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六则-上海中医药大学

合集下载

医案六则 医古文名主编 授学资料

医案六则 医古文名主编 授学资料
简明扼要地记述 症状、诊断、治疗过程、治疗结果,疑难病例 附有病例讨论、会诊记录、尸检报告、最终诊 断等。 ——注重记录的完整性科学性 古代医案
亦叫“脉案”。旨在介绍临床经验、心得和教训,以此启 发、指导或告戒读者。大都以叙事为主,兼夹议论。详于理法方 药的分析,关键细节的描述,诊治过程中医者、病家、旁人的思 考过程和矛盾冲突等,较生动。 ——注重介绍临证心得经验
范云之死
病名:伤寒病 症状:發熱頭疼煩渴。 脉象:脈雖浮數而無力,尺以下遲而弱。 病因病机:伤于寒而正气不足、表寒里虚。 错误治法:不顾表里、不待时日、取汗先期。

具体措施:以火燒地,布桃葉,設席,置雲於
上。頃刻汗解,撲以溫粉。
预后:“不足喜也。”後二年果卒。
警示:醫者隨情順意,鮮不敗事。


起度量,立規矩,稱權衡,合色脈、表裏、 有餘不足、順逆之法,參其人動靜與息相應。
今译:以阴阳为准则,综合运用色脉、表里、虚实、顺逆等的诊断 方法,参考病人行动与脉息相应的情况。
医论3: “阳疾处内,阴形应外者,不加悍 药及 镵石。”
阳疾处内:即内热或真热。 阴形应外:寒的症状表现于体表,即假寒或表寒。 悍药:性味凶猛的药物。 镵石:镵针和砭石。
“辟”
通“襞”训作“聚积、闭合”义。 如清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辟部》:“辟, 假借为襞。” 本文之“辟”,唐代司马贞索隐:“辟,犹聚 也,” 《庄子·田子方》:“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 而不能言。” 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云:“辟,卷不开 也。”
“宛”(郁)
训作“郁结”义,如篇:“病蛲得之于 寒湿,寒湿气宛笃不发,化为虫。” 南朝宋裴骃集解:“宛,音郁。”《集 韵·迄韵》:“慍,心所郁积也。或作宛。” 《灵枢·九针》:“凡用针者,虚则实 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

中医跟师医案记录60篇

中医跟师医案记录60篇

中医跟师医案记录60篇
1. 肝阳上亢导致失眠
患者:女性,45岁主诉:失眠已经两年,每晚入睡困难,睡眠不深,醒后觉
得疲倦,精神不振。

辨证与治疗
根据患者的症状分析和中医辨证,初步判断患者可能是肝阳上亢导致失眠。


疗方案如下:
•中药调理:使用柴胡、黄芩、钩藤等清热解毒、平肝降阳的中药组方,每日2次服药,连续一个月。

•饮食调控:建议患者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多食用绿叶蔬菜和水果,保持饮食清淡。

•避免过度劳累:患者需调整作息时间,保证每晚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熬夜。

治疗结果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的失眠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

她表示入睡变得更容易,睡眠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精神状态和体力也有了明显的恢复。

在随访期间,患者的失眠症状没有再复发。

2. 湿热下注导致膝关节疼痛
患者:男性,60岁主诉:膝关节疼痛已经半年,疼痛加重时有红肿,活动受限。

辨证与治疗
根据患者的症状分析和中医辨证,初步判断患者是湿热下注导致的膝关节疼痛。

治疗方案如下:
•中药调理:使用黄柏、败酱草等清热解毒、祛湿的中药,加入川乌、红花等活血化瘀的药物,每日2次服药,连续一个月。

•局部热敷:每晚用温水泡膝关节,帮助缓解疼痛和红肿。

•饮食调控:建议患者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豆、薏仁等。

治疗结果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的膝关节疼痛症状明显减轻。

红肿现象消失,活动范围也有所增加。

患者表示对中医治疗效果满意,继续坚持调理饮食和适量运动,症状没有再次发作。

……
(此处省略部分,共60篇)。

上海中医药大学方剂学重点—病案分析

上海中医药大学方剂学重点—病案分析

要求:分析下列病例,作出中医证的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含剂量),并分析方义1)小青龙汤主治:外寒内饮证。

恶寒发热,无汗,胸痞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

病证解析:┏皮毛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外寒引动内饮,水寒射肺——咳喘痰多而稀风寒束表,水饮内停╋水停心下,阻滞气机——胸痞┣水留胃中,胃气上逆——干呕┗水溢肌肤——浮肿身重治法: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处方:麻黄9g 芍药9g 细辛6g 干姜6g 甘草6g 桂枝9g 半夏9g 五味子6g(方解:风寒束表,水饮内停证。

是由于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见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疼痛;素有水饮之人,一旦感受外邪,易使表寒引动内饮。

“形寒饮冷则伤肺”水寒射肺则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而稀;水停心下,则有痞满之感;水留胃中,胃气上逆,故有干呕;水饮溢于肌表,故浮肿身重。

本方用麻黄、桂枝相须为君药,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温阳以利内饮之化。

干姜温肺化饮的同时其温性亦有助于除表寒、细辛性善走窜,既走表又达里为臣药,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五味子味酸而收敛酸敛护肺,芍药味酸而敛阴酸敛合营,方中用此二药是为防诸药温燥之性伤津。

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1、痰饮的区别:“质稠者为痰,质稀者为饮。

”2、白芍配麻桂,酸敛合营,防止麻桂发散太过,保护营阴。

3、五味子配干姜、细辛,酸敛护肺肺为娇脏,因凡有水饮者,其正常之津液必定减少,故用白芍敛营。

4、本方可用于素有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病人复感风寒之邪。

)配伍意义:麻黄、桂枝——发汗散寒,平喘,化饮君干姜、细辛——温肺化饮臣五味子、白芍——酸收敛气,和营养血佐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使炙甘草——调和诸药配伍特点:(1)散中有收。

以麻黄、桂枝辛散在表之邪,配白芍酸寒敛阴,制麻桂而使散中有收。

〖医学〗医案六则

〖医学〗医案六则
返回主页
完:充足。 一旦:忽然。 霍然:很快病愈。 敛衽:表示恭敬。
善:多。 茗:茶。 瓯:盆盂类瓦器。
术、陳皮、芍藥等補劑十餘貼,安 得不日以劇?然非此浹旬之補,豈 能當此兩貼承氣哉?故先補完胃氣 之傷,而後去其積,則一旦霍然 矣。”衆乃斂袵而服。
(四) 不肖體素豐,多火善渴,雖盛 寒,床頭必置茗碗,或一夕盡數甌, 又時苦喘急。質之先生,爲言此屬 鬱火證,常令服茱連丸,無恙也。 丁巳之夏,避暑檀州,酷甚,朝夕 坐冰盤間,或飲冷香薷湯,自
陽病益著,邪氣流行,爲重困於俞,
忿發
返回主页
经纪:纲纪。
麻黄证:即麻黄汤 证,伤寒表实证。 煎迫:逼迫。
爲疽。”意告之後百餘日,果爲疽 發乳,上入缺盆,死。此謂論之大 體也,必有經紀。拙工有一不習, 文理陰陽失矣。
(二) 昔有鄉人丘生者病傷寒,予爲 診視。發熱頭疼煩渴,脈雖浮數而 無力,尺以下遲而弱。予曰:雖屬 麻黃證,而尺遲弱。仲景云:尺中 遲者,榮氣不足,血氣微少,未可 發汗。予於建中湯加當歸、黃芪令 飲。翌日脈尚爾,其家煎迫,日夜
返回主页
是:确实。
促:缩短。
旦夕:短时间内。 预:参预。
督發汗藥,言幾不遜矣。予忍之, 但只用建中調榮而已。至五日尺部 方應。遂投麻黃湯,啜第二服,發 狂,須臾稍定,略睡,已得汗矣。 信知此事是難是難。仲景雖云不避 晨夜,即宜便治,醫者亦須顧其表 裏虛實,待其時日。若不循次第, 暫時得安,虧損五臟,以促壽限, 何足貴也!《南史》記范雲初爲梁 武帝屬官。武帝將有九錫之命,有 旦夕矣。雲忽感傷寒之疾,恐不得 預慶事,召徐文伯診視,以實懇之
返回主页
数家医案集
❖ 清·柳宝诒《柳选四家医案》收:
❖ 尤在泾《静香楼医案》2卷

施杞教授医案

施杞教授医案

施杞教授医案
摘要:
1.案例背景
2.患者信息
3.病症诊断
4.治疗过程
5.术后情况
6.反思与总结
正文:
1.案例背景
施杞教授是一位著名的中医专家,在业界享有盛誉。

本文将介绍一例施杞教授治疗的医案,以展示其诊疗水平和中医的魅力。

2.患者信息
患者邵,男性,10 岁。

他于1994 年12 月24 日初诊,主诉右髋疼痛、行走困难、跛行一年。

3.病症诊断
患者在1993 年12 月开始感到右髋疼痛,并逐渐加重。

同年12 月底,经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X 摄片及同位素扫描检查,被诊断为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4.治疗过程
患者被诊断为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后,立即接受了减压术治疗。

术后疼痛略有缓解,但三个月后,疼痛又逐渐加重。

一月前,患者再度接受X 摄片及
同位素扫描检查,证实右股骨头仍处于缺血坏死状态。

5.术后情况
患者术后胃纳不适,便秘2-3 日一行。

行走困难,呈跛行。

6.反思与总结
此医案表明,中医药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面具有一定疗效。

虽然患者在接受减压术治疗后疼痛有所缓解,但病情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

这提示我们在治疗此类病症时,应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寻求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医案六则-上海中医药大学

医案六则-上海中医药大学

“二阴应外,一阳接内” ——表寒里热
返回主页
返回
第二则 选自《普济本 或《本事方》,10卷。宋许叔微撰。书中按病 类分为23类。收载证治方剂及针灸法,选方约 300余首,方末附作者的验案及论述。
返回主页
返回
烦:《说文》“烦,热头痛也,从页,从火。” 引伸为烦躁 / 烦闷。 《伤寒论》第35条: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 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汤证
返回主页
敢自居識者,然舍症從脈,得之先 哲格言;血脫益氣,亦非妄逞臆見。 今人胸中每持一勝算,見前人用涼, 輒曰:“此寒症也,宜用熱。”見 前人用熱,則曰:“此火症也,應 用涼。”因攻之不靈,從而投補; 因補之不效,隨復用攻。立意翻新, 初無定見。安得主人、病人一一精 簧鼓:动听的言语。 醫察理,而不爲簧鼓動搖哉?在前 人,蒙謗之害甚微;在病者,受誤 之害甚鉅。此張景岳“不失人情” 之論所由作也。
返回主页
是:确实。
促:缩短。
旦夕:短时间内。
预:参预。
督發汗藥,言幾不遜矣。予忍之, 但只用建中調榮而已。至五日尺部 方應。遂投麻黃湯,啜第二服,發 狂,須臾稍定,略睡,已得汗矣。 信知此事是難是難。仲景雖云不避 晨夜,即宜便治,醫者亦須顧其表 裏虛實,待其時日。若不循次第, 暫時得安,虧損五臟,以促壽限, 何足貴也!《南史》記范雲初爲梁 武帝屬官。武帝將有九錫之命,有 旦夕矣。雲忽感傷寒之疾,恐不得 預慶事,召徐文伯診視,以實懇之

返回主页
随文注释
中热:内热。 溲:二便。
(一) 齊王侍醫遂病,自練五石服之。 臣意往過之。遂謂意曰:“不肖有 病,幸診遂也。”臣意即診之,告 曰:“公病中熱。論曰:‘中熱不 溲者,不可服五石。’石之爲藥精 悍,公服之不得數溲,亟勿服,色 將發臃。”遂曰:“扁鵲曰:‘陰 石以治陰病,陽石以治陽病。’夫 藥石者,有陰陽水火之齊。故中熱, 即 返回主页

【秦亮甫医案】血尿

【秦亮甫医案】血尿

【秦亮甫医案】血尿编者按医学以疗效说话,无论中医、西医都是如此,我等学习中医的后生晚辈自然希望能让疗效说话。

欢迎大家评价医案,分享您的中医医案,中医六技、成功失败都可,以期在阅读体会中共同成长。

医案朱××,男,44岁。

【病史简述】1960年3月间跌伤,发生尿频,以后乏力,但无血尿及腰酸痛。

1961年5月至6月份,出现面部及下肢浮肿,乏力,消瘦,食欲不佳,并出现黑便5~6次,8月份在我院住院做静脉肾盂造影术及膀胱镜检查,发现双肾及右输尿管结石,右肾功能丧失。

血尿10天,黑便2至3天,并行后出现三次酸中毒,经中西医抢救而脱危,并进行中西医治疗。

于10月17日出院,出院后当天晚上又发生血尿,至今两周不止,而再次入院。

【辨治过程】初诊(1961年11月11日)【症状】贫血面容,明显消瘦,神志不清,拒食自语,眼结膜及口唇苍白无华,血尿不止,苔薄白,脉象结代。

化验:非蛋白氮105mg%,肌酐2.7mg%,二氧化碳结合力31.5容积%。

尿检验:红血球Ⅲ,白血球+,蛋白++++。

血检验:红血球90万/mm3,血色素20%以下,白血球6100/mm3,嗜中性90%,有异常红血球,后见有核红血球少量。

【辨证论治】血尿未止,神色模糊,手指蠕动,此非热极生风,乃阴血亏极,虚风内动。

脉象结代,气血亏涸,阴阳将至离决之境。

病濒危殆,亟宜益气养血,止血熄风,佐以化石。

处方别直参3g(另煎冲),当归炭9g,炙黄芪9g,熟地炭9g,琥珀粉6g(冲),龟版胶9g,阿胶珠9g,瞿麦30g,车前子30g,凤凰衣炭15g,地榆炭15g,川续断炭15g,生牡蛎12g(先煎),牛膝炭9g。

铁树叶炭研细末每服3g,日3服。

西医处理1、每日供给10%葡萄糖液,2、丙酸睾丸酮,3、记出入量。

二诊(11月14日)血尿于11月12日开始渐淡,神识渐清,今日神志完全清醒。

化验:非蛋白氮60毫克%。

有痰多咳嗽症状。

【辨证论治】神志完全清醒,手足瘛纵亦平,虚风已息。

中医医案经典50

中医医案经典50

中医医案经典50中医医案是中医诊断、治疗的重要记录,每个医案都包含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方法和效果等详细信息。

以下是50个经典的中医医案:1. 李某,男,45岁。

患有慢性胃炎,胃痛反复发作,伴有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经过中医诊断,认为是脾胃虚弱、气机不畅所致。

治疗以健脾和胃、行气止痛为原则,采用中药汤剂和针灸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2. 王某,女,52岁。

患有更年期综合征,出现心烦、失眠、头晕等症状。

经过中医诊断,认为是肝肾阴虚、内热所致。

治疗以滋阴清热、养心安神为原则,采用中药汤剂和针灸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3. 张某,男,28岁。

患有强直性脊柱炎,腰背疼痛剧烈,活动受限。

经过中医诊断,认为是寒湿痹阻所致。

治疗以散寒除湿、舒筋活络为原则,采用中药汤剂和针灸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4. 李某,女,35岁。

患有慢性盆腔炎,小腹疼痛、月经不调、带下量多等症状。

经过中医诊断,认为是湿热瘀结所致。

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原则,采用中药汤剂和针灸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5. 陈某,男,60岁。

患有糖尿病,口渴多饮、多尿、消瘦等症状。

经过中医诊断,认为是阴虚燥热所致。

治疗以养阴润燥、清热生津为原则,采用中药汤剂和针灸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由于篇幅有限,其余45个医案不能逐一列举。

这些经典的中医医案反映了中医在临床实践中的丰富经验和独特理论体系。

通过学习和研究这些医案,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医的诊疗思路和方法,提高临床实践水平。

最经典的中医医案十部

最经典的中医医案十部

最经典的中医医案十部
中医医案数量众多,其中比较经典的十部医案如下:
1. 曹,四七。

早食颇受,晚食必胃痛呕吐。

阳气日微,浊阴聚则有形,夜痛至晓,阴邪用事乃剧。

半夏、姜汁、淡干姜、秦椒、厚朴、茯苓。

2. 陈。

宿病冲气胃痛,今饱食动怒痛发,呕吐,是肝木侵犯胃土,浊气上踞,胀痛不休,逆乱不已。

变为先寒后热,烦躁,面赤,汗泄,此为厥象。

厥阴肝脏之现症,显然在目。

夫痛则不通,通字须究气血阴阳,便是看诊要旨矣。

议用泻心法。

干姜、川连、人参、枳实、半夏、姜汁。

3. 杜。

酒客胃中酿热,嗔怒,亦令肝阳犯胃,今纳谷脘中微痛,乃阳逆失降。

酒家忌用甘腻,辛苦清降,平肝和胃治之。

川连、吴萸、半夏、姜汁、茯苓、橘红、竹沥。

4. 费,二九。

劳力气泄阳伤,胸脘痛发,得食自缓,已非质滞停蓄。

然初病气伤,久泄不止,营络亦伤,古谓络虚则痛也。

攻痰破气,不去病即伤胃,致纳食不甘,嗳噫欲呕,显见胃伤阳败。

当以辛甘温方。

人参、桂枝、茯苓、炙草、煨姜、南枣。

5. 顾氏。

天癸当绝仍来,昔壮年已有头晕。

七年前秋起胃痛若嘈,今春悲哀,先麻木头眩,痛发下部,膝胫冷三日,病属肝厥胃痛。

述痛引背胁,是久病络脉空隙,厥阳热气,因情志郁勃拂逆,气攻乘络,内风旋动,袭阳明,致呕逆不能进食。

倪海厦中医医案

倪海厦中医医案

倪海厦中医医案
这里分享一个中医治疗病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个病例是我的师父、中医名家倪海厦医生治疗的一个慢性疾病患者。

病人:徐女士,42岁,长期腰酸背痛。

主要症状:腰酸背痛,感觉腰部和背部很紧,不能弯腰或抬腿。

经常感觉疲劳和倦怠。

其他症状:失眠,经常做恶梦,感觉很疲劳,精神状态不佳。

中医诊断:肝郁脾虚,肾气不足。

治疗方案:
一、中药治疗
1.丹皮、红花、桃仁等疏肝活血的中药汤剂,每日一剂,浸泡半小时后饮用。

2.丹参、补骨脂、蛤蚧等温肾活血的中药汤剂,每日一剂,浸泡半小时后饮用。

二、针灸治疗
根据患者的情况,在手三里、足三里、太冲和肾俞等穴位施以针灸。

持续一个月,每周进行两次针灸治疗。

三、按摩治疗
在治疗结束后,建议患者在家自行按摩肾俞、足三里等穴位进行舒缓治疗,每天30分钟。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感觉明显好转。

背部和腰部不再感觉紧绷,疲劳感和精神状态得到改善。

建议患者将中药汤剂和按摩疗法作为日常的养生方式,有助于巩固治疗效果。

以上就是这个中医医案的详细内容,借此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中医的关注。

在治疗疾病时,我们不仅要考虑西医的治疗方法,还应该学会借助中医的丰富经验和独特优势来辅助治疗,帮助自己恢复健康。

妇科名家医案(中)

妇科名家医案(中)

妇科名家医案(中)2 产后误汗,表虚不固案成某,女,25岁,于1991年5月24日初诊。

自诉周身发凉2月余,于产后70天时,骑摩托车后自觉周身酸痛,延医给解表散风寒之剂调治。

服后大汗淋漓,继之一直自汗不止,周身乏力,发凉恶风,肢节酸楚,夜寐不安而来诊。

刻诊:面(白光)微胀,自汗(上执下水)(上执下水),时值五月,仍穿棉衣棉裤,周身汗腥味极浓,扑鼻难闻,舌质红苔白,脉虚。

证属产后误汗致表虚不固,治宜固表敛汗,滋补阴血。

方用:黄芪60g,当归12g,焦白术15g,牡蛎15g,龙骨15g,茯苓12g,牛膝12g,杜仲12g,菟丝子12g,桂枝6g,寄生10g,陈皮10g,草蔻15g,山药20g,甘草6g。

二诊:服上药5剂后汗已大减,已不觉身凉,舌苔白,脉缓,衣服减去两件,仍以前方再服3剂而收功。

按:《景岳全书》卷三十九:“产后之禁……谓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

”本例患者年轻,产后体质尚好,受凉后周身不适,因误汗后形成表虚不固。

治宜涩敛固表为标,滋补阴血为本,兼顾壮肾阳之法。

使龙、牡收涩敛汗,菟丝子养阴而助阳,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而滋阴,焦白木、山药、茯苓、草蔻、陈皮健脾补中以资生气血之源,桂枝温经通阳,牛膝、杜仲、寄生补腰膝而壮肾阳,诸药合用力大而效宏。

3 产后汗出,津亏阴虚案孔某,女,23岁,1991年6月2日初诊。

自诉产后汗多,骨蒸劳热,浑身发冷3月余。

自经产之后,终日浑身不适,邀医诊治,诊为受风,给解表发汗。

从此汗出绵绵,浑身发冷,酸痛异常,且伴骨蒸发热,又邀医诊治,给固表止汗之剂,但效不佳。

刻诊:时已六月,仍穿棉衣棉裤,颜面红胀,微汗,身有汗臭,手足心热,舌质红苔微黄,脉细数无力。

证属产后汗出,津亏阴虚,治宜滋阴敛汗。

方用:黄芪60g,当归12g,生地20g,麦冬15g,沙参15g,知母12g,地骨皮12g,鳖甲15g,焦白木15g,牡蛎15g,五味子15g,石斛15g,枳壳10g,草蔻15g,甘草6g。

杨健武主任临证验案举隅

杨健武主任临证验案举隅

杨健武主任临证验案举隅杨健武主任是一名资深的中医临床医生,在他多年的临床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临床经验,他的临证验案为后人提供了许多参考和借鉴,下面我便以几个例子来说明。

1. 带状疱疹一名年过六旬的患者因带状疱疹来到了杨健武主任的门诊。

患者主诉在左胸部出现红肿、疼痛,疼痛难忍,呼吸也很困难。

杨主任首先给患者开了一些镇痛药和抗病毒药,但是效果并不显著,病情反而逐渐恶化。

后来杨主任发现患者大汗淋漓,嘴唇发紫,呼吸急促,虽然血压和脉搏都正常,但是表情明显痛苦。

那时,杨主任决定采取一些中草药治疗。

他给患者开了桔梗、板蓝根、白芷等中草药方剂,很快就见效了。

当然,他还为患者开了一些针灸和康复理疗。

通过治疗,患者病情得以迅速缓解,顺利康复。

2. 肺炎一名六岁的男孩因肺炎来到了杨健武主任的门诊,这个男孩因身体健康状况不好,免疫力也比较低下。

杨主任根据男孩的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结果,给他开了一些中草药和康复理疗方案。

那时,男孩的身体状况非常不好,病情也很严重。

杨主任给了他一些桔梗、蒲公英、黄芩等中草药,并通过针灸和理疗帮助他恢复免疫力。

经过近三个月的治疗,男孩的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体重也回复到了正常值。

3. 腰肌劳损一名年过五十的女性患者因腰肌劳损来到了杨健武主任的门诊。

杨主任当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结果,发现患者主要出现腰痛和麻痹的情况,疼痛得非常厉害。

据患者介绍,她之前用了很多治疗方案,但是疗效都不明显,病情反而逐渐加重。

杨主任给这位患者开了一些中草药和康复理疗方案,其中包括肉桂、白芍、枸杞等中草药,并通过针灸和推拿帮助她缓解疼痛。

经过近两个月的治疗,患者疼痛情况明显得到了改善,同时腰部麻痹现象也消失了。

以上便是杨健武主任的一些临证验案,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杨主任运用了丰富的中药和康复理疗方法,帮助了患者恢复健康,在中医领域的经验丰富,为获得临床成功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

最新医学类-医案六则-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医学类-医案六则-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不耐,病未三四日,晝夜促汗,醫
者隨情順意,鮮不敗事。故予書此
爲醫者之戒。
返回主页
滞下:痢疾。 衽席:床席。 荐:垫席。 友生:同学。
亘:贯穿。
(三) 葉先生名儀,嘗與丹溪俱從白 雲許先生學。其記病云: 歲癸酉秋八月,予病滯下,痛 作,絕不食飲。既而困憊,不能起 床,乃以衽席及薦闕其中,而聽其 自下焉。時朱彥修氏客城中,以友 生之好,日過視予,飲予藥,但日 服而病日增。朋游譁然議之,彥修 弗顧也。浹旬病益甚,痰窒咽如絮, 呻吟亘晝夜。私自虞,與二子訣, 二子哭,道路相傳謂予死矣。
返回主页
泠然:清凉貌。 顾:反而。
彥修聞之,曰:“吁!此必傳者之 妄也。”翌日天甫明,來視予脈, 煮小承氣湯飲予。藥下咽,覺所苦 者自上下,凡一再行,意泠然,越 日遂進粥,漸愈。
朋游因問彥修治法。答曰: “前診氣口脈虛,形雖實而面黃稍 白。此由平素與人接言多,多言者 中氣虛,又其人務竟已事,恒失之 饑而傷於飽,傷於飽,其流爲積, 積之久爲此證。夫滯下之病,謂宜 去其舊而新是圖,而我顧投以參.
矣。扁鵲雖言若是,然必審診,起
度量,立規矩,稱權衡,合色脈、
表裏、有餘不足、順逆之法,參其
人動靜與息相應,乃可以論。論曰:
‘陽疾處內、陰形應外者,不加悍
藥及鑱石。’夫悍藥入中,則邪氣
辟矣,而宛氣愈深。診法曰:‘二
陰應外、一陽接內者,不可以剛
藥。’剛藥入則動陽,陰病益衰,
陽病益著,邪氣流行,爲重困於俞,
温病医案 ❖ 清·俞震《古今医案按》——仓公至叶天士共六
十余家,1600多案
返回主页
个人医案集
❖ 明·薛己《薛氏医案》 ❖ 清·叶桂门人编集的《临证指南医案》 ❖ 清·吴瑭《吴鞠通医案》 ❖ 清·徐大椿《洄溪医案》 ❖ 清·喻昌《寓意草》 ❖ 清·周荣《王氏医案》

医古文名校精品——医案六则

医古文名校精品——医案六则
左手:寸——心;关——肝;尺——肾。 弦数 肝郁化火 / 肝胆湿热 / 肝阳上亢
右手:寸——肺;关——脾;尺——命门。 搏:搏动的强度大 長:搏动的幅度长(超过本位,有盈余之感)
长而和缓 ——健康 长而弦硬,有条索感——实热内结/热胜动风 時時作嘔 / 面沉紫 :
肝气上逆犯胃,气逆则面沉紫
同一邪:?
《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
宛:通“郁” 宛气:指郁结之热气
• 二阴:少阴,主寒水,指阴寒症。
• 一阳:少阳,主相火,指虚热症。
• 人体:
• 三阳 二阳 一阳 一阴 二阴 三阴
太阳 阳明 少阳 太阴 少阴 厥阴

里———里

多热
多寒
“二阴应外,一阳接内” ——表寒里热
中气下陷,气不摄血
再剂:第二剂?两剂?
隔垣见人 饮上池水
此句言下之意?
《荀子·非相》: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
谖xuān:忘记 谖草(萱草)——忘忧草 书:写 状:描述 / 叙述
——晚辈对上辈的用语
赵献可高明医术表现在哪里?
喘证 徐 喘急 郁火——茱连丸泻火降逆 徐妻 喘 肝郁——逍遥散疏肝理气
曹仁伯《继志堂医卷》2卷 王旭高《环溪堂医案》3卷 张仲华《爱庐医案》24条
——可供研究某一医家 / 学派 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第一则 选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练:动/把生丝煮熟使之柔软→名/白色的 熟丝→形/ 熟练。 此通“炼”
• 过:拜访。 • 不肖:不类似(其父)→才德不及先人→
不才(自谦之词)。
译: 以阴阳为准则,综合运用色脉、表里、虚实、
顺逆等的诊断方法,参考病人行动与脉息相应的 情况。

上海最好的中医医案:杨城杨中医

上海最好的中医医案:杨城杨中医

上海最好的中医医案:杨城杨中医不知道的可以搜一下:杨城杨中医的微博,就知道这个中医看病有多历害了,J某,女,56岁,身高160cm,体重90kg。

2019年8月26日初诊。

主诉:胸背闷痛半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半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前胸后背闷痛感,未予重视。

近一周来胸背闷痛感逐渐加重,胸口似有重石压迫,又似被某物紧抓不放,近两天走路时需弯腰驼背,不能站立,说话时需轻声细语,不能用力,而且午后及夜间胸背闷痛剧烈发作数次,剧烈发作时面色苍白,闷痛感持续,胸口重压感及束缚感痛苦不可名状,有强烈的窒息感、濒死感,心悸,浑身僵硬,喘息呻吟,不能言语,不能平卧,无意识障碍,无四肢冰冷,无唇指发绀,无大汗淋漓,无腹痛呕吐,无咳嗽咯痰,前胸拒按,后背需有人托扶,并用力按揉后背,方可稍稍缓过一口气。

每次剧烈发作持续40-60分钟后方可自行缓解,夜间发作频繁,昨日夜间每隔十来分钟就剧烈发作一次,至医院急诊行心电图检查示:正常心电图,心率72次/分;胸部正侧位片示:主动脉硬化,双肺、膈未见明显活动性病变,予舌下含服救心丸仍无效,遂求诊中医治疗。

刻诊:前胸后背轻闷痛,倦怠乏力,头晕、短气,无心悸,无腹胀腹痛,偶有嗳气,嗳气后自觉舒适,夜间无法入睡,口稍干无口苦,纳可,大便细软量少。

查体:心肺听诊无异常。

后背按压舒服,前胸按压压迫感,腹部按压无抵抗,舌稍红苔黄腻,舌下络脉青紫迂曲,脉沉细无力。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

诊断:胸痹(胸阳不振、气郁血滞)。

治则:温阳通脉、行气化瘀。

拟方:枳实薤白桂枝汤。

处方:瓜蒌皮30g 薤白15g 桂枝15g 枳实15g 厚朴15g,三剂水煎温服。

8月29日第二诊,患者诉8月26日上午服药一次,当天下午胸背闷痛剧烈发作一次,大约二十分钟后症状自行缓解,之后胸闷感逐渐减轻,当天夜间未再发作,次日早晨精神可,胸背闷痛感偶作。

三剂药服完,已觉胸背闷痛感消失,浑身轻松、如释重负,前胸按压已无压迫感,大便细软量多,现只觉口干明显,舌淡红苔薄黄腻,脉沉细。

国医大师裘沛然治案(二)——裘沛然治疗眩晕案四则

国医大师裘沛然治案(二)——裘沛然治疗眩晕案四则
1992 年 7 月 1 日二诊: 药后 症 情 稳 定 ,胸 闷 苔 腻 略 减 ,头 晕 头 胀沉 重,神 疲 乏 力,睡 眠 仍 欠 安 顿,BP124 /80mmHg,舌 苔 白 腻 脉 小弦,患 者 情 绪 仍 较 紧 张。改 拟 温胆汤 法。药 用: 制 半 夏 15g,陈 皮 12g,茯苓 15g,生姜 4. 5g,大枣 5 枚,枳壳 15g,竹茹 4. 5g,龙胆草 9g,白芷 12g,熟附块 12g,生黄芪 35g。7 剂。
1992 年 8 月 12 日四诊: 眩晕 好转,眠 又 欠 安,精 神 疲 乏,记 忆 力 不 佳 ,头 胀 头 痛 ,二 便 调 。 舌 苔 白厚腻,脉 弦。治 仍 平 肝 化 痰 辟 浊。药用: 羚羊角粉 0. 6g,龙胆草 12g,熟 附 块 12g,石 菖 蒲 12g,广 郁金 15g,生 黄 芪 40g,白 芷 12g, 川连 12g,制 半 夏 15g,茯 苓 12g, 川芎 12g,生 姜 4. 5g,大 枣 5 枚。 7 剂。
蔡某某,女,50 岁。2005 年 8
20g,川 连 10g,熟 附 块 12g,黄 芩
按 患者麻木、眩晕五月,久 月 25 日初诊。主诉: 眩晕、四肢震
24g,川 柏 15g,羌 活 18g,当 归 经多项检查,无明显异常发现,考 颤 6 个月。病史: 患者 6 月前行子
18g,大蜈 蚣 2 条,炙 僵 蚕 15g,生 虑系官能症可能。从中医诊断分 宫切除术,术后出现步行不利,蹒
1992 年 9 月 30 日二诊: 头晕 减,心悸 时 作,夜 寐 欠 酣,腰 酸 足 跟痛,大 便 溏。舌 苔 薄 脉 细。 再 守上方为治。上方加杜仲 15g,怀 牛膝 15g。7 剂。
※基金项目 上海市中医药新三年行动计划课题“丁氏内科学术流派裘沛然学术思 想传承规律和模式研究”项目( No. ZY3 - CCCX - 1 - 1001) ; 上海中医药大学裘沛然 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 * 作者简介 王庆其,男,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上海市名中医、全国第 5 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师承导师、国医大师裘沛然学术 传承人。 作者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203)

姚培发医案

姚培发医案

姚培发医案姚培发姚培发(1921~1999年),男,浙江余姚人。

1942年7月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

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学工作。

曾任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副主任、中医内科副主任,上海中医学院龙华医院副院长、内科主任、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上海市首届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职。

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中医内科教研室顾问,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

1995年评为上海市名中医。

姚老自幼秉承家训,治学严谨,谦虚好学。

他博览群书,广采众长,尤注重实践。

早年求学临诊见习时,曾不辞辛劳,走遍浦江两岸众多名医诊所撷秘取宝,深得沪地前辈名中医赞许。

姚师认为,一个临床医生一定要在广泛接触门诊病人的基础上进行重点研究,才能达到“一专多能”的技术要求。

所以,他早在50年代初就参加了市门诊部的高血压病专题研究组;60年代又参加了龙华医院肝炎、老慢支专题研究小组;80年代则参加了由龙华医院及上海中医学院等单位组成的老年病专题研究小组。

老年病课题组以《内经》有关“肾气盛衰”、“天癸至竭”等理论为主导,提出了“肾虚精血不足是人体衰老的主要病因病机”的学术观点,与此同时创制了补肾填精抗衰老新药“还精煎”,一时反响强烈。

该课题荣获上海市1984年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成果二等奖,1985年上海市科技成果进步奖三等奖;《还精煎及其拆方对延缓下丘脑-垂体-性腺-胸腺(HPGT)轴衰老的作用研究》荣获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此外,发表学术论文30篇。

姚师对补肾法延缓衰老和防治多种老年病的学术见解,渊源于《内经》、《伤寒》、《金匮》、《本草经》等经典著作,尤得力于名医张景岳之温补学说,组方遣药致力于其“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阳互根之说。

付诸临床,确有实效。

姚师的体会是:多阅书可以广见识,多实践才能出理论。

他遵循古训“肾为先天之源,生命之根”,认为肾虚既反映了机体衰老的生理现象,也反映了多种最终转归的病理结果。

「徐浦」中医国兰琴医案集:中医安神,3个疗程失眠不再

「徐浦」中医国兰琴医案集:中医安神,3个疗程失眠不再

「徐浦」中医国兰琴医案集:中医安神,3个疗程失眠不再失眠医案:时寐时醒2月余70多岁的夏女士,从2014年开始,因患咽炎、慢性鼻窦炎、咳嗽、胃炎、呃逆、腰背腿痛等病症,就在中医博士、副主任医师国兰琴处治疗,许多病症均改善或消失,对国兰琴很是信任。

2017年11月11日,因入睡困难、时寐时醒2月余,伴有多梦、焦虑,头晕,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细弱等症状,又来到国兰琴处看诊(看诊前曾服中成药、西药效果不理想)。

中医安神,3个疗程睡眠正常查症时,中医博士国兰琴发现,夏女士是典型的情志所伤导致的焦虑、失眠。

治疗从整体着眼,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为主,针刺、艾灸、埋针结合治疗。

主穴取神门、三阴交、心俞、脾俞、足三里。

隔日治疗,约每周针灸3次,10次为1个疗程。

约1个疗程,睡眠稍有改善,较前易入睡;治疗约2个疗程,入睡尚可,睡眠深度易改善,眠中很少醒来,偶有醒来、很快再入睡;治疗约3个疗程,睡眠基本恢复正常,头晕、乏力等伴随症状亦消失。

国兰琴医生总结:失眠中医治疗,按疗程是关键饮食、情志、环境、劳逸等失调均可影响睡眠,治疗过程多是曲线前进。

即在治疗好转的过程中,也会有后退的时候,应消除顾虑,坚持治疗,同时纠正饮食生活、情志等不良习惯。

从近几年一些失眠医案统计:治疗一般需2-3个疗程,但由于每个人病情的轻重、患病时间长短、体质、环境、配合等因素的不同,疗程长短不一,也有1个疗程就恢复的,有的需更长时间,有的需要针灸、中药结合治疗。

失眠是情志所伤导致失眠多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症,影响工作、生活、健康,长期失眠还可引起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抑郁、记忆力下降、抗病力低下。

失眠以情志所伤为主要病因,还可因饮食不节、劳逸失调、久病体虚等因素引起脏腑机能紊乱,气血失和、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病。

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胆脾胃肾。

实证多因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引起心神不安;虚证多由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心胆气虚,引起心神失宁。

金明渊医案

金明渊医案

金明渊医案案一、沈××,男,71岁,内科专家门诊,门诊号:41215初诊:1992年12月1日。

节气:小雪后主诉:咳嗽二月余,伴咯大量白色泡沫痰。

病史:有慢性咳喘史十八年。

每入冬辄发病不已,虽细心防范,避风寒慎起居,仍感冒频频,咳喘终日,每日咯痰碗许,其苦不堪。

终待春暖而缓,至夏一如常人,屡服中西药物,仅能暂减症状,依然每年至期而作,连续咳嗽二月以上。

二月前因偶感风寒,又引发咳嗽,咯痰诸症。

刻下终日咳嗽频作,甚则咳逆呕恶,影响正常生活起居。

痰多易咯,色白状如泡沫,24小时咯痰约150ml以上,尤以晨起为甚,稍感气促,能平卧。

二十年前有肠结核史。

望、闻、切诊:精神欠振,面色恍白,形体消瘦,唇色偏黯,语低音微,呼吸略促、咳嗽时作,咯白色泡沫痰。

两肺呼吸音较粗,闻及少量干罗音。

心率8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心界正常。

苔薄白,质淡胖,脉沉细。

血、尿、大便常规均正常。

X线透视:肺纹理增粗。

病性判定:咳嗽(+++),咯痰(+++),喘息(+),哮鸣(+)。

辨证分析:患者20余年前因患结核性肠炎,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日久耗伤脾阳,累及肾阳,不能输布精微水谷,酿成痰湿内盛之体。

又因外感咳嗽失治,迁延日久耗伤肺气。

卫表失固,遂致每遇秋风肃起,自然气候阴长阳消之际,与阳虚阴盛之体相合,使频频新感引动宿饮,故咳喘秋作冬剧,春缓夏平。

痰白质稀,状如泡沫,面舌淡、脉沉细、均乃阳虚痰饮内盛之症。

诊断:中医:咳嗽(阳虚痰饮);西医: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迁延期)治则:扶正固本,温化痰饮。

方药:小青龙汤合玉屏风丸加鹿角。

炙麻黄4g 川桂枝6g 北细辛3g 姜半夏10g 杭白芍6g 五味子6g 淡干姜5g 生黄芪12g 生白术20g 青防风6g 鹿角片10g 炙苏子6g 白芥子6g 莱菔子4g 生甘草3g 7帖医嘱:①避风寒,慎起居,适当运动。

②翌年夏天始坚持四季用冷水洗脸。

二诊:1992年12月8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纪:纲纪。
麻黄证:即麻黄汤 证,伤寒表实证。
煎迫:逼迫。
爲疽。”意告之後百餘日,果爲疽 發乳,上入缺盆,死。此謂論之大 體也,必有經紀。拙工有一不習, 文理陰陽失矣。 (二) 昔有鄉人丘生者病傷寒,予爲 診視。發熱頭疼煩渴,脈雖浮數而 無力,尺以下遲而弱。予曰:雖屬 麻黃證,而尺遲弱。仲景云:尺中 遲者,榮氣不足,血氣微少,未可 發汗。予於建中湯加當歸、黃芪令 飲。翌日脈尚爾,其家煎迫,日夜
远:差错很大。
息:脉息。
辟:闭阻。 宛:通“郁”,郁 结。
爲陰石柔齊治之;中寒,即爲陽石 剛齊治之。”臣意曰:“公所論遠 矣。扁鵲雖言若是,然必審診,起 度量,立規矩,稱權衡,合色脈、 表裏、有餘不足、順逆之法,參其 人動靜與息相應,乃可以論。論曰: ‘陽疾處內、陰形應外者,不加悍 藥及鑱石。’夫悍藥入中,則邪氣 辟矣,而宛氣愈深。診法曰:‘二 陰應外、一陽接內者,不可以剛 藥。’剛藥入則動陽,陰病益衰, 陽病益著,邪氣流行,爲重困於俞, 返回主页 忿發
返回主页
完:充足。 一旦:忽然。 霍然:很快病愈。 敛衽:表示恭敬。 善:多。 茗:茶。 瓯:盆盂类瓦器。
术、陳皮、芍藥等補劑十餘貼,安 得不日以劇?然非此浹旬之補,豈 能當此兩貼承氣哉?故先補完胃氣 之傷,而後去其積,則一旦霍然 矣。”衆乃斂袵而服。 (四) 不肖體素豐,多火善渴,雖盛 寒,床頭必置茗碗,或一夕盡數甌, 又時苦喘急。質之先生,爲言此屬 鬱火證,常令服茱連丸,無恙也。 丁巳之夏,避暑檀州,酷甚,朝夕 坐冰盤間,或飲冷香薷湯,自
返回主页
自负:自恃。
委顿:疲乏困顿。 曩:先前。 室:妻子。
負清暑良劑。孟秋痢大作,初三晝 夜下百許次,紅白相雜,絕無渣滓, 腹脹悶,絞痛不可言。或謂宜下以 大黃,先生弗顧也,竟用參、术、 薑、桂漸愈。猶白積不止,服感應 丸而痊。後少嘗蟹螯,復瀉下委頓, 仍服八味湯及補劑中重加薑、桂而 愈。夫一身歷一歲間耳,黃連苦茗, 曩不輟口,而今病以純熱瘥。向非 先生,或投大黃涼藥下之,不知竟 作何狀。又病室孕時,喘逆不眠, 用逍遙散立安,又患便
返回主页
古代医案 亦叫“脉案”。旨在介绍临床经验、心得和 教训,以此启发、指导或告戒读者。大都以叙事 为主,兼夹议论。详于理法方药的分析,关键细 节的描述,诊治过程中医者、病家、旁人的思考 过程和矛盾冲突等,较生动。 ——注重介绍临证心得经验

返回主页
历代医案 医话
医家传记
医家论著
方书 本草
返回主页
泠然:清凉貌。
顾:反而。
彥修聞之,曰:“吁!此必傳者之 妄也。”翌日天甫明,來視予脈, 煮小承氣湯飲予。藥下咽,覺所苦 者自上下,凡一再行,意泠然,越 日遂進粥,漸愈。 朋游因問彥修治法。答曰: “前診氣口脈虛,形雖實而面黃稍 白。此由平素與人接言多,多言者 中氣虛,又其人務竟已事,恒失之 饑而傷於飽,傷於飽,其流爲積, 積之久爲此證。夫滯下之病,謂宜 去其舊而新是圖,而我顧投以參.

返回主页
个人医案集
明· 薛己《薛氏医案》 清· 叶桂门人编集的《临证指南医案》 清· 吴瑭《吴鞠通医案》 清· 徐大椿《洄溪医案》 清· 喻昌《寓意草》
清· 周荣《王氏医案》
返回主页
数家医案集 清· 柳宝诒《柳选四家医案》收: 尤在泾《静香楼医案》2卷 曹仁伯《继志堂医卷》2卷 王旭高《环溪堂医案》3卷 张仲华《爱庐医案》24条 —— 可供研究某一医家 / 学派 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内容 提要 全文 朗诵 随文 注释 整篇 翻译
医 案 六 则
重点 提示
参考 文献 自测 练习 课件制作:上的书面记录。中医医案 始见于《史记》中西汉名医淳于意传,时称“诊 籍”。 现代病历
诊治全过程的客观记录。简明扼要地记述 症状、诊断、治疗过程、治疗结果,疑难病例 附有病例讨论、会诊记录、尸检报告、最终诊 断等。 ——注重记录的完整性科学性
其他文史著作
一案一论 现存最早的医案专集:
宋· 许叔微《伤寒九十论》
返回主页
明清辑录医案之风大盛 医案大全:搜罗精选历代名医验案,分类汇编, 或加点评。 明· 江瓘父子《名医类案》——明以前医案 清· 魏之琇《续名医类案》——明以后为主,多 温病医案 清· 俞震《古今医案按》——仓公至叶天士共六 十余家,1600多案
便:马上。
返回主页
滞下:痢疾。 衽席:床席。 荐:垫席。 友生:同学。
亘:贯穿。
(三) 葉先生名儀,嘗與丹溪俱從白 雲許先生學。其記病云: 歲癸酉秋八月,予病滯下,痛 作,絕不食飲。既而困憊,不能起 床,乃以衽席及薦闕其中,而聽其 自下焉。時朱彥修氏客城中,以友 生之好,日過視予,飲予藥,但日 服而病日增。朋游譁然議之,彥修 弗顧也。浹旬病益甚,痰窒咽如絮, 呻吟亘晝夜。私自虞,與二子訣, 二子哭,道路相傳謂予死矣。

返回主页
随文注释
中热:内热。 溲:二便。
(一) 齊王侍醫遂病,自練五石服之。 臣意往過之。遂謂意曰:“不肖有 病,幸診遂也。”臣意即診之,告 曰:“公病中熱。論曰:‘中熱不 溲者,不可服五石。’石之爲藥精 悍,公服之不得數溲,亟勿服,色 將發臃。”遂曰:“扁鵲曰:‘陰 石以治陰病,陽石以治陽病。’夫 藥石者,有陰陽水火之齊。故中熱, 即 返回主页
返回主页
曰:“可便得愈乎?”文伯曰:“便 政:通“正”,只。 差甚易。政恐二年後不復起矣。” 雲曰:“朝聞道,夕死猶可,況二 年乎!”文伯以火燒地,布桃葉, 設席,置雲於上。頃刻汗解,撲以 溫粉。翌日果愈。雲甚喜。文伯曰: “不足喜也。”後二年果卒。夫取 汗先期,尚促壽限,況不顧表裏, 不待時日,便欲速效乎?每見病家 不耐,病未三四日,晝夜促汗,醫 者隨情順意,鮮不敗事。故予書此 爲醫者之戒。
返回主页
是:确实。
促:缩短。
旦夕:短时间内。
预:参预。
督發汗藥,言幾不遜矣。予忍之, 但只用建中調榮而已。至五日尺部 方應。遂投麻黃湯,啜第二服,發 狂,須臾稍定,略睡,已得汗矣。 信知此事是難是難。仲景雖云不避 晨夜,即宜便治,醫者亦須顧其表 裏虛實,待其時日。若不循次第, 暫時得安,虧損五臟,以促壽限, 何足貴也!《南史》記范雲初爲梁 武帝屬官。武帝將有九錫之命,有 旦夕矣。雲忽感傷寒之疾,恐不得 預慶事,召徐文伯診視,以實懇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