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历史定位发覆
古代诗人名人罗隐人物介绍PPT
完结
罗隐(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字昭谏,新城(今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诗人。
相关资料
人物评价
与罗隐同为钱缪幕僚的金部郎中沈崧《罗给事墓志》中说他: “才了十人,学殚百氏,名宣寓县,誉播寰区。” 《旧五代史》本传:“(罗隐)以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 《五代史补》卷一:“(罗隐)恃才傲物,尤为公卿所恶,故 六举不第。”
相关资料
人物思想
罗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太平两同书》和《谗书》中,其书乃在力图 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 发展的产物。罗隐撰《两同书》分上、下两卷,全书十篇所围绕之讨 论核心,乃是“致太平”之“本”和“术” 的问题,上卷五篇皆终 以老子之言,下卷五篇则结以孔子之语,其所谓“两同”也可理解为 治国之“本”和治国之“术”。
梁太祖开平三年(公元909年)春,罗隐寝疾,五月,迁授盐铁发运 使 ,十二月,罗隐逝世,享年七十七岁,归灵杭州钱塘县定山乡居山 里,葬于徐村之穴,镇海军节度推官、金部郎中沈崧撰墓志。
第二部分
经典作品
经典作品
《赠妓云英》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罗隐一生怀才不遇。他“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唐才子传》),却 屡次科场失意。此后转徙依托于节镇幕府,十分潦倒。罗隐当初以寒士身份赴 举,路过钟陵县(今江西省进贤县),结识了当地乐营中一个颇有才思的歌妓 云英。约莫十二年光景他再度落第路过钟陵,又与云英不期而遇。见她仍隶名 乐籍,未脱风尘,罗隐不胜感慨。更不料云英一见面却惊诧道:“怎么罗秀才
还是布衣?”罗隐便写了这首诗赠她。
经典作品
《雪》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首诗以《雪》为题,但其立意不在吟咏雪景,而是借题发挥,表达了诗 人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怒和不满,流露出诗人对广大贫苦人民的深刻同情。
诗人罗隐的经典诗歌鉴赏
诗人罗隐的经典诗歌鉴赏罗隐正是在对物象深入细致的观察基础之上,对所咏之物融进他强烈的家国之忧与身世之慨,刺时讽世使得其能在晚唐诗坛脱颖而出。
我在此整理了诗人罗隐的诗歌鉴赏,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诗人罗隐的诗歌鉴赏11焚书坑罗隐〔唐代〕千载遗踪一窖尘,路傍耕者亦伤神。
祖龙算事浑乖角,将谓诗书活得人。
这是一首直接歌咏历史题材,表达议论见解的咏史诗。
它跳出了一般咏史诗的窠臼,从另一个角度写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含蓄而有新意。
2蜂罗隐〔唐代〕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的咏物诗“切于物”而“不粘于物”,往往别出心裁,独具寓意,讽刺深峻犀利又耐人寻味。
清沈祥龙《论词随笔》云:“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
”罗隐正是在对物象深入细致的观察基础之上,对所咏之物融进他强烈的家国之忧与身世之慨,刺时讽世使得其能在晚唐诗坛脱颖而出。
《蜂》通过吟咏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用这一自然现象,表现了他对社会和历史问题的思考。
3自遣罗隐〔唐代〕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该诗成功地塑造一个活脱脱的呼之欲出的纵酒高歌的旷士形象。
这个形象虽有政治上失意后颓唐的一面,而其中愤世嫉俗的品格颇得人们赞叹。
他除了反映旧时代知识分子一种变态的心理外,而通过人物的形象也状写出了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
诗人罗隐的诗歌鉴赏21金陵夜泊罗隐〔唐代〕冷烟轻澹傍衰丛,此夕秦淮驻断蓬。
栖雁远惊沽酒火,乱鸦高避落帆风。
地销王气波声急,山带秋阴树影空。
六代精灵人不见,思量应在月明中。
冷烟、薄霭、衰丛,诗一开始就以愁惨之墨,描绘出一幅惨淡的秦淮秋暝图。
在这令人惆怅的伤心之夜,一只旅船缓缓地向河岸靠去。
首联在写景叙事中点出“夜泊金陵”诗题。
其中“断蓬”二字用得极巧妙,秋蓬根断,随风飘荡,来去无所,正喻诗人身不由己的飘泊生涯,而“蓬”音与船篷之“篷”相同,驻蓬,犹言驻篷,即泊船,故“蓬”字用,在一石二鸟,既叙事,又写情,富于形象。
从一首怀古诗说开去
从一首怀古诗说开去1、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的一位道家学者,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
罗隐的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2、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
总共考了十多次,,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创建者)钱镠(liú),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
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3、咏史诗【《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了罪责。
罗隐这首小诗的特异之处,就是反对这种传统观念,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闪射出新的思想光辉。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一上来,诗人便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反对将亡国的责任强加在西施之类妇女身上。
这里的“时”,即时会,指促成家国兴亡成败的各种复杂因素。
“自有时”表示吴国灭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应归咎于西施个人,这无疑是正确的看法。
有人认为这里含有宿命论成分,其实是出于误解。
“何苦”,劝解的口吻中含有嘲讽意味:你们自己误了国家大事,却想要归罪一个弱女子,真是何必呢!当然,挖苦的对象并非一般吴人,而是吴国统治者及其帮闲们。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后面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一个事理上的推论: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王并不宠幸女色,后来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于谁呢?尖锐的批驳通过委婉的发问语气表述出来,丝毫不显得剑拔弩张,而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坚强的逻辑力量,读来仍觉锋芒逼人。
【《筹笔驿怀古》】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罗隐诗鉴赏
罗隐诗鉴赏生平简介罗隐(833—909),唐著名文学家。
本名横,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新城(今浙江富阳县)人,一作余杭(今属浙江)人。
少时即负盛名。
但因其诗文好抨击时政,讥讽公卿,故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隐。
黄巢农民起义爆发后,他为避战乱而返归故乡,投奔镇海节度使钱鏐,钱鏐很赏识他的才华,光启三年(887),表奏为钱塘令,迁著作郎。
天祐三年(906),充节度判官。
后梁开平二年(908),授给事中,次年迁盐铁发运使,不久病卒,终年七十七岁,是唐代享有高龄的诗人之一。
罗隐生活于动乱年代,又久受压抑,诗工七言绝句,颇有讽刺现实之作,多用口语,故少数作品能流传于民间。
有诗集《甲乙集》十卷传世。
雪罗隐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罗隐诗鉴赏这首诗以《雪》为题,但其立意不在吟咏雪景,而是借题发挥,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怒和不满,流露出诗人对广大贫苦人民的深刻同情。
“瑞雪兆丰年”,本来是人人皆知的道理。
然而一场瑞雪即便能够促进来年庄稼的丰收,百姓的景况又会怎么样呢?他们饥寒交迫的处境能得到些许的改善吗?唐朝末年,沉重的赋税徭役把人民逼上了绝路,广大百姓的命运是不能以一场丰收来获得彻底改变的。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等诗句,就是黎民悲惨命运的写照。
在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下,农民是没有任何美妙前景可以展望的,他们的前面处处是“饥寒交迫”和“死亡”的路标,他们首先要考虑的不是飘缈的未来,而是严酷的现实!如何医治“眼前疮”才是他们所真正关心的。
一场大雪的降落,给富人带来的自然是赏雪的雅兴,因为丰年是属于他们的;而对穷人来说,则不啻是降落了一场灾难。
他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在暴风雪袭来的寒夜,他们无处栖身,就只能成为“冻死骨”而陈尸街头旷野。
面对一场瑞雪,富者高兴贫者愁,这是多么悬殊的感情差别呵!《雪》的可贵之处,不仅主题思想深刻,而且构思新颖,不同于历代咏雪诗中借咏而颂扬“皇家的瑞气”的俗套,另外,诗中对为富不仁者的讥刺之情也历历如绘,可触可感。
罗隐七律诗231首
罗隐七律诗231首罗隐(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原名罗横,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
唐代文学家。
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底,进入京师,十多次进士试,全部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改名罗隐,隐居于九华山。
光启三年(887年),归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人称罗给事。
后梁开平三年十二月(910年1月),去世,时年七十八。
著有《谗书》及《两同书》等,前者对当时社会进行的揭露和批判相当深刻,有很强的战斗性;后者提出“仁政”,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
诗集有《甲乙集》,颇有讽刺现实之作,多用口语,于民间流传颇广。
01罗隐《春思》荡漾春风渌似波,惹情摇恨去傞傞。
燕翻永日音声好,柳舞空城意绪多。
蜀国暖回溪峡浪,卫娘清转遏云歌。
可怜户外桃兼李,仲蔚蓬蒿奈尔何。
02罗隐《归梦》陆海波涛渐渐深,一回归梦抵千金。
路傍草色休多事,墙外莺声肯有心。
日晚向隅悲断梗,夜阑浇酒哭知音。
贪财败阵谁相悉,鲍叔如今不可寻。
03罗隐《燕昭王墓》战国苍茫难重寻,此中踪迹想知音。
强停别骑山花晓,欲吊遗魂野草深。
浮世近来轻骏骨,高台何处有黄金?思量郭隗平生事,不殉昭王是负心。
04罗隐《雒城作》大卤旌旗出洛滨,此中烟月已埃尘。
更无楼阁寻行处,只有山川识野人。
早得铸金夸范蠡,旋闻垂钓哭平津。
旧游难得时难遇,回首空城百草春。
05罗隐《忆夏口》汉阳渡口兰为舟,汉阳城下多酒楼。
当年不得尽一醉,别梦有时还重游。
襟带可怜吞楚塞,风烟只好狎江鸥。
月明更想曾行处,吹笛桥边木叶秋。
06罗隐《村桥》村桥酒旆月明楼,偶逐渔舟系叶舟。
莫学鲁人疑海鸟,须知庄叟恶牺牛。
心寒已分灰无焰,事往曾将水共流。
除却思量太平在,肯抛疏散换公侯。
07罗隐《江都》淮王高宴动江都,曾忆狂生亦坐隅。
九里楼台牵翡翠,两行鸳鹭踏真珠。
歌听丽句秦云咽,诗转新题蜀锦铺。
惆怅晋阳星拆后,世间兵革地荒芜。
08罗隐《感怀》石径松轩亦自由,谩随浮世逐飘流。
罗隐《金陵夜泊》诗词鉴赏罗隐金陵思古
罗隐《金陵夜泊》诗词鉴赏罗隐金陵思古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
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
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
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
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罗隐《金陵夜泊》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金陵夜泊唐代:罗隐冷烟轻澹傍衰丛,此夕秦淮驻断蓬。
栖雁远惊沽酒火,乱鸦高避落帆风。
地销王气波声急,山带秋阴树影空。
六代精灵人不见,思量应在月明中。
译文清冷的烟雾笼罩着衰败的树丛,今夜漂泊的船只行至秦淮河岸边停靠。
几处酒店夜火,惊起了水边栖雁;风帆下落,昏鸦纷纷惊叫着高飞躲避。
山上那摇落的树干仿佛正在倾听那挟带着三百年金陵王气的涛声,消逝在远方的夜空。
那些曾经在秦淮河身边风流一世的六代人物,如今都在哪里?想来应在这清冷的月光中。
注释金陵:古邑名。
今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
战国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灭越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石城山)设金陵邑。
轻澹:即轻淡。
澹:一作“霭”,一作“雨”。
衰丛:衰败的树丛。
秦淮:河名。
流经南京,是南京市名胜之一。
相传秦始皇南巡至龙藏浦,发现有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垄为渎入于江,以泄王气,故名秦淮。
断蓬:犹飞蓬,比喻漂泊无定。
此指船。
雁:一作“鸟”。
沽酒:卖酒。
王气:旧指象征帝王运数的祥瑞之气。
六代:指东吴、东晋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朝代,都在建康(即金陵)建都,因唐朝人许嵩在《建康实录》一书记载了这六个朝代而得名。
六:一作“数”。
精灵:精灵之气。
指显贵人物。
思量:考虑;忖度。
罗隐
罗隐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
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
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
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
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故事传说天降面粉与落雪传说有一年冬天,罗隐又京试落第了,他的心情十分沮丧,再加上囊中羞涩,只得在长安街市上卖字糊口。
一天,他连买墨条的钱也没了,于是就到处溜达。
到了晌午,肚子实在饿得堂不牢了,就走进店家讨口饭吃,可是,进了好几家店,店老板都像是前世欠他多还他少的说:“朝廷俸禄天天加,自己都吃得上顿没下顿了,年纪轻轻的懒汉骨头,出去出去!”罗隐走出第4家小吃店后,仰首对天呐喊道:“天哪,我前世作了什么孽了呀,老天爷,你就下点面粉给我吃吧。
”话音刚落,但听得北风呼啸,灰蒙蒙的天上,骤然漫天飘下了白茫茫的面粉。
一时间,长安大街上的人们纷纷拿着畚箕和扫把,走出家门在抢夺上天赐予的面粉了。
那些个老板都手执卫身棒,指挥着他们各自的佣人,“快点!快点!”还没过十几分钟,抢面粉的人们就开始大动干戈了,霎时,街面上呈现出一片打闹的混乱局面。
正在这当口,一队骑着白马的官兵来了,他们手中挥舞着马鞭,对着杂乱的人群猛抽过去。
其中为首的对大家大声喝令:“所有的人听着,天上落下的面粉就是皇粮,你。
罗隐的诗人简介及其诗词
罗隐的诗人简介及其诗词罗隐的诗人简介及其诗词1 诗人简介罗隐(晚唐道家学者)(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
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
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
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2 罗隐的诗《雪》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雪》细玉罗纹下碧霄,杜门颜巷落偏饶。
巢居只恐高柯折,旅客愁闻去路遥。
撅冻野蔬和粉重,扫庭松叶带酥烧。
寒窗呵笔寻诗句,一片飞来纸上销。
《自遣》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柳》一簇青烟锁玉楼,半垂阑畔半垂沟。
明年更有新条在,绕乱春风卒未休。
《鹦鹉》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七夕》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宫词》巧画蛾眉独出群,当时人道便承恩。
经年不见君王面,落日黄昏空掩门。
《黄河》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罗隐简介_罗隐的诗_古诗大全
罗隐简介_罗隐的诗_古诗大全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
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
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
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
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在唐朝末年,罗隐和许多人一样也想借助科举考试踏入仕途,一展宏志。
但罗隐虽然名声很大,却六次没有考中,于是改名为罗隐。
罗隐的才学确实出众,就连当时的宰相郑畋和李蔚都很欣赏他,但由于他的试卷里的讽刺意味太强,人也很狂妄,这使他在讲究谦虚的中国古代社会里非常孤立,考官们对他很反感。
有次他投考时,正遇上大旱,皇上下诏求雨做法,罗隐便上书进谏,说水旱灾害是和天地一样共存的,无法立即消除,他劝皇上应该用心祈祷,那么百姓的庄稼受灾再重也会感激陛下的。
最后说,先皇和大臣们都不能为陛下出力,何况做法的又是几个无名之辈,他认为此法不可取。
罗隐的话太直率,有些讽刺的意味,最后皇上也没有听他的。
罗隐的诗代表作品:《自遣》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罗隐。
古诗词全文如下: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翻译】有所得时即纵声高歌,有所失时也就无所谓了,纵有太多的愁、太多的恨也抛之脑外,照样悠闲自得。
今天有酒喝就喝醉了吧,明天有忧愁的事情也是明天的事情。
《蜂》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罗隐。
其古诗全文如下: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翻译】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
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罗隐简介
精心整理罗隐简介罗隐简介罗隐在军事上有先见之明。
由于封建科举导致罗隐与官场无缘,险些扼杀他的军事才能。
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的罗隐告别京畿、远离科举考场,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杭州,却被吴越王钱镠慧眼所识,随即出任钱塘令、掌书记等。
罗隐在钱镠手下任职,虽“性不喜军旅”,但“料事多中”,也就是“隐言为验”,罗隐的话相当有见识。
《梦溪笔谈》中也有这样的记载,浙帅钱镠带领幕僚巡视新建成的杭州罗城,钱镠得意洋洋地说:“十步一楼,固若金汤了!”罗隐却从另面思考问题,当众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楼不若内向。
”言外之意,别高兴得太早了,防外还得防内,内部萧墙之患,才是最危险的敌人。
后来,果然军中武勇都指使徐绾、许篇,诗490、存诗集《甲乙集》十二卷,有些精警通俗的诗句流传千世,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言。
诸如“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等等。
罗隐的才华,为后世所尊崇。
在民间,有精美的传说。
据传,罗隐本是“真“圣贤嘴”流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对罗隐的诗十分喜爱,尤其喜爱罗隐的咏史诗。
据参加过毛泽东藏书整理工作的人统计,毛泽东圈点过的罗隐的诗,就有91首之多,与毛泽东最喜爱的唐朝诗人“三李”的诗圈点的不相上下。
在读“楼不若内向”时,毛泽东对罗隐的军事才能十分赏识,批注说:“昭谏亦有军谋。
”在读《南史·梁武平传》时,毛泽东引用罗隐咏诸葛亮的两句诗来作批注:“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罗隐这位屡试不第、辛酸半生的大诗人,终于凭着自己才华证明其存在价值而散发应有的光芒,赢得了当代伟人的垂青。
唐朝第一毒舌诗人罗隐,诗歌界的一股泥石流
唐朝第一毒舌诗人罗隐,诗歌界的一股泥石流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唐罗隐可曾记得一九九四年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救姻缘》?里面就有一句歌词“为谁辛苦为谁忙”。
很明显,这句歌词来自罗隐的这首《蜂》诗的末句“为谁辛苦为谁甜”。
不知当初罗隐吟味时心中何念?是对人生的疑惑?是看破红尘的无奈?还是蕴积胸中的愤懑无法排遣?罗隐又是何许人也?罗隐是唐末钱塘(今杭州)人,生于一个官吏的家庭,祖父做过县令。
少时英气勃发、才思敏捷,能诗能文,尤其诗作笔锋俊秀挺拔,又修养一身浩然正气。
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人才,本该顺利通过科举考试步入官场,可是他却屡屡受挫,史称“十上不第”。
原因就是,爱写诗讽刺权贵,引起当权者的不满。
罗隐二十七岁时首次参加科考,考了七年,次次落选。
悲愤之余,著作《馋书》,讽刺当权者。
有人说“《馋书》虽胜一名休”。
罗隐却不顾当权者冷眼睨视,迎难而上,四十多岁继续考科举,这样又断断续续考了几次,总共考了十多次,始终没被取中。
这期间,罗隐身居京师长安,贫苦交加,又遭遇妻子亡故。
也曾做过县主簿,依然摆脱不了穷苦潦倒的境遇。
当初进京赶考路过钟陵(今南昌附近),遇到一个军营歌伎云英,有姿色又有才情。
十多年后,罗隐一次科考落第,又路过钟陵见到了云英。
云英得知他仍榜上无名,惊愕地问道:“罗秀才尚未脱白?”(古代秀才进士及第前穿白色麻布衣。
)罗隐一阵尴尬之后,心生哀痛,写了一首诗赠给云英: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英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罗隐说自己“不如人”,心中真正埋怨的是自己时运不济。
他曾经在打败了孙吴的西晋大将王濬(音“俊”)墓前写过一首感怀诗:男儿未必尽英雄,俱到时来即运通。
若是吴都有王气,将军何处立殊功?他一方面艳羡王濬的运气,一方面喟叹自己运气不好。
又过了几年,另一个落地秀才黄巢造反,此时流落江淮四处寄食的罗隐归乡避乱,也彻底断却了通过科举之途晋身官场的念想。
丑才罗隐
罗隐
罗隐(833—910年1月26日),字昭
谏,原名罗横,新城(今浙江富阳区 新登镇)人,唐代著名的道家诗人, 被誉为唐末最后一位大才子、大诗人。 在唐朝末年,罗隐和许多人一样 也想借助科举考试踏入仕途,一展宏 志。但罗隐虽然名声很大,却屡试不 中。大中十三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 历七年不第,于是改名为罗隐。 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 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 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 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 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代表作:《西施》、《谗书》、 《蜂》、《赠妓云英》、《太平两同 书》等。
一个因为丑因为狂 而坎坷பைடு நூலகம்人生,并没有 让人一蹶不振。这是多 么难能可贵的一件事。
丑才罗隐
罗隐历经挫折与失败, 在晚年大富大贵,书 写出了一个不一样的 传奇故事。
幸遇伯乐晚年富贵
罗隐一生坎坷,在落 魄时,卖过字画,当过乞 丐,还隐居过。因为丑, 他受到过讥讽,因为狂, 遭到过打压。然而天无绝 人之路,五代乱世,钱镠 坐镇东南,管领两浙。罗 隐投书钱镠,被置为幕府。 罗隐从55岁终于开始走上 他的仕途,一直到77岁去 世,累迁司勋郎中,历盐 铁发运使,谏议大夫,给 事中,赐金紫。
诗 赋
明 日 愁 来 明 日 愁
今 朝 有 酒 今 朝 醉
多 愁 多 恨 亦 悠 悠
得 即 高 歌 失 即 休
自 遣
狂妄之名——毁仕途
正是因为罗隐的才名和狂名让不少贵 族羡慕嫉妒恨,把他拉进了黑名单。 其中,朝廷大臣韦贻范就是让罗隐进了 他的黑名单,几乎断绝了他的仕途路的始 作俑者。有一次,在一艘船上,韦贻范在 船上对船夫指手画脚,颐指气使,罗隐实 在看不下去了,就叫着船夫的名字说: “那是哪个朝中的官!我脚指缝里夹着笔, 可以顶他们几个人!”一句狂妄的话把韦 贻范气得怒火中烧,暗自记下了罗隐。后 来,韦贻范还经常拿这件事跟同僚们开玩 笑,就这样,罗隐的狂妄之名传遍了朝廷。 罗隐第二次参加考试,还是第一个交卷。这一次,唐昭宗想把罗隐录用在甲科,就在这时 候,韦贻范在背后捅了罗隐一刀,他举出罗隐的《华清宫诗》劝止:“也知道德胜尧舜, 争奈杨妃解笑何”,说这诗句在称赞唐玄宗的同时也讽刺了昭宗。昭宗也是火冒三丈,这 个人长得丑也就罢了,还敢讽刺我的祖先,大笔一挥,把罗隐的名字勾去了。 那一年是大旱之年,昭宗为解旱灾之忧,试题是如何防治雨旱灾害。罗隐看到这样的 题目,不觉暗喜,于是他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不仅提出了他对防治雨旱灾害的看法,还 尖锐地指出了唐昭宗求雨的做法无异于临时抱佛脚,毫不委婉地抨击了皇帝的昏庸无能。 于是,皇帝也把他拉进了黑名单。
五代罗隐研究资料
五代罗隐研究资料《旧五代史》列传十四《罗隐传》罗隐,案《唐才子传》:隐字昭谏。
(《旧五代史考异》)余杭人。
案《涧泉日记》作新城人。
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然多所讥讽,以故不中第,大为唐宰相郑畋、李蔚所知。
隐虽负文称,然貌古而陋。
畋女幼有文性,尝览隐诗卷,讽诵不已,畋疑其女有慕才之意。
一日,隐至第,郑女垂帘而窥之,自是绝不咏其诗。
唐广明中,因乱归乡里,节度使钱镠辟为从事。
开平初,太祖以右谏议大夫征,不至。
魏博节度使罗绍威密表推荐,乃授给事中。
年八十余,终于钱塘。
案《涧泉日记》云:唐光启三年,吴越王表奏为钱塘令,迁著作郎,辟掌书记。
天祐三年,充判官。
梁开平二年,授给事中。
三年,迁发运使。
是年卒,葬于定山乡。
金部郎中沈崧铭其墓。
(《旧五代史考异》)有文集数卷行于世。
《永乐大典》卷五千六百七十八。
案《唐才子传》云:隐所著《谗书》、《谗本》、《淮海寓言》、《湘南应用集》、《甲乙集》、外集启事等,并行于世。
(《旧五代史考异》)《五代史补》:罗隐在科场,恃才傲物,尤为公卿所恶,故六举不第。
时长安有罗尊师者,深于相术,隐以貌陋,恐为相术所弃,每与尊师接谈,常自大以沮之。
及其累遭黜落,不得已始往问焉。
尊师笑曰:“贫道知之久矣,但以吾子决在一第,未可与语。
今日之事,贫道敢有所隐乎!且吾子之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簿尉尔。
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必富且贵矣。
两途吾子宜自择之。
”隐懵然不知所措者数日。
邻居有卖饭媪,见隐惊曰:“何辞色之沮丧如此,莫有不决之事否?”隐谓知之,因尽以尊师之言告之。
媪叹曰:“秀才何自迷甚焉,且天下皆知罗隐,何须一第然后为得哉!不如急取富贵,则老婆之愿也。
”隐闻之释然,遂归钱塘。
时钱镠方得两浙,置之幕府,使典军中书檄,其后官给事中。
初,隐罢上中书之日,费窘,因抵魏谒鄴王罗绍威,将入其境,先贻书叙其家世,鄴王为侄。
幕府僚吏见其书,皆怒曰:“罗隐一布衣尔,而侄视大王,其可乎!”绍威素重士,且曰:“罗隐名振天下,王公大夫多为所薄,今惠然肯顾,其何以胜!得在侄行,为幸多矣,敢不致恭,诸公慎勿言。
亦儒亦道的唐末诗人罗隐
作者: 张松辉
出版物刊名: 宗教学研究
页码: 64-70页
主题词: 罗隐;唐末诗人;《谗书》;道士;周公;科场;诗说;罗昭谏集;旧五代史;统治者
摘要: <正> 罗隐是一位“诗名满天下”(《旧五代史·罗隐传》)的唐末诗人,他早年服膺儒术,希望由学入仕,“佐国是而惠残黎”(《重刻罗昭谏集跋言》),建德立功;然而他天生一副与世多乖的性格,对统治者总是冷嘲热讽,竟至于科场屡踬,白头蹉跎;这种主观理想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迫使罗隐遁入山林,过起炼丹养性的道士生活。
在罗隐身上,不仅能看到古代失意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而且还能清楚地体现出儒、道二教对。
罗隐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罗隐是哪个朝代的诗人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
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
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
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生平简介天祐元年(904年),罗隐奉吴越王钱镠命,从瑞安乘木船而上溯江口,步行至莒江涤头村(今属泰顺县新浦乡)寻访寓贤吴畦(原平章事谏议大夫)出山辅政。
此为飞云江瑞安至泰顺江口航运最早一次记载。
罗隐的讽刺散文的成就很高,堪称古代小品文的奇葩。
收在《谗书》里的讽刺小品又都是他的“愤懑不平之言,不遇于当世而无所以泄其怒之所作”(方回《谗书》跋)。
罗隐自己也认为是“所以警当世而戒将来”的(《谗书》重序)。
如《英雄之言》通过刘邦、项羽的两句所谓“英雄之言”,深刻地揭露了那些以救民涂炭的“英雄”自命的帝王的强盗本质。
最后更向最高统治者提出了警告(意彼未必无退逊之心、正廉之节,盖以视其靡曼骄崇,然后生其谋耳)。
类似这样的光辉思想在罗隐的杂文中是不时流露的。
《说天鸡》、《汉武山呼》、《三闾大夫意》、《叙二狂生》、《梅先生碑》等篇,也都是嘻笑怒骂,涉笔成趣,显示了他对现实的强烈批判精神和杰出的讽刺艺术才能。
鲁迅在《小品文的危机》一文中对晚唐小品文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有非常精辟的见解。
他说:“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
但罗隐的《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皮日休和陆龟蒙,自以为隐士,别人也称之为隐士,而看他们在《皮子文薮》和《笠泽丛书》中的小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榻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唐末“丑才子”罗隐
唐末“丑才子”罗隐导读:唐代诗人罗隐(833—910年),以诗名于天下,尤其长于咏史,被称为唐末“钱塘丑才子”。
写了“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之类熟到让人忘了知识产权的好句子。
然而,性格即命运,命运也决定了性格。
少年即才智超拔,青年诗名满长安,却是“十年恸哭于秦庭,八举吹风于宋野”,无论是时运还是自身性格因素,江东才俊罗隐的命途在晚唐注定一路坎坷。
01十年八落第罗隐是浙江新城(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字昭谏,本名横,少年即有过人的文学才华,《唐才子传》说他“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拔,养浩然之气”。
传说罗隐少年时常在双江村后山读书至鸡鸣,于是,村子后山便被后人命名为鸡鸣山,至今山腰尚存罗隐读书台遗址。
罗隐自谓“门寒于光逸,命薄于黔娄”的罗隐,读书应举谋取出身是唯一的出路。
可是这个江东才子却“十举不第”。
罗隐自27岁起,10年间8次获得荐举,以“乡贡”的身份赴长安参加省试,但累次落第,便漫游山西、陕西、四川等地,遂有归隐之心,改名隐。
对于落选的原因,有人说是因为他长得丑。
关于这个说法,一些文献里有出处。
《旧五代史》曾记载了一则罗隐因为貌丑而失芳心的轶事。
罗隐的诗名被唐宰相郑畋赏识,当时郑畋之女也是个貌美的“文艺青年”,常常捧读罗隐的全部诗作,并吟诵不已,郑畋以为他的女儿钦慕罗隐才子。
有一天,罗隐拜见宰相大人,郑大小姐便好奇地躲在垂帘后面窥视。
可一睹丑才子真容后,从此就将罗隐的诗歌和其人一起屏蔽了。
但究其真正的原因还是罗隐的脾气,罗隐恃才傲物,不怕得罪人。
在盛世没落风雨飘摇的晚唐时代,罗隐的人生多舛,既是时代与命运的安排,也是自身的性格决定。
据说罗隐第一次考试就得罪了考官,因为他的“作文”写得太好了,洋洋洒洒,锋芒毕露,针砭时弊,入木三分。
据说,主考官看了小心脏受不了,感觉罗隐就是在骂他。
最后主考官的评语是:罗隐“貌古而陋”、“乡音乖剌”,意思是长相太丑陋,普通话也说得不好,不录取了。
罗隐[中国唐代文学家,代表作《谗书》]
罗隐[中国唐代文学家,代表作《谗书》]人物生平才名初显罗隐于大和七年(833年)正月二十三日出生于杭州新城。
原名罗横,字昭谏,后改名隐,自号江东生。
小时候便在乡里以才学出名。
他的诗和文章都为世人所推崇,与另外两个同族才子被合称为“三罗”,即“罗隐、罗虬、罗邺”。
十上不第罗隐和许多人一样也想借助科举考试踏入仕途,一展宏志。
大中十二年(858年)由江西南康取解,途经江陵拜见丞相白敏中,时为严冬。
年底到京师。
大中十三年(859年)初开始应进士试,落第后北游同州、夏州等地。
自此罗隐连考了七年都榜上无名,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虽然屡败屡战,但最终还是铩羽而归,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史称“十上不第”。
咸通二年(861年)前后游河中府、晋州等地。
咸通三年(862年),罗隐困居长安。
咸通八年(867年),居长安,完成《谗书》五卷。
咸通九年(868年),罗隐在苏州、越州等地,因庞勋之乱未能进京赴次年春试。
咸通十一年(870年)夏秋,一直在河中府(蒲津)参加秋试取解。
咸通十二年(871年)春礼部试失利后上书湖南观察使于瑰求职,当年夏得衡阳县主簿。
冬十月,乞假东归,途中作《湘南应用集序》。
咸通十三年(872年)东归途中作《赠妓云英》(《嘲钟陵妓云英》)。
乾符元年(874年)春,离开长安东游大梁(今开封),在大梁一带流落二年。
乾符三年(876年)在京兆府秋试入“十等第”,但罢举未参加乾符四年(877年)礼部春试,可能是因为父亲病故,回乡丁忧。
乾符四年(877年)又入京兆府“十等第”。
乾符五年(878年)春落第后南游夏口(今武汉)、蕲州(今湖北蕲春),有《投前夏口韦尚书启》《投蕲州裴员外》文及《送蕲州裴员外》诗,后东归。
隐居池州乾符六年(879年)长江以北已被黄巢起义军兵所据。
广明元年(880年)北上受阻,与宗人罗鄂、罗邺及杜荀鹤、张乔等人一起隐居池州九华山。
《唐诗纪事》所谓“广明中,池守窦潏,营墅居之”,是谓池州刺史专门营造别墅供罗隐居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 隐
历
史
定
位
发
覆
李 定 广
( 上 海 师 范大 学 人 文 学 院 ,上 海 2 0 0 2 3 4 )
摘
要 :光化 三年 ( 9 0 0 )唐王朝授 予罗隐检校 户部 郎中兼御 史 中丞 官职 ;唐亡后 ,罗隐未 曾接 受后 梁
授 予的给事 中官职 ,至死都 以唐 臣 自居 ;又屡劝钱缪 “ 兴唐 宗社” 。其历 史定位 当为 大唐 的 “ 忠 义” 之 臣,
、
“ 虚 沾柏 署 官” :
中、充 镇 海 节 度 判 官、 副 使 ,梁 开 乎 元 年 ( 9 0 7 ) ,梁 祖 以谏 议 大 夫 召 ,不 就 ,开 平 二 年 , 授给事中,三年迁盐铁发运使 ,卒 。诸史传及近 代 以来 的研究 成果 从未提 及 罗隐 曾任唐 朝检 校户
部 郎 中兼 御 史 中丞官职 。
罗隐 ( 8 3 3  ̄9 0 9 )是 唐朝 末期 最重 要 的文学
崧 《 罗给事墓 志》 、薛 居 正 《 旧五代史 》 、钱 俨 《 吴越 备史 》 、晁公 武 《 郡 斋 读 书志 》 、韩 漉 《 涧
家 、思想 家 ,是 唐 末 最 后 半 个 世 纪 的标 杆 性 人 物。 ①过 去 由 于 种 种 原 因 ,对 他 的 研 究 不 够 重 视, ⑦以致他 的 主要 生 平 事 迹 至 今 尚有 不 少 模 糊
泉 日记》 、袁韶 《 钱塘先贤传赞》等宋前诸史传 文献 ,诸 史传所 载 历官次 序虽有 出入 ,但 若 以罗 隐同僚沈崧 《 罗给事墓志 》为基础 ,结合上述诸 史传 稍加 排 比 ,不 外 乎 为 :光 启 三年 ( 8 8 7 )辟
为从 事 ,当年授钱 塘令 ,寻拜秘 书 省著作 郎 、镇 海军 节 度 掌 书 记 ,天 禧 三 年 ( 9 0 6 ) ,转 司 勋 郎
以及遭误解之处 。本文全面勾稽文献 ,尤其是以 若 干 前 贤 学 者 未 曾发 掘 、利 用 过 的 新 材 料 为基 础,重考罗隐的主要生平事迹 ,尤其是晚年牵涉 到其 历 史 定 位 的重 大 事 件 ,得 出 一 系 列 全 新 结
论 ,以期 推动 罗 隐研 究 向前发 展 。
一
而非后 梁或吴越之 臣。其 “ 忠义”人格一 以贯之 ,从未动摇。
关键 词 :罗 隐 生平 ; 历 史 定 位 ;发 覆
中 图分 类 号 :K2 4 2 . 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7— 7 0 3 0 ( 2 0 1 3 ) 0 5 —0 0 8 1 —0 5
唐昭宗曾授予罗隐御史中丞官职罗隐晚年归依杭州刺史钱镠后所历官职沈崧罗给事墓志薛居正旧五代史钱俨吴越备史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韩淲涧泉日记袁韶钱塘先贤传赞等宋前诸史传文献诸史传所载历官次序虽有出入但若以罗隐同僚沈崧罗给事墓志为基础结合上述诸史传稍加排比不外乎为
2 0 1 3年 9月
扬州大学 学报 ( 人文社 会科 学版)
贺、皇甫松、李 群 玉、陆龟蒙、赵光远 、温庭 筠 、刘德仁 、陆逵 、傅锡 、平 曾、贾 岛、刘 稚 琏 、罗邺 、方 干 ,俱无 显遇 ,皆有奇 才 ,丽 句 清
词 ,遍 在词 人 之 口,衔 冤 抱 恨 ,竟 为 冥路 之 尘 。 伏望 追赐进 士及第 ,各 赠补 阙 、拾遗 。见 存唯 罗
唐诗研究家柳 晟俊认为罗隐在唐代文 学史 中可被认定 为 “ 晚唐诗界 的最高 峰”( 《 唐代后期 诗研究 》第 3 9 8页 , 青思想社 2 0 0 1 年版) 。另参李定广 《 遭遇历史误会的文学 巨人——罗 隐文学史地位之重估》 ,载 《 学术界 》2 0 0 6
年第 6期。 ②学界对罗隐生平研究 的主要成果有 :汪德振 《 罗隐年谱 》 ,商务印 书馆 1 9 3 7年版 ;吴在 庆 《 关 于罗 隐生 平行踪 的几个问题》 ,《 文 学遗产 》1 9 9 4年第 1 期 ;吴在庆 、傅璇琮 《 唐五代文学编年史 ( 晚唐卷 ) 》 ,辽 海出版社 1 9 9 8 年版 ;李之亮 《 < 罗隐年谱 )补 正》 ,《 郑州大学学报》1 9 8 6 年第 6 期 ,等等 。
・
8】 ・
然 考罗 隐 《 冬暮 城 西 晚 眺 》 ( 见宋刊 《 甲乙 集 》卷 6 )日: “ 谬 忝 莲 华 幕 ,虚 沾柏 署 官 。欹 危长抱 疾 ,衰老不 禁寒 。时事 已 E l过 ,世 途行转 难 。千崖兼 万 壑 ,只 向望 中看 。 ” 罗 隐 自谦 “ 虚 沾柏署 官 ” ,即谓 任御史 台之 职 。李之亮 注 以为 ,
罗隐诸传记未言其 曾任御史台官职,故当是随意 泛言。此为疑窦之一 。又考黄滔 《 颍川陈先生集 序》 :“ 天复元 年 ,滔 叨 闵相 之辟 ,旋使 钱塘 ,与
罗 郎 中隐遇 。隐 日 : ‘ 咸 通初 ,与先 生 定 交 于蒲
隐一人 ,亦乞特赐科名,录升三署。 ’《 敕》 :奖 庄 而令 中 书 门下 详 酌 处 分 。 ” [ 3 ] 然 《 唐 摭 言 》卷
唐 昭 宗 曾授 予 罗隐御 史 中丞 官职 罗 隐晚年 归依 杭州 刺史 钱缪 后所 历官 职 ,沈
收 祸 日期 :2 0 1 3 —0 3 —1 5
基金项 目: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后期项 目 ( 1 1 F Z W0 3 0 ) 作者简介 :李定广( 1 9 6 6 一 ) , 男, 安徽合肥人 , 文学博士 , 上海师范大学人 文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主要研 究方向为唐宋 文学及 古代
J o u r n a l o f Ya n g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Hu ma n i t i e s&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S e p . 2 0 1 3
第1 7卷第 5期
V0 1 . 1 7 No . 5
文论 。
①台湾学者认为 罗隐是唐代最重要 的五位思想家之一 ,参王寿南 主编 《 中 国历代思想家 ( 隋唐五代卷 ) 》 ,王云五
著 《 中国政治思想史 》 ,萧公权著 《 中国政治思想史 》 ,萨孟武著 《 中国政治思 想史 》 ,张金鉴著 《 中国政治思想 史》等 。《 全五代诗 》( 含唐末诗 )的编者李调元称其为 唐末诗坛 的 “ 执牛耳者”( 《 雨村诗话 》卷下) 。韩 国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