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区主导产业选择及发展对策研究
前言(胡海胜)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经济发展概述(王凯)
(一)产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产业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三)产业经济发展的内部环境
二、主导产业选择的评价模型(盛明、小周)
(一)评价原则
(二)指标体系
(三)模型构建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导产业选择评价(盛明、小周)
(一)数据来源
(二)现状评价
(三)趋势预测
四、国内外主导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胡海胜、郏慧芬)
(一)美国
(二)日本
(三)深圳
(四)武汉
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导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廖亮、郏慧芬)(一)传统产业
(二)新兴产业
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导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廖亮、郏慧芬)
充分认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组织领导,完善实施机制,构筑保障体系,为加快经济区建设,从优化政策环境、创新发展理念、实现科学发展、建立基础设施、强化科技支撑五个方面扎扎实实为经济区的构筑与发展保驾护航。
1、优化政策环境——政府主导,政策扶持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得国家批复两年来,对接中央企业,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从多渠道、多方式、多途径争取国家部委和央企支持,成为我省扎实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旋律”之一。
资金、项目、政策支持滚滚而来,力度空前,极大地激活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使经济发展“炉火”越烧越旺。
(1)加大资金政策的支持。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位推动,争取国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已得到国家有关部委大力支持。
与此同时,各地各有关部门乘势而上,充分利用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这一平台,创新思路,想尽办法,主动对接国家部委和央企,取得了积极成果。
国家发改委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列入了“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并优先安排重大项目和资金,协调落实相关政策,今年支持将在130亿元以上;农业部去年支持70多亿元,今年预计达到100亿元。
财政部考虑将我省鄱阳湖区控制开发带15
个县(市、区)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扩大我省资源枯竭型城市范围并列入基数补助。
(2)加大财税政策的支持。
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办法,加大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及改善农村特别是湖区、老区农(渔、牧)民生产生活条件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大中央财政对区域内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力度;加大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投入,重点安排区域内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项目建设。
国家税务总局将积极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在税收政策上做好服务,着眼重点考虑生态特色和环保功能,研究制定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特征的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对条件具备的进行先行先试。
(2)给予重大项目的支持。
国家在有关规划、重大项目布局及项目审批、核准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将鄱阳湖流域纳入国家重点流域治理范围,支持区域内重大环保设施和生态工程建设;国家在土地开发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资金上优先安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推进开发区、工业园扩区升级,建设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园、生态工业示范园、循环经济实验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
2. 创新发展理念——生态示范,低碳先行
2009 年11月17日,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江西南昌举行。
江西省政府发布了国内首个省级低碳经济发展白皮书《绿色崛起之路——江西省低碳经济社会发展纲要》,提出到2020年,江西省产业、能源结构趋于合理,生产方式基本实现向低碳型转变;低碳技术的研发能力全面提升,若干技术和产业规模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碳汇能力明显提高;与低碳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法规、政策和管理体系基本建立。
从上世纪80开始实施“山江湖工程”到“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观念的提出,再到“生态立省,生态强省”理念的实施,及至今天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纳入国家战略,江西已经在全国率先走上了一条生态文明和经济文明高度融合的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
在省会南昌已经探索出一套《绿色考核体系》。
(1)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
研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开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成本以及水、湿地、森林等资源价值等方面的核算,探索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生态效益纳入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为环境税费、生态补偿、自然资源管理、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污染控制政策制定以及公众环境权益维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建立体现科学发展的政绩考评机制,将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落实环境保护责任,严格执行领导干部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引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逐步实现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注重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转变。
(2)建立健全生态环保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跨界污染联合治理机制和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机制,严格执行重大环保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逐步建立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市场化运营和监管机制;强化产业政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准入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约束作用。
(3)积极推进相关改革试点。
加快推进水、电、矿产等资源型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在国家有关部门指导下,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开展水资源取(使)用权出让、转让和租赁;积极推进生态合作、产业共建、财政支援、异地开发、生态资源交易等多种方式的生态补偿试点,探索开展鄱阳湖流域湿地生态补偿试点;探索建立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以及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机制;创造条件设立南方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技术为主要特色的技术交易市场。
3、实现科学发展——三大产业,并驾齐驱
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导产业的布局上,提出建立三大生态产业群。
即建设以“四大生产区”和“八大生产基地”为核心的生态农业产业群;建设以“六大发展区”和“八大工业基地”为核心的生态工业产业群;建设发展以“四大功能区”和“两大精品线路”为核心的现代旅游产业群。
提倡“农业稳省,工业富省,科技兴省,旅游强省”。
(1)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按照“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的发展思路,认真实施山上办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水面兴特色养殖。
坚持用现代手段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巩固和加强粮食主产区地位,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
大力发展经济作
物。
开发绿色有机农产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提高水果、蔬菜、棉花、名优花卉种植。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效益为核心,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数量型农业向质量、效益型农业转变,加快特色生态农业的发展。
(2)创建新型工业体系
突出特色、严格准入、优化布局,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骨干企业为依托,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节能减排降耗,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促进项目集聚、产业集群,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体系。
①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加快运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施传统产业信息化工程,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
②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加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按照环境友好、集群发展的要求,重点在特种车船、装备制造、高精铜材、光伏产业等领域实现突破。
加快现有整车生产能力配套,重点发展新型环保汽车、特种专用车、大中型内河船舶、海运支线船舶。
③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
坚持全面提升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突出自主创新,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航空、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
大力发展新能源产品,加快高纯硅材料、薄膜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及组件等产业技术的升级,建设全球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
(3)打造品牌旅游产业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与其它经济区最大的不同是生态资源特色,鄱阳湖作为全国第一大淡水湖、优质淡水湖、生物多样淡水湖,周边生态旅游资源及其丰富。
本着大联合、大市场、大产业的思路,把旅游业做强做大环湖地区的新兴支柱产业,携手组合精品旅游路线,高起点建设名山名水名湖名城名村的品牌旅游区。
积极实施旅游旺市战略,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大力推进南昌市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加快湖区旅游景区建设,努力塑造旅游品牌。
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具有水乡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使公共建筑、居民、园林等与周水景融为一体,滨湖建筑、桥梁和沿湖道路的规划设计更须借重于湖光山色。
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引导外资投向旅游业,以多功能、多层次的方向发展鄱阳湖及周边地区旅游,形成由各具特色、相互联系的旅游单元组成的综合性旅游业。
4、建立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体系,保障能源供应
(1)完善交通体系
巩固提高现有区位优势,构筑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水运航道和港口站点互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加快高速公路建设。
根据国家和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布局,实施环湖地区“一纵三横三绕”工程,完善区域出口主通道。
加快国家高速公路网和中心城市主通道建设,完善环鄱阳湖公路体系。
重点建设杭瑞高速公路、济广高速公路等国家高速公路网路段和南昌至德兴、彭泽至湖口、永修至武宁等地方加密高速公路,改造干线公路,建设一批港区与干线公路衔接的疏港道路。
2、加快铁路建设。
推进铁路干线建设,完善联港出海、连接东南、沟通东部、安全便捷的铁路通道网络。
重点建设南昌至九江铁路客运专线、向莆铁路、九景衢铁路、皖赣铁路增建二线、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杭长段、京九电化、武九铁路扩能工程等干线铁路。
3、加快空港建设。
按国际空港标准扩建南昌机场,2010年以后,年旅客吞吐量达到600万人次以上,形成飞向亚洲部分重要城市、营运业务范围覆盖东中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国际空港。
同时加快赣东机场建设,加强景德镇机场营运管理,使之成为国内重要旅游热线机场。
加快九江机场复航,启动赣东机场建设。
4、加快航道整治和港口建设。
以九江、南昌港口建设为重点,加快鄱阳湖水系的航道建设,建立联系紧密、运行高效、环境优良的生态水运体系。
重点建设鄱阳湖高等级航道,加强长江九江段、
赣江下游、鄱阳湖湖区的港口码头等航运设施建设。
建立一批水上专业运输队伍,包括内河船队、集装箱专用汽车运输队等。
以港口为依托,一是加快双向多点水运网络的整治和配套、完善;二是建设好若干个外贸客运码头,同时配合旅游开发,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旅游港口。
(2)保障能源供应
坚持“适度超前、因地制宜、电为中心、多元发展”的方针,统筹利用区内外资源,增强能源供应能力,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1、加快电源建设。
加快鄱阳湖风力资源开发利用,统一规划,加快集群安装风机建设风力发电场。
大力推进核电、洪屏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进程。
2、完善输电网络。
建设500千伏双回路中部环网,扩大220千伏电网覆盖面,形成以500千伏输电线路为主骨架、以220千伏输电线路为分输网的安全可靠的电力传输网络。
开展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提高线路技术标准,增强供电可靠性。
3、落实西气入赣。
充分利用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加快规划并推进入赣干、支线管网工程和环湖城市输配中心、燃气站等用气工程建设,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
同时,继续推进鄱阳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力争有所突破。
5、强化科技支撑——人才培养,技术研发
加快人力资源建设与技术开发。
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充分考虑发挥区域高等院校资源,抓紧培养各方面的科技人才。
加速科技进步,提供技术支撑。
增加科技投入,重点开展适用技术和中间技术的研究,大力加强现有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对外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科技,并广泛带动湖区的科技开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湖区的重点产业和骨干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其科技应用水平和产品的技术含量。
四、国内外主导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胡海胜、郏慧芬)
(一)美国
(二)日本
(三)深圳
(四)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