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次北固山下》学案012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案
此外,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创作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相当积极。他们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也展示了自己的创作才能。这让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设置这样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中,有些学生过于依赖同伴,自己思考不足。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计划在下次课堂上增加一些个人发言和思考的时间,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次北固山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是否曾经被某个景色深深吸引?”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王湾是如何通过诗歌表达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思念之情。
4.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作活动,让学生尝试仿写诗句,表达自己的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诗句。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歌中的情感表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结构分析和修辞手法的识别。对于难点部分,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的象征意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歌表达情感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鉴赏:识别并理解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比喻等,以及这些手法对诗歌表达效果的影思想感情,以及这种感情如何与诗歌的背景相结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导学案第【1】篇〗1、导入新课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2、感知内容3、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下列问题: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②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4、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①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

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②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5、研读与赏析学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讨论明确:“阔”是“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

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

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

“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可见写景极为传神。

全诗和谐优美。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味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视频《乡愁》)乡愁作为人类普遍的一种情结,是诗歌创作历久常新的主题,故国故乡故园,人之所恋,古今一样。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用心聆听他的思乡心曲。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的:一、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感受中国诗歌中的思乡旋律,进行人文熏陶和情感教育;二、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再创造,再现诗歌中优美和谐的画面,体会即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解全诗意思及诗中透露出来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同学们,据我了解,我们班不少同学都是来自外地,有的已离别家乡多年,有的可能是今年才来到深圳;远离家乡的学子们,在夕阳西下的黄昏,在寂静的长夜里,你们可有思念家乡,想念家乡的亲人和朋友?我想不用你们回答,我已经知道答案了。

是的,不仅你们,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曾在作客他乡的日子里深切地思念着他们的故乡,并留下了不少千古传诵的名篇,如我们都学过的李白的《静夜思》,请同学们齐背一遍。

其实,思乡是中国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

乡愁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乡愁诗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在旅途中思念家乡的名篇——《次北固山下》,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王湾的深情吟诵能否拨动你内心深处的那一根思乡之弦。

二、解题及简单介绍作者。

(1’)(次、北固山)作者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洛阳人,因为这首诗使我们记住了他的名字。

三、朗读明义(5’):1、学生自由朗读;2、学生齐读;3、学生个别朗读;(指导朗读: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教师范读;5、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

(教师巡视,或参与一组)不能解决的难点在班上提出,由其他学生举手回答。

(全班分成两组,互相提问,看哪组提的问题多,回答得好)6、请同学讲述诗歌内容。

(请一位同学读一句,同桌讲述一句。

七年级次北固山下导学案

七年级次北固山下导学案

七年级次北固山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次北固山下》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歌中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

2、难点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理解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并能够在写作中运用。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王湾,唐代诗人。

洛阳(今属河南)人。

玄宗先天年间(712 年—713 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

开元五年(717 年)唐朝政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群书四部录》,王湾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

约在开元十七年,他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裴光庭,其后行迹不详。

2、写作背景《次北固山下》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当时诗人离乡日久,在行舟途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四、朗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模仿老师的语气和节奏。

3、学生分组朗读,互相纠正读音和节奏。

4、请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五、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歌的大意。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和纠正对诗意的理解。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意的理解情况。

诗句“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意思是: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诗人以对偶的手法,开篇就点明了自己的行程和所处的环境。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了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船帆高悬的景象。

这两句展现了一幅恢弘阔大的江景图。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这两句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想到自己的家书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能把书信带到洛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课的核心内容为《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作,讲述了他在漂泊中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杜牧的诗作《次北固山下》,欣赏其中的文学美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解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思考来理解诗歌的丰富内涵。

三、教学重点:
1. 了解《次北固山下》的背景,欣赏诗歌的文学美感。

2. 分析诗歌的内涵,理解诗歌的主题。

3. 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让学生先了解诗歌的背景,以增加对诗歌的兴趣。

2. 通过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对诗歌的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3. 通过模仿和表演,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文学美感。

五、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
1. 让学生先了解诗歌的背景,以增加对诗歌的兴趣。

2. 让学生阅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

第二步:分析
1. 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内涵,理解诗歌的主题。

2. 通过讨论,让学生对诗歌的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三步:模仿
1. 让学生模仿诗歌,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文学美感。

2. 通过表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六、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学习,学生已掌握本诗的主旨思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次北固山下》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次北固山下》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次北固山下》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古诗《次北固山下》,熟悉其内容;
2. 通过认真阅读,理解古诗的含义;
3. 通过对比,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次北固山下》的内容,并能正确表达出古诗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次北固山下》的内容,并能正确表达出古诗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练习册、课文本
五、教学过程
1. 活动一: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介绍古诗《次北固山下》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内容。

2. 活动二:让学生仔细阅读古诗《次北固山下》,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3. 活动三:让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正确表达出古诗的含义。

4. 活动四:让学生自由发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古诗《次北固山下》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也能正确表达出古诗的含义,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七年级上册语文《次北固山下》 初中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次北固山下》 初中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次北固山下》初中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课时:1课时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熟读《次北固山下》这篇文章,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典型的写作特点。

2. 掌握并理解《次北固山下》中的核心词语和句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能运用文中所学知识,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熟悉《次北固山下》的内容,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感受和理解。

难点: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核心词语和句式。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课堂笔记和讲义3. 学生课本和练习册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1. 通过呈现山水画,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2. 引导学生思考:在山水画中,如果你是画家,你会如何表达山水之美?3. 提示学生,本课我们要学习一篇有关山水的文章。

Step 2: 看视频(10分钟)1. 播放《次北固山下》的相关视频,让学生通过图像和声音感受文章的氛围。

2. 观看完毕后,向学生提问题:你觉得视频中的山水给你什么感受?作者为什么会对山水产生如此浓烈的感情?Step 3: 阅读文章(15分钟)1. 现场教师将文章逐段讲解,理清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2. 学生跟读文章,边跟读边思考同步记录重要的词语和短语。

Step 4: 分析词句(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次北固山下》中的核心词语,如"山色"、"废材"等,并解释其寓意和特点。

2. 学生利用课堂笔记和练习册,进行词语解析和应用练习。

Step 5: 写作练习(15分钟)1. 学生运用《次北固山下》中的词语和句式,写一篇关于自己家附近环境的文章。

2. 学生互相交流,并进行点评和改进。

Step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教师进行总结并评价学生的表现,夸奖出色的学生和给予改进意见。

2. 作业布置:认真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并准备下节课的新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山水画和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和表达对山水的感受。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导学案第1篇】《次北固山下》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旋律。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内容并理解诗歌的情感。

教学难点:领会诗歌中的情感色彩。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文学艺术的三座高峰,许多名篇佳句脍炙人口,源远流长。

大自然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都成为了诗人吟诵歌咏的对象,并借此抒发思想情感。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次北固山下》(板书)二、学生看文中注释,解释题目。

(1)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

(2)介绍作者: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唐代诗人。

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

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

三、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

(2)一生朗读。

其他同学评价。

(3)教师总结,指导朗读要求:①节奏停顿②轻重缓急③抑扬顿挫④感情充沛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因此,朗读时要注意划分音节,分出轻重缓急,读出来才抑扬顿挫。

下边把这首诗的前两节标上符号示例(“/”表示节奏,有“/”线的地方应该适当的停顿或舒缓;“—”表示中重,“·”表示重读),没有符号的地方可以读得轻一些。

请按照朗读诗歌的要求,朗读这首诗。

(4)师范读、练习读、分组读、齐读。

四、细读揣摩:1、请学生说一说诗句的意思,(3位同学起来说说)教师归纳: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

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

和风吹拂,风向不便,一叶白帆好象悬挂在高远江天。

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

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课文内容:本文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歌,诗中描写了宋
朝大诗人苏轼在次北固山下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慨。

2.课文难点:本文的难点在于诗歌的语言表达,诗中的比喻、
隐喻等语言表达技巧使诗歌富有表现力,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思想感慨。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文的语言表达技巧,如比喻、隐喻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
本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慨;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慨,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学会感恩父母的爱。

二、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讨论、合作交流、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课文内容;
2.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游戏、模拟等形式,让学生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慨,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学会感恩父母的爱;
4.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自己的体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

次北固山下一、学习目标:1 知识与能力:继续学习诗歌的格律常识。

2 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二、学习重点: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三、学习难点: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四、学习过程:(一)教师导学;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二)学生合作探究;1 如果说这首诗写了羁旅之愁,在首联中有没有体现?你找出两个词语来体会一下。

2 颔联写的是什么内容?古来很多人称赞这两句诗气势逼人,意境豪阔,你的感觉怎样?3 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这一联诗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呢?(三)学生展示1.听老师范读。

2.作朗读指导并齐读。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

串讲: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

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

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

《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

4.请一位学生讲述诗歌内容。

一条弯曲幽深小路伸向青山外边,山前澄清碧水中泛着一只小船。

潮水汹涌平漫显得两岸更加阔宽,轻风吹动的水面上荡着一片孤帆。

《次北固山下》教案 (2)(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次北固山下》教案 (2)(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次北固山下》教案教学设想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谴词造句的妙处。

3、继续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重难点分析:1、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诗以言志”,确实,在春秋战国时代,不会吟诗,意味着在任何社交场合你都无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因为所有的人都必须吟唱《诗经》中的诗句来和对方交流。

因此,在诗歌中自然而然流露出诗人的情志就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

在唐朝,这种传统的表现形式一般以抒发诗人的情感、志向为主,到了宋朝,世人都崇尚讲究理趣的诗歌,所以这种古已有之的传统就主要体现于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上了。

我们小学早已学过的《登鹳雀楼》就有很深的寓意。

(幻灯片1:河、楼、太阳等。

文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谁来说说这首诗所包含的哲理含义?学生发言。

教师点拨:这里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想要看得更远,那么他必须要站得更高。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千古传颂的蕴含深刻哲理的诗。

(幻灯片2:《次被孤山下》的封面。

文字:《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音乐:陨。

旋律:悠扬古典。

)让我们合着悠扬的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吧。

二、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在学习诗歌之前,应先了解有关诗歌的常识。

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

如《观沧海》。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

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三(《钱塘湖春行》中幻灯片5增加以下文字:“三、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以《次北固山下》为例说明:(幻灯片2重现,增加一些文字。

(最新精编)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优秀教学设计

(最新精编)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优秀教学设计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教学范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学习目标】一、巩固作者的生平,简要分析作品的写作背景二、掌握并熟练运用诗歌的重点字词,并掌握文本翻译三、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诗歌重点字词【学习难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学习方法】借用注释,查阅资料、工具书,质疑问难,朗读涵咏,讨论交流【教学准备】课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次北固山下》音频文件2.随机抽取一名学生对作者进行简介,教师进行更正、补充及适当的扩展王湾,(公元693年~751年),字号不详。

洛阳人。

玄宗先天年间(712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

后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

王湾“诗翰早着”,现存诗十首,其中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3.教师对作品写作背景进行简要分析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诗是诗人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所作。

当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逝,油然而生别绪乡思.二.重点学习内容研读1.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查阅注释和相关资料对重点字词进行分析、积累和运用,在此基础上掌握文本翻译2.学生自愿回答,以小组加分的方式进行抢答,教师逐句进行补充、纠正和扩展重点字词: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镇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客路:1旅途--生涯落魄惟耽酒,客路苍茫自咏诗2地名—位于广东省雷州市内,雷州话为通用要语言3外乡的路-- 月照烟花迷客路,苍苍何处是伊川行舟:1驾船航行--水路两岸,万山重迭,暗崖很多,行舟留神,而景致绝美。

2航行中的路--汤汤川流,中有行舟.潮平:潮水涨至最高水位,又叫潮满--雁断知风急,潮平见月多风正:风顺悬:1挂2危险:悬崖3距离远:悬隔4公开提醒:悬赏5没有着落,没有结束:悬案海日:海上的旭日--海日三更晓,齐烟九点苍生:升起残夜:夜将近之时入:到旧年:1去年2指春节--相对公历元旦而言3前代,往古--悲积陈古,赏绝旧年乡书:家信--客心闲转切,乡书近却稀归雁:北方的大雁。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教案与反思第1篇】课题:次北固山下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王湾的生平、创作与文学史地位。

2,掌握北诗的字词句的读音、解释与读法。

3,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与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海日生残月、江春入旧年”的哲理性。

教学难点:让学生充分领会诗歌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由景生情,领会诗歌中表现的主题。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作者简介。

王湾,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

早有文名,往来于吴楚之间,《全唐诗》中保留了他的十首诗。

二,课题解释。

《次北固山下》一作江南意,是王湾最著名的作品,次,是驻留、停歇的意思,这里指船只停泊,北固山,在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临长江。

这首诗写诗人沿长江往东,泊船北固山下。

见江南残冬风光而产生了相思,写景如画,意境开阔。

三,学法指导:这首诗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重点理解第三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的哲理性。

在诗人的笔下,自然界新旧事物的交替是这样进行的:所谓生,指的是旧的躯体中孕育了新的生命,所谓入,指的是新春的气息已潜入江南,景中寓理,景中关情,引人作美的遐想。

四,赏析评点。

前两句写旅途所见大江两岸景色。

青山绿水互文见义。

开笔清新自然,寓情于景,细写江上景色。

此联气象开阔,颇能小中见大,春潮涌涨,潮水涨满,好风相送,正宜扬帆远行。

此联在描述自然时序的交替中蕴含哲理。

生说明旧事物中孕育新的生命,景中出理,入则是残冬中涌入春的气息,景中出情,思乡而不低沉,引导人们产生对于未来美的遐想。

写泊船之后的思乡感受,遥应首联。

五,诗歌内容翻译现代文。

蜿蜒的道路环绕着青山,轻快的航船追逐着碧波;潮水上涨,使江面显得更加开阔,江风顺吹,鼓满了高悬的船帆。

夜幕还没不退尽,旭日已在江面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家信什么时候才能送到啊,烦请北归的大雁去趟家乡洛阳吧。

次北固山下-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次北固山下-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欢迎阅读:次北固山下-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读懂并理解本文的主旨意思,描写人物形象,把握文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2.知晓课文的背景知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水墨画与山水文化。

3.能够借助课文的内容和背景知识说一说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展望与对保护自然环境的想法。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的语言表达,形象描写和意义表达。

2.学习背景知识,多角度了解文化知识,了解山水文化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在有限的篇幅内准确表达文中的情感意义与背景信息。

2.理解和运用山水文化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次北固山下》的背景知识。

2.学生理解并掌握本文的文学特点。

教学步骤1.教师向学生介绍《次北固山下》的写作背景,向学生讲述经典古典文学中山水文化的表达方式。

2.学生通过课本阅读,了解本文的情景与情节,并找到文中的描写方式。

3.教师讲解文章整体的组成结构和情节的发展。

课时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文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和人物形象。

2.学生可以准确理解和述说文中表达的意义。

教学步骤1.学生先独立完成全文阅读,在课堂上和同学交流解读。

2.教师再补充解读,通过回答问题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通过朗读对文本情感进行表达。

课时三:教学目标1.学生尝试用山水文化的表达方式来表述课本内容。

2.学生可以结合背景知识,谈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想象,以及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教学步骤1.学生在回家后,准备一份自己观察到的校园山水环境的摄影,并结合个人对山水文化的理解,对同学展示。

2.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和自己的背景知识,展开一次小组讨论,谈论美好生活的展望和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根据教材提供的评价建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评价意见,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同时,评价也应当积极关注学生的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导学案第1篇】《次北固山下》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两首诗歌2.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名句所包含的生活哲理3.把握诗歌的意境,并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方案一:同学们小学时候学过李白的《静夜思》,大家还记得吧?(请同学齐声背诵该诗)诗歌体现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呢?(思乡之情)古时候通讯、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

许多诗人将这种思乡的感情倾泻于笔端,留下了许许多多流传千古的佳句,而乡愁也成为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关于乡愁的诗歌---------《次北固山下》。

方案二:以回忆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导入二、自学指导一:先学:(一)简介律诗文学常识。

(二)简单介绍作者。

(三)多角度诵读,感受语言之美并正音,注意朗读节奏。

(四)理解诗题“次北固山下”的意思。

后教:(一)略。

(二)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

玄宗先天年间(712~713)进士,其作品存世不多,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却成为千古名句,为天下人所传颂。

(三)略。

(四)提示:次,停泊的意思,诗题即停泊在北固山下,点明诗歌的内容是写人在旅途中,诗歌是作者在旅途中所作。

三、自学指导二:.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名句所包含的生活哲理,把握诗歌的意境,并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该环节由老师边读诗边讲解,并与学生互动学习)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诗意:旅客要走的道路,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延伸,“我”正在绿水中行船向前。

提问:在这里,诗人为什么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提示:“客路”即驿道,在青山之外,表明船到镇江后,诗人还要乘驿车到其他地方去,暗含旅途奔波之劳苦。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常用来形容社会安定繁荣)诗意:春到江南,雪消雨降,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顺而平和,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天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导学案第1篇】一、教材分析本诗是盛唐诗人王湾的代表作,诗中通过环境的描写逐层把情感推向高潮,其对时间流逝,新旧交替的感慨,颇具盛唐诗歌特色,意境开阔,眼界独大,充满生机。

另外,“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历来为世人所推许,残夜孕育着朝阳,江春的新气象闯入旧年,其中的“生”和“入”两个字特别能体现唐诗炼字的特点,气势雄浑,也是本诗的重点,值得学生们体会。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正式接触诗歌还不久,了解尚不多,以对诗歌的整体感知为主,细节研究为辅,通过对“生”和“入”的具体讲解,初步体会唐诗景和情的联系及其炼字的特点,再加以适当讲解诗歌常识及诗人生平,对学习本诗会有较大帮助。

三、教学设想(一)教学目标1.掌握诗词中炼字的表达效果。

2.掌握诗歌中壮丽景物所隐含的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二)教学重点作者所描绘的壮丽景物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体会炼字的表达效果。

(四)方式方法文本研读法、朗读法、提问法。

(五)课时安排安排一个课时。

四、教学过程(45分钟)第一环节:导入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五言律诗,一起念课题“次北固山下王湾”。

第二环节:介绍诗歌的四联及五言律诗。

(明确:诗歌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律诗为八句,绝句为四句。

)(这个环节可以略讲点到即可)整体感知阶段第三环节:朗读全诗。

听老师示范朗读,请同学们标好注音。

同学自由朗读诗歌。

齐读。

第四环节:初读诗歌。

这首诗要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说说你的理解。

(指导学生抓住诗句中的关键性字词去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次,客路,乡书,归雁,指导学生按思路回答:1.这个字的意思;2.分析所在句的表达效果;3.表达的思想感情。

其中,归雁也是作者自比。

)重点研读阶段第五环节:描绘画面。

诗词中一个字词,有着丰富的含义,言简意赅,却饱含深意,所以我们在学习时,要运用想象和联想,站在作者的立场来品味诗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导学案第1篇】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会涉及到不同类型的作品,比如今天选取的《次北固山下》是一篇著名的诗歌,作者是中唐诗人王湾,本诗创作于岁末的羁旅之中。

该诗收录于《全唐诗》,以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驰誉当时,传诵后世,然而就整体来看,本诗语言也是相当优美和谐的。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诗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写作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用多媒体出示北方春天和南方春天的,请学生思考两个地区的不同,并请学生用学过或者读过的诗句表达。

进过几轮互动,学生可能回答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天净水平寒月漾,水光月色两相兼。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

”等等。

教师先用鼓励性语言肯定学生的表现,同时引题“其实,南方的春天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来的比较早,在北方还是冬天的时候就来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唐代北方诗人王湾羁旅江南时,残腊逢春时所作的诗《次北固山下》。

”2.用多媒体出示王湾个人信息如下:王湾(约693年-约751年),唐代洛阳诗人。

王湾早年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二)整体感知老师设置如下问题,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请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解释全文。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旅途延伸在碧色苍翠的青山之外,泛舟于微波荡漾绿水间。

湖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北固山下>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3、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朗读并背诵。

学法指导:
朗读法、想象联想法、讲读-讨论法。

预习导学
1、给加点字注音:
碣石()沧海()萧瑟()竦峙()()
沙堤()澹澹()啄()哉()没马蹄()
2、解释加点词语:
东临碣石________ 竦峙____ 客路
幸甚至哉____ 残夜暖树
3、朗读下列诗句并用“/”划分节奏。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4、文学常识填空。

①《观沧海》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末年__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__人。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________体________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感怀________诗。

②《次北固山下》选自________,是________朝诗人的代表作,体裁上属于________诗,内容上属________之作。

③钱塘湖春行》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代著名诗人________(姓名),字________,号________,著有________。

④《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

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
作家。

学习内容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三、整体感知
1、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和背景材料,说说这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次北固山下》____
四、深入探究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
2、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五、品味赏析
请你对《次北固山下》的颈联作赏析。

六、当堂检测
1、为下列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次北固山下()A.一次B.停泊 C.游
2、把下列相关的内容连在一起。

篇名作者出处体裁
《观沧海》白居易《全元散曲》元曲
《天净沙•秋思》王湾《乐府诗集》五律
《钱塘湖春行》曹操《白氏长庆集》乐府
《次北固山下》马致远《全唐诗》七律
3、按原文填空。

①《钱塘湖春行》描绘西湖胜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②《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词句是:________。

③《次北固山下》表达出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