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方言古浊声母仄声字背离阳调现象

合集下载

安徽蒙城方言声韵调及其特点

安徽蒙城方言声韵调及其特点

安徽蒙城方言声韵调及其特点蒙城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其声母共有22个,含零声母;韵母共37个;声调共4个。

蒙城方言音系和普通话相比既有共性,又有其独特性。

本文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从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方面分析蒙城方言的语音系统,并总结其规律。

明确蒙城方言的声韵调与普通话之间的对应关系,有助于方言研究和普通话推广。

标签:蒙城方言声韵调特点蒙城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其声韵调系统和普通话相比既有共性,又有其个性。

本文主要讨论蒙城方言的声韵调系统,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对其进行对比,揭示蒙城方言与中古音和普通话的对应规律。

一、蒙城方言声调的特点蒙城方言中声调的古今演变规律是:平分阴阳,古清声母的平声字今归阴平,古浊声母的平声字今归阳平;古清声母、次浊声母的上声字今归上声;古去声、全浊声母的上声字今归去声;入声消失。

古入声字的声调在蒙城方言中的演变规律为:古清声母、次浊声母入声字今一般读阴平调,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今一般读阳平调。

蒙城方言中的古清声母入声字声调的演变情况和普通话不同,普通话中,古清声母入声字今分归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四个声调中。

综上,蒙城方言今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调类与普通话相同,调值却与普通话不同。

二、蒙城方言声母的特征(一)蒙城方言的声母的演变规律1.帮组帮母字的声母今读[p];滂母字的声母今读[p‘];並母平声字的声母今读[p ‘],仄声字的声母今读[p];明母字的声母今读[m]。

2.非组非敷奉母字的声母今读[f],例外:捧;微母字今读零声母。

3.端组端母字的声母今读[t],例外:鸟;透母字的声母今读[t‘],例外:贷;定母平声字的声母今读[t‘],仄声字的声母今读[t]。

4.泥组泥母字的声母今读[n],例外:糯嫩;来母字的声母今读[l],例外:弄。

5.精组精母字的声母在今洪音前读[?]、细音前读[?],例外:剿;清母字的声母在今洪音前读[?‘]、细音前读[?‘],例外:焌、囱;从母字的声母今有[?][?‘][?][?‘]四读,例外:蹲;心母字的声母在今洪音前读[s]、细音前读[?],例外:伺、膝、鞘、省;邪母字的声母今有[s][?‘][?][?‘]四读。

古诗词声调规律

古诗词声调规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古诗词的音韵之美
近体诗声调规律:
3.根据声调鉴别首句是否入韵
押平声韵的诗,首句末字的声调,若是平声则入韵,仄声则 不入韵。押仄声韵的诗反之。
例5: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古诗词的音韵之美
声调和平仄的基本知识:
中古的声调:平、上、去、入 平仄的概念: 平:平声 仄:上、去、入三声 中古声调演变为现代普通话声调的规律: 1.平分阴阳:中古平声 → 普通话阴平、阳平 2.浊上归去:部分上声 → 普通话去声 3.入派四声:全部入声 → 普通话阴、阳、上、去
古今声调的演变
中古到现代声调的发展变化
古今声调的演变

1、平分阴阳
古 到
清声母 即:平声
浊声母
阴平 阳平

2、浊上归去

清声母
上声

即:上声 次浊声母
阳平


全浊声母
去声

3、入派四声

清声母
阴平 阳平 上声

即:入声
去声

次浊声母
去声
全浊声母
阳平
声调演变 …… ……
演变规律说明
1、平分阴阳 中古的平声,清声母字变
为阴平,浊声母字变为阳平。 2、浊上归去
3、入派四声
声调演变 …… ……
四声与阴阳
汉语的声调和声母的清浊 密切相关。按声母清浊的不同 进行分化,凡古清声母字属阴 调,古浊声母字属阳调,这样 古四声实际分化为:阴平、阳 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 阴入、阳入八类。

徽州民间歌谣的押韵特征

徽州民间歌谣的押韵特征

徽州民间歌谣的押韵特征*孟庆惠(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芜湖241000)关键词:徽州方言;民间歌谣;押韵摘要:安徽徽州是一个有着丰厚文化积淀的区域,民间流传着大量的歌谣,生动地反映了徽州地区的民情风俗,也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值得深入研究。

从语言学角度对徽州民间歌谣的押韵特征做一番描述,以期推动徽州文化全面深入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11;I20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435(2003)01-0012-07 Characteristics of t he rh y m e i n t he ballads i n h uizhou d istrictM ENG G i n g-hui(C olle g e o f L iterat ure,ANU,W uhu241000,C hina)K e y words:d ialect o f~uizhou d istrict;ballads;rh y m eAbstract:T here are m an y ballads s p read a m on g t he p eo p le i n~uizhou d istrict wh ich has a p ro f ound cultural back g round i n A nhui.T hese ballads reflect t he custom s and f ee li n g s o f t he p eo p le t here and are deserved to be stud ied.T he p a p er anal y zes t he characteristics o f t he rh y m e i n t he ballads from t he p ers p ective o f li n g uistics so t hat it can p rom o te t he stud y o f t he culture i n~uizhou d istrict.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我多次到安徽徽州地区(包括歙县、黟县、祁门、绩溪、休宁等)作方言调查,收集了数百首民间歌谣。

徽州方言古全浊声母无条件分化成因新探

徽州方言古全浊声母无条件分化成因新探

p h O ¨
p h o
p h o
p h a t s o 5 5 t a u t a 5 5
p h e o 4 4 p h e 4 4 p h o 4 4
p h a t S o e t u 2 1 p h 0 7 2 p h e t s h o 4 4 t s a 4 p  ̄ c ? a 2 t h u 3 3 t h i . g . 4 4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 — 2 9 7 9 . 2 0 1 5 . 0 2 . 0 0 9
1 引 言
中古 全浊 声 母清 化 后 的分合 类 型在 汉语 方 言 中 呈现 出多样性 ,有 的仍保 留独立的全浊音类 ,有 的并 入全清音类 ,有 的并入 次清音类 ,有的依调类条件 分 归全清和次清音类 ,也有 的则不按音类 条件分归全清 和 次 清音 类 , 即无条 件分 化 。李 小凡 ( 2 0 1 4 )探 讨 了闽粤 方言古 全浊 声母无条件 分化 的成 因 , 本文将 讨论徽 州方 言 古全浊 声母 的无 条件 分化及 其成 因 。 徽 州 方 言 古全 浊 声 母 大 多 数 字 今 读送 气 清 声 母 ,少数 字今 读不送 气 清声 母 。乍看 起 来 ,这种 情 况 似 乎与 多数 字今 读 不送 气清 声母 ,少数字 今 读送 气 清 声母 的 闽语 既相 反而 又类 同 ;但少 数今 读 不送 气 清 声母 的字 在 徽州各 地 并不 一致 ,这 又不 同于 闽 语 “ 一致 的例外 ” 。 儿 舛深入观 察可 以发现 ,徽 州各 地 古全 浊 声 母 的无 条 件 分 化 可 以 分 为 两 种 主 要 类 型 ,不宜 一概而论 。 徽州方 言古全浊 声母今读类 型 的 多样 性 引人 关注 , 学界对 其成 因众 说纷纭 , 莫衷 一是 。 本 文 先简 述徽 州方 言 古全 浊声母 的今读 状况 ,介绍 各 家对其 成 因的既有 说法 ,然 后提 出我们 的看法 。 2 徽 州方 言古 全浊 声 母今读 状 况 徽 州 方 言 古 全 浊 声 母 的 今 读 状 况 学 界 多有 报 道 。刘 祥柏 ( 2 0 0 3 )指 出:“ 徽9 、 1 ' 1 方 言 内部差异 比较 大 ,… …全 浊字 的 声母 今 读 也 有 这种 情 况 。 ” 赵 日新 ( 2 0 0 5 )描述 :“ 古 全浊 声母 清化 ,今 读塞 音 塞擦 音 声母 部 分送 气 ,部分 不送 气 。具体 而 言 ,旌 德 、绩溪 、歙 县 、祁 门、婺 源 、德 兴 、淳安 、遂安 、 寿昌 ( 白读 )古全 浊声 母今 读清 音 声母 ,逢 塞音 、 塞擦 音 不论 平仄 绝 大多 数读送 气 清音 。…… 屯溪 、 休 宁 、黟县 及 今黄 山市 徽州 区 ( 原歙 县岩 寺 等地 ) , 古全 浊 声母 今读 清音 声 母 ,逢 塞 音 、塞擦 音 一部分 读送 气 清音 , 一部 分读 不送 气清 音 ,送气 与 否 ,总 的来 说 ,看不 出规 律 。 ” 据此看 来 ,徽州方 言 古全 浊声母今 读送气与否 ,中部的休 黟片不 同于东西两翼 的绩歙 片、祁婺片 , 不宜一概而 论 。据我们统计 ,

徽州方言

徽州方言

1.徽州方言的种类徽州方言是一种与普通话差别很大的土语群,有歙县话、绩溪话、休宁话、黟县话、祁门话、婺源话六类方言区。

徽州话可以细分为五个片,分别是:绩歙片、休黟片、祁德片、严州片、旌占片。

根据徽州话的通行地区特点,可以分为两个大区:东片包括绩溪、歙县、旌德(仅限西乡话);西片包括屯溪、休宁、祁门、黟县、婺源等。

2.徽州方言的特点徽州方言是单一体系的方言整体,无论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共同的特点。

语音上,大多数具有尖音;鼻音声母g,跟k、x为伍,同是标准的舌根音;没有“日[z]”母而有“[n]”母;n化韵严重,如休宁话“猫”读成“民”;祁门话“猫”读成“棉”;黟县话“猫”读成“命”,这种带n尾的词,在性质功能方面类似普通话的儿化词,所不同的是非卷舌音;徽州方言有入声,除休宁话外,不分阴入和阳入,入声近似吴方言的喉塞声,但又不是真喉塞声。

徽州方言有不少独特的方言词,但各县有异,来源不一。

一些词语至今仍沿用古义,如“先”即“先生”义;“种种”为“短而乱的胡须”;“造化”为“幸运”之义等。

徽州方言有某些独特的具有语法作用的语素,其中表示复数的有“人”、“大家”。

有的具有结构上的组合作用,表示某方面的人,如“仂”。

有的表示领属关系,如“个”。

有些独特的介(动)词,义项多,但在句中不模糊。

如“帝”有“到”、“在”、“被”、“把”等义,在句中如何用一目了然。

表示动作重复,除了在谓语前面加副词“再”作状语,有时还在句尾附加“添”来表示,如:“再吃一碗添”。

【歙县方言】歙县方言可分为南北两个方言区,大致以白扬、南源口、雄村、罗田一线为界。

南区方言的语音特征是古咸、山、岩、江四摄的阳声韵字,今音仍读作鼻尾韵或鼻化韵,鼻音浓重。

该方言区的街口话和呈村降话,鼻音韵母正处在消失的过程。

呈村降话只有山、摄、合、口、一等字还保留鼻音的特征,街口话只有宕、江摄中的一部分字还保存鼻音的特征。

北区方言的语音特征是古咸、山、宕、江四摄阳声韵的字,今音失去鼻音特征,全部转化为元音韵母。

特点和差异——精选推荐

特点和差异——精选推荐

第二章 方 言第一节 特点和差异芜湖市辖区内各区乡的方言,在语音上的主要情况如下:一、共同特点1、来自中古音山摄合口一等桓韵字和三等仙韵知系声母字,芜湖话读成o ~韵母。

例如搬潘满端团暖乱钻酸官宽欢换碗,转篆砖穿船软。

2、来自中古音深、臻摄开口舒声韵的字,与曾、梗摄开口舒声韵的字,芜湖话读音混同,一律读成n 收尾的韵母。

例如:根=庚,针=真=蒸=征,彬=冰=兵,林=鳞=陵=灵。

3、来自中古音见、晓组声母开口二等韵的字,芜湖话有文白两种读音。

白读为舌根音声母和零声母,韵母为洪音;文读为舌面前音声母,韵母为细音。

例如:家k a 31/t i a 31、敲k ‘31/t ‘i 31、鞋x ε35/i e 35、眼a ~313/i I ~313。

4、声调都是五个,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包括古全浊上声和去声)、入声。

调值也基本相同,入声读高短调。

二、内部差异1、多数地方的话n 和l 声母同一音位。

来自中古音泥来母的字,大都分不清。

例如:南=篮,年=连,怒=路,脑=老。

只有杨王话和四山话能分辨n 和l 声母,将每组等号前面的字读n 声母,等号后面的字读l 声母。

2、多数地方的话将来自中古音知章组声母的字和庄组声母的大部分字,读成翘舌音t t ‘声母,与平舌音t s t s ‘s 声母不混。

例如:招≠糟,巢≠曹,烧≠臊,蒸≠增、争,虫≠从、崇,声≠僧、生。

可是,芜湖老城话和石头路话将这六组字的声母都读成平舌音tt s ‘s 声母。

3、“绕人日”等来自中古音日母开口洪音韵的字,多数地方话都读成翘舌音的声母但是十里牌、大桥、杨王、四山等地话却读成舌根浊擦音声母。

4、来自中古音假摄开口三等麻韵的一些字,多数地方话读成i 韵母,例如:爹=低,姐=几,谢=细,夜=异。

只有石头路和向阳路的话中这两类韵母的字不混。

“爹姐谢夜”读i e 韵母,“低几细异”读i 韵母。

5、多数地方话将宕、江摄的舒声字与咸山摄的舒声洪音韵字读音混同。

徽州方言拾遗

徽州方言拾遗

徽州方言拾遗展开全文之一:老妪和家里徽州方言是比较奇特的,“五里不同音,七里不同调”绝非夸大之语。

但是,口语是借助语言、表情和身体动作,在一定的情景环境下,通过语音、语速和语调来表达意思的。

懂得了这层道理,对徽州方言的认识也就随之提高了。

一次,我去休宁商山附近的珠光村吃饭,饭桌上有两兄弟,哥哥对他的弟弟说:“弟肋,吃酒哈。

”如此重复,笨蛋都会听懂他说的意思。

后来他说“上肋,责任大”时我自然也晓得其中的意思了。

“上肋”和“弟肋”就是哥哥和弟弟,徽州方言虽然十分复杂,却有其共性。

我老家说话也很有特点。

有时,遇上一位新朋友,对方明明知道我是歙县人,却问我:“你家哪里哪?”我也明白对方的意思:“我家浯溪啦。

”或许他会再问:“浯溪在哪里?”我就说:“东山浯溪。

”东山与浯溪为邻村,一河相隔,这个地方如果对方不熟识,我继续介绍:“靠近唐模棠樾。

”对方自然得到满意答案。

唐模、棠樾都是有名的古村落,现在又是人们向往的旅游区,我如此这般一说,恐怕全世界喜欢徽州的朋友都知道我的老家了。

兄弟二人谁为兄谁为弟,老家的人会问“你们哪个大?”男方向女方介绍家庭情况时说:“我上头有二个哥一个姐,下头还有三个弟。

”母亲指着自己的孩子向客人说:“这是大啦,那是小啦……”几个兄弟聚在一起,其中一人向客人介绍说:“他是老大,他是老小,这是老三……”记得二十年前,我在歙县杞梓里,当地有人问我“找老妪没”,我竟然不知是什么意思。

原来,当地人称妻子为“老妪”,找对象就是“找老妪”。

我老家则称妻子为“家里”,找对象为“找人”。

热心肠的人对年轻小伙子说:“找人没?我给你介绍一个。

”显然,在徽州,各地保留着一些习惯用语,并非所有徽州人在共同使用,这是徽州方言一大特色。

我老家也有“吃酒”一说,不过,现在在酒桌上劝酒一般都说“喝”,或许是在酒桌上“喝”多了,现在,许多年轻人都把“吃酒”说成“喝酒”。

之二:盐在徽州,盐大体有以下几种说法。

在歙县县城及附近一带称盐为“咸沙”,也有说“咸盐”的,但人们习惯上都称“咸沙”。

安徽丹阳方言音系

安徽丹阳方言音系

安徽丹阳方言音系安徽丹阳镇方言具有双重特征,并有宣州吴语向江淮官话过渡的特征,本文列出音系,并将其与中古音进行对比,从而观察其与宣州吴语以及江淮官话的区别。

标签:丹阳方言;音系;宣州吴语丹阳镇位于安徽省当涂县东部,属于宣州吴语铜泾小片,处在宣州吴语和江淮官话的交接地段,方言呈现双重特征。

一、声韵调系统(一)声母(32个)b辫跑棚p保摆表p泡滂佩m明米麦d大堂痰t颠灯爹t吞泰突g葵环k该k括掐咳x荷浩h盒符f分芳父n怒倪l耐来dz船蝉钳ts知榨见ts车牵浅如阮用s写示险s坐蛇嫌除愁茄集皱粥鹊闯臭h斜树学书靴熊v扶妇杂食十惹饿腐z 事侍t吃尺(二)韵母(36个)车摆孩e杯堆垒a巴拿岔包好皂搬短柔资瓷事八白六n奔很寸浪攀让我i 皮题齐i 鞭甜念i笔叶习ia鸦茄邪i皆谐也i勾悠豆i爹良向i标鸟轿in京停杏ion凶熊雄u波妇贺y入浊熟u忽角哭u坏乖块u荒弯旷un昏文困on风公共ua花画跨ue回委柜y猪徐树y揣靴瘸y鼠ye冤追睡yn云均唇ya抓爪y庄窗闯(三)声调(7个)阴平:33高天低阳平:24穷娘文上声:213古走武阴去:43盖菜爱阳去:31 近共树阴入:41 急竹黑阳入:23麦药舌说明:1.零声母在在单念时有轻微摩擦音,如硬[n]。

2. i、u、y都有明显的擦音成分。

3. 说明:个别韵,y只有一个代表字,不与其它声母相拼。

4. ,i,i鼻化成分都较弱。

n韵尾发音不及普通话中n发音显著。

5.发音人简介:陈正荣,男,75岁,农民,丹阳镇百峰村人氏。

二、音韵特点(一)声母(1)部分保留全浊声母。

古全浊声母阳平字在今百峰方言中悉数保留,其它声调字部分保留全浊,如并、定母仄声洪音字部分清化。

中古澄、從、邪、船、禪、崇六母在今丹陽話中有著相似的演變,都是在洪音前讀s、dz和清化音,細音前讀h、d。

百峰方言与宣州吴语的不同在于只有部分浊塞擦音字演变为擦音,而且只出现在白读中,文读仍保留浊塞擦音。

(2)除日母外在部份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中出现翘舌音,从船禅书生部分入声字今音读[],不同于其舒声字的发音,如杂[23]。

第七讲-汉语语音系统的一些主要演变

第七讲-汉语语音系统的一些主要演变

第七讲,汉语语音系统的一些主要演变授课要点:一,上古到中古汉语的一些主要变化二,中古汉语到现代汉语的一些主要变化一,从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音系的一些主要变化上古汉语语音系统的研究还不十分成熟,许多结构尚有争论,我们只能拿一些大家公认的结论为出发点,拿上古汉语与中古汉语语音系统作一些比较,看这期间汉语语音发生了哪些变化,从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汉语在声母和韵母系统主要发生了以下一些变化:第一,从重唇音三母中分化轻唇音非、敷、奉、微四母,分化是以韵母为进行条件的:上古重唇音的合口三等字演变成非、敷、奉、微,一、二、四等和开口三等仍然念帮、滂、并、明。

这一音变过程完成的比较晚,《广韵》音系还没有轻唇四母,但不会晚于晚唐五代,因为宋代三十六字母已经有了轻唇音了。

第二,从舌头音端、透、定三个声母中分化出舌上音知、彻、澄三个声母。

分化以韵母为条件进行:韵母为一、二等的字仍然念舌头音,韵母为三四等的字演变成舌上音。

这个音变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完成,《切韵》音系中已经有了舌上音了。

第三,喻三从匣母中分化出来,与原来的喻母合并。

分化的条件是:一、二、四等仍然读匣母,三等字演变成喻母。

第四,上古喻母由舌尖中音演变成喉音,与从匣母中分化出来的喻三合并。

以上几点是声母系统的变化,韵母系统最明显的变化是侵部的分化。

第五,上古侵部合口字在中古汉语中由m尾演变成- 尾,分别归入中古汉语的东、冬、钟韵。

以“凡”“丰”“弓”“吕”“中”“冬”“众”“虫”“充”“宗”“戎”“农”“隆”作声符现代汉语念ong的字都属于这一类。

这种演变属于异化,这类字的上古韵尾为唇音m,同时这些字的韵母有合口介音u,音节中的两个唇音相互作用,韵尾异化为- 。

如“风”,上古音属帮母侵部,中古属于帮母东韵,其演变为*pi w m→pu 。

二,从《广韵》到现代汉语的一些语音演变除了声调以外,从《广韵》到现代汉语音系,汉语的声母系统和韵母系统走的是一条简化的道路。

《广韵》有35个声母,现代汉语只有22个声母;韵母方面,《广韵》有142个韵母,现代汉语只有38个韵母。

古浊声母上声去声字汕头话今读考察

古浊声母上声去声字汕头话今读考察

雄 音 » ÈÉÏ—’ ½ Œ 羽 弓 切
熊 音 » ÈÉ—’½ Œ 羽 弓 切
域 音 » ÈÏ˘ ½ Œ 雨 逼 切
这种现象属于 / 喻三归匣0 的保留 Œ 也是上古音的沉积 " 关于上述问题 Œ 李 生在 5 潮音证古6 ˆ 声母部分‰ 一文中考释甚详 Œ 本文不再赘述 "»“½ˆ°“”˜ ) “–˜‰
与晓匣有关 Œ 而晓匣母又跟见溪群 母有 关 Œ 疑 母字 读 » È2½ Œ 读 »Ë2½ » ËÁ2½ Œ 是
的遗留 " 喻三母字读 » È2½ Œ 除 / 雨0 ! / 远0 之外 Œ 汕头话中也不乏其例 Œ 如 š
佑 音 » ÈÏ– ½ Œ 于 救 切
云 音 » ÈÕ—’½ Œ 王 分 切
园 音 » È—’ ½ Œ 雨 元 切
关键词 š 古浊声母 › 上声 › 去声 › 汕头话 › 今读
中图分类号 š ¨‘——1’
文献标识码 š ¡
文 章 编 号 š ‘••‘ • ”’’•ˆ’••‘‰ • •‘ •
本文所指的 / 汕头话0 指广东省东部汕头市区的语音 " 汕头话是现今粤东闽 代表语 " 粤东闽语属闽方言中的闽南次方言 Œ 曾称 / 潮州话0 ! / 潮汕方言0 等 " 调上 Œ 汕头话与粤东闽语的旧代表语 / 潮州 ˆ府城‰ 话0 几乎相同»‘½ "
从上述第二 ! 三点看来 Œ 次浊母上声字读阳调类属于较早的历史层次无疑 "
二 古浊声母去声字今读上声
/ 浊上变去0 是中古以后浊声母清化的现 象 Œ 但在 汕头话 中 Œ 却存 在古 浊声
字读归上声的相反现象 " 5 方言调查字表6 中浊 声母 ˆ 含次浊‰ 去声字 汕头 话今

安徽萧县方言的文白异读

安徽萧县方言的文白异读

安徽萧县方言的文白异读作者:徐森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2年第07期摘要:安徽萧县方言为中原官话洛徐片的一个方言点,萧县方言中文白异读现象很多,其中以韵母相异的文白异读最为常见。

萧县方言的文白异读现象是共同语影响和语音存古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文读音和白读音构成了不同的语音层次。

萧县方言的文白异读有很强的系统性,白读音更多地体现了语音的历史层次,而文读音往往是共同语影响的结果。

关键词:萧县方言文白异读徐通锵(1991)认为“文白异读是方言语词中能体现雅、土不同风格色彩的音类差异。

”[1](P348)白读一般代表当地方言的土语,文读则是权威方言音系中(一般为共同语,即普通话)的音类成分。

文白异读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来源不同、进入当地时间不同的若干语音层次在共时层面上的叠加。

这些叠加不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而是经过长时间地渗透后沉淀下来,形成文白异读格局的。

有的是文化扩散、语言接触造成的,表现为强势语言替换了弱势语言,或与弱势语言并存。

无论是古汉语的底层沉淀还是语言接触造成的语音变化,都可以在方言的文白异读中找到真迹。

安徽萧县方言的文白异读现象十分丰富,其中声母和声调方面的文白异读情况较少,体现在韵母方面的文白异读较多。

一、声母的文白异读萧县方言中声母的文白异读情况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文读音为零声母,在萧县方言中读为其他声母。

或者文读音为其他声母,白读音为零声母。

1.某些中古日母字声母中古属于日母字“润闰”在萧县方言的文读音为[ʐuən54],白读音为[yn54]。

“润闰”日母字中古拟音为[nʑ],[nʑ]是一个破裂的摩擦音,在萧县方言中,中古[nʑ]演变为[ʑ],后再变为半元音[j],最后半元音[j]撮口后变成[y]。

类似的情况还有日母字“刃”,萧县方言中白读音为[in54]。

中古日母字“儿耳尔迩洱饵而二贰”文读音为零声母字,白读音声母为[ɭ]。

[ɭ]应为边音[l]的变体,由于受韵母[ɚ]的影响,舌尖前边音[l]在实际的发音过程中,舌尖略往回收,并和上腭有摩擦动作,同时舌尖附带一个颤动的动作,音值为舌尖后边音[ɭ]。

安徽萧县方言新老音系对比研究

安徽萧县方言新老音系对比研究

安徽萧县方言新老音系对比研究方言是记录语言的活化石,是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主要调查安徽萧县方言的新派音系,通过对老派和新派音系的对比研究,揭示萧县方言音系新老差异及影响萧县方言变化发展的因素。

标签:萧县方言音系新老差异萧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

萧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为萧国,春秋时附属于宋,秦置萧县,隋唐至清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属江苏省徐州,1955年由江苏省划归安徽省,沿革至今。

总面积1871平方公里,大部分为平原,东南部为海拔100~300米的低山矮岭,人口130万,辖18镇5乡708个行政村。

萧县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的洛徐片。

县城境内方言新老差异明显,本文主要调查地点是县政府所在地龙城镇。

本文选择的青年发音人出生于1980年,能够代表县政府所在地龙城镇的青年人的语音面貌。

本文的调查材料为方言调查字表,通过发音人读调查字表上的字,整理出萧县方言新派音系,然后和已有老派音系对比,找出其新老差异,并揭示影响方言发展变化的语言因素及非语言因素。

一、原有老派音系声母24个(包括零声母在内)p ph m f v t th n l ʦ ʦh s tʂ tʂh ʂ ʐ tɕ tɕh ɕ k kh x ɣ Ǿ。

韵母三十八个,不包括自成音节的m̩̩ n̩̩ ŋ̩̩̍和儿化韵:ɿ i u y ʅ ɭ̩ a ia ua ɔ iɔ ə iə uə yə ɛ iɛ uɛ ei uei əu iəu ã̃̃ iã̃̃ uã̃̃ yã̃̃ ə̃ iẽ̃̃ uə̃ yẽ ɑŋ iɑŋ uɑŋ əŋ iŋ oŋ ioŋ uoŋ。

世界上最神秘的方言——徽州屯溪话

世界上最神秘的方言——徽州屯溪话

世界上最神秘的方言——徽州屯溪话屯溪话百科名片屯溪话屯溪话,即徽语休黟片休宁方言东乡小片,今黄山市屯溪区及毗邻部分地区使用的方言,是徽州方言中休宁方言的一个分支,解放前后屯溪话成为徽州话代表音。

屯溪话保留了很多的古音因素,和北方官话差别大,和所有徽州话一样,屯溪话的强迫式的在句子中连读变调的发音特征是另一个与官话的显著差别。

目录[隐藏]简介分类屯溪区简介休宁方言分片语音特点声、韵、调声母韵母词汇和语法词汇和正字词汇词汇特点小结现状和保护简介分类屯溪区简介休宁方言分片语音特点声、韵、调声母韵母词汇和语法词汇和正字词汇词汇特点小结现状和保护[编辑本段]简介屯溪话又称屯溪方言,正式名称是徽语休黟片休宁东乡话(临溪片),使用范围在今屯溪区大部和毗邻的休宁县东临溪镇大部,使用人口约为20万人。

屯溪方言区屯溪方言属于徽州方言中的休宁话,徽州方言又称徽语,徽语是古代吴越语系的一个分支,是《中国语言地图集》中新划分出的一种汉语方言,也有学者倾向于将徽语划归到吴语里去。

徽州方言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土著方言,也是安徽省最难懂的土语群。

明嘉靖四十五年《徽州府志》云:“六邑之语不能相通”。

已故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在《徽州方言的几个问题》(民国23年《世界日报》“国语周刊”152期)一文中说:“在我已经研究的几种方言里,徽州话可算是够复杂的了。

”他还说“在我没到徽州以前,我总觉得各县各乡的差别不过是声调的高低罢了,但是实际的现象,非但县与县之间是截然两个方言,就是一个县里各乡的音也有时候非分成两个系统不可。

”这些史料都证明了徽州方言的复杂性。

徽语基本分为五片: 绩歙片,基本分布在绩溪县、歙县和徽州区、黄山区南部汤口镇、谭家桥镇、宣城市旌德县西乡、宁国市的胡乐、浙江省淳安县的威坪和唐村一带。

休黟片,基本分布在休宁县、黟县和屯溪区。

祁婺片,基本分布在祁门县、婺源县、江西省德兴市、浮梁县和东至县的西南郎木塔一带。

严州片,基本分布在浙江省淳安县、建德市、临安市(昌化以西)、桐庐县(西部)。

安徽皖南地区的发音特点

安徽皖南地区的发音特点

安徽皖南地区的发音特点
安徽皖南地区的发音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古全浊声母在皖南徽语中一律清音化,今读塞音、塞擦音声母的字大都送气。

例如,歙县、绩溪、旌德、屯溪、休宁、黟县、祁门等地,这些地方的语音中都有明显的清音化现象。

2. 章组字和知组三等字(除通摄外)在皖南地区的发音也有其特点,具体表现为一些特定的字发音为?声母。

3. 古影母字今读开口洪音韵时,在皖南地区大都读成?声母字。

例如,“哑”这个字,在皖南地区的发音就有所不同。

4. 古日母字今音大都读成n或? 声母,少数字读成声母。

例如,“绕”这个字,在皖南地区的发音就有所不同。

5. 阳声韵除通摄字之外,在皖南徽语中已不同程度的出现转化为阴声韵的现象。

其中咸、山两摄的阳声韵转化得最快,宕、江摄次之。

6. 皖南徽语的调类虽然很不一致,但是平、去两声,都按其古声母的清浊,分化为不同的类别。

7. 在食物、用具方面的词发音也有其特点,例如,“烫饭”叫“炸饭”(炸音sa33)、“晚饭”叫“夜饭”,“面条”叫“面”,“饼”叫“?”等。

总的来说,安徽皖南地区的发音特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渊源,与当地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当地人。

最新-吴徽语入声演变的方式 精品

最新-吴徽语入声演变的方式 精品

吴徽语入声演变的方式

官语方言入声的演变
在官话和晋语中,只有晋语和江淮官话还系统地保留入声调,其他方言基本上都已归派到别的声调。

就整个官话方言来说,这种归派的方式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普遍性。

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官话方言入声演变表李荣19853
附图
北方官话现一般称冀鲁官话,北京官话后来又分为北京官话和东北官话。

江淮官话绝大多数方言的入声是带喉塞尾的短促调。


吴徽语入声的演变
20北部吴语除个别地点如江苏溧阳外,基本上仍系统地保留入声调,入声调一般按声母清浊分为阴阳两类。

在南部吴语和徽语中,入声正处于消亡的过程当中。

与官话方言完全相反,吴徽语入声的归派方式体现出强烈的个别性。

21南部吴语分布在浙江省南部金华、衢州、丽水、温州四个地级市,以及江西省东部上饶市的部分县市、福建省西北角浦城县的部分地区,共37个县市。

下文地级市统称地区,恢复使用汤溪旧县名
在南部吴语中,衢州地区、上饶地区、丽水地区缙云、龙泉除处、金华地区的兰溪和温州地区的泰顺,入声仍读短促调,带喉塞尾,并按古声母的清浊分为阴阳两类,其中阴入调一般为高短调,阳入调一般为短促的低升调或低降升调。

在其余地区,即金华地区兰溪除外、温州地区泰顺除外以及缙云、龙泉、浦城,共19个县市占全部37个县市的一半,入声已经发生了变化。

具体的演变类型见表2,调类名称前面标的表示是短促调,不标的是长调。

表2
南部吴语入声演变表一。

古全浊仄声字在安徽太湖方言中今读的历史层次

古全浊仄声字在安徽太湖方言中今读的历史层次

古全浊仄声字在安徽太湖方言中今读的历史层次
徐建
【期刊名称】《皖西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26)004
【摘要】太湖方言属赣方言怀岳片.古全浊仄声字在太湖方言中的今读存在三个历史层次:古江淮官话残留的底层,赣方言语音层,与普通话、江淮官话接触形成的语音层.
【总页数】3页(P136-138)
【作者】徐建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72.4
【相关文献】
1.盐城方言古全浊上及浊去字的今读 [J], 冯青青
2.中古全浊声母字闽方言今读的历史层次 [J], 李如龙;邓享璋
3.古全浊仄声字在晋陕甘宁中原官话里读作送气清声母的类型学考察 [J], 姚亦登
4.沙头话古全浊平声字读音的历史层次 [J], 彭小川
5.古全浊声母仄声字在合阳方言中的今读演变 [J], 孙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世界上许多语言是没有声调的

世界上许多语言是没有声调的

世界上许多语言是没有声调的,只有汉藏语系的语言有声调。

关于汉语声调的起源,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

一般认为是为了区别意义而产生声调。

上古时代或许没有声调,当时的声母、韵母系统可能比较复杂,因此拼出来的音节也特别多,加上原始汉语可能比较简略,词汇不是十分丰富,可以不需要声调就能区别不同的意义。

这一点可以从中古(唐宋)时代与现在的普通话对比看得出来。

中古有36个声母,但现在普通话只有21个声母。

声母有逐渐简化的趋势,所以往上推,上古声母可能更为复杂。

(注:上古没有韵书,所以语音系统不很清楚。

中古以后有韵书,语音系统清楚。

韵书是一种按读音编排的字典。

)另一个证明是:藏文是一种表音文字。

创制于唐代,最初它是没有声调的,从现存的早期藏文可证明。

但后来藏文出现声调。

可证明声调是一种后产生的东西。

上古文献没有关于汉语声调的记载,最早发现汉语有声调的是南朝时期的沈约。

(一)中古声调和上古声调中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这就是所谓的四声。

汉魏以后,由于反切的应用,学者们渐渐意识到汉语的语音构成中有声调这一因素不过把中古汉语声调正确地归为四类,是到了齐、粱的时候才完成的。

当时由于四声初发现,了解的人还很少。

梁武帝(萧衍)是一个有文化的人,还问周()什么是四声,就是一个证明。

直到陆法言《切韵》一书出来,把比较重要的汉字的声调全部确定之后,四声的知识才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掌握。

中古汉语有四个声调,因为史有明文,而《切韵》一书又为我们提供了完整而确切的资料,所以是十分可靠的。

至于上古汉语有没有声调,如果有的话,有几个声调,由于文献不足,比较难以确定。

自清初以来几百年间学者们有种种不同的意见。

有人认为上古声调不太固定;有人认为上古声调的类别比中古的要少,比如有平、上、入而无去,或有平、上、去而无入,等等;有人认为上古声调和中古声调基本相同,只是在个别字上有差别。

在这些意见中,我们觉得最后一种意见根据比较充分,因为它和上古韵文的押韵情况基本相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3 . 3 %
1 5
1 00 . 0%
8 . 3 % 佩 叛 9 6
l OO .o 9 6
阴去
合 计
1 O O . 0 %
l 9
1 O O. 0 %
38 % 溃 叛 7 8

1 0O O %

说明:统计对象限于今读塞音或塞擦音 ,并归到上述声调的字 。归到其他声调的字不做统计 “ : 清去字 , , 栏 的汉字表
阴 去5 5 阴上 3 1
歙 县 阴平3 1
阳平 4 4
绩 溪 阴平 3 1
阳平 4 4
浊 清 上 次 浊
阳平 1 1 阴上 2
上 声4 2
上声5 2
阳上 3 l
上 声3 5
阳上1 3
上 声2 1 3
全 浊 去 清 浊
入 清 阳 去5 1
关系 。先看去声和入声的情况 ( 见下表 ):
语 言本体研 究
表2 :祁婺 、绩歙2 片古全浊去声字的声调归属
婺源 不送 气 O
0. O % 6
( = 浊去 )
阳去
送 气 8 6
9 6. 6 % 3
阳 去
祁 门 不送 气 5
2 5. 0 % l 5
阳 去3 3 阴 去3 5 阴 去2 1 3 阳 去3 3
阴 入4 3 5
阴平3 3 阴去3 3 5 阳去

阳去 3 3 阴去 3 1 3 阳去 3 3
阴入 2 1
阳去 2 2 阴 去3 5 阳去 2 2
入声
3 2
阴去 5 5 阴平 3 3
和 休 黟 片来 讨 论 。
( 一 )祁婺、绩歙片 赵 日新 ( 2 0 0 2 )讨 论 旌德 等 9 地 的 古全 浊 声 母 时指 出 :这 些方 言 点 今 读 不 送气 音 的古 全 浊 声母 字 “ 除个 别 字 外 ,大 多 是
仄 声 字 ,在 仄 声字 分 阴阳 调 的方 言 中都 读 阴 调 ” [ 3 ] s 盯 ) 。下 面 分 析 古全 浊 声母 字 读送 气 与 否 和 背 离 阳调 现 象 之 间 有 没 有
赵 日新 ( 2 0 0 2 ) 已经 指 出 过徽 语 的该 现 象 , 说 :旌 德 、绩 溪 、 歙 县 、 祁 门 、婺 源 、德 兴 、 淳 安 、 遂 安 、寿 昌 ( 白读 )
“ 逢塞音 、塞擦音不论平仄绝大 多数读送气音 ”;各点有今读不送气的字 ,而这些今读不送气 的字 “ 除个别字外,大 多是
多一 些 。 本 文 试 图根 据 声 调 归 属和 声母 的送 气 与否 的关 系 , 全面 地 讨 论 徽 州方 言 该 现 象 的性 质 。
二、背离阳调现象和送气 与否的关系 下文观 察徽州方言仄声字背离阳调现象和送气与否的关系 。为了观察 的方便,我们把对象的方言点分为祁婺 、绩歙2 片

1 O 0O %

( = 浊去 )
阳 去
歙县 不 送 气 4
26 .7 % 1 1
送 气 8 8
91 . 7 % 8
阳 去
绩 溪 不 送气 0
0. 0 % 1 9
送 气 7 5
9 6 2 % 3

( = 清去 )
阴去
合 计
送 气 8 0
9 4 1 % 5

( = 清去 )
阴去
合 计
1 0 0 . 0 %

1 0 0 . O %
3 . 4 % 叛 8 9
1 0 0 . 0 %
阴去
合 计
7 5 . O %
2 0
1 0 0 . 0 %
59 % 佩 8 5
仄 声字 ,而 且 在 仄 声 字分 阴阳 调 的方 言 中都 读 阴调 ” [ 3 ] ( P 1 0 6 一 i O ”。
这种 “ 古浊声母 字背离 阳调现象 ”也见于其他方言点 。据北京大学中文 系 ( 1 9 6 2 ;2 0 0 3 ),在广州话的古全浊入声字 中9 1 字 ( 8 8 . 3 % )今 阳入调 ,而l O 个字 ( 9 . 7 % )今读 为上阴入或下 阴入 。而如下所见 ,徽州方言 中背离阳调 的字 比广州方言
阴入 2 l 2

阳 去3 3
阴 平3 l
阳入 3 5
阳去 3 3
上 表 中 归纳 的声 调 演 变 情 况 只 是 大 体 的倾 向 ,虽 然 古 平 声字 的今 读 归属 较 为 整 齐 , 而 古 浊 声母 仄 声字 , 即使 该 声 调 按
古声母清浊分为 阴调和阳调,也往往读 同一 古声调的清声母字。以黟县话 的古全浊去声字为例,多数读 为阳去调 ,与古清 入字合 并,而2 8 字归读 阴去调3 3 5 ,占古全浊声母字的1 2 . 0 % 本文把这种现象 叫作 “ 古浊声母字背离阳调现象”。
语言本体研究
镶 ●
徽州方言古浊声母仄声字背离阳调现象
口池 田健 太 郎

要 :本文讨论 古浊声母仄声字 背离阳调现象,分析表 明:古全浊仄声今读送气清声母 字多数 归阳调; 而今读不送
气音的按 照其 次方言表现不 同,祁婺和绩歙 片大部分背 离阳调 ,而休 黟片则看 不出明确 的倾向。 由声母今读 和声调 归属 的
关 系来看 ,徽 州方言的古浊声母仄 声字背 离阳调现 象很可能来 自江淮官话。 关键词:古浊声母字背 离阳调现 象 徽州方言 江淮官话
引言 本文拟讨论徽州方言古浊 声母 的声调 归属 。讨论 的范 围限于清代徽 州府6 县 ,其 中绩溪县 、歙县 、屯溪市 、休 宁县 、


黟县 、祁门县今属安徽 ,婺源 县今属江西 。其 中,黟县根据池 田健太 郎 ( 2 0 0 8 )的语料[ ,其他方 言点则根据平 田昌司
( 1 9 9 8 )的 徽 州 方言 研 究 [ 2 ] 。
现代徽州方言的声调归属大体如下表 :
表1 :徽 州 方言 古 今 声 调 演变 情 况 古 调 古 声 婺 源 清 阴平4 4

祁 门 阴平l l
阳平 5 5
黟 县 阴平2 1
阳平 4 4
休 宁 阴平3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