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问答题学法指导:用新课标的理念解历史材料解析题

合集下载

浅谈历史材料解析题各种设问的一般解题方法与技巧

浅谈历史材料解析题各种设问的一般解题方法与技巧

浅谈历史材料解析题各种设问的一般解题方法与技巧湖北省仙桃中学历史组熊红荣历史材料解析题自1989年在高考历史试卷中出现后,不断完善、创新,形成一种稳定的、生命力极强的题型,具有材料来源广、信息容量大、设问角度多、观点不受教材约束、能力层次高、考查功能强等特点,在高考文综卷中所占的分值较大。

这种题型看似变化多端,实际上有一定的规律。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把这种题型的设问作了一下归类,根据不同的类型谈谈其一般解题的方法与技巧。

1、根据材料概括主要内容、思想观点主张类:对于此类设问,考生可以先以句号、分号等为单位将材料分层,然后依据关键词归纳各层的中心意思,再联系相关历史知识点,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

注意通常不能罗列材料原文,而要在材料的基础上加以归类概括。

【例】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

︱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

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

”︱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

︱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这即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问题:根据材料概括卢梭的思想主张。

答案: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人民;人民主权至高无上,不可分割、转让与代表;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个人服从公共意志。

(方法:根据句号把材料分成四个层次,找取关键词,结合欧洲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点,概括各层层意。

)2、分析背景、原因、条件、表现、影响类:对于这种设问,一般可以分别从政治(社会性质、政治制度、政局、政治体制、政策、阶级状况、管理方式、民族关系、外交、军事、国家利益等)、经济(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经济格局、世界市场等)、文化(思想、宗教、文学艺术、科技、教育、社会观念、社会习俗等)三方面去考虑,有时也可细化为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思想、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

高中历史选择题大解析材料型选择题题型解读学法指导

高中历史选择题大解析材料型选择题题型解读学法指导

历史选择题大解析—材料型选择题题型解读材料型选择题是历史材料题的扩展和延伸。

此类题型的结构特点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选择题的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根据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

二是题干中没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为备选项,要求同学们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

同一般材料解析题一样,材料型选择题的材料来源广,形式多样,如文字材料、图片材料等。

材料选择题对同学们能力要求比较高,首先要求同学们具有阅读能力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即要求同学们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能力,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其次要求考生善于通过材料揭示历史本质,洞察历史发展规律。

做材料型选择题时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注意材料阅读,认真阅读材料是做好材料题的基础,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

二是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

同学们在读懂材料后,要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到位、客观。

三是要对材料来源及作者进行分析,根据材料来源及作者分析其对材料反映的史实的态度,这样才能准确地做出判断,如中国古代的史料对农民战争中的人物都称为“贼”“匪”等,对这些要进行客观的分析。

此类题由于命题灵活,思路开阔,所以近年来颇受重视,特别是在上海高考试卷中,2004年的历史题中全部都引有材料。

所以同学们在复习时要予以关注。

例题:[例1](04·全国文综)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

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解题思路]通过材料可以分析出在宋代已经生产了钢针,但不能判定是此时才开始的,印记上有商标的标示和广告的内容,但也不能判定这是最早的商标、广告,所以A、B 两项应排除。

怎样解答历史材料解析题

怎样解答历史材料解析题

怎样解答历史材料解析题摘要:部分学生....不全面和不准确等缺陷..。

为此,我.....时,存在着提取有效信息..在解答材料解析题建议从重视审题训练、忠实于材料、注意材料与教材的有机结合、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加强对非文字信息源的关注等方面培养学生提高历史有效信息....。

....的提取能力关键词:高考;材料解析题;有效信息;缺陷;提取能力;新一轮课程改革“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或从中选取某些有效信息支持特定观点。

”这是高考考试能力的基本要求.............。

根据上述要求,近年来在全国高考各种模式试卷的历史试题中,考查考生信息提取能力的试题频繁出现。

如:2003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卷第36题就是典型的一例。

该题第二则材料引用了4幅《嘉峪关地区魏晋墓砖壁画》,该题第2问直接提出了信息提取能力的要求:“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风貌,透过材料二你获得了什么重要历史信息?”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解答历史材料解析题.......。

一、缺陷剖析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要求在高考历史试题中频繁出现,但如何提高此种能力却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且在学习和复习时此种能力要求往往被纳入审题的范畴。

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学生在这一方面存在着不少的缺陷..。

1.提取信息不全面浅尝辄止,一叶障目。

由于年龄的缘故,中学生普遍具有浅尝辄止、一叶障目的毛病,看到一段材料、一则试题,往往得到一点信息就以为全面理解了。

2003年全国高考上海历史卷第3题与1998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第7题就用几乎相同的图片内容命题:“图中犁耕方式开始于何时?”部分学生不仔细观察就选择了A项(春秋战国),因为牛耕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但是图片反映的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牛耕方式二牛一人犁耕法,这种方法却是西汉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

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专题: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学案一、试题特点●1.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 2 . 要求运用学科内常识及能力来阐发和解决问题。

●3.分值高,但答案文字要求简明扼要。

●4、设问角度灵活,能力层次清楚。

二、材料解析的能力要求:1、阅读理解历史材料。

2、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整理,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

3、充实操纵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常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

三、教学过程〔一〕材料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1、粗读〔读题型、明主题、联教材〕2、审题〔审关键词,明确考查意图〕3、精读〔带设问、获有效信息,联教材,列提纲〕4、作答〔答出层次、完整、尺度、面广点细〕A、材料题的几种题型:①表达型:表达题是问答题中最底子的题型,此类题型的要求是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开展或消灭的过程,以及历史人物的重大活动作系统的归纳表达。

其提示语有“简述〞、“概述〞、“试叙〞、“如何〞、“怎样〞、“是什么〞、“有哪些〞之类。

②阐发型。

要求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底子不雅点,深入阐发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现象,揭示其本质并得出结论。

标题问题的提示语通常有“阐发〞、“试析〞、“简析〞“为什么〞,“有什么启示〞等。

③论证型。

论证题最大的特点就是“论〞。

即要求运用已有的历史常识和历史学科的底子理论,通过对史实的透彻阐发,说明道理,得出结论,来论证某一不雅点或结论的正确或错误。

其提示语有“说明〞、“论证〞、“证明〞、“试论〞、“谈论〞、“为什么〞之类。

[典型题例]毛泽东指出,在统一战线中,“以斗争求团结那么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那么团结亡〞。

试用第一、二次国共合作的史实说明这一论断。

例:一位19世纪中后期到英国的法国史学家曾经这样描述当时所见所闻: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喷发出呛人的浓烟。

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排放的污水,已经使河水变得浑浊不胜。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认识高考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方法历史材料题以其设问灵活、考查能力强、分值较大等特点,在高考历史题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分数的高低成为历史科总分高低的重要依据。

从近年高考和平时学生做题经验看,学生做材料题缺乏正确的解题方法是影响成绩好坏的原因之一。

下面主要介绍几种做材料题的解题方法,仅供同学们参考。

一、提炼(概括)要点型试题1、设问方式:“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特点(背景、影响、作用)”。

2、变式提问:“说明……阶段性特征”、“材料反映……的问题”等。

3、解题思路:(1)对材料分层提炼要点;尽量使用材料中的关键词来组织答案。

(2)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分角度提炼要点。

4、存在问题与对策:问题主要是答题角度单一、要点概括不全。

对策在于要善于运用归纳法,多层次、多角度概括要点,分层(分句)提炼中心思想(或要点)。

5、示例——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国家中心地区其他工业城市的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和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

截止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

随后成立了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

制定企业疏散问题的法令。

苏联国防委员会和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统筹领导疏散工作。

——摘编自《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完成企业大规模转移的特点。

【解析】本问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材料和分析问题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主要从材料中概括出来,材料可以划分四个层次从转移背景、中心区域、迁移效率、工业类型和管理体制等方面提炼答案。

二、比较异同型试题1、设问方式:“比较……异同”、“指出……不同之处(或差异、特点)”、“指出……相同之处”。

2、解题思路:首先,认识该问题的正确的比较角度(适合于设问中没有给出比较角度的试题),这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

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

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基本特点是提供新材料、设置新情景,让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进而对相关问题作出正确的解答。

但是材料解析题要怎么答呢?以下本人搜集整合了一些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如下:一、认真阅读材料,弄清题意,明确中心。

读懂材料是解答题目的前提。

要仔细阅读、理解材料,切忌不看材料,跟着感觉走,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直接凭感觉答题。

我们必须从提供的材料中尽可能地收寻“问题”信息,即进行“材料处理”的过程。

必须学会从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中寻找解题的切入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这为我们下一步将材料与教材结合得出答案打下基础。

阅读材料应该分成两个层次:(1)泛读,先把材料的大致意思看懂。

(2)精读,注意材料中提供的每一个重要信息。

如材料的出处、时间等往往给我们一起提示作用。

作为材料,一般可分为三类:古文(文言文)、现代文、译文。

(1)古文(文言文)。

对文言文材料应结合汉语知识及课本相关内容,弄清材料意思,不应像在语文课那样字斟句酌,一字一句翻译,只要了解全文大意,能提炼出有效信息即可。

(2)现代文。

现代文材料的阅读一般文字障碍少,重要的是弄清材料的立场、思想、观点等。

(3)译文(欧化文)。

由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与我们有一定的差别,加上作者的立场、观点、意图比较隐蔽,特别是一些文件、条约、回忆录等充满外交刺令和故意隐瞒其真实意图,更需考生细心观察,思考、辨别、提炼出材料观点。

二、回顾教材,归类对号,落实章、节、框。

题目中所给的材料一般都是在平时学习当中很难接触到的,当时没有见过的材料背后必然至少有一个学过的知识点。

任何材料虽千变万化,但都离不开用教材中的基础内容来解答,完全脱离教材而考查“能力”是不可能的。

读题时必须判明答题要用教材哪些章、节、框的内容,缩小范围,根据题目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更好地进行知识迁移。

横观新课程理念下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发展——以2012年高考试卷历史中的材料解析题为例

横观新课程理念下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发展——以2012年高考试卷历史中的材料解析题为例

现很少有预见价值 。测试 或者说评 价 的真正价值在 于评定学 生 是否能用所学知识解 决真 实生活 中的真实 问题 的能力。 因此要 求考试命题的设计要 具有真 实性 ,情境性 ,以便与 学生形成 对 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 、解 释能力 和创 造能力 ,这在 高考命题 中 是值得继续体现的一个重要特征。 _ 2 历史 同实际的联 系 ,体现了 历 史 学 的社 会 功 能 — — 以 史 为 鉴 ,也 是 对 新 课 程 改 革 理 念 的 体 现 。历 史 不 仅 需 要 关 注 过 去 ,而 且 还 要 指 导 现 实 ,预 见 未 来 。 “ 历史是 已经消逝 了的现实,现实是正在活动着 历史。历史和现 实在相互碰撞中 ,彼此 呼应 ,回荡……” 。 一
狭窄的政治史料 或者经济 史料 ,也就 是说考查 对政 治制 度 的理 解 ,不必局限于选用 政治史料 。范围扩大 ,我们 也可 以从更广 阔的史料 中谨慎选取不 同类型的史料来佐证对政治史等的理解。 二 、史 料 内容 :生活 化 在 考 试 内容 方 面 ,加 强 与 社 会 实 际 和 学 生 生 活经 验 的 联 系 , 重 视 考 查 学 生 分 析 问 题 、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 即 多 考 查 学 生 创 新 思维 ,少考查记忆性 的 内容 ,也 就是 说 多命 制一些 与生活 实际 问题相关联 的 ,能体 现综合 运用 的、需要 创新 思维的 内容 ,以 反 映 学 生真 正 理 解 状 况 。 …那 作 为普 通 高 中历 史 课 程 根 据 历 史 学 科 和历史教学 的特点 ,在 内容 的选 择上 ,应坚 持基础性 、时代 性 ,应密切 与 现实 生活 和社 会 发展 联 系。如今 年广 东 卷第 3 8 题 ,题 记 :芸芸众生 的 日常生 活是历 史的重要 内容 ,从 中可见 社会变迁的轨迹 。阅读 以下材料 ,结 合所学 知识 回答 问题 。以 人们的 日常生活 ( 调 味品、服饰等 )为载体 分析历史 知识 ,探 索历史变迁的背景 、原 因等等 ,这就需 要学生 有较强 的历史学 科思维以及知识运 用能力 ,能贯穿古今 中外 的相关 内容 进行 回 答 。还有如重庆卷第 3 7题 :留学生在 国家发展 中和国际交往 中 作 出了独特的贡献等材料 。 日常生活 中所关注 的事物 ,甚 至是小事 ,都 可 以给学生提 供新 的学 习了解 、甚 至研究历史 的切 口。从 这一方 面我们 可以 看出从社会生活史同样可以反 思政 治经济文化史 ,让学生 明白: 生活史 与政治经济文 化史 的发 展趋势 是一致 的。现代心理 学的 研究表明 ,学生对 学习 内容 的认知 和学 习,与其 发生 的情 景有 密切 的联系。因此 ,现代认知或学 习理论都强调学 习的真实 性、 情境性 ,同样 反映 在课程 评价 改革 中。 当前 ,有关 学 者认 为 ,

新课程高考历史各题型解题技巧

新课程高考历史各题型解题技巧

新课程高考历史各题型解题技巧一、单选题应试策略和技巧选择题知识覆盖面广、题量多的特点,要求考生要踏实、牢固、全面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

同时要培养概括、分析、评价等能力,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的水平。

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具备这些前提条件之后,再辅之以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才能真正答好选择题。

(一)审题方法能否认真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

随着命题技术的进步,选择题的立体感和动态迁移感愈来愈强,迷惑性越来越大。

因其答案的唯一性,又不象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那样具有一定伸缩性,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全错。

认真审核,对选择题尤其重要。

要根据选择题的特点,采用立体式的审题方法,明确题意和要求。

其具体要求是:第一,明确题目结构。

要仔细推敲题干,搞清题干中答题项、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

答题项是指答案包括的内容和项目,主干语是选项论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

第二,搞清时空范围。

根据限定语,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时限。

搞清历史现象的横向、纵向的历史空间和阶段特征,明确题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

第三,搞清基本题型。

选择题也有自身特点,根据其特点,明确题目的基本类型,再结合平时的学习和掌握,根据各题型的答题方法进行“对号入座”的思考和把握。

第四,推敲备选项。

对备选项要认真推敲。

近年来,备选项的干扰性日益增强,需认真分析。

通过比较,掌握知识之间的区别,明确选项与题干的关系。

第五,明确理论观点。

选择题大都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诸如生产力观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观点、阶级斗争观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以这些理论观点为指导,再进行论证和分析。

第六,明确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根据大文科的观点,历史往往与政治、地理。

语文等学科联系,要利用相关学科知识的互补性,作好答题的准备。

(二)解题方法审题是为答题服务的,在审好题的基础上,还必须运用正确的解答方法。

浅谈怎样解答高考历史材料

浅谈怎样解答高考历史材料

析 、理解 及 阐述 为 一体 ,是 测 试 学科 能力 的多 面 手 ,在 高 考历
史 中具 有极 好 的 发展 趋 势 。
“ 平 ” 比如说 ,在 回答 王安 石 变 法 时 ,将 北 宋 政 府 说 成 “ 摆 。 大 宋王朝” .将 宋 神 宗说 成 是 “ 宋 天 子 ” 在谈 对 某 一 历 史 事 件 大 。
( )仔 细 释读 材 料 ,寻 找历 史 信 息 ,推 敲关 键 词 语 。 一
起 ; “ 点 化 ”是 指 组 织 答 案要 针 对性 强 ,直 指 问 题 核 心 , 要
序 在 释 读 材 料 解 析 题 时 要 注 意 力 集 中 , 防止 漏 读 、 错 读 试 条 理 清 楚 .表 达 明 了 ; “ 号 化 ” 就是 回答 时 按 试 题 设 问 的 先 题 ,也 不要 跳 行 阅读 ,在 释 读 时 找 出材 料 的 重要 历 史信 息 和 关 后 顺 序 回 答 .在 回答 每个 子 问 题 时 一 般 在答 案 前 用 数 学 符 号 标 键 词 。历 史 信 息 包括 时 间 、人 物 、 国家 、事 件 以及 所 选 材 料 的 出顺 序 。这 样 组 织 出 的答 案 就 能 与 阅 卷 老 师 的 思路 保 持 一 致 , 出处 .因为 主 观性 试 题 总 是 围绕 特定 历 史 时 期 所发 生 的重 大 历 为 老 师 评卷 提 供 便 利 条 件 ,在 无 形 中 为 自己创 造 更 多 的 得 分 机 史 事件 为前 提进 行 问 题 设 计 的 ,这 是 正 确 分析 、懈 答 试 题 的 关 会 。 键 。而 关 键 词 则 是 材 料 的 核 心 、 观点 ,对 解 题 具 有 决 定 性 意
历 史 材 料 解 析题 时 ,所 用 的语 言 一 定 要 有 历史 学 科 的特 点 ,表 述 要 专 业 化 ,用 语 要 书 面 化 ,语 气 要 严肃 认 真 ,尽 量 少 用 形 容

2013高考历史复习--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2013高考历史复习--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新课程改革正在进行,它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高考历史考试说明将材料的解读能力放在了第一位,具体要求是“(一)获取和解读信息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答题要求。

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最近两年浙江省高考试卷也对考生的史料解读能力的考查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所以高三历史复习课堂必须要时时注意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史料意识,而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对史实进行记忆和理解。

一、材料解析题的考查目的材料解析题要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忠实于材料而不是忠实于课本材料解析题是一种主观性试题。

它的设计是在试题中引出一段或几段历史材料,要求应试者在读懂试题材料的前提下,依据课文所体现的历史知识网络,从提供的种种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逐一解答试题中所提出的各个问题。

这种试题能够有效地考查考生驾驭史料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较高层次的历史学科能力,考生在材料题上的功夫能反映该考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熟练程度和相关知识面。

二、材料解析题的分类1、材料解析题按其材料采用的形式,可分为文字材料、数字材料、图形材料、综合型(即前面三种材料的结合型)。

2、根据命题者给予材料提示的显著程度,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间接提示型材料解析题这类材料解析题,命题者不给考生任何有关材料背景的说明,完全依赖于考生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及其他相关知识背景,考生根据已有知识首先要判断出材料属于哪部分历史范畴(时间、朝代、范围),这是关键的一步,只有判断这一步走对了,才能在此基础上回答命题者所给出的有关问题。

第二类、直接提示型材料解析题这类材料中,命题者在给出材料前,往往在题首给出关于材料的背景说明,或引用提示明显的材料,考生据此可立即发现命题者所要考查的历史范畴。

分析历史的方法,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

分析历史的方法,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

分析历史的方法,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对于历史材料解析题,很多同学无从下手,所以如果能有解题思路与方法就就最棒了,小编整理了历史学习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分析历史的方法一、材料解析题的考查目的材料解析题要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忠实于材料而不是忠实于课本材料解析题是一种主观性试题。

它的设计是在试题中引出一段或几段历史材料,要求应试者在读懂试题材料的前提下,依据课文所体现的历史知识网络,从提供的种.种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逐一解答试题中所提出的各个问题。

这种试题能够有效地考查考生驾驭史料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较高层次的历史学科能力,考生在材料题上的功夫能反映该考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熟练程度和相关知识面。

二、材料解析题的分类1、材料解析题按其材料采用的形式,可分为文字材料、数字材料、图形材料、综合型(即前面三种材料的结合型)。

2、根据命题者给予材料提示的显著程度,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间接提示型材料解析题这类材料解析题,命题者不给考生任何有关材料背景的说明,完全依赖于考生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及其他相关知识背景,考生根据已有知识首先要判断出材料属于哪部分历史范畴(时间、朝代、范围),这是关键的一步,只有判断这一步走对了,才能在此基础上回答命题者所给出的有关问题。

第二类、直接提示型材料解析题这类材料中,命题者在给出材料前,往往在题首给出关于材料的背景说明,或引用提示明显的材料,考生据此可立即发现命题者所要考查的历史范畴。

考查考生分析、概括能力、理解能力。

1例1:材料一: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

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二: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史料分析的解题技巧材料分析题是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综合性考试题型。

具有“制作精巧、容量大、灵活性强、辨别力强”的特点。

许多学生在考试中很不及格。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应该掌握四个步骤,即:阅读、搜索、思考和回答。

一、阅读——是解决问题的前提阅读理解材料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阅读、通读、理清材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1. 先读题,再读材料。

很多人认为有必要先看材料,看题目再提问。

事实上,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阅读材料是比较陌生的。

如果遇到难懂的古籍和外来资料,容易引起恐惧,影响答题,不回答问题的要求和方向就阅读资料。

不强,效率不高。

需要多读几遍才会不知所措。

因此,先读题,设题,定位材料,明确答题方向和目标,带问题读材料,使思路更清晰。

2. 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①看两头,找资料。

材料的开头和结尾一般是提议者简要介绍材料的来源和内容的地方。

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家和功能,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项或多项信息。

这些解释性文字往往给问题解决者一些提示和指导,并可能隐藏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

例如,回答第一个问题“思南最晚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就很重要。

②理解并通读材料。

材料的阅读一般要读三遍:第一次粗读,找到材料描述的核心内容。

第二遍仔细阅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得有效的信息。

杜绝半知半解匆忙回答问题的悖论问题。

第三次以阅读为重点,以提问为重点,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以及解决命题能力的测试方向。

③阅读材料时,还应注意从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

与答案无关的内容被省略号删除,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必须重要且必须包含重要信息。

2. 发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阅读”往往是一致的,没有必要将两者分开。

1. 从材料中找出有助于解决问题的信息。

具体方法是:先分析素材,把长素材分成几段,找出每段的信息;短材料段落,找出每个句子的意思;如果素材只有一句话,找到它的词,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评价等。

“新课标”理念下历史高考复习方法

“新课标”理念下历史高考复习方法

“新课标”理念下历史高考复习方法目前,我国高考正处于新旧模式并行的过渡时期,历史高考试卷的模式基本稳定。

各类高考历史试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高考评价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体现了铸魂育人的有效途径和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示范作用;遵循过渡时期的命题要求,加强了“考一教一学”衔接,依托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并且结合疫情的考情实际,落实“双减”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试题难度适中,区分度和效度良好,引导考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发挥了“为国选才”的基本功能和效引导中学历史教学的双重效用。

在高三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贯彻高考新理念,提高复习效率就成为了高三历史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认为只有细化历史核心素养,强化“通史”复习,注重答题技巧,培养历史阅读能力,才能适应“新课标”理念下历史高考试题。

有鉴于此,这里谈谈本人的看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关注顶层设计,明确新高考功能定位2020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通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为未来教育评价和高考评价指明了方向。

新时代高考的定位是:既是择优录取的选拔性考试,还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新高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公平、科学评价人才为主要使命,积极引导和促进教与学。

高考评价体系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纳入高考评价。

今后的高考命题将进一步贯彻高考评价体系的精神、原则,体现“一核四层四翼”的评价要求,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拓展考查内容,渗透对德、智、体、美、劳诸要素的考查,积极贯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引领素质教育,对教育改革发挥指挥棒和改革龙头的正向作用。

二、研读高考评价体系,把握命题改革方向“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提出和实施,标志着高考命题理念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转变,实现了考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高考真正成为德、智、体、美、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历史材料题解题思路及方法

历史材料题解题思路及方法

历史材料题解题思路及方法历史材料题解题思路及方法纵观近些年的试卷,我们可以看出当今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命题发展的基本趋势为:①在选取命题材料方向,有纯文字材料,也有历史图表与数据混合的材料,形式多样,材料来源十分广泛;②设问由材料的分层设问向综合应用材料的整体设问发展;③答案由按点给分逐渐向分层采意发展,甚至让考生自由发表见解,试题的开放性更加明显,有向问答题形式接近的趋向;④命题内容与现实的结合愈益密切。

一、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特点1、能够很好的阅读理解材料;2、能比较完整的完整准确提取有效信息;3、能够快速的联系书本知识迁移与运用;4、能够明确的根据设问要求进行分析说明二、分析设问与整体把握材料分析设问,借助设问的限定揣摩材料的意思和答题方向,减轻阅读的难度,整体把握材料明确答题方向。

设问的模式:(1)根据材料X,指出(或比较材料、概括、归纳)。

情况、分析原因、影响等(X分)(2)根据材料X,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或比较材料、概括、归纳等)。

(X分)(3)综合x材料。

谈认识(或者启示等)(X分)整体把握材料:(1)材料与材料的关系,抓住中心问题。

(2)材料与课本的关系,寻找切题角度。

通过以上四种情形看,在解题中我们要注意各自解题途径和方法:(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对于这种情形,学生在解题种需要认真研读材料,根据所设计问题要求从材料中去撷取答案,这种情形问题相对比较容易,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处理就可以解决。

(2)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要学生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如时间,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在课本中进行知识的定位,根据对课本的知识的掌握进行整合。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方面是通过对材料分析处理找出部分答案,还有部分答案在已经学过的知识里,所以另一方面回顾课本进行概括和总结。

(4)通过材料或综合上述材料,有哪些启示或认识,这实际上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在充分理解材料主旨的基础上,运用发散性思维科学总结。

最新-2018高考历史精准考点 用新课标的理念解历史材料解析题 精品

最新-2018高考历史精准考点 用新课标的理念解历史材料解析题 精品

用新课标的理念解历史材料解析题材料解析题是一种主观性试题,是高考历史的三大题型之一,具有“灵活性高和区分度强”等特点。

以其材料新、情境新、史味浓而深受人们欢迎。

它所引用的材料都是原始史料,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将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

一般由材料出处(多为文字材料)、题目(多为图片材料)、提示语(多为表格、图表材料)组成。

这种试题能够有效地考查考生驾驭史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较高层次的历史学科能力,考生在材料题上的功夫能反映该考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熟练程度和相关知识面。

最能体现和落实新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

材料解析题按照材料采用的形式,一般可分为文字型材料题、图片型材料题、图表型材料题、文字加图片图表等混合型材料题四类。

从近三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来看,这种试题的比重有逐年增大的趁势。

可是考生们在这类试题上的分率低。

因此,加强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特别是要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这种题型的解答,解答材料解析题实际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阅读。

在阅读材料之前应先看设问,这样做可以明白该题提问的角度、内容和解答要求。

这样做的作用是使考生对题目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去阅读,减少盲目性,加强针对性,提高解题效率。

阅读材料,除了阅读正文,对于说明性文字(材料出处、题目、提示语)也要认真阅读,因为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

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考生可从中受到启发,收到"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效果。

其中的“出处”,如果是提示性的,就必须重视。

有时命题会把材料出处放在材料的开头,这不仅仅是设计的需要,更有引起考生重视的作用,并且具有提示性,是必读和必须思考的。

如果不属于提示性的,即作者、著作名称都很生疏,阅读时即可舍去不理,对解题毫无影响。

阅读过程,要运用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来阅读历史材料。

中国古代史的材料多为文言文,必须像语文课分析古文一样,对每句话每个字词都要字斟句酌,读透材料的本义并挖掘其引申义,万不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高考历史问答题学法指导:用新课标的理念解历史材料解析题

高考历史问答题学法指导:用新课标的理念解历史材料解析题

高考历史问答题学法指导:用新课标的理念解历史资料分析题高考问答题中,原由类题常常占很大比重。

这是因为这种题拥有思辩性,古今中外、各个领域比较联系强,涵盖知识面广。

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编写的历史学习方法文章,仅供考生参照,欢迎大家阅读!问答题学法指导高考历史原由类题满分妙方近几年的高考,原由类题屡次出现,如: 2005 年广东 . 31;2005 年北京文综 .39;2004 年全国文综 . IV. 38;2004 年上海 . 34;2004 年广东 . 31;2004 年春天 . 40;2003 年上海 . 33;2003 年广东 . 29;2003 年上海春天 . 43;2001 年全国 . 34;2001 年全国 .36;2001 年上海 . 29;2000 年全国 . 41;2000 年上海 . 32;1999 年全国 . 43;1998 年全国 .49 。

原由题分值大,原由题分难拿。

但是考生假如仔细研习此类题型,找出适合的答题方法与思路,那将会获取高分。

历次高考在设置原由类问答题时,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依据详细问题来提出原由。

如:“孙中山早在 1921 年的《实业计划》中就提出了开发三峡、造福于民的假想。

但是在旧中国一直未能实现。

请依据 20 世纪 20~40 年月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状况,简要说明其不可以实现的原由。

(2003 年上海春天 . 43) 二”是直接问原由。

如:“自南宋末年至明清,公众服饰、被褥原料和主食品种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 ?致使这种变化的原由是什么 ?这种变化有何踊跃影响 ?(2001 年全国 . 34) 对”于前者,因为有了限制项,所以就有了角度,简单找到切入点,简单形成思路。

而对后者,学生要么一片茫然,不知怎样下笔,要么全部的信息一下子涌上大脑,以致于纷纷错杂,写出的答案不单毫无层次感与逻辑性,并且还会遗漏答题重点,即得分点。

现给出一种答题思路和框架,以供同学们借鉴。

高考历史问答题学法指导:用新课标的理念解历史材料解析题

高考历史问答题学法指导:用新课标的理念解历史材料解析题

高考历史问答题学法指导:用新课标的理念解历史材料解析题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学生们对历史的学习也越来越注重理解和应用。

而历史问答题是高考中的难点之一,因为需要对历史材料进行解析,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大家介绍高考历史问答题的学法指导。

一、重视历史材料的解析历史问答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和解析能力。

因此,在做这类题目之前,我们必须深入阅读材料,理解材料中所表达的思想和观点。

通常,历史材料会包含对历史事件、人物、国家政策、社会现象等的描述和分析,我们要仔细阅读并了解背景、角度、侧重点等。

在阅读历史材料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1. 确定材料类型:历史材料可以是文字、图片、石刻、文物等多种形式,我们需要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材料的类型。

2. 确定材料时间:历史材料的时间对于我们理解其意义很重要。

我们需要查看材料中显示的日期或背景情况等,了解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

3. 确定材料作者:了解材料作者有助于我们理解其思想倾向和观点方向,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评价材料的意义。

4. 确定材料主旨:我们需要理解材料中表达的思想和观点,以帮助我们回答问题。

二、采用分析材料的方法在解析历史材料时,我们需要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分析方法:1. 对比分析法:比较两个不同历史时期或个人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

2. 统计分析法:对历史事件、政策、社会现象等进行数据整理和比对。

3. 比较分析法:比较不同国家、地区或文化之间的差异。

4. 推理分析法:通过推理、猜想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某种结论。

5. 辩证分析法:通过资料对比、推理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原因。

使用上述分析方法,对材料逐一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材料的意义和背后的思想倾向。

这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材料的涵义和问题。

三、考虑问题的关键词在回答高考历史问答题时,我们应该考虑问题的关键词。

这些关键词通常是起问的词汇,例如“为什么”,“如何”,“影响”等。

历史高考材料解析题命题特点及解题策略 学法指导 不分版本

历史高考材料解析题命题特点及解题策略 学法指导 不分版本

历史高考材料解析题命题特点及解题策略学法指导不分版本●张贵贤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求,促使高考(教育教学无形的指挥棒)其模式、理念、内容、题型等在不断地向前发展,更注重体现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过去十多年高考历史题型的几次大变动中,列举题、填空题、多项选择题均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材料解析题的地位自面世以来却随着其题量、能力要求和占分比重不断加大而直线上升,从当年的“不荷初露”成为今天的“三大巨头”之一。

自1989年高考以“史料分析”的姿态粉墨登场(当时100分制中仅占两题共4分),在1990年至1993年渐露头角(100分制中占两题共10~14分),到1994年升级(150分制中占三题共30分),从1996年以来到现在均在150分制中占34~37分之重,并把借助材料的方式渗透于高考的其他题型中,使材料解析题稳居高考题型榜上。

这一变化是基于材料解析题集考查考生的历史基础、灵活运用历史知识水平和提取、分析信息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特别是在素质教育下能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优点,而使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明确高考材料解析题的能力要求,研究材料解析题的命题特点、解题策略等方面对高三备考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内容、形式与能力考查”课题组对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中关于材料处理方面的叙述,有其中以下3项要求:1. 阅读理解历史材料。

2. 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3. 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

综观近年的高考,无论材料解析题形式上怎样变化,命题者的目的始终是围绕一个宗旨,就是着重考查考生上述三方面的能力。

因此,在平时备考中有针对地培养学生达到上述要求将对应战高考起重要作用。

材料解析题要求学生分析所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这类题型对于考查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以及结合史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一种极好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问答题学法指导:用新课标的理念解历史材料解析题高考问答题中,原因类题往往占很大比重。

这是因为这类题具有思辨性,古今中外、各个领域对照联系强,涵盖知识面广。

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编辑的历史学习方法文章,仅供考生参考,欢迎大家阅读!问答题学法指导高考历史原因类题满分妙方近几年的高考,原因类题频频出现,如:2005年广东. 31;2005年北京文综.39;2004年全国文综. IV. 38;2004年上海. 34;2004年广东. 31;2004年春季. 40;2003年上海. 33;2003年广东. 29;2003年上海春季. 43;2001年全国. 34;2001年全国.36;2001年上海. 29;2000年全国. 41;2000年上海. 32;1999年全国. 43;1998年全国. 49。

原因题分值大,原因题分难拿。

但是考生如果认真研习此类题型,找出合适的答题方法与思路,那将会获得高分。

历次高考在设置原因类问答题时,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根据具体问题来提出原因。

如:“孙中山早在1921年的《实业计划》中就提出了开发三峡、造福于民的设想。

但是在旧中国始终未能实现。

请根据20世纪20~40年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状况,简要说明其不能实现的原因。

(2003年上海春季. 43)”二是直接问原因。

如:“自南宋末年至明清,民众服装、被褥原料和主食品种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有何积极影响?(2001年全国. 34)”对于前者,因为有了限定项,所以就有了角度,容易找到切入点,容易形成思路。

而对后者,学生要么一片茫然,不知如何下笔,要么所有的信息一下子涌上大脑,以至于纷繁错乱,写出的答案不仅毫无层次感与逻辑性,而且还会漏掉答题要点,即得分点。

现给出一种答题思路和框架,以供同学们借鉴。

答任何原因题时,都可从如下角度思考、填写。

例1. 据清《苏州府志》记载,自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

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仁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

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

试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历史作用。

(10分)[2005年北京文综.39. (1)] 根据上述答题思路,本题答案可表述为: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粮食产量增加,分离出劳动力从事专业化和商品化的生产。

本题高考阅卷参考答案为: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粮食产量增加,分离出劳动力从事专业化和商品化生产,城市独立的手工工场兴起。

对比两种答案可知,设计的答题模式是为了更全面地网罗知识点,而实际上也产生了这样的效果。

本例表意准确,能较好地体现模式的意图,但失之单调。

现再以较复杂的题目为例,以能更好地体现模式的作用。

例2. 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簿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赀(赀:计算)”。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和下西洋与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远航在目的与性质、历史影响方面的差异,分析明清时期我国远洋航海事业与西方相比从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

根据上述答题思路,本题答案可表述为:本题高考阅卷参考答案为:明初贡赐贸易“倍偿其价”,造成重大损耗,缺乏生命力; 明清闭关自守、实行海禁,航海业每况愈下。

西方为资本原始积累所驱动,远洋航海事业蒸蒸日上。

研究两则例子的答案很容易发现,上述答题模式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按照这种思路答出的内容,绝对不会有知识点的遗漏,只会因其全面、严谨而得满分。

当然,有人不免会有疑问,这一答题模式下组织的答案篇幅较大,内容较多,在高考考场上是否合适?对于这种顾虑,笔者认为,考场上拿高分、满分是最重要的,一切的考虑都应当基于此。

另外,120分钟的时间相对宽裕,此模式下答案虽然多,但正因为有了思路,所以省去了再思考与组织答案的时间。

而且在心理上,一旦做到了这种强化练习过的题型,就会信心倍增,在完成整套试题时有很好的状态。

需要强调的是,誊写答案最好不要用大括号的形式。

用新课标的理念解历史材料解析题材料解析题是一种主观性试题,是高考历史的三大题型之一,具有“灵活性高和区分度强”等特点。

以其材料新、情境新、史味浓而深受人们欢迎。

它所引用的材料都是原始史料,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将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

一般由材料出处(多为文字材料)、题目(多为图片材料)、提示语(多为表格、图表材料)组成。

这种试题能够有效地考查考生驾驭史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较高层次的历史学科能力,考生在材料题上的功夫能反映该考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熟练程度和相关知识面。

最能体现和落实新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

材料解析题按照材料采用的形式,一般可分为文字型材料题、图片型材料题、图表型材料题、文字加图片图表等混合型材料题四类。

从近三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来看,这种试题的比重有逐年增大的趁势。

可是考生们在这类试题上的分率低。

因此,加强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特别是要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这种题型的解答,解答材料解析题实际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阅读。

在阅读材料之前应先看设问,这样做可以明白该题提问的角度、内容和解答要求。

这样做的作用是使考生对题目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去阅读,减少盲目性,加强针对性,提高解题效率。

阅读材料,除了阅读正文,对于说明性文字(材料出处、题目、提示语)也要认真阅读,因为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

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考生可从中受到启发,收到"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效果。

其中的“出处”,如果是提示性的,就必须重视。

有时命题会把材料出处放在材料的开头,这不仅仅是设计的需要,更有引起考生重视的作用,并且具有提示性,是必读和必须思考的。

如果不属于提示性的,即作者、著作名称都很生疏,阅读时即可舍去不理,对解题毫无影响。

阅读过程,要运用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来阅读历史材料。

中国古代史的材料多为文言文,必须像语文课分析古文一样,对每句话每个字词都要字斟句酌,读透材料的本义并挖掘其引申义,万不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世界史的材料多为外来的翻译文,有的句子很长,很难读懂。

此时,可按语语文课中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来处理:先找主、谓、宾语,再找定、补、状语。

对信息量大的材料要借助标点符号(特别是分号和句号)划分层次,理解各层的含义和各层之间的关系,归纳出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

同时用符号(直线或曲线)画出关键词句,去粗取精。

下面各举例说明。

1、文字型材料题的阅读例如: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比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

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 ――《斯大林选集》斯大林的这段话的核心意思是什么??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发现斯大林的第一句话也作了暗示: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建设是从轻工业开始。

往下是讲述其原因,最后才指出由于战争的需要,苏联的工业化建设要从重工业开始。

这就是这段话的核心意思。

如果学生不能把握马斯大林这段话的核心意思,那就不可能再解答后面相关的设问了。

2、图片型材料题的阅读按照试题所选取的图片性质来分,可以分为地图类图片题、照片类图片题、拓片类图片题、漫画类图片题等。

无论哪种图片题,解题时首先要立足图片,高考的图片型材料题所选取的图片一般是教材上所没有的新情景材料,所要求提炼的信息也都是图片本身所携带的,因此立足图片就成了解题的关键。

在分析图片时,应该从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两个方面入手。

认真观察,注意与图片相关的文字,运用所学知识来支撑和补充图片,还要注意论从图出。

例如:2003年上海题。

3、图表型材料题的阅读阅读图表型材料,要把握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总体趋势,重点要分析图表所携带的有关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相关信息。

4、文字加图片图表等混合型材料题的阅读首先,要了解文字材料同图片图表材料之间的关系:一是互为补充关系,文字材料表述准确阐述深刻,图片、图表材料直观明了。

二是文字材料对图片图表材料进行注释和说明。

然后在所有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经独立思考、分析,才能解答设问。

例如: (2002年历史单科全国卷)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自朝鲜战争起,美国全球扩张和争霸进一步加强,海外军事开支和各种“援助”名目繁多。

这些开支50年代平均每年53亿美元,60年代平均每年近60亿美元,70年代前3年平均达71亿美元。

――据《世界经济统计简编(1978)年》材料二1950年―1957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增长3.8%,英、法、联邦德国平均为5.4%,日本为12.4%1951年―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3.2%,日本为8.8%,联邦德国为4.4%,法国为4.3%。

――据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材料三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年代 1950 1960 1970 1973 与日本的贸易 +2.4 +2.0 -15.9 -19.4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2.0 +10.7 -5.8 -17.8 注:+为顺差,-为逆差――据《当代世界经济概论》材料四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表(%) 年代 1937 1950 1960 1971 1972 资本主义世界 100 100 100 100 100 美国 46.4 48.5 31.2 9.7 7.6 日本6.1 1.3 3.2 12.4 12.3 西欧共同体各国26.5 30 29.6 ――据《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回答: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结合材料说明其原因。

通过对材料一的阅读,得出的有效信息是:美国的海外军事开支和各种“援助”加剧了美元流向国外,增加其经济负担。

通过材料二的阅读,得出的有效信息是:美国经济没有持续稳定增长,其发展速度低于西欧、日本。

通过材料三的阅读,得出的有效信息是:美国进出口贸易与西欧、日本相比,逆差趋势明显,难以留住美元。

通过材料四的阅读,得出的有效信息是:美国黄金大量外流,储备减少使美元地位愈加难以巩固。

最后将四段材料提炼出来的有效信息组合在一起,就成了本题的答案要点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