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冀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课《想北平》教案

合集下载

想北平》教案完美版

想北平》教案完美版

《想北平》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想北平》这篇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能够掌握并运用相关的文学鉴赏技巧。

(3)能够理解老舍先生的创作背景及其对北平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将文本内容与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相结合,全面理解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老舍先生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体会老舍先生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想北平》的主题和结构。

(2)掌握文学鉴赏技巧。

(3)了解老舍先生的创作背景及其对北平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文本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2)联系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全面理解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老舍先生的其他作品,如《茶馆》、《骆驼祥子》等,了解老舍先生的文学地位。

(2)提问:请大家谈谈对老舍先生的印象和他的作品风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想北平》,理解文章大意。

(2)布置思考题:请大家分析文章的主题和结构,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每组挑选一位代表分享自己的见解。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想北平》的读后感,要求结合文本分析和自己的体会。

2. 调查老舍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了解他与其他文学家的关系。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否有所提高,教学方法是否合适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老舍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深入剖析《想北平》的主题和结构。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想北平》 教学教案

《想北平》 教学教案

《想北平》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想北平》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和情节结构。

(2)能够鉴赏并分析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能够运用文本内容进行创意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文本,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理解能力。

(3)通过创意写作,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想北平》,使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想北平》的主题思想和情节结构。

(2)鉴赏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运用文本内容进行创意写作。

2. 教学难点:(1)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

(3)将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想北平》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

(2)引发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阅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想北平》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 鉴赏与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学生进行分析性的写作,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欣赏和理解。

(3)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想北平》的主题思想和情节结构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的鉴赏能力。

3. 学生的创意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想北平》文本材料。

2. 相关背景资料和参考书籍。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4. 投影仪和投影幕布。

1. 讲授法:教师对《想北平》的背景、人物、情节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想北平》教案

《想北平》教案

想北平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理解文意,体会作者对北平的思念、眷恋之情。

⑵学习文本对比衬托、类比的手法,以及“以小见大”的写法;⑶品味带有京味儿的通俗隽永的语言。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找关键语句和领悟现代散文情感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线索;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

2:教学难点:揣摩语言的特色;分析理解关键语句的情感和含义。

教学教法:1、诵读法:通过诵读,更直接地体会作者的感情2、导问法:通过设置疑问让学生回答的方式,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讨论法:用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课堂内讨论。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主动解决问题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安排:一、导入同学们,我们都学过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故乡两个字,轻轻念来,胜却了人间无数。

我们所熟悉的家乡,山不巍峨却是翠绿的,水不秀丽却是清澈的,每一处墙角,每一块砖瓦,都留存着我们的印记。

故乡,就像一首温柔的歌,在每个人的心中反复吟唱,一直唱到,我们都白发苍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老舍先生心中那首故乡的歌。

二、介绍老舍(强调其在北平生活多年)老舍先生的故乡是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

先生生在北平,长在北平,从1899年出生到1966年去世,一生中有四十二年是在北平度过的。

三、研读课文<一>解决“想什么”的问题(4-7段)1、学生自读。

要求:一边标出段落的序号,一边找出“想”到了北平的哪些方面,将重要的句子用笔勾画出来。

2、明确段落:4-7段3、请学生回答,每段想了北平的什么方面?(用原文回答)明确: 4段: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动中有静5段:布置匀调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6段:花多菜多果子多7段:更接近了自然(一边明确一边对每一点进行适当讲解,并指导学生朗读个别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4、深入分析4—7段⑴老舍想的是北平,为什么又总是提到巴黎、伦敦和罗马呢?明确:对比,衬托巴黎太热闹或未免太旷——北平既复杂而又有边际、动中有静巴黎的布置比上北平来还差点事儿偏爱北平美国的橘子——北平带白霜的玉李伦敦的成天冒烟的工厂——北平接近自然⑵老舍为什么会把笔伸向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只选择那些日常生活中寻常的花草蔬菜来写呢?(学生讨论后回答)明确:以小见大。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想北平》说课稿冀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想北平》说课稿冀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想北平》说课稿冀教版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想北平》是作家老舍在青岛时写的一篇文章,他当时虽然身在异乡,但情系北平。

本文题目为“想”,但不是平平常常的回想、追忆,而是动情带泪的思念、眷恋。

他描绘的是一幅故都俗画,抒发的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的闲雅而热烈的情怀。

本文最值得借鉴的地方是作者巧妙的写作手法—“以小见大”,处处不说爱,不说想念,但处处都在说北平的好和北平的美,处处都在表达对北平的喜爱和眷恋之情,这和之前我们已经学过的《胡同文化》、《故都的秋》稍有不同。

2、鉴于以上两点,我设计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1)教学目的:●知识目标:美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北平的思念、眷恋之情,并思考作者是如何展现这种情感的。

●能力目标:研读课文,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感情,激发和培养他们的爱乡之情。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难点:美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北平的思念、眷恋之情,并思考作者是如何展现这种情感的。

●教学重点:训练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说教法:由于我所教班级的学生赏析能力欠佳,所以根据教育心理学的量力行原则,我所采取的教法如下:(1)涵咏法:即通过诵读,把自身融入特定情境之中,做到“文若己出”,去细细品味作者的那种细致而深沉的“爱”。

(2)导问法:即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情思。

三、说学法:要求学生先美读欣赏,后鉴读区别,再研读创新。

美读欣赏:是用来把握和领会作者感情的。

鉴读区别:是在比较的前提下阅读课文,寻找不同之处。

研读创新: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进行创新训练。

四、说教学过程:1、导语:人往往会对同一事物同一地方产生同样的感情,但感情一样,表达的方式却往往不一样,例如写杭州,就有白居易和苏轼等,今天我们来学习《想北平》2、整体感知,美读课文美读全文,初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3、研习课文——导问法(1)阅读思考,想想作者对“北平”的感情可以用怎样的一个字来概括?学生可能出现的问答:“想”和“爱”。

八上《想北平》优秀教案

八上《想北平》优秀教案

八上《想北平》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想北平》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想北平》的主题和情节。

2.了解并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内容(一)背景介绍在教学开始之前,首先要对《想北平》的背景进行介绍。

北平是中国的旧称,今天的北京市。

小说《想北平》是钱钟书的代表作之一,以抗日战争背景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幼年时代在北平度过的男孩子的故事,通过他的视角展现了当时的社会和人物群像。

(二)故事梗概1.第一章:“荒山之一”故事开始时,主人公还是个小男孩,他和父亲一起生活在北平的荒山上。

他们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依靠勤劳和智慧过活。

这一章主要描述了主人公的家庭背景和家庭生活。

2.第二章:“金明池饺子馆”主人公的父亲带他来到金明池附近的一个小饭馆吃饭。

在饭馆里,主人公认识了一位名叫十三叔的人。

十三叔是一个正在上海求学的年轻人,他给了主人公一张上海的照片,并告诉他:“上海是个很美丽、很有特色的城市,你以后可以去看看。

”这段经历让主人公对上海产生了向往之情。

3.第三章:“康梁裁缝店”主人公的衣服破了,父亲带他到康梁裁缝店去补衣服。

这是一个生意兴隆的裁缝店,里面有很多衣帽令人羡慕。

在这里,主人公对康梁的儿子庞龙产生了好感,他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4.第四章:“胡同里的店铺”主人公和父亲一起走进胡同,看到了很多有趣的小店和摊位。

其中有一家叫“东方红”的模型店引起了主人公的关注。

他在店里买了一些模型,而且很喜欢这家店的老板李大爷。

5.第五章:“北平的房子与庞龙的家”主人公对北平的房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跟着庞龙来到他家参观。

庞龙的家是规模不大但干净整洁的小四合院。

主人公被庞龙的家庭环境所吸引,对庞家的生活产生了向往之情。

(三)人物形象分析1.主人公:一个普通的男孩子,幼年时代生活在北平荒山上。

他勤劳、聪明,对北平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之情。

《想北平》教案2

《想北平》教案2

《想北平》教案教学目标:①领悟文章的人文精神,体会浓厚的故乡情。

②掌握、运用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带着情感阅读文本,揣摩语句,概括提炼。

③联系实际,拓展延伸,学会感受美。

一、课前四分钟播放饱含思乡之情的乐曲《念故乡》二、导入:师简评:这首凄美幽远的思念故土的歌曲,触动了每个游子的心弦,牵动了每个人的魂魄,思乡是永恒的主题,我们也学过、听过一些,比如:“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我们今天就来体会一下身在青岛的老舍先生思乡之情。

(板书课题:想北平)三、整体感知1、播放朗诵录音(同时更正读音)2、师点评:饱含真挚的感情,熨帖着我们的心灵美好的事物总能勾起人们的美好回忆,美妙的文章总能让人们情不自已四、鉴赏过程1、(紧接以上点评)例如以前深深感染过我们的《荷塘月色》、《故都的秋》,一篇写了“颇不宁静”的心,一篇写了“清、静、悲凉”的秋。

“颇不宁静”、“清、静、悲凉”都是这两篇文章的什么呢?-——文眼。

那么,本文的文眼是什么呢?明确:“可是,我真爱北平”(板书:我真爱北平)(学生可能会说“我真想北平呀”,但因“爱”而“想”)2、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我之爱北平也近乎于这个……可是我说不出来!”明确:血肉相连理由:北平“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

“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他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

”——我的点点滴滴中有个北平,北平的点点滴滴中有个我。

延伸:故乡对我们来说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每个人的记忆中,有故乡的花草、树木,人物、事件,而故乡的花草、树木甚至一处墙角,一块砖瓦,都留存着我们的印记。

留存着我们的激情、我们的欢笑、我们的怅惘。

冀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课《想北平》教案

冀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课《想北平》教案

《想北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解决生字、生词,理解文意;②学习文本对比衬托、类比的手法,以及“以情驭景”的写法;③品味通俗、简洁、亲切又带有京味儿的语言。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朗读和感悟现代文的能力;②培养学生概括和领悟情感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①学习文本对比衬托、类比的手法,以及“以情驭景”的写法;②品味通俗、简洁、亲切又带有京味儿的语言;③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作者,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2.讲解课文的1—7自然段,体会作者爱北平的程度之深。

教学内容和步骤:1.导入新课(2')图片导入法:用PPT呈现一组图片,让学生来猜,图片描述的是哪部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出自同一位作家,就是老舍,由此引入接下要讲的老舍的一篇散文——《想北平》2.关于作者(3')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

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平人,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以北平为背景,描写的是老北京人的生活。

你们知道他有哪些作品是以北平为背景的吗?(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正红旗下》《月牙儿》《老张的哲学》;话剧《龙须沟》《茶馆》)。

老舍他当过小学校长,当过大学教授,也担任过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

可惜啊,在文革期间他因为受不了躏辱而投湖自杀了。

有人问老舍的儿子舒乙,能不能用简短的几句话把老舍先生和鲁迅、郭沫若、巴金、曹禺等大师们区分开来。

舒乙想出了五句话,他说,这五句话就是老舍——他是北京人、他是满族人、他是穷人、他有十年在国外生活,他生于1899年去世于1966年。

3.我们已经知道老舍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平人,不知道他会在这篇文章中写些什么内容呢?先请同学们听我朗读课文,你们在听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件事情: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思路——文章写了些什么内容?以什么样的顺序结构安排?②注意有些字的读音,读不准的一定要标注出来。

《想北平》教学设计

《想北平》教学设计

•••••••••••••••••《想北平》教学设计《想北平》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想北平》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想北平》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2、学习本文在对比中突出北平特点的手法。

3、学习本文语言的通俗、纯净而又简洁、亲切的特色。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过程和步骤:1、导入模仿幸运52,让学生在以下的叙述中推测今天要学的课文的作者:1953年他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得到这个称号的直接原因是他创作了话剧《龙须沟》,他的另一部话剧《茶馆》成了他的话剧代表作,也成了中国当代话剧的经典。

他是以写小说为主的,他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是《骆驼祥子》。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他就是“老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散文《想北平》。

(顺便介绍一下老舍的原名、字、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2、题解围绕文题可设计如下问题:(1)从这个题目,你推测老舍的这篇文章至少是在哪一年之前写的?为什么?(1949年以前写的,因为北京在1928——1949年间称为北平)(2)这篇文章老舍是在北平写的吗?为什么?(不在,如在北平就无需用“想”了)(3)那么这篇文章到底是哪一年在什么地方写的呢?(1936年写的。

老舍1924年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的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才南下。

由此推断,老舍是在山东写的这篇文章。

这时距他离开家乡北平已有12年了,怎能不想家乡呢?)(4)有人题目中的“想”字似乎太朴素了,你能重换一个字或词吗?(在换词比较中体会老舍用词的通俗而又亲切真诚的特点)3、朗读全文(可按学号顺序朗读,朗读时完成以下任务:(1)将容易读错的字注音。

《想北平》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想北平》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想北平》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想北平》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掌握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3)通过模仿、创新等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想北平》的基本内容,包括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 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和观点的句子和段落。

三、教学重点1. 课文的生字词和难句的理解。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3. 课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把握。

1.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的运用。

2. 学生对课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同。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问题。

4. 模仿创新法: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想北平》文本及其相关注释。

2. 课件:制作课件,包含课文内容、作者简介、修辞手法分析、课堂活动等。

3. 教学资源:老舍作品集、相关研究文章、北平历史图片等。

4.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老舍的照片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问题。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想北平》教案

《想北平》教案

《想北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热爱眷恋和思念之情。

2、学习作者所用的对比衬托手法,学习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情的技巧。

3.品味老舍直白平实而生动的语言,对其天然成趣的语言进行评点和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体味文中的情感,体会家园之思是人类成长的精神滋养。

2.学习作者所用的对比衬托手法教学设想:这堂课整体思路是:谁想北平——为什么想北平——想北平的什么——如何表现想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相声大师侯宝林有一段著名相声《关公战秦琼》,说的是山东军阀韩复榘的老爹。

有一天这位老爹过生日,儿子韩复榘请了一个戏班子到家来唱戏堂,唱的是“千里走单骑”,大家喝彩声不断。

这位老爹傻乎乎的没啥反应,听完后问旁边的人:那红脸的家伙是谁啊?人家告诉他是大英雄关老爷。

这位老爹有点生气,什么大英雄,有啥了不起,难不成比我们山东好汉秦琼还厉害啊,叫他跟秦琼比比。

戏子说,两人差好几百年呢,怎么比?这位老爹更不高兴了,说怎么没法比,饿你三天不管饭,看你比不比!谁让他是韩复榘的爹呢,只能大战一场。

这位老爹为什么要让关公与秦琼PK?因为他不相信关公比我们的山东好汉秦琼厉害。

说明这位老爹十分热爱自己的家乡。

2、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一阵阵歌声随风传,哎谁不说俺家乡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思念故乡、热爱故乡方面的散文《想北平》。

3、“想北平”是什么类型的短语?(动宾短语)请同学们补出主语。

谁想北平?张三,李四,还是王二麻子?—“我”——老舍(师板书)二、为什么想北平——对故乡北平的刻骨铭心的爱(1)请同学们从刚才读的“有关作者”知识短文中筛选重要信息。

——北平是老舍故乡。

(2)老舍想北平,是因为老舍什么北平?加哪一个字?——爱。

爱北平,爱前面再加一字——真爱。

老舍是真爱北平,他有没有说: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没有)老舍是怎么说的?——可是,我真爱北平。

《想北平》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想北平》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想北平》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分析作品的背景和主题,理解作者对北平的深厚感情。

掌握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作品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理解家乡对于个人成长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性,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对文学和艺术的兴趣爱好。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北平的历史和文化特点。

2. 作品主题分析:探讨作者对北平的情感态度和思考。

分析作品中的家乡情怀和民族认同。

3. 文学手法鉴赏:描写手法:如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

修辞技巧: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鉴赏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中的家乡情怀和民族认同。

探讨作者对北平的思考和表达对现实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老舍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作品,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分析作品的主题和情感,鉴赏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

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6.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对现实的意义,提出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的情况。

2. 阅读理解:学生对作品内容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3. 文学鉴赏能力: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的鉴赏能力。

课文《想北平》书面教案

课文《想北平》书面教案

课文《想北平》书面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掌握课文《想北平》的基本情节和结构。

3. 分析并欣赏老舍的文学风格和语言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我国著名作家的了解和尊重。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课文《想北平》的阅读与理解。

2. 老舍的文学风格和语言特点的分析和欣赏。

2.2 教学难点1. 理解老舍对北平的深厚感情及其对作品的影响。

2. 分析老舍的文学手法和语言魅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1. 简介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老舍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3.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想北平》。

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3 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理解老舍的写作意图。

3.4 欣赏与分析1. 分析老舍的文学风格和语言特点。

2. 学生举例说明并欣赏老舍的文学魅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其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发言积极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4.2 课后作业1. 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练习,评估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课文《想北平》的理解和感悟得到了提升。

在欣赏老舍的文学风格和语言特点的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祖国的认同感也得到了增强。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读老舍的作品,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第六章:教学扩展6.1 相关作品推荐1. 推荐学生阅读老舍的其他作品,如《茶馆》、《骆驼祥子》等。

2. 鼓励学生探索老舍作品的主题和风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课文《想北平》教案设计

课文《想北平》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概述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想北平》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北平的眷恋和热爱。

(2)培养学生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历史,珍视传统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

2. 教学内容:(1)课文《想北平》的阅读与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探讨课文中所展现的北平历史风貌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3. 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课文中作者对北平的眷恋和热爱。

(2)分析课文中运用到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关注北平,提高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想北平》的作者老舍及其作品风格。

(2)提问:同学们对北平有什么了解?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想北平》。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讨论:课文中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作者对北平的眷恋和热爱?3. 分析与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生举例分析,教师点评。

(3)探讨: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些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展现北平的历史风貌的?4. 历史与文化:(1)教师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关注北平,了解北平的历史变迁。

(2)学生分享自己所了解的北平历史故事。

(3)讨论: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我们应该怎样珍视和传承?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布置作业:请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作文,展现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讨论时的表现。

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分析与鉴赏:评价学生在分析课文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时的表现。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家乡的认知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1. 课文《想北平》原文。

2. 老舍作品集锦。

《想北平》 教学教案

《想北平》 教学教案

《想北平》教学教案第一章:简介《想北平》1.1 背景介绍老舍生平简介北平的历史背景1.2 作品概述作品主题创作时期1.3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及背景把握作品主题和情感第二章:文本分析(第一部分)2.1 文本内容概述描述北平的自然景色描绘北平的生活场景2.2 语言特点分析作品的语言风格探讨作者如何运用语言表达情感2.3 教学活动学生朗读文本教师引导讨论,分析文本内容第三章:文本分析(第二部分)3.1 文本内容概述描述北平的人文环境描绘北平的人民生活3.2 情感分析分析作者对北平的情感态度探讨作品中的人物情感3.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教师引导讨论,分析文本内容第四章:文本分析(第三部分)4.1 文本内容概述描述北平的社会变迁描绘北平的未来展望4.2 主题探讨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分析作品对北平的怀念和留恋4.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总结,分析文本主题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总结回顾本章的学习内容总结学生们的学习成果5.2 拓展活动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教师指导并评价学生创作成果第六章:对比分析——《想北平》与其他作品比较6.1 作品对比选择其他描述北平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不同作者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表达方式6.2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对比阅读教师引导讨论,比较不同作品的异同第七章:情感分析与批评思维7.1 情感表达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情感探讨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7.2 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客观评价7.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引导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第八章:文学背景与文化影响8.1 文学背景了解《想北平》的文学背景探讨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8.2 文化影响分析作品中的文化元素探讨作品对当代社会的启示8.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研究教师引导讨论,分析文学背景和文化影响第九章:创意写作与表达9.1 创意写作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鼓励学生表达对北平的感受和思考9.2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指导并评价学生的写作成果第十章:综合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总结回顾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收获10.2 学生反思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和提高10.3 教学展望对未来的学习进行展望鼓励学生继续热爱文学,拓展阅读面第十一章:多元化视角下的《想北平》11.1 跨文化视角探讨《想北平》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接受与解读分析作品如何跨越文化差异,引发共鸣11.2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跨文化比较阅读教师引导讨论,分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阅读体验第十二章:现代解读与启示12.1 作品与现代社会分析《想北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探讨作品对现代人的启示和影响12.2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引导思考,探讨作品在现代社会的相关性第十三章:课堂互动与讨论13.1 课堂提问与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分享阅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激发思考13.2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课堂提问和分享教师组织互动讨论,促进课堂氛围第十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14.1 学生作品评估评估学生的写作、分析和讨论成果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鼓励改进和提高14.2 教学反思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思考如何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第十五章:课程延伸与推荐阅读15.1 延伸阅读推荐推荐与《想北平》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深入理解作品背景和主题15.2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延伸阅读教师组织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解析了《想北平》的教学教案,涵盖了文本分析、作者背景、情感表达、文化影响、创意写作等多个方面。

《想北平》教案(精选12篇)

《想北平》教案(精选12篇)

《想北平》教案(精选12篇)《想北平》教案篇13.1想北平课文精解假如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可怕,由于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

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方法。

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始终到廿七岁才离开。

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a)而我的北平也许等于牛的一毛。

(b)层解:交代自己对北平了解甚少,却有着深厚的感情。

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每天更新!" type="#_x0000_t13">爱北平知道甚少可是,我真爱北平。

(c)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

我爱我的母亲。

怎样爱?我说不出。

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爱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

语言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

(d)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简单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

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e)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始终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大事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f)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a)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久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

(b)这不但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由于我的最初的学问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很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

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由于我心中有个北平。

(c)可是我说不出来!(d)层解:第2、3 段正面描写对北平特别的爱。

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每天更新!" type="#_x0000_t87" adj=",10454">心灵黏合爱母亲爱北平融入血液段解:以上为第一部分,写自己对北平有说不出的喜爱和思念。

想北平教学教案设计

想北平教学教案设计

《想北平》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想北平》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老舍的思想感情。

(2)掌握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子的含义和修辞手法。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出自己的见解。

(3)培养朗读、感悟、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北平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鼓励积极面对生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想北平》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老舍的思想感情。

2. 掌握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子的含义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 深入理解作者对故乡北平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故乡的情感,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故乡的认识和感受。

(2)教师简要介绍老舍及其作品《想北平》。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查找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和修辞手法,做好笔记。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故乡北平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结合自己的故乡,写一篇类似《想北平》的散文,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3. 搜集有关老舍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成就,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情感体验环节的参与程度、表现欲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关注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互评和自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想北平》 教学教案

《想北平》 教学教案

《想北平》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想北平》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老舍。

2. 引导学生关注北平的特点以及作者对北平的情感。

教学内容:1. 介绍老舍的生平和作品特点。

2. 分析文章“想北平”的含义。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老舍的生平和作品特点,让学生对作者有一定了解。

2.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想北平”的含义,激发学生对北平的兴趣。

3. 让学生预习文章,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第二章:文章主题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即作者对北平的深厚感情。

2. 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具体内容中提炼出主题。

教学内容:1. 分析文章中作者对北平的描述和情感表达。

2. 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具体内容中提炼出主题。

教学步骤:1.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作者对北平的描述和情感表达。

2. 让学生分组讨论,从文章的具体内容中提炼出主题。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总结出文章的主题。

第三章:文章结构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即总分总结构。

2.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层次和逻辑关系。

教学内容:1. 分析文章的总分总结构。

2.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层次和逻辑关系。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总分总结构,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层次和逻辑关系。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层次和逻辑关系。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总结出文章的结构特点。

第四章:重点词句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学内容:1. 解析文章中的重点词句。

2.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学步骤:1. 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并解释其含义。

2.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感受作者的情感。

3.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对《想北平》这篇文章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所表达的作者对北平的情感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课文《想北平》书面教案

课文《想北平》书面教案

课文《想北平》书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把握课文《想北平》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特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比较,了解老舍的写作风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通过模仿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领会作品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特点。

3. 领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体会作品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

2.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3. 将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

3. 采用讨论交流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4. 运用写作训练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想北平》的主题。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感知作品风格。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特点。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体会作品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6. 模仿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总结收获。

8.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想北平》教学教案

《想北平》教学教案

《想北平》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分析并评价作者对北平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3)了解课文背景,了解老舍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等方法,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

(3)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对北平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2.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3. 了解课文背景,了解老舍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刻寓意和主题。

2. 运用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分析课文。

3.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想北平》2. 关于老舍的生平介绍资料3. 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4. 教学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对故乡的记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介绍老舍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想北平》。

(2)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学生回答问题,老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3. 内容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2)讨论作者对北平的描绘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4. 主题探讨:(1)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题和寓意。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3)老师点评并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强调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老舍的作品,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北平》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解决生字、生词,理解文意;②学习文本对比衬托、类比的手法,以及“以情驭景”的写法;③品味通俗、简洁、亲切又带有京味儿的语言。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朗读和感悟现代文的能力;②培养学生概括和领悟情感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

2、教学重点难点①学习文本对比衬托、类比的手法,以及“以情驭景”的写法;②品味通俗、简洁、亲切又带有京味儿的语言;③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

3、课时安排2课时4、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作者,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2.讲解课文的1—7自然段,体会作者爱北平的程度之深。

教学内容和步骤:1.导入新课(2')图片导入法:用PPT呈现一组图片,让学生来猜,图片描述的是哪部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出自同一位作家,就是老舍,由此引入接下要讲的老舍的一篇散文——《想北平》2.关于作者(3')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

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平人,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以北平为背景,描写的是老北京人的生活。

你们知道他有哪些作品是以北平为背景的吗?(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正红旗下》《月牙儿》《老张的哲学》;话剧《龙须沟》《茶馆》)。

老舍他当过小学校长,当过大学教授,也担任过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

可惜啊,在文革期间他因为受不了躏辱而投湖自杀了。

有人问老舍的儿子舒乙,能不能用简短的几句话把老舍先生和鲁迅、郭沫若、巴金、曹禺等大师们区分开来。

舒乙想出了五句话,他说,这五句话就是老舍——他是北京人、他是满族人、他是穷人、他有十年在国外生活,他生于1899年去世于1966年。

3.我们已经知道老舍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平人,不知道他会在这篇文章中写些什么内容呢?先请同学们听我朗读课文,你们在听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件事情: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思路——文章写了些什么内容?以什么样的顺序结构安排?②注意有些字的读音,读不准的一定要标注出来。

生:文章写的是“我的北平”。

文章思路:“我的北平”(1)——我真爱北平(2—3段)——北平的特点(4—7段)——我真想念北平呀(第8段)(板书结构)(朗读9',问题解决3')4.接下去,我们按照他的这样一个行文思路,一步一步地往下看。

首先我们看到第一段,这一段,作者告诉我们他作品中的北平是“我的北平”,我们可以把这一段看做整篇文章的一个引子。

那我们直接往下看,作者说“可是,我真北平。

”这是从上文的“知道不多”转折而来,直抒胸臆,可见爱的直白。

但是他马上又说:“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这“说不出”三个字,在第2—3段中重复出现了四次,哪位同学说说看是哪四个地方?(学生回答)作者说“说不出”,那么他到底说出来了没有?如果说出来了,那么他是怎么说的?你能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吗?带着这一连串问题,请同学们自由阅读2、3两段,前后桌也可以相互讨论,等你们思考完了以后,我们再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7')明确:生:说出来了。

“我爱我的母亲……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第二节)(追问:作者爱北平,为什么要写爱母亲?明确:作者拿母亲类比爱北平,可见作者对北平的爱是孩子对妈妈的爱,可见这种爱朴素而真挚。

)“我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的与我的心灵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

”(第二节)“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和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予给。

”(第三节)师明确:作者解释是因为他“不是诗人”,不会“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实际上,并不是作者做不到,而是他不愿意照着通常的方法去写,因为即使用尽了“一切好听好看的字”也难以道尽自己对北平的爱。

于是他另辟蹊径,抛开一切美好的词语,用最通俗质朴的言辞,用最能引人共鸣的表达方式,将自己对北平的爱喻为对母亲的爱。

我们知道,老舍是出了名的爱母亲,这是文坛佳话。

所以他把爱北平与爱母亲相类比,这其中的分量,要超出常人几分。

然后,他又用通俗质朴的语言,说明自己与北平是心灵相黏合的,自己的脾性跟北平有深厚的渊源,从而让读者感受到自己与北平融为一体的关系。

5.好,我们在根据这个全文思路继续往下走,看到第三部分,我们一段一段来看,先看第4段,请左边一大组的同学来朗读一下第4段,其他同学思考在这一段中,可以看出北平有什么特点。

(6')生读,明确:1.复杂而又有个边际2.动中有静请中间这一大组齐声朗读第5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表现北平什么特点。

明确:人为之中显出自然。

请靠窗这一大组的同学来齐声朗读第6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表现北平什么特点。

明确:花多菜多果子多。

那么第7段呢?大家一起来说。

明确:接近自然。

6.思考,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也就是说作者在写这些特点的时候用了什么手法?(8')生:对比手法。

师:有哪些对比?明确:巴黎的太热闹太旷与北平的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对比,巴黎的布局与北平的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对比,美国的橘子与北平带霜儿的玉李对比,污染严重的伦敦与接近自然的北平对比。

对“对比手法”的小结:一个地方的特点,往往要通过比较才能看得更明白。

老舍联系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积累,多处采用对比手法,使北平城的特点表现得更为突出。

对比手法运用,也说明作者对北平的爱不是“坐井观天”式的狭隘的爱,而是建立在丰富的阅历和理性的思考之上的,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的人生观和审美情趣。

我们在平常的写作中,可以试着运用这种对比手法,来突出我们所要表现的事物或情感。

7.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这一堂课,我们了解了老舍先生为我们讲述他的北平,从直接抒情——“我真爱北平”讲到作者心中北平的特点,再由一句饱含深情的“真想念北平呀!”收尾,结构严谨,感情真挚。

从中我们学习了类比、对比的手法。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往下阅读,请同学们在课余时间,用心读读这篇文章,最好把自己的感受写在对话栏里。

(2)第二课时学习要点:1.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2.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深意,并补充写作背景;3.概括老舍散文的创作风格;4.体味老舍的京味语言,以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内容与步骤:1.问题导入看投影,出现:写北平。

同学们纷纷说,题目写错了,借此引出问题:标题的“想”为什么不能换成“写”?同学们讨论讨论。

(3')明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带有浓烈的主观情感,“写”可能只是客观的描写。

“想”表明作者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什么样,而且还要分享他对北平的爱。

文章开始,老舍就情不自禁地说:“我真爱北平。

”但马上又说:“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说不出”三个字在文章出现四次,表明老舍难以用有限的文字道尽自己对北平的爱。

2.好,那么我们继续上节课的内容,请同学们看这个全文思路,能否想起整篇文章的内容?老师读最后一句话,请同学们思考,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借此补充文章写作背景知识。

(2')明确: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

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

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3.品味语言第一步:读出京味儿(15')①播放《想北平》示范朗读的片段,请同学接,看谁接的最好。

②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京味儿,同时划出自己觉得作者写得好的句子或词语。

第二步:品好句(9')①大家看第一段,他说“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一个“捡”字,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呢?明确:表明作者可以写的东西很多,简直信手拈来。

②请同学们说说自己觉得哪一句或者哪几句写得不错,为什么好?4.归纳其创作风格(4')品味完了语言,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概括一下,这篇文章有哪些方面的创作特色?明确:①北京韵味。

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北京。

他注重从北京市民的语言中汲取有益营养,经过提炼,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作品中去。

②通俗明白。

他多次表述这种观点:“我不论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

” 老舍的“俗白”并不是粗俗浅露,而是精练含蓄、耐人寻味。

③幽默诙谐。

经常运用夸张、对比、比拟、讽喻、反语、谐音等修辞手法来构成幽默的情境。

5.进一步探究老舍选择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来写的原因。

(5')师:像北京这样历史悠久的大都市,我们一说起它总会想到那些名胜古迹,繁华街道,应该说可以写的地方很多,老舍为什么选择那些日常生活中的花草菜果来写呢?是不是显得小气了点?明确:“一枝一叶总关情”,正是这样的叙述和描写,表现了老舍和北平的亲密关系,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

如果他只是匆匆过客,他会感叹北平历史的悠久,建筑的宏伟,但不可能有如此细微的生活体验。

他真正融入了北京的生活,把笔伸向了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因为他是一个平民,一个普通的老北京人,他的生活就在这些院落里、墙根边。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老舍以一个贫寒人的眼光看待北平,他关注的是一个和他一样的平民人的生活以及环境,看到的就是“温和自然”“布局匀调”“物产可爱”。

来摄是一个平民艺术家,他用这些舒缓而平淡的文字,表达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对北平优雅而热烈的情怀。

(联系同学们的生活实际加以引导,先由学生回答,再老师补充)写作指导:(2')老舍选取平凡细小事物,用朴实的语言向我们敞开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闲雅、安然而热烈的情怀。

展现了自己的精神追求:平凡、淡泊。

因为普通,所以众口皆宜;因为入情,故而感人至深。

所以,在我们平常的写作中,最好用普通事物入题,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真实感情。

对故乡的依恋是人类共有的情感,老舍的故乡思念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我们饱含深情地齐声朗诵最后一段。

(如果同学们期望更多地了解老舍的经历、性情、思想、人格,那么请课后更广泛地接触他的作品,走进老舍的文学世界。

)(视情况可说可不说)6.拓展阅读(视情况进行)好,老舍的这篇《想北平》确实让我们感动,那么请大家阅读一下林语堂的这篇《说北平》,题目只一字之差,不知道内容上是否会不同呢?(学生阅读,集体讨论)师:读完全文,请思考:《说北平》介绍了北平什么特点?生:作者认为北平有“包容”与“宜居”两大特点。

生:北平很古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根脉深入地中”。

北平因此而具有多样性,兼容并包:“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与着木屐的东北老妪并肩而行”,“新式汽车与洋车、驴车媲美”,具有先进设备的协和医院后面就是抽着水烟袋的古玩商人经营的古玩铺……师:作者把握了这个特点,也就等于把握住了北平这个故都跳动的脉搏,那许多新旧杂陈、相互矛盾的现象纷纷从作者笔下涌出,也就不奇怪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