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范 (1)

合集下载

精神科室的规章制度

精神科室的规章制度

精神科室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精神科室的管理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特制订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精神科室是医院的一个重要部门,其主要工作是诊断、治疗和照料各类精神疾病患者,同时也需要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抚慰工作。

第三条精神科室的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心理医生、社会工作者等,所有人员必须遵守本规章制度。

第四条精神科室的工作原则是以患者为中心,严格按照医疗规范开展工作,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第五条精神科室应加强与其他科室和医院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和配合,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

第六条精神科室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质量。

第七条医院领导应加强对精神科室的监督和管理,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医疗秩序和安全。

第八条患者和家属应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成果,配合医疗工作,共同维护医疗秩序。

第二章精神科室的管理第九条精神科室应设立院长、主任医师、护士长等管理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

第十条精神科室应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保证医疗质量和效率。

第十一条精神科室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保障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需求。

第十二条精神科室应加强信息管理和保密工作,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隐私权。

第十三条精神科室应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评估和患者满意度调查,及时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第十四条精神科室应建立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患者的投诉和意见,维护医疗秩序。

第十五条精神科室应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医务人员的团结和合作,共同为患者服务。

第三章患者的权益保障第十六条患者有权选择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享有平等的医疗服务权益。

第十七条患者有权知情,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病情、治疗方案和可能的风险。

第十八条患者有权隐私,医务人员必须保守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情资料。

第十九条患者有权拒绝治疗和手术,医务人员必须尊重患者的意愿,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第二十条患者有权投诉,医务人员应认真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主动解决问题。

精神科真实规章制度范本

精神科真实规章制度范本

精神科真实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精神科医院管理秩序,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精神科医院的各项管理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患者安全、治疗、护理、处方管理、医疗纠纷处理等,必须听从执行。

第三条精神科医院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医疗安全和质量。

第四条精神科医院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不得随意更换医疗团队。

第五条精神科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的临床路径,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避免过度治疗和不必要的检查。

第六条精神科医院应当建立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患者的投诉和建议,改进医疗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第七条精神科医院应当加强对医疗设备和药品的管理,确保医疗设备和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使用。

第八条精神科医院应当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评审和医疗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

第九条精神科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记录管理制度,保障患者的医疗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

第十条精神科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的职业道德规范,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监督,确保医务人员恪守职业操守,提高群众信任度。

第二章患者权益第十一条患者有知情权,医疗机构应当充分告知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预后等信息,听取患者的意见和选择。

第十二条患者有隐私权,医疗机构应当严格保护患者的医疗信息和隐私,不得随意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

第十三条患者有选择权,医疗机构应当尊重患者的意愿,不得强行进行治疗或手术,应当听取患者的反馈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十四条患者有安全权,医疗机构应当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做好患者的安全保护工作,确保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不受伤害。

第十五条患者有救治权,医疗机构应当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服务,不得因患者经济条件差而拒绝治疗,应当尽最大努力挽救患者的生命。

第十六条患者有投诉权,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举报电话和投诉渠道,及时受理患者的投诉,积极解决问题,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精神科规章制度

精神科规章制度

精神科规章制度一、引言精神科作为医疗领域的重要分支,是为了保障和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而设立的。

为了规范精神科的工作和服务,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的医疗照顾,本医院特制定精神科规章制度。

本制度的目标是为精神科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明确的工作规范和行为准则,以确保医患双方的权益得到保护并提升医疗质量。

二、患者的权益和义务1. 患者有权获得精神科医生的专业诊断和治疗。

2. 患者有权知情,包括获得疾病的相关信息、治疗方案和预后等。

3. 患者有权隐私保护,精神科医生应妥善保管个人病历和隐私信息。

4. 患者有权拒绝或撤回对治疗方案的同意,但需遵循相关法律规定。

5. 患者有义务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6. 患者有义务如实向医生提供个人和病史信息,以便医生正确判断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

三、精神科医护人员的权益和义务1. 精神科医护人员有权进行必要的体检和个人隐私保护。

2. 精神科医护人员有权拒绝不必要的工作任务,但应在职业范围内履行职责。

3. 精神科医护人员有权获得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以提升专业素养。

4. 精神科医护人员有义务保持职业操守,尊重患者的隐私和权益。

5. 精神科医护人员有义务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6. 精神科医护人员有义务尊重团队合作,确保患者得到综合治疗。

四、精神科工作要求1. 精神科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所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 精神科医护人员应以患者的需求为中心,提供恰当的急救和治疗措施。

3. 精神科医护人员应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提供温暖、尊重和支持。

4. 精神科医护人员应定期参加团队例会和病例讨论,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5. 精神科医护人员应准确记录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维护病历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五、违规行为和纪律处分1. 对于精神科医护人员的违规行为,将根据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包括口头警告、书面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停职和开除等。

2. 严重违规行为包括虐待患者、贻误疾病诊断、擅自泄露患者隐私等。

精神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程序

精神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程序

精神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程序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精神科诊疗的常规操作步骤和相关技术操作程序。

精神科诊疗是指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包括评估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和进行相关技术操作。

在进行精神科诊疗时,医疗人员应遵循规范的程序和操作,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诊疗效果。

评估病情评估病情是精神科诊疗的第一步,通过对患者的综合评估来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因。

评估包括以下内容:- 详细询问患者症状和疾病史;- 进行心理评估,包括心理测试和面谈;- 进行身体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

制定治疗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医疗人员制定治疗方案,针对患者的病情和需求进行个体化治疗。

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 社会支持:提供患者及其家人相关的心理、社会支持。

技术操作程序在精神科诊疗中,常用的技术操作包括以下几种:1. 脑电图检查:通过记录脑电活动来评估患者的脑功能状态。

2. 心理测量:包括智力测量、人格测量等,用于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特征。

3. 筛查量表:使用标准化的量表评估患者的症状和功能状况。

4.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敏感性,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5. 心理治疗技术: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等,用于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和应对策略。

结论精神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程序是保障患者安全和促进诊疗效果的关键步骤。

医疗人员应遵循规范的程序和操作,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进行个体化治疗。

通过评估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和技术操作,精神科诊疗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

精神病专业规章制度

精神病专业规章制度

精神病专业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精神病专业工作,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医疗水平,特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从事精神病专业工作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心理治疗师等。

第三条精神病专业工作应遵循医德、法律法规,并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

第四条精神病专业工作应严格遵循医疗伦理规范,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第五条精神病专业工作应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积极学习最新的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

第六条医务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服务水平,保障患者的利益。

第七条精神病专业工作的单位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八条精神病专业工作的单位应建立健全医疗纪录管理制度,记录患者病情和治疗过程。

第九条医务人员应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尊重患者,维护患者利益,严守职业秘密。

第十条精神病专业工作的单位应建立健全医疗质控体系,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评估。

第二章医疗工作第十一条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精神评估,确诊患者病情。

第十二条医务人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准确选取药物和治疗方法。

第十三条医务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治疗和心理支持。

第十四条医务人员应定期跟踪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第十五条医务人员应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过程,确保医疗纪录的准确性。

第十六条医务人员应遵守医疗操作规范,准确执行医疗操作程序,确保患者安全。

第十七条医务人员应积极配合医疗质控工作,参与医疗质量评估,提高医疗水平。

第三章患者权益第十八条患者有权选择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享受医疗服务。

第十九条患者有权获得医务人员的尊重和关怀,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第二十条患者有权知情权,医务人员应向患者介绍病情和治疗方案。

第二十一条患者有权要求隐私保护,医务人员应严格保护患者个人信息。

第二十二条患者有权拒绝不必要的治疗和检查,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意愿。

第二十三条患者有权投诉医疗服务,医务人员应及时处理投诉,维护患者权益。

第四章医务人员责任第二十四条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职业操守,保密患者信息,维护医疗纪录安全。

精神科内规章制度

精神科内规章制度

精神科内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精神科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特制订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精神科内全体员工和患者,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

第三条精神科内部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患者权益,保障员工健康和安全,严格保密医疗信息。

第四条精神科内部工作分为治疗、护理、管理、宣传等多个方面,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第五条精神科内部工作人员应遵守职业操守,积极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第二章患者权益保障第六条精神科内部患者享有平等服务权利,禁止因种族、宗教、性别、国籍等因素进行歧视性对待。

第七条患者有权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案、医疗费用等信息,可以要求医疗人员提供必要的解释和指导。

第八条患者有权选择医生和护士,可以要求换床或者换护理人员,但需尊重医护人员的职业权益。

第九条患者有权提出投诉和建议,精神科内部应建立投诉渠道,并及时处理患者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条患者享有个人隐私权,医疗信息应保密,未经患者同意,不得向第三方透露。

第三章员工行为规范第十一条精神科内部工作人员应尊重患者,文明待人,严禁辱骂、打骂或者粗暴对待患者。

第十二条工作人员应遵守工作纪律,按时上下班,不得早退或迟到,不得私自离岗。

第十三条工作人员应保持工作状态,提供专业服务,不得在工作时间内利用手机、上网等影响工作效率的行为。

第十四条工作人员应遵守医疗操作规范,不得随意更改治疗方案,不得虐待或者忽视患者的病情。

第十五条工作人员应保护患者隐私,不得擅自泄露病人信息,不得利用患者信息谋取私利。

第四章安全管理第十六条精神科内部应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确保患者和员工的安全。

第十七条工作人员应学习急救知识,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处理,并报告给主管领导。

第十八条精神科内部应定期进行消防演练,加强员工的火灾应急处理能力,确保人员安全撤离。

第十九条患者在精神科内部应遵守纪律,不得带有或者私藏危险物品,不得滋事闹事,否则将被立即处罚。

精神科护理工作制度

精神科护理工作制度

精神科护理工作制度精神科护理工作制度是为了规范和提高精神科护理工作质量而制定的一套规章制度。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工作目标、工作范围、工作流程、工作岗位职责以及工作评价体系。

一、工作目标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目标是保障和提升精神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帮助其尽快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具体工作目标包括但不限于: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行为和情绪状况、促进患者社交能力和自理能力的提升。

二、工作范围精神科护理工作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患者的日常护理、药物管理、病情观察、心理支持和干预、家属教育、病历记录和医疗器械管理等。

具体而言,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协助医生进行患者体检、巡视病房、记录生命体征以及协助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等。

三、工作流程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需要有一套规范的工作流程。

例如,患者入院后,首先进行基本信息登记,并由护士进行初步护理评估。

之后,根据医生的要求,护士会负责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同时进行病情观察和记录。

在治疗过程中,护士还需及时向医生反馈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协助医生进行必要的调整。

最后,在患者出院前,护士还需对其进行评估,给予出院指导,并做好相关的出院准备工作。

四、工作岗位职责精神科护理工作中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职责。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工作岗位以及其职责要求:1. 护士长:负责精神科护理团队的管理和组织,制定工作计划和安排,监督护理工作质量。

2. 护士:负责具体的护理工作,包括患者日常护理、药物管理、病情观察和记录等。

3. 心理咨询师: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协助患者解决情绪和心理问题。

4. 康复师:进行康复评估,设计和实施康复计划,帮助患者恢复社交和生活能力。

五、工作评价体系为了确保精神科护理工作的质量,需要建立完善的工作评价体系。

此体系可以包括护理工作的绩效评估、患者满意度调查、工作经验和技能的培训以及继续教育等。

通过不断的评价和提升,可以有效地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精神科各项规章制度

精神科各项规章制度

精神科各项规章制度在精神科医院中,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是确保医疗秩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

以下将针对精神科医院中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介绍。

一、医生行为规范1. 尊重患者:精神科医生在与患者交流时,应保持尊重和善意,理解患者的困扰和需求,以促进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和效果。

2. 保密安全:医生要严格遵守医疗保密原则,确保患者个人隐私的安全,并在必要时取得患者的同意才能进行相关信息的交流和披露。

3. 诊断准确性:医生要通过充分的病史了解和专业知识,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确保正确的治疗方法和方案。

4. 沟通交流:医生要与患者进行充分而有效的沟通交流,以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和治疗进展,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护士操作规范1. 技术操作规范:精神科护士在执行医嘱和进行各项医疗技术操作时,要严格按照医疗操作规范进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病房管理:护士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合理安排病房的卫生、空气流通等环境,保障患者的舒适度和医疗效果。

3. 患者观察:护士要进行系统的患者观察,包括生命体征、精神状态等方面,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4. 患者安全:护士要确保患者的安全,包括避免患者自伤、自杀的行为,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和管理,以及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三、药物管理规定1. 药品储存和使用:精神科药品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避光的地方,避免与其它药物混用。

在使用药物时,医生和护士要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进行,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

2. 药物记录和监测:医院要建立完善的药物使用记录系统,医生和护士要按照规定进行药物的记录和监测,并及时更新患者的用药信息。

3. 药物不良反应和风险提示:医生和护士要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风险和不良反应进行告知,以便患者理解和配合治疗。

四、患者家属行为规范1. 家属合作与配合:患者家属要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治疗工作,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剂量给予患者药物,并配合医院的各项管理和治疗措施。

精神卫生科工作规范目录

精神卫生科工作规范目录

精神卫生科工作规范目录1、精神疾病患者建档管理规范2、患者基础管理工作规范3、患者个案管理工作规范4、应急医疗处置工作规范5、精神科门诊工作规范6、门诊病历书写规范7、门诊处方书写规范8、精神科门诊免费治疗工作规范9、精神卫生信息数据管理工作规范一、精神疾病患者建档管理规范患者的发现与登记符合《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规范》开展管理治疗的对象为辖区常住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即在本辖区内固定居所(包括家庭、康复与照料机构等),并连续居住时间在半年以上的患者。

1、发现疑似患者在精神卫生科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中,要充分依靠街道居委员会、公安、残联等力量,搜集、查找疑似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线索。

如发现疑似重性精神病人线索,在征得监护人同意后,将发现的疑似患者情况填入《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登记表》,报上级精神卫生部门,由上级精神卫生部门组织诊断或复核诊断。

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安排下,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卫生科组织,使用《行为异常人员线索调查问题清单》,在辖区常住人口(指连续居住在半年及以上者)中开展疑似患者调查。

在征得监护人同意后(有地方立法规定的除外),将发现的疑似患者情况填入《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登记表》,报县级精防机构。

县级精防机构按照本规范“精神专科诊断与诊断复核”的原则组织诊断或复核诊断。

在线索调查中,要充分依靠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和民政、残联、救助管理站等的力量,提供搜集信息。

2、患者报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发现有危及他人生命安全或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形象行为者为疑似精神疾病患者时,应立即拨打“110”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由公安机关执行公务的人员送往就近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明确诊断。

3、精神专科诊断与诊断复核重性精神疾病的诊断和诊断复核必须由精神科执业医师依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及相关诊疗规范,结合患者精神状况检查、既往病史、体检和辅助检查等进行。

神经内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内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

《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心脏骤停指突然发生的生心脏有效排血量为零的状态,多见于心脏病,也见于其他系统疾病如窒息性哮喘、急性脑血管病、中毒、电解质紊乱、正重创伤等患者。

诊断依据:突然发生的意识丧失。

大动脉脉搏消失。

呼吸停止。

心电图表现VF、VT或严重心动过缓或呈等电位线(心脏停搏)。

救治原则:一、心室颤动1.室颤持续则连续三次电击:能量递增为200、200~300、360J,其间电极板不离开皮肤。

若电击后心电图出现有组织电活动或呈直线则不必再电击。

2 .开放气道或气管插管。

3.便携式呼吸器人工呼吸。

4.标准胸外按压。

5.开放静脉通道,静脉注射肾上腺素lmg/次,每3~5分钟l次。

6.持续心电监护7.可酌情应用胺碘酮150~300mg、利多卡因1.0~1.5mg/kg、硫酸镁1~2g。

电击、给药、按压循环进行。

二、无脉搏电活动(PEA)和心脏停搏1.开放气道或气管插管。

2.便携式呼吸器人工呼吸。

3.标准胸外按压。

4.开放静脉通道,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次或静脉注射阿托品lmg。

5.持续心电监测。

注意点:每次给药后静脉注射0.9%盐水20m1,抬高注射肢体20°~30°数秒钟,以加快药物到达中心循环,并不间断胸外心脏按压。

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可以气管内给药,剂量加倍,用10ml生理盐水稀释后注人气管,然后立即用力挤压气囊3至5次。

无电除颤器时,立即在心前区叩击复律,并随即开始心脏按压。

转送注意事项:1.自主心跳恢复后,或现场急救已超过30分钟应立即转运。

2.在公共场合抢救心脏骤停时,不宜时间过长,可边抢救边运送。

3.及时通报拟送达医院急诊科。

举报删除此信息jrq789(站内联系TA)二、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依据:1.大多有心绞痛病史。

2.剧烈心绞痛持续时间超过半小时,含服硝酸甘油片不缓解。

3.心电图表现为相对应导联高尖T波、ST段抬高、T波倒置及病理性Q波。

救治原则:1.吸氧。

制定与更新临床诊疗常规与操作规范的规定

制定与更新临床诊疗常规与操作规范的规定

制定与更新临床诊疗常规与操作规范的规

为促进临床诊疗工作更加合理、规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特制定该规定。

1、医院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的诊疗行为应严格遵守医院的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

2、各科室要根据医学进展与循证医学原则,结合医院现有资源,及时更新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保障其实用性和有效性。

3、医院学术委员会及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全面负责该项工作的理论和技术论证,并提供权威性的评价。

4、各科室必须依照卫生部或中华医学会发表的指南与规范,结合科室工作实际,对本科室的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指定与更新,具体工作由科室主任负责,在本科室内落实完成。

(1)手续召开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会议,讨论并制定或更新本科室的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

(2)科室制定或更新的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由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审议后经科主任签字后提交到医院学术委员会
进行审核。

(3)医疗治疗管理科组织医院学术委员会专家进行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或建议。

(4)通过审核的更新版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科主任
负责在科室落实执行。

5、各科室对更新的诊疗工作指南、规范要及时培训,并在临床工作中遵照执行,保证其指导临床诊疗工作。

6、医疗治疗管理科定期督导临床诊疗工作、指南的制定、更新及执行情况,检查科室培训计划落实情况及培训记录。

精神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范

精神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范

精神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范2015年1月1日第一篇常见急危重症院前急救诊疗常规3--11 第二篇常见的非创伤性疾病急救流程12--45 第三篇创伤性疾病的急救流程图46--50第四篇各种急救技能操作技术51--62第五篇常见精神科急症诊疗规范63--67第六篇精神疾病常见症状及诊疗68--102第七篇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103--109急救通则(First Aid)常见急危重症院前急救诊疗常规诊断依据1.有各种原因造成的出血、大量丢失体液、烧伤、严重创伤、感染或过敏等病史。

2.低血压成人收缩压≤10.6kPa(80mmHg),儿童则成比例地降低。

3.心动过速。

4.尿量减少。

5.周围血管灌注不足:四肢湿冷,面色和口唇苍白,肢体出现斑点,脉搏弱快而扪不清等。

6.精神状态改变:不安、激动、精神错乱,亦可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等。

救治原则1.置病人仰卧或腿抬高仰卧位;血压正常或低于正常的肺水肿患者应置坐位。

2.吸氧。

3.立即建立静脉通路。

4.补充血容量:这是治疗的关键。

立即静脉输液,恢复足够的血容量。

按先晶体液后胶体液原则补充。

5.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休克早期不宜用血管收缩药物,只有血容量已基本补足,又无继续出血以及酸中毒与心功能不全时,可选用多巴胺等。

6.过敏性体克紧急使用肾上腺素,继而使用抗组织胺药和激素。

严重呼吸困难或喉头水肿时,应保证气道通畅,可给氧或做气管插管或切开。

注意点鉴别休克原因对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低血容量休克院前治疗为一边输液,一边使用升压药多巴胺;感染性休克应用多巴胺、阿拉明时要注意滴速;心源性休克的急救最困难,应用多巴胺后,若血压改善可同时使用硝酸甘油、多巴酚丁胺。

心源性休克的病因不同在处理上有显著的不同,如室性心动过速引起的休克,主要是复律治疗,风湿性心肌炎主要是抗风湿治疗,急性心脏填塞主要是心包穿刺抽液减压。

多发性创伤引起的休克不宜用快速补液纠正休克。

转送注意事项1.保持气道通畅。

临床诊疗常规与技术操作规范制定与更新管理办法

临床诊疗常规与技术操作规范制定与更新管理办法

临床诊疗常规与技术操作规范制定与更新管理办法一、医院各科室要根据医学的发展需要,遵循安全、有效、合法、规范的原则,参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专业学术团体制定的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定期对临床指南及规范进行更新与改进,禁止使用已明显落后或不再适用的指南及规范,具体工作由科室主任负责,在本科室内落实完成。

二、临床科室负责定期对本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新的《临床诊疗常规与技术操作规范》培训与考核,科室负责人结合被考核者的理论水平、操作技能及实际手术水平,对其业务能力进行综合评定,并作为授予相应手术(操作)权限的依据。

三、医院由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该项工作的理论和技术论证,并提供权威性的评价,包括提出临床指南/规范准入政策与建议,以及临床指南/规范准入有关的咨询工作。

四、严格规范临床诊疗常规与技术操作规范的准入制度,凡引进本院尚未使用的新临床诊疗常规与技术操作规范,首先需由本专业科室进行可行性研究,在确认其安全性、有效性及实用性评定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临床实践,经科室集中讨论和科主任同意后,填写“临床诊疗常规与技术操作规范更新申请表“交医务科,由医务科抽调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至少3名相关专家进行评估。

五、批准程序。

1、各临床科室结合本院实际情况,遵循新临床指南/规范的临床实施原则,制定、更新本院的相关疾病诊疗指南/规范,提交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核。

2、各科室申报材料完善后15个工作日内,由医务科组织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专家评审,并提供权威性的评价及建议。

3、通过审核的更新版临床指南/规范,科主任负责在科室落实执行。

4、根据国内外权威指南和有关循证医学证据,不断制定与更新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临床指南/规范。

六、试行程序及监管规定。

1、医务科负责收集、整理各临床科室制定的《临床诊疗常规与技术操作规范》,定制成册,并负责对各科室的培训及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与信息支持服务,每两年组织各科室对《临床诊疗常规与技术操作规范》进行修订。

诊疗规范汇编

诊疗规范汇编

诊疗规范汇编篇一:各科疾病诊疗常规汇总Microsoft Word 文档诊疗常规内科常见疾病第一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概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且又不完全可逆为特征的疾病。

这种气流受限常呈进行性加重,并伴有对有害尘粒或气体呈非正常的炎症反应(WHO,20XX年)。

已知病因或具有特异病理表现,并有气流阻塞的一些疾病,如肺囊性纤维化、闭塞性细气管炎等不属COPD。

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肺外)的不良反应。

引起COPD的病因有:吸烟、接触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营养、气候以及自身因素等。

临床表现:1、病史多有长期吸烟史或长期接触粉尘、烟雾、有害气体等。

常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多于冬季发病。

症状持续存在,缓慢进展,夜间有急性加重。

2、症状: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主要症状:(1)慢性咳嗽:随病程发展可终身不愈,常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

(2)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

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生活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

(4)喘息和胸闷: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的喘息。

(5)其他:晚期患者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

3、体征:早期体征可无异常,随疾病发展出现以下体征:(1)视诊: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称为桶状胸,部分患者呼吸变浅,频率增快,严重者可有缩唇呼吸等。

(2)触诊:双侧语颤减弱。

(3)叩诊: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

(4)听诊:双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湿性啰音和或干性啰音辅助检查肺功能检查是确诊、判断轻重疗效的必备检查,影像学检查也很重要。

1、X线征象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表现,如肺纹理增加、紊乱等,合并急性感染时出现更为严重的片状影等改变。

2017年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考核指导标准

2017年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考核指导标准

以上就是关于2017年精神科住院医师规培实践技能考核指导标准(专业代码0500)的内容,如果你觉得还不错,也可以分享给身边的住培小伙伴哟!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精神科病房的目的是什么?都要掌握了解些什么?医学教育网整理相关内容,具体如下:此阶段为住院医师培养的第2年和第3年,共24个月,侧重于精神科普通病房日常工作。

通过培训达到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所必需的最低职业要求:独立准确地收集病史,进行精神检查,提出治疗方案;具备独立正确地处理精神科临床常见问题的能力。

掌握:精神病学基本理论知识;临床晤谈和沟通技能,采集病史和精神检查的技能,资料分析和总结技能,病历书写技能;精神障碍的临床诊断与分析思维训练方法与原则;精神科主要药物治疗、一般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技能;精神病科急症常见问题的处理。

熟悉:精神科临床常用的量化评估技术;精神科临床科研方法;精神科文献查阅方法和国内外主要杂志。

1-3种主要特殊心理治疗的原则。

了解:精神病学最新理论和技术进展。

病房轮转分配:重症病房(以重性精神病性障碍为主)12个月,轻症病房(神经症性障碍为主)6个月,康复/开放病房3个月,门诊或急诊或社区精神卫生服务3个月。

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2012版)精神科细则精神科住院医师培训细则精神病学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二级医学学科。

精神病学与神经病学有着传统的紧密联系,而且与其他临床学科如心血管科、急诊医学科等,也有广泛的联系。

精神科医师的培养还涉及心理学、人文医学、伦理和法律等有关知识。

一、培训目标本阶段为二级专科基础培训,目的是通过为期3年的规范化培训,使住院医师打好精神科临床工作基础。

能够学会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准确采集病史、规范体格检查、正确书写病历,熟悉各轮转科室诊疗常规(包括诊疗技术),正确地对精神科常见疾病进行诊断和处理,达到具有独立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的能力。

精神病医院--等级--医疗应知应会医务科

精神病医院--等级--医疗应知应会医务科

1、病区核定床位数、实际开放床位数?科室医生人数、护士人数、护工及卫生员情况?职称?2、上个月收治及出院病人数?3、主要收治病种是什么?4、病人住院期间主要风险有那些?如何进行评估?采取什么措施防范?5、平均住院天数是多少?6、平均住院费用是多少?1、科里是否有质控小组?质控小组构架?人员分工?2、科室质控的标准有没有?3、科室在质控是怎么做的?4、科室质控有无质量安全的指标?哪些指标?5、是否每月召开质控会议?都讨论过哪些质量、安全问题?6、是否有质控分析?7、对科室质量、安全问题有无改进措施和效果评估?8、科室的质控工作计划?科室质控的重点内容有哪些?9、下一季度的质量安全计划?质控重点?10、科室质量控制记录?11、你属于哪个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上一次会议内容是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12、科室针对重点病种是如何进行管理的?13、出院患者是否有随访?如何开展随访的?14、科室有医疗纠纷是如何处置的?1、科室引进新技术、新项目需要怎么办?答:需由项目负责人认真填写《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表》,经科室核心组论证、允许,由科主任签名后上报医务科批准,并经医院批准。

如属填补院内空白的项目,需报赣州市卫生计生委方可开展。

2、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归哪个部门批准?答:先由医务科对科室申报材料等进行审核,进行初步审批,之后交医院学术委员会和医院伦理委员会进行论证、审批。

3、科室有没有需要进行授权管理的技术或者人员?归哪个部门进行授权?多长期进行再授权?答:药剂、康复、心理测量、心理治疗、心理护理、急诊、特检、检验等科室医疗技术人员及 POCT 操作权/报告权需要进行授权。

归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进行授权,医务科是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的办公室。

二年进行一次再授权。

4、授权是怎么进行的?答:由申请者填写《医务人员(特殊专业人员)资质授权申请表》和提供相关资格证、培训证、进修证、医学会聘书等→科室、病区依据申请人的专业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称、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经历、以往专业技术开展情况、医德医风、实际工作能力、进修学习等情况,讨论通过申请人所申请的资质→科室、病区主任签字后上报医务科→ 医务科审核→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允许并授权→科室建立资质档案→医务科备案→信息技术科根据授权对个人工号进行权限设置(科室、病区主任申请资质填写《医务人员(特殊专业人员)资质授权申请表》后直接交医务科审核)5、你在医院信息系统中有哪些权限?可以查阅哪些内容?你时常在信息系统中查阅什么内容?6、科室管理工作中都应用什么管理工具?有应用管理工具的实例吗?1、医疗核心制度有哪些?答: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医患沟通制度、病历书写管理制度、医生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及医疗技术分类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常用精神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工作标准服务规范

常用精神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工作标准服务规范

常用精神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工作标准服务规范1.前言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为了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在进行精神护理技术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服务规范,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服务水平。

2.操作规程(1)用药规程1)熟悉精神药物的分类、用途、禁忌症等内容;2)了解患者的症状、体质、药物过敏史等情况,选择合适的精神药物;3)掌握精神药物的使用方法、用量以及注意事项,确保精准用药。

(2)心理行为疗法操作规程1)了解病人心理问题,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2)掌握心理行为疗法操作技能;3)规范治疗时间、频次和疗程,审慎选取心理行为疗法的方式和方法。

(3)安全约束操作规程1)了解安全约束的定义、目的、种类和应用范围;2)规范安全约束的操作流程和技巧;3)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正确选用安全约束方式,确保患者和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

3.工作标准(1)卫生清洁标准1)对病房、病床、用具等物品定期进行清洗消毒;2)常规更换病人用品,保持室内整洁卫生;3)做好垃圾分类,定期清理垃圾。

(2)安全防范标准1)做好火灾、水灾、电气事故等安全防范工作;2)定期检查病区安全设施,排除安全隐患;3)做好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处置。

(3)服务规范1)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贴心的服务;2)尊重患者隐私权,保护他们的人格尊严;3)加强与患者家属、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的沟通与联系。

4.总结以上是常用精神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工作标准服务规范的一些内容,护士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学习、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为患者的健康服务保驾护航。

精神科各项规章制度1

精神科各项规章制度1

精神科各项规章制度1在精神科医院中,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举足轻重。

这些规章制度不仅对医院内部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与福祉。

本文将就精神科各项规章制度展开讨论,分析其内容和影响。

一、门诊预约制度门诊预约制度是精神科医院中一项重要的规章制度。

该制度的实施对于医院门诊工作的有序进行起到了关键作用。

首先,门诊预约可以避免患者在医院排队等候的时间过长,减少了患者的焦虑情绪。

其次,门诊预约制度使得医院门诊能够更好地安排医生的工作时间,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

二、住院管理制度精神科住院证明是精神科医院中的重要管理制度之一。

该制度要求患者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过专业人员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进行住院安排。

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医院对患者的住院情况进行规范管理,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更好地进行治疗和康复工作。

三、药物管理制度精神科药物管理制度对于医院药房和医生开具处方具有重要的规范作用。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医生在开具精神科药物处方时需要严格控制用药指标,确保患者安全用药。

同时,药房管理制度也要求对精神科药物进行科学储存和保管,防止药物滥用和盗窃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四、医疗记录管理制度医疗记录管理制度是精神科医院中重要的记录和信息管理规章制度。

医生在治疗患者过程中需要准确、完整地记录患者的病情、诊断和治疗情况。

这些记录不仅是医院内部沟通的重要依据,也是医疗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因此,医疗记录的编写和管理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

五、患者权益保护制度患者权益保护制度是精神科医院中十分重要的一项规章制度。

该制度保障了患者的基本权益,包括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隐私保护权、人身安全权等。

医院在制定和实施医疗行为时,必须充分尊重和保护患者的权益,确保医疗工作在法律和伦理的范围内进行。

六、感染控制制度感染控制制度是精神科医院中重要的医院感染控制规章制度之一。

医院通过合理的感染防控措施,防止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科诊疗技术规范贵德县人民医院常见精神科急症诊疗规程一、急性精神药物中毒的处理(一)治疗原则1、立即中止机体与药物的再接触,避免再次服用。

2、尽快抢救,分秒必争。

对惊厥、休克、呼吸障碍、心律失常等,首先采取对症措施,以抢救生命。

3、尽快使用较为有效的解毒剂。

4、边抢救,边诊断。

(二)具体措施1、促进毒物排泄。

2、催吐。

3、洗胃。

4、导泻和吸附:洗胃后灌入硫酸钠或硫酸镁20—30g;或活性炭4—5g加水250—300ml 经胃管灌入。

5、利尿:无尿时液体应限制在800ml以内。

6、解毒:一般解毒药:葡醛内酯(肝泰乐)600—800mg,VitC1—2g。

三环类抗抑郁药、抗震颤麻痹药中毒:毒扁豆碱,新斯的明。

7、维持生命体征最主要的是保持正常的呼吸,心率和血压,同时要保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注意血钾的变化。

(三)对症治疗1、意识障碍、昏迷:利他灵20—100 mg 静脉滴注,纳络酮静推或静脉滴注。

2、休克:多巴胺,问羟胺,NE。

3、抽搐:安定静推或氯硝安定1—4mg肌肉注射。

4、预防反跳。

二、精神药物严重副作用的处理(一)粒细胞减少系造血系统受到药物抑制所致。

1、粒细胞缺乏症定义:国内定义为WBC<2×109 /L,PMN<1×109 /L(多形核白细胞)。

2、病因:(1)细胞免疫反应,包括迟发性和细胞毒性免疫反应,可能是一种抗原抗体反应,免疫复合物对DNA合成起抑制作用所致,也可能是一种迟发性变态反应致骨髓造血功能抑制。

(2)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直接毒性作用。

(3)遗传学方面可能HLA与药物副作用发生的关系。

3、临床表现:(1)发生率高0.8—1.6%。

(2)死亡率高20—50%。

(3)发展速度快。

(4)属于迟发>6%发生在治疗第4—18周,最危险期是第三个月。

(5)骨髓象骨髓前体细胞减少。

(6)可再促发。

第二次复发时,抗精神病药物剂量相对较低,潜伏期短,发作更快,危险更高。

4、处理(1)停用抗精神病药物。

(2)升白细胞药。

(3)肌注促粒细胞刺激因素,如吉姆欣。

(4)预防继发感染。

(5)糖皮质激素。

(6)输入新鲜血和白细胞悬液。

(7)禁用同一类型抗精神病药物。

(8)忌用卡马西平,可与锂盐联用。

5、预防措施:血象监测:用药前,治疗期18周内每周查WBC,以后每月至少复查一次。

(二)药源性癫痫大发作氯氮平600mg/d发生率4.4%,300-600mg/d发生率2.7%,<300mg/d发生率1%,药物增加过快是原因之一。

抗抑郁药阿米替林5‰,氯丙米嗪5‰,马普替林4‰,氟西汀2‰,多虑平1‰。

多在用药第一周或增加药物剂量时发生,马普替林多在2周以上,6周以内最多。

1、处理:(1)将病人衣领解开,头侧转,拭去口腔分泌物,保护舌头。

(2)立即注射安定10mg。

(3)针刺人中合谷。

(4)抗癫药的使用,苯妥英钠或丙戌酸钠。

(5)昏睡病人防跌伤。

(三)麻痹性肠梗阻占总住院病人的2%,是精神病住院病人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一种严重不良反应。

1、机制:抗胆碱能作用。

2、临床表现:腹胀、呕吐、胃肠胀气。

3、治疗:(1)停用抗精神病药物,包括安坦。

(2)禁食,持续胃肠减压。

(3)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4)新斯的明0.5—1mg/次1—2/d。

(5)预防感染,庆大或丁胺卡那。

(四)恶性综合征(NMS)1、原因:恶性综合征是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一种少见的严重副作用。

往往在加大剂量或更换药品后急性发病,是由抗精神病药所引起黑质纹状体和脊髓多巴胺受体过度抑制所致的严重症状。

起因与药物锥体外系反应及体温调节障碍,以及兴奋、拒食、营养不良、脱水、环境温度过高等因素有关,伴发特殊变态反应、遗传性神经肌肉缺陷、器质性损害、躯体疾病的病人较易发生。

2、发生时间: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初期,一般1—3天内发生,2/3病例在一周内发生。

3、临床表现:发热(持续高热),全身肌张力增高(或肌强直),意识障碍(或表情淡漠),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多汗,流涎,心动过速,血压异常。

4、治疗:①停用抗精神病药物。

②物理降温,无效时用退热药或人工冬眠疗法。

③输氧。

④维持血压。

⑤补液,主要为生理盐水。

⑥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⑦预防感染。

⑧DA激动剂,LDB,金刚烷胺,赛庚啶。

⑨肌肉松驰剂:静注硝呋苯海因50mg/12h,一旦病肌松驰后能口服时改服溴隐灵5—10mg,3次/日。

三、精神病人攻击性行为的处理以强力行事、态度粗暴,伤人毁物者称为攻击性行为。

(一)紧急处理1、有三种控制行为的方法可使用:言语安抚、身体约束和应用药物。

用何种方式,取决于病人的具体情况,但优先要考虑的是安全,包括病人的安全、他病人的安全、亲属的安全、围观者的安全、参与处理的工作人员的安全。

2、处理急性冲动伤人毁物行为的安全基本点包括:(1)掌握言语安抚方法,劝导病人停止暴力行为;(2)有适当的人员用来约束病人;(3)熟悉身体约束技术;(4)参与约束时穿着应合适;(5)在约束病人之前,应移开周围的、病人可顺手拿到的危险物品3、约束或隔离⑴制服病人:至少两个人同时行动;尽快将病人仰卧体位;持有凶器的病人应请保卫人员或警察协助。

⑵约束病人⑶约束后的安全措施,清除病人身上的利器,腰带,钱等。

4、急诊入院5、药物治疗(1)控制冲动伤人毁物行为抗精神病药物有氯丙嗪,氟哌啶醇。

氯丙嗪50—100mg加苯海拉明20mg肌注,紧急时可穿透衣服注射,若效果不佳可约一个小时后再注射同等剂量。

氟哌啶醇第一天5mg 3次/日,第二天渐增至每次10mg 3次/d,最大剂量40mg/d,疗程14天。

(2)下列情况禁用:①年龄55岁以上,14岁以下②T37℃以上,P120次/分以上及低于50次/分,血压高于150/100mmHg低于90/50mmHg 者。

③营养状况极差或合并水电解质紊乱者。

④患有心、脑、肝、胃、血液、内分泌系统疾病者。

(3)器质性疾病者可用苯二氮卓类:安定5—10mg肌注或静脉注射,氯硝安定1mg,2—3次/d。

四、精神病人自缢的处理精神病人自缢抢救成功率≥80%。

1、自缢者多死于窒息。

2、迅速解开。

3、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

4、注射心三联(肾上腺、去甲肾上腺、阿托品),心脏按压5分钟后仍无复苏时应用心内注射。

5、呼吸兴奋剂:可拉明0.375mg,洛贝林3mg或呼三联。

6、吸氧:每分钟3—5/L,尽快气管插管,使用人工呼吸机。

7、复苏后期处理:(1)建立V输液通道。

(2)纠正心律紊乱:电击除颤,室速给予利多卡因。

(3)纠正脑水肿。

(4)纠正酸中毒。

(5)预防感染。

(6)促进脑营养,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

(7)心理治疗。

五、精神病人噎食的处理1、噎食早期病人表现面部涨红并有咳呛反射,立即清除口腔内食物,或将病人双脚朝上提起,头向下利用地心引力和腹内压促使咽部食物排出。

2、窒息早期食物卡在咽喉部位,病人有胸闷窒息感,又吐不出食物,此时可用竹筷、牙刷柄刺激咽喉部引吐;或置病人侧卧位,头低45°角,用手拍击胸背;或将病人双脚朝上提起,头朝下,还可以用手将病人胃底部往下推,人为提高腹内压。

3、窒息状态若病人出现额头大汗,面色苍白,口唇青紫,昏倒在地,提示食物已误入气管不能取出,处于窒息状态,此时应将病人仰卧位,肩下垫高,颈部伸直,使气管位置昼接近于表面皮肤,立即用一粗针头迅速在环状软骨下方1—2cm处刺入气管,做暂时初步处理,同时作好气管切开准备。

六、精神病人吞食异物的处理1.不可能从肠道排出的异物,外科手术处理。

2.异物较少但有锐利的刀口或尖锋时,做好病人的安慰工作,并让病人多食含较多纤维的食物(如韭菜、芹菜)以及予以缓泻,以利异物随粪便排出。

同时严密观察病人腹部情况及血压,一旦急腹症出现或内出血时立即手术。

3.如病人咬碎了体温表吞食水银时,应让病人立即吞服蛋清或牛奶。

4.处理并发症。

七、意识障碍的急诊处理1、原因:中毒,有高热的躯体感染,头部外伤,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梗塞,巴比妥使用不当。

2、诊断判断是功能性还是器质性。

3、治疗病因治疗,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镇静药物的使用。

精神疾病常见症状及诊疗第一章常见的精神病状态精神疾病的症状并不是完全孤立的,常以一些症状组合成具有某些特征的综合征或状态表现出现。

这些状态对诊断多无特异性,同一状态可见于不同病因的疾病,在诊断尚未明确时,以某种状态来描述患者症状的主要特点,有助于诊断的深入探讨。

常见精神病状态有:1、兴奋状态(Excitement state)以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为主,表现为躁动不安、喊叫谩骂、自伤、伤人或毁物等,可伴有联想散漫、幻觉、错觉、情感迟钝、情感淡漠。

2、抑制状态(Retardative state)以精神运动性抑制为主,并有联想迟钝和情感淡漠。

动作少而缓慢,孤独退缩,主动言语少,声低而缓慢,对周围事物多不关心,兴趣丧失。

3、躁狂状态(Manic state)以情感高扬为主,并有联想奔逸和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4、抑郁状态(Depressive state )以情感低落、消极为主,兴趣为主,兴趣缺乏,悲观失望,自卑、自责、自罪或强烈自杀企图;思维迟缓,思考困难,言语减少;动作缓慢;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

5、妄想状态(Delusive state )以妄想为主,内容以被害为多见。

可伴有幻听及相应的情感与行为变化。

6、谵妄状态(Delirium state)是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出现大量形象生动的幻觉,多为威胁性或恐怖性幻视,并常支配患者的行动。

伴有片断妄想及情绪紧张、恐惧等。

7、痴呆状态(Dementia state)以智力障碍为主,记忆、理解、计算不良,注意减退,思维迟缓,情绪反应和行为幼稚。

常有人格改变。

第二章精神检查一、精神检查方法精神检查是通过观察和交谈来检查患者精神状态的一种方法。

观察患者的一般表现、情感反应、动作与行为,也可以发现有无错觉或幻觉、自发言语等。

通过交谈了解患难与共者的接触、知觉、言语、思维、智力、定向力、自知力等。

通过相应的躯体检查以了解患者有无抗拒、蜡样屈曲;若要了解有无模仿,不自主服从时,医生要作出一些吩咐和动作,并观察患者的反应。

交谈应在自由畅谈的气氛中进行,避免审问式。

由于病情不同,交谈方式应随机应变。

有的患者一见如故,滔滔不绝,此时应注意观察患者表情、动作、言语表达方式、语句的连贯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必要时的插话以转移话题获得所需资料;有的患者说话虽多,但自言自语,连贯性差,结构松散,与环境缺乏联系,虽对提问有短暂的切题应答,但易迅速转移话题,或答不切题,此时除观察外,还要耐心提问,不能急躁;对有敏感、猜疑、敌对情绪的患者,可于开始交谈时作一些适当解析,以消除其疑虑,谈话时不作记录,对所谈内容不要轻率评论,不表示赞同或否定,当谈及关键问题又有怀疑警惕态度时,要鼓励其谈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