桑部门和蚕农做好补催青工作,提高一日孵化率。
转青卵宜掌握在温度25.5℃,干湿差在1—1.5℃的条件下进行黑暗保护。
收蚁当天早上5时左右进行感光,收蚁要求简单迅速,适时收蚁。
收蚁时为防止蚁蚕逸散和减少蚁蚕体力消耗,温度可适当降至24。
(3。
收蚁结束后,立即升至标准温度26—28℃。
2调节温度、湿度。
小蚕需要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才能迅速地生长发育,而多湿环境也可以使桑叶保持新鲜,从而减少给桑回数,节省桑叶和劳力。
特别是收蚁当天对高温多湿的条件要更为严格。
因此,在饲养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温湿度调节,力争保温保湿。
一般1—2龄温度控制在26—28℃,干湿差0.5℃;广龄温度调节在25—26℃,干湿差以1℃为好。
3精选适熟桑叶。
营养好是保证蚕体强健、发育齐一的基本条件。
由于小蚕生长速度快,除收蚁用叶和各龄第一次饷食用叶采适熟偏嫩叶外,其余大部分时间内都要求选用营养充足的适熟叶。
不采虫口、虫粪等污染叶喂蚕。
坚决不采过嫩叶喂蚕,因为嫩叶营养差,造成蚕儿抵抗力下降,既容易感染蚕病,又容易发生蚕儿不齐的现象。
特别是各龄盛食期时,要采喂适熟或适熟偏老叶,这样蚕儿才能体质强健,发育齐一。
饲养时小蚕采叶标准是:1龄蚕采3—4位叶,叶色以绿色为好;2龄蚕采4—6位叶,叶色以将转浓绿色为好;3龄蚕采浓绿色的三眼叶。
4搞好眠起处理,控制日眠。
家蚕小蚕共育技术及其应用探讨
家蚕小蚕共育技术及其应用探讨家蚕小蚕共育技术是一种繁殖家蚕的方法,它是将家蚕卵放在小蚕滋养器中进行共同繁殖的一种技术。
在此过程中,小蚕提供了一种适宜的环境,在小蚕的帮助下,家蚕能够顺利地孵化、生长和繁殖。
在家蚕小蚕共育技术中,首先需要准备好小蚕滋养器。
小蚕滋养器是一种特殊的容器,内部设置了适宜的温湿度和光照条件,以供家蚕适宜的生长。
然后,将家蚕卵放入小蚕滋养器中。
小蚕会提供一种适宜的环境,使家蚕能够顺利地孵化,并且在小蚕滋养器中食用所提供的食物。
家蚕在小蚕滋养器中生长和繁殖,直到达到相应的生长周期。
家蚕小蚕共育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家蚕养殖中,它可以提高家蚕的繁殖效率,加快家蚕的生长速度,提高家蚕的生产力。
在家蚕生物学研究中,它可以提供一种便捷的繁殖方式,方便进行家蚕的实验观察和遗传改良。
在家蚕种质资源保存中,也可以使用家蚕小蚕共育技术进行家蚕种质的保存和繁殖。
家蚕小蚕共育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家蚕和小蚕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疾病传播和死亡风险的增加。
在小蚕滋养器中,家蚕的生长环境相对封闭,容易产生异味和污染,需要经常进行清洁和消毒。
如果小蚕滋养器的温湿度和光照条件不能适应家蚕的生长需要,可能会影响家蚕的生长和繁殖。
在使用家蚕小蚕共育技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确保小蚕滋养器的温湿度和光照条件适宜家蚕的生长。
密切注意家蚕和小蚕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时进行疾病防控和清洁消毒。
还需要适时地调整家蚕的数量和密度,以保持小蚕滋养器内的环境稳定。
家蚕小蚕共育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家蚕繁殖方法,在家蚕养殖、研究和种质资源保存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使用这种技术时,需要注意处理好家蚕和小蚕之间的相互作用,确保滋养器的环境适宜家蚕的生长,并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
只有这样,家蚕小蚕共育技术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为家蚕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养蚕技术大全 蚕怎么养?
养蚕技术大全蚕怎么养?养蚕技术大全蚕怎么养?【常见问题】蚕怎么养?【专家解答】1 小蚕饲养1.1 小蚕共育1.2 防干饲养1.2.1 防干膜。
以市售聚乙烯塑料薄膜为原料,根据蚕匾的规格每张剪成略大于蚕匾,然后在薄膜上打通气孔制成小蚕防干膜,孔距5 cm,孔径0.1 cm(以1龄小蚕钻不出为适度)。
其特点是坚韧耐用,容易消毒,能通气,能保桑叶新鲜,可以多次使用,是一种优良的覆盖防干材料。
1.2.3 给桑。
传统养蚕每天给桑4~6次,但采用了防干饲育每天给桑2~3次即可,不但节省了劳力,而且由于采用了防干膜,还保持了桑叶的新鲜。
给桑方法是:一般每天早晚各喂1次,中午补喂1次,有时中午不喂。
每次给桑前30 min揭开防干膜,喂桑叶后即盖上。
2 大蚕饲养2.1 地蚕饲育2.2 条桑育2.2.1 蚕座面积。
每龄蚕的蚕座最大面积在蚕饷食后一次扩增到位,4龄蚕最大面积约8 m2/张,五龄蚕为30~40 m2/张。
2.2.3 消毒防病。
尽管大蚕抗病能力比小蚕强,但大蚕食叶多,蚕座湿度大,更有利于病菌的滋生繁殖。
因此,保持蚕座干燥,加强蚕病防治不容忽视。
要求每天晚上喂叶前撒1层新鲜石灰以便干燥蚕座和蚕体、蚕座消毒,30 min后再喂叶。
期间灵活掌握药物添食,同时根据天气情况加强蚕室通风换气。
纸板方格簇是目前最优良的簇具,但其上簇既费工又较繁锁,许多蚕农都难以接受,而使用传统稻草蜈蚣簇则柴印茧、黄斑茧比较多,茧子质量较差,同时做簇具也较费人工,并消耗大量的稻草,且蜈蚣簇不能重复使用。
而塑料折簇可以解决二者的不足,并且采茧方便,只要操作科学,所结出的蚕茧质量与方格簇相比也不逊色[2].一般蚕5龄饷食后经6~8 d开始吐丝结茧。
蚕在将熟时改用片叶饲养,待熟蚕量达5%左右时,添食1次蚕用蜕皮激素,下一餐再喂1层片叶,然后用竹竿或剪下的桑树枝条铺在上面,竹竿每25 cm放1根,再放上折簇与竹竿呈"十"字型。
小蚕养殖共育技术
小蚕养殖共育技术随着蚕业科技的发展,很多新模式、新技术得到应用,使我国养蚕业逐步向经济、省力、高效发展起来。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小蚕养殖共育技术希望能帮到大家。
小蚕的饲养1、1~3龄称为小蚕,小蚕要求的环境为高温多湿。
1~2龄适宜温度为27~28℃,干湿差2~2.5℃。
为了保湿,1~2龄小蚕用全防干育即上面盖塑料膜,3龄用半干防育即只盖不垫。
2、小蚕的用叶。
1龄:自顶芽数下第三片,叶色黄中带绿,一张蚕种用叶1公斤;2龄:自顶芽数下第四片,叶色绿中带黄,用叶3公斤;3龄:自顶芽数下第5~6片,叶色嫩绿色,有光泽,用叶11公斤。
3、喂桑次数及时间:每天喂4次,时间分别为:上午7点、中午11点、下午4点、晚上10点。
4~5龄大蚕相同。
小蚕生长发育快,每次喂桑要结合扩座。
4、小蚕眠前、眠中、眠起处理①眠前除沙:小蚕体色变为白色,身体缩短、体表紧张发亮,此为催眠特征,应立即加网给桑进行眠前除沙。
②提青:如出现一部分蚕已睡眠,一部分蚕未眠,应再次加网给桑,把未眠蚕引上来,移到另一蚕匾中继续饲养至眠定。
③眠中处理:眠的前期蚕座要干,应在蚕座上撒石灰粉,后期室内宜湿,如湿度不够可在地面撒水补湿。
④眠起处理:当一批蚕中有95%以上的眠蚕已蜕皮,头部由灰白色转为淡褐色,头部明显变大,蚕儿爬动寻食,这时可饷食。
应注意各龄蚕饷食前先进行蚕体消毒,方法为:用纱布袋装“小蚕防病一号”撒放10分钟后再饷食,在给第二回桑前提网除沙。
加强蚕期的防病消毒1、做到“三洗手、二换鞋”,即进入蚕室先洗手,采桑、给桑前要洗手,除沙后要洗手,进入蚕室、贮桑室要换鞋。
2、坚持药物添食防病:添食氯霉素,对防治由细菌引起的蚕病效果较好,添食方法,取氯霉素一支加水一斤,喷洒10斤桑叶,于三、四、五龄饷食第二口桑添食一次,五龄中期再添食一次。
已发生蚕病的每天添食一次,且氯霉素、红霉素交替使用。
3、及时淘汰弱小病蚕,并挖坑集中用石灰粉覆盖掩埋。
不能用以喂家禽或倒至鱼塘,以免病毒传播。
家蚕小蚕共育技术及其应用探讨
家蚕小蚕共育技术及其应用探讨引言家蚕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昆虫,丝绸生产的主要原料就是家蚕产的蚕丝。
小蚕是指家蚕幼虫,在家蚕的养殖过程中,小蚕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对最终的丝绸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传统的家蚕养殖技术中,将家蚕幼虫分开进行单独养殖,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共育技术逐渐被引入家蚕的生产中。
共育技术可以提高小蚕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从而提高丝绸的产量。
本文将从家蚕小蚕共育技术的基本原理、共育技术的优势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家蚕小蚕共育技术的基本原理家蚕小蚕共育技术,即在同一养殖场内,将不同龄期的小蚕进行相互配合养殖,以提高小蚕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 利用小蚕生长规律家蚕幼虫的生长发育经历了饲料摄取、蜕皮、生长和滋养的四个阶段。
共育技术利用了不同龄期小蚕之间的生长规律差异,使得小蚕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和规避竞争,从而提高了养殖效率。
2. 利用小蚕之间的互补优势不同龄期的小蚕在食性和活动习性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初期幼虫对饲料的摄取较为轻微,而后期幼虫则对饲料的消耗量较大。
不同龄期的小蚕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可以相互促进,提高幼虫的生长速度。
3. 降低养殖成本传统的家蚕养殖技术中,由于小蚕之间的竞争,导致养殖场对饲料的消耗增加,且需要对不同龄期的小蚕进行分别管理。
而共育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率。
二、共育技术的优势家蚕小蚕共育技术相比传统的单独养殖技术,有着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小蚕的成活率在共育技术中,不同龄期的小蚕可以相互促进,利用了小蚕之间的互补性,从而提高了小蚕的生长速度。
相比单独养殖技术,共育技术可以更快地培育出成熟的家蚕幼虫。
共育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养殖成本,主要体现在饲料的节省和管理的便捷上。
通过合理的组合不同龄期的小蚕,可以降低饲料的消耗,同时也简化了管理的程序,减少了人力成本。
1. 提高丝绸产量家蚕小蚕共育技术可以提高小蚕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从而提高了丝绸的产量。
小蚕共育技术
多采 , 量 不采雨 水叶 。 尽
7 各 龄 蚕 用 叶 标 准
除 收蚁 用 叶和 各龄 第 1次 饷 食 用 叶 采适 熟 偏 嫩 叶外 , 其 余 大部 分 时 间都 要 求 选 用营 养 充足 的适 熟 叶 。 别 是各 特 龄 盛食 期 , 采喂 适 熟 叶 或适 熟 偏 老叶 , 要 以使 蚕 体 质 强健 , 发 育整 齐 。 禁采 喂虫 口 、 粪叶 。 严 虫 一般 1龄蚕 用 叶 : 水量 含 8 %, 0 叶色 黄中带 绿 , 叶位 最 大 以上 2 3片叶 ,  ̄ 蚕吃 后叶 上
6 采 叶 时 刻
可达 到 稳 产 高 产 。 同时 , 蚕 共 育 可 节 省 劳 力 、 屋 、 料 小 房 燃 及消 毒药 品等 , 而 降低 养蚕 成本 , 从 增加 蚕农 收 入 。
1 蚕 室 蚕 具 的 准 备
正 常 天气 , 般在 早 上 和 傍晚 采 叶 , 午 不采 叶 。 上 一 中 早
¥ 8 83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 号 10 — 7 9 2 0 )6 2 8 O 0 7 5 3 (0 9 0 —0 0 一 1
关 键 词 小 蚕 : 育 技 术 : 徽 宁 国 共 安
中 图分 类号
小蚕 共育 是 一种 由单位 组 织人 员饲 养小 蚕 或 由蚕 室设
2 ℃ , 蚁 后 立即 升 至 标准 温 度 2  ̄ 8C, 4 收 6 2 q 先撒 “ 病 一号 ” 防
要 等露 水干 后 再 采 ( 忌采 露水 叶 ) 下 午于 5时 后采 ; ; 中午 一 般 温 度较 高 , 光较 强烈 , 阳 此时 采 回的桑 叶 易凋 萎 、 发酵 , 如 遇 阴天 , 午 也可 采 。 干 旱 天气 , 上 多 采 , 午 少采 , 中 遇 早 下 使 桑叶 含水 量基 本 满足 蚕 的要 求 , 阴雨天 气 , 争取 在 雨前 遇 应
小蚕生理特点及共育关键技术
二 氧化碳 抵抗力较强, 要 做 好 门
窗 关闭工 作。 蚕 室内由于饲 养 人 员 和 蚕 的呼吸 , 加上蚕沙发酵, 使 蚕 室 空 气 中的二 氧 化 碳 含 量 增 多。 二 氧化碳 对蚕呼吸障碍的程度, 因发育 时期 不 同而 不 同 小蚕 期 比 大 蚕 期 的抵 抗 力 较 强。 但 对 于 蚕 室 中产 生 的一 氧 化 碳 、 二 氧 化 硫
叶种植地, 防止 农 药 及 有 害 气 体
得好, 因此 , 参 与 共 育的小 蚕 眠 起
固 壅 窒 堇
2 0 1 6年 度 重 庆 市 出版 专 项 资 金 资 助 项 目
特色农业{ 技术
进 入 共 育 室 使 小 蚕 产 生 中毒 : 共 育 室 安装 水 电, 面 积 要 大 于2 o平
遗 失蚕, 张 种 蚕
头数 多, 蚕 体 强
健, 对 不 良环 境
的抵 抗 力强, 不
易 发 病。 小 蚕 共
育每 张 蚕 种的蚕
茧 产 量 比 自育小 蚕 的蚕 茧 产 量增
D N 3 ~ 3 . 5千 克 。 3 . 便 于 技 术
期 特别 是 I 龄蚕 的移 动 距离 小 , 食
桑时间短。 因此 在 饲 养 上, 对1 龄
小蚕 共 育 是将 小 蚕 集中在 共 育 室饲 育 至 3龄 再 分 发 给 养 蚕 户 饲 养的一 种分 段 养 蚕法 , 其 目的是 确 保整 批 蚕 的健 康 成 长, 使蚕病、 不 良气 候 及 其 不 良条 件 损 失降 至
最低程度, 提 高蚕 茧 单 产 , 提 高茧
特色农业 I 技术
2 0 1 6 年 度 重 庆市 出 版 专 项 资 金 资 助 项目
桑蚕小蚕颗粒人工饲料共育技术规程
桑蚕小蚕颗粒人工饲料共育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桑蚕1龄~2龄小蚕颗粒人工饲料共育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设施、前期准备、蚕种出库与催青、收蚁、饲育技术处理及要求、3龄起蚕处理及消毒防病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桑蚕1龄~2龄小蚕颗粒人工饲料共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NY/T1026养蚕用药技术规程DB53/T465.1桑蚕第1部分:一代杂交种质量DB53/T465.2桑蚕第2部分:一代杂交种催青技术规程DB53/T465.3桑蚕第3部分:小蚕共育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小蚕颗粒人工饲料根据小蚕的食性特点和营养要求,用适当原料配制成的全价膨化颗粒饲料。
3.2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用小蚕颗粒人工饲料代替新鲜桑叶饲育小蚕的方法。
4设施4.1共育室选择和建设应符合DB53/T465.3的规定。
4.2配套设备宜配备自动温湿度控制系统及无毒无害遮光用材料等。
5前期准备5.1品种选择应选择对小蚕颗粒人工饲料摄食性好、发育齐一、收蚁24h疏毛率≥95%的专用品种,且蚕种质量应符合DB53/T465.1的要求。
5.2共育计划宜根据共育蚕种数量、共育室面积、蚕具及人员配备等情况制定共育计划。
5.3用具及物资准备表150g蚁蚕饲养准备用具及物资参考表专用饲养盒饲育名称规格数量备注专用饲养盒0.9m×0.7m×0.08m20个小蚕网 1.0m×0.8m40张聚乙烯塑料薄膜 2.0m×1.0m10块蚕筷5双鹅毛3根温湿度计2只给桑架4只给料盒4个颗粒人工饲料9±0.5kg专用隔离剂5kg专用收蚁袋20个5.4共育室及用具消毒饲养前共育室及用具应按DB53/T465.3的要求进行消毒。
做好种茧育小蚕共育的技术措施
做好种茧育小蚕共育的技术措施谈文辉【期刊名称】《四川蚕业》【年(卷),期】2013(041)001【总页数】3页(P24-25,31)【作者】谈文辉【作者单位】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北碚4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为了生产优质蚕种,满足农村大面积生产的需要,种茧小蚕集中共育是其重要的一环。
俗话说:“养好小蚕七成收”,充分说明了饲养小蚕的重要性。
我院采取小蚕集中共育等有效技术措施,提出了共育室所必备的条件及主要技术要求,保证小蚕发育整齐,体质强健,确保种茧的产量和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防微效果较好,产茧量在70~80kg/张。
繁育系数一般在4.5~5张/kg。
作者认为值得提倡和推广。
1 小蚕共育条件1.1 建立小蚕专用蚕室选择周围环境干净、空气新鲜无污染的地方建立;共育室必装空调设备,用来防止高温;共育室还需保温、保湿性能好,应设专用的蚕室、蚕具、贮桑室。
共育区大门要设立消毒池;蚕沙坑不能设在共育室窗外上风处。
1.2 建有小蚕专用桑园小蚕桑园首先要进行夏伐,然后还要加强桑园的水肥 (以复合肥、有机肥、生物肥为主)及除虫等管理,保证小蚕用叶的质量。
1.3 建立一套严格管理制度包括工作职责、防病卫生、质量检验等管理制度。
1.4 建立专业技术队伍选用技术熟练、工作认真负责的专职共育人员,要求能掌握一般常见蚕病的特征及防治措施。
2 小蚕共育技术要求养好小蚕,消毒防病是基础,优良的品种是关键,精心饲养是保证。
2.1 严格执行消毒防病制度消毒防病一定要贯穿蚕前、蚕期、蚕后三个生产环节。
2.1.1 养蚕前消毒。
消毒要以全面彻底、务求实效为原则,尤其是秋季,蚕室 (贮桑室)蚕具实施“二消一洗一熏”,即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最后熏烟。
消毒。
可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溶液或用2%~3%福尔马林、0.5%的石灰水混合液将蚕室内上下四周喷雾消毒,面面俱到,不留死角,喷后将门窗关好,保持30min的湿润状态,蚕具消毒以浸渍消毒最佳,一般浸渍30min为好。
家蚕小蚕共育技术及其应用探讨
家蚕小蚕共育技术及其应用探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丝绸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丝绸的生产离不开家蚕。
目前,家蚕的繁育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影响了家蚕的养殖效益。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家蚕小蚕共育技术应运而生,旨在提高家蚕的存活率和利用率,提高家蚕的养殖效益。
家蚕小蚕共育技术是指将家蚕幼虫与小蚕一起饲养,使它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蚕箱里,通过互相作用,来提高家蚕的生长和保健效果。
家蚕幼虫对小蚕的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有助于小蚕发育成长,提高小蚕的蚕茧产量。
同时,小蚕的存在也有利于家蚕的保健和环境卫生,减轻蚕箱内的病虫害压力,提高家蚕存活率。
二、家蚕小蚕共育技术的基本原理1. 提升家蚕群体免疫力小蚕能够分泌物理性和化学性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对家蚕群体的免疫力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同时,小蚕在生命过程中产生的气味和振动信号,可以促进家蚕的生长和发育。
2. 减轻家蚕病虫害压力小蚕能够达到一定的分散效果,使得蚕箱内光照均匀,通风良好,有利于减轻家蚕病虫害的压力,提高家蚕的存活率。
3. 提高小蚕的蚕茧产量小蚕和家蚕的共同饲养,可以提高小蚕的生长和发育效果,加快小蚕蛹化,提高小蚕的蚕茧产量。
1. 掌握共育技术的正确方法共育技术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操作的规范性和技术的熟练程度。
在实际应用中,必须掌握一定的技术方法,如比例的掌握、密度的控制、饲料的管理等。
2. 确定小蚕与家蚕的比例和密度共育技术的成功关键在于小蚕与家蚕的比例和密度的合理安排。
一般情况下,小蚕家蚕比例为1:4,密度为每板1.5万只时效果最好。
3. 加强饲料管理家蚕小蚕共育时,应根据养蚕的不同阶段和密度,合理组配饲料。
同时还要加强饲料管理,定期检查并更换蚕食,注意水分和温度控制,保证饲料的新鲜和干净。
4. 注意环境卫生蚕箱的环境卫生对共育技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养殖过程中,必须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蚕箱内干燥、通风、卫生,定时清理蚕粪和死蚕,减轻家蚕病虫害压力,提高家蚕存活率。
浅析小蚕共育实用技术
浅析小蚕共育实用技术摘要:推广和普及小蚕共育技术不仅能节约劳力,提高小蚕的体质,促进小蚕生长发展整齐,主要是能增加张种产茧量,提高养蚕的经济效益。
俗话说“养好小蚕一半收”,小蚕饲养得好,蚕儿体质强健,对周围不良环境和病原菌抵抗能力强,张种的头数就有了保证,为养蚕丰产丰收奠定了基础。
本文从补催青、消毒防病、收蚁及饲养管理诸方面简述了小蚕共育实用技术要点,有利于广大蚕农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蚕共育;实用技术;要点1 我地小蚕共育基本情况近年由于我镇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栽桑养蚕落在了老年人的头上,受身体和养蚕技术的限制,有些老年蚕农在饲养小蚕过程中出现鼠害或其他变故的事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产量和效益。
养好小蚕一半收,小蚕的饲养好坏关乎着养蚕的成敗。
这两年我地逐渐兴起的小蚕共育受到了广大蚕农的支持,目前各季蚕共育率达95%以上。
一般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每组根据饲养数量推选出一两名养蚕经验丰富的大户,将全组30~50张蚕种共育饲养,收取一定的费用,既节省了劳力,又解决了小蚕饲养技术要求高的难题,为丰产丰收打下了基础。
我镇小蚕共育单位一般按村组集中共育至三龄起蚕第2口叶后,分发至一家一户饲养。
由于共育户养蚕技术好、养蚕设施设备齐全,消毒防病彻底,技术规范到位,共育后的小蚕发育整齐好养,产量高、蚕茧大,群众对小蚕共育热情高涨,养蚕户年年获得丰收。
2 小蚕的生理特性2.1 口器稚嫩,对叶质要求高蚕儿的营养全部来自桑叶,叶质的好坏直接影响蚕儿的体质。
由于小蚕期口器都很稚嫩,在采叶用叶上要严格按照标准来采摘、饲喂,防止蚕儿食下污染叶、过老叶、凋萎叶,影响蚕儿体质。
2.2 体表水分和热量散失较快蚕儿通过体表散发水分和热量,由于小蚕单位体重体表面积较大,造成体内水分和热量散失快,其体表温度比周围环境温度低,对高温多湿环境适应性较强。
因此,可以用较高的温湿度来饲养小蚕,既可以保障桑叶新鲜,使蚕儿良桑饱食,体格强健,还能促使其生长整齐。
小蚕共育给桑技术要点
小蚕共育给桑技术要点小蚕共育过程中,掌握好给桑技术,把好营养关,是保证小蚕发育健壮整齐的关键。
精选桑叶按照各龄蚕用叶标准,在田采选,在树选叶。
选用无毒、无污染、上部新梢适熟叶。
调桑前二次精选,剔除偏老、偏嫩、萎蔫、二次污染等不合标准的桑叶。
小蚕共育过程中,掌握好给桑技术,把好营养关,是保证小蚕发育健壮整齐的关键。
精选桑叶按照各龄蚕用叶标准,在田采选,在树选叶。
选用无毒、无污染、无虫口、上部新梢适熟叶。
调桑前二次精选,剔除偏老、偏嫩、萎蔫、二次污染等不合标准的桑叶。
计划调储小蚕用叶调桑、储桑过程中保持桑叶新鲜、水分充足十分重要。
有低温活水储桑室的最多储叶够下次给桑用叶即可,无低温活水储桑室的宜现采现喂,既可保持桑叶新鲜,又可防止二次污染。
看蚕调桑,计划用叶,已调入共育室的桑叶,不可再次拿回储桑室二次调用。
合理切桑方块叶以小蚕体长的2倍见方切桑为宜;长条叶以小蚕体长为宽、体长4倍为长切桑。
给前处理给桑前应匀座、扩座,揭膜通风换气和蚕体蚕座消毒。
保证蚕头密度合理,蚕座平整、规范,便于撒匀,利于合理掌握用桑量,是提高给桑质量的保证。
撒桑技巧给桑时应自上而下、从里到外,逐排给喂,防污染、防漏给。
撒桑时看蚕给桑,控制用叶量。
撒给时手要松抓桑叶,保持手与蚕座间20~30厘米距离,五指留隙,让桑叶从指缝间漏下。
先撒四周,再撒中间。
给桑全部结束后要复查,防止漏给。
给后处理给桑后要及时盖膜保鲜。
未盖防干膜不可扫地,防止造成桑叶污染。
给桑盖膜后,将剩余桑叶清出共育室,清扫地面,室内清理后用含1%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消毒。
眠中剩叶全部清掉,储桑室换水、清理、消毒。
小蚕共育技术
小蚕共育技术小蚕共育是一种由单位组织人员饲养小蚕或由蚕室设备齐全,有相应桑园面积,技术过硬的养蚕户饲养小蚕,三龄饷食或四龄饷食第二口叶后分给蚕户饲养大蚕的一种养蚕法。
小蚕共育是80年代兴起的一种养蚕新技术,它有利于消毒防病和小蚕护理,有效防止蚕病发生,蚕体强健好养,能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
同时,小蚕共育可节省劳力、房屋、燃料及消毒药品等,从而降低养蚕成本,增加蚕农收入。
另外,共育户是农村传播科学种桑养蚕的主要阵地。
因此,在农村应大力提倡小蚕共育。
1、蚕室蚕具的准备共育小蚕,首先要有条件较好的共育室。
共育室一般要求能保温保湿,光线均匀,空气流通,水泥地面,墙面批灰,有天花板便于消毒和清洗。
每共育10盒蚕种需蚕房面积10-15㎡,蚕匾80个(每个面积0.7㎡可共育蚕至四龄饷食),以及相配套的蚕架等蚕具。
还需要约5公斤漂白粉、1盒抗菌素、1包“防病一号”、石灰20公斤等蚕药。
2、小蚕共育技术2、1抓好共育室及蚕具的消毒要使共育的小蚕不感染病源,蚕体强健,首先必须做好共育室及蚕具的消毒工作。
一般在养蚕前一周左右进行,如果用共育室催青蚕种,宜在蚕种出库前5-7天进行消毒。
消毒前首先应清理好蚕室环境,铲除周围杂草,疏通水沟,共育室内更应打扫干净。
然后进行“两消一洗”即先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对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一般保持湿润几个钟头后即可进行清洗,待室内及蚕具晾后再进行消毒。
养蚕前最后一次消毒一定要做到全面彻底。
消毒后要避免蚕室、具再次污染,并将蚕匾等用具晾干,待养蚕时使用。
2、2蚕种补催青要使共育的小蚕发育齐一,蚁体强健,首先必须做好补催青。
蚕种领回后,蚕种一般处于转青期(己5胚子),这就要求共育户要做好补催青工作,使之提高一日孵化率。
转青卵宜掌握在温度25.5℃,干湿差在1-1.5℃的条件下进行黑暗保护,并注意补湿。
为使以后分蚕均匀量足,包种时最好每盒一包或每盒分二包或自用收蚁纸包好后再用黑布集中包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蚕小蚕共育实用技术
一、选共育室
在一个村或一个组,由几户或十几户,最好是农户自由结合,选一户养蚕技术好、蚕室条件相对好的农户做共育室。
然后按照共育蚁量准备比较充足的各种蚕具,共育室一般选择通风良好、具备较好加温补湿的房舍。
统一洗刷消毒,收蚁后可以直接按照蚕农的蚁量分给农户,也可以按照固定的蚁量收蚁。
二、栽培好小蚕共育专用桑园
具备条件的地方尽可能建立小蚕共育专用桑园,不具备建立专用桑园的地方最好选择比较适宜的桑园以供小蚕共育。
(一)桑园的选择与品种要求
小蚕专用桑园应选择土层厚、肥力高、排水及通风性良好、靠近水源、便于排灌的地方。
栽植面积以共育70~100张蚕种栽0.67hm2为宜。
桑品种要求栽培早熟桑,其发芽势强、成熟早、成熟度齐、叶质优良。
栽培密度不宜过大,河南省一般选择农桑14、农桑12、育711等优良桑树品种,每667m2栽800~1 000株为宜。
??
(二)施肥管理
要保证桑叶日照充足,要多施厩肥等有机肥或氮、磷、钾配合的复配肥。
桑园每667m2底施土杂肥2 000kg。
桑园管理按配方施肥方法进行,氮磷钾的比例为10:4:5。
(三)桑叶的要求与采叶
共育收蚁用桑要求叶质充实、适熟偏嫩,一般在春季选取生长芽第2~3叶,杂交桑采第3~4叶为收蚁叶,也就是枝条梢部最大叶上一叶,夏秋季应提高叶位为佳。
采叶、给桑要求:每天坚持早晚采叶,不采露水叶。
1龄用叶要求叶色鲜绿色,手触柔软,也就是枝条梢部最大叶上一叶或最大叶。
2龄用叶,叶色刚呈浓绿色,较柔软,也就是枝条梢部最大叶下一叶,饷食用最大叶。
3龄用叶,叶色为浓绿色,春季三眼叶,夏季蔬芽叶,秋季自上而下第5~7片叶。
调桑时叶切成方形,大小为蚕体长的1.5~2倍,盛食期大一些。
如遇下雨须用干净的布将叶面水擦干或用风扇吹干才能使用。
三、搞好蚕前消毒
小蚕抗病能力弱,易受病毒感染,因此,对消毒要求高。
在生产前10~15d对所有房屋和周围环境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洗和消毒。
(一)彻底清洗共育室、贮桑室及其他附属室,如饲育人员住室等
用清水对墙壁、天花板及地面和室外排水通道、进出路段等地彻底清洗。
家畜要圈养,不能散养。
(二)对蚕架、蚕匾等各类用具进行洗刷
刷去附着物,刮尽污渍,在阳光下曝晒1~2d,移入蚕室内按养蚕规模捆搭好蚕架。
一般每张蚕种用4~6个蚕匾、10~12层蚕架、蚕网若干。
采叶、给桑用具2~3个。
各类共育用具分类消毒,消毒后放在消毒好的共育室备用。
(三)药物消毒
蚕室蚕具用漂白粉液或其他药物,用漂白粉澄清液(含有效氯1%,
下同)对上述各处进行全面喷洒,共育收蚁前2~3d使用毒消散等药品进行蚕室熏烟消毒。
四、小蚕的饲养
(一)做好催青
各季蚕在蚕种出库后由催青室统一催青,蚕种催青至点青—转青期后领回到共育室。
进入共育室当天应做好黑暗保护,并将室温调至26℃,干湿差1.5℃,促进蚕卵胚子发育整齐,第2天上午感光收蚁。
(二)收蚁准备
在收蚁前准备称量用的称一把,共育室蚕筷、鹅毛若干,收蚁纸每张种1张,防干纸或聚乙烯塑料,每张蚕种准备12m左右,小蚕网每张种8~12张等收蚁所用的各项物品。
使用收蚁袋的一般在蚕种转青后装袋,之后正常黑暗处理。
(三)感光收蚁
收蚁当天春季上午5点、夏秋季6点进行蚕种感光,于感光后3~4h 收蚁,一般掌握收蚁过程不超过1.5h。
????
(四)在蚕种收蚁前1天对共育室地面再次用1%有效氯漂白粉液消毒,对切桑用具和采、运、贮桑用具同时进行消毒。
(五)收蚁前1天下午按共育量采摘收蚁当天用叶,一般收蚁当天10张蚕种采叶5kg左右,采回的桑叶进行合理保存。
收蚁当天,用消过毒的粗白布擦干净桑叶表面的水分及灰尘,选除虫口叶、老叶等不良叶,切成与蚕体约2倍长的小方块待用。
(六)收蚁时,将切好的桑叶稀撒在收蚁袋白纸上,停5min后,把
引桑倒掉,将收蚁白纸四周揭开,把带蚕的一面朝上平放于蚕匾内,随即进行蚁蚕消毒、给桑、定座等。
如果黏附蚕卵的黑面纸上剩有蚕时,可用桑叶将蚕引下收回。
第一次给桑后,第二、三次给桑进行均座使蚕座达到理想规格。
五、饲育形式
少回育是目前各蚕区应用的新技术。
小蚕共育一般采用1日3回育,或1日2回育。
1日3回育给桑时间:上午8点,下午3点,晚上10点,结合给桑适当换气。
1龄、2龄全防干,3龄在干燥晴天采用全防干,在潮湿天气或雨天采用半防干,以保持桑叶新鲜。
饲育温湿度标准:1龄温度27~28℃,干湿差0.5~1℃;2龄温度26~27℃,干湿差1~1.5℃;3龄温度25~26℃,干湿差1.5~2℃。
张种蚕座面积:1龄0.8m2,2龄2m2,3龄4.5m2。
调桑规格以蚕体长的2倍为宜。
除沙次数,1龄不除,2龄起眠各除1次,3龄起、中、眠各除1次。
对蚕体蚕座消毒:收蚁、各龄眠起饷食用防僵粉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眠前止桑用草木灰。
标准小蚕共育技术应用得当时可达到10日蚕眠3眠,眠眠是日眠,3龄起蚕后给桑2~3次可发放蚕儿。
小蚕达到发育齐、体健壮,为大蚕饲养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